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有羅漢坐於北塔
紫霄宮內,隻剩下掌教真人和鎮魔殿殿主。
秋葉仍是介於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知雲和小道童見得,修為高絕的塵葉卻是見不得,他隻能隱約感覺到秋葉背身過去,雙目微闔。
忽然,秋葉的聲音再次響起,“師弟,你心緒不寧。”
塵葉一愣,然後急忙收斂思緒,知道自己自從進入紫霄宮以來,有過兩次心神不定,卻沒想到竟是被秋葉感知到了,不得不開口解釋道:“自從敗於公孫仲謀之手以來,我之心境的確不如以前那般圓滿。”
秋葉平靜道:“劍宗,的確是我道門的一根心頭刺,已經一千年了。”
大殿之中瞬間一片寂靜,氣氛壓抑。道門和劍宗師出同門,同根同源,劍道之爭始於千年之前,可謂是一筆陳年舊帳,而且還是誰也算不清的老賬,兩者之間的仇怨早已深入骨髓,沒有半分和解的可能,隻有分出個你死我活。
塵葉沉吟片刻,開口道:“掌教師兄要下山是大事,不過如今的天下已經不是三十年的天下了。”
秋葉的聲音微冷,“自蕭玄登基以來,始終對我道門虎視眈眈,意圖行當年大鄭舊事,驅逐我道門,他卻不想想,若沒有我道門,他們蕭家又怎麽能得了天下?當年他出生時,蕭煜與我道門交好,特意為他取名一個玄字,正應道祖玄門之意,今日他怕是忘了這個玄字的由來了。之所以一直不與他計較,是因為我始終不相信蕭煜會死,畢竟是當年的天下第一人,怎麽能說死就死了?”
塵葉吃了一驚,道:“掌教師兄的意思是,蕭皇還活著?”
秋葉緩緩說道:“當年在嶗山,蕭煜以托付身後事之名請我為他修建梅山陵,我念及雙方情分自然應允,江南之戰後,大局已定,我將此事上報天塵師叔,自太平元年始,道門前後共計派出四百餘弟子前往梅山,與蕭瑾征調的十萬民夫和三萬甲士一起修築梅山陵,總共修了十年,修成兩座陵墓,其中一座是蕭煜父母合葬的盛陵,這座最先完工。至於另外一座明陵,太平十年建成,其後又被蕭煜親自布置,聽說佛門、儒門、巫教、玄教和天機閣也參與其中,直到太平十五年才算完全告一段落。這座修建了十五年的大墓,傾注大半個修行界之力,其中玄奇,就是道門也知之不全,而蕭煜夫婦就是合葬於這座明陵之中。”
塵葉喃喃道:“世間傳言,太祖皇帝於陵墓之中,養陰兵數十萬,待到大齊傾頹之時,便會重現世間,我以前隻當是鄉野村夫傳言,想不到竟真的是空穴不來風啊。”
秋葉平淡道:“風起於青萍之末,很多看似荒誕不經的傳言,反倒是直至本源。”
大殿之中又是一片寂靜,兩位大真人就這樣站在大殿之中,各自靜默不語。
過了許久,塵葉緩緩道:“朝廷那邊,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相繼故去,承平元年的那場亂事雖然被太後鎮壓下去,但藍相也多有損傷,太後故去之後,蕭帝不斷收權,藍相如今在朝堂上的處境很是不好,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秋葉平淡道:“此事我自有計較,隻要蕭煜不重現世間,天下之大,誰又能奈我何?退一步來說,即便是蕭煜還活著,隻要我不去帝都,他也不能怎樣。”
