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側過臉,略帶憂傷地看看她,過了片刻才點點頭。
金色光芒徐徐飛舞,黑龍漸漸變迴了人形。腓腓卻還趴在他的肩頭,幽幽閃著紅光,不肯下來。
夙淵迴頭道:“已經出了結界還賴著我?”
七盞蓮華在腓腓身邊繞來繞去,可是腓腓挨著夙淵的肩膀,哼哼唧唧地表示友好。
夙淵詫異地又問:“到底要幹什麽?”
腓腓在他肩頭蹦了幾下,忽然抱著夙淵親了一口,“黑龍救了腓腓,腓腓以後不咬你了!”
溫熱的小舌頭在夙淵臉上舔過,讓他徹底驚呆,半晌不能言語。
顏惜月亦嚇了一跳,一把將腓腓抓過來,正視著它道:“你怎麽可以亂親?”
“嗷嗷?為什麽不可以?”腓腓豎起耳朵很是驚訝。她狠狠揉了揉這個毛團,伸手給夙淵臉上擦了擦,“以後你們不會再吵鬧了吧?”
“……還是叫它離我遠點。”
夙淵故作高冷地瞥了瞥腓腓,獨自走下山去。
顏惜月連忙追上,腓腓在原地愣了一會兒,才揚起大尾巴也跟了上去。“嗷嗷,黑龍好兇!”
*
依山而建的山寨依舊空空蕩蕩,之前躲藏在其中的黑鳥也沒了蹤跡。那些房屋之中還有堆疊著的衣衫,散放的酒壇,一切都保存著人們閑居時的景象。
顏惜月站在門邊,看著裏麵的陳設,不由擔憂道:“那些山民呢?他們還在那個黑暗的結界中嗎?”
夙淵迴過頭看了看她,搖頭道:“應該……都不在了。”
“……你是說?”她的心不受控製地沉了沉。
“之前我就說過,那個結界全依賴陰後與飛煙的法力支撐,是隱藏在雪山之下的世界。”夙淵伸手拂過木桌,“他們在結界崩塌前沒能出來,便都葬送在其中了。也或許,在我們被攝入結界之時,陰後早已動用法力將這些人的魂魄吸走,以充實自己的魔氣。”
顏惜月想到那麽多的山民就此葬送於黑暗結界之中,渾身一陣發冷。
“早知如此,當時應該想辦法救出他們……”
“沒有辦法救,我們要衝出結界,就必須打敗陰後與飛煙,否則隻會一起覆滅在那黑暗之中。”夙淵素來對生死並不十分看重,語氣也很平淡。隻是顏惜月一時間還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沮喪地坐在了門邊,看著近旁的石頭出神。蓮華剛剛恢複靈力,一閃一閃地停在她肩上。
夙淵走了過來,蹲在她身前,“不要難過了。”
顏惜月撐著下頷,默默地點點頭,還是有些意興闌珊。腓腓顧自在屋子裏竄來竄去,不一會兒又興衝衝地奔出來,嘴裏還咬著一根黑黑的羽毛。
顏惜月一看,當即將之奪下扔在地上。“這是昨夜那些怪鳥的羽毛,說不定還有魔氣縈繞,你撿來幹嘛?”
腓腓撅著小嘴嗚嗚叫,伸出爪子不斷撥弄地上的羽毛。蓮華見了這,似乎還有餘悸,躲到了顏惜月身後。夙淵將羽毛拾起來,端詳片刻,道:“昨夜事出突然,我也未來得及細想。但我們以前遇到陰後,她身邊似乎並沒有這些黑色怪鳥……”
顏惜月愣了愣,“她不是魔界的嗎?自然可以變出各種怪物。”
夙淵若有所思,又拉著她站起身,繞到了山寨底下的牛羊圈旁。主人雖然都已不在,牲畜們倒還在咀嚼草料,顏惜月細看之下,竟吃了一驚。
這些牛羊遠看並無不妥,但離得近了仔細一瞧,居然各有異象。有的頭上長出了三個角,有的眼睛歪斜,皮毛變色,更有幾隻躲在角落,似牛又似馬,雙目發紅,神情暴躁。
“這些牲畜怎麽都不尋常?”顏惜月驚駭道,“難道它們本來就長成這樣的?”
“之前我們在路上不也是看到了一頭倒斃的怪馬?”
“對……長得也很古怪,我從未見過那樣的。”
“也許它們本來是普通的牲畜,但沾染了魔氣,漸漸變了樣子。”夙淵想了想,拿起手中的羽毛,“如今想來,那怪馬身上的傷口,可能就是黑鳥尖喙所致。”
顏惜月下意識地退了退,“你是說,因魔氣充盈,所以這裏的牛羊之類的都變成了魔物?可是那些山民並沒有變樣啊!”
“可能還沒到時間,他們就已經葬身在結界中了。”夙淵說著,將那羽毛拋到了牲畜圈中,隨後抬手一拂,幹草堆間便燃起火苗。牲畜們驚恐不安地嚎叫奔逃,顏惜月見它們在火中掙紮,不由持劍拈訣。劍光橫掃之間,牲畜們一一倒下,很快就停止了唿吸,任由火焰吞滅,發出難聞的氣味。
腓腓在一旁嗷嗷直叫,顏惜月不無憂慮地看看它,“腓腓跟那些黑鳥搏鬥了許久,不會也沾染到魔氣吧?”
夙淵俯身揪住腓腓的耳朵,打量了它一下,“它本是靈獸,應該沒那麽不中用。”
半空中的蓮華聽到了,卻哼了一聲:“難道我被魔氣所傷,就是不中用啦?”
