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聽如煙影說了好一會兒,鍾羽才算是明白了一些東西。
原來這李繼宣於稚童之齡,便為顏子亞聖帶到了山上,打算收他為徒。隻是當時他年幼還不懂事,也就是先讓他隨伺身前,等過幾年再談收徒之事。
在亞聖身旁修習儒家道理,可想而知李繼宣的學問進境之快,待他到了十一二歲時,其學問之深,便遠超許多經世大儒。這時那顏子亞聖也問了一下他心中想法,想收他為徒。這本是世間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豈知李繼宣聽說修道是為了探究什麽天地道理,而非是修習儒家學問,當即便搖頭拒絕了。
顏子亞聖當時便知其心中無修道成聖之心,一心隻放在儒家學問上,也不勉強,放他下了山。當時長生界各宗派的人聞知這個消息之後,一時雲動,九大宗派盡皆遣使長生賢者邀其入宗,卻不出意料之外的全都給拒絕了。
後來他聽說浩然府稷下學宮中有一百歲大儒,其儒家學問比之於顏子亞聖和貢子亞聖都要精深的多,遂拜入其門下。
這看似很奇怪,其時各大宗派心裏當初都有數,知道這樣的人即便天資再高,若無向道之心,也成不了大氣候。當時之所以都去邀他入宗,也隻是因為都抱著僥天之幸的心思,期望他能忽地轉變心意,有了向道之心,入了哪個宗派,那個宗派就必定一家獨大到下個聖人出世。
天蜀劍宗開派祖師亞聖之下第一人的名頭,定然也是要被摘去的。
其實萬年以來,像李繼宣這樣的人並不少,其中稷下學宮中的大儒,便無一不是天資卓絕之輩,卻全都是那樣一心鑽研儒家學問,隻想著繼往聖之絕學。
稷下學宮那種一朝頓悟便是長生小賢者的大儒,說白了就是因為他們在壽數將至之際,眼看著自己的學問還沒學透徹,心中不甘心,從而渴求長生。以這些人的資質和學問,心中隻要想著長生,那即刻便能強自接引下天地道理磨練神魂軀體,成道長生。
這些人成道長生之後,一小部分會繼續鑽研儒家學問,其他的則會迷於天地道理之廣博,從而將心思全都轉移到探究天地道理之上,時間長了,資質也夠高絕的話,便成了長生賢者。
隻不過這些長生賢者在鬥起法來,實在不太濟事,像天蜀劍宗弟子中的長生小賢者,一劍當空,便是十個那樣的長生賢者也不夠他斬殺的。
至於稷下學宮中的另外一種人,比如說這李繼宣的老師的儒家學問已經高深到連亞聖都自愧不如的地步,已經沒了什麽不甘心的,雖已百歲之齡,命不長久,但因為沒有渴求長生的念頭,哪怕他的天資或許比亞聖還要高絕,再過個幾年,大限一至,也必定魂入黃泉,不可能頓悟成長生小賢者。
這種情形在看不透的人眼裏,心中可能會生出不值,甚至是鄙棄的念頭,但是對於那些心思通透,道心清明的人看來,這並沒什麽高低之分,隻不過是兩者所求之物不同罷了。
鍾羽以往隻知道浩然府有稷下學宮這麽一個地方,裏麵全都是沒有一點修為的經世大儒,並不太了解詳細的東西,這時聽了如煙影說的那些東西,雖然他也沒有多少向道之心,但對於李繼宣這樣的人還真是不太理解,但還不至於心生鄙夷之念。
當然了,他想要看透徹,道心境界還差著很多呢。
至於說古菟隻是伴在道家亞聖麵前,為他讀了幾年書,並沒有被收為徒弟,就要說到亞聖各自的興趣了。那個道家亞聖就是因為本性喜歡聽別人讀書給他聽,相中了古菟聲音好聽,也毓秀清靈,便將之帶迴山上為他讀書。
