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鳥為鳳
</p>
</p>
寧國的新帝登基改元之後。朝堂上的座位就有了變化,於帝座之右,另設一鳳座,純金打造的椅背上是騰飛的鳳凰,那華麗的尾羽上用了不少寶石點綴,栩栩如生,座位上鋪著紅色的軟緞,那如火一般的紅烈,襯得鳳凰如浴火重生一般。
</p>
</p>
對於這個座位的設立,沒有人有異議,即便那是為了一個女子設立的。
</p>
</p>
當今天下,若問最出名的女子最尊貴的女子,定然不是皇後,沒有人記得皇帝的這位皇後到底是哪家出來的,是世家,還是有功勳的大臣家?
</p>
</p>
天下,最尊貴最出名的女子隻有一人,便是護國公主。
</p>
</p>
在李瑤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那個如水一般溫柔的女子會有多麽厲害,大家見到最多的是她柔柔的微笑,****嬌弱的模樣。連那眉眼也隻是清秀而已,可算得上是中上佳人,卻也不是國色天香。
</p>
</p>
某一日,先皇承認了她的血脈承襲於自己,於是,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喚作樂瑤,還有了一個封號叫做長樂公主。
</p>
</p>
最開始,這也不過是個普通的封號罷了,就如長寧一般,寄托著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有著美好的寓意,卻也不會讓多少人震驚,不會讓多少人銘記於心。
</p>
</p>
更多的出名,則是因為皇三子的緣故,人家會說她是皇三子的胞姐,很簡單地概括了她的身份,準確而蒼白。
</p>
</p>
再後來,人們看到了她對美少年的喜愛,說不上特別過分,不過是她在的地方總是會有一些俊美的少年相陪罷了,人們看到她和一個英俊的男子關係****,又看到她和那個冷酷卻也出了名的俊朗的陳易天交好,甚至有些倒貼著追逐的感覺,還不惜放話說喜歡。
</p>
</p>
作為一個女孩子,若然她不是公主之尊,定然早就被人詬病不已。甚至被吐沫星子淹死,但她是公主,這便如同某些有權勢的男子****不檢一般,成了美名,最壞也不過是豔名,人們覺得新鮮,因為“好**”這種評價很少能夠掛在一個女子的頭上。
</p>
</p>
於是,很多人知道了這個長樂公主,即便會在提起來的時候笑得很****,卻也讓長樂之名聞名遐邇。
</p>
</p>
風言風語總是會傳得很快。
</p>
</p>
再然後,聽到這個名字,便是在出奇不意的地方,以一種出奇不意的方式。
</p>
</p>
——戰報。
</p>
</p>
在戰報上看到長樂公主的名字時,朝廷震動,公主什麽時候去參軍了,她什麽時候習武了?什麽時候走的,怎麽沒有人知道?竟然還勝利了?還是在她領導下的勝利?
</p>
</p>
從戰報上,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大臣們除了滿嘴的譴責,更多的是溢美之詞,公主為寧國打了勝仗。怎麽說也是件喜事,沒有人會觸黴頭,在這件喜事上添亂,尤其是看到皇帝喜上眉梢的時候,大臣們所譴責的也不過是女子之身的不安分罷了,但有了“好**”之名在前,這樣的不安分卻也不是那麽紮眼。
</p>
</p>
後麵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公主班師迴朝,受到了舉國上下的熱烈歡迎,皇帝一時戲言,脫口而出說了一個“護國公主”的名號出來,人雲亦雲,也算是美談。
</p>
</p>
之後,是一次又一次的征戰,這位公主在戰爭上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反敗為勝,以少勝多,出奇不意,… …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爭徹底打響了長樂公主的名號,印象中那個美豔好**的女子很快成長為不少人的偶像,美女將軍,也許這個名字更加好聽。