顏惜月忙摸了摸它,“夙淵不是這個意思。”
蓮華使起小性子來,飄來飄去地故意不讓顏惜月碰,正在追鬧間,它卻忽然又在半空停頓了下來,忽閃忽閃地發出亮光。
“有人來了!”夙淵警覺地將顏惜月一把拉過來,閃身避讓至石屋後麵。
山嶺間本來隻有他們說話,如今驟然安靜,唯有近旁的火苗高高竄起,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響。然而過了沒多久,遠處果然傳來了雜亂的腳步聲,似是有一群人正往這邊趕來。顏惜月側過身子屏息凝望,待等看清那些人的裝束模樣,心中竟是一震。
☆、第七十九章
話說昔日唐太祖姓李名淵,承隋天下,建都陝西長安,法令一新。仗著次子世民,掃清七十二處狼煙,收伏一十八處蠻洞,改號武德,建文學館以延一十八學士,造淩煙閣以繪二十三功臣,相魏徵、杜如晦、房玄齡等輩以治天下。貞觀、治平、開元,這幾個年號,都是治世。隻因玄宗末年,寵任奸臣李林甫、盧杞、楊國忠等,以召安祿山之亂。後來雖然平定,外有藩鎮*,內有宦官弄權,君子退,小人進,終唐之世不得太平。
且說洛陽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飽學之士,腹中記誦五車書,胸內包藏千古史。因見朝政顛倒,退居不仕,與本處慧林寺首僧圓澤為友,交遊甚密。澤亦詩名遍洛,德行滿野,乃宿世古佛,一時豪傑皆敬慕之。每與源遊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忽一日,相約同舟往瞿塘三峽,遊天開圖畫寺。源帶一仆人,澤攜一弟子,共四人發舟。不半月間至三峽,舟泊於岸,振衣而起。忽見一婦人,年約三旬,外服舊衣,內穿錦襠,身懷六甲,背負瓦罌而汲清泉。圓澤一見,愀然不悅,指謂李源曰:“此孕婦乃某托身之所也,明早吾即西行矣。”源愕然曰:“吾師此言,是何所主也?”圓澤曰:“吾今圓寂,自有相別言語。”四人乃入寺,寺僧接入。茶畢,圓澤備道所由,眾皆驚異。澤乃香湯沐浴,分付弟子已畢,乃與源決別。說道:“澤今幸生四旬,與君交遊甚密。今大限到來,隻得分別。後三日,乞到伊家相訪,乃某托身之所。三日浴兒,以一笑為驗,此晚吾亦卒矣。再後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寺相見。”乃取紙筆作《辭世頌》曰:四十年來體性空,多於詩酒樂心胸。
今朝別卻故人去,日後相逢下竺峰。
咦!幻身複入紅塵內,贏得君家再與逢。
偈畢,跏趺而化。本寺僧眾具衣龕,送入後山岩中,請本寺月峰長老下火。僧眾誦經已畢,月峰坐在轎上,手執火把,打個問訊,念雲:三教從來本一宗,吾師全具得靈通。
今朝覺化歸西去,且聽山僧道本風。
恭惟圓寂圓澤禪師堂頭大和尚之覺靈曰:惟靈生於河南,長在洛陽。自入空門,心無掛礙。酒吞江海,詩泣鬼神惟思玩水尋山,不厭粗衣藜食。
交至契之李源,遊瞿塘之三峽。因見孕婦而負罌,乃思托身而更出。再世杭州相見,重會今日交契。
如今送入離宮,聽取山僧指秘。咄!三生共會下竺峰,葛洪井畔尋蹤跡。
頌畢,茶毗之次,見火中一道青煙直透雲端,煙中顯出圓澤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眾僧收骨入塔,李源不勝悲愴。
首僧留源在寺閑住數日,至第三日,源乃至寺前訪於居民。去寺不半裏,有一人家姓張,已於三日前生一子。今正三朝,在家浴兒。源乃懇求一見,其人不許。源告以始末,賄以金帛,乃令源至中堂。婦人抱子正浴,小兒見源果然一笑,源大喜而返。是晚,小兒果卒。源乃別長老迴家不題。
日往月來,星移鬥換,不覺又十載有餘。時唐十六帝僖宗乾符三年,黃巢作亂,天下騷動,萬姓流離。君王幸蜀,民舍宮室悉遭兵火,一無所存。虧著晉王李克用興兵滅巢,僖宗龍歸舊都,天下稍定,道路始通。源因貨殖,來至江浙路杭州地方。時當清明,正是良辰美景,西湖北山遊人如蟻。源思十二年前圓澤所言“下天竺相會”,乃信步隨眾而行,見兩山夾川,清流可愛,賞心不倦。不覺行入下竺寺西廊,看葛洪煉丹井。轉入寺後,見一大石臨溪,泉流其畔。源心大喜,少坐片時。忽聞隔川歌聲,源見一牧童,年約十二三歲,身騎牛背,隔水高歌。源心異之,側耳聽其歌雲: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又雲: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當時恐斷腸。
吳越山川遊已遍,卻尋煙棹上瞿塘。
歌畢,隻見小童遠遠的看著李源拍手大笑。源驚異之,急欲過川相問而不可得。遙望牧童渡柳穿林,不知去向。李源不勝惆悵,坐於石上久之。問於僧人,答道:“此乃葛稚川石也。”
源深詳其詩,乃十二年圓澤之語並月峰下火文記,至此在下竺相會,恰好正是三生。訪問小兒住處,並言無有,源心怏怏而返。後人因唿源所坐葛稚川之石為“三生石”,至今古跡猶存。後來瞿宗吉有詩雲:清波下映紫襠鮮,邂逅相逢峽口船。
身後身前多少事?三生石上說姻緣。
王元瀚又有詩雲:
處世分明一夢魂,身前身後孰能論?
夕陽山下三生石,遺得荒唐跡尚存。
這段話文,叫做“三生相會”。如今再說個兩世相逢的故事,乃是《明悟禪師趕五戒》,又說是《佛印長老度東坡》。
話說大宋英宗治平年間,去那浙江路寧海軍錢塘門外,南山淨慈孝光禪寺,乃名山古刹。本寺有兩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喚做五戒禪師,一個喚作明悟禪師。這五戒禪師年三十一歲,形容古怪,左邊瞽一目,身不滿五尺,本貫西京洛陽人。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禪宗釋教,如法了得,參禪訪道。俗姓金,法名五戒。且問何謂之“五戒”?
第一戒者,不殺生命;第二戒者,不偷盜財物;第三戒者,不聽淫聲美色;第四戒者,不飲酒茹葷;第五戒者,不妄言造語。
此謂之“五戒”。
忽日雲遊至本寺,訪大行禪師。禪師見五戒佛法曉得,留在寺中,做了上色徒弟。不數年,大行禪師圓寂,本寺僧眾立他做住持,每日打坐參禪。那第二個喚做明悟禪師,年二十九歲,生得頭圓耳大,麵闊口方,眉清目秀,豐彩精神,身長七尺,貌類羅漢,本貫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聰明,筆走龍蛇,參禪訪道,出家在本處沙陀寺,法名明悟。後亦雲遊至寧海軍,到淨慈寺來訪五戒禪師。禪師見他聰明了得,就留於本寺做師弟。二人如一母所生,且是好。但遇著說法,二人同升法座講說佛教,不在話下。
忽一日冬盡春初,天道嚴寒,陰雲作雪,下了兩日。第三日雪霽天晴,五戒禪師清早在方丈禪椅上坐,耳內遠遠的聽得小孩兒啼哭聲。當時便叫身邊一個知心腹的道人喚做清一,分付道:“你可去山門外各處看,有甚事來與我說。”清一道:“長老,落了同日雪,今日方晴,料無甚事。”長老道:“你可快去看了來迴話。”清一推托不過,隻得走到山門邊,那時天未明,山門也不曾開。叫門公開了山門,清一打一看時,吃了一驚,道:“善哉,善哉!”正所謂:日日行方便,時時發道心。
但行平等事,不用問前程。
當時清一見山門外鬆樹根雪地上一塊破席,放一個小孩兒在那裏,口裏道:“苦哉,苦哉!甚人家將這個孩兒丟在此間?
