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次渡劫一樣,整個過程很短,劫雲釋放完雷電之後就灰溜溜地消散了。
有丹田中心的黑點自主吸收能量,韓生威顯得很是輕鬆自如,甚至都可以說成瀟灑。
這次的劫雷還不如上次有威勢,上次是紫色的球形閃電,而這次才是藍青色的柱狀閃電,盡管閃電直徑粗大、雷聲更響,但實際上劫雷所調用的能量效能並不高,韓生威自身都能感覺出來。
與小可不一樣,應文三人和闖王二十幾人被這樣的渡劫場景直接震撼到了,盡管他們親眼旁觀了整個過程,但還是不能確信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
韓生威依然懸浮於空中,他在等待上界的接引光柱,左等右等,上空都沒有絲毫變化,自身也沒有任何被這方世界排擠的感覺。
還在華太宗時,他從顧不同的上界功法中得知仙境共分四重境界,即仙、真仙、大仙、金仙,其中的仙是準仙之境,指可以禦空飛行者,真正的仙境從真仙開始,不過那套功法卻沒有提及渡劫一說。
韓生威分析自己之所以會遇到劫雷,是自己按華夏道家修真之法修煉所致。
這次也沒有接引光柱,說明上次渡劫是真正成功了的,來此之前他已經是真仙之境了,那這次渡劫證明自己隻是突破至大仙境界,所以也感覺不到這方天地對自己的排擠。
這就說明這個星球還真是仙境之地,不然不可能容留他這個大仙之境的人存在,那自己之前隨口給應文等人說的這裏是仙界的說法也沒錯。
仙界不一定都生活著仙人,普通凡人一樣可以在這裏生活,就像山上有沒有樹它都是山一樣。
至於為什麽渡劫之後會被原來所在的天地排斥,是因為那方天地無法容忍超出自身承受範圍的超強者存在的緣故。
劫雷的產生就是該界意識到有超強者存在而采取的滅殺行為,但如果滅殺失敗,該超強者渡劫成功,那這一界天地就會自主排斥該超強者。
這取決於該界天地的能量承受極限,或說是該界級別,所以才會有下界和上界之分,類似水坑、水潭、水庫、湖泊、大海這樣的排序。
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它容留了所有可包容的事物,不僅僅隻有江河湖海的水,還包括泥沙甚至垃圾。
不能容留仙境之身的各方天地隻能是凡界;不能容留神境之身的各方天地是仙界包括凡界,也就是修真界所說的下界。
可以容留神境之身的各方天地自然就是神界,當然也包括神界之上的什麽界,也就是所謂的上界。
對於凡界而言,仙界就是上界;對於仙界而言,神界就是上界;再往上還有什麽韓生威就不知道了。
想通了這些,韓生威飄然落地。在他等待接引光柱期間,遠處一幹人等都已來至下方,這時見他飄然臨世,一幹人等急忙跪拜……
應文與闖王之前最多對韓生威深深一揖,畢竟曾是皇帝,平素都是接受百官朝拜之人,現在竟也在跪拜之列。
韓生威來自現代,不習慣也不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隨手一揮,正欲跪拜的一幹人等的膝蓋處,被充盈身體周圍的能量瞬間包裹固定,所有人無法彎曲膝蓋,隻能直直的站立著。
韓生威這手意出法隨的自創招式更是震懾人心,一幹人等肅然靜立,眼觀鼻、鼻觀心,現場一片靜寂。
因為有小可在,就連遠處的二十九匹馬兒也靜靜肅立,齊整整地排列有序。
這樣的場景韓生威很不習慣,他悲苦半生,最初隻為稍微活得久一點兒,後來隻為有口飽飯吃,再後來隻想活地和其他人不要太大差距……
從來都未曾有過什麽所謂的權力欲和占有欲,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他不喜歡。
這個山洞雖然隻有一個出口,但深度足有二十餘裏,且寬敞高大之處極多,隻要合理解決通風問題,住幾萬人不成問題,遂吩咐小可將眾人安排至山洞。
之前頓悟時還有些問題沒有理解通透,韓生威獨自盤坐原處,陷入沉思。
這次渡劫前,韓生威開導李自成時說:“這就是命運,讓人不知不覺就卷入其中,到頭來卻隻是一場空。漢欲驅逐匈奴,秦必橫掃六國;唐欲雄起東方,隋必統一華夏;明欲示強海外,元必先行滅宋;清欲鞏固疆域,大西大順並立……”
這些話直接引發韓生威頓悟:因果、因果,並不是有因才有果,而是因為後麵的結果早已被確定,並且無論如何也無法更改,所以才會出現前麵所必有的‘因’……
如果按這個思路繼續分析下去,同樣以大漢王朝必須建立為鐵定的‘果’,那前因是不是可以更改?隻要最終鐵定的那個結果不變就行。
可以是齊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或者楚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又或者其他四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
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就和‘雙縫實驗’的結果類似了嗎,為什麽韓生威忽然想到‘雙縫實驗’了呢?