</p>
</p>
不是沒有人質疑,質疑公主的篡權與篡位,身為女子,卻非要去做那些男子才能夠做的事情,很讓某些頑固的文臣和武將不滿,即便這位公主真的很有能力。
</p>
</p>
反對的聲音漸漸高昂,得到的迴答則是公主漠視的目光。是啊,有皇帝護著。公主的確不用擔心太多,隻要她是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她便永遠沒有後顧之憂,也不愁嫁不到好人家。
</p>
</p>
護國公主並不是正式的封號,有人私下裏混叫著,也是順著皇帝的口來奉承,這個名號真正出名起來,還是因為那一場宮變。
</p>
</p>
突如其來的宮變打亂了不少人的陣腳,久不經曆戰火的皇城還沒有反應過來內裏的熊熊火焰是從哪裏燃燒起來的,公主便以雷霆之勢力挽狂瀾,等到安靜後再看,即便沒有救出皇帝,公主卻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安定了民心。
</p>
</p>
就用了****便平定的宮變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皇長子再怎麽得民心,再怎麽收攏大臣,再怎麽控製皇二子,卻也不能夠忽視一個問題——軍權。
</p>
</p>
在護國公主開始打仗,開始為寧國開拓疆域之後,不知不覺地,那些軍權都被護國公主收攏起來了,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一個柔弱女子。長在閨閣之內,卻有著丈夫不及的偉誌。
</p>
</p>
那****,整齊的軍隊包圍皇城的腳步聲仿佛地震一樣,不少人家都難以安枕。
</p>
</p>
那****,人手一把的火把高舉著,仿佛燃燒了皇城的熱量散發著,讓人畏懼。
</p>
</p>
那****,當身著軟銀甲的公主站在高台上,披風獵獵作響,長發飛揚的時候,更多的人看到的不是她臉上的冷酷無情。而是那鋒利而明亮的寶劍反射著怎樣的寒光。
</p>
</p>
她揮劍,號令,然後,整齊有序的隊伍包圍了皇城,然後… …塵埃落定,沒有一個人敢非議為什麽不是皇二子來即位。皇三子難得端正地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誌得意滿,驕傲猖狂,所有人都可以從他的臉上讀出“小人得誌”這樣誇張的得意,卻沒有一個人敢輕視,因為他身邊站著護國公主。
</p>
</p>
皇長子被斬於垂簾內,護國公主親自執刑,一劍下去,寒光犀利,血濺白紗,鮮紅的血驚了不少人的心,匍匐在地的大臣重新認識了主子,了解了皇二子因病休養的事實。
</p>
</p>
人頭滾在地上的聲音為這次的宮變劃下了完滿的句號,沒有人質疑,沒有人異議,皇三子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皇帝,護國公主也成為了真正的護國公主。
</p>
</p>
新皇登基,改元長樂,皇帝的理由很簡單,是為了敬重姐姐的緣故,滿朝文武都在稱頌,沒有人不合時宜地說那不符合禮製,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護國公主的手正撫在劍柄上,似笑非笑的模樣怎樣看都是厲害非常。
</p>
</p>
長樂元年,護國公主持劍上殿,滿朝瑟縮,無人敢言,護國公主坐於皇帝右側鳳座,垂眸了然,無人敢阻。
</p>
</p>
大殿上,還在迴味著宮變帶來的餘波,不少人的心裏還沒有平複公主這樣強大是福是禍的震撼。護國公主卻跪在殿上,誓言不嫁,一輩子守著這個國家。
</p>
</p>
不得不說,這樣的誓言在這種時候是很能安人心的,讓不少人放心了,卻也讓更多的人提起了心,怎麽辦,這個女人竟然還弄不走了?
