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陸卿,你留一下
女帝:陛下請自重,臣不想升官 作者:輕不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陸晨提出來的建議,薑承婉一如既往地直接采納,其他人也沒什麽意見。
京畿之地的確至關重要。
這裏聚集了大夏帝國三成以上的資源,靈氣適宜,靈壤廣闊,陣法完備,民心穩定,靈渠遍布,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遠遠超過其他行省,是大夏當之無愧的絕對中心。
隻要京畿不出問題,大夏的根基就不會動搖得太厲害,哪怕天下再亂,也不會亂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戰。
從大方向上來說,確實應該先肅清內部隱患,畢竟,遠的不說,禁衛軍之中,就有不少勳貴將門出身的軍官。
而文官方麵,大夏的官場極為複雜,並非隻有清濁之分。
如今的大夏政壇,陸晨自成一派自不必說,顏鬆在朝多年,期間提拔任用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也是蒼天大樹一般的存在,如蕭韻這般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同樣不在少數,另外還有如劉東陽、方平、吳嶽這樣的實幹派,科道言官的清流派係,同宗同門的宗門派係等等。
這其中,自然也有或多或少受過勳貴恩惠的官員。
這些人之中,有的身居高位,有的位卑言輕,很不起眼,或許是當朝大員,或許隻是七八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官。
但哪怕是不入流,隻要有職位在身,就擁有一定權柄,甚至有的官員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能起到的作用卻不小。
畢竟有的時候位置越高,距離具體事務就越遠。
這些人若是在背後搞事,指不定會造成多大危害,越是關鍵的時候,就越不能忽視這些細節。
大清查,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卻不能因此興起大獄,不問青紅皂白就將這些受過勳貴恩惠的官員一棍子打死。
凡事都有個度,畢竟並不是說受過恩惠就得給勳貴賣命,這些人之中肯定也有公忠體國、實心用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官員。
陸晨之後也補充了這一點。
大清查的目的是為了排除隱患,所以沒必要大開殺戒,戾氣太重隻會波及無辜,而且把事態擴大,將那些人不分好壞直接全部逼到絕路,對局勢反而相當不利。
經過一年多的治政,現在的陸晨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顧,一心作死飛升惡毛頭小子了,自然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他著重強調,人可以先全部抓住,但隻能控製,不能為難,盡可能嚴篩一遍,多方查證他們的過往、評價、在職期間的作為等等。
薑承婉不厭其煩地把陸晨的話全部聽完,而後看向符嬅。
“符嬅,此事就交由玄極衛來做吧。”
“是!”
符嬅幹脆利落地應了下來。
盤查、捉人、審訊、收集情報、監視等本就是玄極衛的職責所在,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且這種難度不大,隻是工作量有點繁重的工作也不需要出身玄武衛的玄極衛精銳去做,交給擴招的新人就行。
有她這個歸一境頂尖強者盯著,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懈怠應付了事,更不敢亂來。
大清查的事敲定後,接下來便是京城防務的問題。
這方麵就不是陸晨的專長了,於是顧思妙便站了出來,提議加強東邊天雲關和南部河岸地區的防務,以拱衛京師。
洛京位於大夏帝國中部,北部和西部因為滄溟境和顧思妙的原因,以及陸晨在以隋、禹兩州為中心的地區的恐怖聲望,勳貴世家的影響力很低,不需要派重兵把守,顧思妙便是考慮到這一點,提議將禁軍安排在南部和東部的防區,以防萬一。
最精銳的玄武衛、蒼翎衛,以及稍遜一些的青寧衛、勇士營等,則大規模整軍備戰,隨時做好出戰的準備,隻要地方上有反叛的苗頭,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平叛,以雷霆之勢將其徹底扼殺,震懾八方。
除此之外,關於各地駐軍,她也提了不少建議。
比如下令換防、讓當地的玄極衛加強監視並不計代價地讓盡快將情報送迴京師、將重點懷疑對象召迴京師、控製其家人、抽調打亂原有的軍隊編製、對部分將領恩威並施等等。
作為大夏帝國的神武大將軍,天下武將之首,顧思妙的政治水平雖然不怎麽樣,但軍事水平卻很強,畢竟她在還沒突破歸一境之前,就已經是威震西北的蓋世名將了。
征戰多年,她不僅個人實力極強,戰略眼光、戰術指揮、大局觀等等也是頂尖,妥妥的全麵型帥才。
哪怕忽視個人實力,光看軍事素養,她也是千年一遇的一代人傑。
當初荒州之變時,要是她真的投靠趙太後,率領數十萬蒼翎軍和薑承道交戰,有地利優勢和趙太後的海量資源加持,勝負還真不好說。
現在麵對勳貴外逃有可能引發的連鎖叛亂,她應對起來不說得心應手,但也條理清晰,從容自如。
