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雲觀裏有一個年齡大一點的道姑,很想脫離青兒的掌控,找個機會逃跑了,跑啊跑啊,累死累活跑出去一百多裏,以為沒事了,心想青兒再有本事也不會看見一百多裏路以外的她。(.)想找個地方歇息一下,一抬頭就看見青兒站在她的麵前。然後像拎一隻小雞一樣把她拎起來,掄啊掄,一撒手,那個道姑就飛了出去。就那麽飛,眼前的景物都看不清。最後“啪”地一下紮進一個玉米秸稈堆裏,摔暈過去了。等她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仔細一看還是淩雲觀,自己是紮在淩雲觀的用來燒火用的玉米秸稈堆上。
還有比這個更可怕的嗎?都跑出去一百多裏了還能給追了迴來,這以後不就成了青兒砧板上的肉了?可是,她還敢再跑嗎?再跑就沒命了!不跑,也沒有活路了,隻能生受。
“你們要懶死啊?給我上山砍柴去!一個人砍兩捆,砍不夠就沒有齋飯可吃!”青兒衝著觀裏所有的道姑吼道。
淩雲觀離能砍迴來柴的地方是五裏路,往返十裏隻能背迴來一捆,再去一趟,二十裏,還要背著柴禾。這些道姑哪裏有這個體力?可是背不迴來就沒有吃的,明天再砍柴還有力氣嗎?
幾個道姑沒有完成任務,被青兒關進柴房,抱在一起痛哭。
“哭什麽?你們的爹娘死了?”道姑們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了。
也不知道青兒練的是什麽功夫,每天都要打坐一個多時辰,這個時候就像忘記了世界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想在這個時候逃跑,那就錯了。你跑多遠都會被抓迴來。然後受到懲戒:青兒有根繩子,她自己說是牛筋繩,這根繩子很有鬆緊,要是用它捆人,能把繩子勒到人的肉裏去。誰要被這根繩子捆上,想自己解開,門兒都沒有。
這個期間,觀裏來了一個掛單的女道士,青兒很熱情、很禮貌地接待了她。不久發現她在房間作法,都是降伏青兒的內容。青兒當著眾位道姑的麵兒把這位掛單的道姑給用牛筋繩捆得緊緊的掛在樹上,讓蚊蟲叮咬,還說:“你就在這裏掛單吧。”
觀裏的女道士們都心有不忍,集體求情放了這個人。青兒大怒,咆哮道:“她是來降伏我的,你們還替她說話!全都掛單!說著甩出來很多牛筋繩,把眾位女道士都捆了掛在樹上,僅僅一個晚上眾道姑便被蚊蟲叮咬得麵目全非,一個個哭爹喊娘向青兒告饒。<strong>.</strong>那位掛單的女道士掛了七天的單就死悄悄了。
其實,青兒打坐的時候就是控製雲兒思維的時候。她在道觀裏跟道姑們生氣,脾氣暴躁,雲兒的病情就加重了。不但脾氣暴躁,還添了一個罵人的毛病。是誰都罵,見到一個罵一個,罵的滿嘴冒沫,唾沫橫飛。就連王爺、福晉也不能幸免。完全不是原來那個小才女了。
青兒為什麽發怒?雲兒被黑衣人劫持,被青兒給救了。就根本沒有一點感謝青兒的表現,真是連一點好歹都不懂!青兒可是有他心通的本事,誰想什麽她都知道。除非甘霖菩薩和聖潔如來能降服她,換個人想惹她門兒都沒有!本來她是想連王爺都一起收拾的,一直沒舍得。恨是恨,畢竟暗戀了上千年,隻能拿雲兒撒氣,把雲兒再次弄得神魂顛倒,讓王爺闔府不寧。
之前的雲兒從來就不罵人,連一個髒字都不說的。現在可好,罵人的話一套一套的,罵一天都沒有重樣兒的,什麽粗話都能蹦出來。
王爺怕她罵皇上,給府上帶來禍患,便把她鎖在飛雲樓寢宮的範圍之內禁足,就是小戲台上麵那個四合院,所有的門都上鎖,雲兒就是插翅也難出來。她能見到的人很有限,服侍她的魚兒水兒就倒黴了,成天挨罵。林嬤嬤來勸也照罵不誤,期間陳先生夫婦來看過女兒,也被罵了出去。罵王爺、福晉就跟罵兒女一樣,沒有任何顧忌。接著就是砸東西,不管是什麽,多值錢的東西,拿過來就砸。幸虧是魚兒機靈,事先就想到了主子脾氣暴躁的時候可能摔東西,就把她房裏擺的那些能摔破的瓷器都悄悄地給換了,換成盡量和原來很類似的。人在生氣暴躁的時候也不會想很多,隻要解氣就行。這些東西都是魚兒告訴田亮在琉璃廠的地攤上用最便宜的價格淘來的,有的一件隻值十幾文錢,砸了也不會太心疼。雲兒給人的感覺是越瘋越嚴重了。
王爺也好,福晉也好,還是樓裏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有怨言的。誰都知道雲兒生病了,誰能和病人計較呢。
