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一成一敗第四劍
此時城外的東湖別院已經掌燈,琉璃閣中更是點燃了十二支嬰兒手臂粗細的蠟燭,煌煌赫赫,甚至將閣外的湖麵也映照出一片星星點點的璀璨。
琉璃閣中隻有兩人,分別是扳著麵龐的張雪瑤和滿臉不情願的李青蓮。
兩人雖然在名義上是師徒,但這麽多年相處下來,早已是與母女無異,張雪瑤對外人是一貫冷酷無情,可對這個當作女兒來養的徒兒卻實在是狠不下心來,於是就養成了李青蓮十足的大小姐脾性。
早些年的時候,李青蓮身上好歹還壓著個重振劍宗的重擔,不敢太過懈怠放肆,如今這副重擔轉到了徐北遊的身上,她可就撒歡一般,每日裏優哉遊哉,劍也不怎麽練了,道也不怎麽修了,偶爾興致來了,就幫著師兄師姐處理下劍宗俗務,沒有興致,就閉門讀書或是四下遊玩,恰好張雪瑤這段時間因為百歲大關臨近的緣故,自身心境也出了點問題,無暇管她,更是讓她著著實實過了一段時間的逍遙日子。
不過最近李青蓮的好日子算是過到頭了,張雪瑤的心境逐漸穩固,然後很快就發現了她的種種不思進取,這些天來親自耳提麵命,讓她很是吃了不少苦頭。
今天仍是如此,李青蓮被張雪瑤逼著讀完整本青蓮劍經,隻是這本前人所著的劍經行文晦澀,夾雜太多道門術語,讓李青蓮先是頭昏腦脹,繼而是昏昏欲睡,恍如讀天書。
李青蓮偷偷從書本上移開視線,偷偷望向師父。
隻見張雪瑤怔怔望向江都方向,眉頭微蹙。
然後又見張雪瑤臉色驟變,失聲道:“劍二十三?”
下一刻,張雪瑤消失不見,隻剩下李青蓮愣愣地捧著書本,睜大了眼睛。
道術坊前,孫知鴻向後急退。
他自然也聽聞過劍二十三的大名,號稱劍三十六中玄妙第一,不過他不信徐北遊在在強行用出劍二十三的同時,還能像上官仙塵那般運轉如意,隻要等到徐北遊的劍二十三勢頹,那一刻便是真正的勝負一線。
不過孫知鴻能想到的,徐北遊自然也想到了。
所以這一劍,徐北遊沒有想過什麽運轉如意,隻有毫無花哨的一往無前。
一劍將孫知鴻向後逼退數百丈。
兩人在瞬息之間,來到秦淮河畔。
幾乎就在同時,張雪瑤的身形出現在道術坊前,立在吳虞的不遠處。
劍二十三,無形無相,魏元儀和徐儀根本沒能看出端倪,隻覺得兩人一閃而逝,但在匆匆趕來的張雪瑤眼中,這一劍確實有幾分師尊的氣魄了。
張雪瑤靜靜感受著殘留於此地的浩大劍意,心中生出一絲欣喜之意,若是徐北遊不僅僅止步於劍二十三,而是順勢由劍意化作劍氣,順水推舟地用出劍二十四,那麽就真有當年師尊的三分風采了。
世人都說劍宗三十六,劍劍不相同,可張雪瑤作為上官仙塵的親傳弟子卻深諳其中玄妙,雖說每一劍都有各自玄妙不假,但其本質還是一套承接有序、循序漸進的法門,一整套的劍三十六與其中單獨一劍不可同日而語。
隻是可惜徐北遊沒能用出劍二十四,不過僅僅是這半劍,便讓孫知鴻吃了莫大的苦頭,雖然體魄無損,但是神魂大傷,沒個幾年的修養斷難複原。
待到兩人再次出現在道術坊前時,徐北遊直接歸劍入鞘,難掩臉色蒼白。
