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君閉著眼,深深地嘆氣,「兩強之中夾縫生存,難啊,既不能打,也不能放,眼前危局雖可暫緩,以後危局卻不知如何能解……」
說著他,倏地睜開睧耗的眼睛,箭一樣射向那個惶惶然的梁瑞公:「老二,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肯說東境到底是誰聯絡的你嚒?」
·
渝都,中山城。
惶惶然的不光是梁瑞公,惶惶然的還有南境諸臣工。主君原本看似簡單的探親,短短幾日,驟然上升到各境各朝博弈的焦點,整個南境失含章太子,一時繃得就像一根隨時要斷裂的弦,陳嘉與徐斌焦頭爛額,東南戰事他們不管,自有巢、何二將頂著,西境的使者派遣、細作安排他們親力親為,力求穩當。
七月九日,南境大軍覆壓天門山,同日,南境使臣入蜀,陳、徐二人惴惴難安,值房中瘋狂打轉,隨時接聽消息。
十日傳來信鴿消息,使臣稱,西君親自接待,或戰或交,態度卻晦暗不清,據傳殿下並未受到為難,他至今還未得親見。
一個詭譎的平衡就在西境這渾濁汙水般的態度裏,不清不楚地維持住了,南境自家主君被人家抓著,也不好逼迫太急,使臣隻能在西境繼續打探、繼續周旋,靜觀其動。
與此同時,徐守文自那日後,倒是再也不必在總控值房外逡巡了,當日何方歸好奇地看了看這個孩子,柔聲道:「守文是吧?你留在這兒罷。」
這個孩子,他們赤炎原本也是有耳聞的。
抗疫之時,太子黨麾下幾乎所有官員都拖家帶口地到病情前線幫忙運籌了,最差的也會有家眷去幫著埋鍋造飯,偏偏當時徐斌這個兒子比殿下還大了兩歲卻一直沒有露麵,外人問起,徐斌就說孩子太小在鄔先生家中讀書。赤炎青年將官聊起這事,不免得對徐家多有輕薄,一邊譏諷徐斌為官太小心,一邊嘲笑這個小孩估計本人也是貪生怕死之輩,受不得半點的風險。
可這一次,他們這幾個主帥可謂是對這個徐守文大為改觀:緊要關頭怒闖值房建言獻策,這少年有遠謀,能獻國策,太子之大幸也!
何方歸聯想到這少年一諫不成,居然還拉著鄔先生的名號來進言,便又覺得這少年可愛,骨子裏還有幾分小小傲氣。
「看來徐斌此人是真精明,」巢瑞私下與何方歸說:「他知道自家兒子文質彬彬,時疫時出來也不過是在邊角打雜,便讓兒子多讀讀書,關鍵時刻諫言助國,如此大用才華,的確比得上當時成日東奔西跑。」
他說這話的時候,言語中另有所指,何方歸想到那三人曾一同讀書,聞言不過是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
徐守文相貌清雅,平日愛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舊藍袍子,拾掇得幹淨利落,整整齊齊。他在值房中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主要是幫著整理雪片一般的軍情急報,對一些軍事膽敢進行分檔。
巢、何兩位將軍都很喜愛這個後生,平日不多言不多語,一舉一動皆有靜氣,溫文中透著精明強幹,做事認真謹慎。
有些人生來就是坐而運策的苗子,平日也不用他如何出門,出的點子卻一個比一個正,巢、何在連日的相處共事中不斷確定:此子將來必然也是殿下麾下的一員社稷之臣。
然,外部環境,依舊不容樂觀。
十一日,西境使臣仍然毫無進展,東境卻已聞風而動。
斥候來報,神京派大軍直襲南境,正朝垚關進發。問到此次主將是誰,言辛襄,巢瑞和何方歸驟然對視一眼,心頭都有點跳:辛澗的兒子居然親自來了!
十二日,赤炎等青年將官與紅竊脂再引精兵五千助陣東南戰場,三苗之役正式開始決戰反攻。
渝都上下的君臣在同一天攥緊了拳頭,皆知東南一日不定,西境和垚關就連連吃緊!他們口幹舌燥,頻頻向天空的東南方向祈禱,隻祝一場大捷!
