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years after
大和堡壘
1966
聲勢浩大而無實際效應
虛張聲勢的樣子
雷聲大雨點小
1
從十月到來年三月的冬季季風期間,東京灣與北越絕大部分的地區,都籠罩在僅有五百英尺高的厚重雲層,以及被稱為「春霧」的濃霧跟細雨之下,使得駕駛員對此傷透了腦筋。
在這個季節特有的厚重雲層上方——被命名為戰鬥空域r p 2的天空中,浮現出兩架戰機的影子。
擁有雙引擎高翼的細長機體,稍微朝內側傾斜的雙垂直尾翼,還有像是某種昆蟲般向外突起的氣泡式座艙蓋,這樣的機體給人難以忘懷的印象。
若隻是半調子的軍事迷的話,或許會將其誤認為德國空軍的h e 219 a 2,不過這種歐洲的猛禽與東南亞季風氣候的天空並不相稱:更何況在上一場大戰中,給予了日英聯軍的戰略轟炸機重創的夜間戰鬥機,怎麽可能會在這個時代的這個地方翱翔天際呢?
那是兩架舊型的雙引擎螺旋槳戰鬥轟炸機,型號是三菱a 8 m 7。
其基本設計是在一九四。年時,三菱在試造戰機的過程中,敗給了川崎ki45改——後來被稱為《屠龍》的二式複座戰鬥機以後,改為開始設計轟炸機的長程護衛戰鬥機所產生的。不過由於政府用兵的大方向沒有底定,使得設計的規格不斷修改。結果又從戰術支持用的輕型轟炸機改成俯衝型轟炸機,最後又重新設計為用來對抗極東蘇聯空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機——與其這麽說,其實這機型更像是把在歐洲戰場所擄獲的he219 a 2複製之後量產出來的東西。
在獲得製式化的當時,它被稱唿為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蒼龍》,而那時正好也是製式紀元的末期。它服了二十年以上的役,可說是站在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頂點的著名機種——說起來雖然好聽,不過其實隻是因為其堅固的機體設計以及運用層麵的廣泛,因此在戰後編組三軍時新創立的空軍,才會從陸軍那裏調這種機型來彌補現有軍機的不足,同時也做為防衛本土用的支持戰鬥轟炸機,但充其量也不過隻是使用退到第二在線的老兵罷了。
至於這樣的老兵現在會飛行於北越戰鬥空域裏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前年刪減了空母派遣數量的影響,使得海軍陷入嚴重的戰力不足,因此隻好把原本封存保養的預備艦,也就是前次大戰中的護衛空母拿出來用,卻發現沒有可以搭載的飛行部隊。因此想要賣海軍一個人情的空軍,就將改裝為艦載機的三個飛行部隊借給他們——換句話說,此刻飛在空中的,不過是毫無主見的戰爭策略與妥協於現狀之下的產物罷了。
就像是在戰爭時配備在第一線的最新型機種,比方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法國空軍的spadl 7或nieuport29那樣,軍用飛機要是錯過了開發量產的時機,就算是再怎麽有名的機種也隻能埋沒於航空史的一角。不過幸好《蒼龍》還來得及被當成「足以影響戰局的雙引擎戰鬥機」。
要是進入北越空軍的米格戰機出沒的領空裏的話,這種機型當然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其重裝甲所帶來的生還率以及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反而適合用來執行對十七度線附近的地上目標進行的轟炸任務。
不過即使機體適合執行任務,也不表示馬上就會有戰果。
從隻是報複轟炸的單一任務,擴大成大規模戰略型航空會戰的《雷轟》作戰開始以來,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為了破壞南越解放戰線的補給線,還有對河內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而展開的這個作戰,卻還沒有任何顯著的成果。
雖然原因是五花八門,不過從參與轟炸任務的駕駛員到參謀本部的將官,所有戰場上的軍人的共識都集中於「政治過度介入軍事」這一點,尤其是現今政權所采用的市場調查一戰略。
將戰力與戰果予以定量化、數據化,一切的軍事作戰都由政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指揮,因此可以彈性對應不斷變化的外交策略——如果是堅持文人統治的國家,這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略:然而戰場上狀況的變化,其難以預測的程度遠遠超過外交,光是在戰場上執行就已經相當困難的任務,有時還要加上伴隨著更多危險的轟炸效果評估,再加上嚴格的交戰規定以及軍法會議的威嚇,更有如在機體兩翼上加上了重擔。禁止轟炸的目標多達幾十種——不隻是醫院、學校等民間設施,還包括可能導致中俄兩國介入的海港設施、軍事顧問團或國際管理委員會的座機出入的敵方空軍基地——駕駛員在投下炸彈後還有確認戰果的義務,因此不得不承受被無謂的對空炮火命中的風險。
引述當時的國務大臣的說法,這是「藉由轟炸嚐試與北越政府對話」,而「炸彈是講給敵人聽的語言」。
真是胡鬧——二號機的駕駛員.醐堂後備中尉如此心想。
投擲炸彈後所可以聽到的話語,隻會是憤怒的吼罵聲,或是因轟炸而家毀人亡的人們所發出的詛咒聲。
在前一次大戰中,英日聯軍的確藉由戰略轟炸將德國逼上絕境並且使其屈服,然而這隻是基於長期存在於歐洲的共同觀念——戰爭的極致就是將對方國家的都市燃燒殆盡,不隻是生產力,就連文化都要徹底消滅的共通認知。文化方麵姑且先不論,以獨立作為唯一目標而奮戰了半個世紀的族群,與那些在戰時還有餘裕放任國內發生反戰運動的國家之間,怎麽可能會有什麽可以溝通的餘地呢?如果像是某位將官失言時所說的,進行一場能夠「使世界迴到石器時代」的轟炸計劃或許還有可能吧。光是重複現在這種像是從二樓窗戶向外麵小便一樣的轟炸行動,是不可能讓他們坐上談判桌的。
不對,醐堂後備中尉再次迴到思考。
根本就無須討論到戰術,或者應該說這場戰爭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他非常討厭那些說話不經大腦的反戰人士,不過對於這場戰鬥毫無意義的這個結論,他倒是抱持著和他們完全相同的看法,隻不過彼此在動機上有著明顯的不同而已。
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幹勁」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很明顯地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他似乎不小心把這句話說溜嘴了。
後座駕駛員金子咳了幾聲,暗一不他說話要小心一點。
這句話或許已經透過沒有關閉通訊的無線電傳了出去,不過身為職業軍人的編隊長並沒有加以斥責,隻下令進入轟炸行程。「如月1唿叫如月2,在高度兩千轉換方向至洞八洞。」「收到。」一如往常,編隊長衝浦隻下了簡單的指示。
跟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醐堂比起來,衝浦可說是跟他完全相反的類型。
兩架飛機緩緩向右方迴旋,穿越陰暗的雲層之後降低高度。
降低高度確認目標之後再度爬升,在即將抵達目標之前開始下降,在第一次通過中就將所有炸彈投下。
衝浦的原則就是不迴到相同的路徑。
依據他在朝鮮半島的戰鬥經驗,所得到的敦誨就是「不要和高射炮陣地對決」,因為在越南挑戰對空炮陣地的笨蛋絕對無法生還。雖然有部隊是專門執行這樣的任務,不過這些部隊正忙於在北方戰場——被作戰部隊稱為「大聯盟」的河內周邊進行空戰,不可能撥空來到這局部性的戰場支持。
一般西言,從雲層上方接近目標是很危險的。
因為會無法迴避穿越雲層出現的對空飛彈。
事實上,在進行這場戰爭的航空作戰之前,沒有任何日本的駕駛員接受過地對空飛彈的洗禮。
首度遭到地對空飛彈迎擊的駕駛員們,大多因為
隨著「有如蒸氣火車穿過隧道的巨大聲響」而出現的「噴出橘色火焰往上升的電線杆」在身邊垂直通過的奇怪光景,而使得精神與肉體的平衡遭到破壞。然而不久之後就證明了,目擊到這些噴火電線杆的人們算是很幸運的。幾天之後,於夜間出擊來到北越上空的海軍駕駛員,目擊到正下方有一種急速上升接近的神秘物體——發出橘色光芒的甜甜圈狀物體,並且在通報之後就再也沒有返航。那個閃耀著橘色的光環其實是火箭推進器發出的火焰,而中央的黑色圓形則是地對空飛彈——s a m—s a 2蓋德萊飛彈正麵的黑影。前述的人之所以看得見噴火的電線杆,就證明地對空飛彈並沒有確實瞄準他的機體——在那之後,駕駛員們就被教育成隻要看見「橘色的甜甜圈」,就知道這是最大級的危險即將來臨的征兆。
蘇聯所提供的s a m—s a 2配置地點,如今也在持續增加當中,並且已經在北方戰場擊墜了數十架日本籍戰鬥機:不過當時仍算是貴重武器的地對空飛彈幾乎不可能會配置在這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警戒的是秘密配置於各地的小口徑對空火炮,尤其是密集配置的盯厘米口徑高射機關炮。
37厘米機關炮非常適用於低高度的彈幕式防禦。北越士兵自從在奠邊府戰役完美地阻止了法軍的空運作戰之後,就相當熟練於此種技術:而且更棘手的是,他們已經藉由這場戰爭學習到如何綜合運用這些從小口徑到大口徑的不同火炮.若是以低空接近,從正規士兵到民兵都會以a k步槍迎擊:稍微拉高則會遭遇到57厘米炮彈的彈幕:即使是為了進行轟炸而硬鑽進去,也會被盯厘米的彈幕籠罩,直到降低速度、修正接近路線,並且上升到轟炸高度為止都會被緊咬不放。就算是炸彈投擲完畢,一口氣提升高度甩開這些炮火之後,還是會遭受與雷達火控係統相連結的80厘米或120厘米大口徑火炮狙擊。對於敵方防禦態勢的管製網之嚴密,實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對駕駛員們而言,要進攻敵方陣營的困難之處,除了戰術上之外,還包括了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藉由飛機進行的作戰,尤其是對敵陣的轟炸任務,總是會伴隨著心理上的衝擊,就意義上而言,那等於是戰時的政治行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看到因為空襲而驚慌的民眾,就一語道破了飛機並不隻是一種兵器,更是心理戰的道具以及政治的手段,甚至有說法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各國學習到這個教訓之後的產物。不過要是純粹從軍事觀點上來看——除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外——空襲的本質,往往就存在於其奇襲的性質之上。
然而構成《雷轟》的諸多作戰卻總是欠缺上述的奇襲性質。
入侵敵方領空的駕駛員們,被迫在相同的時間以相同路線前往轟炸,因此北越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掌握他們前來的時間與方位,還可以配合這種不請自來的造訪訂立「歡迎」的行程。
擬定這個作戰的幕僚,大多是在上一場大戰中成為勝戰要角的「轟炸大隊」將官,依照他們的轟炸行動必須要反複進行的信念——本質上必須要不斷炸到敵方有所反應為止。而為此所衍生的無可避免的損失,對他們而言都是「應該要承擔的損耗」,隻不過是一堆統計數字罷了。另一方麵,在遙遠的日本批準這個作戰的專門委員會的文官們——文人統治之下的戰爭指導者也堅信,為了讓轟炸發揮作為政治語言的機能,必須要有一種能讓世人理解的文法——也就是讓轟炸過程製式化,他們對此理論深信不疑。若是真有所謂的文法存在,交戰的雙方就不會迴顧彼此共通的價值觀,也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實了。
人類確實擁有優秀的頭腦(應該吧),但在相信戰爭可以藉由轟炸這個手段進行管理時,就變成了愚蠢的生物。這種妄想成為現實的過程,產生出在南方戰場派出轟炸機對叢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在北方戰場卻將「由戰鬥機進行戰略轟炸」當成例行公事的異常狀況——這麽做的結果,使得醐堂等人必須放棄原本所具有的優勢,而不得不坐上敵方的歡迎籌備會為他們準備好的位子。
真是胡鬧——醐堂再度喃喃說著。此時衝浦的低沉聲音透過無線電響起,打斷了他的自言自語。「進入轟炸行程。通過時全彈投下。」「收到。」他跟著衝浦的飛機側身降下。
先不管這是不是杜黑(注1)後裔的妄想,他必須駕駛這架在杜黑妄想之下所發明的產物——雙引擎重型戰機的具現化,也就是這架戰鬥轟炸機完成任務才行。
在機身前麵下方的山間,可以用肉眼確認到與村落明顯不同的密集建築物。醐堂輕握彎曲的操縱杆進行微調,讓機身進入最終的轟炸路線。關於今天的轟炸目標,事前上頭宣稱那是一座燃料儲存基地。
這真的是值得轟炸的目標嗎?抑或是做給別人看的偽裝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等到炸彈投擲下去後才能得知。無論如何,既然這是今天飛行任務的總結,就算會受到盛大的歡迎,事到如今也無法偏離航線了。
速度表的指針已經超過了五百英哩,機體發出了些微的摩擦聲。
對於醐堂而一言,這是與勇氣或義務之類的感情無緣的作業;真要說起來,或許很類似他對於凡事都要求明確的個性。
因此他投擲炸彈的技術相當獲得好評。
在確認被稱作「二一十五號」的兇器離開衝浦的機體後,他也按下了投擲炸彈的按鈕。
兩機合計投下了十二發共兩百五十公斤的炸彈,還來不及確認是否命中目標,兩人就強行將機體拉高。
預期的對空炮火完全不見蹤影——也就是說,這裏不可能是什麽燃料儲存基地,當然也不會有投彈轟炸後的二次引爆。
被炸飛的隻有偽裝用的空油桶以及大量的土石,這隻能說是一個比起將普通炸彈(無誘導型自由落下炸彈》丟進海裏報廢要來得好一點的任務。
因為編隊長是職業軍人,所以不會多說什麽——醐堂再度思考著。
他隻是個後備軍人——就如同那些海軍的駕駛員所說的,隻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數量就可以返國的「半調子的戰爭專家」,而他也覺得自己的技術隻不過是業餘的程度罷了。
既然非得加入這場他無法認同的戰爭,那麽或許他可以演出一場跟那些專業軍人不同類型的戰爭——也就是一場業餘的戰爭。
無論如何,所謂生死,與其說是信念,不如說是屬於機率的領域。
雖然這是一種危險的妄想,不過這就跟部分士兵常用的藥物一樣,隻是自我防衛的逃避行為罷了。
問題在於——醐堂後備中尉的駕駛技術與頭腦已經(超乎他對自己的評價》特化成對戰鬥這種特殊行為專用的了。
2
所謂的越戰,是證明了日本及日本人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一場戰爭。
日本人通稱為「越戰」的戰爭,正確來說是指連續爆發的三場戰爭——包括東南亞的獨立運動、因共產勢力趁隙滲透而勃發的內戰,以及日本以階段性介入軍事的總稱。也就是說,最初是介入寮國的巴特寮三派,亦即左派、中立派以及右派三大陣營的內戰,接著是介入南越民族解放戰線引發的內亂,以及總結上述戰爭的北越空戰,最後則是在東埔寨與赤棉政權展開的空戰。
在這一切的過程當中——包括最後要從南越全麵撤退的整場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與國民、軍隊三方麵之間,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目的以及方法都沒有基本的共識。這驚人的事實直接顯示出日本及日本人對於戰爭這種行為,究竟擁有何種程度的感情以及應變能力。