不是凍死,便是餓死。”走向前仔細一看,卻是五六個月一個女兒,將一個破衲頭包著,懷內揣著個紙條兒,上寫生年月日時辰。清一口裏不說,心下思量:“古人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連忙走迴方丈,稟覆長老道:“不知甚人家,將個五七個月女孩兒破衣包著,撇在山門外鬆樹根頭。這等寒天,又無人來往,怎的做個方便,救他則個!”長老道:“善哉,善哉!清一,難得你善心。你如今抱了迴房,早晚把些粥飯與他,喂養長大,把與人家,救他性命,勝做出家人。”
當時清一急急出門去,抱了女兒到方丈中迴覆長老。長老看道:“清一,你將那紙條兒我看。”清一遞與長老。長老看時,卻寫道:“今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生,小名紅蓮。”長老分付清一:“好生抱去房裏,養到五七歲,把與人家去,也是好事。”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後一帶三間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內烘他,取些粥喂了。似此日往月來,藏在空房中,無人知覺,一向長老也忘了。不覺紅蓮已經十歲,清一見他生得清秀,諸事見便,藏匿在房裏,出門鎖了,入門關了,且是謹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倏忽這紅蓮女長成一十六歲,這清一如自生的女兒一般看待。雖然女子,卻隻打扮如男子衣服鞋襪,頭上頭發前齊眉,後齊項,一似個小頭陀,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內茶飯針線。清一指望尋個女婿,要他養老送終。
一日時遇六月炎天,五戒禪師忽想十數年前之事,洗了浴,吃了晚粥,徑走到千佛閣後來。清一道:“長老希行。”長老道:“我問你,那年抱的紅蓮,如今在那裏?”清一不敢隱匿,引長老到房中,一見吃了一驚,卻似:分開八塊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來。
長老一見紅蓮,一時差訛了念頭,邪心遂起,嘻嘻笑道:“清一,你今晚可送紅蓮到我臥房中來,不可有誤。你若依我,我自抬舉你。此事切不可泄漏,隻教他做個小頭陀,不要使人識破他是女子。”清一口中應允,心內想道:“欲待不依長老又難,依了長老,今夜去到房中,必壞了女身,千難萬難。”
長老見清一應不爽利,便道:“清一,你鎖了房門跟我到房裏去。”清一跟了長老徑到房中,長老去衣箱裏取出十兩銀子,把與清一道:“你且將這些去用,我明日與你討道度牒,剃你做徒弟,你心下如何?”清一道:“多謝長老抬舉。”隻得收了銀子,別了長老,迴到房中,低低說與紅蓮道:“我兒,卻才來的,是本寺長老他見你,心中喜愛。你今等夜靜,我送你去伏事長老。你可小心仔細,不可有誤。”紅蓮見父親如此說,便應允了。
到晚,兩個吃了晚飯。約莫二更天氣,清一領了紅蓮徑到長老房中,門窗無些阻當。原來長老有兩個行者在身邊伏事,當晚分付:“我要出外閑走乘涼,門窗且未要關。”因此無阻。長老自在房中等清一送紅蓮來。候至二更,隻見清一送小頭陀來房中。長老接入房內,分付清一:“你到明日此時來領他迴房去。”清一自迴房中去了。
且說長老關了房門,滅了琉璃燈,攜住紅蓮手,一將將到床前,教紅蓮脫了衣服,長老向前一摟,摟在懷中,抱上床去。當日長老與紅蓮雲收雨散,卻好五更,天色將明。長老思量一計,怎生藏他在房中。房中有口大衣廚,長老開了鎖,將廚內物件都收拾了,卻教紅蓮坐在廚中,分付道:“飯食我自將來與你吃,可放心寧耐則個”紅蓮是女孩兒家,初被長老淫勾,心中也喜,躲在衣廚內,把鎖鎖了。少間,長老上殿誦經畢,入房,閉了房門,將廚開了鎖,放出紅蓮,把飲食與他吃了,又放些果子在廚內,依先鎖了。至晚,清一來房中領紅蓮迴房去了。
卻說明悟禪師當夜在禪椅上入定迴來,慧眼已知五戒禪師差了念頭,犯了色戒,淫了紅蓮,把多年清行付之東流。
“我今勸省他不可如此。”也不說出。至次日,正是六月盡,門外撇骨池內,紅白蓮花盛開。明悟長老令行者采一朵白蓮花,將迴自己房中,取一花瓶插了,教道人備杯清茶在房中。卻教行者去請五戒禪師:“我與他賞蓮花,吟詩談話則個。”
不多時,行者請到五戒禪師。兩個長老坐下,明悟道:“師兄,我今日見蓮花盛開,對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請師兄吟詩清話。”五戒道:“多蒙清愛。”行者捧茶至,茶罷,明悟禪師道:“行者,取文房四寶來。”行者取至麵前,五戒道:“將何物為題?”明悟道:“便將蓮花為題。”五戒撚起筆來,便寫四句詩道:一枝菡萏瓣初張,相伴葵榴花正芳。
似火石榴雖可愛,爭如翠蓋芰荷香?
