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我看到,在我這一生中,沒有一個人例外。
摩肩接踵的人群,做出無數瘋狂的行為。
把同類當作野獸,用盡手段使靈魂腐朽。
這種行為的動機,人們稱之為榮耀。
——洛特烈蒙《馬多候之歌》
當我站在丘上同樣的地點,那些情景便宛如昨日。
現在夏天己將結束,不,在這個極北之地,或許該說是秋天了。沒有東西能隱藏吹倒整麵枯草的風,也沒有東西能覆蓋蔚藍的海。
當日令我們畏懼的巨大犯罪箱,己經腐朽不堪,成了蜘蛛和塵埃的窩。無人探訪,更無人打算買下來居住。
後來我沒聽說日下或戶飼跟濱本英子結婚的消息。金井道男後來也不知道怎麽樣了,倒是相倉久美在青山開了一家店,曾經寄邀請函給禦手洗和我。我們兩人都還沒去過那家店。
最後,我必須把禦手洗突然想起,告訴我的重要事情記在這裏。
“你認為早川康平會隻為了替女兒報仇,就拜托上田殺菊岡嗎?”有天禦手洗突然說。
“不然你認為還有別的理由嗎?”我說。
“是呀。”
“你怎麽知道?”
“很簡單。濱本幸三郎做冰柱滑行的實驗,憑他一個人根本辦不到。要調節天狗鼻子時在三號房需要一個從樓梯頂端放下冰柱的助手,這時你想他會找誰?”
“早川康平嗎?”
“不可能有別人。所以康平知道主人殺害菊岡的意圖,就……”
“他就試著阻止他,是嗎?”
“嗯,他企圖挽救濱本幸三郎背上殺人兇手這種不名譽的命運吧。”
“原來如此。結果卻行不通,因為濱本已經下定了決心。”
“幸三郎大概進了監獄都沒發覺忠仆的這種善意吧。可是他也以他的方式維護康平,一直堅稱實驗是他單獨做的。於是康平也把自己的本意藏在心底,絕對不說出來。”※棒槌學堂の精校e書※
“這是為什麽?為什麽早川康平不說出來呢?既然他那麽尊敬主人,就應該同進退,說出幫忙做冰柱實驗的事……”
“大概是為了英子吧。我想他應該知道幸三郎的心意。他自己雖然也犯下教唆殺人罪,可是和幸三郎比起來,罪要輕得多,今後還可以照顧失去雙親的英子。”
“原來如此。”
頹朽傾斜的流冰館,如今成為一種明顯的象征。這座屋子現在己經完成它的任務,好似走完短暫的一生,正要返迴塵土。這樣一想,便又覺得這個屋子宛如正在沉沒的巨輪。
我這次有機會隻身來北方旅行,所以就想起這裏,特地趕來這充滿諸多迴憶的小丘。
夕陽西沉。腳邊的枯草似乎為此不安的發出聲響。再過不久,將它們深深封鎖在長眠中的冬雪就要來臨。在那之前,它們就這樣將僅存的殘生曝曬在風中——
(完)——
經典的犯罪手法——評島田莊司《斜屋犯罪》
《斜屋》是島田續《占星殺人》之後又一部經典力作。島田莊司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傳聞大陸有可能出版島田莊司作品,對推理迷來說,實在是畢生的榮幸。
內容簡介:
北海道最北端,有一座奇怪的斜屋,流冰館。主人濱本辛三郎以斜屋為舞台,在冰雪封凍的聖誕夜,和賓客陸續登場。
第一幕的密室殺人事件,將情節導向“誰是兇手”的詭異氣氛。賓客陸續在封閉的密室遇害,但是都沒有留下痕跡。直到大偵探禦手洗潔上場,木偶、天狗麵具和斜屋的殺人秘密,才一一揭開。
幾乎所有的島田莊司作品都有宏大的謎團和華麗的詭異氣氛。像是《異想天開》裏洗手間裏消失的小醜、空中飛舞的白色巨人。《北方夕鶴2/3殺人》裏會發出聲音的夜鳴石、倒著行走的盔甲武士。這本《斜屋犯罪》自然也不例外,《斜屋犯罪》裏,最宏大、最詭異的當屬警察與偵探共認的兇手。接二連三的犯罪陸續登場的同時,兇手被確定為是一個距今數百年的歐洲木偶。
“流冰館”可以算做日本新本格作家綾辻行人《館係列》的啟蒙之作,一些讀者甚至把島田的這個“館”稱為最好看、最經典的館係列。由此不難發現,高舉本格旗幟的島田莊司,為日本本格推理小說的發展,做出了多麽巨大的貢獻。
就《斜屋》本身的謎團而言,是相當吸引人的。兩根豎力雪中的木棍用意何在?窗外出現的木偶頭像究竟該如何解釋?深夜出現的男人叫聲以及女人的哭泣聲又是怎麽迴事?看上去像是在跳舞的死者,一個又一個密室讓人焦頭爛額。
麵對這樣巨大的衝擊,刑警牛越佐五郎帶頭退卻,正當刑警們不顧顏麵,向上級致電表示加派人手時,救星禦手洗潔帶著老友石岡和己趕到現場。
眾觀其它禦手洗潔探案。在《斜屋犯罪》裏,這位瘋子占星者此次登場可以算是相當特別、十分有趣的。一開始就將其瘋癲的性格暴露無疑,幽默的對白讓流冰館內的賓客和讀者之前那些緊張的情緒得到了鬆懈。大段的自我介紹之後,偵探表示已經知道誰是兇手了。可是,不管警察怎麽探問,禦手洗潔死都不透露半個字,相反,他還時不時的嘲笑大夥的無知。不由讓讀者感歎,此刻的流冰館內,究竟誰是賓誰是主?雖說已和禦手洗有多年的深交,但石岡和已似乎從未看過老友真正安分過一次。為了讓占星家稍許收斂一些,石岡甚至提出自己將為此考慮與對方絕交相威脅。這些對白的出現,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看了大半篇幅的讀者,如果仍不能得到放鬆,恐怕別說是警察,就連讀者本人都會向兇手繳械投降了。
很少有作者將自己不同係列裏出現的人物穿插在一起,島田莊司不能說率先,但的確是打破了這個常規。熟悉島田作品的人都知道,牛越、中村刑警通常隻是出現在島田莊司的另一個係列——吉敷竹史探案裏麵。此次,伴隨牛越刑警的卻是島田筆下的寵兒——禦手洗潔。這更是增加了小說世界的真實性,以及可讀性。
有人說,島田莊司的作品謎團非常吸引人,可是,後來的推理部分卻與謎團的宏大之處不成正比。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篇《斜屋犯罪》,也可以應征上述的那句話。可是,對於密室的解釋實在是讓人打開眼界。僅此一點,足以稱《斜屋犯罪》為經典推理小說。《斜屋》具體經典在哪裏?惟有看過之後,才知曉。
寫給島田莊司的私人仰慕信
——以反“新本格”讀者的身分——
以閱讀一首詩為例,我們可能從中感受或讀取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或生存時代、嗜好、欲望、苦惱、恐懼……甚至是思想。不僅是詩,一篇凝聚作者思想、傾全力寫出的“娛樂”小說,也是一樣的。不過,這種情況下的“詮釋”,歸根究底,可能大部分都是讀者單方麵的認定,或是牽強附會的導引到自以為是的結論上。