張雪瑤瞥了眼同樣臉白如紙的孫知鴻,冷聲道:“我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離開江都城,否則勿謂言之不預。”
孫知鴻轉瞬就猜出了這位姿容不輸吳虞的女子的身份,原本就毫無血色的臉色再白一分,幾乎要看到皮膚下的血肉筋絡,低頭道:“是。”
但凡是宮裏出來的人,既能抬得起頭,也能彎得下腰。
孫知鴻幹脆利落地帶著徐儀和魏元儀就此離去,至於先前被徐北遊扔進秦淮河的兩個倒黴鬼,已經是顧不得了。
張雪瑤轉頭看了眼徐北遊,徐北遊搖了搖頭道:“無甚大礙。”
張雪瑤輕聲道:“待會兒來別院一趟。”
徐北遊點點頭。
張雪瑤再次消失不見。
徐北遊正準備帶人離去,忽然想起那個孤身阻擋徐儀一行人的馮朗,示意吳虞一行人先行迴去,他則是轉身走向那個有些不安的劍閣弟子。
馮朗看到徐北遊朝自己走來,頓時有些手足無猜,小心翼翼道:“徐師……叔?”
徐北遊笑了笑。
馮朗趕忙行禮道:“馮朗見過少主。”
徐北遊伸手扶起他,又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幹的不錯。”
馮朗嘿嘿一笑。
徐北遊身形一閃而逝,下一刻出現在東湖別院的門前,然後一路穿廊過堂如入自家無異。
待徐北遊來到琉璃閣後,張雪瑤揮手示意李青蓮可以走了。
李青蓮頓時如蒙大赦,頭也不迴地離開此地。
徐北遊坐到先前李青蓮的位置上,開口道:“師母何以教我?”
張雪瑤拿出一本劍宗內部編撰的史冊,其中記載了劍宗千餘年來的興衰起伏,輕聲道:“縱觀本宗上下千年,在大齊立國之前有過兩次巨大變動,其結果是一成一敗,第一次變動,是本宗開派祖師上清大道君叛出道門於東海三十島開派立宗,其結果是造成道門第一次傾頹,再無力執掌修行界,轉而由西方教佛門頂替了道門的位置,而我劍宗也在那次道佛交替中趁勢站穩腳跟。此謂之成。”
“第二次變動是我師尊上官仙塵時代,劍宗勢力達到千年以來的頂點,前有大鄭朝廷邀請,後有衛國和五大世家支持,於是師尊也想在中原爭取一席之地,那時候的劍宗可謂是心向四麵,誌在八方,不過此舉剛好與誌在千年複興大計的道門相左,雙方各自結盟相鬥,十年逐鹿,劍宗大敗虧輸,隻剩下些許‘餘孽’苟延殘喘。此謂之敗。”
“至此,我劍宗陷入千年以來的最低穀,幾乎瀕臨滅亡,登臨天下的道門自信認為已經徹底鏟除劍宗,殊不知我劍宗即是落魄不堪亦能東山再起,這可以稱為第三次變動,公孫仲謀時代,不過他不再像上兩次那般充滿戾氣和鋒芒,而是選擇劍藏匣中,劍氣內斂,卻又能讓人聽到它的劍鳴陣陣。”
徐北遊的臉色凝重起來,接口道:“正是因為劍鳴陣陣傳到了蕭帝的耳朵裏,這才有了師父私晤靈武郡王蕭摩訶之事,也逼得秋葉不惜損毀道行也要強行出手。”
張雪瑤輕聲道:“如果將這些變動看作是出劍,劍宗的前兩次出劍為剛,一成一敗,接下來的第三次出劍為柔,不過隨著你師父的身死,已經可以算是敗了,都說剛柔並濟,我希望你能做到第四次出劍,讓我們劍宗的後兩次出劍同樣是一成一敗。”
徐北遊沉默許久,鄭重道:“謹記師母教誨。”
