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人情乖沮,幾年不理,又時甚至比建康那一群人更不聽話,桓玄的脾氣變得更差了,用刑更嚴,責罰不少。
殷仲文看不下去,勸諫桓玄弘揚仁風,他說桓玄少播英譽,已經有足夠的威望了,現在應該慈善待下,收服民心。按說對桓玄的脾氣,仲文夠了解了,這話說得也婉轉,順帶拍馬,可是,桓玄此時卻怒了,比較強詞奪理地責罰仲文一番。
荊州的人才不多,桓玄還是要置辦百官,所以這裏的人是良莠不齊,桓玄發布的詔令,很多人稱之為“桓詔”,桓胤聽著實在不像話,對桓玄說:“詔是用來發布辭令的,不應該帶上稱謂,漢魏的君主都沒這樣用,隻有北方的苻堅為‘苻詔’。”
桓玄現在已經很不喜歡逆著他的話了,不過,說這話的是侄兒,他會壓製住脾氣,隻是對他解釋道:“都這樣做了,如果宣布製止更加不詳,現在是多事之秋,等事情平定下來再說。”
隻是,事情到哪一天才能平靜呢?桓玄安定下不久,各地的消息也傳過來了,建康那裏,王謐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劉裕為使持節、都督揚徐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領軍將軍、徐州刺史,武陵司馬王遵攝萬機,立行台,總百官。
值得高興的是,大赦天下,當然桓玄一祖之後不在寬宥的行列,但是,桓玄的兒子已經和他一起走了,而妻女也不知所在,所以,這也就變成桓溫以下的都要被誅殺,也就是桓玄留在建康的親侄子都殉葬於桓玄的奪位,此外,還有比較受重用的桓石康的哥哥桓石權,桓振的哥哥桓洪等。
最讓桓玄難過的是王愉和王綏滿門被誅,據說,他們勾結司州刺史溫詳,想要謀反,於是就誅殺了他們
。王愉父子會反?桓玄自然不信,相信的人也不多。還有刁逵,這個從前在賭桌上贏了劉裕三十萬錢,後來被自己看重的人,也被滿門抄斬。嗬嗬,劉裕的肚量也不過如此,不過,這才是成大事者該有的肚量吧。
特赦的是桓胤,桓玄對桓胤笑說叔父的餘恩浩蕩,使子孫避過一劫。桓胤不語,這事也沒什麽意義,靈寶叔叔如果死了,他該活下去嗎?他還沒想好。桓玄想好了,對他說,你趕緊迴家看看妻兒,這邊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就你,既不能決勝千裏,也不能上場殺敵,朕看著也心煩,迴家算了。桓胤看了叔叔一眼,他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眼,就走了。
這些,也在意料之中了,桓玄開始擔心劉清和簡兒,還有劉柳,對於他們的處置,桓玄並不知道,隻知道建康那邊把他宮中的女子都賞給軍中,桓玄歎口氣,自己還沒“享用”的後宮就這樣被糟蹋了。當然,現在的他沒時間可惜這些,麵對西下來逼的軍隊,桓玄還要做最後一次抵抗。
軍隊依舊要招募,桓玄又一次體會到迴家的好,征用令一下,不到一個月,就聚集了兩萬的軍隊,說起來,這些人應該還不知道具體是為什麽而戰,更多的人隻是聽到是為幾代治理荊州的桓氏而戰,就參軍了。
說起來,最難熬的開戰的前幾天,以前,都是他主動挑起戰爭的,這次,是被動的。不想再等了,桓玄備戰於崢嶸洲,遇劉毅軍隊。
對於這次戰爭的信心,桓玄心裏打鼓,說起將領,似乎是要自己上了,以前,沒有人來保護他了。苻宏不在,桓振不在,何澹之已在江州落敗,郭銓是老將,也無鬥誌,至於馮該,也是老得厲害。桓玄還是想到了索元,如果那個人還在自己身
邊就好了。
對於戰,他還是迷茫,開頭是迷茫,中間是滿天的火光,又是大火,桓玄自以為是土德,竟逃不過大火,看來這五行也有不準的時候。
最後,反應過來,已經在一條小船之上了。
敗了……
看看身邊的人,還有範之、仲文、仙期、馮該……還都在,不錯……自己也沒有受傷,真是打得太小心了,這一仗,敗就敗在自己身上。
路上,仲文請求給他一隻船,收集散卒。桓玄臉色微變,還是給了他一條船。看著他遠去,突然有種放聲大笑的衝動。
在一旁的範之實在忍不住了,說道:“仲文這一去,恐怕是要投降敵軍。”桓玄點點頭,他明白,仲文不是能吃苦的人,他理解。“即使投降,劉毅那邊還不一定放過他。”範之憤憤,他打心裏看不起他。
“巴陵還有兩位皇後,目前來說夠保他一命。”桓玄說得淡然,又對範之補充道:“你要不要隨他同去?”