</p>
</p>
那又有什麽辦法?有了皇帝的支持,護國公主的許多意見開始執行,多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卻也有隻為了提升女子地位而來的,也不是不可理解,公主也是女的,自然會偏心一些,大臣們都允了,即便在議政的時候皇帝正在神遊天外。
</p>
</p>
皇帝是不管事的,上過朝的大臣都知道。朝堂上,皇帝最常說的兩句話一句便是“有什麽事啊?”懶洋洋的強調,尾音上拐,有些怪裏怪氣的。而第二句便是“按照皇姐說的辦吧!”,果斷幹脆,偶爾,還有第三句:“就這樣吧!”。
</p>
</p>
平心而論,皇三子是最不適合當皇帝的一個,他沒有皇長子的聰敏多智,也沒有皇二子的寬善仁厚,他性格乖戾,這一刻還是晴空萬裏,下一刻就可能會是雷鳴電閃,犯著他,實在是沒有什麽道理好講的,大約是因為當年被關過私獄,那種,也是沒有什麽道理好講的,所以他做事便有了一種無所顧忌,甚至是報複的感覺,一旦治罪,多半都是死罪,還有株連九族的大罪。
</p>
</p>
司家便是被株連九族的,絲毫沒有顧忌司家的女兒還曾經為他的皇妃,那個可憐的不等當上皇後就被誅殺的倒黴女人。
</p>
</p>
在皇帝脾氣不好的時候,護國公主就是大大的救星了,從來,便隻有這位胞姐可以止住弟弟的胡作非為,無論他那時是多麽火大。
</p>
</p>
一直到長樂六年,公主都是大家心中的好公主,很多行為也令人稱道,不愧護國之稱。
</p>
</p>
長樂七年,皇帝駕崩,這位因傷重不治而死的皇帝可謂是寧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了。
</p>
</p>
護國公主一手操持了皇帝的大葬,平靜而冷酷,很難不讓人懷疑這裏麵有什麽貓膩在,畢竟皇帝還年輕,身體平時也還好。
</p>
</p>
葬禮後,大殿之上的寶座僅剩一個鳳座,擺在正中,白色的幔布還未撤去,一身素服的公主便已經登基,成為了一代女帝。
</p>
</p>
背後便是刀斧手,所有的大臣都保持了緘默,尤其在看到那個反對的人霎時血濺當場的時候,很難不讓人想起多年前的那場宮變,公主是怎樣利落地斬下了皇長子的頭顱,他們的脖頸,絕對不會比皇長子的硬。
</p>
</p>
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代女帝在不少的傳記中都被塑造成鐵血無情的模樣,迫害親弟,殺父弑兄,雙手沾滿了血腥,有敵人的也有親人的。然而,在最初的最初,她也隻是一個會為了賞金參加百花節,為了一幅畫而跟老板講價的女子罷了。</p>
</p>
</p>
寧國的新帝登基改元之後。朝堂上的座位就有了變化,於帝座之右,另設一鳳座,純金打造的椅背上是騰飛的鳳凰,那華麗的尾羽上用了不少寶石點綴,栩栩如生,座位上鋪著紅色的軟緞,那如火一般的紅烈,襯得鳳凰如浴火重生一般。
</p>
</p>
對於這個座位的設立,沒有人有異議,即便那是為了一個女子設立的。
</p>
</p>
當今天下,若問最出名的女子最尊貴的女子,定然不是皇後,沒有人記得皇帝的這位皇後到底是哪家出來的,是世家,還是有功勳的大臣家?
</p>
</p>
天下,最尊貴最出名的女子隻有一人,便是護國公主。
</p>
</p>
在李瑤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那個如水一般溫柔的女子會有多麽厲害,大家見到最多的是她柔柔的微笑,****嬌弱的模樣。連那眉眼也隻是清秀而已,可算得上是中上佳人,卻也不是國色天香。
</p>
</p>
某一日,先皇承認了她的血脈承襲於自己,於是,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喚作樂瑤,還有了一個封號叫做長樂公主。
</p>
</p>
最開始,這也不過是個普通的封號罷了,就如長寧一般,寄托著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有著美好的寓意,卻也不會讓多少人震驚,不會讓多少人銘記於心。
</p>
</p>
更多的出名,則是因為皇三子的緣故,人家會說她是皇三子的胞姐,很簡單地概括了她的身份,準確而蒼白。
</p>
</p>
再後來,人們看到了她對美少年的喜愛,說不上特別過分,不過是她在的地方總是會有一些俊美的少年相陪罷了,人們看到她和一個英俊的男子關係****,又看到她和那個冷酷卻也出了名的俊朗的陳易天交好,甚至有些倒貼著追逐的感覺,還不惜放話說喜歡。
</p>
</p>
作為一個女孩子,若然她不是公主之尊,定然早就被人詬病不已。甚至被吐沫星子淹死,但她是公主,這便如同某些有權勢的男子****不檢一般,成了美名,最壞也不過是豔名,人們覺得新鮮,因為“好**”這種評價很少能夠掛在一個女子的頭上。
</p>
</p>
於是,很多人知道了這個長樂公主,即便會在提起來的時候笑得很****,卻也讓長樂之名聞名遐邇。
</p>
</p>
風言風語總是會傳得很快。
</p>
</p>
再然後,聽到這個名字,便是在出奇不意的地方,以一種出奇不意的方式。
</p>
</p>
——戰報。
</p>
</p>
在戰報上看到長樂公主的名字時,朝廷震動,公主什麽時候去參軍了,她什麽時候習武了?什麽時候走的,怎麽沒有人知道?竟然還勝利了?還是在她領導下的勝利?