雖說如此,但是一邊要取悅讀者,一邊將自己的思想濃縮凝聚的小說,就另一種意味來說,遠比詩複雜,而且要讀到這麽深入的地步也很困難。就此而言,我這篇小文章可能也有自以為是的成分在吧。更何況我曾被u氏這個負責挖掘新本格派新進作家的講談社名編輯,批評為“上次〇〇先生的解說我己經看過了。那算什麽?真是差勁的文章。”是個公開被貶的惡文家(也就是說,我是個多麽隨便的評論家。)不,那時他好像不是說“文章”,而是用“作文”這個字吧。
不過,害怕誤解和批評隻會一事無成,所以,我想先從我閱讀島田莊司的經驗說起。
我最初接觸的島田作品,是《北夕鶴2/3殺人》。之後連忙又看了吉敷係列的
前兩本著作《臥鋪特快車“隼鳥號”1/60秒之壁》和《出雲傳說7/8殺人》,至於以成名作《占星惹禍》為首的禦手洗潔係列,是很晚之後才接觸到的。
不過,這並沒有什麽特殊的隱情,完全是個人因素。《占星惹禍》刊行時,我正忙於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及日本冒險作家俱樂部的營運和設立,幾乎沒時間閱讀別的小說。(嗯……結果還是像在找借口。)這件事不知該說是幸或不幸,現在迴想起來,老實說,我還是認為對於活在同時代的作家,應該盡量按照刊行順序閱讀。至少對我來說,由於先讀了吉敷係列,我幾乎認真的以為,島田莊司這個作家(當然關於他的評價我己四處聽了不少),以一個撰寫旅遊推理小說的人來說,算是本格傾向相當強烈,而且喜歡設計大規模而戲劇化的詭局。
然而,這種想法在我接觸到禦手洗潔係列後,就大幅改變了。尤其是閱讀本書《斜屋犯罪》時,這種感想更加強烈。
至於理由,如果從結論來說的話,當我拿到本書,看到開頭引用的波特萊爾【注】的《憂鬱》,我才首度“理解”到這個作家想表達的東西,或者說在他心目中理想的推理小說形態。當然,還有在第二幕開頭引用波特萊爾的《麵具》,第三幕引用的愛倫·坡【注】。
在獲得這麽多的路標(判斷材料)後,對於作者的目標何在,該用什麽方式去捕捉作者的理想,至少可以有一個大略的認識。
這是因為波特萊爾正是將愛倫·坡的魅力介紹到歐洲,把愛倫·坡的精神融會貫通,而有所成的不二人物。
保爾·瓦雷裏(paulyalery)是一位師事馬拉美(stephanemarme),同時卻又傾倒於愛倫·坡的偉大詩人。他曾說:“如果波特萊爾沒有從愛倫·坡的著作中,幸運的發現新的知性世界,他恐怕也隻不過是高提耶(theophilgauiter)的好對手,或是高蹈派【注】的一名大將吧。”(引自《惡之華》中“波特萊爾的地位”)。
瓦雷裏曾形容愛倫·坡是明晰之魔、分析天才、將邏輯與想象、神秘性與精密估算以嶄新引人的方式相結合的發明者、不凡的心理學家,善於利用各種藝術資源的文學技師……他把愛倫·坡和波特萊爾的關係用“兩種精神的神奇接觸”來形容,視為文學史上最富衝擊性的大事。
【注】波特萊爾:charlesbaudire,法國詩人,象征派先驅,藝術至上主義和頹廢主義的代表。
【注】愛倫·坡:edgaranpoe,美國詩人、小說家,受英國浪漫派影響,善寫短篇偵探小說及富於音樂性之詩篇。
【注】高蹈派:十九世紀後半法國的一個詩派。
同樣描述過波特萊爾與愛倫·坡關係的,還有德國的哲學家,號稱藝術評論之神的瓦爾特·班傑明(walterbenjamin)。他曾將波特萊爾詩作中的《惡之華》,評為“以分散的形式,囊括了偵探小說諸多決定性要素中的三項。”。
“犧牲者與犯罪現場(《殉教之女》)、殺人(《殺人之酒》),還有大眾(《昨夜微光》)。他所欠缺的是第四個要素:能用知性從激情的氣氛中脫身。波特萊爾之所以沒有寫偵探小說,就是因為依他的個性,要和偵探溶為一體,完成這個要素,對他來說是不可能的。”(引自“波特萊爾處身的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
的確,愛倫·坡小說中的主角不是犯罪者而是偵探。然而,波特萊爾的一生,卻都著力於描述脫離不了社會角落及大都市黑暗地帶的無賴漢,籍此表現自己的感情。
然而,結果那也是受到愛倫·坡在《群集的人》中所描述的徘徊倫敦街頭的故事陳述者(這也算是一種偵探吧)的影響,此點在現代己成定論。那就是在愛倫·坡書中出現的大都市的孤獨群眾,以及其中一種“特別”形態的人——遊民。愛倫·坡將之化為偵探,波特萊爾卻將之視為無賴漢。在人人都可能是陰謀家的恐怖時代(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正是如此),任何人都可能扮演偵探的角色。然而波特萊爾卻自詡為“觀察者”,說他自己是“潛身漫遊各處的帝王”。班傑明敏銳的指出,“偵探小說所隱藏的根本社會內涵,就是個人痕跡從大都市的群體中消失。”但即使同是“群體中的人”,愛倫·坡將之視為偵探,波特萊爾卻將遊民視為犯罪者,兩著在此產生決定性的差異。
那麽島田莊司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比方說《火刑都市》中,關於燒死的男人——群眾中的一名勞工,他僅以“土屋的孤獨逐漸開始呈現病態”來描述,至於追蹤犯人的刑警中村,則以“中村一個人站在這些群眾外”來強調。而當他寫到犯人時,他們多半是平凡普通的社會成員,雖然在群眾中也會感到孤獨,但犯罪的動機卻是遠此這更強烈的執念。也就是說,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種模式和人物類型。
“群眾並非遊民。”班傑明說。“在群眾中,采取偏執的行動,會比冷然的舉措更占優勢。從群眾我們反而可以推知,如果自己所屬的環境遭到剝奪,遊民會有什麽反應。”換言之,由於大多數的人都必須專注於自己的職業,結果能夠在都市中徘徊的,隻有那些本身己脫離社會規範的人。同時,給予群眾一個靈魂,才是這些徘徊街頭的遊民真正關心的事。
