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紈去了上房便再不得空迴去了。在賈母處胡亂對付了兩口晚飯,派去打探的婆子便來報老爺們吩咐試燈景兒了。原說好了的,老太太便在屋裏穩坐,那頭不時派個人迴來傳信。隻是事關體大,賈母到底坐不住,王夫人苦勸無果,隻好吩咐人備了暖轎,一眾人等又往園子裏去。
賈赦賈政得了信趕緊出來相迎,總算勸下賈母在高處暖廳裏安坐,也可遠望園中各處。鳳姐也忙忙跑來跟前,賈母卻道:“我這裏不要緊,你且外頭忙活去,休要管我。”鳳姐也曉得厲害,陪著說兩句話,又帶了人風風火火去了。
晚間風緊,直坐到了後半夜,賈母才領了一眾女眷迴了上房。李紈開口道:“我們在這裏盯著,老太太太太們還是先歇一歇吧,怕明兒傷了神不好。”
王夫人道:“你們盯著管什麽用,哪裏有一個是能拿主意的。這樣天大的喜事,哪有傷不傷的說法?往年守歲不是一個樣兒?休要胡言亂語。”
賈母剛用了盅參湯,聽了兩人的話道:“左不過這一兩日,無妨的。倒是幾個丫頭們,又沒她們什麽事,跟著熬著做什麽。都去歇著去吧。”
探春笑道:“哪有老太太太太們忙著,我們倒去歇著的道理?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候哪裏還能覺著困意來。倒是陪著老太太太太們說說笑笑還熱鬧些。”王夫人聽了嘴角帶笑,伸手拍拍她。
那頭惜春到底年幼,早歪在奶娘懷裏睡迷糊了。尤氏見了不免心下尷尬,正要開口,賈母卻道:“罷了,願意留下的便留下吧。四丫頭小著呢,白熬她做什麽,這麽著睡了恐招風寒,還是趕緊迴去踏實歇了的好。”說了又對寶黛二人道:“你們倆也素來弱的,這熬一個三更,明日裏有個咳嗽噴嚏的豈不是耽誤大了?這裏也用不著你們呢,都迴屋歇著去吧。”
寶玉這一整日前後忙活下來,這迴也短了精神,聽賈母這般說了,便扯起黛玉給眾人行了禮就去了。王夫人此番倒是不說什麽了。
賈母看向寶釵,還未及開口,寶釵便笑道:“老太太,我們明兒且歇著呢。今日老太太太太們連著鳳姐姐都這般忙碌用心,我媽同我雖不濟,陪著熱鬧熱鬧混混困頭也是好的。”
賈母這才想起薛家是外戚,明日元春省親來時,總要到後來見過家人後再下旨相召才能得見,說起來倒是能得個空兒歇一歇。遂也不再相勸,隻讓人取了厚毛的靠背給薛姨媽幾個換上。
王夫人卻道:“寶釵便是比旁的穩重,尋常我看著,竟有兩分元兒的品格。”薛姨媽笑道:“她在家的淘氣旁人沒看著罷了,哪裏能跟娘娘比。”
李紈很該閉嘴的時候,隻這會子眼見著寶玉拉著黛玉走了,惜春奶娘正拿大氅包裹她好往外抱,探春同寶釵幾個笑語嫣嫣,隻迎春在一旁呆坐著不見動靜,想了想到底還是開口道:“二妹妹風寒剛好幾日,不如同四妹妹迴去歇著也好。”
迎春聞言抬起頭來道:“嫂子放心,我已經全好了,不礙的。”賈母同兩位太太並未說什麽,李紈也不好再勸,過了會子見迎春起身往淨房去,才跟了上來。
迎春見她跟來便笑道:“嫂子可是惱我了?”
李紈歎氣道:“我都替你開了口了,你順嘴求求老太太便能陪著四丫頭迴去,何必在這裏枯坐著?”
迎春笑道:“嫂子信不信我算的卦?這會子迴去也難得安生。宮門寅時開,咱們那前後就該起身備著迎駕了。這會子去了,不過片刻又要起來,還不如索性熬著還好受些。”
李紈這才明白她的打算,笑道:“我還當你那麵團性子起來了呢,原來是心裏有算計的。”又從袖內掏出個小瓷瓶來,遞給她道,“你原先吃過不少那養心寧神的丹丸,這個倒也能用了。”
迎春接過去打開瓶塞一聞,並無什麽特別馨香氣,李紈笑道:“滋養元神的東西,鼻子哪裏能聞出來。你先噙上一粒,什麽時候覺著暈乎發燥了,便再用一粒。一日裏最多隻能用三粒,再多了怕你受不住,可記下了?”
