任務結束的時候,楊老太還沒有到退休的年紀,她其實對於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很滿意,還是想要過老年人的生活,後世老年人一百多歲的那麽多,她才活二十多年,那怕八十多歲起頭也是可以的,為什麽要當年青人,不止是要工作,還是什麽事情都得自己來做,真的是太麻煩了。


    好在這次的任務也不算是太累,迴來之後接著休息了一段時間,又到了選人的時候,她現在可以選擇的人數也變多了,她這次也沒有非要選自己身邊的人,反而是選擇了一個老師的兒子。


    這位的能力很強,如果不是情況不好,這會兒早就已經是大學生了,雖然沒有成為大學生,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廠子裏,現在的生活不錯,楊老太看中這人,當然不是止這人有些小聰明,而是這個孩子的智商很高,學習東西的速度很快,以後幫著完成任務的機會也會更大一些。


    她現在已經完全開放了學習,無論是在任務世界裏,還是原世界裏,隻要自己願意就可以選擇學習,她一在先就將人選好了,人還可以多多的學習一下,這樣到了任務世界裏,也不用擔心一開始沒有辦法工作,再花一個世界讓人學習,也太麻煩了,還是讓人一進來就可以工作,這樣才是最好的。


    人已經選好了,楊老太就開始休息,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總比整天沒有事情可做的好,有了學習的事情在那裏顧長安過來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她每天都會花上四個小時用來學習,其它的時間則是用來休息的。


    再次進入任務世界,這次時間落點是七四年一月份,天氣還很冷,楊老太穿越過來還被冷得哆嗦了一下,直起腰就看到所有人都在挖地,看這天氣因當是冬天,可是看這些人還在挖地,楊老太就覺得這些人怕是不腦子有問題吧?


    這個時候她雖然有原主的記憶了,可是還沒有來得及翻一翻腦子裏的記憶都是些什麽,隻能繼續做事,沒有一人兒就有人叫她下工了,她隻覺得冷得不行,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更重要的是現在是冬天,他們不止是挖地,就連鞋都沒有穿,全都是打著赤腳在挖地,這個時候下工了,趕緊將腳洗一下穿上鞋,隻覺得腳早就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凍得要死的楊老太迴家,發現家裏有人,但沒有人做飯。


    楊老太就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人,既然沒有出去做事,那就餓著好了。轉頭就進了自己屋子裏,一個門關著的,這是從外麵關的,一個門關著則是從裏麵關的,那個屋子是屬於自己的,不就很明顯了。


    先是給自己泡了一個腳,一邊泡一邊迴想原主的記憶,等到將記憶全部理順了,對於原主的兒子兒媳,那是真的沒有話說了。兒子自己願意給雖人養兒子,那是人家的事情,反正她是管不了的,她就是過來養老的,既然兒子不能給她養老了,那就滾出去好了。


    正好昨天發現兒媳婦懷孕了,兒子和兒媳一直沒有同過房,結婚三天就有了孩子,這裏麵沒有問題她是不相信的,這個時候將事情鬧出去正好。


    收拾好吃了一個饅頭,這才走出屋子,就發現兒子正在做飯,看那樣子就知道這是準備給那個女人做的,這心裏就更加爽了。


    “你已經想好了?”昨天原主氣了一晚上,今天頭暈得很,還是去上工了,如果是原來原主迴來發現家裏冷鍋冷灶的鬧了一通,因為心痛兒子最後還是自己做了飯,這一退步就真的退下去了,幫著兒子做這做那,在得知兒子為了養那個野種,連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要了,原主接受不了,鬧了一通自己沒有想過死了。


    那個便宜兒子也傷心了一下,妻子讓他做飯,兒子鬧著要吃東西,失去母親的傷心也消失了,趕緊忙去幫著兩人做飯,原主的死連一點浪花都沒有興起來。


    別以為這人以後的日子了會好過,原主兒媳婦那位情人是因為家裏出事了,才逃逃離開了內地去了港城,在那邊也混出了一些名堂,後來迴來的時候也接走了那位兒媳婦,這位不止是沒有感謝過原主兒子,還在那位麵前告黑狀,說是原主兒子強迫她嫁給對方的。