塵葉還要想說什麽,秋葉終於是現出形體,略一抬手,沒讓他繼續說去,麵容平靜道:“你去吧,去跟暗衛府的三位都督要個交代,將崇龍觀之事做個了結,至於其他事情,我自有安排。”
塵葉肅容稽首,“是,師弟告退。”
——到了遼州,離北都便不遠了。
本朝親王郡王皆有封地,而且按照爵位和封地規格,還配有大小不等的兵權,或是鎮守一城,如靈武郡王蕭摩訶,或是鎮守一州,如燕王蕭隸,齊王蕭白,還有就是鎮守一國一地,分別是身在草原王庭的鎮北王林寒,掌管著整個遼闊草原,坐鎮原名衛國後改名魏國的魏王蕭瑾,就是他親手滅去張家和公孫家,最後一個便是鎮守東北三州的遼王牧棠之。
天下初定,以宗室諸王屏藩社稷是明智之舉,朝野上下並無異議,即便是現在,也沒人敢喊出削藩的話語,唯有遼王牧棠之不斷招來非議,因為其他諸王即是宗親,而且本人或者父祖輩都有從龍之功,唯有遼王一係,乃是當初先帝迫於形勢不得不許下親王之位招降而來。
所以到了現在,皇帝陛下和藍相爺不斷打壓遼王,朝野上下,非但沒有人說情,反而都是幸災樂禍,愈發顯得如今的遼王殿下勢單力孤。
朝廷步步緊逼,遼王府便步步退讓,偌大一個東北,除了遼州,就隻剩下一個北都,遼州和北都各有一座遼王府,但真正的遼王府卻不在遼州,而是在北都城中。
徐北遊和公孫仲謀要去見遼王,就必然要去北都,不過這次遼王想來是要表現出禮賢下士的誠意,故而特意從北都來到遼州朝陽府。
徐北遊和宋官官從酒樓中出來,按照與師父的約定,前往北塔與他會合。
朝陽府城內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稱東塔、南塔、北塔,朝陽北塔始建於北魏年間,乃是北魏文成明皇後在大燕龍城宮殿舊址上,為其祖父祈壽冥福和弘揚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圖”。
後幾經戰亂,幾經損毀,又幾度重建,形成以後燕宮殿夯土台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的台基為台基,磚塔為內核,遼塔為外表的朝陽北塔。其構造奇妙,使北塔被譽為東北第一塔。
北塔地宮中,供奉有佛祖真身舍利,再加上南塔的所供奉佛祖舍利,一城之中竟是有兩顆佛祖舍利,故而朝陽府被尊為佛都,有大批佛門高人駐紮於此,這裏也是寥寥幾處沒有道門勢力延展的城池之一。
到了城北,便可以看到金光璀璨的北塔。
塔內有佛光隱現。
徐北遊與宋官官徑直向北塔行去,臨近塔前百丈左右才停下腳步。
宋官官指了指北塔,輕聲道:“我曾在宗內典籍中看到過,有位佛門得證羅漢果位的高僧鎮守在此塔之中,能以體魄擋下宗主一劍的人不多,這位高僧就是其中之一,不敗金身臻至小圓滿境界,曾在玄教的六位人仙高手的圍攻下,不還手卻不傷分毫。”
徐北遊問道:“羅漢果位?”
