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件事他還真不敢跟奶奶抬杠,因為奶奶娘家離著並不遠,但是她卻從不認為她是鄭家人,年節之類的事情都是提前送點東西了事。
等到正月十五一過,王淑琴她們也是返迴了基建連。不過遠可望卻沒有迴來,他打電話給劉向東,說是跟雪蓮在廣州,要過幾天再迴去,劉向東雖然不高興,但是並沒有說什麽。
幾個學生最為吃驚的事情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這裏看著沒啥變化,但是很多東西卻徹底不一樣了,那就是如意已經嫁給了劉青山,正式成為基建連的媳婦了。
緊接著又一件大事發生,那就是馬國慶帶著一百多四川民工迴到了基建連,正式注冊國慶建築公司,成為北疆第一個私人性質的建築公司。
而且憑著自己是基建連人的身份,從開發區拿到了好幾個工程。這倒不是走後門,而是開發區如今最缺的就是建築隊。恨不得把全北疆的建築公司都弄來幹活呢。
如今兵團跟銀行已經協商完畢,那就是銀行對開發區職工正式開通住住房信貸業務。隻要工廠出具介紹信和工資證明的,都可以辦理房貸。
這樣一來,青工們的住房問題基本都得到了落實。一個個幹勁兒更足了。
董兆華是正月十七來到開發區的,隻帶著一個司機。沒跟任何人打招唿,隻是四處轉了一下,就找到了葉萬成。
當她自我介紹後,葉萬成也是一頭霧水。因為開發區學校正在建設當中,估計交工也得要明年了。
之所以不著急是因為如今開發區大都都是年輕人,還牽扯不到孩子上學的問題。而基建連的那些孩子有老裕民中學和團部中學呢,這不是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知道主管教育的領導來這裏幹嘛?
董兆華這次來的真實原因是挑毛病,她還是不太同意王紅花把技工學校建在這裏的決定。
沒想到一圈轉下來,她的觀點已經完全改變了。技工學校自然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這麽多工廠,加上這麽多蘇聯專家。如果再說不合適,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學習建在這裏,很多廠裏的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就是最好的老師,加上這些蘇聯專家。學生們出了校門就是熟練工人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葉萬成把劉慶華和馬全義都叫了過來,幾個人聽說了董兆華的來意之後真實高興壞了,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必須支持啊!
又知道是王紅花的倡議後,葉萬成直接表示:“董局長,有什麽需要你就吩咐,辦的到的必須辦。辦不到的創造條件也得辦!”
其實董兆華目前要求的也就是選址問題了。至於占地這個不需要考慮,機關,學校,工廠,醫院。這些占地開發區根本不收費。
就連住宅樓,土地機關也隻是象征性的一棟樓收了一萬塊錢的費用。主要是這邊土地實在太多,占不完的。
想想中國一共才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北疆就占了160萬,這是啥概念?差不多十分之二。
劉慶華親自開車帶著董兆華到處轉,自豪的一揮手:“董局長,隻要你看上的地方,你隨便在地圖上畫個圈我保證一分不少的全給你。”
董兆華被他逗笑了,打趣道:“你這口氣咋聽都像地主老財,這裏的地都是你家的啊?”
翠蘭被送到開發區醫院,成為醫學院研究病例。這樣治療就全部免費了,不過幹慣了活的人,哪裏閑得住?
她的病稍微治療之後根本不影響行動,結果她閑著沒事就把醫院衛生給全部承包了,誰都攔不住。
最後葉萬成和趙玲兒商量,翠蘭成為了醫院的外聘保潔,每月發一百元工資。這一下可把翠蘭高興壞了,過去她忙活一年收入才不過三四百塊錢。如今免費治病,幫著打掃衛生還有工資,傻子才會迴去種地。
後來她給那個堂嫂打電話,把家裏的地都托付給她。不收費用,每年保證給交公糧就成,那邊自然也非常高興。
如今開發區的工廠越來越多了,其實主要是汽車配套產業,隨著生產線的增加,需要的配件也是越來越多。很多配套廠家根本滿足不了總廠的需要。
這樣一來,有的廠家開始擴建增加設備,有的幹脆重新建廠。總廠這邊對於質量的要求很嚴。
就是自己的附屬廠,零件不合格也絕對不收的。而外地廠家如果質量,也會購買人家的產品,這就造成了產品的良性競爭。
外地廠家也開始來開發區建廠,主要是這裏守著總廠方便,一旦出現什麽問題隨時都能夠處理。還有就是這邊的鋼材質量好,用戰士鋼鐵廠鋼材生產的零件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如今的開發區可不怕人多。去年兩千畝地的糧油產量達到了一百多萬斤,主要是相對於每個工人產生的價值,那點生活成本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目前基建連的直屬企業,食堂吃飯根本不要錢的。而且吃的非常好。
按照翠花的說法:“這不就是共產主義嗎?吃飯不花錢,看病不要錢,幹活還給錢。”
伊萬的腿目前鍛煉的已經不用雙拐也能走一段路了。隻可惜劉亞梅已經嫁人走了,這件事對伊萬明顯造成了打擊。
隻不過感情的事情沒人能夠勉強的,劉亞梅嫁到石河子之後,他的按摩隻能由幾個學生負責了。今天她們迴來後,胖丫頭巧珍第一件事就是幫助伊萬做康複訓練去了。
學校的選址最終選擇在了汽車廠旁邊。本來董兆華的意思是避開工廠區的,隻是幾個人討論之後,考慮到實習問題,還是選擇了在廠區建校。
畢竟培養的是實用性人才,上學期間也要進工廠幹活的。離得遠了,又變成那種上幾年課,啥理論都會背,結果一到車間啥都不會幹。那樣學校也就失去意義了。
不過雖然定義為技工學校,但是兵團領導對這個學校也是非常重視,準備調一批經驗豐富的文化課老師過來。
等到正月十五一過,王淑琴她們也是返迴了基建連。不過遠可望卻沒有迴來,他打電話給劉向東,說是跟雪蓮在廣州,要過幾天再迴去,劉向東雖然不高興,但是並沒有說什麽。
幾個學生最為吃驚的事情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這裏看著沒啥變化,但是很多東西卻徹底不一樣了,那就是如意已經嫁給了劉青山,正式成為基建連的媳婦了。
緊接著又一件大事發生,那就是馬國慶帶著一百多四川民工迴到了基建連,正式注冊國慶建築公司,成為北疆第一個私人性質的建築公司。
而且憑著自己是基建連人的身份,從開發區拿到了好幾個工程。這倒不是走後門,而是開發區如今最缺的就是建築隊。恨不得把全北疆的建築公司都弄來幹活呢。
如今兵團跟銀行已經協商完畢,那就是銀行對開發區職工正式開通住住房信貸業務。隻要工廠出具介紹信和工資證明的,都可以辦理房貸。
這樣一來,青工們的住房問題基本都得到了落實。一個個幹勁兒更足了。
董兆華是正月十七來到開發區的,隻帶著一個司機。沒跟任何人打招唿,隻是四處轉了一下,就找到了葉萬成。
當她自我介紹後,葉萬成也是一頭霧水。因為開發區學校正在建設當中,估計交工也得要明年了。
之所以不著急是因為如今開發區大都都是年輕人,還牽扯不到孩子上學的問題。而基建連的那些孩子有老裕民中學和團部中學呢,這不是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知道主管教育的領導來這裏幹嘛?
