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炎鐵騎在陸戰戰無可勝,但是我父親並未培養過強悍的海兵,我們垚關既然已經勝不了了,為什麽不能從水路直接楔進東朝的肚子裏?」
辛鸞糾纏了太久的垚關,思路此時忽然一跳開,就難免興奮,一二三四地說了可行之處。
巢將軍繃著消瘦無贅肉的臉頰,耐心地聽他說完,之後沉聲道,「殿下,我帶您走過合川一線,您忘了嚒?」
辛鸞一怔,看著他嚴肅的臉,知道自己是提了蠢想法了。
他被潑了冷水,冷靜了不少,此時緩緩道,「我記得。當時將軍與我飛掠過合川上遊到中遊的港口,其中大港三處,中小港口十餘處,大港艨艟相連,存量三百餘艘以上,小港不定,因天衍朝羽類開國,凡海港未防備空中敵襲,一公裏內任何化形羽類都會被搭建的翎空鏡樓刺傷眼睛……」
當時巢將軍乘在他的背上,千叮嚀萬囑咐不要靠近海港。他印象很深。
巢瑞看著他,點了點頭,「殿下,你剛才說的不算錯,先帝的確並未修水兵,但你就不想想以他的雄才大略是為什麽嚒?」他手指地圖,「因為合川北岸高於南岸許多,這對於攻方來說本來就在劣勢,有史以來,合川一線的東境就沒有被攻破過。」
辛鸞輕聲重複:「從來沒有過……」
巢瑞並不看他,「你這個想法我與何方歸和申豪最初都一起議過,議出的結果都是不可行。合川風急浪湧,河水天生對兵力機動影響大,守軍若是又一列排開,都不必赤炎親自來,我們就會被打得落花流水。
「況且殿下,你說東朝不擅長海上作戰,我們赤炎同樣並不擅長海戰!這種典型的渡河進攻戰役,因為地處合川,註定了我們沒有勝算,所以公子襄才敢這樣以逸待勞,選擇這條路,來保證後援萬無一失。」
帳篷外,隱隱還能聽到夜跑訓練之聲,辛鸞一口氣鬆懈下來,兩手撐著地圖桌台,忽然覺得沒力氣了。
巢瑞低頭看著這個天天吃不好,睡不香,還頭疼的少年,他知道他很難,戰爭的局麵壓在他身上,他是全天下最害怕輸、也是最輸不起的那個人。
「殿下,您若是想解如今困局,其實有比戰場之上更好的辦法。」
燈火燭影裏,巢瑞看著辛鸞瘦削的背影,忽然開口。
辛鸞看著沙盤的身體倏地一繃,但隻做沒有聽見,並不迴應。
巢瑞也並不在意他的迴應,直接話入正港:「我知道殿下是把鄒吾送走了,可是鄒吾的行蹤,卻也不是查不到……殿下!」
身後傳來男人衣甲響動,單膝跪地的聲音,巢瑞肅然道:「臣請誅殺鄒吾,換大局安穩!」
明明早已有了準備,可當真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辛鸞還是心驚肉跳,他倏地倏地迴身,冷漠道,「將軍在說什麽?」
他的眼中含著銳利的冷光,好像一個火星,就能將他徹底點燃:是他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在他麵前說這樣的話,不是在大朝會,不是在眾臣口中,居然是巢瑞!
