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飛劍傳書問知南
徐北遊站在這尊太清大道君塑像的麵前,並未有任何異象發生。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要不也不會講究機緣二字,就像位於劍峰之巔的上清大道君塑像,已經屹立多年,可除了劍宗傳人之外,旁人就算站在塑像之前也無緣得見上清大道君。徐北遊身為上清傳人,見不到太清大道君顯化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徐北遊見過此情景之後,卻是有些想明白當年之事了。
恐怕是涉及到三清之爭。
道祖傳道三友,一氣化三清,分別是太清、玉清、上清三位大道君,三人又各自傳下道統,合稱道門。在道祖飛升天上之後,三位大道君因為互相之間意見不合,也因為爭權之故,展開了一場道統之爭,最終結果是太清大道君首先退讓,選擇支持玉清大道君,兩位大道君又聯手擊敗戰力最高的上清大道君,使其不得不離開玄都,遠走東海,最終在三十六島上開創劍宗。
自此之後,玉清大道君成為實質上的三清之首,執掌道門,及至後來,曾經三家合稱的道門已經變成玉清大道君一脈的道統,至於太清大道君的道統,雖然也流傳世間,比如齊州道門太清宮便是,但相較起獨占了玄都紫霄宮的玉清一脈,那就相形見絀了,甚至還有一部分太清門人,遠赴後建,與當時的佛門分支相融合,形成了後來雄踞後建的玄教,玄教名稱中的一個玄字,也是由此而來。
總的來說,雖然太清一脈選擇依附於玉清一脈,使其道統得以保留,但也早已沒落多年,在道門中逐漸淪落為邊緣之人,否則玄都之上三清殿,也不會獨獨隻有玉清殿議事。
如今道門,上清一脈已經自立門戶,暫且不提。剩下的兩脈傳承,名義上是兩家合起來才能叫做道門。可實際上,玉清一脈執掌大權,形成了玉清即是道門、玉清之主即是道門之主的格局,尤其是紫塵之師整合七脈之後,道門八老中除了紫塵的另外七人分別就任七脈峰主之位,紫塵繼承掌教大位,自此之後,道門之中已無太清門人說話的餘地,最多也就是做一個花瓶式的大真人,或是任一地道門之主而已。
現在看來,這位崇龍觀的老觀主應該是太清一脈的傳人,那麽崇龍觀之事,也許就是玉清一脈對太清一脈的出手,畢竟傅中天本身就是出身於玉清一脈,其父微塵和其母玉塵皆是道門八老中人,堪稱是玉清一脈中無可置疑的嫡宗,由他親手策劃了針對太清一脈的崇龍觀之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想到這裏,徐北遊就多少有些撥開雲霧見日月的豁然開朗之感。
如果是玉清與太清之爭,那麽身為上清中人的公孫仲謀會出現在這裏,也就說得通了。
不過徐北遊還有一點沒有想通,蕭知南當時出現在中都行宮,真的隻是巧合而已?還是說她也提前知道了什麽風聲?畢竟身為當朝公主,又執掌牡丹,論起手中權勢,當時還未繼位的蕭白都未必能比得過蕭知南。
想了許久,徐北遊還是沒有想通,幹脆從袖中抖落出十二劍中的殊歸,給蕭知南發了一封飛劍傳書,詢問此事。
殊歸飛出樓閣,在夜空中一掠而逝。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殊歸再次迴到徐北遊的麵前,徐北遊將劍身上的信封取下,特意看了下封口處的烤漆,上麵果然印著“知南”二字。
所謂烤漆,便是將凝固在一根銅簽上的漆棒先在火上烤熔了,然後糊上信封的封口,然後蓋印,以作落款防偽之用。“知南”這方鈐印是蕭知南的私章,通常隻在夫妻家人通信時才會使用。
徐北遊伸出右手小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剔開了封口,從信封中取出信紙,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簪花小楷,正是蕭知南的筆跡。
能讓蕭知南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寫上如此一封長信,也就隻有徐北遊了。
徐北遊伸手捋平信紙的折痕,開始仔細看信。
然後他發現蕭知南竟是比自己更早就對此事就有所猜測,隻是蕭知南認為此事與上清一脈的關係不大,便未曾告知於徐北遊。其實早在蕭知南與徐北遊在江南謝園分別之後,她便令牡丹調查此事,而且進展頗大,隻是當時的蕭知南正苦惱憂慮於自己的婚事,對於此事並未再去更多關注,隻是讓牡丹將相關卷宗封存,今日徐北遊又問起了此事,她便重新調閱了相關卷宗,將自己的猜測悉數告知於徐北遊。