王爺福晉都很後悔,根本就沒弄清她的病況就認為她是因為生了世子翹尾巴,要麽是陳先生夫婦挑唆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懲罰她!現在知道了雲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她的本意,是青兒控製了她的大腦,青兒在報複雲兒在天國世界和她打鬥時險些弄死她,同時也報複王爺對她無情無義,幾次用趕龍鞭打傷她。真可謂“愛之深,恨之切。”
但是這個青兒怎麽辦?她不是塵世中的人,功夫也超乎尋常地厲害。陳大彬告訴王爺,他親眼看見那個黑皮膚的道姑把蒙麵黑衣人跟拎白菜一樣拎起來,掄圓了一鬆手,那人就飛出去了,飛得不知道多遠,飛到什麽地方去了,看都看不見,力氣大得驚人!陳大彬還給王爺舉薦一名能看虛病的郎中,是太醫院的太醫,是他的同窗加發小,但是隻能看不能治。
誰也沒有能力和青兒抗衡,而且她神出鬼沒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突然地出現在眼前,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沒了蹤影,想抓都抓不著。
“青龍女仙在嗎?小的是高府的家丁,我家公子請女仙到府上給看看風水,不知能否請得動女仙的芳蹤?”這位高府家丁很會說話,來請青兒去府上看風水。
“看風水可以,你們公子拿什麽謝我?”
“不知女仙想怎麽謝?銀子不是問題。”
“你們府上在什麽地方啊?”
“離此不遠,小的已經帶來轎子,請上轎!”
高府的主人是遵化縣的富商,府邸很是豪華。今天高老爺壽誕,宴請遵化名流,一是為了是顯示自己富可敵縣,二是想讓人知道他的人脈旺盛,把聞風喪膽的青龍女仙都請來了,以後誰敢和他作對可是要想一想。府上的大公子跟女仙相處甚好,也讓人看看高府的本事。
當晚青兒就住在高府,和高公子顛鸞倒鳳了。一連住了半個月,夜夜春宵,風流快活個不了,控製雲兒的事就忘到爪哇國去了。
半個月後,青兒迴了道觀,高公子便起不了床了,連續數天昏迷不醒,把個高老爺嚇得不知如何是好。請了好幾個郎中都看不出來是什麽病。不是看不出來,是不好說出來:這位風流公子已經被掏空了身子,成了廢人。高老爺便知問題出在青龍女仙身上,本想拉大旗做虎皮嚇唬嚇唬人,結果醜事傳的遵化大街小巷無人不知。
王爺問陳大彬什麽是虛病,陳大彬說就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大腦不受自己支配,吃藥也不管用、看不見原因的病。不象傷風感冒那樣打噴嚏、發熱,也不象癤腫有個膿包,都可以吃藥、紮針治好的。不過他不敢隨便給人看虛病,如果被上邊知道了,腦袋就沒了。
“先生去請,給雲兒看看到底是什麽病。本王不會跟任何人說。”
雲兒是自己的女兒,王爺是女婿,陳大彬當然相信王爺。很快就把他的那位同窗太醫給請來了,結果就是給福晉看喜脈的謝太醫。
因為清朝的皇上不相信這些,把這些當作邪門的東西。所以謝太醫從來沒敢和任何人提起過他會看這種病,而且隻能是看出來,不能治。就是說道行很淺,治不了這樣的病,硬治的話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命搭進去。謝太醫這個人的性格還真有點和陳大彬相像,低調、有才學。同窗好友的女兒得了怪病,他也很著急。但是雲兒是瑞王爺的女人,他在給雲兒看病之前,斟酌又斟酌的,想好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王爺從來都沒聽說過人還有得虛病的,有些緊張,想起雲兒好好兒的怎麽變了性情,非常著急。已經和謝太醫打好招唿了。當然沒有陳大彬的舉薦再借給謝太醫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答應啊,王爺是誰呀?皇上他親哥哥!
“魚兒!王爺請來了謝太醫,要給側福晉把個平安脈,你們準備一下!”田侍衛剛要上樓,看見了魚兒,馬上告訴她一聲就趕緊離開了。
魚兒本來要下樓給雲兒準備裱畫工具的,聽丈夫說謝太醫要來給主子把脈,返身迴來告訴雲兒:“主子,謝太醫要來給您把個平安脈,奴婢準備好靠枕,您稍等。”
“等什麽等?我沒病!”雲兒不耐煩地說。
魚兒和風細雨地誆哄著雲兒:“瞧瞧就瞧瞧唄,沒病不是更好?王爺、福晉都瞧過了,就是請個平安脈,太醫上門來瞧,多大的麵子!”