可年過半百的老將軍毫不畏懼他的怒火,鏗鏘道:「臣請誅殺鄒吾——如今的戰事形勢膠著,殺他,一可讓東朝師出無名,扼天下悠悠之口;二可爭取滿朝文武,拉攏南境舉棋不定、立場搖擺之朝臣;三可給渝都百姓一個交代,以他之身死換得民心——
「陛下,殺鄒吾不是唯一的選擇,可犧牲他一個,卻是最值得的選擇,臣請殿下三思!」
「巢將軍!」辛鸞眯住了眼睛,「你可知道,鄒吾他什麽都沒有做?你是要孤殺一無辜之人嚒?!」
「殿下,鄒吾並不無辜。」
巢瑞跪在他麵前,明明是被俯瞰的那一個,氣勢卻壓迫而來,「定下悲門營救計策的是他,惹天下戰火的也是他,未能救出何方還功敗垂成的還是他——」
「巢將軍要讓孤重申多少遍!鄒吾他的確是定了策,但是拍板的是我含章太子!」
辛鸞搶過他的話頭,大聲強調,「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一個輔佐自己、受苦受累的臣子身上,還要扯著天下大義的旗子,將軍就不覺得沒有信義嚒?!」
「殿下您不必在我麵前這樣說,」巢瑞八風不動,矍鑠的目光在燭火中殷殷閃動,「臣知道當時是怎麽迴事。您與徐斌隻是定了初計,之後的實施完全是何方歸徐斌在鄒吾的小院裏最後敲定的,發生之時,您並不知情。」
倏地,辛鸞眼角一抽,寒聲道:「是徐斌!」
是徐斌告訴巢瑞的,他隻是冷落了這個人一段時間,這個人嘴上便如此不牢靠了!
「是誰告訴臣的並不重要!」
辛鸞的冥頑不靈讓巢瑞大失所望,他忽地站了起來,「到了現在您還不明白關竅在哪裏嗎?鄒吾已經犯了眾怒,民心輿情如此,便是你父親還在也不敢逆天下之大不韙,難道要還要為了鄒吾一個人再遷怒無數人嚒?」
「可將軍也該知道殺了他也無濟於事,辛澗不會善罷甘休的!良成業也不會因為鄒吾一顆人頭退兵!」
「但是殿下至少可以堵住悠悠眾口,可以穩住南境渝都一大半的人心!」
「巢將軍!」
「太子殿下!」巢瑞的聲音有如銅牆鐵壁。
「曆史上賢明的君王從來會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辛鸞兇惡地揚起眉毛,「曆史上的明君也沒有殺忠臣來穩定亂局的!」
辛鸞糾纏了太久的垚關,思路此時忽然一跳開,就難免興奮,一二三四地說了可行之處。
巢將軍繃著消瘦無贅肉的臉頰,耐心地聽他說完,之後沉聲道,「殿下,我帶您走過合川一線,您忘了嚒?」
辛鸞一怔,看著他嚴肅的臉,知道自己是提了蠢想法了。
他被潑了冷水,冷靜了不少,此時緩緩道,「我記得。當時將軍與我飛掠過合川上遊到中遊的港口,其中大港三處,中小港口十餘處,大港艨艟相連,存量三百餘艘以上,小港不定,因天衍朝羽類開國,凡海港未防備空中敵襲,一公裏內任何化形羽類都會被搭建的翎空鏡樓刺傷眼睛……」
當時巢將軍乘在他的背上,千叮嚀萬囑咐不要靠近海港。他印象很深。
巢瑞看著他,點了點頭,「殿下,你剛才說的不算錯,先帝的確並未修水兵,但你就不想想以他的雄才大略是為什麽嚒?」他手指地圖,「因為合川北岸高於南岸許多,這對於攻方來說本來就在劣勢,有史以來,合川一線的東境就沒有被攻破過。」
辛鸞輕聲重複:「從來沒有過……」
巢瑞並不看他,「你這個想法我與何方歸和申豪最初都一起議過,議出的結果都是不可行。合川風急浪湧,河水天生對兵力機動影響大,守軍若是又一列排開,都不必赤炎親自來,我們就會被打得落花流水。
「況且殿下,你說東朝不擅長海上作戰,我們赤炎同樣並不擅長海戰!這種典型的渡河進攻戰役,因為地處合川,註定了我們沒有勝算,所以公子襄才敢這樣以逸待勞,選擇這條路,來保證後援萬無一失。」