對絕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外交隻是用來維持日圓幣值、確保日本的能源物資可
以正常輸入、以及維持國內人力雇用的手段而已:不過對於從政者而言,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要是牽扯到外交的最後手段,也就是戰爭時,日本人常會對於標榜國家利益優先的行徑表現出強烈的抵抗。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有著利己主義的味道——不隻是會令人想起在前兩次大戰中所體驗到的歐洲醜陋的外交傳統,也是一種麵對本國想趁亂占漁翁之利的曆史過程時,在潛意識之中做出的抗拒反應。假設民眾會得到最符合民情的領導者這句話屬實——那麽在日本這個國家裏,這也是一個相同的真理,同時也是曆史上的事實——那些勤勉的從政者們不隻要顧慮到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同時還要宣示崇高的理念——也就是正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叫做「反法西斯主義」,而在二次大戰之後,於冷戰構造下所進行的這場戰爭中,這叫做「反共產主義」,國內的人民則是將其粉飾之後稱為「民主主義」。
這個名為「民主主義」的正義,其實是讓從政者們將這場戰爭誤導到最後的咒縛——無論如何,在從政者與國民之間,對於其意義與目的都抱持著共識,至於在方法上——以戰爭而言,通常隻要一直打勝仗就不會遭到批評:隻要沒有演變成長期戰,作為人民的代言人的議會就沒有理由插嘴,隻會忙於他們所出身的官場或是與地方企業的利益往來。
從政者與民眾之間,存在著充滿了欺瞞、偽善和有所保留的共識——就算將其稱為勾結也不為過。而始終被排斥在這雙重契約的範圍之外的,就是必須負擔起戰爭實態的軍方,以及底下的每一個士兵。
從政者對於軍方的態度是無論在任何層麵上——包括攻擊目標的選擇以及執行方法、時期,甚至是作為具體手段的武器指定,他們都認為完全沒有交由軍方決定的餘地。文人統治是這個國家自從開始步向近代化之後,絕對要遵循的國家方針。在戰爭時期中膨脹的軍政組織促進了這種官僚式的管理;加上通訊手段的進步,使得大官們在技術上可以毫無限製地介入軍事作戰。關於這方麵,依照某位現場司令宮的說法是:「由於從韓戰到越戰的這段期間,通訊線路的效率大幅改善,因此位於指揮係統的所有人都開始認為,必須要巨細靡遺地掌握自己所管理的部隊才行。結果隨著更多的情報被傳達過去,上頭也要求繳出更加詳細的情報。最上層的司令官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駕駛艙,或者是站在步兵分隊的最前方,連國防部長甚至是首相,都降級成為普通的戰鬥機駕駛員或是步槍兵。」並且導致了倒因為果的事態:「實時的情報使得他們的管理意欲增強,促使司令部擴增人員的理由正當化。人數增加的幕僚為了做出更細微的分析而要求新的報告,而為了做出能讓上層滿意的報告,就需要追加更多的情報,然後情報收集作戰就這麽成立了。」
名為「限定在文人統治下的戰爭」這種「民主的」從政者所抱持的理想——或許這也包含在冷戰構造下,希望避免中國或蘇聯介入的現實要求——雖然也理所當然地會造成過度統治的結果,導致文官變成(不上戰場的)軍人,因此經常無法達成預期的政治目標。對於軍方「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必須擴大介入規模」這種矛盾的要求予以承認,到最後終於出現破綻,使得戰爭本身的主導權就這麽急速地喪失掉了。
國民與軍方的關係就無須多說了。
對於在曆史上沒有經曆過「武裝市民」的國家人民而言,反軍意識是一種他們必須抱持的傳統。
在從政者與民眾之間簽下充滿欺瞞與偽善的契約,而且也不信任軍方的情形下,他們指導著政治的最終手段——也就是「戰爭」開始進行時,就各種意義而言,這個國家都不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霸權遍及自太平洋中部橫跨至印度洋之間這片遼闊海洋,在亞細亞地區無疑是擁有最強軍事能力的日本,竟然在攻打東南亞的一個小國時,造成五萬八幹人戰死並且被迫敞退。而這個事實是如此被說明的:
這跟「人民大眾最終的勝利」之類的曆史觀點毫無關係——這在冷戰終結之後就可以用曆史來證明——這隻是顯示出戰爭中的絕對哲理,也是因為日本以及日本人欠缺戰爭的資質與能力,因而遭遇到了第一次敗北。
也因為如此,這場戰爭的敗北並不隻是軍事上的敗北,也引導日本以及日本人進入了二十世紀最後的「無盡惡夢的戰爭」之中,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將越南亡靈埋葬於阿拉伯半島的砂塵中」為止,都將陷於難以痊愈的挫折感之中。
於北越領海外圍海麵上方所展開的第58任務部隊——。
在這個通稱《大和堡壘》的巡邏海麵上,隨時配備著以兩艘翔鶴級空母與一艘護衛空母為主,再加上幾艘海上補給艦與護衛用驅逐艦所構成的艦隊。
醐堂後備中尉返迴時降落的護衛空母《龍驤2》,與同艦隊的兩艘正規空母比起來明顯遜色了些,不過它跟在上一次大戰中沉沒於馬六甲海峽的前一代空母不同,並非在軍事縮減條約之下被迫開發的小型輔助用空母,而是純種的「護衛用空母」。
與專門負責出征的攻擊型空母不同,它原本的用途是領海範圍內的警戒以及登陸作戰的支持,是近年正在檢討其開發必要之強襲登陸艦的過渡期船艦。不過為了這次的任務,它接受了包括擴張收納甲板,以及增加戰機彈射器性能等相對應的改造。上一代所傳承下來的平麵甲板,以及把艦橋設置在飛行甲板前端底下,那宛如「載著多層木箱的重型巡洋艦」的外型,被一些海軍的飛行員譏諷為「浮在海上的棺材」。不過因為這種複雜奇怪的外型正適合日本人的胃口,因此受到部分船艦狂的熱愛。
在龍驤上頭所配置的三個戰鬥飛行隊中,有一個小隊因為正在進行訓練以及休養,必須在後方渡過半年的交替時期,因此可以作戰的隻剩下兩個小隊的十六架《蒼龍》。配合戰機改為噴射引擎的大型化,空母也有逐漸大型化的傾向。不過要兩萬噸級的護衛空母承載雖然是舊型卻也是雙引擎的《蒼龍》,結果導致空母無法再承載偵查或是救難用的飛行隊,包含c a p(戰鬥空中巡邏)任務的一切事項,都要依靠同艦隊的另外兩艘空母,因此會被艦隊視為拖油瓶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將空軍的飛行部隊派遣到海軍空母的這種運用形態,在較早設立空軍的德國或法國已有先例,不過這例子並不存在於日本海軍的傳統:再加上以艦長為首的船員大都是後備役,因此這艘船可以說是象征了這場戰爭的不合常規之處。對於艦上的戰機駕駛員麵百,日常生活可說是相當不輕鬆。
由於大部分的航空作戰不是拂曉出擊,就是以夜間作戰為主,醐堂等人的生活作息也必須配合任務做調整。不過無論是在什麽時候出動,位於飛行甲板正下方的起居室天花板上,因為有許多蒸氣推進器的管線交錯縱橫,再加上不斷有各種飛機起降,這些悶熱與噪音使他們根本無法安眠。
即使是在訓練部隊中因好睡而聞名的醐堂,自從被編入這支艦隊之後,也一直受到慢性的睡眠不足所苦。
至於醐堂後備中尉最關心的三餐問題——令人意外的是食物相當美味,分量上也是無可挑剔。
然而因為夥房要負責兩幹名以上乘員的飲食,菜色的選擇上自然就有所限製,因此醐堂很快就吃膩了。戰機駕駛員因為任務的關係,比起一般士兵需要更多的熱量,因此駕駛員有專用的菜單:而說到高熱量又好消化的東西,無可避免地就會變成以肉類料理為中心。
但醐堂是素食主義者。
要是有特別待遇,真希望有稀飯配鹹昆布以及醃茄子這樣的菜色。雖然他也曾經這麽反應過,不過在被夥房長大罵:「對艦隊成員來說,均衡的飲食也是任務之一」後,他就決定以艦內大量製造
的豆腐當作主菜,因此得到了「不合群中尉」的稱唿。
由於上頭準許在沒有值勤的日子可以喝酒,因此他總是在吸煙區配著沒有受到管製的香煙大口暢飲。即使喝到痛風發作,他也會定期吃降尿酸的藥物然後繼續喝酒。
而說到娛樂器材,就隻剩士宮室裏吸滿了手汗的圍棋與將棋各一套而已了。
雖然每個禮拜會播放兩次電影,不過或許是負責娛樂的士官的個人興趣吧,播放的總是鬆竹拍的喜劇電影,或是東映拍的俠義電影,因此,喜歡看歐洲前衛電影的醐堂從來沒有去看過。
除了戰鬥任務之外,上述的情形就是醐堂生活的全部。他必須在這副海上的棺材上完成一百次飛行勤務,不然就得要傷亡才能獲準迴國。雖然身為後備軍人的醐堂已經達成了一半以上的目標,不過也可能依據戰況的變化而再度被征召。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戰隊長三本少校一開口就這麽說著。
距離執行駕駛勤務三小時前開的簡報會議,不隻是駕駛員,包含召開這場會議的戰隊長以及所有關係人在內,都非常討厭這一段時間。
說到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幾乎沒有意義——或者說比沒意義還要更加不如。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確認交戰規定。但是這些規定總是在更新,對於每個細節都非常嘮叨,而且又拐彎抹角地非常難懂,充滿了對公文的特有格式的執著:再加上戰隊長在轉述的時候又會發泄自己不滿或自虐之類的個人情緒——簡單來說,對於醐堂這樣的人麵言,這些隻是愚蠢的廢話連篇罷了。
不能飛到這裏、不能攻擊這個,也不能飛到那裏、不準攻擊那個。而且更麻煩的是,隻要稍微違反這些交戰規定的話就會被送軍法審判,會議最後總是會以這樣的恐嚇作為結尾。
因此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會期待會有什麽「好消息」,轉述的當事人也早就放棄了想要取信大家的熱情。
「請求搭載二式對空飛彈的第三次申請被駁迴了。」
二式對空飛彈是一種新型的空對空飛彈,與醐堂等人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有時會搭載的舊型一式對空飛彈使用的熱紅外線追蹤方式不同,是以感應器捕捉己機對敵機發出的電波反射來進行追蹤——是一種被稱為半主動雷達製導的誘導係統。說到這個係統的用處,就是隻要後座以雷達捕捉到敵機時發射飛彈,就有可能在敵方的可視範圍之外先發製人。
對於無法以速度抗衡的舊型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而言,這幾乎是唯一可以在與敵機對峙時獲得優勢的對抗手段,也是駕駛員們熱切期望可以搭載的武器。
「任何攻擊敵機的方式,都隻準在目視確認之後才能進行,以現時點來說沒有任何根據足以變更這樣的規定——上頭是這麽說的。」
「總之就是不準嘛。」
後座駕駛員金子咯咯笑著,發出像是鳥叫一樣的奇怪笑聲。
隻要沒有我的允許,即使是室外廁所也不準破壞——某個國務大臣甚至還如此誇口。即使這是一種對選民的訴求,但依舊是非常傲慢的發言。
是對於什麽的傲慢呢?
當然是對於戰爭這樣的行為。
好像是又不小心脫口而出了吧,四周有幾個人訝異地看著醐堂的臉,不過一想到這個人的怪癖,就再度將視線移迴了空中。
坐在他身旁的編隊長衝浦,一如往常閉上眼睛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之中。
「米格也是很忙的呢。」
不過不會像你們的r p 2那麽出名的啦——三本說著這種根本稱不上是安慰或是藉口的話之後,隨即由副官足立上尉代為陳述會議的重點。
足立上尉是最近編組進來的女性軍官。空軍的雇用規章變得寬鬆,也是隨著戰況推移所產生的變化之一。
目標與飛行航線、使用武器、投擲炸彈之後的撤退路線——。
由於這都是跟自己性命相關的事情,因此並沒有人打瞌睡,不過要說是熱衷還差得遠——所有人隻是專心表現出一副有在集中精神聽講的樣子罷了。
若要說有誰會打瞌睡的話,就隻有那位三本少校而已。
這似乎是叫做發作性睡病的一種疾病。
這是與當事人的意識毫無關係,隨時都會忽然睡著的一種罕見疾病。
這種與時間地點無關會忽然陷入熟睡的症狀,在一天中會發作好幾次。比方說像是在雀躍不已或是洋洋得意,這類喜怒哀樂的情緒激烈時會忽然全身無力倒下去,雖然在這段期間裏的意識還是可以正常地理解周圍的對話,不過剛睡著時會有作惡夢或是四肢僵硬之類的反應。相對於白天會忽然睡著,夜間卻會無法熟睡導致生活出現障礙,而且這些症狀都不是在同一時間發作,而是間隔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發作。
話說前幾天在一個全艦將官列席的重要會議上,他就這麽在眾目睽睽之下跑去夢周公,當時他的上司——戰隊司令看了也免不了臉色大變。
之前聽說過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是腦部下視丘所分泌的某種蛋白質出現基因突變——總之先不管這些細節,為什麽這種家夥可以通過戰機駕駛訓練,而且還掛上飛宮的勳章呢?
這樣不是很危險嗎——對自己的痛風視若無睹,醐堂再度喃喃自語了起來。
原本看著數據的副官足立抬起頭來,但一察覺到發出聲音人的是醐堂之後,就推了推橢圓形鏡框的眼鏡,重新開始轉達事項。三本少校宛如沒電的玩具般依然熟睡著:而坐在後頭的金子不時發出怪聲:編隊長衝浦則是閉目沉思.
足立上尉那宛如無止盡般的說明終於結束,此時三本突然毫無預警地拾起頭來。
「有其它問題嗎?」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根本不可能有問題,不過醐堂卻舉手站了起來,無視於三本臉上明顯露出的不悅表情對他說:
「前幾天由我自己提出的向那間位於飛行路線上的醫院的攻擊申請,不知道上頭審核
的怎麽樣了?」
海軍聽到這樣的語氣大概會揍扁他吧——其實在空軍裏頭也是一樣的——不過醐堂很討厭所謂的軍方用語,因此他盡可能在不讓對方生氣的範圍裏,使用地方居民——也就是一般民眾的語氣說話。
「被駁迴了。」
這次換成所有人失望的歎息聲充滿了整間簡報室。
說到位於飛行路線上的『醫院』,其實隻是一種假稱而已。那裏其實是一座因為遭到轟炸而化作廢墟的電氣化學工廠,不過整棟建築物以及所屬區域都配置了對空炮——也就是說這裏其實是一座對空要塞。至於這裏為什麽會被稱為『醫院』,其實是因為在建築物的中央樓層約三層樓高的部分漆有一個白色圓形,而且在那中央還有一個巨大的紅十字。
這實在是相當不要臉的做法。隻要從上空經過,這問神奇的醫院就會從窗戶到陽台,所有能打開的地方射出炮火,那個假惺惺的紅十字也成為駕駛員們抱怨的目標。
「還是不行嗎?」
「不行。」
在被醍堂問為什麽不行之前,三本就一口氣做了總結。
「雖然他們那樣做的確違反戰時國際法,不過你炸掉那邊之後要怎麽證明他們違法?他們反而會讓電視記者到排滿屍體的醫院瓦礫旁采訪,把內容拿到內地播放之後再刊登到報紙上頭,再由我們那個楨原出麵解釋,之後把幾個高層將領換掉,然後一切就結束了。」
楨原是現任國務大臣,也是惡名昭彰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之前提過的有關室外廁所的發言,就是那個楨原的傑作。
從士兵到司令官,隻要一提到他,都會在他的名字前麵加上『那個』兩個字:他就是如
此不受歡迎。
「總之不準對醫院出手。」三本坐迴座位上,他的舉動像是在宣告這個話題就到此結束。「問一下。」「又有什麽事?」
從他身上飄散出預告著怒氣將要爆發的無力感——雖然這也是前述的嗜睡症的影響——三本再度站了起來。
「就說是有一顆五〇炸彈不小心掉下去了,像是這樣的借口也行不通嗎?」三本以朦朧的眼神凝視醐堂整整三秒,在場的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就給我抓緊炸彈,手不要滑掉了。」足立上尉刻不容緩地大聲宣布解散。三根那家夥好像真的遲疑了一下呢。」離開簡報室之後來到走道,金子露出滿臉笑容找醐堂說話。三根是三本少校的綽號,也有人叫他「q太郎」。雖然醐堂並不討厭三本,不過也沒有到喜歡的地步。
