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仙子想了想道:“行了,你看他已經斷了一臂,你若是將他另一條胳膊也砍了,也實在太可憐了,你既然懷疑他已經中了蠱,那找人看著他就是了,萬一那蟲子根本就不是你說的那種如意蠱,那他的胳膊豈不是也太冤了些?”
摘星婆婆心想這地道中殺機四伏,詭異莫測,還不知道會有什麽危險呢,隻怕自己顧自己都顧不過來,萬一要是真碰上點什麽危險的事情,誰又能夠分得出心思來看住他?
但望舒仙子是主人,她既然已經發了話,摘星婆婆就算再有什麽顧慮,也得按照他說的去做。
當下就有人幫那麻臉漢子將斷臂包紮起來,現在隻能控製住不讓他流血,性命估計是保住了,但殘廢卻已經無法挽迴。
那怪聲還在不停響起,一群人繼續往前走。
柴靖宇對那望舒仙子甚是好奇,便下意識加快速度,走到她身邊,輕聲問道:“望舒仙子,你跟那曦和仙子究竟是什麽關係?你們身為明教的神女,是怎麽被選中的啊?”
明教教眾雖然多,但隻有真正核心的明教徒,才更像是一個團結而強大的宗教,而在外人和外圍弟子看來,明教內部的體係實在是雜亂無章,簡直一塌糊塗,什麽四*王,五大散人,聖公聖帝聖母,兩位神女,究竟是什麽關係,隻怕連一般的明教弟子,都根本說不清楚。
其實這就是中國政教合一政權的弊端,政教合一這種政治體係或者宗教體係,一旦從西方搬到了中國,就會變得水土不服,其深層次原因很難說得清楚,但不外乎是因為中國的信仰體係太雜亂,根本沒有一個權威的神。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中國的三百六十行,不僅行行出狀元,還行行出神仙,甚至各行各業都有膜拜的信仰,比如理發的拜關公,釣魚的拜薑子牙,修腳匠拜陳七子,製陶業拜寧封子,燒窯匠拜童賓,雕漆業的拜俞伯牙……什麽神仙都拜,其實就是什麽神仙都沒放在心上。
這樣的文化,本來就跟所謂的政教合一不怎麽相容,當然宗教狂熱不管在哪裏,都是造反的利器,是發動戰爭的借口,在柴靖宇看來,這個方臘比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也高明不到哪裏,他借助明教來煽動平民起義,迅速地凝聚出一股力量,但膨脹得太快,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消化和吸收,而且他本身的私心也太重,他想要當皇帝,卻不願被宗教束縛,對於他而言,明教隻是他煽動亂民的一個借口,當他稱帝之後,就開始封官許願,變得沒有頭緒起來,將整個明教內部弄得也是亂七八糟,什麽法王,什麽散人,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個定數,後來為了拉攏人心,也是隨意就封出去了。
柴靖宇前世的學生時代,雖然專門研究過兩宋,但是對於方臘起義的具體細節卻所知不多,曆史上記錄也相對較少,但在他穿越到這個年代之後,他就覺得這方臘建立的政權,簡直是像極了太平天國。
記得太平天國的時候,打下南京之前,他們的政治體係還是頗為有序的,可打下南京之後,這些土包子就開始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王爵就像是大白菜一樣,被洪秀全到處甩賣,沒有多少時間,太平天國就灰飛煙滅了。
而此時的方臘,看起來講革命搞得轟轟烈烈的,很多人都覺得形勢一片大好,那些已經有身份有地位的明教徒更是紅了眼睛,因為權力和爵位簡直唾手可得,這些人瘋狂地吞噬著他們所有能夠抓得到手的權益。但對於柴靖宇這個研究曆史的人而言,他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方臘和明教的必敗結局。
第一,明教本身的體係不成熟,不足以建立一個可以維護穩定統製的政權。
第二,方臘跟明教牽扯太深,就算仿照前朝,依附士紳階層,建立一個遵循前朝舊製的國家,也絕不可能,因為他根本撇不開明教。其實朱元璋就是走這一條路子,朱元璋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借助和利用明教的力量,才拉起了一支隊伍,但在勢力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他就已經有意識地進行去宗教化了,所以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將小明王沉入江中,然後撇開了明教,自己稱帝,建立的明朝雖然以“明”為國號,但其政治製度,卻跟宗教沒有半毛錢關係。但這條路子朱元璋能走得通,方臘卻走不通,因為他跟明教是長在一起的,想撇都撇不清。
第三點必敗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北宋,還遠遠沒有到人心盡失,天下群起而攻的地步,北宋加南宋,趙宋總共三百年國祚,隻是過了一半而已,士紳階層還是非常強大,方臘一個土包子,又怎麽推得翻?