薑承婉雖然對顧思妙有點不爽,但那終究是上不得台麵的私事,作為皇帝,她在大事上從不含糊,公私分明,自然不會因為個人喜惡而對顧思妙抱有成見,不采納她的建議。
顧思妙提到的每一條建言,她都在認真思索後予以迴應,或是補充,或是詢問,最後都一一點頭同意。
在現在這個嚴肅至極的場合,一眾國之重臣麵前,計較兒女情長未免也太掉價了。
顧思妙把該說的說完,才剛坐下,不遠處的劉東陽和方平便同時站了出來,將這段時間京城內的情況匯報給薑承婉,並就最近的變故說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是兵部。
劉東陽想借此機會大肆整肅一下大夏的軍政,把多餘的和沒有戰力的軍團裁剪掉,並趁此機會盤查編額情況,趁勢把軍政中的積弊除掉一些。
反正局勢已經這樣了,再壞也壞不到哪去,與其自怨自艾,埋怨皇帝,還不如盡量做好兵部尚書的本職,想方設法在這個不可避免的變局中,為早在神宗時期就日漸糜爛的軍政做些什麽。
方平、吳嶽等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在場的人都是實幹派,沒有一個是隻會說毫無意義的廢話扯皮的,因此都趁著現在沒有礙事之人,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言。
隨著一個又一個事項被不斷確立,外麵的天色不知不覺徹底暗淡了下來。
直到宮門快要落鎖,這場緊急禦前會議才終於結束。
“好了。”
薑承婉緩緩起身,對眾人說道:“今天就到這裏吧,諸位卿家辛苦了,迴去以後好好休息。”
“是,陛下!”
眾人紛紛起身,拱手行禮後,便接連離開座位,準備朝外麵走去。
“陸卿。”
就在陸晨準備跟著大部隊離開的時候,薑承婉突然開口,叫住了他。
眾人紛紛迴頭,看向陸晨和薑承婉。
柴紅玉等人幾乎同時眉頭一皺,看向兩人的目光微微一凝。
在眾人神色各異的目光注視下,薑承婉麵色自然地開口,緩緩道:“你先別迴去,朕有些話想跟你說。”
???
陸晨滿腦子問號。
什麽鬼?
有什麽話不能當著大家的麵說?
而且就留我一個人?滄溟聖王呢?連他也不能聽?
靠!你丫就不怕他誤會什麽?
想到這裏,他下意識看向薑承道。
然而後者一如既往地戴著厚重的麵甲,根本什麽都看不出來。
哢噠
鎧甲交錯的聲音響起,滄溟聖王就好像沒聽見一般,直接轉身隨著大部隊一起離開。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陸晨不禁嘴角一抽。(本章完)
京畿之地的確至關重要。
這裏聚集了大夏帝國三成以上的資源,靈氣適宜,靈壤廣闊,陣法完備,民心穩定,靈渠遍布,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遠遠超過其他行省,是大夏當之無愧的絕對中心。
隻要京畿不出問題,大夏的根基就不會動搖得太厲害,哪怕天下再亂,也不會亂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戰。
從大方向上來說,確實應該先肅清內部隱患,畢竟,遠的不說,禁衛軍之中,就有不少勳貴將門出身的軍官。
而文官方麵,大夏的官場極為複雜,並非隻有清濁之分。
如今的大夏政壇,陸晨自成一派自不必說,顏鬆在朝多年,期間提拔任用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也是蒼天大樹一般的存在,如蕭韻這般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同樣不在少數,另外還有如劉東陽、方平、吳嶽這樣的實幹派,科道言官的清流派係,同宗同門的宗門派係等等。
這其中,自然也有或多或少受過勳貴恩惠的官員。
這些人之中,有的身居高位,有的位卑言輕,很不起眼,或許是當朝大員,或許隻是七八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官。
但哪怕是不入流,隻要有職位在身,就擁有一定權柄,甚至有的官員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能起到的作用卻不小。
畢竟有的時候位置越高,距離具體事務就越遠。
這些人若是在背後搞事,指不定會造成多大危害,越是關鍵的時候,就越不能忽視這些細節。
大清查,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卻不能因此興起大獄,不問青紅皂白就將這些受過勳貴恩惠的官員一棍子打死。
凡事都有個度,畢竟並不是說受過恩惠就得給勳貴賣命,這些人之中肯定也有公忠體國、實心用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官員。
陸晨之後也補充了這一點。
大清查的目的是為了排除隱患,所以沒必要大開殺戒,戾氣太重隻會波及無辜,而且把事態擴大,將那些人不分好壞直接全部逼到絕路,對局勢反而相當不利。
經過一年多的治政,現在的陸晨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顧,一心作死飛升惡毛頭小子了,自然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他著重強調,人可以先全部抓住,但隻能控製,不能為難,盡可能嚴篩一遍,多方查證他們的過往、評價、在職期間的作為等等。
薑承婉不厭其煩地把陸晨的話全部聽完,而後看向符嬅。
“符嬅,此事就交由玄極衛來做吧。”
“是!”