☆、第八十章
昔有夫妻二人,各在芳年,新婚燕爾,如膠似漆,如魚似水。剛剛三日,其夫被官府喚去。原來為急解軍糧事,文書上金了他名姓,要他赴軍前交納。如違限時刻,軍法從事。
立刻起行,身也不容他轉,頭也不容他迴,隻捎得個口信到家。正是上命所差,蓋不繇己,一路趲行,心心念念想著渾家。又不好向人告訴,隻落得自己淒惶。行了一日,想到有萬遍。是夜宿於旅店,夢見與渾家相聚如常,行其夫妻之事。自此無夜不夢。到一月之後,夢見渾家懷孕在身,醒來付之一笑。且喜如期交納錢糧,太平無事,星夜趕迴家鄉。繳了批迴,入門見了渾家,歡喜無限。那一往一來,約有三月之遙。
嚐言道:新娶不如遠歸。夜間與渾家綢繆恩愛,自不必說。其妻敘及別後相思,因說每夜夢中如此如此。所言光景,與丈夫一般無二,果然有了三個月身孕。若是其夫先說的,內中還有可疑;卻是渾家先敘起的。可見夢魂相遇,又能交感成胎,隻是彼此精誠所致。如今說個鬧夢故事,亦繇夫婦積思而然。正是:夢中識想非全假,白日奔馳莫認真。
話說大唐德宗皇帝貞元年間,有個進士覆姓獨孤,雙名遐叔,家住洛陽城東崇賢裏中。自幼穎異,十歲便能作文。到十五歲上,經史精通,下筆數千言,不待思索。父親獨孤及官為司封之職。昔年存日,曾與遐叔聘下同年司農白行簡女兒娟娟小姐為妻。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說;刺繡描花,也是等閑之事。單喜他深通文墨,善賦能詩。若教去應文科,穩穩裏是個狀元。與遐叔正是一雙兩好,彼此你知我見,所以成了這頭親事。不意遐叔父母連喪,丈人丈母亦相繼棄世,功名未遂,家事日漸零落,童仆也無半個留存,剛剛剩得幾間房屋。
那白行簡的兒子叫做白長吉,是個兇惡勢利之徒,見遐叔家道窮了,就要賴他的婚姻,將妹子另配安陵富家。幸得娟娟小姐是個貞烈之女,截發自誓,不肯改節。白長吉強他不過,隻得原嫁與遐叔。卻是隨身衣飾,並無一毫妝奩,止有從幼伏侍一個丫鬟翠翹從嫁。白氏過門之後,甘守貧寒,全無半點怨恨。隻是晨炊夜績,以佐遐叔讀書。那遐叔一者敬他截發的誌節,二者重他秀麗的詞華,三者又愛他嬌豔的顏色:真個夫妻相得,似水如魚。白氏親族中,到也憐遐叔是個未發達的才子,十分尊敬。止有白長吉一味趨炎附熱,說妹子是窮骨頭,要跟恁樣餓莩,壞他體麵,見了遐叔就如眼中之刺,肉內之釘。遐叔雖然貧窮,卻又是不肯俯仰人的。因此兩下遂絕不相往。
時值貞元十五年,朝廷開科取士,傳下黃榜,期於三月間諸進士都赴京師殿試。遐叔別了白氏,前往長安,自謂文才,必魁春榜。那知貢舉的官,是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鄭餘慶,本取遐叔卷子第一。豈知策上說著:奉天之難,皆因奸臣盧杞竊弄朝權,致使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與太尉朱得以激變心,劫奪府庫。可見眾君子共佐太平而不足,一小人攪亂天下而有餘。故人君用舍不可不慎。元來德宗皇帝心性最是猜忌,說他指斥朝廷,譏訕時政,遂將頭卷廢棄不錄。那白氏兩個族叔,一個叫做白居易,一個叫做白敏中,文才本在遐叔之下,卻皆登了高科。單單隻有遐叔一人落第,好生沒趣,連夜收拾行李東歸。白居易、白敏中知得,齊來餞行,直送到十裏長亭而別。遐叔途中愁悶,賦詩一首。詩雲:童年挾策赴西秦,弱冠無成逐路人。時命不將明主合,布衣空惹上京塵。
在路非止一日,迴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慚赧,終日隻在書房裏發憤攻書。每想起落第的光景,便淒然淚下。那白氏時時勸解道:“大丈夫功名終有際會,何苦頹折如此。”遐叔謝道:“多感娘子厚意,屢相寬慰。隻是家貧如洗,衣食無聊。縱然巴得日後亨通,難救目前愁困,如之奈何?”白氏道:“俗諺有雲:‘十訪九空,也好省窮。’我想公公三十年宦遊,豈無幾個門生故舊在要路的?你何不趁此閑時,一去訪求?倘或得他資助,則三年誦讀之費有所賴矣。”
隻這句話頭,提醒了遐叔,答道:“娘子之言,雖然有理;但我自幼攻書,未嚐交接人事,先父的門生故舊,皆不與知。止認得個韋皋,是京兆人,表字仲翔。當初被丈人張延賞逐出,來投先父,舉薦他為官,甚是有恩。如今他現做西川節度使。我若去訪他,必有所助。隻是東都到西川,相隔萬裏程途,往返便要經年。我去之後,你在家中用度,從何處置?以此拋撇不下。”白氏道:“既有這個相識,便當整備行李,送你西去,家中事體,我自支持。總有缺乏,姑姊妹家猶可假貸,不必憂慮。”遐叔歡喜道:“若得如此,我便放心前去。”白氏道:“但是路途跋涉,無人跟隨,卻怎的好?”遐叔道:“總然有人,也沒許多盤費,隻索罷了。”遂即揀了個吉日,白氏與遐叔收拾了寒暑衣裝,帶著丫鬟翠翹,親至開陽門外一杯餞送。
夫妻正在不舍之際,驟然下起一陣大雨,急奔入路傍一個廢寺中去躲避。這寺叫做龍華寺,乃北魏時廣陵王所建,殿宇十分雄壯。階下栽種名花異果。又有一座鍾樓,樓上銅鍾,響聞五十裏外。後被胡太後移入宮中去了。到唐太宗時,有胡僧另鑄一鍾在上,卻也響得二十餘裏。到玄宗時,還有五百僧眾,香火不絕。後遭安祿山賊黨史思明攻陷東都,殺戮僧眾,將鍾磬毀為兵器,花果伐為樵蘇,以此寺遂頹敗。遐叔與白氏看了,歎道:“這等一個道場,難道沒有發心的重加修造?”因向佛前祈禱:“陰空保佑:若得成名時節,誓當捐俸,再整山門。”雨霽之後,登途分別:正是:蠅頭微利驅人去,虎口危途訪客來。
不題白氏歸家。且說遐叔在路,曉行夜宿,整整的一個月,來到荊州地麵。下了川船,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麽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隻那川船上的有些不同:用著一寸多寬的毛竹片子,將生漆絞著麻絲接成的,約有一百多丈,為此川中人叫做百丈。在船頭立個轆轤,將百丈盤於其上。岸上扯的人,隻聽船中打鼓為號。遐叔看了,方才記得杜子美有詩道:“百丈內江船。”又道:“打鼓發船何處郎。”卻就是這件東西。又走了十餘日,才是黃牛峽。那山形生成似頭黃牛一般,三四十裏外,便遠遠望見。這峽中的水更溜,急切不能勾到,因此上有個俗諺雲:朝見黃牛,暮見黃牛;朝朝暮暮,黃牛如故。
金色光芒徐徐飛舞,黑龍漸漸變迴了人形。腓腓卻還趴在他的肩頭,幽幽閃著紅光,不肯下來。
夙淵迴頭道:“已經出了結界還賴著我?”