迎春聽言便往嘴裏擱了一粒壓在舌下,片刻便覺著神清氣爽起來,方才心裏的那點燥意混沌都散了個幹淨。知道是好東西,忙謝過李紈。
果然迎春的卦不差,到了五鼓時分,賈母幾個有封誥的都按品服大妝,攙扶著往榮國府大門外侯著,賈赦幾個則在西街門口侯著去了。正是天將明未明時候,一日中寒氣鼎盛之時,朔朔寒風把個棉襖子吹得如同紙糊的一般。幾處步障一起,生生夾出一股子穿堂風來,越發凜冽。
李紈站在後頭,便如木雕泥塑一般。初時,因身上還帶著屋裏暖氣,眾人站著尚不覺如何。稍後溫熱散盡,寒氣漸漸侵人,一晚上守著又各處操心難以凝神,都無胃口,不過飲了兩口熱湯,哪裏頂得住這樣冷氣。
直站了個把時辰,方有宮裏太監騎馬來報,道是貴妃需等宮中賞完燈後方得擺駕,恐怕得戌時之後了。這才散了,賈母王夫人等各自迴房,隻鳳姐同李紈兩個做媳婦的不得歇息。
待旁人走盡,李紈方對鳳姐道:“我迴去換身衣裳再來。”
鳳姐笑道:“要你這菩薩何用,管你歇著去吧,這裏有我呢。”
李紈歎氣道:“你是好意,我卻沒那膽子呢。”鳳姐一笑不語。
李紈這才帶了碧月迴去,進了屋子便道:“讓咱們院子裏小丫頭煮些熱水來你燙燙腳,女孩子家家的,腳底著了寒得害一輩子。”
常嬤嬤早讓人端了熱水來伺候李紈淨麵,說道:“早安排好了,三個爐子燒著呢,管夠。奶奶可怎麽說呢?”
李紈搖搖頭道:“我哪裏得那個空兒,方才來人說了,得戌時才來,且抻著呢。老太太同太太們迴屋去了,我還得同鳳丫頭盯著去。換身衣裳就過去。”
素雲捧了一蓋碗過來房桌上道:“奶奶,這是剛熬得的*燕窩湯,你先用些兒。”
李紈點點頭,略嚐了兩口便擱下了,抬腳往裏屋走,吩咐道:“莫要吵我,隻讓我稍歇這一刻便成。跟著去的幾個都要好好祛祛寒,別落下病根兒了。”眾人知道她想抽這空子略歇一歇,隻素雲扶了進去,伺候卸了釵環便出來了。
屋裏常嬤嬤正問碧月:“可怎麽樣?”
碧月苦笑道:“我去時,奶奶們已從園子裏迴來了,換素雲時還說估摸待不多會兒就能散了。哪想著這一等就等到了五更天,老太太便說宮門已開,咱們不能失了禮數,就都收拾起來,全往大門外站著。
起先還不覺著,後來越站越冷,那腳跟凍在地上似的,饒是那麽厚的鞋子,寒氣直往裏頭鑽,倒像赤腳站在冰麵上。再到後來,便沒什麽知覺了。又不敢亂動,連跺跺腳都不能,又怕待會兒要行動時僵了出醜,隻好兩條腿輕重略倒騰倒騰。我們站後頭還算好的,前頭的迎著風,鼻子都吹沒知覺了。”
常嬤嬤感慨道:“也不知怎麽的,咱們來這裏也這麽些年了,從沒遇著這麽冷的天過。偏還碰上這事兒。你一個小丫頭尚且如此,老太太太太們還不定如何呢。再有幾位姑娘,都是嬌花樣兒養大的,這通子折騰下來,怕是難得著好。”
碧月道:“可不是,老太太太太們的大衣裳都是有規矩的,又不能隨意換,起初老太太連鬥篷都不肯用,還是站了會兒之後才讓給披上的。”