“給予群眾一個靈魂”。想到這句話的意義時,讀者應該可以約略察知,包含本書在內的禦手洗潔係列中,禦手洗本身在這個大都市中屬於哪種人,他所追查的犯人又屬於哪種人,讓他們犯罪的動機又是什麽等等。在《占星惹禍》中消失的犯人;在《異邦騎士》中忘了自己的男人,還有找到他的禦手洗……當然,本書的情況也是相同的。在前言及第二幕所引用的波特萊爾,簡直就是遊民犯人所發出的訊息。相對的,第三幕引用的愛倫·坡,也可視為遊民偵探所做的迴應。
是的,島田莊司創造了一個兩者都是遊民的嶄新人物類型及作品世界。
愛倫·坡是他的創作根源。法蘭梭瓦·福斯卡在《推理小說的曆史與技巧》一書中,將愛倫·坡所創造的推理小說中,他所發明的規則列舉如下:
一、主題事件乍看之下,是不可解的謎團。
二、某一人物或多數人物——同時或連續的——由於證據乍看之下指向他,而被誤認為犯人。
三、證人的證詞,物質與心理上的細微觀察,及以嚴密的方法所做出的推論,打敗性急的理論。分析家不算命卜卦,他用的是推論、觀察。
四、完全符合事實的破案,在事前絲毫來被預料到。
五、事件越異常,破案越容易。
六、消去所有不可解的要素後剩下的,乍看之下雖然難以相信,卻是正確的答案。
愛倫·坡的這種概念,島田莊司在《本格推理小說宣言》中也曾提及。
第一,要在一開頭就顯示出“具有幻想氣息與強烈魅力的謎團”、“具有詩意美感的謎團”、“具有吸引力的美麗謎團”。
第二,必須具有“邏輯性”、“思考性”。
乍看之下,這兩者是完全矛盾的,然而這點正足以證明愛倫·坡的偉大。愛倫·坡親手開拓了文學的新領域——不可解的領域。換言之,他讓故事朝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當然是文學本來就擁有的,描述最原始的野蠻衝動——無以名狀的不安中潛伏的“恐懼”——的部分。另一個方向,則是以邏輯方法論為基礎的“推理”部分。
在這裏我忽然想到,直到今日,推理小說是否算是文學,仍在爭論不休。然而,根據我個人淺見,在愛倫·坡的小說中,此點早已不彰自顯了。
愛倫·坡的小說中涵蓋了傳統的文學方法,
和邏輯方法這個新手段——這兩種向量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單取一方,就斷定是“文學”或“推理”,老實說,根本是不成熟的。
比方說紀德(andregidle)認為,“文學”應該是使讀者與其邂逅後從內在產生變化的東西。從這個定義來說,波特萊爾因為讀了愛倫·坡的詩和小說而變化,那麽我們該怎麽形容在波特萊爾之下的眾多文學家呢?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或許是非常幼稚短淺的想法,然而我還是無法抹去這個疑問。
說到這裏,最近還有年輕作家用“推理小說就是為了殺人而寫的小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論調來談論自己的作品。對這位作家來說,就算有隻為了被殺而出場的人物也沒關係,而且可以強詞奪理的辯解,對於這種人物不一定要做人物描寫。有必要才描寫,但因為沒必要所以不描寫。照我看來,這隻能說他既無寫作實力,書寫功力也不夠,所以不寫是正確的。此外,越是這種文章寫得差的年輕作家,越會忘記自己的缺點,厚著臉皮說什麽“到了三十歲這個年紀,我也開始思考死亡”之類的話。文章可以反映人的內在,這點值得大家再深思。
到底是從何時、從何處,推理小說開始被這樣扭曲的認定了呢?一個二十歲上下、專門寫兒童推理小說的當代女作家,告訴編輯她想寫安德烈·瓦克斯的巴克係列那種小說,編輯會讚同的說:“隻要有想象力,你當然寫得出‘那種玩意’。”
看來我的話題似乎扯偏了。閑話少說。總之,過去己有許多作家被稱為愛倫·坡的繼承者,今後恐怕還會出現很多這種人物吧。然而,至少在目前——如果加上這個條件的話,日本隻有島田莊司有資格被這樣稱唿。
“一方麵以合邏輯的說明解釋所有的謎團,同時又容許超邏輯的、茫然的、難以立刻接納的說明。”法國推理作家保羅&納爾斯傑克如此說。
“真正的推理小說必須容許雙重的解釋。一方是邏輯性、不充分的解釋,另一方是詩意的、空泛的解釋。這兩者同時都有效,彼此使對方更豐富,既充滿人性同時又是非人性的,也就是照應那種如魔術般實在,卻又有雙重意義的本質。”
應該不隻我一個人,覺得這個結論也是受到愛倫·坡的雙重性影響吧。而島田莊司將這些先賢的想法,以及他們未能完成的“明日小說”,完美的展現了出來。光看《水晶金字塔》,就足以充分窺見此點。他一方麵徹底保持以邏輯去解釋的姿態,同時又令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執著探究謎團的浪漫。
那既是可以用數學、科學和機械解明的邏輯,又能讓讀者體會到一種senseofwonder(驚異感)。就像孩提時,突然仰望星空,看到滿天星光閃耀,之後領悟到星光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才傳送到地球的“事實”時,那種難以言喻的驚訝。
還有另一點。島田莊司絕未忘記愛倫·坡小說中想象的統一。加斯頓·巴修拉(gastonbachelerd)在《水與夢》中也公允的指出,支配愛倫·坡詩學的意象就是垂死的母親、沉重的水、大地之血。
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島田莊司的作品中,處處皆有水的意象。其中甚至也把文明終將溺斃,這種他個人的文明論織入文中。關於這點,他一方麵用純粹的恐懼——發生殺人事件,伴隨驚愕降臨周遭的恐懼——另一方麵用所謂成人的恐懼,也就是害怕受挫的恐懼感來加以說明。換言之,那是一種深恐文明遭到否定,世界終將滅亡的恐懼。對於這種雙重的恐懼,島田莊司和愛倫·坡及波特萊爾一樣,都是用“水”來描寫。
的確——如果要牽強附會的話,幾乎怎麽說都可以——比方說,本書中流冰館的斜塔,枯草映著夕陽閃爍金色光輝的場景,也許是因為賀德齡(注:friedrichholderlin,1770-1843德國著名抒情詩人,把古典希臘詩文的形式移植到德語中。生命中的後三十六年是在精神失常下度過。)患病後被幽禁在一座黃色塔中。這對厭倦文明的人來說是最適合的居處吧。……我甚至想到這個。
雖然還有很多想寫的,不過就此打住吧。
我隻想再說一點,這純粹是我多管閑事啦,不過拜托別再搞什麽“推薦文”了,好嗎?
