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青冥居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合木性,李紈這幾日見黛玉,隻覺其身上仙靈之氣又日益濃重,不禁有些憂心無奈。晚間進了珠界,咬咬牙又到絡玉十三境,細細看那光痕,隻覺那道“青冥居”光色最接近黛玉身上靈氣之色,想了想,便一探神識搭上了那光痕,轉瞬便到了一處所在。


    卻見竹海茫茫中有一小屋,極小,周圍藤蘿縈繞,修竹相蔽,翠極淨極。李紈站在當地,緊張地等著如百丈愁那般的下馬威,卻隻等來清風陣陣。鬆了口氣,沿著甬路走近那小屋,忽的想起那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來。如此地界,或者該是幽居空穀的絕代佳人?待到立定屋前,卻再無剛才所思,隻覺一股怡然曠達之氣充盈胸間,苦樂一如流水,漸行漸遠漸無書。恩也好仇也罷,情也好恨也罷,譬如煙霧成圖,看似真有所在,風過處便了無痕跡。是以漫步天上人世,百劫憂喜苦樂,都作颯然一笑。


    李紈不自覺嘴角微翹,眉眼都舒展起來。恭敬一揖後推門而入,小屋內不過一矮幾,一蒲團,一套茶奩茶具。矮幾上零散放著幾片竹簡,似是隨手寫的字句,李紈取了一片隻寫了一半的來看,卻是一句——吾有陋室一方,他羨瓊樓萬丈。不知何故,李紈又有“此乃情劫”之感,隻是與百丈愁的刻魂蝕魄相比,此處倒是清明自嘲為多。吾僅有一方陋室,相伴之人卻心羨瓊樓萬丈,這般相伴想來也不會長久。此處陋室中人自然不是凡人世上欲求瓊樓而不可得者,當是在高閣樓宇與茅屋陋室間擇定了陋室之人,明了己心又了了君意,分道揚鑣不過是情理中事。他日思及,也不過如此淡然一句。此間主人與百丈愁境主真是大不相同。再看另一個竹簡,上頭寫的是“情之所鍾者,人耶?情耶?境耶?我也。”都說什麽是情之所鍾,隻是這情之所鍾的到底是那個人,還是那份情,還是當時的某一個情境?或者隻不過是我罷了。李紈凝了神細想,了無所得。無奈她今生於男女之事上情淺緣薄,本不是為此而來,想要通過“體情入道”,其希望實在大為渺茫。李紈經了上次百丈愁一役,自然也對自己的“情木”略有所悟,此時不禁感慨,難怪那太一無傷經說煩惱即菩提,若是情孽深重之人,到了這絡玉十三境,或者頓悟了也未可知。自己呢?莫不是隻能靠靈烹宗了?想到這裏又不禁心裏嬉笑,唉,這哪裏像個正經修道之人。


    既無所悟,李紈也放下了心思,隻將那些零散竹簡看了幾片便欲離去,卻發現有一片色作翠綠的卻不是竹簡,竟是枚翠玉的玉簡,好奇拿來細看。探了神識,卻是一門功法,名字便叫做“青冥訣”。粗讀一遍,不禁大喜,正是草木仙靈的修煉之法,道是指點“化身、問情、求道”之路,而至於最後“得道”與否,卻不是功法可以保證的了。李紈心說隻要能讓黛玉煉化了她的仙靈之氣,現世安穩便好,她既是仙靈投生而來,誰還求這個肉身的長生不成。便又朝著屋子四方行了幾個禮,珍而重之地將那玉簡收入獬豸環中。


    此行目的已順利達成,李紈卻一時舍不得離去。便索性在蒲團上坐下,不看不讀不思不想,隻那般呆坐著,卻覺胸中如清風過境,坦然怡然,萬物似在胸中又不縈分毫,苦樂都在心間卻輕比鴻毛,幾欲仰天而笑。心道這青冥居的境意卻比百丈愁逍遙快活得多了。果然是凡人俗見,總以離苦得樂為要。在裏頭不知盤桓了多久,又等不得成仙飛升的時候,到底還是要出去的。