閆嬤嬤道:“這樣時候,肚子裏沒熱食哪裏撐得住?若是爺們,還得喝上兩口燒酒才成呢。”
碧月搖頭道:“幹熬了這一日夜,又個個心焦,哪有胃口。主子們沒胃口,咱們更沒人張羅了。還是平兒偷偷遞了碗羊*給我,我喝了兩口。”
素雲歎道:“好了,方才那粥湯奶奶也不喝,你喝了去吧。我讓小丫頭往屋裏拎了熱水了,你趕緊泡泡歇著。餘下的都不用操心,有我呢。你安心歇了,到晚邊娘娘來時也該能歇過來了,才不耽誤事。”碧月聽了有理,在屋子裏坐了會子腳下也暖和起來了,便答應了聲迴屋燙腳洗漱歇下不提。
且說李紈待素雲掩了門出去,便趕緊迴身去了珠界,閑話不提,直往小住的暖玉床上倒了蒙頭大睡。也不知這一覺睡了多久,醒了過來還迷瞪著,想著往常在珠界裏打坐讀書一熬不知道多少時辰,哪有這般疲累過?偏這迴,隻覺得神乏身倦,再沒這麽累的。
又細品品,才覺出來,在珠界裏時或坐或臥或行或止心下如水般安寧,在外頭這一日夜卻是嘈雜不休亂糟糟惹的心煩。這接駕省親的事,仿似怎麽做都沒個頭似的,總有不如人意處,總有這那的小差池,改了這一頭漏了那一頭。
說句實在的,若這迴聖旨下來道是十六才讓來呢,這十五這一日夜照樣不得安歇,依舊得兵荒馬亂。也不曉得這許多人,個個忙忙叨叨的,到底真作出什麽來了。不過是徒累一場換個熱鬧。
怪道說過節呢,何為節?以竹為例,概是莖上不平滑處,造作使勁的地方,才謂之節。平平順順流水樣的日子裏,忽的來這樣那樣的事,明明一樣的十二個時辰一樣的天地日月,因人之故,強要使其不同。必得在這些時日裏傻吃傻喝上天入地地折騰方合正理,謂之節慶,令人費解。可歎自己得的人身,身在世間,隨波逐流竟也不得安寧。幸好還有個珠界,得一喘息之機。
再迴到賈母上房時,見鳳姐猶自在那裏支應,心下佩服,上前道:“我在這裏頂一會兒,你略歇歇換身衣裳去也好。”
正說著話,平兒從外頭進來,捧了一個蓋碗,奉給鳳姐道:“奶奶,喝口兒參湯緩緩。”
鳳姐看她一眼,低聲道:“傻了吧你,這兩日我哪裏能用人參!”
平兒恍然,狠狠敲一下自己道:“可不是傻了,光惦記著給奶奶提神了!”再待要說話,見李紈看著她倆,便笑了笑住了嘴。
李紈見這樣子,也不便深問,鳳姐笑道:“如此就有勞大嫂子了,我去換身衣裳來。”她前腳剛走,後腳倆媳婦子就尋了來問晚間點蠟的事,李紈才要開口,邊上一個婆子道:“二奶奶剛家去換衣裳了,你們要著急就往那頭尋去。”那倆媳婦子對視一眼便往外去了。
李紈看那婆子一眼,那婆子賠笑道:“如今頂吃勁的時候,咱們又不接頭腦的,弄出個好歹來都是天大的事,還是讓她們尋正主兒去保險些。”李紈也不同她多話,顧自尋了個位子坐了,半日也沒見有人倒茶來。
不過片刻,鳳姐便迴來了,換了一身霞色織金的對襟褙子,連頭上釵環也換過了一迴。
李紈笑道:“又被人追院子裏去了吧?”