如果要寫出理由,又要扯上一大堆,所以這次我隻是純粹拜托各位。不過,我依然希望有一天能出現值得島田莊司推薦的“真正”作家。即使寫的是有些怪異或變形的建築物推理小說,撇開作品內容和作者自身的態度不談,我唯獨無法忍受的,就是堅持隻要沒有違法就沒關係這種狗屁理論的作家。
要描寫怎樣違法的建築物都可以,隻要是停留在紙上的真實。問題是,我希望作家能好好思考自己對推理小說抱持的態度。關於這一點,真希望師傅級的島田莊司能教教他們。
不管怎樣,島田莊司對我來說是特別的——我認為他是真正繼承愛倫·坡的作家。我相信這種看法並沒有錯,而我將本書視為“現代的《莫格街兇殺案》”的體認也不會改變。
解說/美口苑生
一九九二年六月
《斜屋犯罪》感評
——推理精品&文學傑作
1華麗詭計
我一向以為,以島田莊司為代表的偉大的本格派一輩作家及其後者,都一貫善於使用一個龐大華麗的核心詭計,而其他眾多的花樣作為輔助;與核心詭計所引起的異樣,展現在讀者麵前,使讀者感到暈眩,而在事件解決、真相大白之後,唯有讚歎與享受。這就是所謂的“島田流”。
而這部1982年問世的《斜屋犯罪》,便使人們充分領略到了“島田流”的魅力。為了使用核心詭計(及其引起的異樣),兇手幾乎動用了斜屋之中的一切(甚至不惜製造出所謂的“兇器”和其施展場所)!該詭計可謂龐大,卻又十分簡明,在解決的一瞬間,給人恍然大悟之感。
一切難解之謎、一切異乎尋常之事,均是核心詭計的外在表現;而一切輔助詭計、一切精彩的小伎倆,又與核心詭計化為一體,銷入雲霧之中。怪不得,連經驗老到、推理能力不可謂不出色的警探們也無法領悟這個驚人的詭計。
當然,為了掩蓋核心詭計,所“附加”的小伎倆,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核心詭計。但島田很好的處理了這一切。其中兇手即興逃脫這一段獨具匠心,顯示了詭計並非十全十美,而應是不斷應變的。
我想,讀者在讀完全書,了解這個異常詭異的華麗的詭計之後,恐怕心中也會有一些衝動,想演出這一幕“斜屋犯罪”呢!
2禦手洗潔
作為天才的偵探,禦手洗潔直到死了兩人之後,才上場演出。而且居然一出場,就“狂妄”的說:“我已經直到了所有的真相!”不得不令讀者疑惑:作者為何安排禦手洗潔這麽晚才出場呢?那顯然是為了製造一種懸念,也為了符合禦手洗潔一貫的敏銳洞察力(如果一死人,就破案,那麽該多麽無趣;如果死了好多人,禦手洗潔才破案,那就顯得禦手洗潔過於無能了。《占星》也是如此,為了突出禦手洗潔的天才推理能力,而讓罪案避開禦手洗潔生活的年代發生)。
禦手洗潔上場之後,並沒有馬上說出真相,而是因為缺乏證據,通過布局,成功的引出的兇手,將其現形。
在《斜屋犯罪》中,禦手洗潔並未改變其“演說家”“神經質”的天性,隨時隨地就能發表一大通長篇大論,被警方視為“奇談邪說”。但從這些“瘋言瘋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禦手洗潔的成竹在胸。而他的一些誇張言語,也直接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實問題,和他作為一個占星師對於世俗的看法。
禦手洗潔十分尊敬兇手,甚至連最後的解說,也有一半是讓
兇手陳述的。而在破案之前,禦手洗潔對人偶的指手畫腳、穿衣戴帽,將兇殺定位一個冤魂在人偶上的附體,“愚弄”警方,令人捧腹(實際上是為了誘出兇手)。
總之,禦手洗潔在本案中,本色不改,依然是天才的、神經質的、浪漫的“廁所”先生!
3批判現實
在最後的解說中評論家美口苑生認為島田莊司是愛倫·坡的真正繼承者,將推理小說寫成了一部反映現實的文學小說。即將推理與批判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斜屋犯罪》即是推理精品,又是文學傑作。
在四處彌漫的浪漫氣息中,日本當代的現實問題——如拜金主義、青年迷茫、追名逐利、不擇手段等等——都一一露出了它們的冰山一角。而在最後的兇手解釋動機時,整坐冰山便顯露無遺。島田莊司借此小說所要批判的,正是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者。一切罪行源自於此。當然,過分追求名利造成的空虛感和與他人之間不可調和的隔閡也是島田所關注的問題。整整四幕悲劇結束的時候,兇手和禦手洗潔握手,兇手說:“好軟的手。你不常勞動吧?”禦手洗潔笑著說:“隻要不一直握著錢,手就不會變粗。”這其中自有深意。
總之,《斜屋犯罪》是一本不可多的的推理精品,是島田莊司無可爭議的代表作,氣氛神秘、浪漫;詭計宏大、奇異;人物性格鮮明,結構精巧;反映現實,觸及人之本性。是一本本格上作與社會派上作的完美結合品。
若將之與《占星》一較高下的話,在詭計與推理演繹方麵,《占星》要超出《斜屋》。但《斜屋》所反映的深刻社會問題,卻是《占星》所不具備的。
全書基調明快、浪漫(除了兇手自白十分沉重),適合無事的您好好的消磨、享受一個下午!
向島田老師致敬!
