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護著老婦向善定寺走去,隻一炷香的時間便望見山門。
善定寺坐落在定邊縣以西三十裏的獅鷲峰,山勢陡峭,層巒疊嶂,為方便信眾,寺裏出資建了步道,免去了許多危險。整座寺廟依山而建,又經曆代主持不斷擴建,如今殿舍眾多,鱗次櫛比,十分宏闊。
行至山門,隻見正門緊閉,隻開兩側偏門。門柱上刻了一幅楹聯:“心存邪念,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眾人立在門前,這對聯愈讀愈有深意。佛家教人行善,卻並非為了佛陀自己,而是為了世人得一顆清淨心,這才是佛陀給予世人的無上法寶,可惜世人不知,往往舍本逐末。
進得山門,廣場上立著一支巨大香爐。爐中香氣繚繞,顯是有不少虔誠信眾前來。香爐左右是鍾樓、鼓樓,正前方則是前殿,殿門上也有一幅對聯:“渡苦海,終南山裏無終南捷徑。修等持,香積寺中有香積如來。”又是一語雙關之句。殿中一尊大佛,踞地而坐,敞胸露懷正哈哈大笑。四下裏四尊兇惡神像正金剛怒目,直擊人心。
眾人行至大殿,有一灰衣僧人自殿內疾步迎出,見了藍衣少女搶先打了一揖,“施主遠道而來,原該在山門前迎候,隻是今日信眾極多,事務繁雜,多有怠慢,還望原宥則個。”
那藍衣少女聽了此言,卻不以為意,隻是笑道:“小女子在家時常聽善定寺佛法廣大、香火繁盛,今日一見,所言非虛。我等來的倉促,還要叨擾大師,恕罪恕罪。隻是今日有一老人家在山路上不慎跌倒,不知廣信大師可有閑暇代其查看一二?”
“施主來的正巧,家師剛下了早課,正在禪房中休息,小僧這就帶各位前往。”說罷,灰衣僧人引著眾人向殿旁迴廊走去。
這一路急行,眾人不覺如何,白蓮花卻已汗透重衫、氣喘籲籲,眾人心憂老婦,一時也未曾在意。
“若非自小有著陰寒之證,自己也可以象大家夥兒一樣黎明即起,練些武藝防身,何至於像現在這樣弱不禁風,幾步山路便累成這幅模樣?”想著這些,白蓮花瞧著眾人背影微微歎了口氣。
眾人跟隨灰衣僧人穿廊過林,行了有半炷香的時間,眼前現出一座小院,山石壘就的院牆,上麵爬滿了紫藤,如今正值冬日,卻是紫藤花綻放的時節,微風輕拂,似紫色波濤般湧動,陣陣花香襲來,襯著滿山滿嶺的白雪更是令人沉醉忘歸。
院牆正中是一扇茅簷木門,也不知經了多少歲月,顯得有些斑駁,深褐色的門扉盡顯滄桑。門上茅草顯然是新近才換過,翠綠欲滴,與山牆上的紫藤花相互映襯,使這小院看起來竟有幾許閑適、出塵之感。
眾人還未到門前,兩扇門扉已輕輕開啟,一清瘦僧人自門中緩步而出,一身月白的僧袍,掌間掛了串佛珠,白眉白發、飄然若仙。
“哈哈,曾聽簡大人提起姑娘,今日一見果然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經年不見,令兄可還安好?”僧人麵容清矍,卻聲若洪鍾,顯是有著一身不俗的修為。
那藍衣少女見了老僧,不敢托大,疾行兩步,打了一揖,“有勞大師掛念,家兄一切安好。今日正趕上上元節,原打算到寺中進香,但縣裏事務繁多,一時脫不開身,這才讓小女子前來。方才在山路上見一婆婆不慎跌倒,冒昧來請大師代為驗看一二,不知大師是否方便?”