七盞蓮華在腓腓身邊繞來繞去,可是腓腓挨著夙淵的肩膀,哼哼唧唧地表示友好。
夙淵詫異地又問:“到底要幹什麽?”
腓腓在他肩頭蹦了幾下,忽然抱著夙淵親了一口,“黑龍救了腓腓,腓腓以後不咬你了!”
溫熱的小舌頭在夙淵臉上舔過,讓他徹底驚呆,半晌不能言語。
顏惜月亦嚇了一跳,一把將腓腓抓過來,正視著它道:“你怎麽可以亂親?”
“嗷嗷?為什麽不可以?”腓腓豎起耳朵很是驚訝。她狠狠揉了揉這個毛團,伸手給夙淵臉上擦了擦,“以後你們不會再吵鬧了吧?”
“……還是叫它離我遠點。”
夙淵故作高冷地瞥了瞥腓腓,獨自走下山去。
顏惜月連忙追上,腓腓在原地愣了一會兒,才揚起大尾巴也跟了上去。“嗷嗷,黑龍好兇!”
*
依山而建的山寨依舊空空蕩蕩,之前躲藏在其中的黑鳥也沒了蹤跡。那些房屋之中還有堆疊著的衣衫,散放的酒壇,一切都保存著人們閑居時的景象。
顏惜月站在門邊,看著裏麵的陳設,不由擔憂道:“那些山民呢?他們還在那個黑暗的結界中嗎?”
夙淵迴過頭看了看她,搖頭道:“應該……都不在了。”
“……你是說?”她的心不受控製地沉了沉。
“之前我就說過,那個結界全依賴陰後與飛煙的法力支撐,是隱藏在雪山之下的世界。”夙淵伸手拂過木桌,“他們在結界崩塌前沒能出來,便都葬送在其中了。也或許,在我們被攝入結界之時,陰後早已動用法力將這些人的魂魄吸走,以充實自己的魔氣。”
顏惜月想到那麽多的山民就此葬送於黑暗結界之中,渾身一陣發冷。
“早知如此,當時應該想辦法救出他們……”
“沒有辦法救,我們要衝出結界,就必須打敗陰後與飛煙,否則隻會一起覆滅在那黑暗之中。”夙淵素來對生死並不十分看重,語氣也很平淡。隻是顏惜月一時間還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沮喪地坐在了門邊,看著近旁的石頭出神。蓮華剛剛恢複靈力,一閃一閃地停在她肩上。
夙淵走了過來,蹲在她身前,“不要難過了。”
顏惜月撐著下頷,默默地點點頭,還是有些意興闌珊。腓腓顧自在屋子裏竄來竄去,不一會兒又興衝衝地奔出來,嘴裏還咬著一根黑黑的羽毛。
顏惜月一看,當即將之奪下扔在地上。“這是昨夜那些怪鳥的羽毛,說不定還有魔氣縈繞,你撿來幹嘛?”
腓腓撅著小嘴嗚嗚叫,伸出爪子不斷撥弄地上的羽毛。蓮華見了這,似乎還有餘悸,躲到了顏惜月身後。夙淵將羽毛拾起來,端詳片刻,道:“昨夜事出突然,我也未來得及細想。但我們以前遇到陰後,她身邊似乎並沒有這些黑色怪鳥……”
顏惜月愣了愣,“她不是魔界的嗎?自然可以變出各種怪物。”
夙淵若有所思,又拉著她站起身,繞到了山寨底下的牛羊圈旁。主人雖然都已不在,牲畜們倒還在咀嚼草料,顏惜月細看之下,竟吃了一驚。
這些牛羊遠看並無不妥,但離得近了仔細一瞧,居然各有異象。有的頭上長出了三個角,有的眼睛歪斜,皮毛變色,更有幾隻躲在角落,似牛又似馬,雙目發紅,神情暴躁。
“這些牲畜怎麽都不尋常?”顏惜月驚駭道,“難道它們本來就長成這樣的?”
“之前我們在路上不也是看到了一頭倒斃的怪馬?”
“對……長得也很古怪,我從未見過那樣的。”
“也許它們本來是普通的牲畜,但沾染了魔氣,漸漸變了樣子。”夙淵想了想,拿起手中的羽毛,“如今想來,那怪馬身上的傷口,可能就是黑鳥尖喙所致。”
顏惜月下意識地退了退,“你是說,因魔氣充盈,所以這裏的牛羊之類的都變成了魔物?可是那些山民並沒有變樣啊!”
“可能還沒到時間,他們就已經葬身在結界中了。”夙淵說著,將那羽毛拋到了牲畜圈中,隨後抬手一拂,幹草堆間便燃起火苗。牲畜們驚恐不安地嚎叫奔逃,顏惜月見它們在火中掙紮,不由持劍拈訣。劍光橫掃之間,牲畜們一一倒下,很快就停止了唿吸,任由火焰吞滅,發出難聞的氣味。
腓腓在一旁嗷嗷直叫,顏惜月不無憂慮地看看它,“腓腓跟那些黑鳥搏鬥了許久,不會也沾染到魔氣吧?”
夙淵俯身揪住腓腓的耳朵,打量了它一下,“它本是靈獸,應該沒那麽不中用。”
半空中的蓮華聽到了,卻哼了一聲:“難道我被魔氣所傷,就是不中用啦?”