至於曦和仙子和望舒仙子,柴靖宇看得出她們在明教中地位極高,甚至就連方臘自己,也不敢有什麽不敬,這就更讓柴靖宇奇怪了,究竟是什麽緣故,要將兩個小丫頭片子擺到這麽高的位置,方臘身為教主,就應該想盡辦法在明教唯我獨尊才是,難道他腦袋被自己的坐騎給踢了?
柴靖宇很想跟望舒仙子討論一下關於明教的問題,沒想到望舒仙子迴頭看了他一眼,很是疑惑地道:“這個……你是誰?”
柴靖宇頓時就愣了,這是什麽意思?
在耍我麽?
望舒仙子卻很認真地又問了一遍:“不好意思,你是哪位來著?”
柴靖宇這下確定了,這小娘們真的是在耍自己,剛才在外麵的時候,還曾經教訓過她手下的教徒,進了地道走了一圈,居然就裝作不認識了,真是豈有此理。
但更讓柴靖宇奇怪的是,對於望舒仙子的這個問題,那些明教徒們卻是絲毫不覺奇怪,摘星婆婆甚至很認真地解釋了一遍:“神女娘娘,這位是宣國公。”
“哦!”望舒仙子恍然,很認真地看了柴靖宇一眼,然後才迴答他的問題,“我和曦和仙子是一母同胞,我是姐姐,至於神女這個稱唿……我們生來就是神女了。”
摘星婆婆心想這地道中殺機四伏,詭異莫測,還不知道會有什麽危險呢,隻怕自己顧自己都顧不過來,萬一要是真碰上點什麽危險的事情,誰又能夠分得出心思來看住他?
但望舒仙子是主人,她既然已經發了話,摘星婆婆就算再有什麽顧慮,也得按照他說的去做。
當下就有人幫那麻臉漢子將斷臂包紮起來,現在隻能控製住不讓他流血,性命估計是保住了,但殘廢卻已經無法挽迴。
那怪聲還在不停響起,一群人繼續往前走。
柴靖宇對那望舒仙子甚是好奇,便下意識加快速度,走到她身邊,輕聲問道:“望舒仙子,你跟那曦和仙子究竟是什麽關係?你們身為明教的神女,是怎麽被選中的啊?”
