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西沉,天邊晚霞盡染薄雲,像火焰一般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浮曲閣臨水而建,偌大的水池栽著芙蕖,初生的小荷葉點綴在碧綠的水麵上,期間幾尾紅色錦鯉遊曳其中,聞著動靜一溜煙兒地散了開去,又在不遠處聚集起來,四處遊蕩。
池子一側的空地,兩頂四方篷布傘,傘下不停有人進進出出,不多時就搭了個簡易的廚房來,兩邊各一,一絲不差。在庭院視線最好的位置墊起了高台並擺著一條長桌,尹珅坐於其後的四方椅上,一口口的喝著茶水,眼神時不時的瞥向下方,看不出神色。
清風徐徐,煮茶幾許,這廂姿態閑適,另一邊卻是不同。兩邊傘下重寧與陳祿分別而入,陳祿看著她身後沒跟著人的,嘴角勾了勾,噙著一抹輕蔑笑意,不由暗暗得意。他早早放了話,果然廚房裏就沒人敢幫了,如今看她光杆一個如何忙得過來。
陳祿走到了臨時搭起的灶台旁,忽的喝了一聲,一手提起刻刀,一手拿過筐子裏的小圓南瓜,手中刻刀猶如行雲流水飛快而過,掌下南瓜漸漸變了模樣,雲霧繚繞的仙境之中福祿壽三星顯現,雕刻細膩,栩栩如生。
最後一勾一氣嗬成,陳祿鬆了刻刀,一把按在了桌上。取一瓷瓶清酒倒下,沒過仙翁手捧的蟠桃處,流出汩汩酒液來,恰好落在布好的燕窩雲階上,流入底下匯成涓涓細流。
一手抄了底下精致的盤子,陳祿端著南瓜雕走到了桌案前,擺上道,“老爺,這道是開胃酒,酒質溫潤,喝法也不同,得用這個。”說罷,就遞上了特製的銀勺,配著雕刻出的意境,別有一番心思在其中,如飲瓊漿。
尹珅依言撥開了燕窩雲,舀了一勺嚐,驚豔地一挑眉梢,酒液浸潤過南瓜,帶出幾縷南瓜的清甜來,又不掩酒液自身的清華,而這底下的燕窩也不普通,取的是官燕之中最嫩的白燕盞,三者相配,各不衝突,相輔相成,口味絕佳。
陳祿瞧著尹珅滿意神色,嘴角笑意愈發擴散,躬身退下,步入比賽場,顯得很是春風得意。隻是還沒得意會兒的,就瞧見重寧那地兒有一人慢慢走了過來,待走近細看才認出是廚房裏的裴毅,年紀與他相差無幾,這些年與他共事,手藝漸長,幸好他地位高一階,處處壓製,這人沒什麽機會露臉,反而還能為他做衣裳。這人去了死丫頭那邊,哼,功夫沒學全也隻是丟人現眼罷。
這廂重寧絲毫沒有受陳祿這一開場的影響,按部就班地準備著,待迴頭瞧見來人時,才露出幾分笑意。論起廚房裏資曆最老的,除了陳祿,便屬此人了。裴毅好學,與她有食譜加持不同,他的廚藝是靠自己觀察鑽研增長起來的,之前跟著陳祿學,後來陳祿遮掩,就跟旁人學,學人之所長,所以自己最初來的那會兒就一直受到他的視線幹擾,還好生奇怪了一陣子,後來聽青末說了才了解。因著性子老實的,叫陳祿一直欺壓著,學無致用,生生埋沒。
重寧深知自己的弱項,而裴毅有的正是重寧缺少的各種刀工穩紮技術,一早就屬意他做幫手,曾去遊說,隻是後者似乎有些猶豫,隻說了考慮。這會兒看到他出現,重寧總算知道自己沒賭錯。
一名穿著灰袍管家樣兒的中年男子走上了高台,與尹珅對視了一眼,得了他的授意,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兩位今兒比試,以‘福祿壽’的彩頭為題,或名字相通,或菜品表意相通,共三道,時間以沙漏走動為準,沙子漏盡的那刻二位停手,侍女會將菜肴端去各院,由廚房管事從院子拿迴的條子決出勝負。二位,咱這就開始了?”