因為牡丹有監察暗衛府之責,所以當初負責調查此事的畫屏專門調閱了暗衛府所封存的案卷,在陸沉遞交於暗衛府的卷宗中曾明確記載,正是由五名內侍衛擊殺了崇龍觀第一高手青葉道人,可畫屏卻未能在內侍衛的名冊中找到任何一點關於這五名內侍衛的記述,那五人就好像不存在一般。
所謂內侍衛,又稱殿庭衛士,也就是世人口中的大內高手,是位於王朝軍伍武力頂端的高手,總人數大約有五百餘人,其中一等內侍衛二十餘人,二等內侍衛百餘人,剩餘為三等內侍衛。平日裏有拱衛皇帝及皇宮之責,隸屬於暗衛府麾下,但沒有皇帝手諭,即便是暗衛府的三位都督也不敢輕動,陸沉隻是一名代都督僉事,遠沒有資格調動內侍衛,所以在他的卷宗中如此記載,這五名二等內侍衛是由時任暗衛府左都督的傅中天親自調來,為的就是對付青葉道人。
為此,畫屏還曾專門向內侍衛統領倀鬼求證,結果仍舊是沒有這五人的任何記載。
換而言之,當日出現在崇龍觀中圍攻青葉的五人絕不是內侍衛。
這就有文章了。
那五人既然不是內侍衛,又會是什麽人?再聯想到他們是由傅中天調來,於是徐北遊有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這五人根本就是道門玉清一脈的大真人,在傅中天的安排下,以內侍衛的身份掩人耳目,假借陸沉滅門崇龍觀之事,趁機襲殺太清一脈的崇龍觀觀主冷塵。
至於崇龍觀中的那位青葉道人,其實就是徐北遊日後在巨鹿城所見的那位青葉大真人,不過從這位大真人後來的種種舉動來看,他應該是選擇背棄太清一脈,歸順玉清一脈,甚至冷塵之死,說不定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現在迴想起來,饒是經曆過無數大場麵的徐北遊也有幾分後怕之意,當初那些大真人的爭鬥應該是發生在一方小千世界之中,很有可能就是在青葉的山河符中,所以才沒有驚天動地的景象,當初他一個尚沒有鬼仙境界的愣頭青,竟是誤打誤撞地闖進這些地仙修士的爭鬥之中,還真是不可思議。
徐北遊站在這尊太清大道君塑像的麵前,並未有任何異象發生。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要不也不會講究機緣二字,就像位於劍峰之巔的上清大道君塑像,已經屹立多年,可除了劍宗傳人之外,旁人就算站在塑像之前也無緣得見上清大道君。徐北遊身為上清傳人,見不到太清大道君顯化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徐北遊見過此情景之後,卻是有些想明白當年之事了。
恐怕是涉及到三清之爭。
道祖傳道三友,一氣化三清,分別是太清、玉清、上清三位大道君,三人又各自傳下道統,合稱道門。在道祖飛升天上之後,三位大道君因為互相之間意見不合,也因為爭權之故,展開了一場道統之爭,最終結果是太清大道君首先退讓,選擇支持玉清大道君,兩位大道君又聯手擊敗戰力最高的上清大道君,使其不得不離開玄都,遠走東海,最終在三十六島上開創劍宗。
自此之後,玉清大道君成為實質上的三清之首,執掌道門,及至後來,曾經三家合稱的道門已經變成玉清大道君一脈的道統,至於太清大道君的道統,雖然也流傳世間,比如齊州道門太清宮便是,但相較起獨占了玄都紫霄宮的玉清一脈,那就相形見絀了,甚至還有一部分太清門人,遠赴後建,與當時的佛門分支相融合,形成了後來雄踞後建的玄教,玄教名稱中的一個玄字,也是由此而來。
總的來說,雖然太清一脈選擇依附於玉清一脈,使其道統得以保留,但也早已沒落多年,在道門中逐漸淪落為邊緣之人,否則玄都之上三清殿,也不會獨獨隻有玉清殿議事。
如今道門,上清一脈已經自立門戶,暫且不提。剩下的兩脈傳承,名義上是兩家合起來才能叫做道門。可實際上,玉清一脈執掌大權,形成了玉清即是道門、玉清之主即是道門之主的格局,尤其是紫塵之師整合七脈之後,道門八老中除了紫塵的另外七人分別就任七脈峰主之位,紫塵繼承掌教大位,自此之後,道門之中已無太清門人說話的餘地,最多也就是做一個花瓶式的大真人,或是任一地道門之主而已。