後來也是在古菟懂事之後,問了一下她心中所願。古菟當然是想要問道長生的了,隻可惜她資質有差,做不了亞聖徒弟,便將之帶到了玄意宗修道。
李繼宣的氣質外相不如古菟的原因,無外乎李繼宣沒有修道,終年生活於世俗中,古菟卻是修道很多年,兼且未曾在濁世中行走過的緣故。
而李繼宣之所以能引出浩然之氣,談叔德卻不能,則是在於談叔德的儒家學問不夠精深。浩然府的長生小賢者未必都能引出浩然正氣降魔,但能進稷下學宮的經世大儒,卻個個都能一喝退邪魔。
當然了,像李繼宣的老師,其一聲大喝,最多也就能喝退明道返虛境初階的魔道修行者,而且這魔道修行者還要血煞之氣十分重才行。
今日被李繼宣喝了一下的那魔道弟子,其實已經在那幡狀法器被斬斷時便受了重傷,後來那一撲也隻是垂死掙紮。便是鍾羽不出手斬殺他,他也必定靠不近被浩然之氣縈身的李繼宣。
鍾羽當時也是心裏有數,他之所以會出手,隻因為他心中忽地生出一個念頭來“我不是那種見死不救的人”!
這念頭對於他
這個魔欲宗弟子,而且是才隨手殺了一個罪不至死的地頭蛇的魔欲宗弟子來說,未免顯得很怪異。現在他琢磨起來,也不明白當時自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念頭。
魔欲之道嘛,要的就是想做便做!還講什麽見死不救。心情不好的時候,別說會見死不救,便是落井下石那也會做上一做!
鍾羽心中忽覺憤憤,生出滿是戾氣的想法,但想過之後,心思便開始雜亂起來,頓覺難受之極,想要找些東西發泄一番。
隻可惜現在他和如煙影身在雲霄,四處並無礙眼的東西。身邊待著的若是雨八荒,而非是一點修為也沒有的如煙影,或許也能挑釁一二,與他大鬥一場,以宣泄心中煩亂。
煩亂鬱結成怨氣,又不得發泄,麵目漸漸陰冷。
如煙影也瞧出了其中異樣,她又了解鍾羽的性子,一時隻嚇得她小心翼翼的不敢說話,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怒了這個薄情寡義人,隨手將之從雲霄之中拋將下去。到時即便她道心境界比鍾羽要高上許多,也是沒一點用處。
就這樣,鍾羽帶著如煙影馭使著魔欲經趕了半天的路,他雙眼中才沒了茫然掙紮之色,變得與往常一樣。這倒不是他忽地想透徹了,而是時間過得太久,心神乏累,暫時的忘卻了。
如煙影心下明了,開始說些話,無非是抱怨累了、倦了、餓了,想睡覺了。
鍾羽也隻得拿出玲瓏宮殿,帶著她進去,免不了再為她做一頓豐盛可口的飯菜。
這天過後,鍾羽在趕到下一個郡縣時,下去買迴了儒釋道三家聖典以及許多經冊典籍,此後就不再下去,趕路時讓如煙影為他誦讀各家典籍,也享受了一把做亞聖的滋味。
剛開始如煙影當然不答應,怎奈何鍾羽以不為她做飯相逼,又不再去客棧,她也隻得屈服。在為鍾羽讀書之際,也免不了耍點鬼心思,故意漏一行,或者前後句顛倒一下的,想要戲弄一下鍾羽。
隻可惜鍾羽小時候雖然隻是熟稔儒家典籍,於釋道兩家的不甚了了,但拜入天蜀劍宗那幾年,釋道兩家的典籍也已銘記在心,如煙影隻要說錯一句話,他便說道:“怎麽,今天不想吃飯了?”如煙影也便要乖乖的改迴來。
鍾羽這樣做,倒不是刻意的戲弄如煙影,隻是因為聽別人誦讀,便能想的更透徹一些。當然了,若說真的沒有一點那樣的想法,那就未免不實誠了
(本章完)
