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養果敢精神。我們平時要避免各種人為的緊張恐懼,培養果敢精神。


    4.學會避恐。對於患高血壓、冠心病、失眠等疾患的人,應注意避免各種恐懼因素。


    :


    當一個人過分恐懼的時候,要注意定住心神,要理智,同時要學會分析情況。如果問題能解決,就趕快落實執行,去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暫時放下心來,恐懼並沒有用。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問·移精變氣論》。


    :神的存在標誌人體昌盛,而神的消失則說明人體死亡。


    :


    “得神”,即“有神”,它表現為精神飽滿,人體呈良好的健康狀態;“昌”是指生機旺盛。“失神”,即“無神”,它表現為精氣不足,血脈虛弱,或正氣已傷,病情深重;“亡”是說生命消亡。其大致的意思是,神的存在標誌著人體的昌盛,而神的消失則說明人體的死亡。可見,神與人體的生死盛衰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老年人更要補好心神


    很多人到老年後,他們的精神狀態處於**狀態,承受不良刺激的能力減弱,就連見到枯葉落地都會引發垂暮之感。對此,藥物無濟於事,惟有神補可治之。神補的辦法很多:


    1.培養興趣。人到老年,退休後不妨找點事情做做,使生活充實一些。藝術家、科學家,年齡該退休了,事業沒退休。他們仍熱衷於他們喜愛的事業,全然不知老之將至。作為平頭老百姓的我們也可以培養各自的興趣愛好,重找一個“工作”,或琴棋書畫,或種花養鳥。有了事做,利於養神健身。


    2.養成運動的習慣。進行適度的、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舞劍、慢跑、散步,會使人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體育鍛煉使人體產生“快樂素”,既增強了體質,又調整了情緒,何樂而不為呢?


    3.多參加社交活動。閑下來了,接觸人的機會相應減少,應用意識地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交流思想,獲得信息。


    4.及時調整心態。我們不要用傳統思維模式去看待轉型期的社會現象,要不斷學習,努力去適應變化了的社會環境。在家庭中,也不要搞家長作風,注意平等待人,大事要清楚,小事可糊塗。


    :


    養神的關鍵是要避免七情的刺激,我們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樂觀的精神以及豁達的胸懷。不管在什麽情況下,都要神定自若,悠然自得。


    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素問·痹論》。


    :安靜則精神內藏,躁動則容易耗散。


    :


    神宜靜,而不宜躁。清靜,一般是指精神情誌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因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現代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入靜後,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迴複到人的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但由於“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故神常處於易動而難靜的狀態。因此,真正做到使精神安靜是非常不容易的。隻有從思想高度認清靜神的意義,才能克服各種幹擾,做到“靜則神藏”。


    :


    靜功養神


    古代著名的養生家、思想家都是極力主張“靜神”的,即清靜以養神。清靜,一般是指精神情誌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因神氣清淨而無雜念,可使真氣內存,達到心神平安的目的。


    養神的方法很多,如少私寡欲、調攝情誌、順應四時、常練靜功等。就拿練靜功來說,它是以靜神和調氣為主要手段的練養方法。


    靜功是氣功中的一種,相當於古代的靜坐、吐納、調息、服氣等方法。靜功心法的修煉方法有以下3種坐式:


    1.雙盤:雙腿交叉,將右腳放在左大腿上,左腳放在右大腿上,保持腳心向上。


    2.單盤:把右腿放在左腿上,或把左腿放在右腿上。


    3.散盤:散盤很簡單,就是把兩腿交叉盤坐。


    練習靜坐時要保持全身放鬆,身體坐直,頭要正,後腦稍微向後收。雙目微閉,舌抵上齶。雙手放在臍下3寸處,雙手手心向上,將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麵,兩手的大拇指輕輕相抵住即可。


    剛開始練靜功時,要有坐墊,坐墊高約10公分左右,以舒服為宜,軟硬適度。腿部要保暖,不要著涼。收功時慢慢睜開眼睛,不要馬上起來,用雙手按摩完臉部和雙腿再起來。


    練靜功時關鍵在於靜,開始時一個月內,練的時間不要太長,不要加任何意念,調整好唿吸,要順其自然。煉靜功時也會有氣衝病灶的反應,如果反應大就要馬上收功停練,改為練動功。不要緊張,也要順其自然。


    :


    養生也不宜過靜。國外一項試驗表明,悄無聲息的環境會損害人的神經係統,使人產生恐懼不安、心律失常、食欲減退以及心理上莫名的壓力,出現情緒煩躁、思維混亂等。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素問·上古天真論》。


    :吃什麽都能得到滿足,穿什麽也不挑剔,對於當地的風俗也很滿意。


    :


    “美其食”就是在飲食上,不論是粗糙的還是精製的,人們都覺得很可口。要保持一種高興的情緒,覺得很好吃,再怎麽不好吃的東西,你要覺得它好吃,它可能就會真的變得好吃了。


    “任其服”,穿的衣服不在於質量好壞、價錢的貴賤,你要覺得它好,覺得它合身,它對於你來說就是一件好衣服。


    “樂其俗”,你要對自己的習俗、自己所處的風俗環境感到很滿意,就會快樂起來。


    :


    幸福是一種感覺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這三句話的第一個字都是意動詞,本來都不是真實的,而是主觀上覺得是這樣,覺得食物美,覺得衣服好,覺得住房安,覺得風俗樂。久而久之,就進入到你的潛意識裏,就形成一種習慣,這是一種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這樣的人一定是快樂幸福的。


    其實,幸福也就是這種感覺。對人生滿足而不一定就是擁有多少物質財富。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沒有幸福和不幸福之分,或者說,幸福的人生和不幸的人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感覺有對有錯,有好有壞,根本就不能作為判斷人生的依據。同樣的一種經曆,在你的身上發生可能是一種幸福,而在別人看來則恰恰是不幸。對幸福的理解和感覺是和一個人的閱曆和心態緊緊相連的,任何人不可能一生都感到幸福。


    幸福隻是一種感覺,甚至隻是某一時刻在特定環境下的感覺。感覺是不可預測和沒有可比性的。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沒有必要去苛求自己一生幸福。隻要你能“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隻要你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幸福,幸福就在你眼前,幸福其實隻是一種感覺!


    :


    做人應該保持一種平常心。不論別人的社會地位的高低,穿得好壞、吃得好壞,我們不要去攀比。過度攀比心理扼殺著很多人的潛能,使心靈不堪重負,走極端。因此,一定要當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紅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紅敏並收藏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