</p>
</p>
從戰報上,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大臣們除了滿嘴的譴責,更多的是溢美之詞,公主為寧國打了勝仗。怎麽說也是件喜事,沒有人會觸黴頭,在這件喜事上添亂,尤其是看到皇帝喜上眉梢的時候,大臣們所譴責的也不過是女子之身的不安分罷了,但有了“好**”之名在前,這樣的不安分卻也不是那麽紮眼。
</p>
</p>
後麵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公主班師迴朝,受到了舉國上下的熱烈歡迎,皇帝一時戲言,脫口而出說了一個“護國公主”的名號出來,人雲亦雲,也算是美談。
</p>
</p>
之後,是一次又一次的征戰,這位公主在戰爭上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反敗為勝,以少勝多,出奇不意,… …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爭徹底打響了長樂公主的名號,印象中那個美豔好**的女子很快成長為不少人的偶像,美女將軍,也許這個名字更加好聽。
</p>
</p>
不是沒有人質疑,質疑公主的篡權與篡位,身為女子,卻非要去做那些男子才能夠做的事情,很讓某些頑固的文臣和武將不滿,即便這位公主真的很有能力。
</p>
</p>
反對的聲音漸漸高昂,得到的迴答則是公主漠視的目光。是啊,有皇帝護著。公主的確不用擔心太多,隻要她是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她便永遠沒有後顧之憂,也不愁嫁不到好人家。
</p>
</p>
護國公主並不是正式的封號,有人私下裏混叫著,也是順著皇帝的口來奉承,這個名號真正出名起來,還是因為那一場宮變。
</p>
</p>
突如其來的宮變打亂了不少人的陣腳,久不經曆戰火的皇城還沒有反應過來內裏的熊熊火焰是從哪裏燃燒起來的,公主便以雷霆之勢力挽狂瀾,等到安靜後再看,即便沒有救出皇帝,公主卻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安定了民心。
</p>
</p>
就用了****便平定的宮變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皇長子再怎麽得民心,再怎麽收攏大臣,再怎麽控製皇二子,卻也不能夠忽視一個問題——軍權。
</p>
</p>
在護國公主開始打仗,開始為寧國開拓疆域之後,不知不覺地,那些軍權都被護國公主收攏起來了,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一個柔弱女子。長在閨閣之內,卻有著丈夫不及的偉誌。
</p>
</p>
那****,整齊的軍隊包圍皇城的腳步聲仿佛地震一樣,不少人家都難以安枕。
</p>
</p>
那****,人手一把的火把高舉著,仿佛燃燒了皇城的熱量散發著,讓人畏懼。
</p>
</p>
那****,當身著軟銀甲的公主站在高台上,披風獵獵作響,長發飛揚的時候,更多的人看到的不是她臉上的冷酷無情。而是那鋒利而明亮的寶劍反射著怎樣的寒光。
</p>
</p>
她揮劍,號令,然後,整齊有序的隊伍包圍了皇城,然後… …塵埃落定,沒有一個人敢非議為什麽不是皇二子來即位。皇三子難得端正地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誌得意滿,驕傲猖狂,所有人都可以從他的臉上讀出“小人得誌”這樣誇張的得意,卻沒有一個人敢輕視,因為他身邊站著護國公主。
</p>
</p>
皇長子被斬於垂簾內,護國公主親自執刑,一劍下去,寒光犀利,血濺白紗,鮮紅的血驚了不少人的心,匍匐在地的大臣重新認識了主子,了解了皇二子因病休養的事實。