此時城外的東湖別院已經掌燈,琉璃閣中更是點燃了十二支嬰兒手臂粗細的蠟燭,煌煌赫赫,甚至將閣外的湖麵也映照出一片星星點點的璀璨。
琉璃閣中隻有兩人,分別是扳著麵龐的張雪瑤和滿臉不情願的李青蓮。
兩人雖然在名義上是師徒,但這麽多年相處下來,早已是與母女無異,張雪瑤對外人是一貫冷酷無情,可對這個當作女兒來養的徒兒卻實在是狠不下心來,於是就養成了李青蓮十足的大小姐脾性。
早些年的時候,李青蓮身上好歹還壓著個重振劍宗的重擔,不敢太過懈怠放肆,如今這副重擔轉到了徐北遊的身上,她可就撒歡一般,每日裏優哉遊哉,劍也不怎麽練了,道也不怎麽修了,偶爾興致來了,就幫著師兄師姐處理下劍宗俗務,沒有興致,就閉門讀書或是四下遊玩,恰好張雪瑤這段時間因為百歲大關臨近的緣故,自身心境也出了點問題,無暇管她,更是讓她著著實實過了一段時間的逍遙日子。
不過最近李青蓮的好日子算是過到頭了,張雪瑤的心境逐漸穩固,然後很快就發現了她的種種不思進取,這些天來親自耳提麵命,讓她很是吃了不少苦頭。
今天仍是如此,李青蓮被張雪瑤逼著讀完整本青蓮劍經,隻是這本前人所著的劍經行文晦澀,夾雜太多道門術語,讓李青蓮先是頭昏腦脹,繼而是昏昏欲睡,恍如讀天書。
李青蓮偷偷從書本上移開視線,偷偷望向師父。
隻見張雪瑤怔怔望向江都方向,眉頭微蹙。
然後又見張雪瑤臉色驟變,失聲道:“劍二十三?”
下一刻,張雪瑤消失不見,隻剩下李青蓮愣愣地捧著書本,睜大了眼睛。
道術坊前,孫知鴻向後急退。
他自然也聽聞過劍二十三的大名,號稱劍三十六中玄妙第一,不過他不信徐北遊在在強行用出劍二十三的同時,還能像上官仙塵那般運轉如意,隻要等到徐北遊的劍二十三勢頹,那一刻便是真正的勝負一線。
不過孫知鴻能想到的,徐北遊自然也想到了。
所以這一劍,徐北遊沒有想過什麽運轉如意,隻有毫無花哨的一往無前。
一劍將孫知鴻向後逼退數百丈。
兩人在瞬息之間,來到秦淮河畔。
幾乎就在同時,張雪瑤的身形出現在道術坊前,立在吳虞的不遠處。
劍二十三,無形無相,魏元儀和徐儀根本沒能看出端倪,隻覺得兩人一閃而逝,但在匆匆趕來的張雪瑤眼中,這一劍確實有幾分師尊的氣魄了。
張雪瑤靜靜感受著殘留於此地的浩大劍意,心中生出一絲欣喜之意,若是徐北遊不僅僅止步於劍二十三,而是順勢由劍意化作劍氣,順水推舟地用出劍二十四,那麽就真有當年師尊的三分風采了。
世人都說劍宗三十六,劍劍不相同,可張雪瑤作為上官仙塵的親傳弟子卻深諳其中玄妙,雖說每一劍都有各自玄妙不假,但其本質還是一套承接有序、循序漸進的法門,一整套的劍三十六與其中單獨一劍不可同日而語。
隻是可惜徐北遊沒能用出劍二十四,不過僅僅是這半劍,便讓孫知鴻吃了莫大的苦頭,雖然體魄無損,但是神魂大傷,沒個幾年的修養斷難複原。
待到兩人再次出現在道術坊前時,徐北遊直接歸劍入鞘,難掩臉色蒼白。
張雪瑤瞥了眼同樣臉白如紙的孫知鴻,冷聲道:“我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離開江都城,否則勿謂言之不預。”
