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間是羅姆尼耶斯曆前三年。


    地點是希布司市的郊外。


    此處即將展開決定世界霸權落入誰手的一大決戰。


    羅姆尼亞王國集結的軍隊有十二萬人。


    與之對抗的東域各國聯盟軍有十八萬人。


    兩派人馬加起來共三十萬的大軍,布滿整個荒野。


    偏遠鄉村上所建立的小國羅姆尼亞王國,企圖成為掌控西方世界的霸主。


    2


    為何羅姆尼亞王國能成長得如此迅速?


    原因很多,其中最大又最核心的主因,據說是國王羅姆尼耶斯卓越的領導力與戰鬥力。


    國王精力充沛地往西往南調派部隊,在多場戰爭中獲勝。然而,他並非百戰百勝,也曾幾度吃過慘烈的敗戰。羅姆尼耶斯王的過人之處,便在於能將敗戰經驗轉為養分。


    即使戰敗,國王每次都宛如不死鳥般再度複活,即便落敗,也不會連連吃敗仗。其他國家看到國王驍勇善戰的氣魄,不是主動表示順從之意,就是選擇抗戰到底而滅亡。


    統一大戰的氣勢磅磚無人能擋。羅姆尼亞王國愈強大,敵對勢力也愈大,到頭來,一次戰爭中的一勝——以對方來說就是一敗——具有足以決定戰爭趨勢的重要意義。


    情勢來到這種狀況,羅姆尼耶斯王便不會落敗。


    因而獲得「常勝軍」的名號。


    國王優秀之處當然不隻是在戰鬥上的指揮能力,光是如此並不能奪得天下。國王在內政與外交上雖也發揮高超的手腕,但聶厲害的是惠眼識英才的眼光。他在拔擢有能之士上不會拘泥於身分、地位及家世,有人從平民晉升到政權幹部,也有人是從奴隸身分晉升為將軍。


    他並非不認同名門貴族或血統,而是單純欣賞任何有能力的人。相對來說,他不認同沒有能力的人。


    無論如何,國王是現實主義者也是能力主義者。


    受拔擢的人當然會很感謝國王,誓言忠誠。


    這些人不僅在軍事方麵,在內政與外交上也擔任中樞要職,羅姆尼亞王國因而得以如此強盛。


    以騎虎之勢擴大勢力的羅姆尼亞王國,並吞西方世界的中部與西部地區,隻剩東部地區尚未得手。


    若能壓製住那區,西方世界的八成便落入羅姆尼亞王國手中,王國便可升格成世界帝國。


    不允許這事態發生的東域各國組織成對抗羅姆尼亞的聯盟,為一挫羅姆尼亞國王羅姆尼耶斯的野心,召集全部的兵力進行決戰。


    3


    統一戰爭的最終局麵是與強敵的殊死戰,以羅姆尼耶斯王來看,隻要戰勝這場戰爭,即意謂消滅了阻撓自己稱霸世界的敵對勢力。


    若得勝,便能統一世界。


    倘若不幸失敗……


    隻要留下一口氣,總有一天能卷土重來,但另一方麵,端看戰敗的程度,也有可能招致王國底下各地勢力的眾叛親離。如此一來,他的霸業就會大幅衰退,甚至有可能不得不放棄稱霸世界的夢想,最糟的狀況,是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盡數瓦解。


    全部到手抑或全部失去,羅姆尼耶斯王以這樣的決心臨戰。


    相較之下,不知東域各國聯盟首腦有無這樣的覺悟?也不知戰勝這場戰爭後,有無規劃對未來的展望?