</p>
</p>
人頭滾在地上的聲音為這次的宮變劃下了完滿的句號,沒有人質疑,沒有人異議,皇三子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皇帝,護國公主也成為了真正的護國公主。
</p>
</p>
新皇登基,改元長樂,皇帝的理由很簡單,是為了敬重姐姐的緣故,滿朝文武都在稱頌,沒有人不合時宜地說那不符合禮製,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護國公主的手正撫在劍柄上,似笑非笑的模樣怎樣看都是厲害非常。
</p>
</p>
長樂元年,護國公主持劍上殿,滿朝瑟縮,無人敢言,護國公主坐於皇帝右側鳳座,垂眸了然,無人敢阻。
</p>
</p>
大殿上,還在迴味著宮變帶來的餘波,不少人的心裏還沒有平複公主這樣強大是福是禍的震撼。護國公主卻跪在殿上,誓言不嫁,一輩子守著這個國家。
</p>
</p>
不得不說,這樣的誓言在這種時候是很能安人心的,讓不少人放心了,卻也讓更多的人提起了心,怎麽辦,這個女人竟然還弄不走了?
</p>
</p>
那又有什麽辦法?有了皇帝的支持,護國公主的許多意見開始執行,多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卻也有隻為了提升女子地位而來的,也不是不可理解,公主也是女的,自然會偏心一些,大臣們都允了,即便在議政的時候皇帝正在神遊天外。
</p>
</p>
皇帝是不管事的,上過朝的大臣都知道。朝堂上,皇帝最常說的兩句話一句便是“有什麽事啊?”懶洋洋的強調,尾音上拐,有些怪裏怪氣的。而第二句便是“按照皇姐說的辦吧!”,果斷幹脆,偶爾,還有第三句:“就這樣吧!”。
</p>
</p>
平心而論,皇三子是最不適合當皇帝的一個,他沒有皇長子的聰敏多智,也沒有皇二子的寬善仁厚,他性格乖戾,這一刻還是晴空萬裏,下一刻就可能會是雷鳴電閃,犯著他,實在是沒有什麽道理好講的,大約是因為當年被關過私獄,那種,也是沒有什麽道理好講的,所以他做事便有了一種無所顧忌,甚至是報複的感覺,一旦治罪,多半都是死罪,還有株連九族的大罪。
</p>
</p>
司家便是被株連九族的,絲毫沒有顧忌司家的女兒還曾經為他的皇妃,那個可憐的不等當上皇後就被誅殺的倒黴女人。
</p>
</p>
在皇帝脾氣不好的時候,護國公主就是大大的救星了,從來,便隻有這位胞姐可以止住弟弟的胡作非為,無論他那時是多麽火大。
</p>
</p>
一直到長樂六年,公主都是大家心中的好公主,很多行為也令人稱道,不愧護國之稱。
</p>
</p>
長樂七年,皇帝駕崩,這位因傷重不治而死的皇帝可謂是寧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了。
</p>
</p>
護國公主一手操持了皇帝的大葬,平靜而冷酷,很難不讓人懷疑這裏麵有什麽貓膩在,畢竟皇帝還年輕,身體平時也還好。
</p>
</p>
葬禮後,大殿之上的寶座僅剩一個鳳座,擺在正中,白色的幔布還未撤去,一身素服的公主便已經登基,成為了一代女帝。
</p>
</p>
背後便是刀斧手,所有的大臣都保持了緘默,尤其在看到那個反對的人霎時血濺當場的時候,很難不讓人想起多年前的那場宮變,公主是怎樣利落地斬下了皇長子的頭顱,他們的脖頸,絕對不會比皇長子的硬。
</p>
</p>
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代女帝在不少的傳記中都被塑造成鐵血無情的模樣,迫害親弟,殺父弑兄,雙手沾滿了血腥,有敵人的也有親人的。然而,在最初的最初,她也隻是一個會為了賞金參加百花節,為了一幅畫而跟老板講價的女子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