原來是他渡劫時,無法觀察到劫雷到底是從劫雲的哪個部位劈向他的,這種情況與‘雙縫實驗’類似,加之之前使他生發頓悟的‘果先因後論’,所以他就突然想到了‘雙縫實驗’……
在韓生威的印象中,雙縫實驗大概是這樣的:用一個光源連續放出光子,在光子必經之路上放置一塊有兩條縫隙的擋板,當光子到達擋板後麵的屏幕時,會在屏幕上呈現出一條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第二次實驗光源每次隻放出一個光子,我們肯定會認為這個光子不是從這個縫隙過就是從那個縫隙過,不會出現之前屏幕上出現的那種幹涉條紋,但實際上呢,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之後,屏幕上還是出現了幹涉條紋;
明明兩個縫隙中隻有一個有光子通過,那這個光子和誰幹涉呢,或者說是誰幹涉了這個光子呢?事實是這個光子和它自己進行幹涉!
這就是所謂的疊加態造成的,這時候的光子處於既從這個縫隙通過,同時又從那個縫隙通過的疊加狀態;
第三次實驗光源每次還是隻放出一個光子,為了搞清楚光子到底是從哪個縫隙中通過的,就在縫隙處放置光電探測器,而這次的實驗結果卻是屏幕上的幹涉條紋消失了,變成了兩道簡單的光束……
這幾次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不在縫隙處進行測量,就不能確定光子是從哪個縫隙中穿過的;但是,隻要一進行測量,或者說隻要看了它一眼,這種疊加狀態就坍縮了,幹涉現象就不存在了。
這屬於微觀科學範疇,韓生威肯定不懂這些,他也沒念過幾年書,這還是他平時在網絡上閑讀地一些不實用的東西。
並不是他不愛學習,是他無論如何努力最終也一事無成的詭異際遇導致的,誰聽說過有因為看書而被活活餓死的人?
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仍舊一事無成,但前半生所擔心的病死、餓死的事情不會在發生了,因為他已經成就大仙之境,除非被打死,絕對不可能病死、餓死。
也是人在事中迷,若按地球時間推算,韓生威現在不過一百零幾歲,他才修煉了幾年,現在都已經成就大仙之境,要知道顧不同都一萬多歲了,也才突破大仙之境沒多久,可這些他自己並不知道,還以為自己一事無成呢。
現在一直還困擾他的,甚至使他如芒在背如鯁在喉的,是老土狼所說的命格與命運的事,也是他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也要在今生就必須解決的事。
但凡與命運哪怕稍微沾點兒邊的事物他都感興趣。所以他將‘雙縫實驗’與‘果先因後論’糅合起來,打算從中參悟命運。
在韓生威看來,‘雙縫實驗’中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幹擾與觀測,幹擾是光子主動施加於其它光子或是光子本身的,觀測則是觀測者施加於光子的,實際上光子是被觀測者。
韓生威認為,光子的幹涉現象是光子自主產生的持續性的常態運動,在沒有外界幹擾的前提下,光子就會一直保持這種幹涉狀態。
但如果被外界觀測者進行觀測,這種被觀測的事情對於常態化維持幹涉現象的光子運動造成了幹擾,或者說幹涉,這就打破了光子的常態運動模式,光子因外界施予的幹涉現象而停止了自身的常態化的幹涉現象。
也就是說,光子本來的幹涉現象會因為外界施予的幹涉現象而停止。
如果把‘雙縫實驗’中的幹涉現象的結果作為‘果先因後論’中的‘果’,那麽這個因為外界施予幹涉而導致的光子原本常態化的幹涉現象的停止現象,就是‘果先因後論’中的‘果’的改變。
可以改變這個原本鐵定無法更改的‘果’的因素不僅僅隻是原有的‘因’,還有外界所施予的幹涉的‘因’。
即在曆史事實中,原有的一切因素都無法改變即將形成的結果,唯有外界所施予的強有力的因素才可以更改即將形成的一切。
例如一場突然爆發的傳染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瘟疫,或是自然災害亦或是天文災害,都足以停止一場正在進行中的戰爭;又或是劫持戰爭雙方的決策者,同樣也可以達到停止戰爭的目的。
或許這個外界所施予的幹涉必須比原本的常態化運動的效能強大,才可以真正起到幹涉作用,但隻要能夠改變早已被既定了的最終的結果就算是成功。
如果同樣的方法也用於命運呢?命運不就可以改變了麽……
有丹田中心的黑點自主吸收能量,韓生威顯得很是輕鬆自如,甚至都可以說成瀟灑。