世界上有一種人,就是會令別人忍不住想去找他麻煩:對醐堂而言,三本或許就是這種對象吧。
「那個家夥一正也很想把那邊炸了。」
一麵隨口如此迴答他,醐堂一麵思考著如何才能甩開這個老是像小狗一樣纏著他的人。
金子目前擔任醐堂的後座。在訓練部隊時期開始就一直和醐堂搭檔的一位叫做石井的後備中尉,在從駕駛艙跳到飛行甲板上的時候居然摔斷腿,結果就因為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外而被後送到內地,因此金子才會在六周前過來遞補他的位置,而他的階級也是後備中尉。
資深的戰機駕駛員大都習慣由自己一個人駕駛,也對可以獨自判斷大局的立場感到驕傲,因此很不容易接受讓一個轟炸員或是領航員坐在自己身後的這種想法。然而隨著與戰場相關的軍事組織或部隊不斷增加,必要的通訊也隨之增多,一旦搭載的武器操作變得複雜化,戰機必然就會演變成複座型,接著一群雷達操縱員就隨之登場了。他們被稱為「後座駕駛員」,或是直接簡稱為「後座」。雖然無法讓戰機駕駛員馬上接受,然而在北越上空這種濃密的電波環境之下,要一邊切換複數的頻率然後一邊收集需要的通訊情報,有時還必須進行迴避的動作,還要借著必要的按鈕來操縱戰機上搭載的武器:如此高等的技術就算是再有名的駕駛員也無法獨自完成,因此也讓人們體認到後座駕駛員的存在意義。
然而「後座駕駛員」站在可以指揮戰機的飛行與攻擊的立場上,就這方麵的意義來看,不管他的手中是否握著操縱杆,跟駕駛員還是有所差別的。
而且大多數的後座駕駛員並沒有自己必須成為實時的情報分析官的認知——要將濃密的電波情報重新構成,實時把握任務的整體概念,並且正確地轉達給駕駛員——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去理解這樣的工作,隻想純粹擔任一名技師的角色。
金子勳後備中尉也是典型的這種人。
醐堂雖然不討厭這個坐在自己後座的人,不過從起飛到返航的幾個小時,都會透過敏感度很高的對講機聽到這個人的唿吸聲,那實在是一件痛苦又令人不悅的苦差事。
不過在這裏還是要幫金子後備中尉說一句話。其實在無法動彈的駕駛艙中感受彼此的生理狀況,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後座被逼著聽駕駛員的自言自語所感受到的痛苦,或許還遠遠勝過醐堂的感受。
不過舊型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還裝備有後方連發旋轉式機關槍這種搞錯時代的裝備,而為了操縱這個武器,後座跟駕駛員就必須背對而坐了。在這幾個小時的不快環境中,彼此都可以保有自己的視野範圍,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救贖了。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對方是女性或貓狗就算了,對於極端討厭與同性有生理上接觸的醐堂來說,金子這種跟他人親近的個性——應該說是很黏人的個性,簡直令他困擾至極。然而他終究是跟自己搭檔的後座駕駛員,也不能對他太冷淡。
「我去看看機體的狀況。」單方麵地轉過身,對露出了像是棄犬表情的金子道別之後,醐堂走向了停機坪。他悄悄轉過頭看著金子沮喪離去的背影。他大概是要去士官室附近找人聊天吧。總覺得他好可憐。
雖然醐堂這麽覺得,不過當然也隻是在心中想想罷了,完全沒有想叫住他或是追上去的意思。
《龍驤2》的停機坪原本隻有一層,自從決定要派遣到此地之後,為了收容十六架五式雙引擎戰鬥機以及若幹的預備機,因此將甲板改裝成兩層,同時也進行了將舷側電梯加大之類的大幅改造。
在原本的想法中,應該是認為至少要搭載兩個飛行小隊才能夠當作戰力吧。不過理所當然的,在經過這一次的改造後,因為重心過高以及風壓麵積增加而導致複原性惡化,再加上還臨渴掘井地追加了防雷護體等工程,使得船艦外型變得更加驚人,如今的外貌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異常了。
雖然這片收納甲板有著這樣的來曆,但在這個有著四個高中體育館大的寬廣空間
裏,拿來作為艦載機還稍嫌太大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擁擠地並排在一起的光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模型展示架一樣。因此醐堂無論有事或者沒事,每天都會來這裏欣賞這個令人興奮的光景。
醐堂的座機是從發動機短艙外將外翼向上折迭起來的樣子停放著的。
雖然在飛行時的樣子也是如此,不過看到機翼折迭起來的狀態,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讓人感覺像是昆蟲的特有印象就更為顯著了。
站在正麵的醐堂雙手不自覺地叉著腰,而注意到他這個姿勢的整備員們,都露出了不知道是苦笑還是嘲笑的表情。
在出擊之前檢查自己的座機,與其說是戰機駕駛員的習慣,還不如說是基本原則,因此整備員們對於經常來訪的醐堂,之前都以為他是位行事正經的駕駛員並且表達敬意:不過在知道他隻是純粹基於個人的動機而來之後,就完全不將他當作一迴事了。
「你又來啦?」
轉過身去,站在眼前的人是戰機整備長岡部士官長。
基於他跟醐堂意氣相投的這個意義上而言,他與醐堂一樣在艦隊裏是一個異質的存在,也是唯一會跟醐堂講話的整備員。
「你要過來我是不介意啦,不過那個像是正義化身的姿勢還是改掉會比較好喔。」
據說將整備兵當成奴役使喚是海軍的惡習,不過即使是麵對新設立的空軍,岡部的語氣還是脫離了軍隊這個世界的常軌。先不提兩人階級的大小,岡部士官長可是比醐堂還要年輕三歲。「我本來就是正義的化身啊。」「正義這種東西,是十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專用的喔。」岡部默默地以下顎比了比,示意要他到整備員的待命區去。
雖然說是待命區,其實也隻不過是在收納甲板上麵臨時搭建的休息室,不過由於可以抽煙,因此這裏也是醐堂一定會去的地方。
才剛走進室內,醐堂就發出驚訝的聲音。「還是昨晚吃宵夜時剩下的,你想吃就吃吧。」原來是桌上放了一碗麵線。盛著冷水的巨大金屬碗的外壁上滿是水珠。
對於吃素的醐堂而言,這是僅次於涼豆腐以及燉蘿卜幹第三愛吃的東西,也是在《大和堡壘》上很少有機會吃到的食物之一。
「你們老是在吃這種玩意嗎?」
「倒也不是啦,不過我們有自己的管道可以弄得到。」
大概是早就已經吃夠了吧,岡部士官長從沾有油漬的工作服胸前的口袋中取出了一根香煙叼在嘴裏。
雖然馬上就要出擊了,不過醐堂還是決定先飽餐一頓再說。他從已經用過的麵碗裏頭選出一個比較幹淨的,在裏頭倒入芳香的醬汁之後就拚命地吃了起來。
老早就知道在他吃完之前根本無法跟他對話的士官長,以宛如看著狗的眼神,邊盯著專心吃著麵線的醐堂邊吞雲吐霧。
「不
過話說迴來,還真像呢。」
總算是停下來喘了口氣的醐堂抬起頭來說道。
「不是很像,那根本就是u h u吧。就連引擎也是仿冒d b 6 0 3 b的。」
岡部所說的《u h u》是設計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時「作為參考」的h e 219 a 2的昵稱,在德文裏頭是貓頭鷹的意思。
隻是意氣相投、稱不上是好朋友的兩人,話題總是離不開飛機。
「不過與其說是貓頭鷹,其實更像是蜻蜓吧?」
「因為它是夜間用戰鬥機,所以才叫它貓頭鷹的。明明是你自己的座機,你對它卻什麽也不了解。」
他繼續訂正醐堂的無知。
「每次看到這個玩意我都會想,日本人實在是沒有設計飛機的天分呢。」
「是嗎?」
「說到舊型陸軍機,二式戰機跟後繼的四式戰機雖然設計上不一樣,可是構造卻跟fw 19差不多,三式戰機則是……」
「一般都說那是仿冒梅塞施米特的吧。平麵圖根本就完全不同啊。」
仍然不死心地撈著碗底的碎麵條的醐堂如此反駁道。
「你看它上麵搭載了d b 6 0 1,並且為了發揮水冷式引擎正麵投影麵積的優點,而將機身拉細,再怎麽看都很像吧。你去看一樣搭載了d b 6 0 1的意大利m a c c h i 2 0 2就一目了然了,那隻不過是在主翼的形狀上動了點手腳而已。」
「那五式戰機呢?」
「改為搭載氣冷式的h a112引擎之後,反倒把三式戰機的優點全都搞砸了。光是改造仿冒品怎麽可能會變得更好呢?同樣是五式,雙引擎的五式戰機就是因為完全仿造了漢克戰機所以才成功的啊。」
雖然語氣像是在自嘲,岡部的眼神裏卻帶著些許落寞。
對並非戰機迷的醐堂而言,他無法理解對方的這份感情,不過對身為技師的岡部士官長麵百,這似乎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雖然算不上是作為對方請吃麵線的迴禮,不過醐堂還是決定留下來陪岡部聊聊,因此也點了根煙來抽。
「那麽海軍戰機又是如何?」
「就原理上來說,以運用在空母上為前提的艦載機,不可能勝得過隻以飛行為考慮而設計的陸地機種。那隻是用來專門攻擊或轟炸艦隊的特殊武器,本質上隻不過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產物罷了。像之前那場在印度洋附近進行的艦隊戰也就算了,整艘空母進入地中海的時候,不就被打得亂七八糟了嗎?」
雖然自己就身處於這樣的空母上,不過因為他是跟著醐堂等人的飛行部隊派遣過來的空軍,而且還是現役的整備兵,因此講出來的話格外辛辣。
「像空母機動部隊這種東西啊,是因為艦載機改用噴射引擎之後,才足以成為一個有戰力的單位。要是從身為武器的角度來看,軍機本質上的任務就是轟炸,空對空戰鬥或是偵察行動二逗些都是為了讓轟炸任務更有效率而產生的次要任務。所謂的轟炸其實就是炮戰的延伸,而空軍的本質就是炮兵,因此轟炸機所需要的性能就隻在於飛行距離,以及載重量這兩個問題上。兩人開一架單引擎戰鬥機出去,卻隻扔了兩顆五。炸彈就迴來的話,那根本就隻是在浪費戰爭資源而已。」
「照你這麽講,那開著複座雙引擎戰鬥機,然後還拖著五。或二五炸彈四處閑晃的我們又算是什麽啊?」
「很抱歉,那一樣是種浪費。」
他很快地就下了定論。
「要轟炸都市或是工廠地帶,就隻有四引擎重型轟炸機才能做到:至於像是航空基地、鐵路調車場或是橋梁之類的單點目標,就隻能由能夠自保的戰鬥機進行攻擊。歐洲從以前開始就是這麽做的,像東南亞也是用一式或三式戰機代替轟炸機去攻擊敵方的機場進行航空殲滅戰的喔。重型轟炸機要是遇到中層雲就無法進行轟炸,不過戰鬥機卻可以低空飛行,而且還可以從低空切入後進行突襲呢。」
原來如此,醐堂傻愣愣地應和著。
身為整備員的岡部似乎比他還要精通戰術。
「輕型轟炸機隻要專心支持地麵就行了。像是德蘇戰爭中的單引擎重型戰機暴風雪或是ju 8 7,西部戰線則是由英國的jabo擔任這樣的任務。五式雙引擎戰鬥機雖然沒有那樣的速度,不過它很堅固,載重量也還不錯,所以很適合用來載送武器,何況它的肚子上還加裝了重型火炮呢。」
這裏所說的腹部重型火炮,指的是在機身下方、駕駛艙後方所搭載的四架口徑30厘米的m k 10 8機關炮。除此之外,主翼的根部裝備了兩門8厘米m g 151/20機關炮(德國的說法是機關槍》,而且所有裝備之所以位於不會影響到駕駛員視線的駕駛座後方,都是因為做為原型的h e 219 a 2是夜間用戰鬥機之故。
「夜間出擊的時候隻要專打貨車車隊之類的地麵目標就行了,六門機關炮一齊開火的火力可不是蓋的喔。這種機型應該要投入南方的地麵戰才對,根本就不應該用來從海上朝著敵方陸地轟炸嘛。」
很明顯的,他對此相當生氣。
就是因為身為技師,才會對於違反技術性原則的使用方式感到不合理,而這也是大家對於一切和這場戰爭有關的事物所擁有的共同情感。
「不過暴風雪戰機還有斯圖卡轟炸機都是單引擎啊。」
醐堂並不是要幫上級辯護,隻是基於個人的興趣提出反論。「五式是雙引擎,而且還是超高高度專用的水冷式喔。」「隻要是雙引擎又是水冷的話就無所謂嗎?」士官長的信念似乎絲毫不被動搖。
「如果是在本國領空戰鬥的防空戰機就算了,要在海上或是敵軍陣地飛行,至少也需要搭載兩具引擎。雖然負責整備的我這麽說有點奇怪,不過引擎性能再好也難保它哪天不會故障。就算是中了彈開始冒出火來,隻要另一具引擎沒事的話還是可以飛啊。你也不想因為墜機而被俘虜吧?」
「那我還寧願選擇死。」
成為俘虜的駕駛員將會遭到什麽待遇,所有駕駛員都相當清楚,而這也是他們最害怕發生的事。
「而且要是從飛機的原理來看,雙引擎的速度當然會比單引擎來得快。因為引擎有兩具,機身隻有一個而已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雙引擎的客機還比戰鬥機來得快咧。不過雙引擎飛機的缺陷就在於來自前方的阻力,而想要減少阻力的話就隻能采用液令式引擎了。
「所以液冷式雙引擎可以說是往複式引擎戰鬥機的王道囉?」
「五式雙引擎戰鬥機的原型h e 219 a 2,還有英國的蚊式轟炸機。除了單座單引擎的戰機之外,實用化的戰機裏頭能夠被稱為傑作的就隻有這兩種。無論是法國或是蘇聯都做不出這樣的戰機,當然日本也是。」
他以無法掩飾慚愧的表情做出結論。
「不過木製的蚊式戰機,在溫濕度都很高的東南亞會受到腐蝕,所以沒辦法用。但如果改成全部以金屬打造,又不知道是否能保持原來的高性能::。」
「所以結果還是德國製的最好嗎?」
「光論技術層麵的話啦。」
雖然醐堂已經差不多想走了,不過畢竟吃了人家的麵線,因此還是點起了第二根煙繼續聽下去。
「說到航空行政,其實每個國家都差不多。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緩慢的輔導策略導致一堆小型廠商林立的法國,或是在圖波列夫的收容所裏設計機體的蘇聯都是胡來。英國的航空行政也是亂七八糟,要不是創辦戰鬥機司令部的道寧強行開發出颶風跟噴火式戰機的話,英國皇家空軍肯
定會率領一整群挑戰號那種粗製濫造的玩意兒出擊,然後在不列顛空戰中被消滅殆盡。」
「不過我蠻喜歡那個的呢。」
「你是說挑戰號?」
他以輕蔑的眼神瞄了醐堂一眼。
「用旋轉式的四連發機關槍進行空戰,不過是受到杜黑理論影響的複座戰機主義惡夢底下的產物罷了。因為杜黑理論的特征,就在於對後座旋轉式機關槍在空戰中的威力予以過高的評價啊。」
「說到後座的旋轉式機關槍——」
醐堂隨口提出了這個問題。
「h e219 a 2原本並沒有在後麵裝備機關槍不是嗎?那為什麽五式雙引擎戰鬥機的後座會有?」岡部再度浮現滿腹辛酸的表情。看來自己似乎是踩到地雷了。「我倒是不介意啦。」「怎麽可以不介意啊。」
岡部那宛如會傷人的語氣令醐堂嚇了一跳。「你要知道,就算是複製了機體,也無法複製包含在機體中先進的設計思想啊。」「呃,你這話的意思是——?」
「我經常這麽想::日本人會不會不隻是沒有設計飛機的天分,就連什麽叫做空戰都沒有理解過呢?」
他再度露出剛才那種落寞的眼神。
「說不定日本人根本就不應該飛上天去,我是這麽認為的。」
你覺得呢——在被他問到這個問題之前,醐堂就把剛點燃的香煙扔進裝了水的紅色水桶,並且轉過身去。
「我要迴去睡覺了。」
就算他這麽說也沒有辦法改變現狀。
明天還是必須從這個外型怪異的空母上起飛,駕駛著至今仍未決定真正用途的仿冒機種,飛到別人的國家去扔炸彈。
要是認直t地去思考這件事,連腦袋都會變得很奇怪。
所以,或許根本就不應該去認真思考——醐堂這麽心想,並且滿足於這樣的想法。104 years after
大和堡壘
1966
聲勢浩大而無實際效應
虛張聲勢的樣子
雷聲大雨點小
1
從十月到來年三月的冬季季風期間,東京灣與北越絕大部分的地區,都籠罩在僅有五百英尺高的厚重雲層,以及被稱為「春霧」的濃霧跟細雨之下,使得駕駛員對此傷透了腦筋。
在這個季節特有的厚重雲層上方——被命名為戰鬥空域r p 2的天空中,浮現出兩架戰機的影子。
擁有雙引擎高翼的細長機體,稍微朝內側傾斜的雙垂直尾翼,還有像是某種昆蟲般向外突起的氣泡式座艙蓋,這樣的機體給人難以忘懷的印象。
若隻是半調子的軍事迷的話,或許會將其誤認為德國空軍的h e 219 a 2,不過這種歐洲的猛禽與東南亞季風氣候的天空並不相稱:更何況在上一場大戰中,給予了日英聯軍的戰略轟炸機重創的夜間戰鬥機,怎麽可能會在這個時代的這個地方翱翔天際呢?
