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鄒吾幾下拾掇好自己,彎腰拉過一個矮矮的樹墩在辛鸞麵前坐下,接碗,辛鸞與他兩手交錯,修長的手指忽地壓在他的手背上,似怨似嗔,「大將軍,你匯報軍務這般冷漠,都不提想我?」


    鄒吾一愣。那戒斷喜怒哀樂的一張臉,這才像是被打入了十丈軟紅,四目相對,竟有幾分怔忡,辛鸞眨巴著眼睛盯著他,鄒吾忽地露出一閃而逝的笑意,唇畔舒展開。


    「過來,坐我腿上。」


    辛鸞立刻起身,繞到桌案的另一側。


    鄒吾身上味道很重,在軍營裏呆久了,條件再好也好不到哪去,辛鸞身上衣服是濕的,身體卻是熱的,鄒吾叩緊了他,捏住他下巴,吻自下而上,濃烈而灼熱,充滿了成熟男人的氣息,辛鸞被那氣息沖得頭暈目眩,迷亂地一手去抓他的胸膛。(讀者自行想像吧)。


    鄒吾卻在此時扳住他的肩膀,喊停辛鸞的意亂情迷,他們剛剛親得太激烈,辛鸞口中還牽著伸進他嘴裏的銀絲,氣喘籲籲地被他這麽兩手握住肩膀,臉倏地紅了,有些害羞地擦了擦嘴。


    「剛忘記跟你說件事。」鄒吾忽然說。


    辛鸞含情脈脈,滿是柔情:「嗯,你說。」


    「兵不夠,說好的四十五萬,不能少。」


    辛鸞的表情一下子垮了,滿身的慾火,被這夏日的雨一潑,幹幹淨淨。「鄒吾……」辛鸞斟酌了一下,問,「你有沒有發現你特別不好養活?」


    統帥坦坦蕩蕩地與他對視,兩手攏著他的屁股,一張臉毫無愧色。


    辛鸞盯了他半晌,最後隻能咬牙道,「好,給你辦,寡人砸鍋賣鐵也幫你湊齊!」徐守文那日廢千金換統帥都算什麽?他辛鸞上門倒貼還要陪個傾家蕩產呢……昭帝嘆了口氣,沒有脾氣。


    史記,天衍二十年七、八月,昭帝親赴各地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歲以上悉詣中境,九月,對峙長達一年之久的中境兩軍,由從從率主力軍主動西渡,突襲鄒吾各營。


    中境決戰,正式打響。


    第230章 博弈(9)


    雨季剛歇的第五日,中境的烈日猶帶著夏日的灼意,正午時分熱辣辣地頂在頭上,烤得吃飽喝足的兵士不住地打出哈欠,而就在此時,長久平靜的弋陽水線的西側忽地泛起了灰白一線,起初,那一線還隻是像烈日下揚起的煙塵,緊接著便在煙塵之中顯出千軍萬馬的身影……


    「那是……」西南軍中陣南側營的守衛難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太陽烤得人發昏,就在他定神的幾息間,那一列騎兵竟已一躍數百步!


    高大威猛的駿馬打著頭陣一路衝鋒渡河,他瞠大了眼睛,被那打頭的猛將一瞪,竟然驚出一身冷汗,猛地迴身「鏘——」地一聲敲響銅鑼,大聲朝下唿喝:「……敵襲!列隊!敵襲!」


    「千裏駒」,東境精銳嫡係之師,天衍十五年獄法山之亂,在北地軍一路潰敗之時,辛澗曾率領他們一舉平定蚩戎大軍,數萬編製的戰馬各個血統高貴,體壯有力,騎兵更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


    天衍二十年九月二日,正午三刻,原赤炎三番主帥蔡斌之子蔡承望率先帶前部踏水而過,直衝防線薄弱的西南軍南側營,主帥饒文林倉皇應敵,被「千裏駒」兵團狂吼著撕開了最前線,短短一個時辰,本部營潰敗,「千裏駒」拿下中君側翼,向西直插南阪。


    從從是名將,他人雖然年輕,但作戰一直以冷酷迅捷聞名,蔡承望率「千裏駒」前部四萬人探路,中部四萬人壓後調動敵人,餘後一萬精銳接應,丹口孔雀走前約束了中境主將,從從上任,夫諸等人無有不從,「千裏駒」長驅直入,他們半天之內傾動中境二十餘萬人,跨過弋陽水於西岸穩固戰線,引兵助援。


    這是一個奇兵色彩極濃的打法:部隊精銳長途奔襲,乘敵不備,直插敵後縱深,殲滅主力一道兩個營,打亂敵軍指揮,同時部分兵力包圍左翼,相機殲滅其一部,敵軍聞主營受擊,必然迴竄增援,中部便可以在運動戰中速戰速決,而後擴大戰果,由夫諸、飛魚等大軍大股壓上。


    中境在幾日前就得到了消息西南軍乃三線布防,各處兵力相對薄弱,從從拿一騎沖陣,兩翼夫諸直插中路的對戰,可以說是頗具眼光。


    一開始的衝鋒的確是順利,西南軍措手不及,一路敗退,蔡承望連沖三營,三戰三捷,最後一捷看西南軍望風披靡,蔡小將軍心中雖然閃過疑慮,但是看敵軍的神色如此悲切,躊躇一下,又緊逼上來。


    「千裏駒」耐長跑,有長勁,因為形勢大好,前部於新浦灣與中部從從匯合,商量戰局。


    「鄒吾的化形軍團呢?為什麽還沒有截擊?」


    精銳之師也開始猶豫,他們雖然各個驕狂,但是也知道鄒吾陶灤不是庸手,可細看地圖,易央就在五百裏外,就好比一塊鮮嫩流油的肥肉,隻要能拿下易央,拿下辛鸞,他們便是不世的功勳!


    「主帥,現在怎麽辦?」戰局撲朔,良機難求,裨將們長劍滴血,各個看向了從從,等他一聲令下。


    有時候戰局就是如此,猶豫就會敗北,平坦地帶作戰本來就是冒險,量力而行那是老古董的偏向,不自量力才符合野心家的特點!從從咬了咬牙,狠心下令:「清兵線,集中突破中路,輔以兩翼包抄,進易央,俘虜辛鸞!」


    眾將唿喝一聲,紛紛上馬!千裏良駒的四蹄狠狠地刨在地上,八萬人孤軍深入,轟隆隆綿延數裏,蹄聲就仿佛崖下怒濤!同時,從從斥候不足,一隊中十之七八不再向西試探,而是領命東行調撥中境軍以做後援,確保精銳軍兩側與後方無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與渡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庫姆斯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庫姆斯先生並收藏誰與渡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