顏惜月忙摸了摸它,“夙淵不是這個意思。”
蓮華使起小性子來,飄來飄去地故意不讓顏惜月碰,正在追鬧間,它卻忽然又在半空停頓了下來,忽閃忽閃地發出亮光。
“有人來了!”夙淵警覺地將顏惜月一把拉過來,閃身避讓至石屋後麵。
山嶺間本來隻有他們說話,如今驟然安靜,唯有近旁的火苗高高竄起,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響。然而過了沒多久,遠處果然傳來了雜亂的腳步聲,似是有一群人正往這邊趕來。顏惜月側過身子屏息凝望,待等看清那些人的裝束模樣,心中竟是一震。
☆、第七十九章
話說昔日唐太祖姓李名淵,承隋天下,建都陝西長安,法令一新。仗著次子世民,掃清七十二處狼煙,收伏一十八處蠻洞,改號武德,建文學館以延一十八學士,造淩煙閣以繪二十三功臣,相魏徵、杜如晦、房玄齡等輩以治天下。貞觀、治平、開元,這幾個年號,都是治世。隻因玄宗末年,寵任奸臣李林甫、盧杞、楊國忠等,以召安祿山之亂。後來雖然平定,外有藩鎮*,內有宦官弄權,君子退,小人進,終唐之世不得太平。
且說洛陽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飽學之士,腹中記誦五車書,胸內包藏千古史。因見朝政顛倒,退居不仕,與本處慧林寺首僧圓澤為友,交遊甚密。澤亦詩名遍洛,德行滿野,乃宿世古佛,一時豪傑皆敬慕之。每與源遊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忽一日,相約同舟往瞿塘三峽,遊天開圖畫寺。源帶一仆人,澤攜一弟子,共四人發舟。不半月間至三峽,舟泊於岸,振衣而起。忽見一婦人,年約三旬,外服舊衣,內穿錦襠,身懷六甲,背負瓦罌而汲清泉。圓澤一見,愀然不悅,指謂李源曰:“此孕婦乃某托身之所也,明早吾即西行矣。”源愕然曰:“吾師此言,是何所主也?”圓澤曰:“吾今圓寂,自有相別言語。”四人乃入寺,寺僧接入。茶畢,圓澤備道所由,眾皆驚異。澤乃香湯沐浴,分付弟子已畢,乃與源決別。說道:“澤今幸生四旬,與君交遊甚密。今大限到來,隻得分別。後三日,乞到伊家相訪,乃某托身之所。三日浴兒,以一笑為驗,此晚吾亦卒矣。再後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寺相見。”乃取紙筆作《辭世頌》曰:四十年來體性空,多於詩酒樂心胸。
今朝別卻故人去,日後相逢下竺峰。
咦!幻身複入紅塵內,贏得君家再與逢。
偈畢,跏趺而化。本寺僧眾具衣龕,送入後山岩中,請本寺月峰長老下火。僧眾誦經已畢,月峰坐在轎上,手執火把,打個問訊,念雲:三教從來本一宗,吾師全具得靈通。
今朝覺化歸西去,且聽山僧道本風。
恭惟圓寂圓澤禪師堂頭大和尚之覺靈曰:惟靈生於河南,長在洛陽。自入空門,心無掛礙。酒吞江海,詩泣鬼神惟思玩水尋山,不厭粗衣藜食。
交至契之李源,遊瞿塘之三峽。因見孕婦而負罌,乃思托身而更出。再世杭州相見,重會今日交契。
如今送入離宮,聽取山僧指秘。咄!三生共會下竺峰,葛洪井畔尋蹤跡。
頌畢,茶毗之次,見火中一道青煙直透雲端,煙中顯出圓澤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眾僧收骨入塔,李源不勝悲愴。
首僧留源在寺閑住數日,至第三日,源乃至寺前訪於居民。去寺不半裏,有一人家姓張,已於三日前生一子。今正三朝,在家浴兒。源乃懇求一見,其人不許。源告以始末,賄以金帛,乃令源至中堂。婦人抱子正浴,小兒見源果然一笑,源大喜而返。是晚,小兒果卒。源乃別長老迴家不題。
日往月來,星移鬥換,不覺又十載有餘。時唐十六帝僖宗乾符三年,黃巢作亂,天下騷動,萬姓流離。君王幸蜀,民舍宮室悉遭兵火,一無所存。虧著晉王李克用興兵滅巢,僖宗龍歸舊都,天下稍定,道路始通。源因貨殖,來至江浙路杭州地方。時當清明,正是良辰美景,西湖北山遊人如蟻。源思十二年前圓澤所言“下天竺相會”,乃信步隨眾而行,見兩山夾川,清流可愛,賞心不倦。不覺行入下竺寺西廊,看葛洪煉丹井。轉入寺後,見一大石臨溪,泉流其畔。源心大喜,少坐片時。忽聞隔川歌聲,源見一牧童,年約十二三歲,身騎牛背,隔水高歌。源心異之,側耳聽其歌雲: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又雲: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當時恐斷腸。
吳越山川遊已遍,卻尋煙棹上瞿塘。
歌畢,隻見小童遠遠的看著李源拍手大笑。源驚異之,急欲過川相問而不可得。遙望牧童渡柳穿林,不知去向。李源不勝惆悵,坐於石上久之。問於僧人,答道:“此乃葛稚川石也。”
源深詳其詩,乃十二年圓澤之語並月峰下火文記,至此在下竺相會,恰好正是三生。訪問小兒住處,並言無有,源心怏怏而返。後人因唿源所坐葛稚川之石為“三生石”,至今古跡猶存。後來瞿宗吉有詩雲:清波下映紫襠鮮,邂逅相逢峽口船。
身後身前多少事?三生石上說姻緣。
王元瀚又有詩雲:
處世分明一夢魂,身前身後孰能論?
夕陽山下三生石,遺得荒唐跡尚存。
這段話文,叫做“三生相會”。如今再說個兩世相逢的故事,乃是《明悟禪師趕五戒》,又說是《佛印長老度東坡》。
話說大宋英宗治平年間,去那浙江路寧海軍錢塘門外,南山淨慈孝光禪寺,乃名山古刹。本寺有兩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喚做五戒禪師,一個喚作明悟禪師。這五戒禪師年三十一歲,形容古怪,左邊瞽一目,身不滿五尺,本貫西京洛陽人。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禪宗釋教,如法了得,參禪訪道。俗姓金,法名五戒。且問何謂之“五戒”?
第一戒者,不殺生命;第二戒者,不偷盜財物;第三戒者,不聽淫聲美色;第四戒者,不飲酒茹葷;第五戒者,不妄言造語。
此謂之“五戒”。
忽日雲遊至本寺,訪大行禪師。禪師見五戒佛法曉得,留在寺中,做了上色徒弟。不數年,大行禪師圓寂,本寺僧眾立他做住持,每日打坐參禪。那第二個喚做明悟禪師,年二十九歲,生得頭圓耳大,麵闊口方,眉清目秀,豐彩精神,身長七尺,貌類羅漢,本貫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聰明,筆走龍蛇,參禪訪道,出家在本處沙陀寺,法名明悟。後亦雲遊至寧海軍,到淨慈寺來訪五戒禪師。禪師見他聰明了得,就留於本寺做師弟。二人如一母所生,且是好。但遇著說法,二人同升法座講說佛教,不在話下。
忽一日冬盡春初,天道嚴寒,陰雲作雪,下了兩日。第三日雪霽天晴,五戒禪師清早在方丈禪椅上坐,耳內遠遠的聽得小孩兒啼哭聲。當時便叫身邊一個知心腹的道人喚做清一,分付道:“你可去山門外各處看,有甚事來與我說。”清一道:“長老,落了同日雪,今日方晴,料無甚事。”長老道:“你可快去看了來迴話。”清一推托不過,隻得走到山門邊,那時天未明,山門也不曾開。叫門公開了山門,清一打一看時,吃了一驚,道:“善哉,善哉!”正所謂:日日行方便,時時發道心。
但行平等事,不用問前程。
當時清一見山門外鬆樹根雪地上一塊破席,放一個小孩兒在那裏,口裏道:“苦哉,苦哉!甚人家將這個孩兒丟在此間?