那是兩架舊型的雙引擎螺旋槳戰鬥轟炸機,型號是三菱a 8 m 7。
其基本設計是在一九四。年時,三菱在試造戰機的過程中,敗給了川崎ki45改——後來被稱為《屠龍》的二式複座戰鬥機以後,改為開始設計轟炸機的長程護衛戰鬥機所產生的。不過由於政府用兵的大方向沒有底定,使得設計的規格不斷修改。結果又從戰術支持用的輕型轟炸機改成俯衝型轟炸機,最後又重新設計為用來對抗極東蘇聯空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機——與其這麽說,其實這機型更像是把在歐洲戰場所擄獲的he219 a 2複製之後量產出來的東西。
在獲得製式化的當時,它被稱唿為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蒼龍》,而那時正好也是製式紀元的末期。它服了二十年以上的役,可說是站在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頂點的著名機種——說起來雖然好聽,不過其實隻是因為其堅固的機體設計以及運用層麵的廣泛,因此在戰後編組三軍時新創立的空軍,才會從陸軍那裏調這種機型來彌補現有軍機的不足,同時也做為防衛本土用的支持戰鬥轟炸機,但充其量也不過隻是使用退到第二在線的老兵罷了。
至於這樣的老兵現在會飛行於北越戰鬥空域裏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前年刪減了空母派遣數量的影響,使得海軍陷入嚴重的戰力不足,因此隻好把原本封存保養的預備艦,也就是前次大戰中的護衛空母拿出來用,卻發現沒有可以搭載的飛行部隊。因此想要賣海軍一個人情的空軍,就將改裝為艦載機的三個飛行部隊借給他們——換句話說,此刻飛在空中的,不過是毫無主見的戰爭策略與妥協於現狀之下的產物罷了。
就像是在戰爭時配備在第一線的最新型機種,比方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法國空軍的spadl 7或nieuport29那樣,軍用飛機要是錯過了開發量產的時機,就算是再怎麽有名的機種也隻能埋沒於航空史的一角。不過幸好《蒼龍》還來得及被當成「足以影響戰局的雙引擎戰鬥機」。
要是進入北越空軍的米格戰機出沒的領空裏的話,這種機型當然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其重裝甲所帶來的生還率以及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反而適合用來執行對十七度線附近的地上目標進行的轟炸任務。
不過即使機體適合執行任務,也不表示馬上就會有戰果。
從隻是報複轟炸的單一任務,擴大成大規模戰略型航空會戰的《雷轟》作戰開始以來,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為了破壞南越解放戰線的補給線,還有對河內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而展開的這個作戰,卻還沒有任何顯著的成果。
雖然原因是五花八門,不過從參與轟炸任務的駕駛員到參謀本部的將官,所有戰場上的軍人的共識都集中於「政治過度介入軍事」這一點,尤其是現今政權所采用的市場調查一戰略。
將戰力與戰果予以定量化、數據化,一切的軍事作戰都由政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指揮,因此可以彈性對應不斷變化的外交策略——如果是堅持文人統治的國家,這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略:然而戰場上狀況的變化,其難以預測的程度遠遠超過外交,光是在戰場上執行就已經相當困難的任務,有時還要加上伴隨著更多危險的轟炸效果評估,再加上嚴格的交戰規定以及軍法會議的威嚇,更有如在機體兩翼上加上了重擔。禁止轟炸的目標多達幾十種——不隻是醫院、學校等民間設施,還包括可能導致中俄兩國介入的海港設施、軍事顧問團或國際管理委員會的座機出入的敵方空軍基地——駕駛員在投下炸彈後還有確認戰果的義務,因此不得不承受被無謂的對空炮火命中的風險。
引述當時的國務大臣的說法,這是「藉由轟炸嚐試與北越政府對話」,而「炸彈是講給敵人聽的語言」。
真是胡鬧——二號機的駕駛員.醐堂後備中尉如此心想。
投擲炸彈後所可以聽到的話語,隻會是憤怒的吼罵聲,或是因轟炸而家毀人亡的人們所發出的詛咒聲。
在前一次大戰中,英日聯軍的確藉由戰略轟炸將德國逼上絕境並且使其屈服,然而這隻是基於長期存在於歐洲的共同觀念——戰爭的極致就是將對方國家的都市燃燒殆盡,不隻是生產力,就連文化都要徹底消滅的共通認知。文化方麵姑且先不論,以獨立作為唯一目標而奮戰了半個世紀的族群,與那些在戰時還有餘裕放任國內發生反戰運動的國家之間,怎麽可能會有什麽可以溝通的餘地呢?如果像是某位將官失言時所說的,進行一場能夠「使世界迴到石器時代」的轟炸計劃或許還有可能吧。光是重複現在這種像是從二樓窗戶向外麵小便一樣的轟炸行動,是不可能讓他們坐上談判桌的。
不對,醐堂後備中尉再次迴到思考。
根本就無須討論
到戰術,或者應該說這場戰爭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他非常討厭那些說話不經大腦的反戰人士,不過對於這場戰鬥毫無意義的這個結論,他倒是抱持著和他們完全相同的看法,隻不過彼此在動機上有著明顯的不同而已。
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幹勁」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很明顯地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他似乎不小心把這句話說溜嘴了。
後座駕駛員金子咳了幾聲,暗一不他說話要小心一點。
這句話或許已經透過沒有關閉通訊的無線電傳了出去,不過身為職業軍人的編隊長並沒有加以斥責,隻下令進入轟炸行程。「如月1唿叫如月2,在高度兩千轉換方向至洞八洞。」「收到。」一如往常,編隊長衝浦隻下了簡單的指示。
跟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醐堂比起來,衝浦可說是跟他完全相反的類型。
兩架飛機緩緩向右方迴旋,穿越陰暗的雲層之後降低高度。
降低高度確認目標之後再度爬升,在即將抵達目標之前開始下降,在第一次通過中就將所有炸彈投下。
衝浦的原則就是不迴到相同的路徑。
依據他在朝鮮半島的戰鬥經驗,所得到的敦誨就是「不要和高射炮陣地對決」,因為在越南挑戰對空炮陣地的笨蛋絕對無法生還。雖然有部隊是專門執行這樣的任務,不過這些部隊正忙於在北方戰場——被作戰部隊稱為「大聯盟」的河內周邊進行空戰,不可能撥空來到這局部性的戰場支持。
一般西言,從雲層上方接近目標是很危險的。
因為會無法迴避穿越雲層出現的對空飛彈。
事實上,在進行這場戰爭的航空作戰之前,沒有任何日本的駕駛員接受過地對空飛彈的洗禮。
首度遭到地對空飛彈迎擊的駕駛員們,大多因為隨著「有如蒸氣火車穿過隧道的巨大聲響」而出現的「噴出橘色火焰往上升的電線杆」在身邊垂直通過的奇怪光景,而使得精神與肉體的平衡遭到破壞。然而不久之後就證明了,目擊到這些噴火電線杆的人們算是很幸運的。幾天之後,於夜間出擊來到北越上空的海軍駕駛員,目擊到正下方有一種急速上升接近的神秘物體——發出橘色光芒的甜甜圈狀物體,並且在通報之後就再也沒有返航。那個閃耀著橘色的光環其實是火箭推進器發出的火焰,而中央的黑色圓形則是地對空飛彈——s a m—s a 2蓋德萊飛彈正麵的黑影。前述的人之所以看得見噴火的電線杆,就證明地對空飛彈並沒有確實瞄準他的機體——在那之後,駕駛員們就被教育成隻要看見「橘色的甜甜圈」,就知道這是最大級的危險即將來臨的征兆。
蘇聯所提供的s a m—s a 2配置地點,如今也在持續增加當中,並且已經在北方戰場擊墜了數十架日本籍戰鬥機:不過當時仍算是貴重武器的地對空飛彈幾乎不可能會配置在這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警戒的是秘密配置於各地的小口徑對空火炮,尤其是密集配置的盯厘米口徑高射機關炮。
37厘米機關炮非常適用於低高度的彈幕式防禦。北越士兵自從在奠邊府戰役完美地阻止了法軍的空運作戰之後,就相當熟練於此種技術:而且更棘手的是,他們已經藉由這場戰爭學習到如何綜合運用這些從小口徑到大口徑的不同火炮.若是以低空接近,從正規士兵到民兵都會以a k步槍迎擊:稍微拉高則會遭遇到57厘米炮彈的彈幕:即使是為了進行轟炸而硬鑽進去,也會被盯厘米的彈幕籠罩,直到降低速度、修正接近路線,並且上升到轟炸高度為止都會被緊咬不放。就算是炸彈投擲完畢,一口氣提升高度甩開這些炮火之後,還是會遭受與雷達火控係統相連結的80厘米或120厘米大口徑火炮狙擊。對於敵方防禦態勢的管製網之嚴密,實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對駕駛員們而言,要進攻敵方陣營的困難之處,除了戰術上之外,還包括了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藉由飛機進行的作戰,尤其是對敵陣的轟炸任務,總是會伴隨著心理上的衝擊,就意義上而言,那等於是戰時的政治行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看到因為空襲而驚慌的民眾,就一語道破了飛機並不隻是一種兵器,更是心理戰的道具以及政治的手段,甚至有說法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各國學習到這個教訓之後的產物。不過要是純粹從軍事觀點上來看——除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外——空襲的本質,往往就存在於其奇襲的性質之上。
然而構成《雷轟》的諸多作戰卻總是欠缺上述的奇襲性質。
入侵敵方領空的駕駛員們,被迫在相同的時間以相同路線前往轟炸,因此北越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掌握他們前來的時間與方位,還可以配合這種不請自來的造訪訂立「歡迎」的行程。
擬定這個作戰的幕僚,大多是在上一場大戰中成為勝戰要角的「轟炸大隊」將官,依照他們的轟炸行動必須要反複進行的信念——本質上必須要不斷炸到敵方有所反應為止。而為此所衍生的無可避免的損失,對他們而言都是「應該要承擔的損耗」,隻不過是一堆統計數字罷了。另一方麵,在遙遠的日本批準這個作戰的專門委員會的文官們——文人統治之下的戰爭指導者也堅信,為了讓轟炸發揮作為政治語言的機能,必須要有一種能讓世人理解的文法——也就是讓轟炸過程製式化,他們對此理論深信不疑。若是真有所謂的文法存在,交戰的雙方就不會迴顧彼此共通的價值觀,也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實了。
人類確實擁有優秀的頭腦(應該吧),但在相信戰爭可以藉由轟炸這個手段進行管理時,就變成了愚蠢的生物。這種妄想成為現實的過程,產生出在南方戰場派出轟炸機對叢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在北方戰場卻將「由戰鬥機進行戰略轟炸」當成例行公事的異常狀況——這麽做的結果,使得醐堂等人必須放棄原本所具有的優勢,而不得不坐上敵方的歡迎籌備會為他們準備好的位子。
真是胡鬧——醐堂再度喃喃說著。此時衝浦的低沉聲音透過無線電響起,打斷了他的自言自語。「進入轟炸行程。通過時全彈投下。」「收到。」他跟著衝浦的飛機側身降下。
先不管這是不是杜黑(注1)後裔的妄想,他必須駕駛這架在杜黑妄想之下所發明的產物——雙引擎重型戰機的具現化,也就是這架戰鬥轟炸機完成任務才行。
在機身前麵下方的山間,可以用肉眼確認到與村落明顯不同的密集建築物。醐堂輕握彎曲的操縱杆進行微調,讓機身進入最終的轟炸路線。關於今天的轟炸目標,事前上頭宣稱那是一座燃料儲存基地。
這真的是值得轟炸的目標嗎?抑或是做給別人看的偽裝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等到炸彈投擲下去後才能得知。無論如何,既然這是今天飛行任務的總結,就算會受到盛大的歡迎,事到如今也無法偏離航線了。
速度表的指針已經超過了五百英哩,機體發出了些微的摩擦聲。
對於醐堂而一言,這是與勇氣或義務之類的感情無緣的作業;真要說起來,或許很類似他對於凡事都要求明確的個性。
因此他投擲炸彈的技術相當獲得好評。
在確認被稱作「二一十五號」的兇器離開衝浦的機體後,他也按下了投擲炸彈的按鈕。
兩機合計投下了十二發共兩百五十公斤的炸彈,還來不及確認是否命中目標,兩人就強行將機體拉高。
預期的對空炮火完全不見蹤影——也就是說,這裏不可能是什麽燃料儲存基地,當然也不會有投彈轟炸後的二次引爆。
被炸飛的隻有偽裝用的空油桶以及大量的土石,這隻能說是一個比起將普通炸彈(
無誘導型自由落下炸彈》丟進海裏報廢要來得好一點的任務。
因為編隊長是職業軍人,所以不會多說什麽——醐堂再度思考著。
他隻是個後備軍人——就如同那些海軍的駕駛員所說的,隻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數量就可以返國的「半調子的戰爭專家」,而他也覺得自己的技術隻不過是業餘的程度罷了。
既然非得加入這場他無法認同的戰爭,那麽或許他可以演出一場跟那些專業軍人不同類型的戰爭——也就是一場業餘的戰爭。
無論如何,所謂生死,與其說是信念,不如說是屬於機率的領域。
雖然這是一種危險的妄想,不過這就跟部分士兵常用的藥物一樣,隻是自我防衛的逃避行為罷了。
問題在於——醐堂後備中尉的駕駛技術與頭腦已經(超乎他對自己的評價》特化成對戰鬥這種特殊行為專用的了。
2
所謂的越戰,是證明了日本及日本人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一場戰爭。
日本人通稱為「越戰」的戰爭,正確來說是指連續爆發的三場戰爭——包括東南亞的獨立運動、因共產勢力趁隙滲透而勃發的內戰,以及日本以階段性介入軍事的總稱。也就是說,最初是介入寮國的巴特寮三派,亦即左派、中立派以及右派三大陣營的內戰,接著是介入南越民族解放戰線引發的內亂,以及總結上述戰爭的北越空戰,最後則是在東埔寨與赤棉政權展開的空戰。
在這一切的過程當中——包括最後要從南越全麵撤退的整場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與國民、軍隊三方麵之間,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目的以及方法都沒有基本的共識。這驚人的事實直接顯示出日本及日本人對於戰爭這種行為,究竟擁有何種程度的感情以及應變能力。
對絕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外交隻是用來維持日圓幣值、確保日本的能源物資可以正常輸入、以及維持國內人力雇用的手段而已:不過對於從政者而言,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要是牽扯到外交的最後手段,也就是戰爭時,日本人常會對於標榜國家利益優先的行徑表現出強烈的抵抗。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有著利己主義的味道——不隻是會令人想起在前兩次大戰中所體驗到的歐洲醜陋的外交傳統,也是一種麵對本國想趁亂占漁翁之利的曆史過程時,在潛意識之中做出的抗拒反應。假設民眾會得到最符合民情的領導者這句話屬實——那麽在日本這個國家裏,這也是一個相同的真理,同時也是曆史上的事實——那些勤勉的從政者們不隻要顧慮到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同時還要宣示崇高的理念——也就是正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叫做「反法西斯主義」,而在二次大戰之後,於冷戰構造下所進行的這場戰爭中,這叫做「反共產主義」,國內的人民則是將其粉飾之後稱為「民主主義」。
這個名為「民主主義」的正義,其實是讓從政者們將這場戰爭誤導到最後的咒縛——無論如何,在從政者與國民之間,對於其意義與目的都抱持著共識,至於在方法上——以戰爭而言,通常隻要一直打勝仗就不會遭到批評:隻要沒有演變成長期戰,作為人民的代言人的議會就沒有理由插嘴,隻會忙於他們所出身的官場或是與地方企業的利益往來。
從政者與民眾之間,存在著充滿了欺瞞、偽善和有所保留的共識——就算將其稱為勾結也不為過。而始終被排斥在這雙重契約的範圍之外的,就是必須負擔起戰爭實態的軍方,以及底下的每一個士兵。
從政者對於軍方的態度是無論在任何層麵上——包括攻擊目標的選擇以及執行方法、時期,甚至是作為具體手段的武器指定,他們都認為完全沒有交由軍方決定的餘地。文人統治是這個國家自從開始步向近代化之後,絕對要遵循的國家方針。在戰爭時期中膨脹的軍政組織促進了這種官僚式的管理;加上通訊手段的進步,使得大官們在技術上可以毫無限製地介入軍事作戰。關於這方麵,依照某位現場司令宮的說法是:「由於從韓戰到越戰的這段期間,通訊線路的效率大幅改善,因此位於指揮係統的所有人都開始認為,必須要巨細靡遺地掌握自己所管理的部隊才行。結果隨著更多的情報被傳達過去,上頭也要求繳出更加詳細的情報。最上層的司令官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駕駛艙,或者是站在步兵分隊的最前方,連國防部長甚至是首相,都降級成為普通的戰鬥機駕駛員或是步槍兵。」並且導致了倒因為果的事態:「實時的情報使得他們的管理意欲增強,促使司令部擴增人員的理由正當化。人數增加的幕僚為了做出更細微的分析而要求新的報告,而為了做出能讓上層滿意的報告,就需要追加更多的情報,然後情報收集作戰就這麽成立了。」
名為「限定在文人統治下的戰爭」這種「民主的」從政者所抱持的理想——或許這也包含在冷戰構造下,希望避免中國或蘇聯介入的現實要求——雖然也理所當然地會造成過度統治的結果,導致文官變成(不上戰場的)軍人,因此經常無法達成預期的政治目標。對於軍方「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必須擴大介入規模」這種矛盾的要求予以承認,到最後終於出現破綻,使得戰爭本身的主導權就這麽急速地喪失掉了。
國民與軍方的關係就無須多說了。
對於在曆史上沒有經曆過「武裝市民」的國家人民而言,反軍意識是一種他們必須抱持的傳統。
在從政者與民眾之間簽下充滿欺瞞與偽善的契約,而且也不信任軍方的情形下,他們指導著政治的最終手段——也就是「戰爭」開始進行時,就各種意義而言,這個國家都不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霸權遍及自太平洋中部橫跨至印度洋之間這片遼闊海洋,在亞細亞地區無疑是擁有最強軍事能力的日本,竟然在攻打東南亞的一個小國時,造成五萬八幹人戰死並且被迫敞退。而這個事實是如此被說明的:
這跟「人民大眾最終的勝利」之類的曆史觀點毫無關係——這在冷戰終結之後就可以用曆史來證明——這隻是顯示出戰爭中的絕對哲理,也是因為日本以及日本人欠缺戰爭的資質與能力,因而遭遇到了第一次敗北。
也因為如此,這場戰爭的敗北並不隻是軍事上的敗北,也引導日本以及日本人進入了二十世紀最後的「無盡惡夢的戰爭」之中,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將越南亡靈埋葬於阿拉伯半島的砂塵中」為止,都將陷於難以痊愈的挫折感之中。
於北越領海外圍海麵上方所展開的第58任務部隊——。
在這個通稱《大和堡壘》的巡邏海麵上,隨時配備著以兩艘翔鶴級空母與一艘護衛空母為主,再加上幾艘海上補給艦與護衛用驅逐艦所構成的艦隊。
醐堂後備中尉返迴時降落的護衛空母《龍驤2》,與同艦隊的兩艘正規空母比起來明顯遜色了些,不過它跟在上一次大戰中沉沒於馬六甲海峽的前一代空母不同,並非在軍事縮減條約之下被迫開發的小型輔助用空母,而是純種的「護衛用空母」。
與專門負責出征的攻擊型空母不同,它原本的用途是領海範圍內的警戒以及登陸作戰的支持,是近年正在檢討其開發必要之強襲登陸艦的過渡期船艦。不過為了這次的任務,它接受了包括擴張收納甲板,以及增加戰機彈射器性能等相對應的改造。上一代所傳承下來的平麵甲板,以及把艦橋設置在飛行甲板前端底下,那宛如「載著多層木箱的重型巡洋艦」的外型,被一些海軍的飛行員譏諷為「浮在海上的棺材」。不過因為這種複雜奇怪的外型正適合日本人的胃口,因此受到部分船艦狂的熱愛。
在龍驤上頭所配置的三個戰鬥飛行隊中,有一個小隊因為正在進行訓練以及休養,必須在後方渡過半年的交替時期,因此可以作戰的隻剩下兩個小隊的十六架《蒼龍》。配合戰機改
大和堡壘
1966
聲勢浩大而無實際效應
虛張聲勢的樣子
雷聲大雨點小
1
從十月到來年三月的冬季季風期間,東京灣與北越絕大部分的地區,都籠罩在僅有五百英尺高的厚重雲層,以及被稱為「春霧」的濃霧跟細雨之下,使得駕駛員對此傷透了腦筋。
在這個季節特有的厚重雲層上方——被命名為戰鬥空域r p 2的天空中,浮現出兩架戰機的影子。
擁有雙引擎高翼的細長機體,稍微朝內側傾斜的雙垂直尾翼,還有像是某種昆蟲般向外突起的氣泡式座艙蓋,這樣的機體給人難以忘懷的印象。
若隻是半調子的軍事迷的話,或許會將其誤認為德國空軍的h e 219 a 2,不過這種歐洲的猛禽與東南亞季風氣候的天空並不相稱:更何況在上一場大戰中,給予了日英聯軍的戰略轟炸機重創的夜間戰鬥機,怎麽可能會在這個時代的這個地方翱翔天際呢?