    這樣的差異對這場大戰的勝敗帶來不少影響……之所以這麽說是後世史學家的壞習慣——隻以結果論來看事情。


    無論如何,關乎世界命運的大戰已然揭幕。


    三十萬大軍爆發激烈衝突,人間地獄活生生的出現。


    所到之處血流成河,曝屍野地的屍髏堆積如山。


    4


    浩大軍隊間的戰鬥,一般都是日出而戰日落而息。


    畢竟那是個沒有任何通訊設備與人工照明的時代,晚上能仰賴的隻有火把的火光,無法繼續再戰下去……這是打仗的常識。


    自知在兵力上處於劣勢的羅姆尼耶斯王,大膽地逆轉這樣的常識。


    然而,他並非果敢地進行夜襲。


    以夜襲來說戰場實在太大,雙方的兵員也為數眾多,為進行夜襲而出兵或許會因分不清敵我而陷入混亂,大批軍隊的移動也會被敵方察覺,因此國王不考慮夜襲,而是采取別的計謀。


    那就是錯開開戰時間。


    羅姆尼耶斯王在下午很晚的時候才下令先鋒部隊進行突擊,這舉動出乎對方的意料。


    太陽已逐漸西落,不久就會天黑。


    「今日不開戰,決戰是在明日嗎?」


    鬆懈的氣氛開始洋溢在東域各國聯盟的陣地,沒想到就在此時……


    大地發出轟然巨響,大氣振動。


    羅姆尼亞王國的右翼先鋒,對呈橫向隊列的東域各國聯盟陣地左翼展開突擊。


    超乎常識的開戰方式,令各國聯軍相當詫異,手忙腳亂地反而更加恐慌。


    由於反應慢了一拍,一開戰羅姆尼亞王國軍便壓製住敵軍。


    不過各國聯軍並未因此敗逃。


    畢竟兵員數差距太大。


    打破起初混亂的情勢後,各國聯軍仗著龐大的人數開始逐步反擊。


    經過一段時間戰情逆轉,換成羅姆尼亞王國奮力抵抗蜂湧而上的各國聯軍。


    接著,黃昏來臨。


    大地被流血的士兵與西沉的夕陽染得一片通紅。


    「今天應該到此為止了吧。」


    這樣的氣氛又流向了各國聯軍的士兵之間。


    能在今天的戰爭中平安存活覺得鬆了口氣。


    反攻之際戰事卻順延多少有些不甘心。


    不過還是夢想著明日再戰就能立功。


    揮劍的氣勢減弱,士兵們都在等待停戰的指示。


    然而,


    羅姆尼亞王國完全沒有停戰的打算。


    一般而言,日落後兩派人馬都很有默契地讓戰事逐漸停下來,但羅姆尼亞王國士兵卻仍發狂地舞著劍刺著槍。


    如此一來,各國聯軍也無法送出撤退的信號。


    黃昏的薄暮中,雙方士兵都不見停戰的氣氛,依舊不斷揮動刀劍與長槍。


    太陽終於整個沒入西邊,四周夜幕低垂。


    即便如此,羅姆尼亞王國軍仍未停止戰鬥。


    羅姆尼亞王國雖沒選擇夜襲,卻有夜戰的心理準備。應該說,這本來就是他們的目的。下午很晚才開戰,入夜後仍持續戰鬥,也就是用雙重的非常識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國王為此對自家的精銳部隊徹底進行過夜戰訓練。


    由於入夜後就難以辨別敵我,因此自家軍隊用布纏在手上作為記號。考慮到這樣有可能還是無法分辨而教所有士兵講暗號,也就是信號。


    靠著記號與暗號,羅姆尼亞軍的士兵在黑暗中戰鬥就不會弄錯敵我。


    相反的,各國聯合軍的士兵就不是這樣了,因為他們對夜戰毫無準備,身處在黑暗中分不清眼前是敵是友,結果到處發生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情形。