重寧與陳祿一致點頭,銅鑼敲了一聲響兒,長桌邊上站著的小廝將沙漏顛了過來擺上,看向了比試場。
第一道,以福字為題,陳祿一早就想到了要做的菜品,隻一眼神示意,隨著他的那人就奉上了灰布蓋著的板子,陳祿揭開了布蓋,底下是色澤潔白的南豆腐,又叫做石膏豆腐,隻不過是用石膏代替鹵水、醋水、甜葉汁,質地更軟嫩、細膩。將南豆腐放在盤中上蒸籠蒸片刻取出,控淨溢出的水分,切成拇指蓋兒大小的塊,薑去皮切細末,京糕做成菱角形圖案切片,同胡蘿卜切片作為盤飾。
鍋內放大油、香油,用旺火燒至五六成熟,倒入蟹黃煸炒,同時放入薑末,待水分耗盡出金黃色蟹油時,再加料酒、高湯、鹽、味精調料,倒入豆腐,待燒開後用小火燉一會兒,再用旺火,水澱粉勾芡,起鍋裝盤。身後幫手吳三支起油鍋放鹽,將油菜心炒製,淋上薑蔥油,起鍋圍裝在豆腐周圍。
福菜完成,吳三端了放到了長桌上,報了名兒,“自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壽年豐、子孫滿堂謂之洪福齊天,這道菜用色澤鮮豔的橙紅色蟹黃燒豆腐,洪福齊天就是借紅色蟹黃和豆腐而得名。”
尹珅瞧過,此菜用料不奇,然做工很別致,色澤鮮亮明快,入口軟嫩清淡而鮮美,是陳祿的正常發揮。隨即視線往仍舊不急不慢的重寧那方看去,說來也巧,重寧所用的原料與陳祿南瓜雕裏有一味相同,隻不過動手的卻不是重寧,而是一名他瞧著有些麵生的男子,但那動作卻是說不住的熟稔與利落。
清水泡透的官燕,用鉗子揀燕毛,一舉一落都似乎有韻律般,不出片刻就揀幹淨,用清水再次浸泡。另一邊兒火腿蒸熟後切成細絲,豌豆苗掐嫩尖洗淨……從那人的臉色看,每個步驟似乎都用心對待,極為小心,也叫看的人不由地認真對待起來。
重寧取了雞蛋清打散加高湯、料酒、鹽等調味,攪勻後撇去浮沫放在大深盤中,用小火蒸成芙蓉羹。鍋中放清水燒開,取部分水放堿麵攪勻,放官燕漲發,待漲發好後,用剩餘的開水漂淨堿液,擠幹水分蒸熟,放在蒸好的芙蓉羹上。另起一鍋,放高湯,加料酒、鹽等調味,用水澱粉勾琉璃芡澆在官燕上,最後在麵上灑上豌豆苗、火腿絲,便大功告成。
同樣,由幫手裴毅端著呈上去,隻是這老實漢子有些緊張,不複之前做菜時的沉穩模樣,因著旁邊有許多人瞧著有些手抖,好不容易到了尹珅跟前,才磕磕絆絆地把菜名報了,“這道菜是以上等官燕與蛋清芙蓉羹合烹而成,名叫天賜官福,寓……寓意天降福祉。”
說完了就想著退下,卻被尹珅喚住,“你是夥房裏的,叫什麽名字?”