那是兩架舊型的雙引擎螺旋槳戰鬥轟炸機,型號是三菱a 8 m 7。
其基本設計是在一九四。年時,三菱在試造戰機的過程中,敗給了川崎ki45改——後來被稱為《屠龍》的二式複座戰鬥機以後,改為開始設計轟炸機的長程護衛戰鬥機所產生的。不過由於政府用兵的大方向沒有底定,使得設計的規格不斷修改。結果又從戰術支持用的輕型轟炸機改成俯衝型轟炸機,最後又重新設計為用來對抗極東蘇聯空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機——與其這麽說,其實這機型更像是把在歐洲戰場所擄獲的he219 a 2複製之後量產出來的東西。
在獲得製式化的當時,它被稱唿為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蒼龍》,而那時正好也是製式紀元的末期。它服了二十年以上的役,可說是站在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頂點的著名機種——說起來雖然好聽,不過其實隻是因為其堅固的機體設計以及運用層麵的廣泛,因此在戰後編組三軍時新創立的空軍,才會從陸軍那裏調這種機型來彌補現有軍機的不足,同時也做為防衛本土用的支持戰鬥轟炸機,但充其量也不過隻是使用退到第二在線的老兵罷了。
至於這樣的老兵現在會飛行於北越戰鬥空域裏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前年刪減了空母派遣數量的影響,使得海軍陷入嚴重的戰力不足,因此隻好把原本封存保養的預備艦,也就是前次大戰中的護衛空母拿出來用,卻發現沒有可以搭載的飛行部隊。因此想要賣海軍一個人情的空軍,就將改裝為艦載機的三個飛行部隊借給他們——換句話說,此刻飛在空中的,不過是毫無主見的戰爭策略與妥協於現狀之下的產物罷了。
就像是在戰爭時配備在第一線的最新型機種,比方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法國空軍的spadl 7或nieuport29那樣,軍用飛機要是錯過了開發量產的時機,就算是再怎麽有名的機種也隻能埋沒於航空史的一角。不過幸好《蒼龍》還來得及被當成「足以影響戰局的雙引擎戰鬥機」。
要是進入北越空軍的米格戰機出沒的領空裏的話,這種機型當然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其重裝甲所帶來的生還率以及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反而適合用來執行對十七度線附近的地上目標進行的轟炸任務。
不過即使機體適合執行任務,也不表示馬上就會有戰果。
從隻是報複轟炸的單一任務,擴大成大規模戰略型航空會戰的《雷轟》作戰開始以來,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為了破壞南越解放戰線的補給線,還有對河內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而展開的這個作戰,卻還沒有任何顯著的成果。
雖然原因是五花八門,不過從參與轟炸任務的駕駛員到參謀本部的將官,所有戰場上的軍人的共識都集中於「政治過度介入軍事」這一點,尤其是現今政權所采用的市場調查一戰略。
將戰力與戰果予以定量化、數據化,一切的軍事作戰都由政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指揮,因此可以彈性對應不斷變化的外交策略——如果是堅持文人統治的國家,這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略:然而戰場上狀況的變化,其難以預測的程度遠遠超過外交,光是在戰場上執行就已經相當困難的任務,有時還要加上伴隨著更多危險的轟炸效果評估,再加上嚴格的交戰規定以及軍法會議的威嚇,更有如在機體兩翼上加上了重擔。禁止轟炸的目標多達幾十種——不隻是醫院、學校等民間設施,還包括可能導致中俄兩國介入的海港設施、軍事顧問團或國際管理委員會的座機出入的敵方空軍基地——駕駛員在投下炸彈後還有確認戰果的義務,因此不得不承受被無謂的對空炮火命中的風險。
引述當時的國務大臣的說法,這是「藉由轟炸嚐試與北越政府對話」,而「炸彈是講給敵人聽的語言」。
真是胡鬧——二號機的駕駛員.醐堂後備中尉如此心想。
投擲炸彈後所可以聽到的話語,隻會是憤怒的吼罵聲,或是因轟炸而家毀人亡的人們所發出的詛咒聲。
在前一次大戰中,英日聯軍的確藉由戰略轟炸將德國逼上絕境並且使其屈服,然而這隻是基於長期存在於歐洲的共同觀念——戰爭的極致就是將對方國家的都市燃燒殆盡,不隻是生產力,就連文化都要徹底消滅的共通認知。文化方麵姑且先不論,以獨立作為唯一目標而奮戰了半個世紀的族群,與那些在戰時還有餘裕放任國內發生反戰運動的國家之間,怎麽可能會有什麽可以溝通的餘地呢?如果像是某位將官失言時所說的,進行一場能夠「使世界迴到石器時代」的轟炸計劃或許還有可能吧。光是重複現在這種像是從二樓窗戶向外麵小便一樣的轟炸行動,是不可能讓他們坐上談判桌的。
不對,醐堂後備中尉再次迴到思考。
根本就無須討論到戰術,或者應該說這場戰爭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他非常討厭那些說話不經大腦的反戰人士,不過對於這場戰鬥毫無意義的這個結論,他倒是抱持著和他們完全相同的看法,隻不過彼此在動機上有著明顯的不同而已。
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幹勁」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很明顯地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他似乎不小心把這句話說溜嘴了。
後座駕駛員金子咳了幾聲,暗一不他說話要小心一點。
這句話或許已經透過沒有關閉通訊的無線電傳了出去,不過身為職業軍人的編隊長並沒有加以斥責,隻下令進入轟炸行程。「如月1唿叫如月2,在高度兩千轉換方向至洞八洞。」「收到。」一如往常,編隊長衝浦隻下了簡單的指示。
跟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醐堂比起來,衝浦可說是跟他完全相反的類型。
兩架飛機緩緩向右方迴旋,穿越陰暗的雲層之後降低高度。
降低高度確認目標之後再度爬升,在即將抵達目標之前開始下降,在第一次通過中就將所有炸彈投下。
衝浦的原則就是不迴到相同的路徑。
依據他在朝鮮半島的戰鬥經驗,所得到的敦誨就是「不要和高射炮陣地對決」,因為在越南挑戰對空炮陣地的笨蛋絕對無法生還。雖然有部隊是專門執行這樣的任務,不過這些部隊正忙於在北方戰場——被作戰部隊稱為「大聯盟」的河內周邊進行空戰,不可能撥空來到這局部性的戰場支持。
一般西言,從雲層上方接近目標是很危險的。
因為會無法迴避穿越雲層出現的對空飛彈。
事實上,在進行這場戰爭的航空作戰之前,沒有任何日本的駕駛員接受過地對空飛彈的洗禮。
首度遭到地對空飛彈迎擊的駕駛員們,大多因為
隨著「有如蒸氣火車穿過隧道的巨大聲響」而出現的「噴出橘色火焰往上升的電線杆」在身邊垂直通過的奇怪光景,而使得精神與肉體的平衡遭到破壞。然而不久之後就證明了,目擊到這些噴火電線杆的人們算是很幸運的。幾天之後,於夜間出擊來到北越上空的海軍駕駛員,目擊到正下方有一種急速上升接近的神秘物體——發出橘色光芒的甜甜圈狀物體,並且在通報之後就再也沒有返航。那個閃耀著橘色的光環其實是火箭推進器發出的火焰,而中央的黑色圓形則是地對空飛彈——s a m—s a 2蓋德萊飛彈正麵的黑影。前述的人之所以看得見噴火的電線杆,就證明地對空飛彈並沒有確實瞄準他的機體——在那之後,駕駛員們就被教育成隻要看見「橘色的甜甜圈」,就知道這是最大級的危險即將來臨的征兆。
蘇聯所提供的s a m—s a 2配置地點,如今也在持續增加當中,並且已經在北方戰場擊墜了數十架日本籍戰鬥機:不過當時仍算是貴重武器的地對空飛彈幾乎不可能會配置在這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警戒的是秘密配置於各地的小口徑對空火炮,尤其是密集配置的盯厘米口徑高射機關炮。
37厘米機關炮非常適用於低高度的彈幕式防禦。北越士兵自從在奠邊府戰役完美地阻止了法軍的空運作戰之後,就相當熟練於此種技術:而且更棘手的是,他們已經藉由這場戰爭學習到如何綜合運用這些從小口徑到大口徑的不同火炮.若是以低空接近,從正規士兵到民兵都會以a k步槍迎擊:稍微拉高則會遭遇到57厘米炮彈的彈幕:即使是為了進行轟炸而硬鑽進去,也會被盯厘米的彈幕籠罩,直到降低速度、修正接近路線,並且上升到轟炸高度為止都會被緊咬不放。就算是炸彈投擲完畢,一口氣提升高度甩開這些炮火之後,還是會遭受與雷達火控係統相連結的80厘米或120厘米大口徑火炮狙擊。對於敵方防禦態勢的管製網之嚴密,實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對駕駛員們而言,要進攻敵方陣營的困難之處,除了戰術上之外,還包括了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藉由飛機進行的作戰,尤其是對敵陣的轟炸任務,總是會伴隨著心理上的衝擊,就意義上而言,那等於是戰時的政治行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看到因為空襲而驚慌的民眾,就一語道破了飛機並不隻是一種兵器,更是心理戰的道具以及政治的手段,甚至有說法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各國學習到這個教訓之後的產物。不過要是純粹從軍事觀點上來看——除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外——空襲的本質,往往就存在於其奇襲的性質之上。
然而構成《雷轟》的諸多作戰卻總是欠缺上述的奇襲性質。
入侵敵方領空的駕駛員們,被迫在相同的時間以相同路線前往轟炸,因此北越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掌握他們前來的時間與方位,還可以配合這種不請自來的造訪訂立「歡迎」的行程。
擬定這個作戰的幕僚,大多是在上一場大戰中成為勝戰要角的「轟炸大隊」將官,依照他們的轟炸行動必須要反複進行的信念——本質上必須要不斷炸到敵方有所反應為止。而為此所衍生的無可避免的損失,對他們而言都是「應該要承擔的損耗」,隻不過是一堆統計數字罷了。另一方麵,在遙遠的日本批準這個作戰的專門委員會的文官們——文人統治之下的戰爭指導者也堅信,為了讓轟炸發揮作為政治語言的機能,必須要有一種能讓世人理解的文法——也就是讓轟炸過程製式化,他們對此理論深信不疑。若是真有所謂的文法存在,交戰的雙方就不會迴顧彼此共通的價值觀,也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實了。
人類確實擁有優秀的頭腦(應該吧),但在相信戰爭可以藉由轟炸這個手段進行管理時,就變成了愚蠢的生物。這種妄想成為現實的過程,產生出在南方戰場派出轟炸機對叢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在北方戰場卻將「由戰鬥機進行戰略轟炸」當成例行公事的異常狀況——這麽做的結果,使得醐堂等人必須放棄原本所具有的優勢,而不得不坐上敵方的歡迎籌備會為他們準備好的位子。
真是胡鬧——醐堂再度喃喃說著。此時衝浦的低沉聲音透過無線電響起,打斷了他的自言自語。「進入轟炸行程。通過時全彈投下。」「收到。」他跟著衝浦的飛機側身降下。
先不管這是不是杜黑(注1)後裔的妄想,他必須駕駛這架在杜黑妄想之下所發明的產物——雙引擎重型戰機的具現化,也就是這架戰鬥轟炸機完成任務才行。
在機身前麵下方的山間,可以用肉眼確認到與村落明顯不同的密集建築物。醐堂輕握彎曲的操縱杆進行微調,讓機身進入最終的轟炸路線。關於今天的轟炸目標,事前上頭宣稱那是一座燃料儲存基地。
這真的是值得轟炸的目標嗎?抑或是做給別人看的偽裝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等到炸彈投擲下去後才能得知。無論如何,既然這是今天飛行任務的總結,就算會受到盛大的歡迎,事到如今也無法偏離航線了。
速度表的指針已經超過了五百英哩,機體發出了些微的摩擦聲。
對於醐堂而一言,這是與勇氣或義務之類的感情無緣的作業;真要說起來,或許很類似他對於凡事都要求明確的個性。
因此他投擲炸彈的技術相當獲得好評。
在確認被稱作「二一十五號」的兇器離開衝浦的機體後,他也按下了投擲炸彈的按鈕。
兩機合計投下了十二發共兩百五十公斤的炸彈,還來不及確認是否命中目標,兩人就強行將機體拉高。
預期的對空炮火完全不見蹤影——也就是說,這裏不可能是什麽燃料儲存基地,當然也不會有投彈轟炸後的二次引爆。
被炸飛的隻有偽裝用的空油桶以及大量的土石,這隻能說是一個比起將普通炸彈(無誘導型自由落下炸彈》丟進海裏報廢要來得好一點的任務。
因為編隊長是職業軍人,所以不會多說什麽——醐堂再度思考著。
他隻是個後備軍人——就如同那些海軍的駕駛員所說的,隻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數量就可以返國的「半調子的戰爭專家」,而他也覺得自己的技術隻不過是業餘的程度罷了。
既然非得加入這場他無法認同的戰爭,那麽或許他可以演出一場跟那些專業軍人不同類型的戰爭——也就是一場業餘的戰爭。
無論如何,所謂生死,與其說是信念,不如說是屬於機率的領域。
雖然這是一種危險的妄想,不過這就跟部分士兵常用的藥物一樣,隻是自我防衛的逃避行為罷了。
問題在於——醐堂後備中尉的駕駛技術與頭腦已經(超乎他對自己的評價》特化成對戰鬥這種特殊行為專用的了。
2
所謂的越戰,是證明了日本及日本人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一場戰爭。
日本人通稱為「越戰」的戰爭,正確來說是指連續爆發的三場戰爭——包括東南亞的獨立運動、因共產勢力趁隙滲透而勃發的內戰,以及日本以階段性介入軍事的總稱。也就是說,最初是介入寮國的巴特寮三派,亦即左派、中立派以及右派三大陣營的內戰,接著是介入南越民族解放戰線引發的內亂,以及總結上述戰爭的北越空戰,最後則是在東埔寨與赤棉政權展開的空戰。
在這一切的過程當中——包括最後要從南越全麵撤退的整場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與國民、軍隊三方麵之間,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目的以及方法都沒有基本的共識。這驚人的事實直接顯示出日本及日本人對於戰爭這種行為,究竟擁有何種程度的感情以及應變能力。
對絕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外交隻是用來維持日圓幣值、確保日本的能源物資可