大智熊貓兒
2007年2月2日
我看到,在我這一生中,沒有一個人例外。
摩肩接踵的人群,做出無數瘋狂的行為。
把同類當作野獸,用盡手段使靈魂腐朽。
這種行為的動機,人們稱之為榮耀。
——洛特烈蒙《馬多候之歌》
當我站在丘上同樣的地點,那些情景便宛如昨日。
現在夏天己將結束,不,在這個極北之地,或許該說是秋天了。沒有東西能隱藏吹倒整麵枯草的風,也沒有東西能覆蓋蔚藍的海。
當日令我們畏懼的巨大犯罪箱,己經腐朽不堪,成了蜘蛛和塵埃的窩。無人探訪,更無人打算買下來居住。
後來我沒聽說日下或戶飼跟濱本英子結婚的消息。金井道男後來也不知道怎麽樣了,倒是相倉久美在青山開了一家店,曾經寄邀請函給禦手洗和我。我們兩人都還沒去過那家店。
最後,我必須把禦手洗突然想起,告訴我的重要事情記在這裏。
“你認為早川康平會隻為了替女兒報仇,就拜托上田殺菊岡嗎?”有天禦手洗突然說。
“不然你認為還有別的理由嗎?”我說。
“是呀。”
“你怎麽知道?”
“很簡單。濱本幸三郎做冰柱滑行的實驗,憑他一個人根本辦不到。要調節天狗鼻子時在三號房需要一個從樓梯頂端放下冰柱的助手,這時你想他會找誰?”
“早川康平嗎?”
“不可能有別人。所以康平知道主人殺害菊岡的意圖,就……”
“他就試著阻止他,是嗎?”
“嗯,他企圖挽救濱本幸三郎背上殺人兇手這種不名譽的命運吧。”
“原來如此。結果卻行不通,因為濱本已經下定了決心。”
“幸三郎大概進了監獄都沒發覺忠仆的這種善意吧。可是他也以他的方式維護康平,一直堅稱實驗是他單獨做的。於是康平也把自己的本意藏在心底,絕對不說出來。”※棒槌學堂の精校e書※
“這是為什麽?為什麽早川康平不說出來呢?既然他那麽尊敬主人,就應該同進退,說出幫忙做冰柱實驗的事……”
“大概是為了英子吧。我想他應該知道幸三郎的心意。他自己雖然也犯下教唆殺人罪,可是和幸三郎比起來,罪要輕得多,今後還可以照顧失去雙親的英子。”
“原來如此。”
頹朽傾斜的流冰館,如今成為一種明顯的象征。這座屋子現在己經完成它的任務,好似走完短暫的一生,正要返迴塵土。這樣一想,便又覺得這個屋子宛如正在沉沒的巨輪。
我這次有機會隻身來北方旅行,所以就想起這裏,特地趕來這充滿諸多迴憶的小丘。
夕陽西沉。腳邊的枯草似乎為此不安的發出聲響。再過不久,將它們深深封鎖在長眠中的冬雪就要來臨。在那之前,它們就這樣將僅存的殘生曝曬在風中——
(完)——
經典的犯罪手法——評島田莊司《斜屋犯罪》
《斜屋》是島田續《占星殺人》之後又一部經典力作。島田莊司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傳聞大陸有可能出版島田莊司作品,對推理迷來說,實在是畢生的榮幸。
內容簡介:
北海道最北端,有一座奇怪的斜屋,流冰館。主人濱本辛三郎以斜屋為舞台,在冰雪封凍的聖誕夜,和賓客陸續登場。
第一幕的密室殺人事件,將情節導向“誰是兇手”的詭異氣氛。賓客陸續在封閉的密室遇害,但是都沒有留下痕跡。直到大偵探禦手洗潔上場,木偶、天狗麵具和斜屋的殺人秘密,才一一揭開。
幾乎所有的島田莊司作品都有宏大的謎團和華麗的詭異氣氛。像是《異想天開》裏洗手間裏消失的小醜、空中飛舞的白色巨人。《北方夕鶴2/3殺人》裏會發出聲音的夜鳴石、倒著行走的盔甲武士。這本《斜屋犯罪》自然也不例外,《斜屋犯罪》裏,最宏大、最詭異的當屬警察與偵探共認的兇手。接二連三的犯罪陸續登場的同時,兇手被確定為是一個距今數百年的歐洲木偶。
“流冰館”可以算做日本新本格作家綾辻行人《館係列》的啟蒙之作,一些讀者甚至把島田的這個“館”稱為最好看、最經典的館係列。由此不難發現,高舉本格旗幟的島田莊司,為日本本格推理小說的發展,做出了多麽巨大的貢獻。
就《斜屋》本身的謎團而言,是相當吸引人的。兩根豎力雪中的木棍用意何在?窗外出現的木偶頭像究竟該如何解釋?深夜出現的男人叫聲以及女人的哭泣聲又是怎麽迴事?看上去像是在跳舞的死者,一個又一個密室讓人焦頭爛額。
麵對這樣巨大的衝擊,刑警牛越佐五郎帶頭退卻,正當刑警們不顧顏麵,向上級致電表示加派人手時,救星禦手洗潔帶著老友石岡和己趕到現場。
眾觀其它禦手洗潔探案。在《斜屋犯罪》裏,這位瘋子占星者此次登場可以算是相當特別、十分有趣的。一開始就將其瘋癲的性格暴露無疑,幽默的對白讓流冰館內的賓客和讀者之前那些緊張的情緒得到了鬆懈。大段的自我介紹之後,偵探表示已經知道誰是兇手了。可是,不管警察怎麽探問,禦手洗潔死都不透露半個字,相反,他還時不時的嘲笑大夥的無知。不由讓讀者感歎,此刻的流冰館內,究竟誰是賓誰是主?雖說已和禦手洗有多年的深交,但石岡和已似乎從未看過老友真正安分過一次。為了讓占星家稍許收斂一些,石岡甚至提出自己將為此考慮與對方絕交相威脅。這些對白的出現,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看了大半篇幅的讀者,如果仍不能得到放鬆,恐怕別說是警察,就連讀者本人都會向兇手繳械投降了。
很少有作者將自己不同係列裏出現的人物穿插在一起,島田莊司不能說率先,但的確是打破了這個常規。熟悉島田作品的人都知道,牛越、中村刑警通常隻是出現在島田莊司的另一個係列——吉敷竹史探案裏麵。此次,伴隨牛越刑警的卻是島田筆下的寵兒——禦手洗潔。這更是增加了小說世界的真實性,以及可讀性。
有人說,島田莊司的作品謎團非常吸引人,可是,後來的推理部分卻與謎團的宏大之處不成正比。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篇《斜屋犯罪》,也可以應征上述的那句話。可是,對於密室的解釋實在是讓人打開眼界。僅此一點,足以稱《斜屋犯罪》為經典推理小說。《斜屋》具體經典在哪裏?惟有看過之後,才知曉。
寫給島田莊司的私人仰慕信
——以反“新本格”讀者的身分——
以閱讀一首詩為例,我們可能從中感受或讀取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或生存時代、嗜好、欲望、苦惱、恐懼……甚至是思想。不僅是詩,一篇凝聚作者思想、傾全力寫出的“娛樂”小說,也是一樣的。不過,這種情況下的“詮釋”,歸根究底,可能大部分都是讀者單方麵的認定,或是牽強附會的導引到自以為是的結論上。