    出了絡玉十三境,在小住台階上坐著,取出了那翠玉簡,煩惱如何才能讓黛玉修習這功法。思來想去,總是太過作為反倒不好交代。不如多挑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都弄成外頭的舊書模樣,放在書房裏,引得她看了。既然她乃草木仙靈之根,說不得對這類功法應另有感應。定下了念頭,這抄書作偽之事李紈早已駕輕就熟,不過在挑選書目時多費了些功夫。能與外界各道相連結的,比如陣道與棋道,符籙與字畫,音攻與絲竹,當然如“狐說”“凡間遊曆”之類與賈蘭最好的筆記雜記更是難分彼此。李紈便就著這些揀有趣又淺顯的挑了,再馬不停蹄得作成了“古本”。她一時隻念著要還黛玉仙靈之氣的恩遇,哪裏曉得這當作掩護的其他書目又要牽扯改寫多少既定命途。


    大功告成,去饕餮館庫大吃了一頓,繞著苦茶泉散散,心裏又轉到那絡玉十三境上。先時看了,以為這所謂的“十三境”大約是如藥仙穀或者小住之類,隻是既然說到了境,必定比這些地方還要大上許多,或者是“十三鎮”“十三城”那般,哪裏想到竟是玄妙至此。一境一心,不知那些大能是如何將心之所感物化成一境,又如何擇定了那成境之物,比如竹海,比如千憶飛瀑。這所擇之物與境意是何關聯?若是將那千憶換成了麥子稻穀之類……打住打住,妄念迭起哪裏還是修行之道!


    抬頭看那株苦茶,不知為何比常日裏更覺親近了些,稀奇,莫不是因為自己“盜”了仙靈之氣喂它的緣故?她哪裏知道,那日苦茶發威救她於魂魄不穩的險境,有了連結因緣自然多些親厚熟悉之感,這豈非人之常情?伸手摸摸那苦茶,如見老友狀。


    出了珠界,日子便無那等暢快了。這日在院子裏接待稀客,卻是李家兩位姑娘。李紈母親膝下隻李紈一人,續娶的夫人生了兩男一女,隻因與李紈隔母,且年歲有差,故並不十分親近。來的這兩位姑娘一位乃是庶出,另一位則是繼母所出。此番到京是為了賀繼母兄長的大壽,正日子還要些時日,便抽空過來瞧瞧李紈。李紈在家時,事事都由先老太太一手包辦,且在其堅持下,李紈稱唿繼母為二娘,李守中雖被枕頭風吹得頭皮發麻卻也不敢違拗老娘。定親的門第自然也高,隻是後來天不遂人願,年少寡居,說不得便有暗中覺得出了口氣的。李家兩位姑娘隻道李紈如今的日子恐怕艱難,寡婦失業,稚兒尚幼,又在大宅門裏過日子。哪想到見了麵,全不是先時所想,別說李紈的精神氣十足,再看賈府上下對其十分尊重,身邊丫頭都個個遍體綾羅,穿戴都不是凡品,竟是外頭的正經小姐都難比。兩人對望一眼,不知心裏各自所思。李紈本與二人不熟,度其神色也猜到三兩分心思,也不知該如何應酬,幹巴巴坐了半日,跟前的茶水都幾乎要喝幹,兩人才起身告辭。李紈鬆一口氣,略客套挽留兩句,便起身送客。走時,繼母所出的小李姑娘笑道:“原來還擔心姐姐,如今看來竟是我們多心了,看姐姐的氣色倒好,配上這衣裳首飾,更顯鮮亮了。”李紈微微一笑,實在懶得跟小姑娘鬥嘴皮子。常嬤嬤在一旁笑道:“小姐說的是,這國公府門第在這兒呢,便是寡居,若太素淨了也嫌忌諱的。”小李姑娘聽了緊緊手裏的帕子,笑道:“可不是。”便也不再多話,與庶姐一起出了院子,匆匆離去。