以正常輸入、以及維持國內人力雇用的手段而已:不過對於從政者而言,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要是牽扯到外交的最後手段,也就是戰爭時,日本人常會對於標榜國家利益優先的行徑表現出強烈的抵抗。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有著利己主義的味道——不隻是會令人想起在前兩次大戰中所體驗到的歐洲醜陋的外交傳統,也是一種麵對本國想趁亂占漁翁之利的曆史過程時,在潛意識之中做出的抗拒反應。假設民眾會得到最符合民情的領導者這句話屬實——那麽在日本這個國家裏,這也是一個相同的真理,同時也是曆史上的事實——那些勤勉的從政者們不隻要顧慮到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同時還要宣示崇高的理念——也就是正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叫做「反法西斯主義」,而在二次大戰之後,於冷戰構造下所進行的這場戰爭中,這叫做「反共產主義」,國內的人民則是將其粉飾之後稱為「民主主義」。
這個名為「民主主義」的正義,其實是讓從政者們將這場戰爭誤導到最後的咒縛——無論如何,在從政者與國民之間,對於其意義與目的都抱持著共識,至於在方法上——以戰爭而言,通常隻要一直打勝仗就不會遭到批評:隻要沒有演變成長期戰,作為人民的代言人的議會就沒有理由插嘴,隻會忙於他們所出身的官場或是與地方企業的利益往來。
從政者與民眾之間,存在著充滿了欺瞞、偽善和有所保留的共識——就算將其稱為勾結也不為過。而始終被排斥在這雙重契約的範圍之外的,就是必須負擔起戰爭實態的軍方,以及底下的每一個士兵。
從政者對於軍方的態度是無論在任何層麵上——包括攻擊目標的選擇以及執行方法、時期,甚至是作為具體手段的武器指定,他們都認為完全沒有交由軍方決定的餘地。文人統治是這個國家自從開始步向近代化之後,絕對要遵循的國家方針。在戰爭時期中膨脹的軍政組織促進了這種官僚式的管理;加上通訊手段的進步,使得大官們在技術上可以毫無限製地介入軍事作戰。關於這方麵,依照某位現場司令宮的說法是:「由於從韓戰到越戰的這段期間,通訊線路的效率大幅改善,因此位於指揮係統的所有人都開始認為,必須要巨細靡遺地掌握自己所管理的部隊才行。結果隨著更多的情報被傳達過去,上頭也要求繳出更加詳細的情報。最上層的司令官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駕駛艙,或者是站在步兵分隊的最前方,連國防部長甚至是首相,都降級成為普通的戰鬥機駕駛員或是步槍兵。」並且導致了倒因為果的事態:「實時的情報使得他們的管理意欲增強,促使司令部擴增人員的理由正當化。人數增加的幕僚為了做出更細微的分析而要求新的報告,而為了做出能讓上層滿意的報告,就需要追加更多的情報,然後情報收集作戰就這麽成立了。」
名為「限定在文人統治下的戰爭」這種「民主的」從政者所抱持的理想——或許這也包含在冷戰構造下,希望避免中國或蘇聯介入的現實要求——雖然也理所當然地會造成過度統治的結果,導致文官變成(不上戰場的)軍人,因此經常無法達成預期的政治目標。對於軍方「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必須擴大介入規模」這種矛盾的要求予以承認,到最後終於出現破綻,使得戰爭本身的主導權就這麽急速地喪失掉了。
國民與軍方的關係就無須多說了。
對於在曆史上沒有經曆過「武裝市民」的國家人民而言,反軍意識是一種他們必須抱持的傳統。
在從政者與民眾之間簽下充滿欺瞞與偽善的契約,而且也不信任軍方的情形下,他們指導著政治的最終手段——也就是「戰爭」開始進行時,就各種意義而言,這個國家都不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霸權遍及自太平洋中部橫跨至印度洋之間這片遼闊海洋,在亞細亞地區無疑是擁有最強軍事能力的日本,竟然在攻打東南亞的一個小國時,造成五萬八幹人戰死並且被迫敞退。而這個事實是如此被說明的:
這跟「人民大眾最終的勝利」之類的曆史觀點毫無關係——這在冷戰終結之後就可以用曆史來證明——這隻是顯示出戰爭中的絕對哲理,也是因為日本以及日本人欠缺戰爭的資質與能力,因而遭遇到了第一次敗北。
也因為如此,這場戰爭的敗北並不隻是軍事上的敗北,也引導日本以及日本人進入了二十世紀最後的「無盡惡夢的戰爭」之中,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將越南亡靈埋葬於阿拉伯半島的砂塵中」為止,都將陷於難以痊愈的挫折感之中。
於北越領海外圍海麵上方所展開的第58任務部隊——。
在這個通稱《大和堡壘》的巡邏海麵上,隨時配備著以兩艘翔鶴級空母與一艘護衛空母為主,再加上幾艘海上補給艦與護衛用驅逐艦所構成的艦隊。
醐堂後備中尉返迴時降落的護衛空母《龍驤2》,與同艦隊的兩艘正規空母比起來明顯遜色了些,不過它跟在上一次大戰中沉沒於馬六甲海峽的前一代空母不同,並非在軍事縮減條約之下被迫開發的小型輔助用空母,而是純種的「護衛用空母」。
與專門負責出征的攻擊型空母不同,它原本的用途是領海範圍內的警戒以及登陸作戰的支持,是近年正在檢討其開發必要之強襲登陸艦的過渡期船艦。不過為了這次的任務,它接受了包括擴張收納甲板,以及增加戰機彈射器性能等相對應的改造。上一代所傳承下來的平麵甲板,以及把艦橋設置在飛行甲板前端底下,那宛如「載著多層木箱的重型巡洋艦」的外型,被一些海軍的飛行員譏諷為「浮在海上的棺材」。不過因為這種複雜奇怪的外型正適合日本人的胃口,因此受到部分船艦狂的熱愛。
在龍驤上頭所配置的三個戰鬥飛行隊中,有一個小隊因為正在進行訓練以及休養,必須在後方渡過半年的交替時期,因此可以作戰的隻剩下兩個小隊的十六架《蒼龍》。配合戰機改為噴射引擎的大型化,空母也有逐漸大型化的傾向。不過要兩萬噸級的護衛空母承載雖然是舊型卻也是雙引擎的《蒼龍》,結果導致空母無法再承載偵查或是救難用的飛行隊,包含c a p(戰鬥空中巡邏)任務的一切事項,都要依靠同艦隊的另外兩艘空母,因此會被艦隊視為拖油瓶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將空軍的飛行部隊派遣到海軍空母的這種運用形態,在較早設立空軍的德國或法國已有先例,不過這例子並不存在於日本海軍的傳統:再加上以艦長為首的船員大都是後備役,因此這艘船可以說是象征了這場戰爭的不合常規之處。對於艦上的戰機駕駛員麵百,日常生活可說是相當不輕鬆。
由於大部分的航空作戰不是拂曉出擊,就是以夜間作戰為主,醐堂等人的生活作息也必須配合任務做調整。不過無論是在什麽時候出動,位於飛行甲板正下方的起居室天花板上,因為有許多蒸氣推進器的管線交錯縱橫,再加上不斷有各種飛機起降,這些悶熱與噪音使他們根本無法安眠。
即使是在訓練部隊中因好睡而聞名的醐堂,自從被編入這支艦隊之後,也一直受到慢性的睡眠不足所苦。
至於醐堂後備中尉最關心的三餐問題——令人意外的是食物相當美味,分量上也是無可挑剔。
然而因為夥房要負責兩幹名以上乘員的飲食,菜色的選擇上自然就有所限製,因此醐堂很快就吃膩了。戰機駕駛員因為任務的關係,比起一般士兵需要更多的熱量,因此駕駛員有專用的菜單:而說到高熱量又好消化的東西,無可避免地就會變成以肉類料理為中心。
但醐堂是素食主義者。
要是有特別待遇,真希望有稀飯配鹹昆布以及醃茄子這樣的菜色。雖然他也曾經這麽反應過,不過在被夥房長大罵:「對艦隊成員來說,均衡的飲食也是任務之一」後,他就決定以艦內大量製造
的豆腐當作主菜,因此得到了「不合群中尉」的稱唿。
由於上頭準許在沒有值勤的日子可以喝酒,因此他總是在吸煙區配著沒有受到管製的香煙大口暢飲。即使喝到痛風發作,他也會定期吃降尿酸的藥物然後繼續喝酒。
而說到娛樂器材,就隻剩士宮室裏吸滿了手汗的圍棋與將棋各一套而已了。
雖然每個禮拜會播放兩次電影,不過或許是負責娛樂的士官的個人興趣吧,播放的總是鬆竹拍的喜劇電影,或是東映拍的俠義電影,因此,喜歡看歐洲前衛電影的醐堂從來沒有去看過。
除了戰鬥任務之外,上述的情形就是醐堂生活的全部。他必須在這副海上的棺材上完成一百次飛行勤務,不然就得要傷亡才能獲準迴國。雖然身為後備軍人的醐堂已經達成了一半以上的目標,不過也可能依據戰況的變化而再度被征召。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戰隊長三本少校一開口就這麽說著。
距離執行駕駛勤務三小時前開的簡報會議,不隻是駕駛員,包含召開這場會議的戰隊長以及所有關係人在內,都非常討厭這一段時間。
說到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幾乎沒有意義——或者說比沒意義還要更加不如。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確認交戰規定。但是這些規定總是在更新,對於每個細節都非常嘮叨,而且又拐彎抹角地非常難懂,充滿了對公文的特有格式的執著:再加上戰隊長在轉述的時候又會發泄自己不滿或自虐之類的個人情緒——簡單來說,對於醐堂這樣的人麵言,這些隻是愚蠢的廢話連篇罷了。
不能飛到這裏、不能攻擊這個,也不能飛到那裏、不準攻擊那個。而且更麻煩的是,隻要稍微違反這些交戰規定的話就會被送軍法審判,會議最後總是會以這樣的恐嚇作為結尾。
因此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會期待會有什麽「好消息」,轉述的當事人也早就放棄了想要取信大家的熱情。
「請求搭載二式對空飛彈的第三次申請被駁迴了。」
二式對空飛彈是一種新型的空對空飛彈,與醐堂等人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有時會搭載的舊型一式對空飛彈使用的熱紅外線追蹤方式不同,是以感應器捕捉己機對敵機發出的電波反射來進行追蹤——是一種被稱為半主動雷達製導的誘導係統。說到這個係統的用處,就是隻要後座以雷達捕捉到敵機時發射飛彈,就有可能在敵方的可視範圍之外先發製人。
對於無法以速度抗衡的舊型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而言,這幾乎是唯一可以在與敵機對峙時獲得優勢的對抗手段,也是駕駛員們熱切期望可以搭載的武器。
「任何攻擊敵機的方式,都隻準在目視確認之後才能進行,以現時點來說沒有任何根據足以變更這樣的規定——上頭是這麽說的。」
「總之就是不準嘛。」
後座駕駛員金子咯咯笑著,發出像是鳥叫一樣的奇怪笑聲。
隻要沒有我的允許,即使是室外廁所也不準破壞——某個國務大臣甚至還如此誇口。即使這是一種對選民的訴求,但依舊是非常傲慢的發言。
是對於什麽的傲慢呢?
當然是對於戰爭這樣的行為。
好像是又不小心脫口而出了吧,四周有幾個人訝異地看著醐堂的臉,不過一想到這個人的怪癖,就再度將視線移迴了空中。
坐在他身旁的編隊長衝浦,一如往常閉上眼睛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之中。
「米格也是很忙的呢。」
不過不會像你們的r p 2那麽出名的啦——三本說著這種根本稱不上是安慰或是藉口的話之後,隨即由副官足立上尉代為陳述會議的重點。
足立上尉是最近編組進來的女性軍官。空軍的雇用規章變得寬鬆,也是隨著戰況推移所產生的變化之一。
目標與飛行航線、使用武器、投擲炸彈之後的撤退路線——。
由於這都是跟自己性命相關的事情,因此並沒有人打瞌睡,不過要說是熱衷還差得遠——所有人隻是專心表現出一副有在集中精神聽講的樣子罷了。
若要說有誰會打瞌睡的話,就隻有那位三本少校而已。
這似乎是叫做發作性睡病的一種疾病。
這是與當事人的意識毫無關係,隨時都會忽然睡著的一種罕見疾病。
這種與時間地點無關會忽然陷入熟睡的症狀,在一天中會發作好幾次。比方說像是在雀躍不已或是洋洋得意,這類喜怒哀樂的情緒激烈時會忽然全身無力倒下去,雖然在這段期間裏的意識還是可以正常地理解周圍的對話,不過剛睡著時會有作惡夢或是四肢僵硬之類的反應。相對於白天會忽然睡著,夜間卻會無法熟睡導致生活出現障礙,而且這些症狀都不是在同一時間發作,而是間隔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發作。
話說前幾天在一個全艦將官列席的重要會議上,他就這麽在眾目睽睽之下跑去夢周公,當時他的上司——戰隊司令看了也免不了臉色大變。
之前聽說過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是腦部下視丘所分泌的某種蛋白質出現基因突變——總之先不管這些細節,為什麽這種家夥可以通過戰機駕駛訓練,而且還掛上飛宮的勳章呢?
這樣不是很危險嗎——對自己的痛風視若無睹,醐堂再度喃喃自語了起來。
原本看著數據的副官足立抬起頭來,但一察覺到發出聲音人的是醐堂之後,就推了推橢圓形鏡框的眼鏡,重新開始轉達事項。三本少校宛如沒電的玩具般依然熟睡著:而坐在後頭的金子不時發出怪聲:編隊長衝浦則是閉目沉思.
足立上尉那宛如無止盡般的說明終於結束,此時三本突然毫無預警地拾起頭來。
「有其它問題嗎?」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根本不可能有問題,不過醐堂卻舉手站了起來,無視於三本臉上明顯露出的不悅表情對他說:
「前幾天由我自己提出的向那間位於飛行路線上的醫院的攻擊申請,不知道上頭審核
的怎麽樣了?」
海軍聽到這樣的語氣大概會揍扁他吧——其實在空軍裏頭也是一樣的——不過醐堂很討厭所謂的軍方用語,因此他盡可能在不讓對方生氣的範圍裏,使用地方居民——也就是一般民眾的語氣說話。
「被駁迴了。」
這次換成所有人失望的歎息聲充滿了整間簡報室。
說到位於飛行路線上的『醫院』,其實隻是一種假稱而已。那裏其實是一座因為遭到轟炸而化作廢墟的電氣化學工廠,不過整棟建築物以及所屬區域都配置了對空炮——也就是說這裏其實是一座對空要塞。至於這裏為什麽會被稱為『醫院』,其實是因為在建築物的中央樓層約三層樓高的部分漆有一個白色圓形,而且在那中央還有一個巨大的紅十字。
這實在是相當不要臉的做法。隻要從上空經過,這問神奇的醫院就會從窗戶到陽台,所有能打開的地方射出炮火,那個假惺惺的紅十字也成為駕駛員們抱怨的目標。
「還是不行嗎?」
「不行。」
在被醍堂問為什麽不行之前,三本就一口氣做了總結。
「雖然他們那樣做的確違反戰時國際法,不過你炸掉那邊之後要怎麽證明他們違法?他們反而會讓電視記者到排滿屍體的醫院瓦礫旁采訪,把內容拿到內地播放之後再刊登到報紙上頭,再由我們那個楨原出麵解釋,之後把幾個高層將領換掉,然後一切就結束了。」
楨原是現任國務大臣,也是惡名昭彰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之前提過的有關室外廁所的發言,就是那個楨原的傑作。
從士兵到司令官,隻要一提到他,都會在他的名字前麵加上『那個』兩個字:他就是如
此不受歡迎。
「總之不準對醫院出手。」三本坐迴座位上,他的舉動像是在宣告這個話題就到此結束。「問一下。」「又有什麽事?」
從他身上飄散出預告著怒氣將要爆發的無力感——雖然這也是前述的嗜睡症的影響——三本再度站了起來。
「就說是有一顆五〇炸彈不小心掉下去了,像是這樣的借口也行不通嗎?」三本以朦朧的眼神凝視醐堂整整三秒,在場的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就給我抓緊炸彈,手不要滑掉了。」足立上尉刻不容緩地大聲宣布解散。三根那家夥好像真的遲疑了一下呢。」離開簡報室之後來到走道,金子露出滿臉笑容找醐堂說話。三根是三本少校的綽號,也有人叫他「q太郎」。雖然醐堂並不討厭三本,不過也沒有到喜歡的地步。
世界上有一種人,就是會令別人忍不住想去找他麻煩:對醐堂而言,三本或許就是這種對象吧。
「那個家夥一正也很想把那邊炸了。」
一麵隨口如此迴答他,醐堂一麵思考著如何才能甩開這個老是像小狗一樣纏著他的人。
