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寂寥,小窗無夜話。
清晨簡單的收拾些衣物,便帶著行李,向著幾十裏地外的遼陽城而去。
遼陽也算是遼東一座極其大的城市,其中遼人居多,又有諸般色母人充斥期內,往來商旅多北方商人,以及關外諸般客商。
幾十裏路對於沈無言來說,實在不是一個簡單數目,大抵走了十多裏之後,就不得不搭著沿路的馬車,向著遼陽而去。
車夫是京城商人,名叫張全。
聽著沈無言說起京城方言,便十分樂意的將沈無言請上馬車,即便後來聊天聊起對方為何會來這邊,甚至知道沈無言犯了罪,被發配來此,也並無太多忌諱。
這幾十裏路,二人也逐漸熟略,沈無言也大概從張全口中大致了解了一番遼東的生意往來。
大抵也是因為張全看著沈無言是名書生,說起話來毫不忌諱,想來還是覺得這書生本就不好搶了自己生意,所以才會如此大度。
不過沈無言也並未多言自己在江浙一帶的生意,隻是安靜的聽著對方敘述。
遼東這邊的生意前幾年一度衰落,多是因為俺答部連年犯邊,致使商客也不敢隨意行商,大明方麵也一度不在允許大明商人與蒙古部的往來。
而蒙古部雖說牛羊成群,但又急缺一些生活用品,這些物品以往都是大明商人帶來的,而今大明禁了通商,便無從可得。
這些物品又是必需品,沒有卻也不可能,所以隻能靠搶。隻是終究是用強搶,所以能得到的根本無法滿足部落所需,以至於隻能派出更多的兵,搶更多的人。
蒙古俺答來搶,大明就隻能備戰,與俺答開戰,阻止他來搶。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不過就算兩國這般交戰,依舊在暗地裏還有一部分商人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做這個生意,便也稱作走私,一般來說,都是殺頭的罪。
隻是這其中又有諸般巨大利益,每走一趟,賺取的銀子幾乎是平常年份的數倍不止,便有許多商人甘願冒此奇險來行商。
不過雖說已然有了這些開口,但依舊不能滿足部落需要,恰好這幾年大明也改變以往態度,便準了俺答部的封貢,也算逐漸緩解這些矛盾。
隻是事情終究還是相對的,俺答部緩解了,還有其他諸部,遊離在關外的部落諸多,所以茶馬互市,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局限。
而今張全便私運著這批茶葉,準備去遼陽城與關外部落主換銀子,根據他說,這一批茶葉幾乎能賺幾千兩銀子。
關於茶葉,沈無言再也熟悉不過。
前些年茶葉都是被朝廷收歸官營,若鹽鐵一般,發現私運便是死罪,隻是後來茶葉商人越做越大,朝廷便也放寬了政策。
自從嘉靖二十年以後,江浙一帶的茶葉已然有了起勢,諸多私人茶莊若雨後春筍一般興起,也無需在去給朝廷提前告知。
若當年周家這般有著多年積澱的茶莊,便是在當年之勢下陡然興盛,逐漸占據江浙一帶的鼇頭。
不過周家畢竟是少數,還有諸般小商販,像張全這般,想來在江浙一帶還是極難發家的,便隻能來遼東這邊冒險狠賺一筆。
二人聊著,馬車逐漸臨近遼陽城。
遼陽城說不得比京城繁華,但城牆卻異常堅固,看這巍峨城牆,沈無言也不由感慨,蘇州那矮小城郭,大抵也就抵擋一番倭寇。
城門前,早就排出了遠遠的長隊,等待著門前官兵的查驗。
這頃刻之間,便有幾名私販商人被官兵帶走,甚至還有被當場沒收財物,然後一頓責罵的。
張全看此情形,迴頭看著沈無言,低聲道:“這些個官兵們看似嚴厲,實則隻會欺負這些窮苦百姓……無非就是想要些銀子。”
沈無言不由怔了怔,因為他很快便看到,一名穿金帶銀的商人,竟然光明正大的給官差塞銀子,然後順利通過城門。
略掃過一眼這一條隊伍,沈無言便看到幾名躍躍欲試的商人,直到後來這些人都通過城門,頓時有些無奈,隻得搖搖頭。
張全看著沈無言這一副驚訝模樣,頓時露出一絲得意,暗道書讀的如此多,終究還是不如一個不識字的商人。
於是語重心長道:“這世道便是如此,你銀子多便是爺,你若是沒銀子……那就隻能乖乖的裝孫子。”
沈無言連連點頭,應道:“卻是如此,卻是如此。……多謝張大哥指點。”
馬車行近城門,張全連忙滾下馬車,恭敬的向著那官差行了一禮,順勢從袖中掏出幾十兩銀子塞進那官差手中,低聲道:“這位官爺,拿著買酒……”
那官差譏諷的掃了一眼張全,輕笑一聲,隨口道:“走吧,走吧。”
這幾十兩銀子幾乎是這名官差幾年的俸祿,而今他便拿著這銀子,十分熟練的丟進衣帶,然後就這樣權當沒事一般放著這走私販子進了城。
隻是沈無言卻也很清楚,這銀子最終合計在一起,便又要經過由上到下,層層分剝,最後能落在一名官差手中的,卻也不多。
根據張全所說,遼東這邊的多數城鎮都是這般景象,朝廷連年戰爭,能派發下來的餉銀本就不多,也就隻能靠著這些收些銀子。
其實城門這邊的盤剝隻是一部分,進城之後又有各種各樣的銀稅,大多都是城中官兵私自擬定,這些商人本就是走私,所以也不敢找人說理,自然隻能交銀子了事。
得到進城的吩咐,張全忙迴到馬車,隨即吩咐身後的幾輛馬車跟隨自己進城。
然而就在馬車剛行駛之時,那官差忽然掃到坐在馬車內的書生,臉上頓時露出一絲驚訝,忙上前攔住馬車,道:“馬車內的可是沈先生?”