這次的劫雷還不如上次有威勢,上次是紫色的球形閃電,而這次才是藍青色的柱狀閃電,盡管閃電直徑粗大、雷聲更響,但實際上劫雷所調用的能量效能並不高,韓生威自身都能感覺出來。
與小可不一樣,應文三人和闖王二十幾人被這樣的渡劫場景直接震撼到了,盡管他們親眼旁觀了整個過程,但還是不能確信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
韓生威依然懸浮於空中,他在等待上界的接引光柱,左等右等,上空都沒有絲毫變化,自身也沒有任何被這方世界排擠的感覺。
還在華太宗時,他從顧不同的上界功法中得知仙境共分四重境界,即仙、真仙、大仙、金仙,其中的仙是準仙之境,指可以禦空飛行者,真正的仙境從真仙開始,不過那套功法卻沒有提及渡劫一說。
韓生威分析自己之所以會遇到劫雷,是自己按華夏道家修真之法修煉所致。
這次也沒有接引光柱,說明上次渡劫是真正成功了的,來此之前他已經是真仙之境了,那這次渡劫證明自己隻是突破至大仙境界,所以也感覺不到這方天地對自己的排擠。
這就說明這個星球還真是仙境之地,不然不可能容留他這個大仙之境的人存在,那自己之前隨口給應文等人說的這裏是仙界的說法也沒錯。
仙界不一定都生活著仙人,普通凡人一樣可以在這裏生活,就像山上有沒有樹它都是山一樣。
至於為什麽渡劫之後會被原來所在的天地排斥,是因為那方天地無法容忍超出自身承受範圍的超強者存在的緣故。
劫雷的產生就是該界意識到有超強者存在而采取的滅殺行為,但如果滅殺失敗,該超強者渡劫成功,那這一界天地就會自主排斥該超強者。
這取決於該界天地的能量承受極限,或說是該界級別,所以才會有下界和上界之分,類似水坑、水潭、水庫、湖泊、大海這樣的排序。
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它容留了所有可包容的事物,不僅僅隻有江河湖海的水,還包括泥沙甚至垃圾。
不能容留仙境之身的各方天地隻能是凡界;不能容留神境之身的各方天地是仙界包括凡界,也就是修真界所說的下界。
可以容留神境之身的各方天地自然就是神界,當然也包括神界之上的什麽界,也就是所謂的上界。
對於凡界而言,仙界就是上界;對於仙界而言,神界就是上界;再往上還有什麽韓生威就不知道了。
想通了這些,韓生威飄然落地。在他等待接引光柱期間,遠處一幹人等都已來至下方,這時見他飄然臨世,一幹人等急忙跪拜……
應文與闖王之前最多對韓生威深深一揖,畢竟曾是皇帝,平素都是接受百官朝拜之人,現在竟也在跪拜之列。
韓生威來自現代,不習慣也不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隨手一揮,正欲跪拜的一幹人等的膝蓋處,被充盈身體周圍的能量瞬間包裹固定,所有人無法彎曲膝蓋,隻能直直的站立著。
韓生威這手意出法隨的自創招式更是震懾人心,一幹人等肅然靜立,眼觀鼻、鼻觀心,現場一片靜寂。
因為有小可在,就連遠處的二十九匹馬兒也靜靜肅立,齊整整地排列有序。
這樣的場景韓生威很不習慣,他悲苦半生,最初隻為稍微活得久一點兒,後來隻為有口飽飯吃,再後來隻想活地和其他人不要太大差距……
從來都未曾有過什麽所謂的權力欲和占有欲,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他不喜歡。
這個山洞雖然隻有一個出口,但深度足有二十餘裏,且寬敞高大之處極多,隻要合理解決通風問題,住幾萬人不成問題,遂吩咐小可將眾人安排至山洞。
之前頓悟時還有些問題沒有理解通透,韓生威獨自盤坐原處,陷入沉思。
這次渡劫前,韓生威開導李自成時說:“這就是命運,讓人不知不覺就卷入其中,到頭來卻隻是一場空。漢欲驅逐匈奴,秦必橫掃六國;唐欲雄起東方,隋必統一華夏;明欲示強海外,元必先行滅宋;清欲鞏固疆域,大西大順並立……”
這些話直接引發韓生威頓悟:因果、因果,並不是有因才有果,而是因為後麵的結果早已被確定,並且無論如何也無法更改,所以才會出現前麵所必有的‘因’……
如果按這個思路繼續分析下去,同樣以大漢王朝必須建立為鐵定的‘果’,那前因是不是可以更改?隻要最終鐵定的那個結果不變就行。
可以是齊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或者楚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又或者其他四國先橫掃六國之後再出現大漢王朝……
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就和‘雙縫實驗’的結果類似了嗎,為什麽韓生威忽然想到‘雙縫實驗’了呢?