鳳姐邊走邊搖頭:“我那小地方哪裏容得下她們那麽些人鬧,還是過這邊來吧,真有拿不得主意的也好問人。”
才剛坐下,便有個穿著青綢長比甲的媳婦端了茶上來:“二奶奶喝茶。”鳳姐略略點頭,便揚聲讓人挨個進來迴事。
李紈枯坐一迴,到底也沒甚能幫上忙的,便道:“得了,我還是往裏頭看看四丫頭幾個去吧。”
鳳姐剛發出去一副對牌,聽了這話迴身笑道:“正好,豐兒,把一早剛得的香串子拿來。”又對李紈道,“是上用的東西,今冬剛製出來的,說是能暖人,剛好拿去給她們幾個戴著試試。”李紈便讓素雲接過了,先進賈母院子往黛玉那邊去。
出來時,因通後夾道的門關著,她也懶得同人囉嗦,索性往前頭繞過去尋迎春幾個。從王夫人院子過時,便聽得趙姨娘屋子裏有動靜。“我好好的,哪裏有病了!大姐姐今日要迴來,寶玉管她叫姐姐,我就不管她叫姐姐了?為什麽他們人人都見得,獨我見不得?!你不說幫我說去,還想讓幾個小丫頭把我堵在屋子裏!”卻是賈環的聲音。
這剛說完,便聽趙姨娘尖了嗓子罵道:“誰讓你沒本事投到太太肚子裏去?!哪裏是就你了?牆那邊那個不也不得見?你一小子,聽大人的話就好,哪裏那麽些鬧的。”
賈環不依:“琮小子去不得,那是因他爹還不定是不是大老爺呢!我為甚不能去?難不成我爹也不一定是老爺?!”
接下來兩三下聲響,便聽的賈環大哭,夾著趙姨娘怒罵:“我把你個黑心肝爛腸子的!見不得人的東西!今兒我打死你,你再尋個好地方托生去吧!”一時哭鬧打罵連聲不休。李紈皺了皺眉,顧自繞將過去,素雲也隱約聽了一兩聲兒,亦不作聲。
到了後頭抱廈,惜春正在迎春處喝茶,李紈把鳳姐交代的香串子拿給她們,正要往探春屋裏頭去,卻聽吱呀一聲門開了,探春帶著翠墨急急往外走,後頭還跟著個小丫頭,看那樣子像是王夫人院裏的。李紈待她走遠,才將香串子交給了侍書,陪著迎春惜春略坐了會兒,又同兩人一起往賈母院子裏去。
日頭西墜,整個府裏越發忙亂起來,先打外頭整擔整擔地挑進蠟燭來,各處上燈,沿河岸道邊三步一人,五步一侍地查檢守護。後牆邊臨時搭起的茶房七八個爐子不停燒水,開了便往河渠裏倒,為著怕有煙氣擾了前頭,用的都是銀霜紅羅炭。
看爐的一個婆子道:“這炭這樣好,拿手裏沉得跟什麽似的,燒起來沒一絲煙氣,真是可惜了的。”
另一個正新灌了水坐到爐子上,嘴裏道:“老太太太太們屋子裏點的就是這個,可不是好,還用你說。”
那婆子便道:“才說可惜呢。”
另一個道:“可惜什麽!如今我們燒出來的水融了那冰要經貴人娘娘腳下的,多大榮耀,哪裏可惜。”
這話一出,棚裏幾個都點頭,寒風嗖嗖,向著爐子的一麵渾似火烤,背著的一麵卻被風吹透,隻好不停轉轉身子輪番烘烘。這幾個本是賈府裏的粗使婆子,這樣的日子早慣了,此時倒是一門心思想著自己也算行運,撞著這樣盛事,往後說與後輩聽時也是一陣威風。
皇城宮門大開,眾妃嬪陪著太後太妃們賞完了燈,定於此日省親的妃子們紛紛請旨,聖上一一準了,這才各自重換華裳簪鳳配鸞,擺開全副儀仗往各家省親別墅去。
卻是忙壞了五城兵備的人。這一時之間就有五六位妃位上的貴人要歸家省親,都打紫薇門出來前後兩個相差不過一刻時辰,當中三家行宮都在城內,餘下幾個要去的位置還有些偏。又是這樣冷風朔氣大晚上時候,這差越發難當了。
偏還有些百姓最好熱鬧,這般寒凍也非要擠上街來看看皇家貴氣。若是在平日裏也好,待敲了定更便是宵禁,路上不許行人便好辦許多。隻這元宵節前後幾日卻是俗例賜福賞燈與民同樂的時候,不行禁令。雖有步障,也沒有從宮門一直鋪到妃子娘家的道理,如此一來,便幾處都需淨街安市,兵備哪有那許多人手,幸好還調了九門護衛的人來,才算勉強夠用。