剛坐進馬車的張全臉色微變,忙帶著笑,掀開簾子,道:“不不不,小人姓張……不是什麽沈先生。”
那官差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即一把將張全從馬車內拉出來,又向著馬車內行了一禮,道:“吳千總特意吩咐屬下再次等候沈先生。”
聽著這官差如此恭敬的向著馬車行禮,張全頓時反應過來,剛才那書生便自稱姓沈,而今看來此人似乎來曆並不簡單。
而且看樣子此人與官府頗有深交,於是愈發後悔剛才自己的那諸般言論。隻是既然已經說了,便隻能硬著頭皮去等對方發話。
沈無言倒是沒料到會有這一茬,而且那官差口中的吳千總,他並不認識,沉吟一陣之後,才從馬車上走下來,好奇道:“不知你們的吳千總,讓你找我有何事?”
那官差低著頭,看起來極為恭敬,他一字一句,道:“千總大人吩咐,隻要見到沈先生進城,便帶著你去他府上。”
沈無言應了一聲,索性是過來充軍的,這些當官的終究是要見一遍,也就不再拒絕,轉身向著張全一抱拳,道:“張大哥,改天若是再見,你我再敘?”
此時的張全哪敢再在沈無言麵前得意,忙搖搖頭,低歎道:“大哥實在使不得……沈……沈先生……”
沈無言上前拍了拍張全的肩膀,淡笑道:“張大哥生意做的大……你我終歸還是會有一敘的,來日方長,後會有期。”
別了張全之後,沈無言便隨著那官差,去那位吳千總的府上。
一路之上,沈無言也大概了解這遼陽城的大概狀況。
而今遼陽城分屬於遼東總兵李成梁麾下,城中設參將分管全城,下設遊擊將軍、守備、千總、把總各級武官,屯田遼陽。
作為遼東八大重鎮之首,遼陽這些年來也的確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遼東大部分軍糧都來自於遼陽城供給。
而今與俺答封貢,遼陽城也一度繁榮起來。
二人談著話,沈無言知曉這名官差竟然也是一名把總。這幾日的確是得了那位吳千總的命令,在這邊等著自己來。
隻是問起那位吳千總為何要找自己,他無論如何也不說,沈無言便也就不再強逼。
於是又閑聊起這城中生意與遼東這邊戰事情況,他隻是隨意應付,大抵也不怎麽懂得,往日屯田在家,無需過問戰事。
說話之際,二人便穿過幾條巷子,來到一棟不算太大的小宅邸前。
這宅子還算差不多,比不了京城富戶那般雄壯,比起遼陽城外的那些臨時搭建的民居又不知強上無數倍也不止。
官差上前輕輕叩開大門,立刻便走出一名年紀稍長的中年人,那人看著站在一邊的沈無言,眼中立刻大放異彩,驚訝道:“竟然是沈先生來了。”
這般說著,他又看向那官差,沉聲道:“好了,你下去吧……等著領賞。”
隨即沈無言便被這中年人迎進這宅子,口中還不住寒暄道:“沈先生這一路實在辛勞……我們家老爺已然等候許久。快請,快請。”
沈無言頓時感覺莫名其妙,隻是見對方如此熱情,卻又不好拒絕,隻得跟隨其後,時不時的應和一聲便作罷。
清晨簡單的收拾些衣物,便帶著行李,向著幾十裏地外的遼陽城而去。
遼陽也算是遼東一座極其大的城市,其中遼人居多,又有諸般色母人充斥期內,往來商旅多北方商人,以及關外諸般客商。
幾十裏路對於沈無言來說,實在不是一個簡單數目,大抵走了十多裏之後,就不得不搭著沿路的馬車,向著遼陽而去。
車夫是京城商人,名叫張全。
聽著沈無言說起京城方言,便十分樂意的將沈無言請上馬車,即便後來聊天聊起對方為何會來這邊,甚至知道沈無言犯了罪,被發配來此,也並無太多忌諱。
這幾十裏路,二人也逐漸熟略,沈無言也大概從張全口中大致了解了一番遼東的生意往來。
大抵也是因為張全看著沈無言是名書生,說起話來毫不忌諱,想來還是覺得這書生本就不好搶了自己生意,所以才會如此大度。
不過沈無言也並未多言自己在江浙一帶的生意,隻是安靜的聽著對方敘述。
遼東這邊的生意前幾年一度衰落,多是因為俺答部連年犯邊,致使商客也不敢隨意行商,大明方麵也一度不在允許大明商人與蒙古部的往來。
而蒙古部雖說牛羊成群,但又急缺一些生活用品,這些物品以往都是大明商人帶來的,而今大明禁了通商,便無從可得。
