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直行脈,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側過季脅,向下會合於髖關節部,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腓側下行腓骨頭前,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4足趾外側。


    它的另一條支脈,由足背分出,入足大趾趾縫間,沿第1蹠骨與第2蹠骨間出趾端,迴轉來通過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陰肝經。


    如果一個人的膽經發生病變,則主要表現為嘴裏發苦,好歎氣,胸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麵孔像蒙著微薄塵,身體沒有脂潤光澤,小腿外側熱,還可發為足少陽部分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等症。


    :


    按摩膽經可治很多疾病


    1.聽會穴:聽會穴在耳垂邊、貼著麵頰的地方。用食指一點按,這裏有一個窩便是此穴。對於耳聾、耳鳴者來說,每天堅持用兩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點按同側的聽會穴10~20次,就會緩解耳聾、耳鳴的症狀。


    2.瞳子髎穴:位於目外眥旁,眶外側緣凹陷處。指壓瞳子髎穴,不但能夠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還可以去除眼角皺紋,解決頭痛等頭麵部的隱患。注意按壓此穴避免用力過度。


    3.陽白穴: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處。按摩此穴可治療夜盲、麵神經麻痹、麵肌**等。用雙手中指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左右。


    4.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條大筋外側。經常按摩風池穴,不但可以預防感冒及腦病的發生,亦有健腦益智、增強記憶的功效。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按揉鳳池穴10~30次。


    5.肩井穴:位於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經常按壓肩井穴可治療頸椎病、肩部酸痛、手臂麻木等。按摩時,兩臂交叉,同時向後伸去,用兩手中指各用力按壓兩側的肩井穴,按壓次數和時間,以肩、頸肌肉舒服為度。


    6.環跳穴: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經常按摩環跳穴對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腰骶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取側臥位或伏臥位,用同側的拇指中指按揉環跳穴。可用力按揉20~30次,使按摩部位有酸脹感覺為止。


    7.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按摩丘墟穴可舒筋活絡、活血止痛。對治療踝關節扭傷、高血壓、膽結石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指壓時,將拇指按於丘墟穴上,持續用力按壓1分鍾左右。


    :


    原則上說,我們在膽經最旺的子時敲膽經效果最好,但這時我們在睡覺,我們可在三焦經經氣旺的亥時按摩。


    肝足厥陰之脈


    :《靈樞·經脈》。


    :肝屬於足厥陰的經脈。


    :


    肝經從腳大趾開始,沿著腳背上行到內踝,接著沿小腿、大腿內側進入**,後到達小腹,屬於肝,絡於膽,繼續上行一直到頭頂。有一分支上行到肺,和肺經相交接。


    如果一個人的肝經發生病變,就會出現腹痛,身體僵硬,男性陰囊腫大,婦女小腹腫脹,甚至咽喉發幹,麵色失去光澤等。


    :


    按肝經,人年輕


    1.太衝穴:位於腳背的第一、第二趾骨之間。太衝穴又名“消氣穴”,生氣時按摩此穴位有助於氣消。另外,經常按摩此穴還能起到平肝清熱的作用,比如感冒、發熱。用大拇指按摩太衝穴,可由下向上按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5分鍾。也可以從太衝穴揉到行間穴,將痛點從太衝穴轉到行間穴,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曲泉穴:屈膝正坐或臥位,位於膝內側橫紋端凹陷處。經常按摩曲泉穴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下垂、遺精、**、膝關節內側及周圍軟組織等疾患。按摩時,用一手拇指指端或中指螺紋麵著力,附著在其曲泉穴上,持續用力按壓1分鍾左右。


    3.期門穴: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在該穴位按摩,有助於疏通肝經經氣,防治肝膽疾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按壓期門穴,也可用推法,將手掌緊按脅部,掌心對準期門穴,作有節律而緩慢均勻地推動。按揉時間可稍長一些,以局部溫熱、酸痛為佳。


    4.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心神不寧也常與肝經有關,通過轉動大拇趾或直接用拇指尖端刺激位於肝經的行間穴,可穩定情緒,寧心安神。


    5.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2趾一側)甲根邊緣約2毫米處。大敦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複神智的要穴。每晚在臨睡前按壓大敦穴10次左右,可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


    :


    原則上,我們在肝經最旺的醜時(淩晨1至3點)按摩最好,但這時我們正在睡覺,我們可以將其改為在同名經手厥陰心包經當令的戌時(晚上19點至21點)按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紅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紅敏並收藏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