紫薇門開,打頭出來的是吳貴妃的儀仗,半日,待其走盡,方是賢德妃賈元春的儀仗。早有輕騎太監往賈府報了信,賈赦賈政等人在西街門外站了,賈母帶著邢王兩位夫人並尤氏等按著品級爵位肅立於榮府門外。李紈並無封誥,隻在三春前站著。忙亂許久終至此日,一時悄沒聲息,人人提著一口氣。
賈赦賈政得了信趕緊出來相迎,總算勸下賈母在高處暖廳裏安坐,也可遠望園中各處。鳳姐也忙忙跑來跟前,賈母卻道:“我這裏不要緊,你且外頭忙活去,休要管我。”鳳姐也曉得厲害,陪著說兩句話,又帶了人風風火火去了。
晚間風緊,直坐到了後半夜,賈母才領了一眾女眷迴了上房。李紈開口道:“我們在這裏盯著,老太太太太們還是先歇一歇吧,怕明兒傷了神不好。”
王夫人道:“你們盯著管什麽用,哪裏有一個是能拿主意的。這樣天大的喜事,哪有傷不傷的說法?往年守歲不是一個樣兒?休要胡言亂語。”
賈母剛用了盅參湯,聽了兩人的話道:“左不過這一兩日,無妨的。倒是幾個丫頭們,又沒她們什麽事,跟著熬著做什麽。都去歇著去吧。”
探春笑道:“哪有老太太太太們忙著,我們倒去歇著的道理?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候哪裏還能覺著困意來。倒是陪著老太太太太們說說笑笑還熱鬧些。”王夫人聽了嘴角帶笑,伸手拍拍她。
那頭惜春到底年幼,早歪在奶娘懷裏睡迷糊了。尤氏見了不免心下尷尬,正要開口,賈母卻道:“罷了,願意留下的便留下吧。四丫頭小著呢,白熬她做什麽,這麽著睡了恐招風寒,還是趕緊迴去踏實歇了的好。”說了又對寶黛二人道:“你們倆也素來弱的,這熬一個三更,明日裏有個咳嗽噴嚏的豈不是耽誤大了?這裏也用不著你們呢,都迴屋歇著去吧。”
寶玉這一整日前後忙活下來,這迴也短了精神,聽賈母這般說了,便扯起黛玉給眾人行了禮就去了。王夫人此番倒是不說什麽了。
賈母看向寶釵,還未及開口,寶釵便笑道:“老太太,我們明兒且歇著呢。今日老太太太太們連著鳳姐姐都這般忙碌用心,我媽同我雖不濟,陪著熱鬧熱鬧混混困頭也是好的。”
賈母這才想起薛家是外戚,明日元春省親來時,總要到後來見過家人後再下旨相召才能得見,說起來倒是能得個空兒歇一歇。遂也不再相勸,隻讓人取了厚毛的靠背給薛姨媽幾個換上。
王夫人卻道:“寶釵便是比旁的穩重,尋常我看著,竟有兩分元兒的品格。”薛姨媽笑道:“她在家的淘氣旁人沒看著罷了,哪裏能跟娘娘比。”
李紈很該閉嘴的時候,隻這會子眼見著寶玉拉著黛玉走了,惜春奶娘正拿大氅包裹她好往外抱,探春同寶釵幾個笑語嫣嫣,隻迎春在一旁呆坐著不見動靜,想了想到底還是開口道:“二妹妹風寒剛好幾日,不如同四妹妹迴去歇著也好。”
迎春聞言抬起頭來道:“嫂子放心,我已經全好了,不礙的。”賈母同兩位太太並未說什麽,李紈也不好再勸,過了會子見迎春起身往淨房去,才跟了上來。
迎春見她跟來便笑道:“嫂子可是惱我了?”
李紈歎氣道:“我都替你開了口了,你順嘴求求老太太便能陪著四丫頭迴去,何必在這裏枯坐著?”
迎春笑道:“嫂子信不信我算的卦?這會子迴去也難得安生。宮門寅時開,咱們那前後就該起身備著迎駕了。這會子去了,不過片刻又要起來,還不如索性熬著還好受些。”
李紈這才明白她的打算,笑道:“我還當你那麵團性子起來了呢,原來是心裏有算計的。”又從袖內掏出個小瓷瓶來,遞給她道,“你原先吃過不少那養心寧神的丹丸,這個倒也能用了。”
迎春接過去打開瓶塞一聞,並無什麽特別馨香氣,李紈笑道:“滋養元神的東西,鼻子哪裏能聞出來。你先噙上一粒,什麽時候覺著暈乎發燥了,便再用一粒。一日裏最多隻能用三粒,再多了怕你受不住,可記下了?”