不是凍死,便是餓死。”走向前仔細一看,卻是五六個月一個女兒,將一個破衲頭包著,懷內揣著個紙條兒,上寫生年月日時辰。清一口裏不說,心下思量:“古人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連忙走迴方丈,稟覆長老道:“不知甚人家,將個五七個月女孩兒破衣包著,撇在山門外鬆樹根頭。這等寒天,又無人來往,怎的做個方便,救他則個!”長老道:“善哉,善哉!清一,難得你善心。你如今抱了迴房,早晚把些粥飯與他,喂養長大,把與人家,救他性命,勝做出家人。”
當時清一急急出門去,抱了女兒到方丈中迴覆長老。長老看道:“清一,你將那紙條兒我看。”清一遞與長老。長老看時,卻寫道:“今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生,小名紅蓮。”長老分付清一:“好生抱去房裏,養到五七歲,把與人家去,也是好事。”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後一帶三間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內烘他,取些粥喂了。似此日往月來,藏在空房中,無人知覺,一向長老也忘了。不覺紅蓮已經十歲,清一見他生得清秀,諸事見便,藏匿在房裏,出門鎖了,入門關了,且是謹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倏忽這紅蓮女長成一十六歲,這清一如自生的女兒一般看待。雖然女子,卻隻打扮如男子衣服鞋襪,頭上頭發前齊眉,後齊項,一似個小頭陀,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內茶飯針線。清一指望尋個女婿,要他養老送終。
一日時遇六月炎天,五戒禪師忽想十數年前之事,洗了浴,吃了晚粥,徑走到千佛閣後來。清一道:“長老希行。”長老道:“我問你,那年抱的紅蓮,如今在那裏?”清一不敢隱匿,引長老到房中,一見吃了一驚,卻似:分開八塊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來。
長老一見紅蓮,一時差訛了念頭,邪心遂起,嘻嘻笑道:“清一,你今晚可送紅蓮到我臥房中來,不可有誤。你若依我,我自抬舉你。此事切不可泄漏,隻教他做個小頭陀,不要使人識破他是女子。”清一口中應允,心內想道:“欲待不依長老又難,依了長老,今夜去到房中,必壞了女身,千難萬難。”
長老見清一應不爽利,便道:“清一,你鎖了房門跟我到房裏去。”清一跟了長老徑到房中,長老去衣箱裏取出十兩銀子,把與清一道:“你且將這些去用,我明日與你討道度牒,剃你做徒弟,你心下如何?”清一道:“多謝長老抬舉。”隻得收了銀子,別了長老,迴到房中,低低說與紅蓮道:“我兒,卻才來的,是本寺長老他見你,心中喜愛。你今等夜靜,我送你去伏事長老。你可小心仔細,不可有誤。”紅蓮見父親如此說,便應允了。
到晚,兩個吃了晚飯。約莫二更天氣,清一領了紅蓮徑到長老房中,門窗無些阻當。原來長老有兩個行者在身邊伏事,當晚分付:“我要出外閑走乘涼,門窗且未要關。”因此無阻。長老自在房中等清一送紅蓮來。候至二更,隻見清一送小頭陀來房中。長老接入房內,分付清一:“你到明日此時來領他迴房去。”清一自迴房中去了。
且說長老關了房門,滅了琉璃燈,攜住紅蓮手,一將將到床前,教紅蓮脫了衣服,長老向前一摟,摟在懷中,抱上床去。當日長老與紅蓮雲收雨散,卻好五更,天色將明。長老思量一計,怎生藏他在房中。房中有口大衣廚,長老開了鎖,將廚內物件都收拾了,卻教紅蓮坐在廚中,分付道:“飯食我自將來與你吃,可放心寧耐則個”紅蓮是女孩兒家,初被長老淫勾,心中也喜,躲在衣廚內,把鎖鎖了。少間,長老上殿誦經畢,入房,閉了房門,將廚開了鎖,放出紅蓮,把飲食與他吃了,又放些果子在廚內,依先鎖了。至晚,清一來房中領紅蓮迴房去了。
卻說明悟禪師當夜在禪椅上入定迴來,慧眼已知五戒禪師差了念頭,犯了色戒,淫了紅蓮,把多年清行付之東流。
“我今勸省他不可如此。”也不說出。至次日,正是六月盡,門外撇骨池內,紅白蓮花盛開。明悟長老令行者采一朵白蓮花,將迴自己房中,取一花瓶插了,教道人備杯清茶在房中。卻教行者去請五戒禪師:“我與他賞蓮花,吟詩談話則個。”
不多時,行者請到五戒禪師。兩個長老坐下,明悟道:“師兄,我今日見蓮花盛開,對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請師兄吟詩清話。”五戒道:“多蒙清愛。”行者捧茶至,茶罷,明悟禪師道:“行者,取文房四寶來。”行者取至麵前,五戒道:“將何物為題?”明悟道:“便將蓮花為題。”五戒撚起筆來,便寫四句詩道:一枝菡萏瓣初張,相伴葵榴花正芳。
似火石榴雖可愛,爭如翠蓋芰荷香?