這些物品又是必需品,沒有卻也不可能,所以隻能靠搶。隻是終究是用強搶,所以能得到的根本無法滿足部落所需,以至於隻能派出更多的兵,搶更多的人。
蒙古俺答來搶,大明就隻能備戰,與俺答開戰,阻止他來搶。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不過就算兩國這般交戰,依舊在暗地裏還有一部分商人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做這個生意,便也稱作走私,一般來說,都是殺頭的罪。
隻是這其中又有諸般巨大利益,每走一趟,賺取的銀子幾乎是平常年份的數倍不止,便有許多商人甘願冒此奇險來行商。
不過雖說已然有了這些開口,但依舊不能滿足部落需要,恰好這幾年大明也改變以往態度,便準了俺答部的封貢,也算逐漸緩解這些矛盾。
隻是事情終究還是相對的,俺答部緩解了,還有其他諸部,遊離在關外的部落諸多,所以茶馬互市,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局限。
而今張全便私運著這批茶葉,準備去遼陽城與關外部落主換銀子,根據他說,這一批茶葉幾乎能賺幾千兩銀子。
關於茶葉,沈無言再也熟悉不過。
前些年茶葉都是被朝廷收歸官營,若鹽鐵一般,發現私運便是死罪,隻是後來茶葉商人越做越大,朝廷便也放寬了政策。
自從嘉靖二十年以後,江浙一帶的茶葉已然有了起勢,諸多私人茶莊若雨後春筍一般興起,也無需在去給朝廷提前告知。
若當年周家這般有著多年積澱的茶莊,便是在當年之勢下陡然興盛,逐漸占據江浙一帶的鼇頭。
不過周家畢竟是少數,還有諸般小商販,像張全這般,想來在江浙一帶還是極難發家的,便隻能來遼東這邊冒險狠賺一筆。
二人聊著,馬車逐漸臨近遼陽城。
遼陽城說不得比京城繁華,但城牆卻異常堅固,看這巍峨城牆,沈無言也不由感慨,蘇州那矮小城郭,大抵也就抵擋一番倭寇。
城門前,早就排出了遠遠的長隊,等待著門前官兵的查驗。
這頃刻之間,便有幾名私販商人被官兵帶走,甚至還有被當場沒收財物,然後一頓責罵的。
張全看此情形,迴頭看著沈無言,低聲道:“這些個官兵們看似嚴厲,實則隻會欺負這些窮苦百姓……無非就是想要些銀子。”
沈無言不由怔了怔,因為他很快便看到,一名穿金帶銀的商人,竟然光明正大的給官差塞銀子,然後順利通過城門。
略掃過一眼這一條隊伍,沈無言便看到幾名躍躍欲試的商人,直到後來這些人都通過城門,頓時有些無奈,隻得搖搖頭。
張全看著沈無言這一副驚訝模樣,頓時露出一絲得意,暗道書讀的如此多,終究還是不如一個不識字的商人。
於是語重心長道:“這世道便是如此,你銀子多便是爺,你若是沒銀子……那就隻能乖乖的裝孫子。”
沈無言連連點頭,應道:“卻是如此,卻是如此。……多謝張大哥指點。”
馬車行近城門,張全連忙滾下馬車,恭敬的向著那官差行了一禮,順勢從袖中掏出幾十兩銀子塞進那官差手中,低聲道:“這位官爺,拿著買酒……”
那官差譏諷的掃了一眼張全,輕笑一聲,隨口道:“走吧,走吧。”
這幾十兩銀子幾乎是這名官差幾年的俸祿,而今他便拿著這銀子,十分熟練的丟進衣帶,然後就這樣權當沒事一般放著這走私販子進了城。
隻是沈無言卻也很清楚,這銀子最終合計在一起,便又要經過由上到下,層層分剝,最後能落在一名官差手中的,卻也不多。
根據張全所說,遼東這邊的多數城鎮都是這般景象,朝廷連年戰爭,能派發下來的餉銀本就不多,也就隻能靠著這些收些銀子。
其實城門這邊的盤剝隻是一部分,進城之後又有各種各樣的銀稅,大多都是城中官兵私自擬定,這些商人本就是走私,所以也不敢找人說理,自然隻能交銀子了事。
得到進城的吩咐,張全忙迴到馬車,隨即吩咐身後的幾輛馬車跟隨自己進城。
然而就在馬車剛行駛之時,那官差忽然掃到坐在馬車內的書生,臉上頓時露出一絲驚訝,忙上前攔住馬車,道:“馬車內的可是沈先生?”