原來是他渡劫時,無法觀察到劫雷到底是從劫雲的哪個部位劈向他的,這種情況與‘雙縫實驗’類似,加之之前使他生發頓悟的‘果先因後論’,所以他就突然想到了‘雙縫實驗’……
在韓生威的印象中,雙縫實驗大概是這樣的:用一個光源連續放出光子,在光子必經之路上放置一塊有兩條縫隙的擋板,當光子到達擋板後麵的屏幕時,會在屏幕上呈現出一條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第二次實驗光源每次隻放出一個光子,我們肯定會認為這個光子不是從這個縫隙過就是從那個縫隙過,不會出現之前屏幕上出現的那種幹涉條紋,但實際上呢,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之後,屏幕上還是出現了幹涉條紋;
明明兩個縫隙中隻有一個有光子通過,那這個光子和誰幹涉呢,或者說是誰幹涉了這個光子呢?事實是這個光子和它自己進行幹涉!
這就是所謂的疊加態造成的,這時候的光子處於既從這個縫隙通過,同時又從那個縫隙通過的疊加狀態;
第三次實驗光源每次還是隻放出一個光子,為了搞清楚光子到底是從哪個縫隙中通過的,就在縫隙處放置光電探測器,而這次的實驗結果卻是屏幕上的幹涉條紋消失了,變成了兩道簡單的光束……
這幾次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不在縫隙處進行測量,就不能確定光子是從哪個縫隙中穿過的;但是,隻要一進行測量,或者說隻要看了它一眼,這種疊加狀態就坍縮了,幹涉現象就不存在了。
這屬於微觀科學範疇,韓生威肯定不懂這些,他也沒念過幾年書,這還是他平時在網絡上閑讀地一些不實用的東西。
並不是他不愛學習,是他無論如何努力最終也一事無成的詭異際遇導致的,誰聽說過有因為看書而被活活餓死的人?
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仍舊一事無成,但前半生所擔心的病死、餓死的事情不會在發生了,因為他已經成就大仙之境,除非被打死,絕對不可能病死、餓死。
也是人在事中迷,若按地球時間推算,韓生威現在不過一百零幾歲,他才修煉了幾年,現在都已經成就大仙之境,要知道顧不同都一萬多歲了,也才突破大仙之境沒多久,可這些他自己並不知道,還以為自己一事無成呢。
現在一直還困擾他的,甚至使他如芒在背如鯁在喉的,是老土狼所說的命格與命運的事,也是他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也要在今生就必須解決的事。
但凡與命運哪怕稍微沾點兒邊的事物他都感興趣。所以他將‘雙縫實驗’與‘果先因後論’糅合起來,打算從中參悟命運。
在韓生威看來,‘雙縫實驗’中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幹擾與觀測,幹擾是光子主動施加於其它光子或是光子本身的,觀測則是觀測者施加於光子的,實際上光子是被觀測者。
韓生威認為,光子的幹涉現象是光子自主產生的持續性的常態運動,在沒有外界幹擾的前提下,光子就會一直保持這種幹涉狀態。
但如果被外界觀測者進行觀測,這種被觀測的事情對於常態化維持幹涉現象的光子運動造成了幹擾,或者說幹涉,這就打破了光子的常態運動模式,光子因外界施予的幹涉現象而停止了自身的常態化的幹涉現象。
也就是說,光子本來的幹涉現象會因為外界施予的幹涉現象而停止。
如果把‘雙縫實驗’中的幹涉現象的結果作為‘果先因後論’中的‘果’,那麽這個因為外界施予幹涉而導致的光子原本常態化的幹涉現象的停止現象,就是‘果先因後論’中的‘果’的改變。
可以改變這個原本鐵定無法更改的‘果’的因素不僅僅隻是原有的‘因’,還有外界所施予的幹涉的‘因’。
即在曆史事實中,原有的一切因素都無法改變即將形成的結果,唯有外界所施予的強有力的因素才可以更改即將形成的一切。
例如一場突然爆發的傳染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瘟疫,或是自然災害亦或是天文災害,都足以停止一場正在進行中的戰爭;又或是劫持戰爭雙方的決策者,同樣也可以達到停止戰爭的目的。
或許這個外界所施予的幹涉必須比原本的常態化運動的效能強大,才可以真正起到幹涉作用,但隻要能夠改變早已被既定了的最終的結果就算是成功。
如果同樣的方法也用於命運呢?命運不就可以改變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