金子目前擔任醐堂的後座。在訓練部隊時期開始就一直和醐堂搭檔的一位叫做石井的後備中尉,在從駕駛艙跳到飛行甲板上的時候居然摔斷腿,結果就因為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外而被後送到內地,因此金子才會在六周前過來遞補他的位置,而他的階級也是後備中尉。
資深的戰機駕駛員大都習慣由自己一個人駕駛,也對可以獨自判斷大局的立場感到驕傲,因此很不容易接受讓一個轟炸員或是領航員坐在自己身後的這種想法。然而隨著與戰場相關的軍事組織或部隊不斷增加,必要的通訊也隨之增多,一旦搭載的武器操作變得複雜化,戰機必然就會演變成複座型,接著一群雷達操縱員就隨之登場了。他們被稱為「後座駕駛員」,或是直接簡稱為「後座」。雖然無法讓戰機駕駛員馬上接受,然而在北越上空這種濃密的電波環境之下,要一邊切換複數的頻率然後一邊收集需要的通訊情報,有時還必須進行迴避的動作,還要借著必要的按鈕來操縱戰機上搭載的武器:如此高等的技術就算是再有名的駕駛員也無法獨自完成,因此也讓人們體認到後座駕駛員的存在意義。
然而「後座駕駛員」站在可以指揮戰機的飛行與攻擊的立場上,就這方麵的意義來看,不管他的手中是否握著操縱杆,跟駕駛員還是有所差別的。
而且大多數的後座駕駛員並沒有自己必須成為實時的情報分析官的認知——要將濃密的電波情報重新構成,實時把握任務的整體概念,並且正確地轉達給駕駛員——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去理解這樣的工作,隻想純粹擔任一名技師的角色。
金子勳後備中尉也是典型的這種人。
醐堂雖然不討厭這個坐在自己後座的人,不過從起飛到返航的幾個小時,都會透過敏感度很高的對講機聽到這個人的唿吸聲,那實在是一件痛苦又令人不悅的苦差事。
不過在這裏還是要幫金子後備中尉說一句話。其實在無法動彈的駕駛艙中感受彼此的生理狀況,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後座被逼著聽駕駛員的自言自語所感受到的痛苦,或許還遠遠勝過醐堂的感受。
不過舊型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還裝備有後方連發旋轉式機關槍這種搞錯時代的裝備,而為了操縱這個武器,後座跟駕駛員就必須背對而坐了。在這幾個小時的不快環境中,彼此都可以保有自己的視野範圍,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救贖了。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對方是女性或貓狗就算了,對於極端討厭與同性有生理上接觸的醐堂來說,金子這種跟他人親近的個性——應該說是很黏人的個性,簡直令他困擾至極。然而他終究是跟自己搭檔的後座駕駛員,也不能對他太冷淡。
「我去看看機體的狀況。」單方麵地轉過身,對露出了像是棄犬表情的金子道別之後,醐堂走向了停機坪。他悄悄轉過頭看著金子沮喪離去的背影。他大概是要去士官室附近找人聊天吧。總覺得他好可憐。
雖然醐堂這麽覺得,不過當然也隻是在心中想想罷了,完全沒有想叫住他或是追上去的意思。
《龍驤2》的停機坪原本隻有一層,自從決定要派遣到此地之後,為了收容十六架五式雙引擎戰鬥機以及若幹的預備機,因此將甲板改裝成兩層,同時也進行了將舷側電梯加大之類的大幅改造。
在原本的想法中,應該是認為至少要搭載兩個飛行小隊才能夠當作戰力吧。不過理所當然的,在經過這一次的改造後,因為重心過高以及風壓麵積增加而導致複原性惡化,再加上還臨渴掘井地追加了防雷護體等工程,使得船艦外型變得更加驚人,如今的外貌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異常了。
雖然這片收納甲板有著這樣的來曆,但在這個有著四個高中體育館大的寬廣空間
裏,拿來作為艦載機還稍嫌太大的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擁擠地並排在一起的光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模型展示架一樣。因此醐堂無論有事或者沒事,每天都會來這裏欣賞這個令人興奮的光景。
醐堂的座機是從發動機短艙外將外翼向上折迭起來的樣子停放著的。
雖然在飛行時的樣子也是如此,不過看到機翼折迭起來的狀態,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讓人感覺像是昆蟲的特有印象就更為顯著了。
站在正麵的醐堂雙手不自覺地叉著腰,而注意到他這個姿勢的整備員們,都露出了不知道是苦笑還是嘲笑的表情。
在出擊之前檢查自己的座機,與其說是戰機駕駛員的習慣,還不如說是基本原則,因此整備員們對於經常來訪的醐堂,之前都以為他是位行事正經的駕駛員並且表達敬意:不過在知道他隻是純粹基於個人的動機而來之後,就完全不將他當作一迴事了。
「你又來啦?」
轉過身去,站在眼前的人是戰機整備長岡部士官長。
基於他跟醐堂意氣相投的這個意義上而言,他與醐堂一樣在艦隊裏是一個異質的存在,也是唯一會跟醐堂講話的整備員。
「你要過來我是不介意啦,不過那個像是正義化身的姿勢還是改掉會比較好喔。」
據說將整備兵當成奴役使喚是海軍的惡習,不過即使是麵對新設立的空軍,岡部的語氣還是脫離了軍隊這個世界的常軌。先不提兩人階級的大小,岡部士官長可是比醐堂還要年輕三歲。「我本來就是正義的化身啊。」「正義這種東西,是十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專用的喔。」岡部默默地以下顎比了比,示意要他到整備員的待命區去。
雖然說是待命區,其實也隻不過是在收納甲板上麵臨時搭建的休息室,不過由於可以抽煙,因此這裏也是醐堂一定會去的地方。
才剛走進室內,醐堂就發出驚訝的聲音。「還是昨晚吃宵夜時剩下的,你想吃就吃吧。」原來是桌上放了一碗麵線。盛著冷水的巨大金屬碗的外壁上滿是水珠。
對於吃素的醐堂而言,這是僅次於涼豆腐以及燉蘿卜幹第三愛吃的東西,也是在《大和堡壘》上很少有機會吃到的食物之一。
「你們老是在吃這種玩意嗎?」
「倒也不是啦,不過我們有自己的管道可以弄得到。」
大概是早就已經吃夠了吧,岡部士官長從沾有油漬的工作服胸前的口袋中取出了一根香煙叼在嘴裏。
雖然馬上就要出擊了,不過醐堂還是決定先飽餐一頓再說。他從已經用過的麵碗裏頭選出一個比較幹淨的,在裏頭倒入芳香的醬汁之後就拚命地吃了起來。
老早就知道在他吃完之前根本無法跟他對話的士官長,以宛如看著狗的眼神,邊盯著專心吃著麵線的醐堂邊吞雲吐霧。
「不
過話說迴來,還真像呢。」
總算是停下來喘了口氣的醐堂抬起頭來說道。
「不是很像,那根本就是u h u吧。就連引擎也是仿冒d b 6 0 3 b的。」
岡部所說的《u h u》是設計五式雙引擎戰鬥機時「作為參考」的h e 219 a 2的昵稱,在德文裏頭是貓頭鷹的意思。
隻是意氣相投、稱不上是好朋友的兩人,話題總是離不開飛機。
「不過與其說是貓頭鷹,其實更像是蜻蜓吧?」
「因為它是夜間用戰鬥機,所以才叫它貓頭鷹的。明明是你自己的座機,你對它卻什麽也不了解。」
他繼續訂正醐堂的無知。
「每次看到這個玩意我都會想,日本人實在是沒有設計飛機的天分呢。」
「是嗎?」
「說到舊型陸軍機,二式戰機跟後繼的四式戰機雖然設計上不一樣,可是構造卻跟fw 19差不多,三式戰機則是……」
「一般都說那是仿冒梅塞施米特的吧。平麵圖根本就完全不同啊。」
仍然不死心地撈著碗底的碎麵條的醐堂如此反駁道。
「你看它上麵搭載了d b 6 0 1,並且為了發揮水冷式引擎正麵投影麵積的優點,而將機身拉細,再怎麽看都很像吧。你去看一樣搭載了d b 6 0 1的意大利m a c c h i 2 0 2就一目了然了,那隻不過是在主翼的形狀上動了點手腳而已。」
「那五式戰機呢?」
「改為搭載氣冷式的h a112引擎之後,反倒把三式戰機的優點全都搞砸了。光是改造仿冒品怎麽可能會變得更好呢?同樣是五式,雙引擎的五式戰機就是因為完全仿造了漢克戰機所以才成功的啊。」
雖然語氣像是在自嘲,岡部的眼神裏卻帶著些許落寞。
對並非戰機迷的醐堂而言,他無法理解對方的這份感情,不過對身為技師的岡部士官長麵百,這似乎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雖然算不上是作為對方請吃麵線的迴禮,不過醐堂還是決定留下來陪岡部聊聊,因此也點了根煙來抽。
「那麽海軍戰機又是如何?」
「就原理上來說,以運用在空母上為前提的艦載機,不可能勝得過隻以飛行為考慮而設計的陸地機種。那隻是用來專門攻擊或轟炸艦隊的特殊武器,本質上隻不過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產物罷了。像之前那場在印度洋附近進行的艦隊戰也就算了,整艘空母進入地中海的時候,不就被打得亂七八糟了嗎?」
雖然自己就身處於這樣的空母上,不過因為他是跟著醐堂等人的飛行部隊派遣過來的空軍,而且還是現役的整備兵,因此講出來的話格外辛辣。
「像空母機動部隊這種東西啊,是因為艦載機改用噴射引擎之後,才足以成為一個有戰力的單位。要是從身為武器的角度來看,軍機本質上的任務就是轟炸,空對空戰鬥或是偵察行動二逗些都是為了讓轟炸任務更有效率而產生的次要任務。所謂的轟炸其實就是炮戰的延伸,而空軍的本質就是炮兵,因此轟炸機所需要的性能就隻在於飛行距離,以及載重量這兩個問題上。兩人開一架單引擎戰鬥機出去,卻隻扔了兩顆五。炸彈就迴來的話,那根本就隻是在浪費戰爭資源而已。」
「照你這麽講,那開著複座雙引擎戰鬥機,然後還拖著五。或二五炸彈四處閑晃的我們又算是什麽啊?」
「很抱歉,那一樣是種浪費。」
他很快地就下了定論。
「要轟炸都市或是工廠地帶,就隻有四引擎重型轟炸機才能做到:至於像是航空基地、鐵路調車場或是橋梁之類的單點目標,就隻能由能夠自保的戰鬥機進行攻擊。歐洲從以前開始就是這麽做的,像東南亞也是用一式或三式戰機代替轟炸機去攻擊敵方的機場進行航空殲滅戰的喔。重型轟炸機要是遇到中層雲就無法進行轟炸,不過戰鬥機卻可以低空飛行,而且還可以從低空切入後進行突襲呢。」
原來如此,醐堂傻愣愣地應和著。
身為整備員的岡部似乎比他還要精通戰術。
「輕型轟炸機隻要專心支持地麵就行了。像是德蘇戰爭中的單引擎重型戰機暴風雪或是ju 8 7,西部戰線則是由英國的jabo擔任這樣的任務。五式雙引擎戰鬥機雖然沒有那樣的速度,不過它很堅固,載重量也還不錯,所以很適合用來載送武器,何況它的肚子上還加裝了重型火炮呢。」
這裏所說的腹部重型火炮,指的是在機身下方、駕駛艙後方所搭載的四架口徑30厘米的m k 10 8機關炮。除此之外,主翼的根部裝備了兩門8厘米m g 151/20機關炮(德國的說法是機關槍》,而且所有裝備之所以位於不會影響到駕駛員視線的駕駛座後方,都是因為做為原型的h e 219 a 2是夜間用戰鬥機之故。
「夜間出擊的時候隻要專打貨車車隊之類的地麵目標就行了,六門機關炮一齊開火的火力可不是蓋的喔。這種機型應該要投入南方的地麵戰才對,根本就不應該用來從海上朝著敵方陸地轟炸嘛。」
很明顯的,他對此相當生氣。
就是因為身為技師,才會對於違反技術性原則的使用方式感到不合理,而這也是大家對於一切和這場戰爭有關的事物所擁有的共同情感。
「不過暴風雪戰機還有斯圖卡轟炸機都是單引擎啊。」
醐堂並不是要幫上級辯護,隻是基於個人的興趣提出反論。「五式是雙引擎,而且還是超高高度專用的水冷式喔。」「隻要是雙引擎又是水冷的話就無所謂嗎?」士官長的信念似乎絲毫不被動搖。
「如果是在本國領空戰鬥的防空戰機就算了,要在海上或是敵軍陣地飛行,至少也需要搭載兩具引擎。雖然負責整備的我這麽說有點奇怪,不過引擎性能再好也難保它哪天不會故障。就算是中了彈開始冒出火來,隻要另一具引擎沒事的話還是可以飛啊。你也不想因為墜機而被俘虜吧?」
「那我還寧願選擇死。」
成為俘虜的駕駛員將會遭到什麽待遇,所有駕駛員都相當清楚,而這也是他們最害怕發生的事。
「而且要是從飛機的原理來看,雙引擎的速度當然會比單引擎來得快。因為引擎有兩具,機身隻有一個而已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雙引擎的客機還比戰鬥機來得快咧。不過雙引擎飛機的缺陷就在於來自前方的阻力,而想要減少阻力的話就隻能采用液令式引擎了。
「所以液冷式雙引擎可以說是往複式引擎戰鬥機的王道囉?」
「五式雙引擎戰鬥機的原型h e 219 a 2,還有英國的蚊式轟炸機。除了單座單引擎的戰機之外,實用化的戰機裏頭能夠被稱為傑作的就隻有這兩種。無論是法國或是蘇聯都做不出這樣的戰機,當然日本也是。」
他以無法掩飾慚愧的表情做出結論。
「不過木製的蚊式戰機,在溫濕度都很高的東南亞會受到腐蝕,所以沒辦法用。但如果改成全部以金屬打造,又不知道是否能保持原來的高性能::。」
「所以結果還是德國製的最好嗎?」
「光論技術層麵的話啦。」
雖然醐堂已經差不多想走了,不過畢竟吃了人家的麵線,因此還是點起了第二根煙繼續聽下去。
「說到航空行政,其實每個國家都差不多。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緩慢的輔導策略導致一堆小型廠商林立的法國,或是在圖波列夫的收容所裏設計機體的蘇聯都是胡來。英國的航空行政也是亂七八糟,要不是創辦戰鬥機司令部的道寧強行開發出颶風跟噴火式戰機的話,英國皇家空軍肯
定會率領一整群挑戰號那種粗製濫造的玩意兒出擊,然後在不列顛空戰中被消滅殆盡。」
「不過我蠻喜歡那個的呢。」
「你是說挑戰號?」
他以輕蔑的眼神瞄了醐堂一眼。
「用旋轉式的四連發機關槍進行空戰,不過是受到杜黑理論影響的複座戰機主義惡夢底下的產物罷了。因為杜黑理論的特征,就在於對後座旋轉式機關槍在空戰中的威力予以過高的評價啊。」
「說到後座的旋轉式機關槍——」
醐堂隨口提出了這個問題。
「h e219 a 2原本並沒有在後麵裝備機關槍不是嗎?那為什麽五式雙引擎戰鬥機的後座會有?」岡部再度浮現滿腹辛酸的表情。看來自己似乎是踩到地雷了。「我倒是不介意啦。」「怎麽可以不介意啊。」
岡部那宛如會傷人的語氣令醐堂嚇了一跳。「你要知道,就算是複製了機體,也無法複製包含在機體中先進的設計思想啊。」「呃,你這話的意思是——?」
「我經常這麽想::日本人會不會不隻是沒有設計飛機的天分,就連什麽叫做空戰都沒有理解過呢?」
他再度露出剛才那種落寞的眼神。
「說不定日本人根本就不應該飛上天去,我是這麽認為的。」
你覺得呢——在被他問到這個問題之前,醐堂就把剛點燃的香煙扔進裝了水的紅色水桶,並且轉過身去。
「我要迴去睡覺了。」
就算他這麽說也沒有辦法改變現狀。
明天還是必須從這個外型怪異的空母上起飛,駕駛著至今仍未決定真正用途的仿冒機種,飛到別人的國家去扔炸彈。
要是認直t地去思考這件事,連腦袋都會變得很奇怪。
所以,或許根本就不應該去認真思考——醐堂這麽心想,並且滿足於這樣的想法。104 years after
大和堡壘
1966
聲勢浩大而無實際效應
虛張聲勢的樣子
雷聲大雨點小
1
從十月到來年三月的冬季季風期間,東京灣與北越絕大部分的地區,都籠罩在僅有五百英尺高的厚重雲層,以及被稱為「春霧」的濃霧跟細雨之下,使得駕駛員對此傷透了腦筋。
在這個季節特有的厚重雲層上方——被命名為戰鬥空域r p 2的天空中,浮現出兩架戰機的影子。
擁有雙引擎高翼的細長機體,稍微朝內側傾斜的雙垂直尾翼,還有像是某種昆蟲般向外突起的氣泡式座艙蓋,這樣的機體給人難以忘懷的印象。
若隻是半調子的軍事迷的話,或許會將其誤認為德國空軍的h e 219 a 2,不過這種歐洲的猛禽與東南亞季風氣候的天空並不相稱:更何況在上一場大戰中,給予了日英聯軍的戰略轟炸機重創的夜間戰鬥機,怎麽可能會在這個時代的這個地方翱翔天際呢?