裴毅一怔,木訥迴了名兒後,有些摸不著頭腦地迴了重寧身旁。重寧聽了笑笑,暗道自己這計幫的可是三個人,往後尹珅還得感謝自己來著。第一輪的比試在沙子漏完之前結束,管家去了庭院外招了幾名丫鬟和廚房管事進來,分了菜肴,端著托盤去了別個院子。
重寧淨了手,之前守在外頭看著的青木走上前來,問她有幾分把握,重寧搖了搖頭,說實話,她憑的是菜譜,刀工與用料精準要麽靠了直覺,要麽就索性不講究了去,幸運的是她找的裴毅彌補了她這方麵的缺陷,但裴毅說陳祿做的那道洪福齊天是他的成名菜,非同一般,想來第一迴合就是想壓她一籌的,所以眼下她也不知有幾分勝算。
與青木說完,重寧順勢詢起青末的傷勢來,青木提起就透著些無奈,說青末醒了得知重寧要與陳祿比試非得要來看,要不是她攔著,這會兒都顧不上傷來這兒瞧了。後來還是青木說替她來看,等一會兒出了結果就迴去一趟報備,省得她惦記。重寧聽那意思應該是還好,不由地也鬆了口氣。
正說著,廚房管事的匆匆走了迴來,手上捧著個帶了鎖兒的木匣子,一路捧到了長桌前,擱到了尹珅麵前。
尹珅感覺到底下聚集過來的視線,笑了笑,命管家拿來鑰匙開了鎖,從裏頭取出了紙條,三紅四藍,重寧勝。陳祿一看那上頭壓著的七張紙條,原想說什麽的,再一瞧尹珅身側管家一臉公正的神色,徹底黑了臉兒,那匣子帶了鎖的,丫鬟管事又是從外頭叫進來的,壓根不知道哪道菜是誰做的,又何來作弊一說。
管家瞥了他一眼,隨後道,“陳廚做的洪福齊天入口滑嫩鮮美,老少皆宜,將普通食材做出絕佳美味,廚藝精湛;而重姑娘做的這道天賜官福,蛋清芙蓉羹和燕菜通體潔白,撒上豌豆苗、火腿絲點綴,素雅漂亮,質地軟嫩,口味清鮮,實屬佳品,照我看是不分伯仲的。然陳廚犯了用料大意之錯,七個院子中有兩位主子食不得蟹黃一事,陳廚怕是不知罷。”
反而是那位重姑娘早早地來向他詢問院裏各位主子的忌口與喜好,他在不失偏頗的情況下提點了些,倒是有心。
陳祿聽聞他的這一番話,也隻得認下了,暗中瞪了吳三一眼,將這錯兒推到了他頭上,叫他準備充分卻把這點給忘了。一抬頭的瞧見對麵掃過來的兩道視線,愈發得不痛快,隻是麵上是不肯示了弱去,視線相接,暗藏刀劍光影。
待視線收迴,餘光瞥見往外頭走去的廚房管事,陳祿微垂的眼瞼劃過一抹精光,拉了吳三附在他耳畔道了幾句,後者會意,一雙豆子眼迅速地在圍觀人中搜尋起來……
池子一側的空地,兩頂四方篷布傘,傘下不停有人進進出出,不多時就搭了個簡易的廚房來,兩邊各一,一絲不差。在庭院視線最好的位置墊起了高台並擺著一條長桌,尹珅坐於其後的四方椅上,一口口的喝著茶水,眼神時不時的瞥向下方,看不出神色。
清風徐徐,煮茶幾許,這廂姿態閑適,另一邊卻是不同。兩邊傘下重寧與陳祿分別而入,陳祿看著她身後沒跟著人的,嘴角勾了勾,噙著一抹輕蔑笑意,不由暗暗得意。他早早放了話,果然廚房裏就沒人敢幫了,如今看她光杆一個如何忙得過來。
陳祿走到了臨時搭起的灶台旁,忽的喝了一聲,一手提起刻刀,一手拿過筐子裏的小圓南瓜,手中刻刀猶如行雲流水飛快而過,掌下南瓜漸漸變了模樣,雲霧繚繞的仙境之中福祿壽三星顯現,雕刻細膩,栩栩如生。
最後一勾一氣嗬成,陳祿鬆了刻刀,一把按在了桌上。取一瓷瓶清酒倒下,沒過仙翁手捧的蟠桃處,流出汩汩酒液來,恰好落在布好的燕窩雲階上,流入底下匯成涓涓細流。
一手抄了底下精致的盤子,陳祿端著南瓜雕走到了桌案前,擺上道,“老爺,這道是開胃酒,酒質溫潤,喝法也不同,得用這個。”說罷,就遞上了特製的銀勺,配著雕刻出的意境,別有一番心思在其中,如飲瓊漿。
尹珅依言撥開了燕窩雲,舀了一勺嚐,驚豔地一挑眉梢,酒液浸潤過南瓜,帶出幾縷南瓜的清甜來,又不掩酒液自身的清華,而這底下的燕窩也不普通,取的是官燕之中最嫩的白燕盞,三者相配,各不衝突,相輔相成,口味絕佳。
