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約733—約804),字鴻漸,唐朝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1]東岡子,又號“茶山禦史”[2]。唐代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p>


    陸羽生性詼諧,與女詩人李季蘭、詩僧皎然交厚。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采製、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3]</p>


    《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4]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世上存留的並不多。</p>


    季疵迴到龍蓋寺,在積公身邊煮茶奉水。積公有意栽培他,煞費苦心地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鴻雁飛於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為通途。於是定姓為“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為字。積公還煮得一手好茶,讓陸羽自幼學得了藝茶之術。十二歲那年,陸羽終於離開了龍蓋寺。此後,陸羽在當地的戲班子裏當過醜角演員,兼做編劇和作曲;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去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受業七年,直到十九歲那年才學成下山。</p>


    陸羽</p>


    考察茶葉</p>


    視頻 洛寶貝愛科學:洛寶貝旅遊,遇到了很多的好玩事,她都講給爸爸聽</p>


    ?</p>


    +</p>


    關注1萬次播放 |03:06</p>


    唐中陸羽隨誠州難民北上,遍曆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葉產製資料,並積累了豐富的品泉鑒水的經驗,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傳。但同代文人張又新在《煎茶水記》裏,曾詳細地開列出一張陸羽品評過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單。</p>


    陸羽像</p>


    唐時曾任過衢州刺史的趙磷,其外祖與陸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話錄》裏說:‘陸羽性嗜茶,始創煎茶法。鬻茶之家,陶其像置於錫器之間,雲宜茶足利。’”[5]</p>


    傳說之四</p>


    從火門山(天門山)上下來之後,年僅十九歲的少年陸羽便心無旁騖,立誌於對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6]“安史之亂”後,陸羽一路考察茶事,輾轉來到江南的舒州(今安慶境內)、湖州,當時年僅二十四歲,從此定居於此,起早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為友,以茶葉為伴,用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充實《茶經》的寫作。</p>


    陸羽初到江南,結識了時任無錫縣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狀元出身,當世名士,為陸羽的茶事活動提供了許多幫助。但對陸羽茶事活動幫助最大而且情誼最深的還是詩僧皎然。皎然俗姓謝,是南朝謝靈運的十世孫。皎陸相識之後,竟能結為忘年之交,結誼凡四十餘年,直至相繼去世,其情誼經《唐才子傳》的鋪排渲染,為後人所深深欽佩。皎然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時的名僧高士、權貴顯要有著廣泛的聯係,這自然拓展了陸羽的交友範圍和視野思路。陸羽在妙喜寺內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資料,後又是在皎然的幫助下,“結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開始了《茶經》的寫作。</p>


    一種說法</p>


    陸羽以《易》自占,得《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意為鴻雁飛於天上,四方皆是通途,兩羽翩翩而動,動作整齊有序,可供效法,為吉兆。按此卦義,當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這仿佛諭示著:本為凡賤,實為天驕;來自父母,竟如天降。陸羽在黃卷青燈、鍾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雖處佛門淨土,日聞”梵音“,但陸羽並不願皈依佛法,削發為僧。</p>


    陸羽像(湖北天門)</p>


    陸羽像(浙江湖州)</p>


    眨眼三年,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度,到了一個戲班子裏學演戲,作了優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醜角極為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p>


    陸羽</p>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陸羽亦不例外。唐天寶五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裏學習。</p>


    天寶十一年(752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p>


    天寶十五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堼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p>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p>


    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采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p>


    另一種說法</p>


    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衝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衝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茗茶端到禪師麵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慈並收藏女帝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