帳篷外,隱隱還能聽到夜跑訓練之聲,辛鸞一口氣鬆懈下來,兩手撐著地圖桌台,忽然覺得沒力氣了。
巢瑞低頭看著這個天天吃不好,睡不香,還頭疼的少年,他知道他很難,戰爭的局麵壓在他身上,他是全天下最害怕輸、也是最輸不起的那個人。
「殿下,您若是想解如今困局,其實有比戰場之上更好的辦法。」
燈火燭影裏,巢瑞看著辛鸞瘦削的背影,忽然開口。
辛鸞看著沙盤的身體倏地一繃,但隻做沒有聽見,並不迴應。
巢瑞也並不在意他的迴應,直接話入正港:「我知道殿下是把鄒吾送走了,可是鄒吾的行蹤,卻也不是查不到……殿下!」
身後傳來男人衣甲響動,單膝跪地的聲音,巢瑞肅然道:「臣請誅殺鄒吾,換大局安穩!」
明明早已有了準備,可當真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辛鸞還是心驚肉跳,他倏地倏地迴身,冷漠道,「將軍在說什麽?」
他的眼中含著銳利的冷光,好像一個火星,就能將他徹底點燃:是他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在他麵前說這樣的話,不是在大朝會,不是在眾臣口中,居然是巢瑞!
可年過半百的老將軍毫不畏懼他的怒火,鏗鏘道:「臣請誅殺鄒吾——如今的戰事形勢膠著,殺他,一可讓東朝師出無名,扼天下悠悠之口;二可爭取滿朝文武,拉攏南境舉棋不定、立場搖擺之朝臣;三可給渝都百姓一個交代,以他之身死換得民心——
「陛下,殺鄒吾不是唯一的選擇,可犧牲他一個,卻是最值得的選擇,臣請殿下三思!」
「巢將軍!」辛鸞眯住了眼睛,「你可知道,鄒吾他什麽都沒有做?你是要孤殺一無辜之人嚒?!」
「殿下,鄒吾並不無辜。」
巢瑞跪在他麵前,明明是被俯瞰的那一個,氣勢卻壓迫而來,「定下悲門營救計策的是他,惹天下戰火的也是他,未能救出何方還功敗垂成的還是他——」
「巢將軍要讓孤重申多少遍!鄒吾他的確是定了策,但是拍板的是我含章太子!」
辛鸞搶過他的話頭,大聲強調,「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一個輔佐自己、受苦受累的臣子身上,還要扯著天下大義的旗子,將軍就不覺得沒有信義嚒?!」
「殿下您不必在我麵前這樣說,」巢瑞八風不動,矍鑠的目光在燭火中殷殷閃動,「臣知道當時是怎麽迴事。您與徐斌隻是定了初計,之後的實施完全是何方歸徐斌在鄒吾的小院裏最後敲定的,發生之時,您並不知情。」
倏地,辛鸞眼角一抽,寒聲道:「是徐斌!」
是徐斌告訴巢瑞的,他隻是冷落了這個人一段時間,這個人嘴上便如此不牢靠了!
「是誰告訴臣的並不重要!」
辛鸞的冥頑不靈讓巢瑞大失所望,他忽地站了起來,「到了現在您還不明白關竅在哪裏嗎?鄒吾已經犯了眾怒,民心輿情如此,便是你父親還在也不敢逆天下之大不韙,難道要還要為了鄒吾一個人再遷怒無數人嚒?」
「可將軍也該知道殺了他也無濟於事,辛澗不會善罷甘休的!良成業也不會因為鄒吾一顆人頭退兵!」
「但是殿下至少可以堵住悠悠眾口,可以穩住南境渝都一大半的人心!」
「巢將軍!」
「太子殿下!」巢瑞的聲音有如銅牆鐵壁。
「曆史上賢明的君王從來會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辛鸞兇惡地揚起眉毛,「曆史上的明君也沒有殺忠臣來穩定亂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