剛坐進馬車的張全臉色微變,忙帶著笑,掀開簾子,道:“不不不,小人姓張……不是什麽沈先生。”
那官差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即一把將張全從馬車內拉出來,又向著馬車內行了一禮,道:“吳千總特意吩咐屬下再次等候沈先生。”
聽著這官差如此恭敬的向著馬車行禮,張全頓時反應過來,剛才那書生便自稱姓沈,而今看來此人似乎來曆並不簡單。
而且看樣子此人與官府頗有深交,於是愈發後悔剛才自己的那諸般言論。隻是既然已經說了,便隻能硬著頭皮去等對方發話。
沈無言倒是沒料到會有這一茬,而且那官差口中的吳千總,他並不認識,沉吟一陣之後,才從馬車上走下來,好奇道:“不知你們的吳千總,讓你找我有何事?”
那官差低著頭,看起來極為恭敬,他一字一句,道:“千總大人吩咐,隻要見到沈先生進城,便帶著你去他府上。”
沈無言應了一聲,索性是過來充軍的,這些當官的終究是要見一遍,也就不再拒絕,轉身向著張全一抱拳,道:“張大哥,改天若是再見,你我再敘?”
此時的張全哪敢再在沈無言麵前得意,忙搖搖頭,低歎道:“大哥實在使不得……沈……沈先生……”
沈無言上前拍了拍張全的肩膀,淡笑道:“張大哥生意做的大……你我終歸還是會有一敘的,來日方長,後會有期。”
別了張全之後,沈無言便隨著那官差,去那位吳千總的府上。
一路之上,沈無言也大概了解這遼陽城的大概狀況。
而今遼陽城分屬於遼東總兵李成梁麾下,城中設參將分管全城,下設遊擊將軍、守備、千總、把總各級武官,屯田遼陽。
作為遼東八大重鎮之首,遼陽這些年來也的確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遼東大部分軍糧都來自於遼陽城供給。
而今與俺答封貢,遼陽城也一度繁榮起來。
二人談著話,沈無言知曉這名官差竟然也是一名把總。這幾日的確是得了那位吳千總的命令,在這邊等著自己來。
隻是問起那位吳千總為何要找自己,他無論如何也不說,沈無言便也就不再強逼。
於是又閑聊起這城中生意與遼東這邊戰事情況,他隻是隨意應付,大抵也不怎麽懂得,往日屯田在家,無需過問戰事。
說話之際,二人便穿過幾條巷子,來到一棟不算太大的小宅邸前。
這宅子還算差不多,比不了京城富戶那般雄壯,比起遼陽城外的那些臨時搭建的民居又不知強上無數倍也不止。
官差上前輕輕叩開大門,立刻便走出一名年紀稍長的中年人,那人看著站在一邊的沈無言,眼中立刻大放異彩,驚訝道:“竟然是沈先生來了。”
這般說著,他又看向那官差,沉聲道:“好了,你下去吧……等著領賞。”
隨即沈無言便被這中年人迎進這宅子,口中還不住寒暄道:“沈先生這一路實在辛勞……我們家老爺已然等候許久。快請,快請。”
沈無言頓時感覺莫名其妙,隻是見對方如此熱情,卻又不好拒絕,隻得跟隨其後,時不時的應和一聲便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