範之微愣,或許還有點惱怒,不再接桓玄的話。對於桓玄,他多半有些愧疚,他不是不知道桓玄稍欠帝王之才,但他和仲文二人,在勸桓玄早日奪位上麵卻是最積極的。人終究抵不過名利的誘惑,開國元勳,為臣的能做到這份上才算是死而無憾。桓玄也知道手下的心思,他選擇成全他們,他封的外姓侯,隻有他,仲文和馮該。
現在,仲文跑了,可能還會借著桓玄留下的人質投降乞命,實在覺得這人除了長得好,文章好,再無可取之處,氣歸氣,範之還是要考慮下一步怎麽走,或者說,往哪裏逃,天大地大,出了建康,再無容身之所,即使是荊州。
有人建議投靠北**
權,桓玄想都不想這個,好歹也是位皇帝,往其他國祈求庇佑,實在有辱國風,從北方各國上看,他們也是不允許這種有危險的大人物存在的。
馮該勸桓玄再戰,桓玄說敗局已定,再戰也隻是徒增殺戮,又說,我若死了,以後的桓氏子弟能逃的就逃,不要再做什麽複興家族的事了,找個安靜的地方過日子算了,這話他是說給馮該聽的,他要他傳達自己的意思。
到江陵後,桓升看到父親就撲過去哭了,這孩子,這麽久以來,還是第一次哭,他哭得傷心,桓玄也不安慰,任由他發泄出來。
末了,桓玄問兒子:“哭夠了?”
桓升擦擦眼淚,道:“夠了,這是最後一次,以後都不會哭了。”說得決絕,桓玄想到,差不多也在這個年紀,自己就是一哭出名的。哭軟了父親桓溫屬僚們的心,才一直得他們照顧,長大後,他的淚也沒斷過。現在的兒子,就比自己強多了,隻是,自己可能要葬送兒子了。
考慮過後,桓玄打算去漢中,奔桓希。本想帶著千人往漢中走,但是,在西荊的也是熱血男兒,實在不願意奔亡。這群勇士和兒子一樣,在自己手上真是浪費了,桓玄如此想,荊楚軍即使敗了,也有自己的驕傲,有點看不上桓玄這種行為。
見此場景,桓玄也是無奈,隻能說願意和自己走的就走,不願意的,就留下。
最後,也就一百多人願意跟著自己離開。不想多作停留,還在夜晚,桓玄就帶著一行人離開,現在,他留在這裏多一日,荊州也多一天不安定,這邊的人多受折磨,自己也折磨,還是走了好。離家出走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走到城門口,桓玄突然覺得背後有動
靜,寒氣襲來,抽劍轉身,正好擋住了背後人的一刀。
桓玄一驚,自己的人卻殺起來了。黑暗中,不知道誰敵誰友,打算殺桓玄的一派人,事先準備過,砍人的時候不含糊,而沒有加入暗殺桓玄的一行人慌了,根本不知道旁邊的人是敵是友,隻能等別人砍他的時候再反抗,實在吃虧,索性,也就主動出擊了,怎麽主動出擊呢?也是亂砍,所以,現場一片亂……
大戰中都不抽刀的桓玄此刻卻被迫打架了,兒子和侄子還在旁邊,他必須護著。感覺越來越吃力,又有一批十數人的人馬趕來。是敵?是友?是友的話可能還有救,是敵的話,此命休矣。
終於,那群人近了,看到亂糟糟的一片,踟躇半刻,終於,看清楚形勢,領頭的人一聲令下,也卷入這場廝殺。
刀劍聲漸漸零落,最後恢複平靜。
桓玄看了一眼趕過來的人,歎口氣,道:\"落魄時分,卿何苦來送死。\"
\"我隻是來送送舅舅,與陛下無關。\"萬蓋也是剛剛平靜下來,又恢複了原來冰冷的語氣,依舊是那位風度翩翩的商賈男子。他現在也是有妻有妾,有兒有女,雖然話是這麽說,他還是抱著必死的心找到桓玄的,就是這樣為他拚命,連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就像當初固執去孫恩處當臥底一樣。
仙期綁好自己見血的手臂,搖搖頭,這孩子也找死,不過,自己是阻止不了他的,是他把他帶入桓玄的世界,他也是愧疚。
點一點,二十來人,萬蓋一揮手,讓和自己一起來的人都走了,他們多是自己生意上的友人,買賣太虧他們是不幹的,加之萬蓋不留,他們也樂得離開。剩下的也就十來個人,多是熟人。
(本章完)
</p>
殷仲文看不下去,勸諫桓玄弘揚仁風,他說桓玄少播英譽,已經有足夠的威望了,現在應該慈善待下,收服民心。按說對桓玄的脾氣,仲文夠了解了,這話說得也婉轉,順帶拍馬,可是,桓玄此時卻怒了,比較強詞奪理地責罰仲文一番。