雖說如此,但是一邊要取悅讀者,一邊將自己的思想濃縮凝聚的小說,就另一種意味來說,遠比詩複雜,而且要讀到這麽深入的地步也很困難。就此而言,我這篇小文章可能也有自以為是的成分在吧。更何況我曾被u氏這個負責挖掘新本格派新進作家的講談社名編輯,批評為“上次〇〇先生的解說我己經看過了。那算什麽?真是差勁的文章。”是個公開被貶的惡文家(也就是說,我是個多麽隨便的評論家。)不,那時他好像不是說“文章”,而是用“作文”這個字吧。
不過,害怕誤解和批評隻會一事無成,所以,我想先從我閱讀島田莊司的經驗說起。
我最初接觸的島田作品,是《北夕鶴2/3殺人》。之後連忙又看了吉敷係列的
前兩本著作《臥鋪特快車“隼鳥號”1/60秒之壁》和《出雲傳說7/8殺人》,至於以成名作《占星惹禍》為首的禦手洗潔係列,是很晚之後才接觸到的。
不過,這並沒有什麽特殊的隱情,完全是個人因素。《占星惹禍》刊行時,我正忙於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及日本冒險作家俱樂部的營運和設立,幾乎沒時間閱讀別的小說。(嗯……結果還是像在找借口。)這件事不知該說是幸或不幸,現在迴想起來,老實說,我還是認為對於活在同時代的作家,應該盡量按照刊行順序閱讀。至少對我來說,由於先讀了吉敷係列,我幾乎認真的以為,島田莊司這個作家(當然關於他的評價我己四處聽了不少),以一個撰寫旅遊推理小說的人來說,算是本格傾向相當強烈,而且喜歡設計大規模而戲劇化的詭局。
然而,這種想法在我接觸到禦手洗潔係列後,就大幅改變了。尤其是閱讀本書《斜屋犯罪》時,這種感想更加強烈。
至於理由,如果從結論來說的話,當我拿到本書,看到開頭引用的波特萊爾【注】的《憂鬱》,我才首度“理解”到這個作家想表達的東西,或者說在他心目中理想的推理小說形態。當然,還有在第二幕開頭引用波特萊爾的《麵具》,第三幕引用的愛倫·坡【注】。
在獲得這麽多的路標(判斷材料)後,對於作者的目標何在,該用什麽方式去捕捉作者的理想,至少可以有一個大略的認識。
這是因為波特萊爾正是將愛倫·坡的魅力介紹到歐洲,把愛倫·坡的精神融會貫通,而有所成的不二人物。
保爾·瓦雷裏(paulyalery)是一位師事馬拉美(stephanemarme),同時卻又傾倒於愛倫·坡的偉大詩人。他曾說:“如果波特萊爾沒有從愛倫·坡的著作中,幸運的發現新的知性世界,他恐怕也隻不過是高提耶(theophilgauiter)的好對手,或是高蹈派【注】的一名大將吧。”(引自《惡之華》中“波特萊爾的地位”)。
瓦雷裏曾形容愛倫·坡是明晰之魔、分析天才、將邏輯與想象、神秘性與精密估算以嶄新引人的方式相結合的發明者、不凡的心理學家,善於利用各種藝術資源的文學技師……他把愛倫·坡和波特萊爾的關係用“兩種精神的神奇接觸”來形容,視為文學史上最富衝擊性的大事。
【注】波特萊爾:charlesbaudire,法國詩人,象征派先驅,藝術至上主義和頹廢主義的代表。
【注】愛倫·坡:edgaranpoe,美國詩人、小說家,受英國浪漫派影響,善寫短篇偵探小說及富於音樂性之詩篇。
【注】高蹈派:十九世紀後半法國的一個詩派。
同樣描述過波特萊爾與愛倫·坡關係的,還有德國的哲學家,號稱藝術評論之神的瓦爾特·班傑明(walterbenjamin)。他曾將波特萊爾詩作中的《惡之華》,評為“以分散的形式,囊括了偵探小說諸多決定性要素中的三項。”。
“犧牲者與犯罪現場(《殉教之女》)、殺人(《殺人之酒》),還有大眾(《昨夜微光》)。他所欠缺的是第四個要素:能用知性從激情的氣氛中脫身。波特萊爾之所以沒有寫偵探小說,就是因為依他的個性,要和偵探溶為一體,完成這個要素,對他來說是不可能的。”(引自“波特萊爾處身的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
的確,愛倫·坡小說中的主角不是犯罪者而是偵探。然而,波特萊爾的一生,卻都著力於描述脫離不了社會角落及大都市黑暗地帶的無賴漢,籍此表現自己的感情。
然而,結果那也是受到愛倫·坡在《群集的人》中所描述的徘徊倫敦街頭的故事陳述者(這也算是一種偵探吧)的影響,此點在現代己成定論。那就是在愛倫·坡書中出現的大都市的孤獨群眾,以及其中一種“特別”形態的人——遊民。愛倫·坡將之化為偵探,波特萊爾卻將之視為無賴漢。在人人都可能是陰謀家的恐怖時代(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正是如此),任何人都可能扮演偵探的角色。然而波特萊爾卻自詡為“觀察者”,說他自己是“潛身漫遊各處的帝王”。班傑明敏銳的指出,“偵探小說所隱藏的根本社會內涵,就是個人痕跡從大都市的群體中消失。”但即使同是“群體中的人”,愛倫·坡將之視為偵探,波特萊爾卻將遊民視為犯罪者,兩著在此產生決定性的差異。
那麽島田莊司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比方說《火刑都市》中,關於燒死的男人——群眾中的一名勞工,他僅以“土屋的孤獨逐漸開始呈現病態”來描述,至於追蹤犯人的刑警中村,則以“中村一個人站在這些群眾外”來強調。而當他寫到犯人時,他們多半是平凡普通的社會成員,雖然在群眾中也會感到孤獨,但犯罪的動機卻是遠此這更強烈的執念。也就是說,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種模式和人物類型。
“群眾並非遊民。”班傑明說。“在群眾中,采取偏執的行動,會比冷然的舉措更占優勢。從群眾我們反而可以推知,如果自己所屬的環境遭到剝奪,遊民會有什麽反應。”換言之,由於大多數的人都必須專注於自己的職業,結果能夠在都市中徘徊的,隻有那些本身己脫離社會規範的人。同時,給予群眾一個靈魂,才是這些徘徊街頭的遊民真正關心的事。
“給予群眾一個靈魂”。想到這句話的意義時,讀者應該可以約略察知,包含本書在內的禦手洗潔係列中,禦手洗本身在這個大都市中屬於哪種人,他所追查的犯人又屬於哪種人,讓他們犯罪的動機又是什麽等等。在《占星惹禍》中消失的犯人;在《異邦騎士》中忘了自己的男人,還有找到他的禦手洗……當然,本書的情況也是相同的。在前言及第二幕所引用的波特萊爾,簡直就是遊民犯人所發出的訊息。相對的,第三幕引用的愛倫·坡,也可視為遊民偵探所做的迴應。