    混亂的情況終於擴展到整個東域各國聯軍,各國聯軍的士兵等不了停戰的信號,紛紛退向後方。


    到了半夜羅姆尼亞王國軍也收兵,那天的戰鬥持續到隔天才結束。


    然而。


    即使退到後方,各國聯軍的士兵仍無法安心。


    羅姆尼亞軍發動了超乎尋常的夜戰,所以不知何時會突然夜襲攻過來,他們深陷在這樣的疑慮中,即使增派人手守夜,士兵仍擔心得徹夜難眠。


    到頭來,他們幾乎一夜沒睡,就這樣迎接天亮。


    另一方麵,羅姆尼亞王國軍的士兵卻得到充分的休息。


    體力的差異大大影響了隔天的戰事,也是理所當然吧。


    5


    太陽升起,四周清楚可見後,情勢跟前一天完全下同。


    東域各國聯軍的陣地,宛如缺了梳齒的梳子般到處都看得到空隙。這是因為害怕夜襲的一部分軍隊大幅後退,導致由各國拚湊起來的部隊其弱點徹底曝露出來。


    作戰方式不是聽令於地位最高的唯一司令官,而是采共軍決議製的各國聯軍無法臨機應變,也很難采取具強製力的對應方式。隻要沒收到命令,各國的部隊就能依各國君王或首長的判斷來行動,所以遇到緊急狀況時容易落於人後。這個體製的缺點,因羅姆尼亞王國軍所采的夜戰戰術不經意地曝露出來。


    遠眺著如缺梳齒的梳子般到處出現空隙的對手陣營,羅姆尼耶斯王天亮後立刻下令再戰。


    據說這時的戰力,羅姆尼亞王國軍約有十一萬多,而各國聯軍隻剩十三萬,這代表各國聯軍有多達五萬名的士兵脫離了戰場。


    昨日夜戰中死傷的士兵不到這麽多,大部分都是因為害怕羅姆尼亞王國軍的夜襲而大大往後方撤退的部隊。


    聯軍的首腦相當驚慌,派快馬傳信至撤退的那些部隊,命令他們趕赴戰場,但卻已經趕不上決戰了。


    兵力的差距一消失,關鍵便取決於士兵的精力與體力。


    與前晚雖不算充足卻已適度休息過的羅姆尼亞士兵相較,各國聯軍士兵因恐懼敵人夜襲而難以入眠,在開戰的時間點上等於已經背負了不利的條件。


    下令全軍進行突擊的羅姆尼耶斯王,也命令隨行的王子——自己的兒子們參戰。


    據說當時參戰的是第一王子到第六王子。


    薩法卡爾王子也率領了二幹人的部隊。


    十二萬人中的二千人,說是裝飾性質也不為過。


    畢竟他隻是年方十五的少年。


    這年齡便率領了二千人的部隊赴戰場,從這件事看得出羅姆尼耶斯王對薩法卡爾王子的期望。


    如果薩法卡爾王子不負父王的期待大顯身手事情就簡單多了,但卻不是這麽迴事。


    受命突擊時,薩法卡爾的部隊正在吃便當。


    一早就開始打仗,當然沒時間吃早餐。若空腹一直到下午也沒體力再戰下去,因此各部隊臨機應變地在戰場一角吃預先準備的便當。


    薩法卡爾的部隊偏偏天一亮就開始吃便當。


    「吃便當吧。」


    薩法卡爾此話一出,副官當然強烈反對,不過薩法卡爾卻堅決表示現在不吃等等就沒機會吃了。


    「此話怎講?」


    副官逼問,薩法卡爾解釋說:


    「因為前方的部隊很難對付,這條戰線的友軍會很辛苦。」


    「所……所以呢?」


    「如此一來,我們就必須從旁掩護友軍,在那之前最好不要輕舉妄動,所以要趁現在填飽肚子。」


    「請問,您為何說前方的部隊很難對付?」


    「因為他們不緊張。」


    「欸?請問這是什麽意思?」


    「看得出來他們的態度很沉穩,所以是強勁的對手。」


    副官驚訝地眨著眼,眺望隔著山穀擺好陣勢的敵軍部隊,但橫看豎看都感覺不出薩法卡爾所說的「不緊張」或「沉穩」的感覺。


    薩法卡爾看起來沒有特別害怕的樣子,既然如此,在他眼裏看到的果真就是那樣吧。


    雖然半信半疑,副官仍聽從薩法卡爾的意見。萬一出了什麽錯,可以推說因為不能違抗王子的命令,副官應該也有這種打算才對。


    然後,就在部隊士兵們開始吃便當之際,收到了羅姆尼耶斯王的進攻命令。


    這時薩法卡爾毫無顧慮地對傳令兵說:


    「現在正在吃便當,吃完後再行動吧。」


    從傳令官那裏聽到這個迴答的羅姆尼耶斯王既不生氣也不訝異,隻是笑了笑。


    戰況的發展竟如薩法卡爾料想的一樣。


    指揮戰場在這附近的第七與第八軍團的將軍主力發動突擊,卻因敵人的反擊而無法突破重圍,也遲遲無法攻下敵軍。然而,本應支援主力的一部分部隊卻開始衰退,主力也隻好硬撐住這場苦戰。


    「好了,差不多該行動了。」


    吃完便當的薩法卡爾命令自己的部隊進攻時,戰線正陷入膠著。


    「衝向敵軍的側麵吧。」


    薩法卡爾對奮勇的副官搖搖頭。


    「不需要用衝的,光看到我們作勢衝過去,敵軍就會避開了吧。」


    「啊,是這樣嗎?」


    「應該吧。」


    無視疑惑不解的副官,薩法卡爾讓部隊前進,為了繞過在前方激烈戰鬥的敵我雙方部隊而繞到山脊上。這時,薩法卡爾的部隊大力揮舞著旗幟,敲鑼打鼓地大聲嚷嚷,如此一來,敵軍的主力也會察覺到薩法卡爾部隊的動作。


    「敵軍的突擊隊打算從我們後方攻擊。」


    光是這麽想,聯軍士兵就變得有些消沉。


    其他戰線上羅姆尼亞軍之所以能占優勢,應該也是掌握到敵軍的狀況。如果勉強埋頭苦幹,隻有他們的部隊會被敵軍給捕獲。想到這一點,幹脆別硬是埋頭苦幹了,那是薩法卡爾的推測。


    果然,情況如他所想。


    頑強地抵抗第七與第八軍團,被逼著往後退的敵軍部隊終於開始井然有序地撤退。看到這狀況的副官,之後迴想起來簡直不可置信。


    第七軍團、第八軍團以及支援他們的部隊都受到相當大的損害而無法追擊。


    這條戰線就隻有薩法卡爾的部隊毫發無傷迎接終戰。


    幾乎沒人能正確解讀薩法卡爾當時的行動與目的,即便是他的副官也毫無頭緒。對站在遠處眺望的人眼中看來,說不定覺得薩法卡爾部隊完全沒有使上力。因此軍隊的幹部間都在熱烈討論,薩法卡爾王子是否會受到羅姆尼耶斯王的責怪。


    可是決戰結束後,薩法卡爾並沒有受到國王怪罪,或許是國王看透了他的盤算吧。


    國王對這件事沒說半句話,因而引來各種臆測。


    可能是大戰獲勝的國王龍心大悅,又或者國王對薩法卡爾已經死心,或是佩服在決戰前能平心靜氣吃便當的薩法卡爾的膽量,褒貶不一的傳聞在宮裏四起,總之,薩法卡爾是個大傻瓜的評價,肯定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流傳於王宮與民間的。


    先不管這個了。


    無論薩法卡爾有沒有參戰,都不會影響羅姆尼亞王國軍的勝仗。


    那一日的決戰上,東域各國聯軍出現多達六萬人的死傷人數,被打得七零八落四處奔逃。


    相較之下,羅姆尼亞王國的傷者約一萬,死者約三千到四千人,因此關乎世界命運的決戰,由羅姆尼亞王國大獲全勝畫下句點。


    東域各國聯盟已無力阻擋羅姆尼亞王國稱霸世界。


    看準這一點的羅姆尼耶斯王不慌不忙地花了三年的時間,將敵對勢力一一擊破,終於得手西方世界。於是羅姆尼亞王國成為羅姆尼亞帝國,羅姆尼耶斯王也登基為皇帝羅姆尼耶斯一世。


    這三年間,薩法卡爾是傻瓜的評價不僅沒有獲得平反,反而傳得更開,如今彷佛已成為難以撼動的事實,世人皆稱薩法卡爾為「傻瓜皇子」。


    6


    於是,關於薩法卡爾的故事揭開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姆尼亞帝國興亡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舞阪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舞阪洸並收藏羅姆尼亞帝國興亡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