那是兩架舊型的雙引擎螺旋槳戰鬥轟炸機,型號是三菱a 8 m 7。
其基本設計是在一九四。年時,三菱在試造戰機的過程中,敗給了川崎ki45改——後來被稱為《屠龍》的二式複座戰鬥機以後,改為開始設計轟炸機的長程護衛戰鬥機所產生的。不過由於政府用兵的大方向沒有底定,使得設計的規格不斷修改。結果又從戰術支持用的輕型轟炸機改成俯衝型轟炸機,最後又重新設計為用來對抗極東蘇聯空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機——與其這麽說,其實這機型更像是把在歐洲戰場所擄獲的he219 a 2複製之後量產出來的東西。
在獲得製式化的當時,它被稱唿為五式雙引擎戰鬥機《蒼龍》,而那時正好也是製式紀元的末期。它服了二十年以上的役,可說是站在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頂點的著名機種——說起來雖然好聽,不過其實隻是因為其堅固的機體設計以及運用層麵的廣泛,因此在戰後編組三軍時新創立的空軍,才會從陸軍那裏調這種機型來彌補現有軍機的不足,同時也做為防衛本土用的支持戰鬥轟炸機,但充其量也不過隻是使用退到第二在線的老兵罷了。
至於這樣的老兵現在會飛行於北越戰鬥空域裏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前年刪減了空母派遣數量的影響,使得海軍陷入嚴重的戰力不足,因此隻好把原本封存保養的預備艦,也就是前次大戰中的護衛空母拿出來用,卻發現沒有可以搭載的飛行部隊。因此想要賣海軍一個人情的空軍,就將改裝為艦載機的三個飛行部隊借給他們——換句話說,此刻飛在空中的,不過是毫無主見的戰爭策略與妥協於現狀之下的產物罷了。
就像是在戰爭時配備在第一線的最新型機種,比方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法國空軍的spadl 7或nieuport29那樣,軍用飛機要是錯過了開發量產的時機,就算是再怎麽有名的機種也隻能埋沒於航空史的一角。不過幸好《蒼龍》還來得及被當成「足以影響戰局的雙引擎戰鬥機」。
要是進入北越空軍的米格戰機出沒的領空裏的話,這種機型當然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其重裝甲所帶來的生還率以及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反而適合用來執行對十七度線附近的地上目標進行的轟炸任務。
不過即使機體適合執行任務,也不表示馬上就會有戰果。
從隻是報複轟炸的單一任務,擴大成大規模戰略型航空會戰的《雷轟》作戰開始以來,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為了破壞南越解放戰線的補給線,還有對河內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而展開的這個作戰,卻還沒有任何顯著的成果。
雖然原因是五花八門,不過從參與轟炸任務的駕駛員到參謀本部的將官,所有戰場上的軍人的共識都集中於「政治過度介入軍事」這一點,尤其是現今政權所采用的市場調查一戰略。
將戰力與戰果予以定量化、數據化,一切的軍事作戰都由政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指揮,因此可以彈性對應不斷變化的外交策略——如果是堅持文人統治的國家,這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略:然而戰場上狀況的變化,其難以預測的程度遠遠超過外交,光是在戰場上執行就已經相當困難的任務,有時還要加上伴隨著更多危險的轟炸效果評估,再加上嚴格的交戰規定以及軍法會議的威嚇,更有如在機體兩翼上加上了重擔。禁止轟炸的目標多達幾十種——不隻是醫院、學校等民間設施,還包括可能導致中俄兩國介入的海港設施、軍事顧問團或國際管理委員會的座機出入的敵方空軍基地——駕駛員在投下炸彈後還有確認戰果的義務,因此不得不承受被無謂的對空炮火命中的風險。
引述當時的國務大臣的說法,這是「藉由轟炸嚐試與北越政府對話」,而「炸彈是講給敵人聽的語言」。
真是胡鬧——二號機的駕駛員.醐堂後備中尉如此心想。
投擲炸彈後所可以聽到的話語,隻會是憤怒的吼罵聲,或是因轟炸而家毀人亡的人們所發出的詛咒聲。
在前一次大戰中,英日聯軍的確藉由戰略轟炸將德國逼上絕境並且使其屈服,然而這隻是基於長期存在於歐洲的共同觀念——戰爭的極致就是將對方國家的都市燃燒殆盡,不隻是生產力,就連文化都要徹底消滅的共通認知。文化方麵姑且先不論,以獨立作為唯一目標而奮戰了半個世紀的族群,與那些在戰時還有餘裕放任國內發生反戰運動的國家之間,怎麽可能會有什麽可以溝通的餘地呢?如果像是某位將官失言時所說的,進行一場能夠「使世界迴到石器時代」的轟炸計劃或許還有可能吧。光是重複現在這種像是從二樓窗戶向外麵小便一樣的轟炸行動,是不可能讓他們坐上談判桌的。
不對,醐堂後備中尉再次迴到思考。
根本就無須討論
到戰術,或者應該說這場戰爭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他非常討厭那些說話不經大腦的反戰人士,不過對於這場戰鬥毫無意義的這個結論,他倒是抱持著和他們完全相同的看法,隻不過彼此在動機上有著明顯的不同而已。
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幹勁」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很明顯地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他似乎不小心把這句話說溜嘴了。
後座駕駛員金子咳了幾聲,暗一不他說話要小心一點。
這句話或許已經透過沒有關閉通訊的無線電傳了出去,不過身為職業軍人的編隊長並沒有加以斥責,隻下令進入轟炸行程。「如月1唿叫如月2,在高度兩千轉換方向至洞八洞。」「收到。」一如往常,編隊長衝浦隻下了簡單的指示。
跟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醐堂比起來,衝浦可說是跟他完全相反的類型。
兩架飛機緩緩向右方迴旋,穿越陰暗的雲層之後降低高度。
降低高度確認目標之後再度爬升,在即將抵達目標之前開始下降,在第一次通過中就將所有炸彈投下。
衝浦的原則就是不迴到相同的路徑。
依據他在朝鮮半島的戰鬥經驗,所得到的敦誨就是「不要和高射炮陣地對決」,因為在越南挑戰對空炮陣地的笨蛋絕對無法生還。雖然有部隊是專門執行這樣的任務,不過這些部隊正忙於在北方戰場——被作戰部隊稱為「大聯盟」的河內周邊進行空戰,不可能撥空來到這局部性的戰場支持。
一般西言,從雲層上方接近目標是很危險的。
因為會無法迴避穿越雲層出現的對空飛彈。
事實上,在進行這場戰爭的航空作戰之前,沒有任何日本的駕駛員接受過地對空飛彈的洗禮。
首度遭到地對空飛彈迎擊的駕駛員們,大多因為隨著「有如蒸氣火車穿過隧道的巨大聲響」而出現的「噴出橘色火焰往上升的電線杆」在身邊垂直通過的奇怪光景,而使得精神與肉體的平衡遭到破壞。然而不久之後就證明了,目擊到這些噴火電線杆的人們算是很幸運的。幾天之後,於夜間出擊來到北越上空的海軍駕駛員,目擊到正下方有一種急速上升接近的神秘物體——發出橘色光芒的甜甜圈狀物體,並且在通報之後就再也沒有返航。那個閃耀著橘色的光環其實是火箭推進器發出的火焰,而中央的黑色圓形則是地對空飛彈——s a m—s a 2蓋德萊飛彈正麵的黑影。前述的人之所以看得見噴火的電線杆,就證明地對空飛彈並沒有確實瞄準他的機體——在那之後,駕駛員們就被教育成隻要看見「橘色的甜甜圈」,就知道這是最大級的危險即將來臨的征兆。
蘇聯所提供的s a m—s a 2配置地點,如今也在持續增加當中,並且已經在北方戰場擊墜了數十架日本籍戰鬥機:不過當時仍算是貴重武器的地對空飛彈幾乎不可能會配置在這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警戒的是秘密配置於各地的小口徑對空火炮,尤其是密集配置的盯厘米口徑高射機關炮。
37厘米機關炮非常適用於低高度的彈幕式防禦。北越士兵自從在奠邊府戰役完美地阻止了法軍的空運作戰之後,就相當熟練於此種技術:而且更棘手的是,他們已經藉由這場戰爭學習到如何綜合運用這些從小口徑到大口徑的不同火炮.若是以低空接近,從正規士兵到民兵都會以a k步槍迎擊:稍微拉高則會遭遇到57厘米炮彈的彈幕:即使是為了進行轟炸而硬鑽進去,也會被盯厘米的彈幕籠罩,直到降低速度、修正接近路線,並且上升到轟炸高度為止都會被緊咬不放。就算是炸彈投擲完畢,一口氣提升高度甩開這些炮火之後,還是會遭受與雷達火控係統相連結的80厘米或120厘米大口徑火炮狙擊。對於敵方防禦態勢的管製網之嚴密,實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對駕駛員們而言,要進攻敵方陣營的困難之處,除了戰術上之外,還包括了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藉由飛機進行的作戰,尤其是對敵陣的轟炸任務,總是會伴隨著心理上的衝擊,就意義上而言,那等於是戰時的政治行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看到因為空襲而驚慌的民眾,就一語道破了飛機並不隻是一種兵器,更是心理戰的道具以及政治的手段,甚至有說法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各國學習到這個教訓之後的產物。不過要是純粹從軍事觀點上來看——除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外——空襲的本質,往往就存在於其奇襲的性質之上。
然而構成《雷轟》的諸多作戰卻總是欠缺上述的奇襲性質。
入侵敵方領空的駕駛員們,被迫在相同的時間以相同路線前往轟炸,因此北越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掌握他們前來的時間與方位,還可以配合這種不請自來的造訪訂立「歡迎」的行程。
擬定這個作戰的幕僚,大多是在上一場大戰中成為勝戰要角的「轟炸大隊」將官,依照他們的轟炸行動必須要反複進行的信念——本質上必須要不斷炸到敵方有所反應為止。而為此所衍生的無可避免的損失,對他們而言都是「應該要承擔的損耗」,隻不過是一堆統計數字罷了。另一方麵,在遙遠的日本批準這個作戰的專門委員會的文官們——文人統治之下的戰爭指導者也堅信,為了讓轟炸發揮作為政治語言的機能,必須要有一種能讓世人理解的文法——也就是讓轟炸過程製式化,他們對此理論深信不疑。若是真有所謂的文法存在,交戰的雙方就不會迴顧彼此共通的價值觀,也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實了。
人類確實擁有優秀的頭腦(應該吧),但在相信戰爭可以藉由轟炸這個手段進行管理時,就變成了愚蠢的生物。這種妄想成為現實的過程,產生出在南方戰場派出轟炸機對叢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在北方戰場卻將「由戰鬥機進行戰略轟炸」當成例行公事的異常狀況——這麽做的結果,使得醐堂等人必須放棄原本所具有的優勢,而不得不坐上敵方的歡迎籌備會為他們準備好的位子。
真是胡鬧——醐堂再度喃喃說著。此時衝浦的低沉聲音透過無線電響起,打斷了他的自言自語。「進入轟炸行程。通過時全彈投下。」「收到。」他跟著衝浦的飛機側身降下。
先不管這是不是杜黑(注1)後裔的妄想,他必須駕駛這架在杜黑妄想之下所發明的產物——雙引擎重型戰機的具現化,也就是這架戰鬥轟炸機完成任務才行。
在機身前麵下方的山間,可以用肉眼確認到與村落明顯不同的密集建築物。醐堂輕握彎曲的操縱杆進行微調,讓機身進入最終的轟炸路線。關於今天的轟炸目標,事前上頭宣稱那是一座燃料儲存基地。
這真的是值得轟炸的目標嗎?抑或是做給別人看的偽裝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等到炸彈投擲下去後才能得知。無論如何,既然這是今天飛行任務的總結,就算會受到盛大的歡迎,事到如今也無法偏離航線了。
速度表的指針已經超過了五百英哩,機體發出了些微的摩擦聲。
對於醐堂而一言,這是與勇氣或義務之類的感情無緣的作業;真要說起來,或許很類似他對於凡事都要求明確的個性。
因此他投擲炸彈的技術相當獲得好評。
在確認被稱作「二一十五號」的兇器離開衝浦的機體後,他也按下了投擲炸彈的按鈕。
兩機合計投下了十二發共兩百五十公斤的炸彈,還來不及確認是否命中目標,兩人就強行將機體拉高。
預期的對空炮火完全不見蹤影——也就是說,這裏不可能是什麽燃料儲存基地,當然也不會有投彈轟炸後的二次引爆。
被炸飛的隻有偽裝用的空油桶以及大量的土石,這隻能說是一個比起將普通炸彈(
無誘導型自由落下炸彈》丟進海裏報廢要來得好一點的任務。
因為編隊長是職業軍人,所以不會多說什麽——醐堂再度思考著。
他隻是個後備軍人——就如同那些海軍的駕駛員所說的,隻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數量就可以返國的「半調子的戰爭專家」,而他也覺得自己的技術隻不過是業餘的程度罷了。
既然非得加入這場他無法認同的戰爭,那麽或許他可以演出一場跟那些專業軍人不同類型的戰爭——也就是一場業餘的戰爭。
無論如何,所謂生死,與其說是信念,不如說是屬於機率的領域。
雖然這是一種危險的妄想,不過這就跟部分士兵常用的藥物一樣,隻是自我防衛的逃避行為罷了。
問題在於——醐堂後備中尉的駕駛技術與頭腦已經(超乎他對自己的評價》特化成對戰鬥這種特殊行為專用的了。
2
所謂的越戰,是證明了日本及日本人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一場戰爭。
日本人通稱為「越戰」的戰爭,正確來說是指連續爆發的三場戰爭——包括東南亞的獨立運動、因共產勢力趁隙滲透而勃發的內戰,以及日本以階段性介入軍事的總稱。也就是說,最初是介入寮國的巴特寮三派,亦即左派、中立派以及右派三大陣營的內戰,接著是介入南越民族解放戰線引發的內亂,以及總結上述戰爭的北越空戰,最後則是在東埔寨與赤棉政權展開的空戰。
在這一切的過程當中——包括最後要從南越全麵撤退的整場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與國民、軍隊三方麵之間,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目的以及方法都沒有基本的共識。這驚人的事實直接顯示出日本及日本人對於戰爭這種行為,究竟擁有何種程度的感情以及應變能力。
對絕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外交隻是用來維持日圓幣值、確保日本的能源物資可以正常輸入、以及維持國內人力雇用的手段而已:不過對於從政者而言,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要是牽扯到外交的最後手段,也就是戰爭時,日本人常會對於標榜國家利益優先的行徑表現出強烈的抵抗。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有著利己主義的味道——不隻是會令人想起在前兩次大戰中所體驗到的歐洲醜陋的外交傳統,也是一種麵對本國想趁亂占漁翁之利的曆史過程時,在潛意識之中做出的抗拒反應。假設民眾會得到最符合民情的領導者這句話屬實——那麽在日本這個國家裏,這也是一個相同的真理,同時也是曆史上的事實——那些勤勉的從政者們不隻要顧慮到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同時還要宣示崇高的理念——也就是正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叫做「反法西斯主義」,而在二次大戰之後,於冷戰構造下所進行的這場戰爭中,這叫做「反共產主義」,國內的人民則是將其粉飾之後稱為「民主主義」。
這個名為「民主主義」的正義,其實是讓從政者們將這場戰爭誤導到最後的咒縛——無論如何,在從政者與國民之間,對於其意義與目的都抱持著共識,至於在方法上——以戰爭而言,通常隻要一直打勝仗就不會遭到批評:隻要沒有演變成長期戰,作為人民的代言人的議會就沒有理由插嘴,隻會忙於他們所出身的官場或是與地方企業的利益往來。
從政者與民眾之間,存在著充滿了欺瞞、偽善和有所保留的共識——就算將其稱為勾結也不為過。而始終被排斥在這雙重契約的範圍之外的,就是必須負擔起戰爭實態的軍方,以及底下的每一個士兵。
從政者對於軍方的態度是無論在任何層麵上——包括攻擊目標的選擇以及執行方法、時期,甚至是作為具體手段的武器指定,他們都認為完全沒有交由軍方決定的餘地。文人統治是這個國家自從開始步向近代化之後,絕對要遵循的國家方針。在戰爭時期中膨脹的軍政組織促進了這種官僚式的管理;加上通訊手段的進步,使得大官們在技術上可以毫無限製地介入軍事作戰。關於這方麵,依照某位現場司令宮的說法是:「由於從韓戰到越戰的這段期間,通訊線路的效率大幅改善,因此位於指揮係統的所有人都開始認為,必須要巨細靡遺地掌握自己所管理的部隊才行。結果隨著更多的情報被傳達過去,上頭也要求繳出更加詳細的情報。最上層的司令官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駕駛艙,或者是站在步兵分隊的最前方,連國防部長甚至是首相,都降級成為普通的戰鬥機駕駛員或是步槍兵。」並且導致了倒因為果的事態:「實時的情報使得他們的管理意欲增強,促使司令部擴增人員的理由正當化。人數增加的幕僚為了做出更細微的分析而要求新的報告,而為了做出能讓上層滿意的報告,就需要追加更多的情報,然後情報收集作戰就這麽成立了。」
名為「限定在文人統治下的戰爭」這種「民主的」從政者所抱持的理想——或許這也包含在冷戰構造下,希望避免中國或蘇聯介入的現實要求——雖然也理所當然地會造成過度統治的結果,導致文官變成(不上戰場的)軍人,因此經常無法達成預期的政治目標。對於軍方「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必須擴大介入規模」這種矛盾的要求予以承認,到最後終於出現破綻,使得戰爭本身的主導權就這麽急速地喪失掉了。
國民與軍方的關係就無須多說了。
對於在曆史上沒有經曆過「武裝市民」的國家人民而言,反軍意識是一種他們必須抱持的傳統。
在從政者與民眾之間簽下充滿欺瞞與偽善的契約,而且也不信任軍方的情形下,他們指導著政治的最終手段——也就是「戰爭」開始進行時,就各種意義而言,這個國家都不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霸權遍及自太平洋中部橫跨至印度洋之間這片遼闊海洋,在亞細亞地區無疑是擁有最強軍事能力的日本,竟然在攻打東南亞的一個小國時,造成五萬八幹人戰死並且被迫敞退。而這個事實是如此被說明的:
這跟「人民大眾最終的勝利」之類的曆史觀點毫無關係——這在冷戰終結之後就可以用曆史來證明——這隻是顯示出戰爭中的絕對哲理,也是因為日本以及日本人欠缺戰爭的資質與能力,因而遭遇到了第一次敗北。
也因為如此,這場戰爭的敗北並不隻是軍事上的敗北,也引導日本以及日本人進入了二十世紀最後的「無盡惡夢的戰爭」之中,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將越南亡靈埋葬於阿拉伯半島的砂塵中」為止,都將陷於難以痊愈的挫折感之中。
於北越領海外圍海麵上方所展開的第58任務部隊——。
在這個通稱《大和堡壘》的巡邏海麵上,隨時配備著以兩艘翔鶴級空母與一艘護衛空母為主,再加上幾艘海上補給艦與護衛用驅逐艦所構成的艦隊。
醐堂後備中尉返迴時降落的護衛空母《龍驤2》,與同艦隊的兩艘正規空母比起來明顯遜色了些,不過它跟在上一次大戰中沉沒於馬六甲海峽的前一代空母不同,並非在軍事縮減條約之下被迫開發的小型輔助用空母,而是純種的「護衛用空母」。
與專門負責出征的攻擊型空母不同,它原本的用途是領海範圍內的警戒以及登陸作戰的支持,是近年正在檢討其開發必要之強襲登陸艦的過渡期船艦。不過為了這次的任務,它接受了包括擴張收納甲板,以及增加戰機彈射器性能等相對應的改造。上一代所傳承下來的平麵甲板,以及把艦橋設置在飛行甲板前端底下,那宛如「載著多層木箱的重型巡洋艦」的外型,被一些海軍的飛行員譏諷為「浮在海上的棺材」。不過因為這種複雜奇怪的外型正適合日本人的胃口,因此受到部分船艦狂的熱愛。
在龍驤上頭所配置的三個戰鬥飛行隊中,有一個小隊因為正在進行訓練以及休養,必須在後方渡過半年的交替時期,因此可以作戰的隻剩下兩個小隊的十六架《蒼龍》。配合戰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