申豪從西境天門關趕到東南戰場,立刻便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於此,他先是和譚皮、陳英匯合阻擊三苗於侗阿,佯裝敗退引敵深入止於雍邱,之後包抄城陽,與陶灤、紅竊脂等聯合定策——
三苗人是不禁打的。
他們像是涎皮賴臉、糾纏不休的鬣狗,麵對猛虎雄師從來都是成群結隊地不斷騷擾,敗則避走,隨後即返。墨麒麟與他們纏鬥五年有餘,申豪當然知道三苗人是什麽德行,他們趁他小叔叔新喪而深入海岸一百五十裏,全然是禿鷲爭食的小人嘴臉,不過乘間得手!
申豪利用了墨麒麟留下的全部的軍士戰略和戰役布勢,充分發揮他小叔叔多年經營的駐壘夾牆,誘敵深入,在七日的等待之後,十二日傍晚,三路兵馬以煙火為號令,包抄圍攻,於侗阿開始正式反攻!
史書對這一夜的戰爭行春秋筆法,留下十三個字:「飛將軍破三苗於侗阿,敵軍大潰。」
緊接著,飛將軍率領三千精銳乘勝追擊,力追窮寇,克蒲陽,戰雍邱,攻外陶,打澄城,略涇台道,一路向東挺進,不給三苗人一絲喘息之機,五萬三苗人在這樣狂風暴雨的攻勢中迅速被分割,被衝散,被擊潰,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隻能任得申豪九戰九勝,越戰越勇!
跑得比兔子還快的三苗人在「飛將軍」的盛名下再也跑不快了。緊接著,三苗將軍被殺,於樊君身死,主將朱雞石軍敗,首領符環被俘,那個傲慢自負的外邦人被左右扯著進申豪的營門時,膝蓋一軟,直接跪著爬進去,二十一歲的申豪高坐帳中,毫不客氣,直接斬其頭顱,祭南境軍前仆後繼死去的數萬英魂,從此飛將軍之名,天下震恐!
說著他,倏地睜開睧耗的眼睛,箭一樣射向那個惶惶然的梁瑞公:「老二,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肯說東境到底是誰聯絡的你嚒?」
·
渝都,中山城。
惶惶然的不光是梁瑞公,惶惶然的還有南境諸臣工。主君原本看似簡單的探親,短短幾日,驟然上升到各境各朝博弈的焦點,整個南境失含章太子,一時繃得就像一根隨時要斷裂的弦,陳嘉與徐斌焦頭爛額,東南戰事他們不管,自有巢、何二將頂著,西境的使者派遣、細作安排他們親力親為,力求穩當。
七月九日,南境大軍覆壓天門山,同日,南境使臣入蜀,陳、徐二人惴惴難安,值房中瘋狂打轉,隨時接聽消息。
十日傳來信鴿消息,使臣稱,西君親自接待,或戰或交,態度卻晦暗不清,據傳殿下並未受到為難,他至今還未得親見。
一個詭譎的平衡就在西境這渾濁汙水般的態度裏,不清不楚地維持住了,南境自家主君被人家抓著,也不好逼迫太急,使臣隻能在西境繼續打探、繼續周旋,靜觀其動。
與此同時,徐守文自那日後,倒是再也不必在總控值房外逡巡了,當日何方歸好奇地看了看這個孩子,柔聲道:「守文是吧?你留在這兒罷。」
這個孩子,他們赤炎原本也是有耳聞的。
抗疫之時,太子黨麾下幾乎所有官員都拖家帶口地到病情前線幫忙運籌了,最差的也會有家眷去幫著埋鍋造飯,偏偏當時徐斌這個兒子比殿下還大了兩歲卻一直沒有露麵,外人問起,徐斌就說孩子太小在鄔先生家中讀書。赤炎青年將官聊起這事,不免得對徐家多有輕薄,一邊譏諷徐斌為官太小心,一邊嘲笑這個小孩估計本人也是貪生怕死之輩,受不得半點的風險。
可這一次,他們這幾個主帥可謂是對這個徐守文大為改觀:緊要關頭怒闖值房建言獻策,這少年有遠謀,能獻國策,太子之大幸也!