“施主言重了,老人家來佛前進香,受了些傷痛,本寺當然義不容辭,快快請進。”老僧聽了少女所言,忙側身請眾人入內。
小院不大,院中一株桑樹,高大挺撥,借著樹蔭放了一方圓幾,一張坐榻,圓幾上放著一壺清茶、一卷經書,想是眾人來時,老僧正在品茶、讀經。小院正中是一間青瓦精舍,青色的水磨石牆麵,配上青色的瓦簷,磚隙瓦縫間偶有幾株花草倔強的迎著朝陽挺立。
眾人進得院中,老僧吩咐眾人將老婦扶到榻上坐定,自己立在一旁,伸出手搭在老婦腕上,閉目沉思。
良久,老僧抬眼望向幾名女子,打了個揖手,“幾位女施主,可否有勞將這位阿婆褲腳卷起?”
二丫聞言,當先舉著手臂,搶上前去,高聲叫嚷著:“我來我來。”
將老婦褲腳卷起,隻見左腿已然腫起,二丫依老僧所言用手指在老婦腿上輕按,隻見被按壓的部位立時蒼白凹陷,久久不能迴複。老僧見了,微微皺了皺眉。
“大師,婆婆所患何疾?是否方便醫治?”藍衣少女見老僧神色,在旁開口問道。
“施主莫急,”老僧微微一笑,又轉身問了老婦平日裏有何其它不適或症狀。聽了半晌,轉身取來紙筆不消片刻便開出一張單子,又轉身招了一名小沙彌前來,低聲吩咐了幾句。那小沙彌行了個禮,拿了單子轉身急行而去。
二丫在旁探過半個腦袋瞄了一眼,隻見那紙上寫的都是些生黃芪、漢防己、益母草、焦白術之類,不要說見,便聽也沒聽說過,隻得悻悻退到一邊。
老僧見小沙彌出了院子,這才望著眾人說道:“這位婆婆乃脾腎陽虛所致濕氣難下,天長日久濕氣阻塞於雙腿,便出現腫脹,行走頗為不便,昨夜又剛下了雪,雖然一早僧眾們便將山道打掃一遍,但老人家行走仍舊艱難,老衲方才看了一下,老人家的左腿已然跌斷。我這方子補氣化濕、活血散瘀,這位婆婆隻消連服一月便可見效,傷骨老衲也會接好。稍後小徒取了藥來,老衲會先煎一副給婆婆服用,看其是否有所不適。諸位難得來此,不如先在寺中遊覽一番如何?”
眾人聽了老僧所言,知道老婦診治還需些時間,這許多人留在院中又幫不上忙,平白添亂,於是紛紛向老僧行禮,退了出去。
如今老婦有人診治,眾少年都鬆了口氣,二丫從未見過如此宏大的寺廟,頗為興奮的在前引路。一路經了彌勒殿、毗盧殿、藏經樓,眾少年每進一殿都學寺中信眾頂禮膜拜。
穿過藏經樓,前麵是一座佛堂,堂中供了一尊佛像,三目六臂,眉目雍容。佛像旁置了一張長桌,許多人擁在桌旁,圍的水泄不通。二丫好奇,跑去詢問,不多時迴來挽了白蓮花與那藍衣少女一同前去。
李青幾人見三個少女神神秘秘,那桌旁所圍也多是女子,隻得在站一旁等候。半晌,才見三個少女低聲談笑,相攜著出來。白蓮花瞥到李青幾人,麵上飛起雲霞,忙將目光移向他處。
眾人正逛到千佛崖,忽聽有人唿喚,迴頭一望,隻見方才老僧院中的小沙彌正向著眾人跑來。說是師父已為那婆婆診治完畢,隻是老婦腿上斷骨有些複雜,寺中備了車馬,會送老婦去城中醫治,特來問眾人要不要同行。
幾個少年想著,既然是眾人將老婦送來寺中,如今去城裏,自然也要同往,不然待老婦在城中瞧了傷病,要如何迴轉?當下紛紛點頭。