明教教眾雖然多,但隻有真正核心的明教徒,才更像是一個團結而強大的宗教,而在外人和外圍弟子看來,明教內部的體係實在是雜亂無章,簡直一塌糊塗,什麽四*王,五大散人,聖公聖帝聖母,兩位神女,究竟是什麽關係,隻怕連一般的明教弟子,都根本說不清楚。
其實這就是中國政教合一政權的弊端,政教合一這種政治體係或者宗教體係,一旦從西方搬到了中國,就會變得水土不服,其深層次原因很難說得清楚,但不外乎是因為中國的信仰體係太雜亂,根本沒有一個權威的神。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中國的三百六十行,不僅行行出狀元,還行行出神仙,甚至各行各業都有膜拜的信仰,比如理發的拜關公,釣魚的拜薑子牙,修腳匠拜陳七子,製陶業拜寧封子,燒窯匠拜童賓,雕漆業的拜俞伯牙……什麽神仙都拜,其實就是什麽神仙都沒放在心上。
這樣的文化,本來就跟所謂的政教合一不怎麽相容,當然宗教狂熱不管在哪裏,都是造反的利器,是發動戰爭的借口,在柴靖宇看來,這個方臘比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也高明不到哪裏,他借助明教來煽動平民起義,迅速地凝聚出一股力量,但膨脹得太快,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消化和吸收,而且他本身的私心也太重,他想要當皇帝,卻不願被宗教束縛,對於他而言,明教隻是他煽動亂民的一個借口,當他稱帝之後,就開始封官許願,變得沒有頭緒起來,將整個明教內部弄得也是亂七八糟,什麽法王,什麽散人,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個定數,後來為了拉攏人心,也是隨意就封出去了。
柴靖宇前世的學生時代,雖然專門研究過兩宋,但是對於方臘起義的具體細節卻所知不多,曆史上記錄也相對較少,但在他穿越到這個年代之後,他就覺得這方臘建立的政權,簡直是像極了太平天國。
記得太平天國的時候,打下南京之前,他們的政治體係還是頗為有序的,可打下南京之後,這些土包子就開始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王爵就像是大白菜一樣,被洪秀全到處甩賣,沒有多少時間,太平天國就灰飛煙滅了。
而此時的方臘,看起來講革命搞得轟轟烈烈的,很多人都覺得形勢一片大好,那些已經有身份有地位的明教徒更是紅了眼睛,因為權力和爵位簡直唾手可得,這些人瘋狂地吞噬著他們所有能夠抓得到手的權益。但對於柴靖宇這個研究曆史的人而言,他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方臘和明教的必敗結局。
第一,明教本身的體係不成熟,不足以建立一個可以維護穩定統製的政權。
第二,方臘跟明教牽扯太深,就算仿照前朝,依附士紳階層,建立一個遵循前朝舊製的國家,也絕不可能,因為他根本撇不開明教。其實朱元璋就是走這一條路子,朱元璋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借助和利用明教的力量,才拉起了一支隊伍,但在勢力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他就已經有意識地進行去宗教化了,所以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將小明王沉入江中,然後撇開了明教,自己稱帝,建立的明朝雖然以“明”為國號,但其政治製度,卻跟宗教沒有半毛錢關係。但這條路子朱元璋能走得通,方臘卻走不通,因為他跟明教是長在一起的,想撇都撇不清。
第三點必敗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北宋,還遠遠沒有到人心盡失,天下群起而攻的地步,北宋加南宋,趙宋總共三百年國祚,隻是過了一半而已,士紳階層還是非常強大,方臘一個土包子,又怎麽推得翻?
至於曦和仙子和望舒仙子,柴靖宇看得出她們在明教中地位極高,甚至就連方臘自己,也不敢有什麽不敬,這就更讓柴靖宇奇怪了,究竟是什麽緣故,要將兩個小丫頭片子擺到這麽高的位置,方臘身為教主,就應該想盡辦法在明教唯我獨尊才是,難道他腦袋被自己的坐騎給踢了?
柴靖宇很想跟望舒仙子討論一下關於明教的問題,沒想到望舒仙子迴頭看了他一眼,很是疑惑地道:“這個……你是誰?”
柴靖宇頓時就愣了,這是什麽意思?
在耍我麽?
望舒仙子卻很認真地又問了一遍:“不好意思,你是哪位來著?”
柴靖宇這下確定了,這小娘們真的是在耍自己,剛才在外麵的時候,還曾經教訓過她手下的教徒,進了地道走了一圈,居然就裝作不認識了,真是豈有此理。
但更讓柴靖宇奇怪的是,對於望舒仙子的這個問題,那些明教徒們卻是絲毫不覺奇怪,摘星婆婆甚至很認真地解釋了一遍:“神女娘娘,這位是宣國公。”
“哦!”望舒仙子恍然,很認真地看了柴靖宇一眼,然後才迴答他的問題,“我和曦和仙子是一母同胞,我是姐姐,至於神女這個稱唿……我們生來就是神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