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一劍破不動明王
如果說劍宗的劍是最鋒利的矛,那麽佛門的金身就是最堅固的盾,這場矛盾之爭,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總得來說,矛可以刺穿盾,但絕非是一擊之功。
在劍氣消散之後,丁澤園散去手中的不動根本印,五指伸張,仍舊做大手印狀。
不過這次的大手印卻要比先前帶有試探性質的手印強出太多,在徐北遊的上空形成一方十數丈大小的手掌虛影,轟然壓下。
徐北遊不退反進,一劍上升,升龍一劍。
徐北遊禦劍與掌印相觸,衣袖一陣劇烈顫抖,如波浪一般向後退去,露出手腕和半截中衣,而丁澤園的手掌則是炸出一連串哢嚓響聲,掌心處爆裂開一寸血痕,但不等鮮血流出,便又恢複常態。
徐北遊落地之後,雙腳在地麵上狠狠一踩,留下兩個入地三寸的腳印之後,身形激射向這位身著儒衫的摩輪寺上師,丁澤園雙臂交叉於胸前,擋住徐北遊的一劍,兩者碰撞出一連串金石碰撞之聲。
丁澤園輕哼一聲,反手握住劍鋒,然後向下一壓,將天嵐壓出一個尋常長劍定要折斷的駭人弧度。
幾乎就在同時,徐北遊猛地一跺腳,一道劍氣自丁澤園的腳下升起,雖然沒能傷到丁澤園,但使得他的不動金身一陣搖晃不休。
不動金身在於不動二字,若是不能不動,其金身便要大打折扣,而對待烏龜殼,鈍器遠比利器更好用。
徐北遊趁勢欺近,以肘代劍,直接以劍十四蒼雷震狠狠砸在丁澤園的胸膛上。
隨著一聲洪鍾大呂之音,丁澤園再也握不住天嵐,整個人瞬間倒飛出去,徐北遊沒有絲毫停留,身形暴起追擊,打定主意要將此人斬殺於此,沒有半分留手容情的意思。
丁澤園穩住身形,雙手在身前結成不動明王印。
在他腦後有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整個人瞬間法天象地,足有三丈之高。
徐北遊在這尊法相麵前顯得渺小無比,不過凜然不懼,輕喝一聲,“出劍!”
遠在小方寨中的劍匣應聲大開,有五道劍芒依次而出,瞬間來到徐北遊的身前。
卻邪、玄冥、白虹、赤練、紫電,再加上徐北遊手中的天嵐,剛好六劍,已是有劍宗十二劍的半數。
徐北遊鬆開手中天嵐,然後一揮大袖,六劍齊動。
丁澤園所化的不動明王法相仍舊是手結不動明王印,腦後如同紅日一般的背光驟然擴大,由原來的車輪大小變為蓬蓋之大,大放光芒,寶相莊嚴。
一時間佛光普照,使得六劍不得近身半寸。
徐北遊麵容平靜,輕輕念了一個“疾”字。
六劍瞬間劍氣大盛,開始緩緩前行,一寸寸侵入佛光之中。
以丁澤園為圓心,地麵數丈出現無數細微龜裂痕跡。
就在六劍劍鋒馬上就要觸及到法相時,丁澤園所化的不動明王法相驟然麵露嗔怒之色。
所謂佛祖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佛者,阿彌陀佛是也;報身佛者,金剛薩垛佛是也;化身佛者,毗盧遮那佛是也;所謂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
摩輪寺又有三輪身和三密之說。
以三輪身而言,大日如來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
以三密而言,三者為諸佛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
所謂不動明王,“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六劍幾乎不分先後地落在法相身上,法相紋絲不動,僅是身形搖晃出一個輕微幅度,但在他腳下的地麵卻是動靜大的嚇人,片刻沉寂之後,轟然向下塌陷,煙塵四起。
待到煙塵散去,重新顯露出不動明王法相的身形,此時他已經有半數身體沉入地下,而另外半數身體則是金光流轉,顯現琉璃之色。
徐北遊的六劍被牢牢吸附在不動明王法相的金身上,動彈不得。
先前徐北遊並未太過將這名摩輪寺上師放在心上,一個還未取得明王頭銜的摩輪寺修士,哪怕已經踏足地仙境界,也不足為慮,隻是當丁澤園用出不動金身和不動明王的法相之後,就有些訝異了。徐北遊在這兩年中與各路地仙高人打過不少交道,丁澤園在這些地仙境界的高手中真不算弱。
徐北遊立在原地不動,雙手結出一個劍訣,起劍印。
六劍顫鳴不止,似有脫離法相金身的趨勢。
劍宗十二劍,劍宗三十六,兩者同根同源,也能相輔相成,徐北遊以劍三十六去禦使劍宗十二劍,自然不同於尋常禦劍之道。
丁澤園怒喝一聲,背後生出六道手臂虛影,化作八臂之相,除了一直結成不動明王印的雙手之外,其他六臂分別握住一劍。
六劍盡在法相的掌握之中。
丁澤園望向已經手中無劍的劍宗首徒,聲音滾滾如雷道:“可還有其他手段?”