</p>
聽如煙影說了好一會兒,鍾羽才算是明白了一些東西。
原來這李繼宣於稚童之齡,便為顏子亞聖帶到了山上,打算收他為徒。隻是當時他年幼還不懂事,也就是先讓他隨伺身前,等過幾年再談收徒之事。
在亞聖身旁修習儒家道理,可想而知李繼宣的學問進境之快,待他到了十一二歲時,其學問之深,便遠超許多經世大儒。這時那顏子亞聖也問了一下他心中想法,想收他為徒。這本是世間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豈知李繼宣聽說修道是為了探究什麽天地道理,而非是修習儒家學問,當即便搖頭拒絕了。
顏子亞聖當時便知其心中無修道成聖之心,一心隻放在儒家學問上,也不勉強,放他下了山。當時長生界各宗派的人聞知這個消息之後,一時雲動,九大宗派盡皆遣使長生賢者邀其入宗,卻不出意料之外的全都給拒絕了。
後來他聽說浩然府稷下學宮中有一百歲大儒,其儒家學問比之於顏子亞聖和貢子亞聖都要精深的多,遂拜入其門下。
這看似很奇怪,其時各大宗派心裏當初都有數,知道這樣的人即便天資再高,若無向道之心,也成不了大氣候。當時之所以都去邀他入宗,也隻是因為都抱著僥天之幸的心思,期望他能忽地轉變心意,有了向道之心,入了哪個宗派,那個宗派就必定一家獨大到下個聖人出世。
天蜀劍宗開派祖師亞聖之下第一人的名頭,定然也是要被摘去的。
其實萬年以來,像李繼宣這樣的人並不少,其中稷下學宮中的大儒,便無一不是天資卓絕之輩,卻全都是那樣一心鑽研儒家學問,隻想著繼往聖之絕學。
稷下學宮那種一朝頓悟便是長生小賢者的大儒,說白了就是因為他們在壽數將至之際,眼看著自己的學問還沒學透徹,心中不甘心,從而渴求長生。以這些人的資質和學問,心中隻要想著長生,那即刻便能強自接引下天地道理磨練神魂軀體,成道長生。
這些人成道長生之後,一小部分會繼續鑽研儒家學問,其他的則會迷於天地道理之廣博,從而將心思全都轉移到探究天地道理之上,時間長了,資質也夠高絕的話,便成了長生賢者。
隻不過這些長生賢者在鬥起法來,實在不太濟事,像天蜀劍宗弟子中的長生小賢者,一劍當空,便是十個那樣的長生賢者也不夠他斬殺的。
至於稷下學宮中的另外一種人,比如說這李繼宣的老師的儒家學問已經高深到連亞聖都自愧不如的地步,已經沒了什麽不甘心的,雖已百歲之齡,命不長久,但因為沒有渴求長生的念頭,哪怕他的天資或許比亞聖還要高絕,再過個幾年,大限一至,也必定魂入黃泉,不可能頓悟成長生小賢者。
這種情形在看不透的人眼裏,心中可能會生出不值,甚至是鄙棄的念頭,但是對於那些心思通透,道心清明的人看來,這並沒什麽高低之分,隻不過是兩者所求之物不同罷了。
鍾羽以往隻知道浩然府有稷下學宮這麽一個地方,裏麵全都是沒有一點修為的經世大儒,並不太了解詳細的東西,這時聽了如煙影說的那些東西,雖然他也沒有多少向道之心,但對於李繼宣這樣的人還真是不太理解,但還不至於心生鄙夷之念。
當然了,他想要看透徹,道心境界還差著很多呢。
至於說古菟隻是伴在道家亞聖麵前,為他讀了幾年書,並沒有被收為徒弟,就要說到亞聖各自的興趣了。那個道家亞聖就是因為本性喜歡聽別人讀書給他聽,相中了古菟聲音好聽,也毓秀清靈,便將之帶迴山上為他讀書。
後來也是在古菟懂事之後,問了一下她心中所願。古菟當然是想要問道長生的了,隻可惜她資質有差,做不了亞聖徒弟,便將之帶到了玄意宗修道。