荊州的人才不多,桓玄還是要置辦百官,所以這裏的人是良莠不齊,桓玄發布的詔令,很多人稱之為“桓詔”,桓胤聽著實在不像話,對桓玄說:“詔是用來發布辭令的,不應該帶上稱謂,漢魏的君主都沒這樣用,隻有北方的苻堅為‘苻詔’。”
桓玄現在已經很不喜歡逆著他的話了,不過,說這話的是侄兒,他會壓製住脾氣,隻是對他解釋道:“都這樣做了,如果宣布製止更加不詳,現在是多事之秋,等事情平定下來再說。”
隻是,事情到哪一天才能平靜呢?桓玄安定下不久,各地的消息也傳過來了,建康那裏,王謐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劉裕為使持節、都督揚徐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領軍將軍、徐州刺史,武陵司馬王遵攝萬機,立行台,總百官。
值得高興的是,大赦天下,當然桓玄一祖之後不在寬宥的行列,但是,桓玄的兒子已經和他一起走了,而妻女也不知所在,所以,這也就變成桓溫以下的都要被誅殺,也就是桓玄留在建康的親侄子都殉葬於桓玄的奪位,此外,還有比較受重用的桓石康的哥哥桓石權,桓振的哥哥桓洪等。
最讓桓玄難過的是王愉和王綏滿門被誅,據說,他們勾結司州刺史溫詳,想要謀反,於是就誅殺了他們
。王愉父子會反?桓玄自然不信,相信的人也不多。還有刁逵,這個從前在賭桌上贏了劉裕三十萬錢,後來被自己看重的人,也被滿門抄斬。嗬嗬,劉裕的肚量也不過如此,不過,這才是成大事者該有的肚量吧。
特赦的是桓胤,桓玄對桓胤笑說叔父的餘恩浩蕩,使子孫避過一劫。桓胤不語,這事也沒什麽意義,靈寶叔叔如果死了,他該活下去嗎?他還沒想好。桓玄想好了,對他說,你趕緊迴家看看妻兒,這邊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就你,既不能決勝千裏,也不能上場殺敵,朕看著也心煩,迴家算了。桓胤看了叔叔一眼,他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眼,就走了。
這些,也在意料之中了,桓玄開始擔心劉清和簡兒,還有劉柳,對於他們的處置,桓玄並不知道,隻知道建康那邊把他宮中的女子都賞給軍中,桓玄歎口氣,自己還沒“享用”的後宮就這樣被糟蹋了。當然,現在的他沒時間可惜這些,麵對西下來逼的軍隊,桓玄還要做最後一次抵抗。
軍隊依舊要招募,桓玄又一次體會到迴家的好,征用令一下,不到一個月,就聚集了兩萬的軍隊,說起來,這些人應該還不知道具體是為什麽而戰,更多的人隻是聽到是為幾代治理荊州的桓氏而戰,就參軍了。
說起來,最難熬的開戰的前幾天,以前,都是他主動挑起戰爭的,這次,是被動的。不想再等了,桓玄備戰於崢嶸洲,遇劉毅軍隊。
對於這次戰爭的信心,桓玄心裏打鼓,說起將領,似乎是要自己上了,以前,沒有人來保護他了。苻宏不在,桓振不在,何澹之已在江州落敗,郭銓是老將,也無鬥誌,至於馮該,也是老得厲害。桓玄還是想到了索元,如果那個人還在自己身
邊就好了。
對於戰,他還是迷茫,開頭是迷茫,中間是滿天的火光,又是大火,桓玄自以為是土德,竟逃不過大火,看來這五行也有不準的時候。
最後,反應過來,已經在一條小船之上了。
敗了……
看看身邊的人,還有範之、仲文、仙期、馮該……還都在,不錯……自己也沒有受傷,真是打得太小心了,這一仗,敗就敗在自己身上。
路上,仲文請求給他一隻船,收集散卒。桓玄臉色微變,還是給了他一條船。看著他遠去,突然有種放聲大笑的衝動。
在一旁的範之實在忍不住了,說道:“仲文這一去,恐怕是要投降敵軍。”桓玄點點頭,他明白,仲文不是能吃苦的人,他理解。“即使投降,劉毅那邊還不一定放過他。”範之憤憤,他打心裏看不起他。
“巴陵還有兩位皇後,目前來說夠保他一命。”桓玄說得淡然,又對範之補充道:“你要不要隨他同去?”
