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來自奧古斯都堡
蕭知南聽完父皇的一番言語之後,心頭大震,無法言語。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其一是父皇在話語中不斷提及的那個“賭”字,既然是賭,那就說明父皇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其二則是父皇提及的開太平和斬亂世之說。
父皇要做的事情是開太平,若是沒有做成,結果自然就是天下大亂,那麽就要由兄長蕭白來斬亂世,而父皇卻說這同樣是一賭,說明父皇對於兄長並無太多信心,也是,如果兄長真能有十足把握斬卻亂世,父皇又何必有今日的多此一舉。
蕭知南的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如今再想勸父皇離開此處險地已是不能了,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勢不由人。
“朕不是來送死的。”皇帝陛下轉過身來看向女兒,臉上有了些許溫和笑意,“就算朕今日死在此地,道門也勢必元氣大傷,又怕什麽?難道號稱納盡天下英才的大齊朝廷,還比不過魏王一人?”
然後皇帝陛下重新將目光放迴到萬石園中,輕聲道:“不要著急,秋葉馬上就會出手了,隻是在他出手之前,應該還會有一塊探路石才對。”
蕭知南忽然想起一事,當初徐北遊曾經告訴她,他在偶然之間發現了師父公孫仲謀在公孫府中營造的一方鏡界,在其中還遺留有一封公孫仲謀寫給道門掌教秋葉的書信。信中提到一件往事,說的是當年有兩名極西來客穿過漠北草原來到中都,被當時還隻是西北王的先帝收入麾下,這兩名極西來客是一男一女,後來男子離開中都返迴極西之地,不過女子卻是留了下來。後來先帝大舉入關南下,攻城拔地,女子善於鑄炮,改良過的中都炮堪稱是無往不利,在先帝立國登基之後,為表其功,特封這位異鄉女子為子爵,後來父皇又將這名女子晉升為伯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艾林楠。
不過在信中,重要的不是這位艾林楠,而是那位中途返迴極西之地的異鄉男子,根據公孫仲謀所說,其實那名男子早在黃龍二年時就再次迴到中原,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多次往返於中原和極西之地,隻是他從未朝見先帝蕭煜,而是數次與魏王蕭瑾密會,並化名為蕭林,潛匿於世間,多有圖謀。幾十年來,蕭林陰蓄實力,又有蕭瑾的暗中大力扶持,已然是勢大難製。
公孫仲謀在無意中得知這個情況後,認為蕭瑾似有引狼入室之嫌,於是就寫了這封信,想要請道門掌教秋葉出麵查清此事,並由執天下修士之牛耳的道門除去蕭林。
信的落款是承平十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孫仲謀第一次前往小方寨拜訪韓瑄未果而遇到了徐北遊的那一年。隻是不知何種緣故,公孫仲謀並未將這封信寄出。
當時徐北遊和蕭知南也不明白為何公孫仲謀沒有將這封信交到秋葉的手中,不過現在已經徹底明了。
因為道門和這些極西之人本就是一丘之貉。想來公孫仲謀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沒有將信送出,而此事隨著公孫仲謀的倉促離世也變成了一筆誰也說不清的糊塗賬。
也就是在下一刻,身披銀色甲胄的李馮古從天而降,手中權杖狠狠砸向這座有皇帝陛下所在的樓閣。
不過這處樓閣既然是萬石大陣護衛最嚴密的地方,自然不是那麽容易突破。
在一瞬間,周圍的無數石頭上有光芒亮起,這些石頭或大或小,或棱角分明,或圓潤光滑,共同組成了一張“珠簾”擋住了李馮古的視線,也擋住了他的去路。
李馮古手中的權杖狠狠落在這張“珠簾”上,轟然作響,但是卻未能傷及到小樓一絲一毫。
這位極西來客並未吃驚,隻是輕輕一笑。
他這一擊,本就沒想著能夠傷到這位東方帝國的君主,隻能算是投石問路而已。