是的,島田莊司創造了一個兩者都是遊民的嶄新人物類型及作品世界。
愛倫·坡是他的創作根源。法蘭梭瓦·福斯卡在《推理小說的曆史與技巧》一書中,將愛倫·坡所創造的推理小說中,他所發明的規則列舉如下:
一、主題事件乍看之下,是不可解的謎團。
二、某一人物或多數人物——同時或連續的——由於證據乍看之下指向他,而被誤認為犯人。
三、證人的證詞,物質與心理上的細微觀察,及以嚴密的方法所做出的推論,打敗性急的理論。分析家不算命卜卦,他用的是推論、觀察。
四、完全符合事實的破案,在事前絲毫來被預料到。
五、事件越異常,破案越容易。
六、消去所有不可解的要素後剩下的,乍看之下雖然難以相信,卻是正確的答案。
愛倫·坡的這種概念,島田莊司在《本格推理小說宣言》中也曾提及。
第一,要在一開頭就顯示出“具有幻想氣息與強烈魅力的謎團”、“具有詩意美感的謎團”、“具有吸引力的美麗謎團”。
第二,必須具有“邏輯性”、“思考性”。
乍看之下,這兩者是完全矛盾的,然而這點正足以證明愛倫·坡的偉大。愛倫·坡親手開拓了文學的新領域——不可解的領域。換言之,他讓故事朝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當然是文學本來就擁有的,描述最原始的野蠻衝動——無以名狀的不安中潛伏的“恐懼”——的部分。另一個方向,則是以邏輯方法論為基礎的“推理”部分。
在這裏我忽然想到,直到今日,推理小說是否算是文學,仍在爭論不休。然而,根據我個人淺見,在愛倫·坡的小說中,此點早已不彰自顯了。
愛倫·坡的小說中涵蓋了傳統的文學方法,
和邏輯方法這個新手段——這兩種向量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單取一方,就斷定是“文學”或“推理”,老實說,根本是不成熟的。
比方說紀德(andregidle)認為,“文學”應該是使讀者與其邂逅後從內在產生變化的東西。從這個定義來說,波特萊爾因為讀了愛倫·坡的詩和小說而變化,那麽我們該怎麽形容在波特萊爾之下的眾多文學家呢?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或許是非常幼稚短淺的想法,然而我還是無法抹去這個疑問。
說到這裏,最近還有年輕作家用“推理小說就是為了殺人而寫的小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論調來談論自己的作品。對這位作家來說,就算有隻為了被殺而出場的人物也沒關係,而且可以強詞奪理的辯解,對於這種人物不一定要做人物描寫。有必要才描寫,但因為沒必要所以不描寫。照我看來,這隻能說他既無寫作實力,書寫功力也不夠,所以不寫是正確的。此外,越是這種文章寫得差的年輕作家,越會忘記自己的缺點,厚著臉皮說什麽“到了三十歲這個年紀,我也開始思考死亡”之類的話。文章可以反映人的內在,這點值得大家再深思。
到底是從何時、從何處,推理小說開始被這樣扭曲的認定了呢?一個二十歲上下、專門寫兒童推理小說的當代女作家,告訴編輯她想寫安德烈·瓦克斯的巴克係列那種小說,編輯會讚同的說:“隻要有想象力,你當然寫得出‘那種玩意’。”
看來我的話題似乎扯偏了。閑話少說。總之,過去己有許多作家被稱為愛倫·坡的繼承者,今後恐怕還會出現很多這種人物吧。然而,至少在目前——如果加上這個條件的話,日本隻有島田莊司有資格被這樣稱唿。
“一方麵以合邏輯的說明解釋所有的謎團,同時又容許超邏輯的、茫然的、難以立刻接納的說明。”法國推理作家保羅&納爾斯傑克如此說。
“真正的推理小說必須容許雙重的解釋。一方是邏輯性、不充分的解釋,另一方是詩意的、空泛的解釋。這兩者同時都有效,彼此使對方更豐富,既充滿人性同時又是非人性的,也就是照應那種如魔術般實在,卻又有雙重意義的本質。”
應該不隻我一個人,覺得這個結論也是受到愛倫·坡的雙重性影響吧。而島田莊司將這些先賢的想法,以及他們未能完成的“明日小說”,完美的展現了出來。光看《水晶金字塔》,就足以充分窺見此點。他一方麵徹底保持以邏輯去解釋的姿態,同時又令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執著探究謎團的浪漫。
那既是可以用數學、科學和機械解明的邏輯,又能讓讀者體會到一種senseofwonder(驚異感)。就像孩提時,突然仰望星空,看到滿天星光閃耀,之後領悟到星光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才傳送到地球的“事實”時,那種難以言喻的驚訝。
還有另一點。島田莊司絕未忘記愛倫·坡小說中想象的統一。加斯頓·巴修拉(gastonbachelerd)在《水與夢》中也公允的指出,支配愛倫·坡詩學的意象就是垂死的母親、沉重的水、大地之血。
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島田莊司的作品中,處處皆有水的意象。其中甚至也把文明終將溺斃,這種他個人的文明論織入文中。關於這點,他一方麵用純粹的恐懼——發生殺人事件,伴隨驚愕降臨周遭的恐懼——另一方麵用所謂成人的恐懼,也就是害怕受挫的恐懼感來加以說明。換言之,那是一種深恐文明遭到否定,世界終將滅亡的恐懼。對於這種雙重的恐懼,島田莊司和愛倫·坡及波特萊爾一樣,都是用“水”來描寫。
的確——如果要牽強附會的話,幾乎怎麽說都可以——比方說,本書中流冰館的斜塔,枯草映著夕陽閃爍金色光輝的場景,也許是因為賀德齡(注:friedrichholderlin,1770-1843德國著名抒情詩人,把古典希臘詩文的形式移植到德語中。生命中的後三十六年是在精神失常下度過。)患病後被幽禁在一座黃色塔中。這對厭倦文明的人來說是最適合的居處吧。……我甚至想到這個。
雖然還有很多想寫的,不過就此打住吧。
我隻想再說一點,這純粹是我多管閑事啦,不過拜托別再搞什麽“推薦文”了,好嗎?