宋官官解釋道:“五仙之說是道門的說法,佛門並不以此為境界劃分,羅漢果位便是等同於道門的地仙境界。”
徐北遊嗬了一聲,“又是一位地仙大高手。”
宋官官輕輕說道:“道門有八峰主之說,佛門亦有六大首座,此十四人俱是地仙九樓之上的境界,像轉輪王那種一二樓的地仙境界,在這些人麵前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
徐北遊邁步前行,語調平淡道:“再不濟的地仙境界也是地仙,遠非我這個就連鬼仙都還未踏足的人能妄加評說的。”
北塔周圍異常空曠,甚至沒有寺廟等其他建築,隻有這一座孤零零的寶塔,傳說中那位佛門高僧便是坐鎮於塔頂,守護佛祖舍利。
這些年來,可是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敢打佛祖舍利的主意。
徐北遊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北塔的塔頂,金光濃鬱近乎於實質,蔚然奇觀。
金光內的佛塔中有人端坐,雙手合十,輕誦道:“南無阿彌陀佛。”
紫霄宮內,隻剩下掌教真人和鎮魔殿殿主。
秋葉仍是介於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知雲和小道童見得,修為高絕的塵葉卻是見不得,他隻能隱約感覺到秋葉背身過去,雙目微闔。
忽然,秋葉的聲音再次響起,“師弟,你心緒不寧。”
塵葉一愣,然後急忙收斂思緒,知道自己自從進入紫霄宮以來,有過兩次心神不定,卻沒想到竟是被秋葉感知到了,不得不開口解釋道:“自從敗於公孫仲謀之手以來,我之心境的確不如以前那般圓滿。”
秋葉平靜道:“劍宗,的確是我道門的一根心頭刺,已經一千年了。”
大殿之中瞬間一片寂靜,氣氛壓抑。道門和劍宗師出同門,同根同源,劍道之爭始於千年之前,可謂是一筆陳年舊帳,而且還是誰也算不清的老賬,兩者之間的仇怨早已深入骨髓,沒有半分和解的可能,隻有分出個你死我活。
塵葉沉吟片刻,開口道:“掌教師兄要下山是大事,不過如今的天下已經不是三十年的天下了。”
秋葉的聲音微冷,“自蕭玄登基以來,始終對我道門虎視眈眈,意圖行當年大鄭舊事,驅逐我道門,他卻不想想,若沒有我道門,他們蕭家又怎麽能得了天下?當年他出生時,蕭煜與我道門交好,特意為他取名一個玄字,正應道祖玄門之意,今日他怕是忘了這個玄字的由來了。之所以一直不與他計較,是因為我始終不相信蕭煜會死,畢竟是當年的天下第一人,怎麽能說死就死了?”
塵葉吃了一驚,道:“掌教師兄的意思是,蕭皇還活著?”
秋葉緩緩說道:“當年在嶗山,蕭煜以托付身後事之名請我為他修建梅山陵,我念及雙方情分自然應允,江南之戰後,大局已定,我將此事上報天塵師叔,自太平元年始,道門前後共計派出四百餘弟子前往梅山,與蕭瑾征調的十萬民夫和三萬甲士一起修築梅山陵,總共修了十年,修成兩座陵墓,其中一座是蕭煜父母合葬的盛陵,這座最先完工。至於另外一座明陵,太平十年建成,其後又被蕭煜親自布置,聽說佛門、儒門、巫教、玄教和天機閣也參與其中,直到太平十五年才算完全告一段落。這座修建了十五年的大墓,傾注大半個修行界之力,其中玄奇,就是道門也知之不全,而蕭煜夫婦就是合葬於這座明陵之中。”
塵葉喃喃道:“世間傳言,太祖皇帝於陵墓之中,養陰兵數十萬,待到大齊傾頹之時,便會重現世間,我以前隻當是鄉野村夫傳言,想不到竟真的是空穴不來風啊。”
秋葉平淡道:“風起於青萍之末,很多看似荒誕不經的傳言,反倒是直至本源。”
大殿之中又是一片寂靜,兩位大真人就這樣站在大殿之中,各自靜默不語。
過了許久,塵葉緩緩道:“朝廷那邊,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相繼故去,承平元年的那場亂事雖然被太後鎮壓下去,但藍相也多有損傷,太後故去之後,蕭帝不斷收權,藍相如今在朝堂上的處境很是不好,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秋葉平淡道:“此事我自有計較,隻要蕭煜不重現世間,天下之大,誰又能奈我何?退一步來說,即便是蕭煜還活著,隻要我不去帝都,他也不能怎樣。”