☆、第八十章
昔有夫妻二人,各在芳年,新婚燕爾,如膠似漆,如魚似水。剛剛三日,其夫被官府喚去。原來為急解軍糧事,文書上金了他名姓,要他赴軍前交納。如違限時刻,軍法從事。
立刻起行,身也不容他轉,頭也不容他迴,隻捎得個口信到家。正是上命所差,蓋不繇己,一路趲行,心心念念想著渾家。又不好向人告訴,隻落得自己淒惶。行了一日,想到有萬遍。是夜宿於旅店,夢見與渾家相聚如常,行其夫妻之事。自此無夜不夢。到一月之後,夢見渾家懷孕在身,醒來付之一笑。且喜如期交納錢糧,太平無事,星夜趕迴家鄉。繳了批迴,入門見了渾家,歡喜無限。那一往一來,約有三月之遙。
嚐言道:新娶不如遠歸。夜間與渾家綢繆恩愛,自不必說。其妻敘及別後相思,因說每夜夢中如此如此。所言光景,與丈夫一般無二,果然有了三個月身孕。若是其夫先說的,內中還有可疑;卻是渾家先敘起的。可見夢魂相遇,又能交感成胎,隻是彼此精誠所致。如今說個鬧夢故事,亦繇夫婦積思而然。正是:夢中識想非全假,白日奔馳莫認真。
話說大唐德宗皇帝貞元年間,有個進士覆姓獨孤,雙名遐叔,家住洛陽城東崇賢裏中。自幼穎異,十歲便能作文。到十五歲上,經史精通,下筆數千言,不待思索。父親獨孤及官為司封之職。昔年存日,曾與遐叔聘下同年司農白行簡女兒娟娟小姐為妻。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說;刺繡描花,也是等閑之事。單喜他深通文墨,善賦能詩。若教去應文科,穩穩裏是個狀元。與遐叔正是一雙兩好,彼此你知我見,所以成了這頭親事。不意遐叔父母連喪,丈人丈母亦相繼棄世,功名未遂,家事日漸零落,童仆也無半個留存,剛剛剩得幾間房屋。
那白行簡的兒子叫做白長吉,是個兇惡勢利之徒,見遐叔家道窮了,就要賴他的婚姻,將妹子另配安陵富家。幸得娟娟小姐是個貞烈之女,截發自誓,不肯改節。白長吉強他不過,隻得原嫁與遐叔。卻是隨身衣飾,並無一毫妝奩,止有從幼伏侍一個丫鬟翠翹從嫁。白氏過門之後,甘守貧寒,全無半點怨恨。隻是晨炊夜績,以佐遐叔讀書。那遐叔一者敬他截發的誌節,二者重他秀麗的詞華,三者又愛他嬌豔的顏色:真個夫妻相得,似水如魚。白氏親族中,到也憐遐叔是個未發達的才子,十分尊敬。止有白長吉一味趨炎附熱,說妹子是窮骨頭,要跟恁樣餓莩,壞他體麵,見了遐叔就如眼中之刺,肉內之釘。遐叔雖然貧窮,卻又是不肯俯仰人的。因此兩下遂絕不相往。
時值貞元十五年,朝廷開科取士,傳下黃榜,期於三月間諸進士都赴京師殿試。遐叔別了白氏,前往長安,自謂文才,必魁春榜。那知貢舉的官,是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鄭餘慶,本取遐叔卷子第一。豈知策上說著:奉天之難,皆因奸臣盧杞竊弄朝權,致使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與太尉朱得以激變心,劫奪府庫。可見眾君子共佐太平而不足,一小人攪亂天下而有餘。故人君用舍不可不慎。元來德宗皇帝心性最是猜忌,說他指斥朝廷,譏訕時政,遂將頭卷廢棄不錄。那白氏兩個族叔,一個叫做白居易,一個叫做白敏中,文才本在遐叔之下,卻皆登了高科。單單隻有遐叔一人落第,好生沒趣,連夜收拾行李東歸。白居易、白敏中知得,齊來餞行,直送到十裏長亭而別。遐叔途中愁悶,賦詩一首。詩雲:童年挾策赴西秦,弱冠無成逐路人。時命不將明主合,布衣空惹上京塵。
在路非止一日,迴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慚赧,終日隻在書房裏發憤攻書。每想起落第的光景,便淒然淚下。那白氏時時勸解道:“大丈夫功名終有際會,何苦頹折如此。”遐叔謝道:“多感娘子厚意,屢相寬慰。隻是家貧如洗,衣食無聊。縱然巴得日後亨通,難救目前愁困,如之奈何?”白氏道:“俗諺有雲:‘十訪九空,也好省窮。’我想公公三十年宦遊,豈無幾個門生故舊在要路的?你何不趁此閑時,一去訪求?倘或得他資助,則三年誦讀之費有所賴矣。”
隻這句話頭,提醒了遐叔,答道:“娘子之言,雖然有理;但我自幼攻書,未嚐交接人事,先父的門生故舊,皆不與知。止認得個韋皋,是京兆人,表字仲翔。當初被丈人張延賞逐出,來投先父,舉薦他為官,甚是有恩。如今他現做西川節度使。我若去訪他,必有所助。隻是東都到西川,相隔萬裏程途,往返便要經年。我去之後,你在家中用度,從何處置?以此拋撇不下。”白氏道:“既有這個相識,便當整備行李,送你西去,家中事體,我自支持。總有缺乏,姑姊妹家猶可假貸,不必憂慮。”遐叔歡喜道:“若得如此,我便放心前去。”白氏道:“但是路途跋涉,無人跟隨,卻怎的好?”遐叔道:“總然有人,也沒許多盤費,隻索罷了。”遂即揀了個吉日,白氏與遐叔收拾了寒暑衣裝,帶著丫鬟翠翹,親至開陽門外一杯餞送。
夫妻正在不舍之際,驟然下起一陣大雨,急奔入路傍一個廢寺中去躲避。這寺叫做龍華寺,乃北魏時廣陵王所建,殿宇十分雄壯。階下栽種名花異果。又有一座鍾樓,樓上銅鍾,響聞五十裏外。後被胡太後移入宮中去了。到唐太宗時,有胡僧另鑄一鍾在上,卻也響得二十餘裏。到玄宗時,還有五百僧眾,香火不絕。後遭安祿山賊黨史思明攻陷東都,殺戮僧眾,將鍾磬毀為兵器,花果伐為樵蘇,以此寺遂頹敗。遐叔與白氏看了,歎道:“這等一個道場,難道沒有發心的重加修造?”因向佛前祈禱:“陰空保佑:若得成名時節,誓當捐俸,再整山門。”雨霽之後,登途分別:正是:蠅頭微利驅人去,虎口危途訪客來。
不題白氏歸家。且說遐叔在路,曉行夜宿,整整的一個月,來到荊州地麵。下了川船,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麽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隻那川船上的有些不同:用著一寸多寬的毛竹片子,將生漆絞著麻絲接成的,約有一百多丈,為此川中人叫做百丈。在船頭立個轆轤,將百丈盤於其上。岸上扯的人,隻聽船中打鼓為號。遐叔看了,方才記得杜子美有詩道:“百丈內江船。”又道:“打鼓發船何處郎。”卻就是這件東西。又走了十餘日,才是黃牛峽。那山形生成似頭黃牛一般,三四十裏外,便遠遠望見。這峽中的水更溜,急切不能勾到,因此上有個俗諺雲:朝見黃牛,暮見黃牛;朝朝暮暮,黃牛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