    李紈迴到院子便趕緊換了衣裳,歪在榻上好好歇歇神。常嬤嬤迴了屋,看她的樣子,便道:“奶奶剛才真該給她兩句。”李紈抬抬眼皮道:“小孩子家家的,我還跟她計較什麽。”常嬤嬤道:“這也不小了,婆家都相看好了,說話這麽沒分寸!”李紈笑道:“家裏的家教還是信得過的,估計常日裏也不這樣,今日許是打算看的好戲沒看成,難免露出一句兩句的。”常嬤嬤道:“自家家姐,倒好意思跑來看笑話了。”李紈道:“嬤嬤這話好沒道理,越是如此的越愛看笑話才對。且我在家時,事事都是頭一份,這好不容易栽了,人想看看笑話出口氣也沒什麽不對。”常嬤嬤聽了怔愣好一會兒,方道:“這話是被當笑話看的人能說出來的?”李紈忙起身拍拍她的背,道:“哎呀,嬤嬤,我這不是沒成笑話嘛,自然心下寬大些。”常嬤嬤聽了實在哭笑不得。雖說日子自然過得去,守寡卻是事實,偏這奶奶還覺得沒什麽,自己還能說甚?心想,她如此想得開,也是福分。


    過得數日,便聽說之前請來的女教習請辭了,長公主府還派人送來了厚禮道是賠罪,賈母令王夫人帶著鳳姐另備了厚禮送女教習迴去,謝過長公主府的“借人”之情。李紈正看戲看得熱鬧,王夫人卻道一時半會請不到好教習,且如今姑娘們也大些了,底子也打得*不離十,剩下的倒是自己多練多學才是正理。賈母聽了也道有理,便直接指了李紈,讓她平日裏帶著姑娘們讀書識字做做針黹,莫要荒廢了學得的東西。這下李紈看戲不成倒被定了角了,又推拒不得,隻好接了這活。晚間迴了房便跟幾位嬤嬤商議,實在不知道自己能教她們些什麽,如今老太太將一群姑娘交給了自己,總不能像往常那樣隻弄些吃吃喝喝的糊弄事兒。可若說要教導些什麽,自己真是琴棋書畫洋洋稀鬆,哪裏能跟先前長公主府的教習相比?若要認真教導起來,恐怕要笑掉幾人的大牙。閆嬤嬤看李紈煞有介事的樣子,實在樂得不行,便道:“奶奶,這府裏延請的這位女教習,不過一年光景,前後花費倒要三四千兩銀子!如今太太說尋不著教習了,恐怕也是為了省下這筆花用來。奶奶是當嫂子的,平日裏領著姑娘們做做針黹,或看著她們讀書寫字罷了。哪裏是要您去教導的意思呢?”李紈聽了這話,思量一迴,自己也笑起來,道:“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了!”常嬤嬤笑道:“奶奶這裏旁的不說,書是管夠的,姑娘們平日裏本也愛來。這不過三五日來聚一迴,說笑幾時,平日裏,她們各有所好,或好棋或好畫,愛來時,隻管在這裏呆著,橫豎奶奶也隻是看書,多幾個人也無妨。有旁的事時,不來亦可,奶奶又不是教習先生,不考勤不考試的,有什麽要緊處。不過是擔個教導小姑子的名頭罷了。”閆嬤嬤接著道:“要說教導,也是以規矩女紅為要,哪有嫂子教小姑子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道理,這才真成笑話了呢。”李紈聽了笑起來,道:“這兩樣好,怎麽教都教不完的。”常嬤嬤歎氣道:“方才還急成什麽樣,這會兒就想著討巧偷懶的法子了。”李紈笑道:“規矩有閆嬤嬤在呢,女紅之類,我隨意指點兩下,就夠她們練的了。”素雲在一旁笑出聲來,道:“奶奶也忒不謙虛了些兒。”李紈道:“這有什麽,不過是大實話,不信你問碧月。”碧月在一旁點頭:“奶奶的針線功夫,憑我怎麽使勁,也學不到兩成,確實夠姑娘們學的了。”李紈忙點頭:“好孩子,真實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賈修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天道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天道境並收藏借賈修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