陳祿瞧著尹珅滿意神色,嘴角笑意愈發擴散,躬身退下,步入比賽場,顯得很是春風得意。隻是還沒得意會兒的,就瞧見重寧那地兒有一人慢慢走了過來,待走近細看才認出是廚房裏的裴毅,年紀與他相差無幾,這些年與他共事,手藝漸長,幸好他地位高一階,處處壓製,這人沒什麽機會露臉,反而還能為他做衣裳。這人去了死丫頭那邊,哼,功夫沒學全也隻是丟人現眼罷。
這廂重寧絲毫沒有受陳祿這一開場的影響,按部就班地準備著,待迴頭瞧見來人時,才露出幾分笑意。論起廚房裏資曆最老的,除了陳祿,便屬此人了。裴毅好學,與她有食譜加持不同,他的廚藝是靠自己觀察鑽研增長起來的,之前跟著陳祿學,後來陳祿遮掩,就跟旁人學,學人之所長,所以自己最初來的那會兒就一直受到他的視線幹擾,還好生奇怪了一陣子,後來聽青末說了才了解。因著性子老實的,叫陳祿一直欺壓著,學無致用,生生埋沒。
重寧深知自己的弱項,而裴毅有的正是重寧缺少的各種刀工穩紮技術,一早就屬意他做幫手,曾去遊說,隻是後者似乎有些猶豫,隻說了考慮。這會兒看到他出現,重寧總算知道自己沒賭錯。
一名穿著灰袍管家樣兒的中年男子走上了高台,與尹珅對視了一眼,得了他的授意,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兩位今兒比試,以‘福祿壽’的彩頭為題,或名字相通,或菜品表意相通,共三道,時間以沙漏走動為準,沙子漏盡的那刻二位停手,侍女會將菜肴端去各院,由廚房管事從院子拿迴的條子決出勝負。二位,咱這就開始了?”
重寧與陳祿一致點頭,銅鑼敲了一聲響兒,長桌邊上站著的小廝將沙漏顛了過來擺上,看向了比試場。
第一道,以福字為題,陳祿一早就想到了要做的菜品,隻一眼神示意,隨著他的那人就奉上了灰布蓋著的板子,陳祿揭開了布蓋,底下是色澤潔白的南豆腐,又叫做石膏豆腐,隻不過是用石膏代替鹵水、醋水、甜葉汁,質地更軟嫩、細膩。將南豆腐放在盤中上蒸籠蒸片刻取出,控淨溢出的水分,切成拇指蓋兒大小的塊,薑去皮切細末,京糕做成菱角形圖案切片,同胡蘿卜切片作為盤飾。
鍋內放大油、香油,用旺火燒至五六成熟,倒入蟹黃煸炒,同時放入薑末,待水分耗盡出金黃色蟹油時,再加料酒、高湯、鹽、味精調料,倒入豆腐,待燒開後用小火燉一會兒,再用旺火,水澱粉勾芡,起鍋裝盤。身後幫手吳三支起油鍋放鹽,將油菜心炒製,淋上薑蔥油,起鍋圍裝在豆腐周圍。
福菜完成,吳三端了放到了長桌上,報了名兒,“自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壽年豐、子孫滿堂謂之洪福齊天,這道菜用色澤鮮豔的橙紅色蟹黃燒豆腐,洪福齊天就是借紅色蟹黃和豆腐而得名。”
尹珅瞧過,此菜用料不奇,然做工很別致,色澤鮮亮明快,入口軟嫩清淡而鮮美,是陳祿的正常發揮。隨即視線往仍舊不急不慢的重寧那方看去,說來也巧,重寧所用的原料與陳祿南瓜雕裏有一味相同,隻不過動手的卻不是重寧,而是一名他瞧著有些麵生的男子,但那動作卻是說不住的熟稔與利落。
清水泡透的官燕,用鉗子揀燕毛,一舉一落都似乎有韻律般,不出片刻就揀幹淨,用清水再次浸泡。另一邊兒火腿蒸熟後切成細絲,豌豆苗掐嫩尖洗淨……從那人的臉色看,每個步驟似乎都用心對待,極為小心,也叫看的人不由地認真對待起來。
重寧取了雞蛋清打散加高湯、料酒、鹽等調味,攪勻後撇去浮沫放在大深盤中,用小火蒸成芙蓉羹。鍋中放清水燒開,取部分水放堿麵攪勻,放官燕漲發,待漲發好後,用剩餘的開水漂淨堿液,擠幹水分蒸熟,放在蒸好的芙蓉羹上。另起一鍋,放高湯,加料酒、鹽等調味,用水澱粉勾琉璃芡澆在官燕上,最後在麵上灑上豌豆苗、火腿絲,便大功告成。
同樣,由幫手裴毅端著呈上去,隻是這老實漢子有些緊張,不複之前做菜時的沉穩模樣,因著旁邊有許多人瞧著有些手抖,好不容易到了尹珅跟前,才磕磕絆絆地把菜名報了,“這道菜是以上等官燕與蛋清芙蓉羹合烹而成,名叫天賜官福,寓……寓意天降福祉。”
說完了就想著退下,卻被尹珅喚住,“你是夥房裏的,叫什麽名字?”