何方歸聯想到這少年一諫不成,居然還拉著鄔先生的名號來進言,便又覺得這少年可愛,骨子裏還有幾分小小傲氣。
「看來徐斌此人是真精明,」巢瑞私下與何方歸說:「他知道自家兒子文質彬彬,時疫時出來也不過是在邊角打雜,便讓兒子多讀讀書,關鍵時刻諫言助國,如此大用才華,的確比得上當時成日東奔西跑。」
他說這話的時候,言語中另有所指,何方歸想到那三人曾一同讀書,聞言不過是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
徐守文相貌清雅,平日愛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舊藍袍子,拾掇得幹淨利落,整整齊齊。他在值房中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主要是幫著整理雪片一般的軍情急報,對一些軍事膽敢進行分檔。
巢、何兩位將軍都很喜愛這個後生,平日不多言不多語,一舉一動皆有靜氣,溫文中透著精明強幹,做事認真謹慎。
有些人生來就是坐而運策的苗子,平日也不用他如何出門,出的點子卻一個比一個正,巢、何在連日的相處共事中不斷確定:此子將來必然也是殿下麾下的一員社稷之臣。
然,外部環境,依舊不容樂觀。
十一日,西境使臣仍然毫無進展,東境卻已聞風而動。
斥候來報,神京派大軍直襲南境,正朝垚關進發。問到此次主將是誰,言辛襄,巢瑞和何方歸驟然對視一眼,心頭都有點跳:辛澗的兒子居然親自來了!
十二日,赤炎等青年將官與紅竊脂再引精兵五千助陣東南戰場,三苗之役正式開始決戰反攻。
渝都上下的君臣在同一天攥緊了拳頭,皆知東南一日不定,西境和垚關就連連吃緊!他們口幹舌燥,頻頻向天空的東南方向祈禱,隻祝一場大捷!
申豪從西境天門關趕到東南戰場,立刻便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於此,他先是和譚皮、陳英匯合阻擊三苗於侗阿,佯裝敗退引敵深入止於雍邱,之後包抄城陽,與陶灤、紅竊脂等聯合定策——
三苗人是不禁打的。
他們像是涎皮賴臉、糾纏不休的鬣狗,麵對猛虎雄師從來都是成群結隊地不斷騷擾,敗則避走,隨後即返。墨麒麟與他們纏鬥五年有餘,申豪當然知道三苗人是什麽德行,他們趁他小叔叔新喪而深入海岸一百五十裏,全然是禿鷲爭食的小人嘴臉,不過乘間得手!
申豪利用了墨麒麟留下的全部的軍士戰略和戰役布勢,充分發揮他小叔叔多年經營的駐壘夾牆,誘敵深入,在七日的等待之後,十二日傍晚,三路兵馬以煙火為號令,包抄圍攻,於侗阿開始正式反攻!
史書對這一夜的戰爭行春秋筆法,留下十三個字:「飛將軍破三苗於侗阿,敵軍大潰。」
緊接著,飛將軍率領三千精銳乘勝追擊,力追窮寇,克蒲陽,戰雍邱,攻外陶,打澄城,略涇台道,一路向東挺進,不給三苗人一絲喘息之機,五萬三苗人在這樣狂風暴雨的攻勢中迅速被分割,被衝散,被擊潰,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隻能任得申豪九戰九勝,越戰越勇!
跑得比兔子還快的三苗人在「飛將軍」的盛名下再也跑不快了。緊接著,三苗將軍被殺,於樊君身死,主將朱雞石軍敗,首領符環被俘,那個傲慢自負的外邦人被左右扯著進申豪的營門時,膝蓋一軟,直接跪著爬進去,二十一歲的申豪高坐帳中,毫不客氣,直接斬其頭顱,祭南境軍前仆後繼死去的數萬英魂,從此飛將軍之名,天下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