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我也想寫正常一點的後記,所以在這邊我想針對本書中收錄的三篇故事,來做一些解說。以下可能會稍微觸及到故事的內容,因此我建議還未讀完本書的讀者們先在這裏停下,待讀完本書後再迴頭來閱讀後記。其實,我想寫的隻是上述這種老套的文章而已,解說性質的東西我不會詳述,但仔細想想,作者親自來解說內容一事,實在沒有這麽簡單。人類無法將自己心想的事情百分之百表達出來,而表達出來的內容也無法百分之百傳達給對方知道,實際上順利傳達的部分各隻有百分之六十,簡單來說,作者心想的事情透過作品傳達給讀者的部分,實際上隻有百分之三十六而已。百分之六十四的其餘部分,則是誤解,因此讀到作者的解說後,通常有一半以上的讀者會無法同意。大家會心想:咦!作者想寫的是這種意思嗎?之類的。這就是所謂的溝通上的困難,然而這種誤解會成為閱讀上的一種辛香料,這點是堅若磐石的事實。例如,我想要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書給別人時,常會把我自己覺得書中最感動的情節,用充滿臨場感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我之後迴頭看那本書時,常會發現那種情節在書中根本就不存在。到頭來,人類隻是一種馬虎的生物,就算心中有任何感觸,那感觸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的誤解;但是,這一點我們不應該悲觀地去解讀它,或許我們應該用另一種見解來看待:那名作者就是有那個能力讓讀者去誤解故事的內容。我想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吧,以前看了覺得感觸良多的書,過陣子再迴頭去看它時卻反而覺得內容沒什麽了不起。還有,把自己十來歲時讀了很感動的書,推薦給現在十來歲的人看,他們的反應也會不如預期。這是讀者的誤解,更精辟來說這是印象概念的效果,你不用感到失望,反而應該覺得過去那本書讓你做了一場好夢,對它心懷感激才是。附加說明一點,我迴頭重讀發現不存在的那個場景,有時候我會偶然在其它的書中發現它,這單純隻是我自己記錯書本的關係,作者和故事內容並沒有任何的責任。


    本書是以怪異為主軸的三篇故事——其實並不是這樣。我隻是想寫一本充滿腦殘鬥嘴的歡樂小說,而創造出來的三篇故事。將文章集結成冊時,我請了vofan老師繪製本書的插圖。在這邊我可以解說一件事情,本故事是經由三段論證法所得到的東西:「傲嬌(tundere)和gelnde(德文,滑雪場之意)兩個字聽起來感覺很像。」→「說到gelnde就想到bogen(德文,犁式停止之意。滑雪的一種停止技巧)」→「bogen用漢字來寫,就是暴言(日文,護罵之意)」化物語上集的三篇故事:「黑儀·重蟹」、「真宵·蝸牛」、「駿河·猴掌」就是靠這種感覺寫出來的。下集的故事中會有更多腦殘的鬥嘴,敬請期待。


    文末,我想對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士,獻上百分之一百的感謝。


    西尾維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化物語(物語係列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尾維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尾維新並收藏化物語(物語係列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