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急得跺腳:“那就是說沒人知道他們在哪?”
止境道:“別急,脈脈姑娘跟過去了。”
人情
富麗堂皇的盈盈一水間在一夜之間化成廢墟,這件事在京都的大街小巷鬧得沸沸揚揚。
那晚火光衝天,燒亮了京都大半個天空,整整三日火勢兇猛,除了塔樓地基、巨石磚塊外,樓內的迴廊懸梯、雕花彩繪、帷幔綢緞等層層崩塌瓦解,最後隻留下一段段的焦炭和風一吹就迷眼的灰燼。
官府和民眾一起滅火,即便再多的水撲向火舌最後也隻是化作一團輕霧,為了不傷及鄰裏街坊,大家隻能拉起隔離,三天不眠不休的救火,總算將這場可怕的災難遏製住。
未冷的灰燼中挖出幾具屍體,燒得麵目全非,眾人搖頭歎息,除了惋惜和慶幸,也隻能說說八卦傳傳謠言了。
八卦謠言傳入朝堂,有大臣進言,說盈盈一水間這塊地界一向怪事頻發,在此開店經營者從未逃過倒閉賠本的下場;若是住家,必定會落個家破人亡的結局,因此有算命的認為這裏有邪氣,必須要佛塔鎮壓。可蓋了幾次佛塔,就被天火燒了幾次,弄到最後這塊地界就成了京都有名的廢墟,幾經朝代更迭皆是如此。
本朝開國初,從南方來的一位富商在這裏建了一座塔樓,既不供佛也不經商就這麽空關著,至此倒是相安無事,偶有算命的在塔樓前擺攤,據說倒是算得十拿九穩。
但最近偏偏不信邪的盈盈一水間東家租了下來,才開業沒幾天就燒成了廢墟,不得不再次讓人心惶惶,更加覺得此地是被詛咒了的不詳之所。
皇帝聞言震怒,堂堂京都、天子腳下何來詛咒?難不成他的帝國也要被魑魅魍魎詛咒了?這些大逆不道的臣子,其心可誅!
天子說得冠冕堂皇,迷信思想不可取,煽動人心不可恕。
那可憐的大臣被拖下去廷杖,慘叫之聲繞梁不絕。
直到殿外哀嚎聲漸止,那倒黴蛋疼得暈過去,被人抬了下去。
皇帝怒氣未消,指著眾臣道:“還有誰來給朕說說還有哪些妖言讖語。”
前車之鑒,誰還敢上來自討沒趣。
不過自然還是有不怕死的迎難而上,此人之所以如此膽大是因為背後有整個西黨的支撐。皇帝麵色稍緩,隻是藏在袍袖裏的手緊緊地握成了拳。
諫議大夫林海岩直截了當地認為羽林軍右都統程之清無辜失蹤多日與塔樓大火有關,他甚至斷言那幾具燒焦的屍體中有程之清。
德高望重的首席宰輔裴予眯著眼頭也沒抬幽幽地問道:“林大人為何如此肯定?”
林海岩向裴予解釋道:“程大人一向鞠躬盡瘁,且是無故擅離職守之輩。程府報了官,府衙連日搜尋未果,未免太過離奇,甚至有人造謠誹謗,說程大人叛逃敵國。”
皇帝頷首,瞥了一眼垂首無語的站在下首的西群山道:“不得不防。”
林海岩沒想到皇帝會這麽說,急忙解釋:“臣昨日下朝在街邊酒肆聽到程府的兩個小廝議論,因那些屍體已被燒成焦炭無法辨認,程府大奶奶不死心便親自帶人去找,在灰燼中拾到程大人的貼身玉佩一枚,當場就哭暈過去。清醒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去仵作那兒認下一具焦屍,撫屍大哭,當下認定了那具焦屍就是程之清大人。”
有人冷笑問道:“太過輕率,必定有妖。據說那程大奶奶一開始死不肯認屍,憑什麽沒幾天功夫就跑去廢墟那兒找了塊玉佩就認了?難道府衙勘探現場的時候連這麽重要的物證都看不見?”
林海岩迴頭見是丞相鄒進的門生散騎常侍單良。
“單大人所言極是。”林海岩繼續向皇帝進言道,“所以臣認為,此中必有陰謀!”
“哦?”皇帝來了興致,“愛卿倒說說看有何陰謀?”
林海岩喜形於色,道:“據京兆尹調查,程大人失蹤那晚曾帶人去盈盈一水間,進去之後就再沒出來過。而當晚曾去過那裏的人,無一不對發生過什麽語焉不詳,看上去像是喪失了記憶。臣以為,以此種種來看,因是蠱術重現京都了。”
此言一出,眾臣嘩然,謝運突覺芒刺在背,不知不覺間汗已浸濕了內衫。
皇帝若有所思,看向西群山道:“輔國公怎麽看?”
