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秦景宣憤怒不已,又反應過來狄行是給自己扣了個大不敬的帽子,趕緊拱手道,“帝君,臣絕無此意!”
秦正武懶懶地一揮手:“好了,別說了,哪些人有問題革職查辦就是。”
“那新任官員······”秦景宣迫不及待要問。
“還是狄行去吧,隻是這次要認真些,別搞那麽多事出來,予的事情一大堆,沒空管這麽多。”
“帝君!”秦景宣還想爭,秦正武卻揮手叫他們出去了。
外頭,秦文隅已等了許久。秦景宣一出來便問:“太子怎麽不進去?”
秦文隅下意識的往秦景宣身邊靠了靠,離狄行遠些:“我聽見兩位先生與父親議事,不敢打擾。”
狄行見秦文隅手中拿了卷子,想必又是來給秦正武檢查功課的。他之前想著要收拾馮淩的,卻不想馮淩倒是安分守己,真就安安穩穩地當著太子師,他也就沒把那人放在心上了。“那太子還是快些進去吧。”
秦文隅匆匆朝他們兩人行了禮,便小跑著進去了。
“兒臣見過父親。”秦文隅在書案前幾步跪了,秦正武一抬手:“你又有什麽事?”
秦文隅起身來,他這兩年長高了些,隱隱有點大人的模樣,尤其雙手捧卷奉上的時候:“兒臣來請父親檢查功課。”
秦正武取過卷子,秦文隅的字越發端正了,隻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特色。秦正武原本已十分疲累,隻打算隨便看看,鼓勵一兩句就讓他迴去,沒想到卻一下看精神了。
秦文隅的文章寫的是以法對犯人進行判處的關鍵,先言目前中央及各地判案,多以官員的個人喜好來進行,難免出現誤判、重判,更會導致賄賂成風,政治腐敗,致使百姓受苦,國家衰蔽,極言後果之重。接著假使天下以統一的律法公正判決,便可杜絕以上所說大部分問題,使絕大多數人滿意,且百姓行事前還可衡量自己行為的後果。
“令則行,禁則止,公正的律法乃國家不可或缺之物······”秦正武喃喃念著,“你老師呢?”
若說原本秦正武繼續讓狄行統領大晉事務乃是無奈之舉,秦文隅卻讓他看見了新的選擇。或許這世上,除了顏俞和狄行,會有人更適合治理這個天下。
馮淩本在藏書閣中,剛從擁擠的書架中躋身出來,便瞧見秦正武父子倆站在外頭,當即嚇了一跳,立刻上前行禮:“臣見過帝君,太子。”
秦正武看他衣冠有些散亂,料想是剛剛找書的時候弄的,隨口道:“不必多禮。”
但馮淩仍是弓著腰:“臣衣冠不整,不宜麵君,懇請帝君稍待片刻。”
秦文隅倒也知道老師的尷尬,乖巧地帶秦正武去坐著,又斟了酒。秦正武看他這禮數周到的模樣,不由得伸手拍了拍兒子的小腦袋:“病可好全了?”
秦文隅聽父親這麽一句關懷,心中不勝欣喜,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病剛好,別累著了。”
父子兩人你來我往地聊了一會,不多時馮淩才幹幹淨淨地出現:“臣不知帝君今日會到此,有失遠迎,望帝君見諒。”
“馮卿不必拘束,予今日看了太子的文章,實在驚豔,便想來見見是什麽樣的老師。”秦正武上一次見馮淩便是他入晉,兩年半過去,馮淩身上已沒有那等令人一眼就瞧出來的稚嫩之色,成熟穩重不少,且一直擔任太子師,未嚐浸淫官場,又沒有狄行那般圓滑之態,令秦正武耳目一新。
馮淩雖未在朝中參與那些明爭暗鬥,也謹慎得很,並不敢將這話當作誇獎:“臣學識淺薄,所教不過皮毛,太子聰慧異常,博學強誌,將來有賴帝君親自教導。”
“馮卿是有才之人,不必過謙,予今日來,是有事想請教你。”
馮淩拱手低頭:“帝君但講無妨。”
秦正武站起身來,朝後走去,馮淩便立刻跟上。一路走至花園中,周圍安靜許多,秦正武方才開口:“如今蜀已滅楚,我晉已收北魏,蜀晉南北分立,趙恭稱帝,蜀國有魏淵和顏俞在手,狄行雖在謀略上有所作為,但東晉的治理實在令人失望,如此下去,東晉恐難強大,但予手中無人可用,若予要滅蜀,馮卿可有法子?”
