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樣是無肉不歡的食客的福音。</p>


    蘇市燜肉,很多家蘇市麵館,不管有什麽樣的招牌麵,一定離不開的食材就是蘇市特製的燜肉,選擇肥瘦適合的大肉塊,切成一指寬,方便後麵入味,抹上特製的調味料後,放在醬汁裏入味,等上二十分鍾後拿出,放在蒸籠裏蒸上一會,等大塊肉完全收汁熟透後拿出,這樣做好的燜肉在吃麵時候,澆上麵湯,油脂滑潤,而且多味,實在是讓麵食愛好者無法自拔。</p>


    再上一道美味的熊扒包。</p>


    這是小朋友的福音,來蘇市,都會愛上這裏的熊扒包,兩個可愛滿滿的熊掌造型的糯米餅裏,夾著過油炸好的豬排或牛排,再加上幾片生菜,單手握住,一口咬下去,帶著糯米清香和外層酥脆口感的糯米餅首先入口,口味多樣又不顯得油膩的豬排或牛排也讓這餅多了一些層次感,最後脆脆甜甜的生菜完全避免餅過幹的煩惱,三合一的口感加上可愛的造型,宋竹嫻相信這一道熊扒包,一定會在京城流行起來的。</p>


    再加上,櫻桃肉。</p>


    櫻桃肉,是一道蘇市的傳統名菜之一,相傳,清乾隆年間傳入宮中,山藥酒櫻桃肉被記錄進清《禦茶膳房檔》,特點色澤櫻紅,光亮悅目,酥爛肥美。其顏色紅亮,形態圓小,皮軟味甜鹹,富油脂,是上佳的下酒菜和下飯菜。</p>


    櫻桃肉是最起碼的條件是色誘,如肉麵要切得如櫻桃般大小,排列整齊,色澤也應像櫻桃般鮮豔透紅、亮麗誘人。</p>


    宋竹嫻最喜歡那一道的碧螺蝦仁是蘇市傳統名菜,屬於蘇菜係。主要以蝦仁主料,巧用碧螺春作配料,成菜具有茶香味鮮、清淡爽口、色澤素雅的特點。蝦仁色如白玉,茶葉綴於其中,入口帶有清新的茶香,鮮嫩彈牙,且透著點甘甜。</p>


    吃菜必須得有湯。</p>


    鲃肺湯,鲃肺湯魚肝肥嫩,浮於湯麵,魚肉細膩,湯清味美,是夏秋季節的時菜。</p>


    “鲃肺湯”原名“斑肺湯”。用斑魚肺製作各種菜肴,早在清代蘇州地區就很盛行。</p>


    清代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食單》中就有關於斑魚菜肴的記載:“斑魚最嫩。剝皮去穢,分肝肉二種,以雞湯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鍋時加薑汁一大碗、蔥數莖以去腥氣。”</p>


    宋竹嫻一邊流口水,一邊將自己記憶中的名菜,記錄下來,並將步驟,寫的更詳細一些。</p>


    “還有一道鬆鼠鱖魚,必須安排上。”宋竹嫻自言自語道,然後換了一張紙接著寫。</p>


    鬆鼠鱖魚,又名鬆鼠桂魚,為蘇幫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傳某位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蘇州鬆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醃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裏嫩,酸甜可口,某位皇帝吃後很滿意,後名揚蘇市。</p>


    宋竹嫻幹脆將做魚的步驟一並寫了下來。</p>


    第一步,將桂魚去鱗、鰓、鰭、內髒,去掉頭上的皮衣,洗淨,把魚頭斬下,攤開、拍扁。用刀把魚背部的魚骨切掉(不要把魚腹切破),在尾巴處留約1厘米的脊骨。桂魚去骨後,皮朝下攤開,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達肉的五分之四,不要切破魚皮,在尾巴處開一個口,將尾巴從刀口中拉出。</p>


    第二步,將魚身撒上食鹽、胡椒粉、料酒、濕澱粉(少許)塗勻;</p>


    第三步,炒鍋上火,燒熱後倒入植物油,油熱至七成,將桂魚蘸少許澱粉,放油鍋中炸數分鍾,外皮金黃,魚肉熟了即可,再將魚頭蘸上澱粉,放入油鍋中炸,炸至呈金黃色撈出,將有花刀的一麵朝上擺在魚盤中,裝上魚頭。</p>


    鬆鼠鱖魚作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裏燒需掌握四個注意點:這道菜需要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嗬成。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這對刀功有一定的要求;然後,不要切破魚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第三,蘸料可按照個人喜好調製。</p>


    一桌菜,有魚有肉,有麵有湯,那就還差一隻雞。</p>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又是一道傳統名菜,它的做法是先給處理好雞刷上料汁,再用荷葉、豬網油及黃泥土層層包裹,最後丟進柴火堆中煨熟。</p>


    叫花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先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p>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花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髒,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便露出了煨熟的雞肉。</p>


    既然把“炮豚”都寫出來了了,那就順便一起寫了吧。</p>


    “既然是開飯館,怎麽能沒有甜點呢。”</p>


    宋竹嫻又換了一張紙,接著寫。</p>


    現代的人都追求什麽西式甜點,其時,真正的中式甜點,那才是人間美味。</p>


    桂花糖,是一種甜點,選用油粘大米蝕糖煎製,以白糖桂花為心糖,火功適宜,上麻均勻,支條整齊,甜糯綿軟,香都適口,絕對是小孩子的最愛。</p>


    再加上冰糖葫蘆,酸梅湯,碧粳粥,羊肉湯,糖蒸酥洛,如意糕,珍珠翡翠湯圓,玫瑰酥。</p>


    宋竹嫻就不信,有哪個人能抵得住這美食的誘惑。</p>


    宋竹嫻將宋侍叫來,把寫的菜肴都交給他。</p>


    “我說的都記住了。”</p>


    “吸溜,都記住了。”</p>


    “做好了,先讓我嚐嚐。”</p>


    “能一起嚐嗎?”</p>


    “……好。”</p>


    宋侍手腳麻利,也可能是美食的誘惑,幾天的功夫,玉華台便開業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慈並收藏女帝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