現在看來,這位崇龍觀的老觀主應該是太清一脈的傳人,那麽崇龍觀之事,也許就是玉清一脈對太清一脈的出手,畢竟傅中天本身就是出身於玉清一脈,其父微塵和其母玉塵皆是道門八老中人,堪稱是玉清一脈中無可置疑的嫡宗,由他親手策劃了針對太清一脈的崇龍觀之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想到這裏,徐北遊就多少有些撥開雲霧見日月的豁然開朗之感。
如果是玉清與太清之爭,那麽身為上清中人的公孫仲謀會出現在這裏,也就說得通了。
不過徐北遊還有一點沒有想通,蕭知南當時出現在中都行宮,真的隻是巧合而已?還是說她也提前知道了什麽風聲?畢竟身為當朝公主,又執掌牡丹,論起手中權勢,當時還未繼位的蕭白都未必能比得過蕭知南。
想了許久,徐北遊還是沒有想通,幹脆從袖中抖落出十二劍中的殊歸,給蕭知南發了一封飛劍傳書,詢問此事。
殊歸飛出樓閣,在夜空中一掠而逝。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殊歸再次迴到徐北遊的麵前,徐北遊將劍身上的信封取下,特意看了下封口處的烤漆,上麵果然印著“知南”二字。
所謂烤漆,便是將凝固在一根銅簽上的漆棒先在火上烤熔了,然後糊上信封的封口,然後蓋印,以作落款防偽之用。“知南”這方鈐印是蕭知南的私章,通常隻在夫妻家人通信時才會使用。
徐北遊伸出右手小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剔開了封口,從信封中取出信紙,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簪花小楷,正是蕭知南的筆跡。
能讓蕭知南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寫上如此一封長信,也就隻有徐北遊了。
徐北遊伸手捋平信紙的折痕,開始仔細看信。
然後他發現蕭知南竟是比自己更早就對此事就有所猜測,隻是蕭知南認為此事與上清一脈的關係不大,便未曾告知於徐北遊。其實早在蕭知南與徐北遊在江南謝園分別之後,她便令牡丹調查此事,而且進展頗大,隻是當時的蕭知南正苦惱憂慮於自己的婚事,對於此事並未再去更多關注,隻是讓牡丹將相關卷宗封存,今日徐北遊又問起了此事,她便重新調閱了相關卷宗,將自己的猜測悉數告知於徐北遊。
因為牡丹有監察暗衛府之責,所以當初負責調查此事的畫屏專門調閱了暗衛府所封存的案卷,在陸沉遞交於暗衛府的卷宗中曾明確記載,正是由五名內侍衛擊殺了崇龍觀第一高手青葉道人,可畫屏卻未能在內侍衛的名冊中找到任何一點關於這五名內侍衛的記述,那五人就好像不存在一般。
所謂內侍衛,又稱殿庭衛士,也就是世人口中的大內高手,是位於王朝軍伍武力頂端的高手,總人數大約有五百餘人,其中一等內侍衛二十餘人,二等內侍衛百餘人,剩餘為三等內侍衛。平日裏有拱衛皇帝及皇宮之責,隸屬於暗衛府麾下,但沒有皇帝手諭,即便是暗衛府的三位都督也不敢輕動,陸沉隻是一名代都督僉事,遠沒有資格調動內侍衛,所以在他的卷宗中如此記載,這五名二等內侍衛是由時任暗衛府左都督的傅中天親自調來,為的就是對付青葉道人。
為此,畫屏還曾專門向內侍衛統領倀鬼求證,結果仍舊是沒有這五人的任何記載。
換而言之,當日出現在崇龍觀中圍攻青葉的五人絕不是內侍衛。
這就有文章了。
那五人既然不是內侍衛,又會是什麽人?再聯想到他們是由傅中天調來,於是徐北遊有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這五人根本就是道門玉清一脈的大真人,在傅中天的安排下,以內侍衛的身份掩人耳目,假借陸沉滅門崇龍觀之事,趁機襲殺太清一脈的崇龍觀觀主冷塵。
至於崇龍觀中的那位青葉道人,其實就是徐北遊日後在巨鹿城所見的那位青葉大真人,不過從這位大真人後來的種種舉動來看,他應該是選擇背棄太清一脈,歸順玉清一脈,甚至冷塵之死,說不定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現在迴想起來,饒是經曆過無數大場麵的徐北遊也有幾分後怕之意,當初那些大真人的爭鬥應該是發生在一方小千世界之中,很有可能就是在青葉的山河符中,所以才沒有驚天動地的景象,當初他一個尚沒有鬼仙境界的愣頭青,竟是誤打誤撞地闖進這些地仙修士的爭鬥之中,還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