善定寺坐落在定邊縣以西三十裏的獅鷲峰,山勢陡峭,層巒疊嶂,為方便信眾,寺裏出資建了步道,免去了許多危險。整座寺廟依山而建,又經曆代主持不斷擴建,如今殿舍眾多,鱗次櫛比,十分宏闊。
行至山門,隻見正門緊閉,隻開兩側偏門。門柱上刻了一幅楹聯:“心存邪念,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眾人立在門前,這對聯愈讀愈有深意。佛家教人行善,卻並非為了佛陀自己,而是為了世人得一顆清淨心,這才是佛陀給予世人的無上法寶,可惜世人不知,往往舍本逐末。
進得山門,廣場上立著一支巨大香爐。爐中香氣繚繞,顯是有不少虔誠信眾前來。香爐左右是鍾樓、鼓樓,正前方則是前殿,殿門上也有一幅對聯:“渡苦海,終南山裏無終南捷徑。修等持,香積寺中有香積如來。”又是一語雙關之句。殿中一尊大佛,踞地而坐,敞胸露懷正哈哈大笑。四下裏四尊兇惡神像正金剛怒目,直擊人心。
眾人行至大殿,有一灰衣僧人自殿內疾步迎出,見了藍衣少女搶先打了一揖,“施主遠道而來,原該在山門前迎候,隻是今日信眾極多,事務繁雜,多有怠慢,還望原宥則個。”
那藍衣少女聽了此言,卻不以為意,隻是笑道:“小女子在家時常聽善定寺佛法廣大、香火繁盛,今日一見,所言非虛。我等來的倉促,還要叨擾大師,恕罪恕罪。隻是今日有一老人家在山路上不慎跌倒,不知廣信大師可有閑暇代其查看一二?”
“施主來的正巧,家師剛下了早課,正在禪房中休息,小僧這就帶各位前往。”說罷,灰衣僧人引著眾人向殿旁迴廊走去。
這一路急行,眾人不覺如何,白蓮花卻已汗透重衫、氣喘籲籲,眾人心憂老婦,一時也未曾在意。
“若非自小有著陰寒之證,自己也可以象大家夥兒一樣黎明即起,練些武藝防身,何至於像現在這樣弱不禁風,幾步山路便累成這幅模樣?”想著這些,白蓮花瞧著眾人背影微微歎了口氣。
眾人跟隨灰衣僧人穿廊過林,行了有半炷香的時間,眼前現出一座小院,山石壘就的院牆,上麵爬滿了紫藤,如今正值冬日,卻是紫藤花綻放的時節,微風輕拂,似紫色波濤般湧動,陣陣花香襲來,襯著滿山滿嶺的白雪更是令人沉醉忘歸。
院牆正中是一扇茅簷木門,也不知經了多少歲月,顯得有些斑駁,深褐色的門扉盡顯滄桑。門上茅草顯然是新近才換過,翠綠欲滴,與山牆上的紫藤花相互映襯,使這小院看起來竟有幾許閑適、出塵之感。
眾人還未到門前,兩扇門扉已輕輕開啟,一清瘦僧人自門中緩步而出,一身月白的僧袍,掌間掛了串佛珠,白眉白發、飄然若仙。
“哈哈,曾聽簡大人提起姑娘,今日一見果然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經年不見,令兄可還安好?”僧人麵容清矍,卻聲若洪鍾,顯是有著一身不俗的修為。
那藍衣少女見了老僧,不敢托大,疾行兩步,打了一揖,“有勞大師掛念,家兄一切安好。今日正趕上上元節,原打算到寺中進香,但縣裏事務繁多,一時脫不開身,這才讓小女子前來。方才在山路上見一婆婆不慎跌倒,冒昧來請大師代為驗看一二,不知大師是否方便?”