塵葉還要想說什麽,秋葉終於是現出形體,略一抬手,沒讓他繼續說去,麵容平靜道:“你去吧,去跟暗衛府的三位都督要個交代,將崇龍觀之事做個了結,至於其他事情,我自有安排。”
塵葉肅容稽首,“是,師弟告退。”
——到了遼州,離北都便不遠了。
本朝親王郡王皆有封地,而且按照爵位和封地規格,還配有大小不等的兵權,或是鎮守一城,如靈武郡王蕭摩訶,或是鎮守一州,如燕王蕭隸,齊王蕭白,還有就是鎮守一國一地,分別是身在草原王庭的鎮北王林寒,掌管著整個遼闊草原,坐鎮原名衛國後改名魏國的魏王蕭瑾,就是他親手滅去張家和公孫家,最後一個便是鎮守東北三州的遼王牧棠之。
天下初定,以宗室諸王屏藩社稷是明智之舉,朝野上下並無異議,即便是現在,也沒人敢喊出削藩的話語,唯有遼王牧棠之不斷招來非議,因為其他諸王即是宗親,而且本人或者父祖輩都有從龍之功,唯有遼王一係,乃是當初先帝迫於形勢不得不許下親王之位招降而來。
所以到了現在,皇帝陛下和藍相爺不斷打壓遼王,朝野上下,非但沒有人說情,反而都是幸災樂禍,愈發顯得如今的遼王殿下勢單力孤。
朝廷步步緊逼,遼王府便步步退讓,偌大一個東北,除了遼州,就隻剩下一個北都,遼州和北都各有一座遼王府,但真正的遼王府卻不在遼州,而是在北都城中。
徐北遊和公孫仲謀要去見遼王,就必然要去北都,不過這次遼王想來是要表現出禮賢下士的誠意,故而特意從北都來到遼州朝陽府。
徐北遊和宋官官從酒樓中出來,按照與師父的約定,前往北塔與他會合。
朝陽府城內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稱東塔、南塔、北塔,朝陽北塔始建於北魏年間,乃是北魏文成明皇後在大燕龍城宮殿舊址上,為其祖父祈壽冥福和弘揚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圖”。
後幾經戰亂,幾經損毀,又幾度重建,形成以後燕宮殿夯土台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的台基為台基,磚塔為內核,遼塔為外表的朝陽北塔。其構造奇妙,使北塔被譽為東北第一塔。
北塔地宮中,供奉有佛祖真身舍利,再加上南塔的所供奉佛祖舍利,一城之中竟是有兩顆佛祖舍利,故而朝陽府被尊為佛都,有大批佛門高人駐紮於此,這裏也是寥寥幾處沒有道門勢力延展的城池之一。
到了城北,便可以看到金光璀璨的北塔。
塔內有佛光隱現。
徐北遊與宋官官徑直向北塔行去,臨近塔前百丈左右才停下腳步。
宋官官指了指北塔,輕聲道:“我曾在宗內典籍中看到過,有位佛門得證羅漢果位的高僧鎮守在此塔之中,能以體魄擋下宗主一劍的人不多,這位高僧就是其中之一,不敗金身臻至小圓滿境界,曾在玄教的六位人仙高手的圍攻下,不還手卻不傷分毫。”
徐北遊問道:“羅漢果位?”
宋官官解釋道:“五仙之說是道門的說法,佛門並不以此為境界劃分,羅漢果位便是等同於道門的地仙境界。”
徐北遊嗬了一聲,“又是一位地仙大高手。”
宋官官輕輕說道:“道門有八峰主之說,佛門亦有六大首座,此十四人俱是地仙九樓之上的境界,像轉輪王那種一二樓的地仙境界,在這些人麵前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
徐北遊邁步前行,語調平淡道:“再不濟的地仙境界也是地仙,遠非我這個就連鬼仙都還未踏足的人能妄加評說的。”
北塔周圍異常空曠,甚至沒有寺廟等其他建築,隻有這一座孤零零的寶塔,傳說中那位佛門高僧便是坐鎮於塔頂,守護佛祖舍利。
這些年來,可是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敢打佛祖舍利的主意。
徐北遊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北塔的塔頂,金光濃鬱近乎於實質,蔚然奇觀。
金光內的佛塔中有人端坐,雙手合十,輕誦道:“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