李繼宣的氣質外相不如古菟的原因,無外乎李繼宣沒有修道,終年生活於世俗中,古菟卻是修道很多年,兼且未曾在濁世中行走過的緣故。
而李繼宣之所以能引出浩然之氣,談叔德卻不能,則是在於談叔德的儒家學問不夠精深。浩然府的長生小賢者未必都能引出浩然正氣降魔,但能進稷下學宮的經世大儒,卻個個都能一喝退邪魔。
當然了,像李繼宣的老師,其一聲大喝,最多也就能喝退明道返虛境初階的魔道修行者,而且這魔道修行者還要血煞之氣十分重才行。
今日被李繼宣喝了一下的那魔道弟子,其實已經在那幡狀法器被斬斷時便受了重傷,後來那一撲也隻是垂死掙紮。便是鍾羽不出手斬殺他,他也必定靠不近被浩然之氣縈身的李繼宣。
鍾羽當時也是心裏有數,他之所以會出手,隻因為他心中忽地生出一個念頭來“我不是那種見死不救的人”!
這念頭對於他
這個魔欲宗弟子,而且是才隨手殺了一個罪不至死的地頭蛇的魔欲宗弟子來說,未免顯得很怪異。現在他琢磨起來,也不明白當時自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念頭。
魔欲之道嘛,要的就是想做便做!還講什麽見死不救。心情不好的時候,別說會見死不救,便是落井下石那也會做上一做!
鍾羽心中忽覺憤憤,生出滿是戾氣的想法,但想過之後,心思便開始雜亂起來,頓覺難受之極,想要找些東西發泄一番。
隻可惜現在他和如煙影身在雲霄,四處並無礙眼的東西。身邊待著的若是雨八荒,而非是一點修為也沒有的如煙影,或許也能挑釁一二,與他大鬥一場,以宣泄心中煩亂。
煩亂鬱結成怨氣,又不得發泄,麵目漸漸陰冷。
如煙影也瞧出了其中異樣,她又了解鍾羽的性子,一時隻嚇得她小心翼翼的不敢說話,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怒了這個薄情寡義人,隨手將之從雲霄之中拋將下去。到時即便她道心境界比鍾羽要高上許多,也是沒一點用處。
就這樣,鍾羽帶著如煙影馭使著魔欲經趕了半天的路,他雙眼中才沒了茫然掙紮之色,變得與往常一樣。這倒不是他忽地想透徹了,而是時間過得太久,心神乏累,暫時的忘卻了。
如煙影心下明了,開始說些話,無非是抱怨累了、倦了、餓了,想睡覺了。
鍾羽也隻得拿出玲瓏宮殿,帶著她進去,免不了再為她做一頓豐盛可口的飯菜。
這天過後,鍾羽在趕到下一個郡縣時,下去買迴了儒釋道三家聖典以及許多經冊典籍,此後就不再下去,趕路時讓如煙影為他誦讀各家典籍,也享受了一把做亞聖的滋味。
剛開始如煙影當然不答應,怎奈何鍾羽以不為她做飯相逼,又不再去客棧,她也隻得屈服。在為鍾羽讀書之際,也免不了耍點鬼心思,故意漏一行,或者前後句顛倒一下的,想要戲弄一下鍾羽。
隻可惜鍾羽小時候雖然隻是熟稔儒家典籍,於釋道兩家的不甚了了,但拜入天蜀劍宗那幾年,釋道兩家的典籍也已銘記在心,如煙影隻要說錯一句話,他便說道:“怎麽,今天不想吃飯了?”如煙影也便要乖乖的改迴來。
鍾羽這樣做,倒不是刻意的戲弄如煙影,隻是因為聽別人誦讀,便能想的更透徹一些。當然了,若說真的沒有一點那樣的想法,那就未免不實誠了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