雲兒不說話了。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還就魚兒能說得動一些,水兒可不如魚兒有麵子。
還有比這個更可怕的嗎?都跑出去一百多裏了還能給追了迴來,這以後不就成了青兒砧板上的肉了?可是,她還敢再跑嗎?再跑就沒命了!不跑,也沒有活路了,隻能生受。
“你們要懶死啊?給我上山砍柴去!一個人砍兩捆,砍不夠就沒有齋飯可吃!”青兒衝著觀裏所有的道姑吼道。
淩雲觀離能砍迴來柴的地方是五裏路,往返十裏隻能背迴來一捆,再去一趟,二十裏,還要背著柴禾。這些道姑哪裏有這個體力?可是背不迴來就沒有吃的,明天再砍柴還有力氣嗎?
幾個道姑沒有完成任務,被青兒關進柴房,抱在一起痛哭。
“哭什麽?你們的爹娘死了?”道姑們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了。
也不知道青兒練的是什麽功夫,每天都要打坐一個多時辰,這個時候就像忘記了世界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想在這個時候逃跑,那就錯了。你跑多遠都會被抓迴來。然後受到懲戒:青兒有根繩子,她自己說是牛筋繩,這根繩子很有鬆緊,要是用它捆人,能把繩子勒到人的肉裏去。誰要被這根繩子捆上,想自己解開,門兒都沒有。
這個期間,觀裏來了一個掛單的女道士,青兒很熱情、很禮貌地接待了她。不久發現她在房間作法,都是降伏青兒的內容。青兒當著眾位道姑的麵兒把這位掛單的道姑給用牛筋繩捆得緊緊的掛在樹上,讓蚊蟲叮咬,還說:“你就在這裏掛單吧。”
觀裏的女道士們都心有不忍,集體求情放了這個人。青兒大怒,咆哮道:“她是來降伏我的,你們還替她說話!全都掛單!說著甩出來很多牛筋繩,把眾位女道士都捆了掛在樹上,僅僅一個晚上眾道姑便被蚊蟲叮咬得麵目全非,一個個哭爹喊娘向青兒告饒。<strong>.</strong>那位掛單的女道士掛了七天的單就死悄悄了。
其實,青兒打坐的時候就是控製雲兒思維的時候。她在道觀裏跟道姑們生氣,脾氣暴躁,雲兒的病情就加重了。不但脾氣暴躁,還添了一個罵人的毛病。是誰都罵,見到一個罵一個,罵的滿嘴冒沫,唾沫橫飛。就連王爺、福晉也不能幸免。完全不是原來那個小才女了。
青兒為什麽發怒?雲兒被黑衣人劫持,被青兒給救了。就根本沒有一點感謝青兒的表現,真是連一點好歹都不懂!青兒可是有他心通的本事,誰想什麽她都知道。除非甘霖菩薩和聖潔如來能降服她,換個人想惹她門兒都沒有!本來她是想連王爺都一起收拾的,一直沒舍得。恨是恨,畢竟暗戀了上千年,隻能拿雲兒撒氣,把雲兒再次弄得神魂顛倒,讓王爺闔府不寧。
之前的雲兒從來就不罵人,連一個髒字都不說的。現在可好,罵人的話一套一套的,罵一天都沒有重樣兒的,什麽粗話都能蹦出來。
王爺怕她罵皇上,給府上帶來禍患,便把她鎖在飛雲樓寢宮的範圍之內禁足,就是小戲台上麵那個四合院,所有的門都上鎖,雲兒就是插翅也難出來。她能見到的人很有限,服侍她的魚兒水兒就倒黴了,成天挨罵。林嬤嬤來勸也照罵不誤,期間陳先生夫婦來看過女兒,也被罵了出去。罵王爺、福晉就跟罵兒女一樣,沒有任何顧忌。接著就是砸東西,不管是什麽,多值錢的東西,拿過來就砸。幸虧是魚兒機靈,事先就想到了主子脾氣暴躁的時候可能摔東西,就把她房裏擺的那些能摔破的瓷器都悄悄地給換了,換成盡量和原來很類似的。人在生氣暴躁的時候也不會想很多,隻要解氣就行。這些東西都是魚兒告訴田亮在琉璃廠的地攤上用最便宜的價格淘來的,有的一件隻值十幾文錢,砸了也不會太心疼。雲兒給人的感覺是越瘋越嚴重了。
王爺也好,福晉也好,還是樓裏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有怨言的。誰都知道雲兒生病了,誰能和病人計較呢。
王爺福晉都很後悔,根本就沒弄清她的病況就認為她是因為生了世子翹尾巴,要麽是陳先生夫婦挑唆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懲罰她!現在知道了雲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她的本意,是青兒控製了她的大腦,青兒在報複雲兒在天國世界和她打鬥時險些弄死她,同時也報複王爺對她無情無義,幾次用趕龍鞭打傷她。真可謂“愛之深,恨之切。”
但是這個青兒怎麽辦?她不是塵世中的人,功夫也超乎尋常地厲害。陳大彬告訴王爺,他親眼看見那個黑皮膚的道姑把蒙麵黑衣人跟拎白菜一樣拎起來,掄圓了一鬆手,那人就飛出去了,飛得不知道多遠,飛到什麽地方去了,看都看不見,力氣大得驚人!陳大彬還給王爺舉薦一名能看虛病的郎中,是太醫院的太醫,是他的同窗加發小,但是隻能看不能治。
誰也沒有能力和青兒抗衡,而且她神出鬼沒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突然地出現在眼前,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沒了蹤影,想抓都抓不著。
“青龍女仙在嗎?小的是高府的家丁,我家公子請女仙到府上給看看風水,不知能否請得動女仙的芳蹤?”這位高府家丁很會說話,來請青兒去府上看風水。
“看風水可以,你們公子拿什麽謝我?”
