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氏景:……


    眾人聽到聲音自然也齊齊轉過身來,辛鸞也無奈,笑著遞給何方歸一個眼神,讓諸位繼續,緊接著笑著迴頭拉著婧氏的手又往僻靜處走了走,安撫道,「景兄但說無妨,我這侍衛不會透露半個字的。」


    辛鸞都這般說了,婧氏不再糾纏身後那大塊頭,有些靦腆地開了口,「說來慚愧,此事原是臣家中私事。半月前三月街節,小妹出街遊玩,偶然間得見王爺,迴府便始朝思暮想,茶飯不思,還說非君不嫁。臣知王爺身份尊貴,婚姻之事非同小可,然實在是不忍妹妹受相思之苦,故而思量再三,今日鬥膽來說媒妁之言。」


    辛鸞唇邊帶笑,靜靜地如數聽完,這才抬頭:「小妹傾心之意,本王感激,不過景兄有所不知,本王業已成婚,實在不能再行婚娶。」


    婧氏料天料地,沒料到辛鸞這神來一句。


    他呆了一呆,傻傻地盯著辛鸞看了數個彈指,辛鸞神色如故,與他對視。


    婧氏自知失態,趕忙垂頭,苦笑一聲紓解尷尬,「王爺……也不必如此直接迴絕於我……」


    「好男兒有兩個女子不算什麽,您若拿不定主意,不妨先見上小妹一見,若是見後仍是無意,再推脫不遲。我婧氏兒女心性直率,卻也絕非胡攪蠻纏之人,婚姻之事非同小可,以已婚之名推婚,實在……有些不妥。」


    辛鸞聞言失笑:「景兄莫不是以為本王在虛言搪塞你?」


    「不敢。」


    「還說不多心?」


    辛鸞以拳敲了敲他肩膀,聲音寬和,推心置腹,「我是真的成婚了,當時雖說年紀小,卻也是正經行過大禮的。」


    「終身既定,一生一世,真的是沒有第三人的地方。你若還不信我,自可去問何將軍,我麾下舊部皆知此事,沒有抵賴的。」


    他語氣溫柔,語義卻頗為堅定,婧氏聽他說得有鼻子有眼,心頭也不免搖擺起來。


    辛鸞也不逼他,拉住他的手迴身,慢慢行著要去跟上眾人,婧氏眼見自己的提議被輕描淡寫地駁了,想到家中妹妹,又生出些不甘來,再進一言,「王爺別惱,可容臣再問一句?」


    辛鸞:「你問。」


    婧氏:「這一句大抵有些冒犯,但並非臣存心問東問西令您難堪,實在是不說清明迴家無法答覆妹妹。」


    辛鸞失笑:「這麽拘束做什麽,無妨,你問罷。」


    婧氏抽出自己的手來,行了一禮:「王爺這兩年深居簡出、形影落寞,眾所皆知,可既有良伴,那為何不見其人啊?」


    辛鸞的身軀一下子便僵直住了。


    身後的侍衛粗魯卻敏感,察覺到主君情緒失落,立刻大踏步地走過來,想要將婧氏攆開,婧氏眼見他一動便嚇了一跳,趕緊道,「是臣唐突,王爺既有難言之眼,在下便不追問了。」


    他聲音急切,辛鸞這才如夢初醒,抬了抬手,讓那侍衛止步:「……無妨。」秋色絢爛,他笑了下,笑容並不悲沉,甚至還有些許爽朗灑脫:「景兄誤會了,沒什麽難言之隱的,我那愛人隻是出門散心去了,過不了幾年……」


    他篤定又從容:「便迴來了。」


    ·


    日月如梭,白駒過隙。


    天衍十八年按部就班地滑過,天衍十九年不急不躁地如期而至,一月,二月,三月,白日如常,蒸蒸日上,也平靜無波,四月,誌得意滿的國家終於有了件像樣的意外:大祭司況俊嘉祥去世。


    老祭祀躬敬天命,侍奉三朝,在天衍朝十九年,以七十八歲高齡逝世,煬帝下旨,以國禮設祭厚葬,百官素服出城,天下三日禁行嫁娶。禦使、宗室、重臣、親緣、舊友,一時間老祭祀府上車水馬龍,各方人馬親自登門,遣使悼念。


    簡素肅穆的祭祀堂內,一些官員也在竊竊私語著,互相詢問可知老祭司臨去前可又占出卦詞來?這位祭拜五嶽三清的祭祀地位超然,在他們眼中從來是伸手一觸,便可窺探天機。當年的開城門,迎王師,之後的「日下生日」,煬帝登基時唱禱祝詞,現在坊間又傳出煬帝新政最後落地也有大祭司參與策定,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心生敬畏,都想趁此機會探些消息,以期撥清宦海前路。


    司空複一身常服,坐在祭祀府外酒樓的二樓雅間中,支開窗格,默默的看著樓下冠蓋如雲,車水馬龍。


    「等多久了?」


    雅間木門倏地開了,一人長身長腿地邁進來,一年多不見,他身上凜然的威儀又深重了許多。


    司空複趕緊起身推手:「太子殿下。」


    「嗯。」辛襄略點了下頭,姿態隨意擺手入座,「匆忙迴來的罷,你也坐,咱們君臣邊吃邊說。」


    司空複於天衍十六年十月由武將轉文臣,煬帝記他渝城先登之功,任其為渝城郡副郡尉,職位不大,恩信卻隆。辛襄對這個從自己帳下轉投地方的下屬倒是並未記仇,他知道司空一族行事素來輕緩,一則齊嵩去後,司空大人任宰執,父親害怕自己在神京踩錯了腳,把兒子調往地方曆練,這手棋走得沒問題,二則當時陛下也沒有流露出重用他的意思,重臣嫡子與儲副如此交好,這本來也是件招忌的事情。


    「殿下,您年初下令令國內男子書年,二十三到二十五歲全征做地方兵源,此事……」司空複緩緩開口,邊吃邊說。


    朝廷、人才、稅收、田賦、武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與渡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庫姆斯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庫姆斯先生並收藏誰與渡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