範之微愣,或許還有點惱怒,不再接桓玄的話。對於桓玄,他多半有些愧疚,他不是不知道桓玄稍欠帝王之才,但他和仲文二人,在勸桓玄早日奪位上麵卻是最積極的。人終究抵不過名利的誘惑,開國元勳,為臣的能做到這份上才算是死而無憾。桓玄也知道手下的心思,他選擇成全他們,他封的外姓侯,隻有他,仲文和馮該。
現在,仲文跑了,可能還會借著桓玄留下的人質投降乞命,實在覺得這人除了長得好,文章好,再無可取之處,氣歸氣,範之還是要考慮下一步怎麽走,或者說,往哪裏逃,天大地大,出了建康,再無容身之所,即使是荊州。
有人建議投靠北**
權,桓玄想都不想這個,好歹也是位皇帝,往其他國祈求庇佑,實在有辱國風,從北方各國上看,他們也是不允許這種有危險的大人物存在的。
馮該勸桓玄再戰,桓玄說敗局已定,再戰也隻是徒增殺戮,又說,我若死了,以後的桓氏子弟能逃的就逃,不要再做什麽複興家族的事了,找個安靜的地方過日子算了,這話他是說給馮該聽的,他要他傳達自己的意思。
到江陵後,桓升看到父親就撲過去哭了,這孩子,這麽久以來,還是第一次哭,他哭得傷心,桓玄也不安慰,任由他發泄出來。
末了,桓玄問兒子:“哭夠了?”
桓升擦擦眼淚,道:“夠了,這是最後一次,以後都不會哭了。”說得決絕,桓玄想到,差不多也在這個年紀,自己就是一哭出名的。哭軟了父親桓溫屬僚們的心,才一直得他們照顧,長大後,他的淚也沒斷過。現在的兒子,就比自己強多了,隻是,自己可能要葬送兒子了。
考慮過後,桓玄打算去漢中,奔桓希。本想帶著千人往漢中走,但是,在西荊的也是熱血男兒,實在不願意奔亡。這群勇士和兒子一樣,在自己手上真是浪費了,桓玄如此想,荊楚軍即使敗了,也有自己的驕傲,有點看不上桓玄這種行為。
見此場景,桓玄也是無奈,隻能說願意和自己走的就走,不願意的,就留下。
最後,也就一百多人願意跟著自己離開。不想多作停留,還在夜晚,桓玄就帶著一行人離開,現在,他留在這裏多一日,荊州也多一天不安定,這邊的人多受折磨,自己也折磨,還是走了好。離家出走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走到城門口,桓玄突然覺得背後有動
靜,寒氣襲來,抽劍轉身,正好擋住了背後人的一刀。
桓玄一驚,自己的人卻殺起來了。黑暗中,不知道誰敵誰友,打算殺桓玄的一派人,事先準備過,砍人的時候不含糊,而沒有加入暗殺桓玄的一行人慌了,根本不知道旁邊的人是敵是友,隻能等別人砍他的時候再反抗,實在吃虧,索性,也就主動出擊了,怎麽主動出擊呢?也是亂砍,所以,現場一片亂……
大戰中都不抽刀的桓玄此刻卻被迫打架了,兒子和侄子還在旁邊,他必須護著。感覺越來越吃力,又有一批十數人的人馬趕來。是敵?是友?是友的話可能還有救,是敵的話,此命休矣。
終於,那群人近了,看到亂糟糟的一片,踟躇半刻,終於,看清楚形勢,領頭的人一聲令下,也卷入這場廝殺。
刀劍聲漸漸零落,最後恢複平靜。
桓玄看了一眼趕過來的人,歎口氣,道:\"落魄時分,卿何苦來送死。\"
\"我隻是來送送舅舅,與陛下無關。\"萬蓋也是剛剛平靜下來,又恢複了原來冰冷的語氣,依舊是那位風度翩翩的商賈男子。他現在也是有妻有妾,有兒有女,雖然話是這麽說,他還是抱著必死的心找到桓玄的,就是這樣為他拚命,連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就像當初固執去孫恩處當臥底一樣。
仙期綁好自己見血的手臂,搖搖頭,這孩子也找死,不過,自己是阻止不了他的,是他把他帶入桓玄的世界,他也是愧疚。
點一點,二十來人,萬蓋一揮手,讓和自己一起來的人都走了,他們多是自己生意上的友人,買賣太虧他們是不幹的,加之萬蓋不留,他們也樂得離開。剩下的也就十來個人,多是熟人。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