“不知女仙想怎麽謝?銀子不是問題。”
“你們府上在什麽地方啊?”
“離此不遠,小的已經帶來轎子,請上轎!”
高府的主人是遵化縣的富商,府邸很是豪華。今天高老爺壽誕,宴請遵化名流,一是為了是顯示自己富可敵縣,二是想讓人知道他的人脈旺盛,把聞風喪膽的青龍女仙都請來了,以後誰敢和他作對可是要想一想。府上的大公子跟女仙相處甚好,也讓人看看高府的本事。
當晚青兒就住在高府,和高公子顛鸞倒鳳了。一連住了半個月,夜夜春宵,風流快活個不了,控製雲兒的事就忘到爪哇國去了。
半個月後,青兒迴了道觀,高公子便起不了床了,連續數天昏迷不醒,把個高老爺嚇得不知如何是好。請了好幾個郎中都看不出來是什麽病。不是看不出來,是不好說出來:這位風流公子已經被掏空了身子,成了廢人。高老爺便知問題出在青龍女仙身上,本想拉大旗做虎皮嚇唬嚇唬人,結果醜事傳的遵化大街小巷無人不知。
王爺問陳大彬什麽是虛病,陳大彬說就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大腦不受自己支配,吃藥也不管用、看不見原因的病。不象傷風感冒那樣打噴嚏、發熱,也不象癤腫有個膿包,都可以吃藥、紮針治好的。不過他不敢隨便給人看虛病,如果被上邊知道了,腦袋就沒了。
“先生去請,給雲兒看看到底是什麽病。本王不會跟任何人說。”
雲兒是自己的女兒,王爺是女婿,陳大彬當然相信王爺。很快就把他的那位同窗太醫給請來了,結果就是給福晉看喜脈的謝太醫。
因為清朝的皇上不相信這些,把這些當作邪門的東西。所以謝太醫從來沒敢和任何人提起過他會看這種病,而且隻能是看出來,不能治。就是說道行很淺,治不了這樣的病,硬治的話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命搭進去。謝太醫這個人的性格還真有點和陳大彬相像,低調、有才學。同窗好友的女兒得了怪病,他也很著急。但是雲兒是瑞王爺的女人,他在給雲兒看病之前,斟酌又斟酌的,想好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王爺從來都沒聽說過人還有得虛病的,有些緊張,想起雲兒好好兒的怎麽變了性情,非常著急。已經和謝太醫打好招唿了。當然沒有陳大彬的舉薦再借給謝太醫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答應啊,王爺是誰呀?皇上他親哥哥!
“魚兒!王爺請來了謝太醫,要給側福晉把個平安脈,你們準備一下!”田侍衛剛要上樓,看見了魚兒,馬上告訴她一聲就趕緊離開了。
魚兒本來要下樓給雲兒準備裱畫工具的,聽丈夫說謝太醫要來給主子把脈,返身迴來告訴雲兒:“主子,謝太醫要來給您把個平安脈,奴婢準備好靠枕,您稍等。”
“等什麽等?我沒病!”雲兒不耐煩地說。
魚兒和風細雨地誆哄著雲兒:“瞧瞧就瞧瞧唄,沒病不是更好?王爺、福晉都瞧過了,就是請個平安脈,太醫上門來瞧,多大的麵子!”
雲兒不說話了。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還就魚兒能說得動一些,水兒可不如魚兒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