裴毅一怔,木訥迴了名兒後,有些摸不著頭腦地迴了重寧身旁。重寧聽了笑笑,暗道自己這計幫的可是三個人,往後尹珅還得感謝自己來著。第一輪的比試在沙子漏完之前結束,管家去了庭院外招了幾名丫鬟和廚房管事進來,分了菜肴,端著托盤去了別個院子。
重寧淨了手,之前守在外頭看著的青木走上前來,問她有幾分把握,重寧搖了搖頭,說實話,她憑的是菜譜,刀工與用料精準要麽靠了直覺,要麽就索性不講究了去,幸運的是她找的裴毅彌補了她這方麵的缺陷,但裴毅說陳祿做的那道洪福齊天是他的成名菜,非同一般,想來第一迴合就是想壓她一籌的,所以眼下她也不知有幾分勝算。
與青木說完,重寧順勢詢起青末的傷勢來,青木提起就透著些無奈,說青末醒了得知重寧要與陳祿比試非得要來看,要不是她攔著,這會兒都顧不上傷來這兒瞧了。後來還是青木說替她來看,等一會兒出了結果就迴去一趟報備,省得她惦記。重寧聽那意思應該是還好,不由地也鬆了口氣。
正說著,廚房管事的匆匆走了迴來,手上捧著個帶了鎖兒的木匣子,一路捧到了長桌前,擱到了尹珅麵前。
尹珅感覺到底下聚集過來的視線,笑了笑,命管家拿來鑰匙開了鎖,從裏頭取出了紙條,三紅四藍,重寧勝。陳祿一看那上頭壓著的七張紙條,原想說什麽的,再一瞧尹珅身側管家一臉公正的神色,徹底黑了臉兒,那匣子帶了鎖的,丫鬟管事又是從外頭叫進來的,壓根不知道哪道菜是誰做的,又何來作弊一說。
管家瞥了他一眼,隨後道,“陳廚做的洪福齊天入口滑嫩鮮美,老少皆宜,將普通食材做出絕佳美味,廚藝精湛;而重姑娘做的這道天賜官福,蛋清芙蓉羹和燕菜通體潔白,撒上豌豆苗、火腿絲點綴,素雅漂亮,質地軟嫩,口味清鮮,實屬佳品,照我看是不分伯仲的。然陳廚犯了用料大意之錯,七個院子中有兩位主子食不得蟹黃一事,陳廚怕是不知罷。”
反而是那位重姑娘早早地來向他詢問院裏各位主子的忌口與喜好,他在不失偏頗的情況下提點了些,倒是有心。
陳祿聽聞他的這一番話,也隻得認下了,暗中瞪了吳三一眼,將這錯兒推到了他頭上,叫他準備充分卻把這點給忘了。一抬頭的瞧見對麵掃過來的兩道視線,愈發得不痛快,隻是麵上是不肯示了弱去,視線相接,暗藏刀劍光影。
待視線收迴,餘光瞥見往外頭走去的廚房管事,陳祿微垂的眼瞼劃過一抹精光,拉了吳三附在他耳畔道了幾句,後者會意,一雙豆子眼迅速地在圍觀人中搜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