馮淩沒有立刻迴答,秦正武以為他有所顧忌,便道:“當然,那二人是你兄長,你不說,予不怪你,你的任務本隻是教育太子。”
“有。”馮淩驀然開口,“變法。”
“什麽?”秦正武沒聽清。
“無論當日南楚還是如今蜀晉,都沒有明確的法度,一切皆由執政者隨心所欲,沒有約束,自然要亂,唯有變法,方可強國,由上到下,事無巨細,均由法律規定,便可使百姓各得其所,政治清明,國富民強,要奪取天下,便是手到擒來的事了。”
秦正武懶懶地一揮手:“好了,別說了,哪些人有問題革職查辦就是。”
“那新任官員······”秦景宣迫不及待要問。
“還是狄行去吧,隻是這次要認真些,別搞那麽多事出來,予的事情一大堆,沒空管這麽多。”
“帝君!”秦景宣還想爭,秦正武卻揮手叫他們出去了。
外頭,秦文隅已等了許久。秦景宣一出來便問:“太子怎麽不進去?”
秦文隅下意識的往秦景宣身邊靠了靠,離狄行遠些:“我聽見兩位先生與父親議事,不敢打擾。”
狄行見秦文隅手中拿了卷子,想必又是來給秦正武檢查功課的。他之前想著要收拾馮淩的,卻不想馮淩倒是安分守己,真就安安穩穩地當著太子師,他也就沒把那人放在心上了。“那太子還是快些進去吧。”
秦文隅匆匆朝他們兩人行了禮,便小跑著進去了。
“兒臣見過父親。”秦文隅在書案前幾步跪了,秦正武一抬手:“你又有什麽事?”
秦文隅起身來,他這兩年長高了些,隱隱有點大人的模樣,尤其雙手捧卷奉上的時候:“兒臣來請父親檢查功課。”
秦正武取過卷子,秦文隅的字越發端正了,隻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特色。秦正武原本已十分疲累,隻打算隨便看看,鼓勵一兩句就讓他迴去,沒想到卻一下看精神了。
秦文隅的文章寫的是以法對犯人進行判處的關鍵,先言目前中央及各地判案,多以官員的個人喜好來進行,難免出現誤判、重判,更會導致賄賂成風,政治腐敗,致使百姓受苦,國家衰蔽,極言後果之重。接著假使天下以統一的律法公正判決,便可杜絕以上所說大部分問題,使絕大多數人滿意,且百姓行事前還可衡量自己行為的後果。
“令則行,禁則止,公正的律法乃國家不可或缺之物······”秦正武喃喃念著,“你老師呢?”
若說原本秦正武繼續讓狄行統領大晉事務乃是無奈之舉,秦文隅卻讓他看見了新的選擇。或許這世上,除了顏俞和狄行,會有人更適合治理這個天下。
馮淩本在藏書閣中,剛從擁擠的書架中躋身出來,便瞧見秦正武父子倆站在外頭,當即嚇了一跳,立刻上前行禮:“臣見過帝君,太子。”
秦正武看他衣冠有些散亂,料想是剛剛找書的時候弄的,隨口道:“不必多禮。”
但馮淩仍是弓著腰:“臣衣冠不整,不宜麵君,懇請帝君稍待片刻。”
秦文隅倒也知道老師的尷尬,乖巧地帶秦正武去坐著,又斟了酒。秦正武看他這禮數周到的模樣,不由得伸手拍了拍兒子的小腦袋:“病可好全了?”
秦文隅聽父親這麽一句關懷,心中不勝欣喜,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病剛好,別累著了。”
父子兩人你來我往地聊了一會,不多時馮淩才幹幹淨淨地出現:“臣不知帝君今日會到此,有失遠迎,望帝君見諒。”
“馮卿不必拘束,予今日看了太子的文章,實在驚豔,便想來見見是什麽樣的老師。”秦正武上一次見馮淩便是他入晉,兩年半過去,馮淩身上已沒有那等令人一眼就瞧出來的稚嫩之色,成熟穩重不少,且一直擔任太子師,未嚐浸淫官場,又沒有狄行那般圓滑之態,令秦正武耳目一新。
馮淩雖未在朝中參與那些明爭暗鬥,也謹慎得很,並不敢將這話當作誇獎:“臣學識淺薄,所教不過皮毛,太子聰慧異常,博學強誌,將來有賴帝君親自教導。”
“馮卿是有才之人,不必過謙,予今日來,是有事想請教你。”
馮淩拱手低頭:“帝君但講無妨。”
秦正武站起身來,朝後走去,馮淩便立刻跟上。一路走至花園中,周圍安靜許多,秦正武方才開口:“如今蜀已滅楚,我晉已收北魏,蜀晉南北分立,趙恭稱帝,蜀國有魏淵和顏俞在手,狄行雖在謀略上有所作為,但東晉的治理實在令人失望,如此下去,東晉恐難強大,但予手中無人可用,若予要滅蜀,馮卿可有法子?”
馮淩沒有立刻迴答,秦正武以為他有所顧忌,便道:“當然,那二人是你兄長,你不說,予不怪你,你的任務本隻是教育太子。”
“有。”馮淩驀然開口,“變法。”
“什麽?”秦正武沒聽清。
“無論當日南楚還是如今蜀晉,都沒有明確的法度,一切皆由執政者隨心所欲,沒有約束,自然要亂,唯有變法,方可強國,由上到下,事無巨細,均由法律規定,便可使百姓各得其所,政治清明,國富民強,要奪取天下,便是手到擒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