符嬅幹脆利落地應了下來。
盤查、捉人、審訊、收集情報、監視等本就是玄極衛的職責所在,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且這種難度不大,隻是工作量有點繁重的工作也不需要出身玄武衛的玄極衛精銳去做,交給擴招的新人就行。
有她這個歸一境頂尖強者盯著,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懈怠應付了事,更不敢亂來。
大清查的事敲定後,接下來便是京城防務的問題。
這方麵就不是陸晨的專長了,於是顧思妙便站了出來,提議加強東邊天雲關和南部河岸地區的防務,以拱衛京師。
洛京位於大夏帝國中部,北部和西部因為滄溟境和顧思妙的原因,以及陸晨在以隋、禹兩州為中心的地區的恐怖聲望,勳貴世家的影響力很低,不需要派重兵把守,顧思妙便是考慮到這一點,提議將禁軍安排在南部和東部的防區,以防萬一。
最精銳的玄武衛、蒼翎衛,以及稍遜一些的青寧衛、勇士營等,則大規模整軍備戰,隨時做好出戰的準備,隻要地方上有反叛的苗頭,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平叛,以雷霆之勢將其徹底扼殺,震懾八方。
除此之外,關於各地駐軍,她也提了不少建議。
比如下令換防、讓當地的玄極衛加強監視並不計代價地讓盡快將情報送迴京師、將重點懷疑對象召迴京師、控製其家人、抽調打亂原有的軍隊編製、對部分將領恩威並施等等。
作為大夏帝國的神武大將軍,天下武將之首,顧思妙的政治水平雖然不怎麽樣,但軍事水平卻很強,畢竟她在還沒突破歸一境之前,就已經是威震西北的蓋世名將了。
征戰多年,她不僅個人實力極強,戰略眼光、戰術指揮、大局觀等等也是頂尖,妥妥的全麵型帥才。
哪怕忽視個人實力,光看軍事素養,她也是千年一遇的一代人傑。
當初荒州之變時,要是她真的投靠趙太後,率領數十萬蒼翎軍和薑承道交戰,有地利優勢和趙太後的海量資源加持,勝負還真不好說。
現在麵對勳貴外逃有可能引發的連鎖叛亂,她應對起來不說得心應手,但也條理清晰,從容自如。
薑承婉雖然對顧思妙有點不爽,但那終究是上不得台麵的私事,作為皇帝,她在大事上從不含糊,公私分明,自然不會因為個人喜惡而對顧思妙抱有成見,不采納她的建議。
顧思妙提到的每一條建言,她都在認真思索後予以迴應,或是補充,或是詢問,最後都一一點頭同意。
在現在這個嚴肅至極的場合,一眾國之重臣麵前,計較兒女情長未免也太掉價了。
顧思妙把該說的說完,才剛坐下,不遠處的劉東陽和方平便同時站了出來,將這段時間京城內的情況匯報給薑承婉,並就最近的變故說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是兵部。
劉東陽想借此機會大肆整肅一下大夏的軍政,把多餘的和沒有戰力的軍團裁剪掉,並趁此機會盤查編額情況,趁勢把軍政中的積弊除掉一些。
反正局勢已經這樣了,再壞也壞不到哪去,與其自怨自艾,埋怨皇帝,還不如盡量做好兵部尚書的本職,想方設法在這個不可避免的變局中,為早在神宗時期就日漸糜爛的軍政做些什麽。
方平、吳嶽等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在場的人都是實幹派,沒有一個是隻會說毫無意義的廢話扯皮的,因此都趁著現在沒有礙事之人,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言。
隨著一個又一個事項被不斷確立,外麵的天色不知不覺徹底暗淡了下來。
直到宮門快要落鎖,這場緊急禦前會議才終於結束。
“好了。”
薑承婉緩緩起身,對眾人說道:“今天就到這裏吧,諸位卿家辛苦了,迴去以後好好休息。”
“是,陛下!”
眾人紛紛起身,拱手行禮後,便接連離開座位,準備朝外麵走去。
“陸卿。”
就在陸晨準備跟著大部隊離開的時候,薑承婉突然開口,叫住了他。
眾人紛紛迴頭,看向陸晨和薑承婉。
柴紅玉等人幾乎同時眉頭一皺,看向兩人的目光微微一凝。
在眾人神色各異的目光注視下,薑承婉麵色自然地開口,緩緩道:“你先別迴去,朕有些話想跟你說。”
???
陸晨滿腦子問號。
什麽鬼?
有什麽話不能當著大家的麵說?
而且就留我一個人?滄溟聖王呢?連他也不能聽?
靠!你丫就不怕他誤會什麽?
想到這裏,他下意識看向薑承道。
然而後者一如既往地戴著厚重的麵甲,根本什麽都看不出來。
哢噠
鎧甲交錯的聲音響起,滄溟聖王就好像沒聽見一般,直接轉身隨著大部隊一起離開。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陸晨不禁嘴角一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