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上8點半,諾伊與其他諾蘭夫婦、蓋·皮爾斯一道抵達影院,在這裏,《記憶碎片》的成片將第一次呈現在美國觀眾麵前。聖丹斯電影節更加看重展示電影本身,開幕式上雖然也有紅毯,但比起星光熠熠的奧斯卡和金球獎,聖丹斯的紅毯無疑要冷落許多,記者們撰文的重點也放在電影的質量而非明星的著裝上。室外氣溫隻有六攝氏度,諾伊也沒有美麗凍人的打算,穿著一件簡單的雙排扣大衣就披掛上陣了。


    電影已經開始放映了。諾伊坐在觀眾席的第一排,雙眼緊緊盯著大屏幕,這並不是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表演,法國初映時她已經看過一迴了,但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諾伊會忍不住把這裏的娜塔莉和《毒品網絡》中的卡洛琳作比較,這兩個角色差別很大,諾伊表演的時候也會覺得卡洛琳這個角色讓她更放得開一點。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和克裏斯托弗·諾蘭都是擅長場景設置的導演,但相比較而言,《記憶碎片》的場景設置和轉換更加精妙,這也就意味著演員的發揮空間變小了。這也是為何《記憶碎片》上映後,克裏斯托弗·諾蘭很快成名隨後推出一係列佳作,而蓋·皮爾斯等演員卻始終沒有大紅過的原因。


    “這個演員是誰,新人嗎?”觀眾席上,有人在竊竊私語。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的大多數是鐵杆影迷和投資方,眾人對蓋·皮爾斯並不陌生,但扮演娜塔莉的演員卻讓他們很好奇。


    屏幕上恰好出現娜塔莉被暴打之後歇斯底裏衝著萊納怒吼的畫麵:“我按照你的吩咐去找他,告訴他泰迪的事情,結果挨打!”說實話她流著鼻血淚水直流的場景一點都不美,甚至有些醜陋,但是從為電影情節服務的角度來看,這個女演員顯然做得不錯。


    “應該是某個一直沒有轉向大熒幕的演員,我看看,哦,上帝啊,女主角諾伊·林頓。”那個人忍不住罵了一聲,“記得嗎,《毒品網絡》,那個叫卡洛琳的小姑娘。”


    “是她?我以為是某個半老徐娘。”他的同伴忍不住驚歎道,“焦點影業發行《毒品網絡》簡直賺翻了,到現在已經累積六千多萬票房了,等到奧斯卡之後票房或許還會上升。”


    “所以呢,所以我們應該早點下手這部《記憶碎片》?”


    他的同伴搖了搖頭:“不,《毒品網絡》畢竟有大牌演員,這部電影太燒腦子,主配角又沒有什麽名氣,我看不出它有任何票房潛力。”


    最開始說話的那個人搖搖頭:“夥計,我和你的感覺相同,這或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我們更需要票房。”


    影評人們同樣在本子上記載著要點,與發行商不同,他們更看重電影的藝術價值。《紐約時報》的史蒂芬·霍爾登靜靜地分析著電影的脈絡,剛開始放映時,電影隻是由一些零散的片段構成,但隨著情節漸漸豐富,他發現,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和觀眾玩了一個遊戲。明暗兩條線構成了《記憶碎片》的謎團,但答案就藏在其中,需要觀眾動腦去發掘。


    電影放映漸漸到達尾聲。史蒂芬·霍爾登收起了筆記本,筆記本上隻有寥寥數語,他也沒有想好自己的影評,所以隻能等電影上映後再去看一遍了。


    電影散場,但大多數觀眾顯然都有些雲裏霧裏的,諾伊甚至聽到了不少觀眾的咒罵聲。隻有少數觀眾眉頭緊鎖,顯然在思索著劇情。克裏斯托弗·諾蘭始終麵色如常,但艾瑪·托馬斯卻有些愁眉不展,無論如何,她的目的是把電影推銷出去,觀眾反響不好,電影的發行會很麻煩。


    “你們好,我的到來是否有些冒昧?”突然出現的聲音讓幾人都不由得轉過身去。諾伊盯著來人,露出笑容來:“約翰·格倫先生?”