迎春聽言便往嘴裏擱了一粒壓在舌下,片刻便覺著神清氣爽起來,方才心裏的那點燥意混沌都散了個幹淨。知道是好東西,忙謝過李紈。
果然迎春的卦不差,到了五鼓時分,賈母幾個有封誥的都按品服大妝,攙扶著往榮國府大門外侯著,賈赦幾個則在西街門口侯著去了。正是天將明未明時候,一日中寒氣鼎盛之時,朔朔寒風把個棉襖子吹得如同紙糊的一般。幾處步障一起,生生夾出一股子穿堂風來,越發凜冽。
李紈站在後頭,便如木雕泥塑一般。初時,因身上還帶著屋裏暖氣,眾人站著尚不覺如何。稍後溫熱散盡,寒氣漸漸侵人,一晚上守著又各處操心難以凝神,都無胃口,不過飲了兩口熱湯,哪裏頂得住這樣冷氣。
直站了個把時辰,方有宮裏太監騎馬來報,道是貴妃需等宮中賞完燈後方得擺駕,恐怕得戌時之後了。這才散了,賈母王夫人等各自迴房,隻鳳姐同李紈兩個做媳婦的不得歇息。
待旁人走盡,李紈方對鳳姐道:“我迴去換身衣裳再來。”
鳳姐笑道:“要你這菩薩何用,管你歇著去吧,這裏有我呢。”
李紈歎氣道:“你是好意,我卻沒那膽子呢。”鳳姐一笑不語。
李紈這才帶了碧月迴去,進了屋子便道:“讓咱們院子裏小丫頭煮些熱水來你燙燙腳,女孩子家家的,腳底著了寒得害一輩子。”
常嬤嬤早讓人端了熱水來伺候李紈淨麵,說道:“早安排好了,三個爐子燒著呢,管夠。奶奶可怎麽說呢?”
李紈搖搖頭道:“我哪裏得那個空兒,方才來人說了,得戌時才來,且抻著呢。老太太同太太們迴屋去了,我還得同鳳丫頭盯著去。換身衣裳就過去。”
素雲捧了一蓋碗過來房桌上道:“奶奶,這是剛熬得的*燕窩湯,你先用些兒。”
李紈點點頭,略嚐了兩口便擱下了,抬腳往裏屋走,吩咐道:“莫要吵我,隻讓我稍歇這一刻便成。跟著去的幾個都要好好祛祛寒,別落下病根兒了。”眾人知道她想抽這空子略歇一歇,隻素雲扶了進去,伺候卸了釵環便出來了。
屋裏常嬤嬤正問碧月:“可怎麽樣?”
碧月苦笑道:“我去時,奶奶們已從園子裏迴來了,換素雲時還說估摸待不多會兒就能散了。哪想著這一等就等到了五更天,老太太便說宮門已開,咱們不能失了禮數,就都收拾起來,全往大門外站著。
起先還不覺著,後來越站越冷,那腳跟凍在地上似的,饒是那麽厚的鞋子,寒氣直往裏頭鑽,倒像赤腳站在冰麵上。再到後來,便沒什麽知覺了。又不敢亂動,連跺跺腳都不能,又怕待會兒要行動時僵了出醜,隻好兩條腿輕重略倒騰倒騰。我們站後頭還算好的,前頭的迎著風,鼻子都吹沒知覺了。”
常嬤嬤感慨道:“也不知怎麽的,咱們來這裏也這麽些年了,從沒遇著這麽冷的天過。偏還碰上這事兒。你一個小丫頭尚且如此,老太太太太們還不定如何呢。再有幾位姑娘,都是嬌花樣兒養大的,這通子折騰下來,怕是難得著好。”
碧月道:“可不是,老太太太太們的大衣裳都是有規矩的,又不能隨意換,起初老太太連鬥篷都不肯用,還是站了會兒之後才讓給披上的。”
閆嬤嬤道:“這樣時候,肚子裏沒熱食哪裏撐得住?若是爺們,還得喝上兩口燒酒才成呢。”
碧月搖頭道:“幹熬了這一日夜,又個個心焦,哪有胃口。主子們沒胃口,咱們更沒人張羅了。還是平兒偷偷遞了碗羊*給我,我喝了兩口。”
素雲歎道:“好了,方才那粥湯奶奶也不喝,你喝了去吧。我讓小丫頭往屋裏拎了熱水了,你趕緊泡泡歇著。餘下的都不用操心,有我呢。你安心歇了,到晚邊娘娘來時也該能歇過來了,才不耽誤事。”碧月聽了有理,在屋子裏坐了會子腳下也暖和起來了,便答應了聲迴屋燙腳洗漱歇下不提。