董兆華這次來的真實原因是挑毛病,她還是不太同意王紅花把技工學校建在這裏的決定。
沒想到一圈轉下來,她的觀點已經完全改變了。技工學校自然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這麽多工廠,加上這麽多蘇聯專家。如果再說不合適,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學習建在這裏,很多廠裏的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就是最好的老師,加上這些蘇聯專家。學生們出了校門就是熟練工人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葉萬成把劉慶華和馬全義都叫了過來,幾個人聽說了董兆華的來意之後真實高興壞了,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必須支持啊!
又知道是王紅花的倡議後,葉萬成直接表示:“董局長,有什麽需要你就吩咐,辦的到的必須辦。辦不到的創造條件也得辦!”
其實董兆華目前要求的也就是選址問題了。至於占地這個不需要考慮,機關,學校,工廠,醫院。這些占地開發區根本不收費。
就連住宅樓,土地機關也隻是象征性的一棟樓收了一萬塊錢的費用。主要是這邊土地實在太多,占不完的。
想想中國一共才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北疆就占了160萬,這是啥概念?差不多十分之二。
劉慶華親自開車帶著董兆華到處轉,自豪的一揮手:“董局長,隻要你看上的地方,你隨便在地圖上畫個圈我保證一分不少的全給你。”
董兆華被他逗笑了,打趣道:“你這口氣咋聽都像地主老財,這裏的地都是你家的啊?”
翠蘭被送到開發區醫院,成為醫學院研究病例。這樣治療就全部免費了,不過幹慣了活的人,哪裏閑得住?
她的病稍微治療之後根本不影響行動,結果她閑著沒事就把醫院衛生給全部承包了,誰都攔不住。
最後葉萬成和趙玲兒商量,翠蘭成為了醫院的外聘保潔,每月發一百元工資。這一下可把翠蘭高興壞了,過去她忙活一年收入才不過三四百塊錢。如今免費治病,幫著打掃衛生還有工資,傻子才會迴去種地。
後來她給那個堂嫂打電話,把家裏的地都托付給她。不收費用,每年保證給交公糧就成,那邊自然也非常高興。
如今開發區的工廠越來越多了,其實主要是汽車配套產業,隨著生產線的增加,需要的配件也是越來越多。很多配套廠家根本滿足不了總廠的需要。
這樣一來,有的廠家開始擴建增加設備,有的幹脆重新建廠。總廠這邊對於質量的要求很嚴。
就是自己的附屬廠,零件不合格也絕對不收的。而外地廠家如果質量,也會購買人家的產品,這就造成了產品的良性競爭。
外地廠家也開始來開發區建廠,主要是這裏守著總廠方便,一旦出現什麽問題隨時都能夠處理。還有就是這邊的鋼材質量好,用戰士鋼鐵廠鋼材生產的零件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如今的開發區可不怕人多。去年兩千畝地的糧油產量達到了一百多萬斤,主要是相對於每個工人產生的價值,那點生活成本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目前基建連的直屬企業,食堂吃飯根本不要錢的。而且吃的非常好。
按照翠花的說法:“這不就是共產主義嗎?吃飯不花錢,看病不要錢,幹活還給錢。”
伊萬的腿目前鍛煉的已經不用雙拐也能走一段路了。隻可惜劉亞梅已經嫁人走了,這件事對伊萬明顯造成了打擊。
隻不過感情的事情沒人能夠勉強的,劉亞梅嫁到石河子之後,他的按摩隻能由幾個學生負責了。今天她們迴來後,胖丫頭巧珍第一件事就是幫助伊萬做康複訓練去了。
學校的選址最終選擇在了汽車廠旁邊。本來董兆華的意思是避開工廠區的,隻是幾個人討論之後,考慮到實習問題,還是選擇了在廠區建校。
畢竟培養的是實用性人才,上學期間也要進工廠幹活的。離得遠了,又變成那種上幾年課,啥理論都會背,結果一到車間啥都不會幹。那樣學校也就失去意義了。
不過雖然定義為技工學校,但是兵團領導對這個學校也是非常重視,準備調一批經驗豐富的文化課老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