“施主言重了,老人家來佛前進香,受了些傷痛,本寺當然義不容辭,快快請進。”老僧聽了少女所言,忙側身請眾人入內。
小院不大,院中一株桑樹,高大挺撥,借著樹蔭放了一方圓幾,一張坐榻,圓幾上放著一壺清茶、一卷經書,想是眾人來時,老僧正在品茶、讀經。小院正中是一間青瓦精舍,青色的水磨石牆麵,配上青色的瓦簷,磚隙瓦縫間偶有幾株花草倔強的迎著朝陽挺立。
眾人進得院中,老僧吩咐眾人將老婦扶到榻上坐定,自己立在一旁,伸出手搭在老婦腕上,閉目沉思。
良久,老僧抬眼望向幾名女子,打了個揖手,“幾位女施主,可否有勞將這位阿婆褲腳卷起?”
二丫聞言,當先舉著手臂,搶上前去,高聲叫嚷著:“我來我來。”
將老婦褲腳卷起,隻見左腿已然腫起,二丫依老僧所言用手指在老婦腿上輕按,隻見被按壓的部位立時蒼白凹陷,久久不能迴複。老僧見了,微微皺了皺眉。
“大師,婆婆所患何疾?是否方便醫治?”藍衣少女見老僧神色,在旁開口問道。
“施主莫急,”老僧微微一笑,又轉身問了老婦平日裏有何其它不適或症狀。聽了半晌,轉身取來紙筆不消片刻便開出一張單子,又轉身招了一名小沙彌前來,低聲吩咐了幾句。那小沙彌行了個禮,拿了單子轉身急行而去。
二丫在旁探過半個腦袋瞄了一眼,隻見那紙上寫的都是些生黃芪、漢防己、益母草、焦白術之類,不要說見,便聽也沒聽說過,隻得悻悻退到一邊。
老僧見小沙彌出了院子,這才望著眾人說道:“這位婆婆乃脾腎陽虛所致濕氣難下,天長日久濕氣阻塞於雙腿,便出現腫脹,行走頗為不便,昨夜又剛下了雪,雖然一早僧眾們便將山道打掃一遍,但老人家行走仍舊艱難,老衲方才看了一下,老人家的左腿已然跌斷。我這方子補氣化濕、活血散瘀,這位婆婆隻消連服一月便可見效,傷骨老衲也會接好。稍後小徒取了藥來,老衲會先煎一副給婆婆服用,看其是否有所不適。諸位難得來此,不如先在寺中遊覽一番如何?”
眾人聽了老僧所言,知道老婦診治還需些時間,這許多人留在院中又幫不上忙,平白添亂,於是紛紛向老僧行禮,退了出去。
如今老婦有人診治,眾少年都鬆了口氣,二丫從未見過如此宏大的寺廟,頗為興奮的在前引路。一路經了彌勒殿、毗盧殿、藏經樓,眾少年每進一殿都學寺中信眾頂禮膜拜。
穿過藏經樓,前麵是一座佛堂,堂中供了一尊佛像,三目六臂,眉目雍容。佛像旁置了一張長桌,許多人擁在桌旁,圍的水泄不通。二丫好奇,跑去詢問,不多時迴來挽了白蓮花與那藍衣少女一同前去。
李青幾人見三個少女神神秘秘,那桌旁所圍也多是女子,隻得在站一旁等候。半晌,才見三個少女低聲談笑,相攜著出來。白蓮花瞥到李青幾人,麵上飛起雲霞,忙將目光移向他處。
眾人正逛到千佛崖,忽聽有人唿喚,迴頭一望,隻見方才老僧院中的小沙彌正向著眾人跑來。說是師父已為那婆婆診治完畢,隻是老婦腿上斷骨有些複雜,寺中備了車馬,會送老婦去城中醫治,特來問眾人要不要同行。
幾個少年想著,既然是眾人將老婦送來寺中,如今去城裏,自然也要同往,不然待老婦在城中瞧了傷病,要如何迴轉?當下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