徐北遊沒有說話,伸出手掌,五指虛握。
其餘五劍仍是被不動明王法相牢牢禁錮,唯獨與徐北遊性命交修的天嵐強行破開手掌,返迴徐北遊的手中。
劍宗十二劍,說白了是劍宗十二位祖師的佩劍,無論玄冥也好,白虹也罷,終究都有舊主,唯有天嵐一劍才真正算是徐北遊的本命之劍。
一人一劍俱為一體。
徐北遊橫劍身前,張嘴一吐,一道紫青色的誅仙劍氣滾落在天嵐的劍身之上,氤氳升騰。
片刻後,紫青二色彌漫天地之間,將徐北遊的麵龐映照得熠熠生輝。
當初徐北遊將一線誅仙劍氣截留,藏於體內的莫名劍中,隨著他自身境界修為不斷攀升,這一線誅仙劍氣也愈發壯大。
徐北遊抬頭望向麵前的高大法相,輕聲默念道:“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劍十三。
劍之一道,分為劍意、劍氣,上官仙塵作為天下第一劍修,自然是劍意劍氣俱佳,徐北遊自認比不上師祖,修習劍三十六亦是止步於劍意極致的劍二十三,故而專注於劍氣一道。
在劍三十六的前二十三劍中,以劍十三最是劍氣磅礴浩蕩。
徐北遊人隨劍走,如一道長虹沒有半分凝滯地穿過不動明王法相的胸口。
法相的胸口處出現一道深深裂縫,徐北遊轉身收劍,不動明王法相渾身顫抖,胸口處的裂痕迅速蔓延至全身各處,嗔怒麵龐支離破碎,裂縫中有金光迸射。
如果說劍宗的劍是最鋒利的矛,那麽佛門的金身就是最堅固的盾,這場矛盾之爭,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總得來說,矛可以刺穿盾,但絕非是一擊之功。
在劍氣消散之後,丁澤園散去手中的不動根本印,五指伸張,仍舊做大手印狀。
不過這次的大手印卻要比先前帶有試探性質的手印強出太多,在徐北遊的上空形成一方十數丈大小的手掌虛影,轟然壓下。
徐北遊不退反進,一劍上升,升龍一劍。
徐北遊禦劍與掌印相觸,衣袖一陣劇烈顫抖,如波浪一般向後退去,露出手腕和半截中衣,而丁澤園的手掌則是炸出一連串哢嚓響聲,掌心處爆裂開一寸血痕,但不等鮮血流出,便又恢複常態。
徐北遊落地之後,雙腳在地麵上狠狠一踩,留下兩個入地三寸的腳印之後,身形激射向這位身著儒衫的摩輪寺上師,丁澤園雙臂交叉於胸前,擋住徐北遊的一劍,兩者碰撞出一連串金石碰撞之聲。
丁澤園輕哼一聲,反手握住劍鋒,然後向下一壓,將天嵐壓出一個尋常長劍定要折斷的駭人弧度。
幾乎就在同時,徐北遊猛地一跺腳,一道劍氣自丁澤園的腳下升起,雖然沒能傷到丁澤園,但使得他的不動金身一陣搖晃不休。
不動金身在於不動二字,若是不能不動,其金身便要大打折扣,而對待烏龜殼,鈍器遠比利器更好用。
徐北遊趁勢欺近,以肘代劍,直接以劍十四蒼雷震狠狠砸在丁澤園的胸膛上。
隨著一聲洪鍾大呂之音,丁澤園再也握不住天嵐,整個人瞬間倒飛出去,徐北遊沒有絲毫停留,身形暴起追擊,打定主意要將此人斬殺於此,沒有半分留手容情的意思。
丁澤園穩住身形,雙手在身前結成不動明王印。
在他腦後有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整個人瞬間法天象地,足有三丈之高。
徐北遊在這尊法相麵前顯得渺小無比,不過凜然不懼,輕喝一聲,“出劍!”