其實他最早一次來到東方,是在黃龍二年的時候,跟隨他的兄弟一起來到這裏,那時候這個東方帝國的君主還不是現在的蕭玄,而是他的父親蕭煜。
而他所到的地方也不是中原,是魏國。
李馮古,這個名字拆分開來就是,李察·馮·奧古斯都堡,而他那位兄弟的名字則是馬修斯·馮·奧古斯都堡,這個名字可能在東方的流傳度並不算高,隻局限在很少很少的幾個人口中,但他後來的名字可就非同尋常了,蕭林。
沒錯,蕭林和他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曾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名字中的“馮”字,換成中原話語來說,就是“來自”的意思,奧古斯都堡,則是一座響徹西方的城堡的名字,他們兄弟二人的名字可以直譯為:來自奧古斯都城堡的李察和來自奧古斯都城堡的馬修斯。
當年蕭林奉教宗的旨意來到東方,在不久後又返迴了極西之地,並在黃龍二年的時候,帶著他這位兄長再次來到東方,並且拜訪了剛剛平定魏國全境的魏王蕭瑾,一行人相談甚歡。
在其後的幾十年時間中,他多次來往於東方西方之間,並偽裝自身形貌,行走於東方各地,做過走南闖北的貨商,做過負笈遊學的書生,做過廟中帶發修行的居士,做過探幽尋寶的修士,甚至還在魏王的幫助下,做過幾任官員,從七品縣令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了三品的按察使,這天下之大,他也算是走了一遍,所以才會對於東方天下的世情如此熟稔。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馮古知己也知彼,而佛門和儒門卻對他半點不知,所以這兩家的兩場辯難輸得半點也不怨。
這次君島之事,看似是道門與朝廷的事情,實則是遠在魏國的魏王蕭瑾一手促成,這張棋盤上根本沒有什麽三方對峙,有的隻有兩方分黑白。
李馮古再度舉起手中的權杖,與此同時,隨同他一起前來的聖殿騎士們齊齊單膝跪地,將佩劍刺入眼前地麵,一手握住劍柄,一手按在胸口上,以極西之地的語言大聲祈禱。
無數的白色光芒自這些聖殿騎士的體內生出,繼而籠罩在他的身體周圍,最後星星點點地離開他們的身體,向上飛起,在空中匯聚成一條長河,悉數灌注到李馮古手中權杖頂端的銀色寶石上。
片刻之後,李馮古手中的權杖上生出一輪白熾的“太陽”,向外散發無盡光明,讓人無法直視。
除了掌教真人,包括傅中天、魏無忌、青葉、烏雲叟等人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交手,擺出防備姿態。
李馮古猛然將這輪“太陽”擲下。
刹時間,一片浩大聖潔的光芒從天而落,仿佛是銀河倒瀉,沒有縫隙,隻有無盡的光明,幾乎要覆蓋整個萬石園。
與之同時,四個字響徹天地之間。
“淨化,救贖。”
蕭知南聽完父皇的一番言語之後,心頭大震,無法言語。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其一是父皇在話語中不斷提及的那個“賭”字,既然是賭,那就說明父皇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其二則是父皇提及的開太平和斬亂世之說。
父皇要做的事情是開太平,若是沒有做成,結果自然就是天下大亂,那麽就要由兄長蕭白來斬亂世,而父皇卻說這同樣是一賭,說明父皇對於兄長並無太多信心,也是,如果兄長真能有十足把握斬卻亂世,父皇又何必有今日的多此一舉。
蕭知南的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如今再想勸父皇離開此處險地已是不能了,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勢不由人。
“朕不是來送死的。”皇帝陛下轉過身來看向女兒,臉上有了些許溫和笑意,“就算朕今日死在此地,道門也勢必元氣大傷,又怕什麽?難道號稱納盡天下英才的大齊朝廷,還比不過魏王一人?”