西群山慢吞吞地挪動自己的身體,又慢吞吞地開口道:“白月族會蠱術的早已死的死關的關,若要再興風作浪已不可能。不過,老臣覺得既然林大人提到了蠱術,在眾位之中也隻有謝大人能窺知一二了。”
謝運的亡妻是白月族女子,此事眾所皆知。隻要說到蠱術,多多少少他都別想脫掉幹係。
謝運知道自己逃不掉,惶惶不安中被西群山提到後反倒鬆了口氣,見皇帝看向他便道:“大火焚樓一事臣也有所耳聞,但自先帝時蠱術已絕跡我朝,料現在也沒人擅此術。臣以為,火燒當日眾人語焉不詳皆是因為驚嚇過度,究其緣由或是因大火或是因樓中其他詭譎之事,諸事種種還需要府衙詳查。”
止境道:“別急,脈脈姑娘跟過去了。”
人情
富麗堂皇的盈盈一水間在一夜之間化成廢墟,這件事在京都的大街小巷鬧得沸沸揚揚。
那晚火光衝天,燒亮了京都大半個天空,整整三日火勢兇猛,除了塔樓地基、巨石磚塊外,樓內的迴廊懸梯、雕花彩繪、帷幔綢緞等層層崩塌瓦解,最後隻留下一段段的焦炭和風一吹就迷眼的灰燼。
官府和民眾一起滅火,即便再多的水撲向火舌最後也隻是化作一團輕霧,為了不傷及鄰裏街坊,大家隻能拉起隔離,三天不眠不休的救火,總算將這場可怕的災難遏製住。
未冷的灰燼中挖出幾具屍體,燒得麵目全非,眾人搖頭歎息,除了惋惜和慶幸,也隻能說說八卦傳傳謠言了。
八卦謠言傳入朝堂,有大臣進言,說盈盈一水間這塊地界一向怪事頻發,在此開店經營者從未逃過倒閉賠本的下場;若是住家,必定會落個家破人亡的結局,因此有算命的認為這裏有邪氣,必須要佛塔鎮壓。可蓋了幾次佛塔,就被天火燒了幾次,弄到最後這塊地界就成了京都有名的廢墟,幾經朝代更迭皆是如此。
本朝開國初,從南方來的一位富商在這裏建了一座塔樓,既不供佛也不經商就這麽空關著,至此倒是相安無事,偶有算命的在塔樓前擺攤,據說倒是算得十拿九穩。
但最近偏偏不信邪的盈盈一水間東家租了下來,才開業沒幾天就燒成了廢墟,不得不再次讓人心惶惶,更加覺得此地是被詛咒了的不詳之所。
皇帝聞言震怒,堂堂京都、天子腳下何來詛咒?難不成他的帝國也要被魑魅魍魎詛咒了?這些大逆不道的臣子,其心可誅!
天子說得冠冕堂皇,迷信思想不可取,煽動人心不可恕。
那可憐的大臣被拖下去廷杖,慘叫之聲繞梁不絕。
直到殿外哀嚎聲漸止,那倒黴蛋疼得暈過去,被人抬了下去。
皇帝怒氣未消,指著眾臣道:“還有誰來給朕說說還有哪些妖言讖語。”
前車之鑒,誰還敢上來自討沒趣。
不過自然還是有不怕死的迎難而上,此人之所以如此膽大是因為背後有整個西黨的支撐。皇帝麵色稍緩,隻是藏在袍袖裏的手緊緊地握成了拳。
諫議大夫林海岩直截了當地認為羽林軍右都統程之清無辜失蹤多日與塔樓大火有關,他甚至斷言那幾具燒焦的屍體中有程之清。
德高望重的首席宰輔裴予眯著眼頭也沒抬幽幽地問道:“林大人為何如此肯定?”
林海岩向裴予解釋道:“程大人一向鞠躬盡瘁,且是無故擅離職守之輩。程府報了官,府衙連日搜尋未果,未免太過離奇,甚至有人造謠誹謗,說程大人叛逃敵國。”
皇帝頷首,瞥了一眼垂首無語的站在下首的西群山道:“不得不防。”
林海岩沒想到皇帝會這麽說,急忙解釋:“臣昨日下朝在街邊酒肆聽到程府的兩個小廝議論,因那些屍體已被燒成焦炭無法辨認,程府大奶奶不死心便親自帶人去找,在灰燼中拾到程大人的貼身玉佩一枚,當場就哭暈過去。清醒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去仵作那兒認下一具焦屍,撫屍大哭,當下認定了那具焦屍就是程之清大人。”
有人冷笑問道:“太過輕率,必定有妖。據說那程大奶奶一開始死不肯認屍,憑什麽沒幾天功夫就跑去廢墟那兒找了塊玉佩就認了?難道府衙勘探現場的時候連這麽重要的物證都看不見?”
林海岩迴頭見是丞相鄒進的門生散騎常侍單良。
“單大人所言極是。”林海岩繼續向皇帝進言道,“所以臣認為,此中必有陰謀!”
“哦?”皇帝來了興致,“愛卿倒說說看有何陰謀?”
林海岩喜形於色,道:“據京兆尹調查,程大人失蹤那晚曾帶人去盈盈一水間,進去之後就再沒出來過。而當晚曾去過那裏的人,無一不對發生過什麽語焉不詳,看上去像是喪失了記憶。臣以為,以此種種來看,因是蠱術重現京都了。”
此言一出,眾臣嘩然,謝運突覺芒刺在背,不知不覺間汗已浸濕了內衫。
皇帝若有所思,看向西群山道:“輔國公怎麽看?”
西群山慢吞吞地挪動自己的身體,又慢吞吞地開口道:“白月族會蠱術的早已死的死關的關,若要再興風作浪已不可能。不過,老臣覺得既然林大人提到了蠱術,在眾位之中也隻有謝大人能窺知一二了。”
謝運的亡妻是白月族女子,此事眾所皆知。隻要說到蠱術,多多少少他都別想脫掉幹係。
謝運知道自己逃不掉,惶惶不安中被西群山提到後反倒鬆了口氣,見皇帝看向他便道:“大火焚樓一事臣也有所耳聞,但自先帝時蠱術已絕跡我朝,料現在也沒人擅此術。臣以為,火燒當日眾人語焉不詳皆是因為驚嚇過度,究其緣由或是因大火或是因樓中其他詭譎之事,諸事種種還需要府衙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