遠在小方寨中的劍匣應聲大開,有五道劍芒依次而出,瞬間來到徐北遊的身前。
卻邪、玄冥、白虹、赤練、紫電,再加上徐北遊手中的天嵐,剛好六劍,已是有劍宗十二劍的半數。
徐北遊鬆開手中天嵐,然後一揮大袖,六劍齊動。
丁澤園所化的不動明王法相仍舊是手結不動明王印,腦後如同紅日一般的背光驟然擴大,由原來的車輪大小變為蓬蓋之大,大放光芒,寶相莊嚴。
一時間佛光普照,使得六劍不得近身半寸。
徐北遊麵容平靜,輕輕念了一個“疾”字。
六劍瞬間劍氣大盛,開始緩緩前行,一寸寸侵入佛光之中。
以丁澤園為圓心,地麵數丈出現無數細微龜裂痕跡。
就在六劍劍鋒馬上就要觸及到法相時,丁澤園所化的不動明王法相驟然麵露嗔怒之色。
所謂佛祖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佛者,阿彌陀佛是也;報身佛者,金剛薩垛佛是也;化身佛者,毗盧遮那佛是也;所謂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
摩輪寺又有三輪身和三密之說。
以三輪身而言,大日如來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
以三密而言,三者為諸佛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
所謂不動明王,“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六劍幾乎不分先後地落在法相身上,法相紋絲不動,僅是身形搖晃出一個輕微幅度,但在他腳下的地麵卻是動靜大的嚇人,片刻沉寂之後,轟然向下塌陷,煙塵四起。
待到煙塵散去,重新顯露出不動明王法相的身形,此時他已經有半數身體沉入地下,而另外半數身體則是金光流轉,顯現琉璃之色。
徐北遊的六劍被牢牢吸附在不動明王法相的金身上,動彈不得。
先前徐北遊並未太過將這名摩輪寺上師放在心上,一個還未取得明王頭銜的摩輪寺修士,哪怕已經踏足地仙境界,也不足為慮,隻是當丁澤園用出不動金身和不動明王的法相之後,就有些訝異了。徐北遊在這兩年中與各路地仙高人打過不少交道,丁澤園在這些地仙境界的高手中真不算弱。
徐北遊立在原地不動,雙手結出一個劍訣,起劍印。
六劍顫鳴不止,似有脫離法相金身的趨勢。
劍宗十二劍,劍宗三十六,兩者同根同源,也能相輔相成,徐北遊以劍三十六去禦使劍宗十二劍,自然不同於尋常禦劍之道。
丁澤園怒喝一聲,背後生出六道手臂虛影,化作八臂之相,除了一直結成不動明王印的雙手之外,其他六臂分別握住一劍。
六劍盡在法相的掌握之中。
丁澤園望向已經手中無劍的劍宗首徒,聲音滾滾如雷道:“可還有其他手段?”
徐北遊沒有說話,伸出手掌,五指虛握。
其餘五劍仍是被不動明王法相牢牢禁錮,唯獨與徐北遊性命交修的天嵐強行破開手掌,返迴徐北遊的手中。
劍宗十二劍,說白了是劍宗十二位祖師的佩劍,無論玄冥也好,白虹也罷,終究都有舊主,唯有天嵐一劍才真正算是徐北遊的本命之劍。
一人一劍俱為一體。
徐北遊橫劍身前,張嘴一吐,一道紫青色的誅仙劍氣滾落在天嵐的劍身之上,氤氳升騰。
片刻後,紫青二色彌漫天地之間,將徐北遊的麵龐映照得熠熠生輝。
當初徐北遊將一線誅仙劍氣截留,藏於體內的莫名劍中,隨著他自身境界修為不斷攀升,這一線誅仙劍氣也愈發壯大。
徐北遊抬頭望向麵前的高大法相,輕聲默念道:“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劍十三。
劍之一道,分為劍意、劍氣,上官仙塵作為天下第一劍修,自然是劍意劍氣俱佳,徐北遊自認比不上師祖,修習劍三十六亦是止步於劍意極致的劍二十三,故而專注於劍氣一道。
在劍三十六的前二十三劍中,以劍十三最是劍氣磅礴浩蕩。
徐北遊人隨劍走,如一道長虹沒有半分凝滯地穿過不動明王法相的胸口。
法相的胸口處出現一道深深裂縫,徐北遊轉身收劍,不動明王法相渾身顫抖,胸口處的裂痕迅速蔓延至全身各處,嗔怒麵龐支離破碎,裂縫中有金光迸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