    約翰·格倫向諾蘭伸出手來:“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約翰·格倫,新市場影業的代表。”


    “你好。”既然來人是電影公司的代表人,商談的事情自然交給艾瑪·托馬斯。


    約翰·格倫開門見山:“我和我的同事都很看好這部《記憶碎片》,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所以我希望新市場能夠負責發行這部電影。托馬斯女士,我很清楚這部電影目前在發行方麵遇冷的狀況,我選擇出手,一是我確實看好這部電影,第二則是我非常喜歡電影裏各位演員的表演。”


    艾瑪·托馬斯很快換上了精明的商人麵孔:“好東西自然值得更高的價值,您覺得呢,格倫先生?”


    “但我的公司並不是慈善機構,托馬斯女士,我覺得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電影發行的問題。”


    他的提議自然得到了艾瑪的讚同。一行人找了一家咖啡館坐下,諾伊和蓋·皮爾斯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諾蘭全程陪聊,艾瑪和約翰·格倫對麵而坐,唇槍舌劍,為了每一美元而爭鬥。天色已經很晚了,不過因為電影節的緣故,附近的商鋪大多還亮著燈。諾伊幹脆和蓋·皮爾斯換了位置看夜景,接近半夜一點鍾,那兩個人才把最終價格定了下來。


    六百五十萬美元,僅僅高出成本一百五十萬美元。不過合同上還附注了另外一條,如果電影票房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諾蘭夫婦能夠拿到15%的分紅,約翰·格倫同意了。他雖然看好《記憶碎片》的票房潛力,卻並不認為《記憶碎片》有衝擊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實力。一千五百萬美元對於大片而言可能隻是個零頭,但對低成本冷題材的獨立電影而言,卻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關卡。


    艾瑪·托馬斯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滿意。她最先提出的價格是七百萬美元,但克裏斯托弗·諾蘭說服她改成了六百五十萬美元,並附帶了分紅條件。她並不是質疑丈夫的決定,但是相比專注鏡頭的丈夫,她明顯更注重觀眾的反饋。潛意識裏,她同樣不認為《記憶碎片》擁有一千五百萬票房的潛力,但這是諾蘭的決定,她不會質疑。


    她相信丈夫的實力,但在好萊塢,實力往往與金錢對等。她堅持的每一美元,都是為了讓丈夫的電影更有價值。


    結束了《記憶碎片》的發行問題,諾伊和蓋·皮爾斯第二天坐上了最早的一班飛機返迴洛杉磯。金球獎紅毯已經來不及了,諾伊臨時換好禮服,和《毒品網絡》劇組成員一起進入希爾頓酒店。比起聖丹斯電影節的門庭冷落,金球獎上星光熠熠,好萊塢身價最高的男星女星和導演齊聚一堂,共同構成了這場年度盛會。


    本屆金球獎上,《毒品網絡》劇組收獲五項題名,分別是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另一部電影《永不妥協》在本屆金球獎上同樣收獲了四項提名,並在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提名上和《毒品網絡》相重合。


    頒獎禮上,鏡頭最多的自然是名氣最大、最有把握獲獎的電影人,借著《毒品網絡》劇組的光,諾伊也被鏡頭掃到了幾次。衣服是她提早準備好的的小禮服配上的手包,隻能說是中規中矩的打扮,不過諾伊勝在年輕,看上去倒有一股獨特的清爽感。她對麵坐著導演夫婦,左右坐著得獎熱門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和阿爾伯特·芬尼,因為在拍片過程中和本尼西奧結下的良好關係,他們兩人一直交流不斷,這也讓諾伊的露臉機會多了許多。最讓諾伊開心的是,她在頒獎禮上看到了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的身影,小李子現在還是粉嫩的帥哥模樣,沒有中年發福,完完全全滿足了諾伊的少女心。


    頒獎典禮持續了一段時間後,終於到了頒發最佳男配角獎的時間。諾伊敏銳地察覺到身邊本尼西奧的情緒變了,這家夥剛才還輕輕鬆鬆地和她聊天,這會兒雖然故作雲淡風輕的模樣,可雙拳卻緊緊繃著,分明緊張得要命。或許是為了掩飾緊張感,本尼西奧特意低下頭來和諾伊閑扯,諾伊暗暗翻了個白眼,這就是所謂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吧!


    一分鍾過去了,那慢悠悠的頒獎人終於結束了一大堆廢話,進入正題:“最佳男配角,本尼西奧·德爾·托羅,《毒品網絡》。”


    “轟!”現場掌聲如雷,可諾伊卻揉著被本尼西奧撞疼的腿默默心疼,這還叫不緊張麽,果然是天生的演員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娛]影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上天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上天山並收藏[美娛]影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