且說李紈待素雲掩了門出去,便趕緊迴身去了珠界,閑話不提,直往小住的暖玉床上倒了蒙頭大睡。也不知這一覺睡了多久,醒了過來還迷瞪著,想著往常在珠界裏打坐讀書一熬不知道多少時辰,哪有這般疲累過?偏這迴,隻覺得神乏身倦,再沒這麽累的。
又細品品,才覺出來,在珠界裏時或坐或臥或行或止心下如水般安寧,在外頭這一日夜卻是嘈雜不休亂糟糟惹的心煩。這接駕省親的事,仿似怎麽做都沒個頭似的,總有不如人意處,總有這那的小差池,改了這一頭漏了那一頭。
說句實在的,若這迴聖旨下來道是十六才讓來呢,這十五這一日夜照樣不得安歇,依舊得兵荒馬亂。也不曉得這許多人,個個忙忙叨叨的,到底真作出什麽來了。不過是徒累一場換個熱鬧。
怪道說過節呢,何為節?以竹為例,概是莖上不平滑處,造作使勁的地方,才謂之節。平平順順流水樣的日子裏,忽的來這樣那樣的事,明明一樣的十二個時辰一樣的天地日月,因人之故,強要使其不同。必得在這些時日裏傻吃傻喝上天入地地折騰方合正理,謂之節慶,令人費解。可歎自己得的人身,身在世間,隨波逐流竟也不得安寧。幸好還有個珠界,得一喘息之機。
再迴到賈母上房時,見鳳姐猶自在那裏支應,心下佩服,上前道:“我在這裏頂一會兒,你略歇歇換身衣裳去也好。”
正說著話,平兒從外頭進來,捧了一個蓋碗,奉給鳳姐道:“奶奶,喝口兒參湯緩緩。”
鳳姐看她一眼,低聲道:“傻了吧你,這兩日我哪裏能用人參!”
平兒恍然,狠狠敲一下自己道:“可不是傻了,光惦記著給奶奶提神了!”再待要說話,見李紈看著她倆,便笑了笑住了嘴。
李紈見這樣子,也不便深問,鳳姐笑道:“如此就有勞大嫂子了,我去換身衣裳來。”她前腳剛走,後腳倆媳婦子就尋了來問晚間點蠟的事,李紈才要開口,邊上一個婆子道:“二奶奶剛家去換衣裳了,你們要著急就往那頭尋去。”那倆媳婦子對視一眼便往外去了。
李紈看那婆子一眼,那婆子賠笑道:“如今頂吃勁的時候,咱們又不接頭腦的,弄出個好歹來都是天大的事,還是讓她們尋正主兒去保險些。”李紈也不同她多話,顧自尋了個位子坐了,半日也沒見有人倒茶來。
不過片刻,鳳姐便迴來了,換了一身霞色織金的對襟褙子,連頭上釵環也換過了一迴。
李紈笑道:“又被人追院子裏去了吧?”
鳳姐邊走邊搖頭:“我那小地方哪裏容得下她們那麽些人鬧,還是過這邊來吧,真有拿不得主意的也好問人。”
才剛坐下,便有個穿著青綢長比甲的媳婦端了茶上來:“二奶奶喝茶。”鳳姐略略點頭,便揚聲讓人挨個進來迴事。
李紈枯坐一迴,到底也沒甚能幫上忙的,便道:“得了,我還是往裏頭看看四丫頭幾個去吧。”
鳳姐剛發出去一副對牌,聽了這話迴身笑道:“正好,豐兒,把一早剛得的香串子拿來。”又對李紈道,“是上用的東西,今冬剛製出來的,說是能暖人,剛好拿去給她們幾個戴著試試。”李紈便讓素雲接過了,先進賈母院子往黛玉那邊去。
出來時,因通後夾道的門關著,她也懶得同人囉嗦,索性往前頭繞過去尋迎春幾個。從王夫人院子過時,便聽得趙姨娘屋子裏有動靜。“我好好的,哪裏有病了!大姐姐今日要迴來,寶玉管她叫姐姐,我就不管她叫姐姐了?為什麽他們人人都見得,獨我見不得?!你不說幫我說去,還想讓幾個小丫頭把我堵在屋子裏!”卻是賈環的聲音。
這剛說完,便聽趙姨娘尖了嗓子罵道:“誰讓你沒本事投到太太肚子裏去?!哪裏是就你了?牆那邊那個不也不得見?你一小子,聽大人的話就好,哪裏那麽些鬧的。”
賈環不依:“琮小子去不得,那是因他爹還不定是不是大老爺呢!我為甚不能去?難不成我爹也不一定是老爺?!”