如果要寫出理由,又要扯上一大堆,所以這次我隻是純粹拜托各位。不過,我依然希望有一天能出現值得島田莊司推薦的“真正”作家。即使寫的是有些怪異或變形的建築物推理小說,撇開作品內容和作者自身的態度不談,我唯獨無法忍受的,就是堅持隻要沒有違法就沒關係這種狗屁理論的作家。
要描寫怎樣違法的建築物都可以,隻要是停留在紙上的真實。問題是,我希望作家能好好思考自己對推理小說抱持的態度。關於這一點,真希望師傅級的島田莊司能教教他們。
不管怎樣,島田莊司對我來說是特別的——我認為他是真正繼承愛倫·坡的作家。我相信這種看法並沒有錯,而我將本書視為“現代的《莫格街兇殺案》”的體認也不會改變。
解說/美口苑生
一九九二年六月
《斜屋犯罪》感評
——推理精品&文學傑作
1華麗詭計
我一向以為,以島田莊司為代表的偉大的本格派一輩作家及其後者,都一貫善於使用一個龐大華麗的核心詭計,而其他眾多的花樣作為輔助;與核心詭計所引起的異樣,展現在讀者麵前,使讀者感到暈眩,而在事件解決、真相大白之後,唯有讚歎與享受。這就是所謂的“島田流”。
而這部1982年問世的《斜屋犯罪》,便使人們充分領略到了“島田流”的魅力。為了使用核心詭計(及其引起的異樣),兇手幾乎動用了斜屋之中的一切(甚至不惜製造出所謂的“兇器”和其施展場所)!該詭計可謂龐大,卻又十分簡明,在解決的一瞬間,給人恍然大悟之感。
一切難解之謎、一切異乎尋常之事,均是核心詭計的外在表現;而一切輔助詭計、一切精彩的小伎倆,又與核心詭計化為一體,銷入雲霧之中。怪不得,連經驗老到、推理能力不可謂不出色的警探們也無法領悟這個驚人的詭計。
當然,為了掩蓋核心詭計,所“附加”的小伎倆,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核心詭計。但島田很好的處理了這一切。其中兇手即興逃脫這一段獨具匠心,顯示了詭計並非十全十美,而應是不斷應變的。
我想,讀者在讀完全書,了解這個異常詭異的華麗的詭計之後,恐怕心中也會有一些衝動,想演出這一幕“斜屋犯罪”呢!
2禦手洗潔
作為天才的偵探,禦手洗潔直到死了兩人之後,才上場演出。而且居然一出場,就“狂妄”的說:“我已經直到了所有的真相!”不得不令讀者疑惑:作者為何安排禦手洗潔這麽晚才出場呢?那顯然是為了製造一種懸念,也為了符合禦手洗潔一貫的敏銳洞察力(如果一死人,就破案,那麽該多麽無趣;如果死了好多人,禦手洗潔才破案,那就顯得禦手洗潔過於無能了。《占星》也是如此,為了突出禦手洗潔的天才推理能力,而讓罪案避開禦手洗潔生活的年代發生)。
禦手洗潔上場之後,並沒有馬上說出真相,而是因為缺乏證據,通過布局,成功的引出的兇手,將其現形。
在《斜屋犯罪》中,禦手洗潔並未改變其“演說家”“神經質”的天性,隨時隨地就能發表一大通長篇大論,被警方視為“奇談邪說”。但從這些“瘋言瘋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禦手洗潔的成竹在胸。而他的一些誇張言語,也直接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實問題,和他作為一個占星師對於世俗的看法。
禦手洗潔十分尊敬兇手,甚至連最後的解說,也有一半是讓
兇手陳述的。而在破案之前,禦手洗潔對人偶的指手畫腳、穿衣戴帽,將兇殺定位一個冤魂在人偶上的附體,“愚弄”警方,令人捧腹(實際上是為了誘出兇手)。
總之,禦手洗潔在本案中,本色不改,依然是天才的、神經質的、浪漫的“廁所”先生!
3批判現實
在最後的解說中評論家美口苑生認為島田莊司是愛倫·坡的真正繼承者,將推理小說寫成了一部反映現實的文學小說。即將推理與批判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斜屋犯罪》即是推理精品,又是文學傑作。
在四處彌漫的浪漫氣息中,日本當代的現實問題——如拜金主義、青年迷茫、追名逐利、不擇手段等等——都一一露出了它們的冰山一角。而在最後的兇手解釋動機時,整坐冰山便顯露無遺。島田莊司借此小說所要批判的,正是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者。一切罪行源自於此。當然,過分追求名利造成的空虛感和與他人之間不可調和的隔閡也是島田所關注的問題。整整四幕悲劇結束的時候,兇手和禦手洗潔握手,兇手說:“好軟的手。你不常勞動吧?”禦手洗潔笑著說:“隻要不一直握著錢,手就不會變粗。”這其中自有深意。
總之,《斜屋犯罪》是一本不可多的的推理精品,是島田莊司無可爭議的代表作,氣氛神秘、浪漫;詭計宏大、奇異;人物性格鮮明,結構精巧;反映現實,觸及人之本性。是一本本格上作與社會派上作的完美結合品。
若將之與《占星》一較高下的話,在詭計與推理演繹方麵,《占星》要超出《斜屋》。但《斜屋》所反映的深刻社會問題,卻是《占星》所不具備的。
全書基調明快、浪漫(除了兇手自白十分沉重),適合無事的您好好的消磨、享受一個下午!
向島田老師致敬!
大智熊貓兒
2007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