孫知鴻轉瞬就猜出了這位姿容不輸吳虞的女子的身份,原本就毫無血色的臉色再白一分,幾乎要看到皮膚下的血肉筋絡,低頭道:“是。”
但凡是宮裏出來的人,既能抬得起頭,也能彎得下腰。
孫知鴻幹脆利落地帶著徐儀和魏元儀就此離去,至於先前被徐北遊扔進秦淮河的兩個倒黴鬼,已經是顧不得了。
張雪瑤轉頭看了眼徐北遊,徐北遊搖了搖頭道:“無甚大礙。”
張雪瑤輕聲道:“待會兒來別院一趟。”
徐北遊點點頭。
張雪瑤再次消失不見。
徐北遊正準備帶人離去,忽然想起那個孤身阻擋徐儀一行人的馮朗,示意吳虞一行人先行迴去,他則是轉身走向那個有些不安的劍閣弟子。
馮朗看到徐北遊朝自己走來,頓時有些手足無猜,小心翼翼道:“徐師……叔?”
徐北遊笑了笑。
馮朗趕忙行禮道:“馮朗見過少主。”
徐北遊伸手扶起他,又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幹的不錯。”
馮朗嘿嘿一笑。
徐北遊身形一閃而逝,下一刻出現在東湖別院的門前,然後一路穿廊過堂如入自家無異。
待徐北遊來到琉璃閣後,張雪瑤揮手示意李青蓮可以走了。
李青蓮頓時如蒙大赦,頭也不迴地離開此地。
徐北遊坐到先前李青蓮的位置上,開口道:“師母何以教我?”
張雪瑤拿出一本劍宗內部編撰的史冊,其中記載了劍宗千餘年來的興衰起伏,輕聲道:“縱觀本宗上下千年,在大齊立國之前有過兩次巨大變動,其結果是一成一敗,第一次變動,是本宗開派祖師上清大道君叛出道門於東海三十島開派立宗,其結果是造成道門第一次傾頹,再無力執掌修行界,轉而由西方教佛門頂替了道門的位置,而我劍宗也在那次道佛交替中趁勢站穩腳跟。此謂之成。”
“第二次變動是我師尊上官仙塵時代,劍宗勢力達到千年以來的頂點,前有大鄭朝廷邀請,後有衛國和五大世家支持,於是師尊也想在中原爭取一席之地,那時候的劍宗可謂是心向四麵,誌在八方,不過此舉剛好與誌在千年複興大計的道門相左,雙方各自結盟相鬥,十年逐鹿,劍宗大敗虧輸,隻剩下些許‘餘孽’苟延殘喘。此謂之敗。”
“至此,我劍宗陷入千年以來的最低穀,幾乎瀕臨滅亡,登臨天下的道門自信認為已經徹底鏟除劍宗,殊不知我劍宗即是落魄不堪亦能東山再起,這可以稱為第三次變動,公孫仲謀時代,不過他不再像上兩次那般充滿戾氣和鋒芒,而是選擇劍藏匣中,劍氣內斂,卻又能讓人聽到它的劍鳴陣陣。”
徐北遊的臉色凝重起來,接口道:“正是因為劍鳴陣陣傳到了蕭帝的耳朵裏,這才有了師父私晤靈武郡王蕭摩訶之事,也逼得秋葉不惜損毀道行也要強行出手。”
張雪瑤輕聲道:“如果將這些變動看作是出劍,劍宗的前兩次出劍為剛,一成一敗,接下來的第三次出劍為柔,不過隨著你師父的身死,已經可以算是敗了,都說剛柔並濟,我希望你能做到第四次出劍,讓我們劍宗的後兩次出劍同樣是一成一敗。”
徐北遊沉默許久,鄭重道:“謹記師母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