接下來兩三下聲響,便聽的賈環大哭,夾著趙姨娘怒罵:“我把你個黑心肝爛腸子的!見不得人的東西!今兒我打死你,你再尋個好地方托生去吧!”一時哭鬧打罵連聲不休。李紈皺了皺眉,顧自繞將過去,素雲也隱約聽了一兩聲兒,亦不作聲。
到了後頭抱廈,惜春正在迎春處喝茶,李紈把鳳姐交代的香串子拿給她們,正要往探春屋裏頭去,卻聽吱呀一聲門開了,探春帶著翠墨急急往外走,後頭還跟著個小丫頭,看那樣子像是王夫人院裏的。李紈待她走遠,才將香串子交給了侍書,陪著迎春惜春略坐了會兒,又同兩人一起往賈母院子裏去。
日頭西墜,整個府裏越發忙亂起來,先打外頭整擔整擔地挑進蠟燭來,各處上燈,沿河岸道邊三步一人,五步一侍地查檢守護。後牆邊臨時搭起的茶房七八個爐子不停燒水,開了便往河渠裏倒,為著怕有煙氣擾了前頭,用的都是銀霜紅羅炭。
看爐的一個婆子道:“這炭這樣好,拿手裏沉得跟什麽似的,燒起來沒一絲煙氣,真是可惜了的。”
另一個正新灌了水坐到爐子上,嘴裏道:“老太太太太們屋子裏點的就是這個,可不是好,還用你說。”
那婆子便道:“才說可惜呢。”
另一個道:“可惜什麽!如今我們燒出來的水融了那冰要經貴人娘娘腳下的,多大榮耀,哪裏可惜。”
這話一出,棚裏幾個都點頭,寒風嗖嗖,向著爐子的一麵渾似火烤,背著的一麵卻被風吹透,隻好不停轉轉身子輪番烘烘。這幾個本是賈府裏的粗使婆子,這樣的日子早慣了,此時倒是一門心思想著自己也算行運,撞著這樣盛事,往後說與後輩聽時也是一陣威風。
皇城宮門大開,眾妃嬪陪著太後太妃們賞完了燈,定於此日省親的妃子們紛紛請旨,聖上一一準了,這才各自重換華裳簪鳳配鸞,擺開全副儀仗往各家省親別墅去。
卻是忙壞了五城兵備的人。這一時之間就有五六位妃位上的貴人要歸家省親,都打紫薇門出來前後兩個相差不過一刻時辰,當中三家行宮都在城內,餘下幾個要去的位置還有些偏。又是這樣冷風朔氣大晚上時候,這差越發難當了。
偏還有些百姓最好熱鬧,這般寒凍也非要擠上街來看看皇家貴氣。若是在平日裏也好,待敲了定更便是宵禁,路上不許行人便好辦許多。隻這元宵節前後幾日卻是俗例賜福賞燈與民同樂的時候,不行禁令。雖有步障,也沒有從宮門一直鋪到妃子娘家的道理,如此一來,便幾處都需淨街安市,兵備哪有那許多人手,幸好還調了九門護衛的人來,才算勉強夠用。
紫薇門開,打頭出來的是吳貴妃的儀仗,半日,待其走盡,方是賢德妃賈元春的儀仗。早有輕騎太監往賈府報了信,賈赦賈政等人在西街門外站了,賈母帶著邢王兩位夫人並尤氏等按著品級爵位肅立於榮府門外。李紈並無封誥,隻在三春前站著。忙亂許久終至此日,一時悄沒聲息,人人提著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