    因為這個原主兒子幫著對方養大了兒子,也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反而因為這件事情,被那個男人記憶上了,找了原主兒子一些麻煩,原主兒子最後活活被餓死在橋洞。


    原主兒子可憐,那是真的很可憐,但是舔狗都是自願的,她會問清楚,如果對方還是願意接手,那她就不管了,頂多以後幫著對方收屍。


    “媽,我喜歡敏敏,不想要和敏敏分開。這個孩子也是因為那個人騙了敏敏才會有的,敏敏的身體不好,如果打掉這個孩子,以後怕是不能再有孩子了。所以咱們養著這個孩子好不好。”楊新低著頭,有點不敢看自己親生母親的眼睛。


    “所以這件事情你早就已經知道了。”知道了,還願意幫著人養孩子,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這個兒子已經廢了,那就不用再養了。


    “是。”這個問題已經不能退了,反正他和敏敏已經結婚,那怕是媽媽不願意,也不能再讓他們離婚了。


    “那行,我知道要怎麽做了。”這兒子不用要了,要來做什麽,讓自己氣死嗎?她又不是原主,既然不願意生活在一起,那就早早分開好了,她不覺得自己不能養活自己。


    剛剛已經吃了一些東西墊肚子,這會兒飯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又拿出一些三合麵饅頭,讓兒子蒸上,自己則是出門去叫人過來,這件事情還是得快點處理好,別到時候還得鬧出不少的事情,她也沒有那樣的閑心來處理。


    村中的老人,還有村長都過來了,楊老太也說出了自己想法。


    “兒子我已經養大了,可他自己想要幫著別人養野種,不願意給楊家生孩子,這就不管我的事情了。我也不願意養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分家吧,現在我們住的房子是以後老頭子在的時候修的,他是楊家的孩子,房子就分給他了。家裏沒錢,也不用分了,以後我住老屋,以後就各過過的,我也不用他們孝敬,隻要以後別鬧出什麽問題就好,再鬧到我麵前就好。”楊老太的意思很明顯,以後就各過各的,他們兩家就沒有關係了,以後也不用再有所來往,當著不認識就好。


    楊新沒有想到媽媽會這樣做,可是想要讓他放棄自己的妻子,那也是不可能的,也就低著頭不說話了,他根本就沒有發現,在自己低下頭之後,村子裏的人對他很失望,雖然沒有說什麽,對他也冷淡了一些,將東西分了一分,還幫站楊老太將東西搬到了老宅那邊,兩邊離得遠,以後怕也是沒有關係了。


    分家搬家,一套流程走下來,還沒有到上工的時間,隻是這邊老宅說是老宅,其實是一處很大的宅子,現在也還好,就是屋子有點小。


    楊家當年也是出過人物的,這裏的宅子也是當初修好的祖宅,能用幾百年不會變那種,隻是家裏的人口多起來了,經過一次次的分家,原來的屋子早就已經分完了,這才有了在外麵修房子的事情。


    當初分給楊老太這一屋的其實也就半間屋子,還是離大門最近的那一處,出來就是一個迴廊,平時都是很多人在這裏聊天,當年原主的男人去逝了,原主的大嫂和幾個弟媳婦對她擠兌很多次,原主也是個有毅力的,憑著自己的努力給兒子修了一處磚瓦房,當時在村子裏也是能數著數的,誰能想到她還會有搬迴來的一天。


    好在當初房子就是隔過的,她離開了也是將房子收拾得好好的,也不會讓人到她家裏去,時不時就會過來看一下,也沒有讓人將家裏占了去,就是這個時候搬迴來,多少會受到幾人的多嘴,反正她也不在意,也不怕對方鬧出什麽來。