然後皇帝陛下重新將目光放迴到萬石園中,輕聲道:“不要著急,秋葉馬上就會出手了,隻是在他出手之前,應該還會有一塊探路石才對。”
蕭知南忽然想起一事,當初徐北遊曾經告訴她,他在偶然之間發現了師父公孫仲謀在公孫府中營造的一方鏡界,在其中還遺留有一封公孫仲謀寫給道門掌教秋葉的書信。信中提到一件往事,說的是當年有兩名極西來客穿過漠北草原來到中都,被當時還隻是西北王的先帝收入麾下,這兩名極西來客是一男一女,後來男子離開中都返迴極西之地,不過女子卻是留了下來。後來先帝大舉入關南下,攻城拔地,女子善於鑄炮,改良過的中都炮堪稱是無往不利,在先帝立國登基之後,為表其功,特封這位異鄉女子為子爵,後來父皇又將這名女子晉升為伯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艾林楠。
不過在信中,重要的不是這位艾林楠,而是那位中途返迴極西之地的異鄉男子,根據公孫仲謀所說,其實那名男子早在黃龍二年時就再次迴到中原,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多次往返於中原和極西之地,隻是他從未朝見先帝蕭煜,而是數次與魏王蕭瑾密會,並化名為蕭林,潛匿於世間,多有圖謀。幾十年來,蕭林陰蓄實力,又有蕭瑾的暗中大力扶持,已然是勢大難製。
公孫仲謀在無意中得知這個情況後,認為蕭瑾似有引狼入室之嫌,於是就寫了這封信,想要請道門掌教秋葉出麵查清此事,並由執天下修士之牛耳的道門除去蕭林。
信的落款是承平十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孫仲謀第一次前往小方寨拜訪韓瑄未果而遇到了徐北遊的那一年。隻是不知何種緣故,公孫仲謀並未將這封信寄出。
當時徐北遊和蕭知南也不明白為何公孫仲謀沒有將這封信交到秋葉的手中,不過現在已經徹底明了。
因為道門和這些極西之人本就是一丘之貉。想來公孫仲謀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沒有將信送出,而此事隨著公孫仲謀的倉促離世也變成了一筆誰也說不清的糊塗賬。
也就是在下一刻,身披銀色甲胄的李馮古從天而降,手中權杖狠狠砸向這座有皇帝陛下所在的樓閣。
不過這處樓閣既然是萬石大陣護衛最嚴密的地方,自然不是那麽容易突破。
在一瞬間,周圍的無數石頭上有光芒亮起,這些石頭或大或小,或棱角分明,或圓潤光滑,共同組成了一張“珠簾”擋住了李馮古的視線,也擋住了他的去路。
李馮古手中的權杖狠狠落在這張“珠簾”上,轟然作響,但是卻未能傷及到小樓一絲一毫。
這位極西來客並未吃驚,隻是輕輕一笑。
他這一擊,本就沒想著能夠傷到這位東方帝國的君主,隻能算是投石問路而已。
其實他最早一次來到東方,是在黃龍二年的時候,跟隨他的兄弟一起來到這裏,那時候這個東方帝國的君主還不是現在的蕭玄,而是他的父親蕭煜。
而他所到的地方也不是中原,是魏國。
李馮古,這個名字拆分開來就是,李察·馮·奧古斯都堡,而他那位兄弟的名字則是馬修斯·馮·奧古斯都堡,這個名字可能在東方的流傳度並不算高,隻局限在很少很少的幾個人口中,但他後來的名字可就非同尋常了,蕭林。
沒錯,蕭林和他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曾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名字中的“馮”字,換成中原話語來說,就是“來自”的意思,奧古斯都堡,則是一座響徹西方的城堡的名字,他們兄弟二人的名字可以直譯為:來自奧古斯都城堡的李察和來自奧古斯都城堡的馬修斯。
當年蕭林奉教宗的旨意來到東方,在不久後又返迴了極西之地,並在黃龍二年的時候,帶著他這位兄長再次來到東方,並且拜訪了剛剛平定魏國全境的魏王蕭瑾,一行人相談甚歡。
在其後的幾十年時間中,他多次來往於東方西方之間,並偽裝自身形貌,行走於東方各地,做過走南闖北的貨商,做過負笈遊學的書生,做過廟中帶發修行的居士,做過探幽尋寶的修士,甚至還在魏王的幫助下,做過幾任官員,從七品縣令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了三品的按察使,這天下之大,他也算是走了一遍,所以才會對於東方天下的世情如此熟稔。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馮古知己也知彼,而佛門和儒門卻對他半點不知,所以這兩家的兩場辯難輸得半點也不怨。
這次君島之事,看似是道門與朝廷的事情,實則是遠在魏國的魏王蕭瑾一手促成,這張棋盤上根本沒有什麽三方對峙,有的隻有兩方分黑白。
李馮古再度舉起手中的權杖,與此同時,隨同他一起前來的聖殿騎士們齊齊單膝跪地,將佩劍刺入眼前地麵,一手握住劍柄,一手按在胸口上,以極西之地的語言大聲祈禱。
無數的白色光芒自這些聖殿騎士的體內生出,繼而籠罩在他的身體周圍,最後星星點點地離開他們的身體,向上飛起,在空中匯聚成一條長河,悉數灌注到李馮古手中權杖頂端的銀色寶石上。
片刻之後,李馮古手中的權杖上生出一輪白熾的“太陽”,向外散發無盡光明,讓人無法直視。
除了掌教真人,包括傅中天、魏無忌、青葉、烏雲叟等人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交手,擺出防備姿態。
李馮古猛然將這輪“太陽”擲下。
刹時間,一片浩大聖潔的光芒從天而落,仿佛是銀河倒瀉,沒有縫隙,隻有無盡的光明,幾乎要覆蓋整個萬石園。
與之同時,四個字響徹天地之間。
“淨化,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