    屋子有二十平,以前是一家三口住著,被隔成了三處,最裏麵就是原主和原主的丈夫居住的地方,進門就是做飯的地方,進門右手邊則是原主的兒子楊新小時候住的地方。


    現在楊老太搬迴來住了,也沒有將這裏進行改變,她還是住在原來的地方,隻是將右側弄成了一個堆東西的地方,放一些糧食和雜物,還有冬天要燒的柴火。


    這些東西在外麵空地上也是會堆的,但他們家已經搬走很久了,這邊早就已經堆滿了,根本就沒有他們家堆的地方,也隻能等到春天來了柴火燒得差不多了,她才能將柴火堆在自家原來那塊地兒上。


    楊老太分家的時候,將大部份的糧食都分給了兒子,隻拿了足夠她一個人吃兩個月的量,正好兩個月之後就會分一批糧食,她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他們這邊最喜歡分的就是黑龍江苞穀,分到之後可以磨成麵做成貼餅子或是二合麵,反正用法還是很多的,比起被稱為細糧的大米,這個會分到的更多一些,很多人為了能吃飽,都會選擇粗糧。


    在南方小麥也是被稱細糧的,他們這邊也會種一些,但是種的並不是很多,主要就是產量不是很高,沒有種紅薯劃算。


    下午上工楊老太就是從老宅這邊過去的,也遇到了原主的大嫂和幾個弟媳婦,這些人也在外麵修了房子,但是他們家裏的孩子多,那怕是修了房子,也不是沒一個人都能搬出去了。


    現在他們一大家子還窩在老宅裏住著,隻有結婚的兒子才能搬出去住,每一房還隻有一間屋子。


    “二嫂,這是被兒子趕出來了?哎喲!楊新那小子可真不是個東西,這才結婚多長時間,就把親老娘給趕出來了。”楊三嬸一看二嫂搬過來住了,馬上就不高興了,這二嫂迴來住了,他們家占的柴堆不就得還迴去了,再說對方家裏人口少,家裏日子了也更好過一些,處處都是讓她羨慕嫉妒恨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處不好的,那裏能放過了。


    “樹大分枝,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兒子都已經結婚了,我也盡到了當親媽的責任,其它的我自是不會再管。”反正那麽糟心的玩意兒,還是讓他自己受著,她是不會去管兒子過得好不好,她隻要管好自己就好了。


    這話一說,其它人也跟著符合,他們住在老宅的就是這樣,但凡是結婚的孩子都會搬出去住,也就是分家了,這並沒有什麽奇怪的,這要是再讓楊三嬸說下去,他們這些人怕是都得被罵上,雖然沒覺得有什麽,誰也不是真的賤,被人罵了還不知道還嘴。


    下午上工的時候,對楊老太突然分家的事情,也有人說了幾句,但大家都覺得很正常,沒有在結婚第二天就分家,已經是家裏老人給了小輩不少的麵子了,現在家也分了老太太一個人住著,日子了怕是還能更好一些。


    下工之後楊老太並沒有馬上迴家,而是去了河邊抓了幾條魚和蝦迴來,迴到家裏打開門就開始煎魚做魚湯,一鍋做出來他們這一片的人都能聞到味兒,知道有人家裏正在做魚湯了,不滿十歲的小孩子都往迴廊裏跑,那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這些孩子們準備一份,數量不多,小孩子也就是饞饞嘴兒。


    楊老太也不是一個小氣的,當時抓魚的時候就知道有這麽一出,直接就抓了兩條上來,她自己吃一條,那些孩子們吃一條,至於蝦,那自然是她一個人的,誰家都是這樣的,迴廊大石桌上麵放著三道菜,一道魚湯,一道肉蘑茄子,還有一道白肉蘿卜湯。


    老宅這邊住著五十多家人,有三家人吃了肉菜,也是屬於很正常的事情,十歲以下的孩子就有十三個,這十三個孩子跑過來,排排站著由最大的分菜,分到手裏就開始排排坐著吃飯,每個孩子臉上都露出滿意又高興的神情。


    他們是這裏最幸福的孩子了,在十歲之前,每天都可以分到肉吃,雖然並不是很多,至少是天天都可以吃肉的,也正是因為這樣,老宅裏的孩子們長得都要比外麵的孩子更壯實一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楊老太在六十年代科技興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落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落鯢並收藏楊老太在六十年代科技興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