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夫見這姑娘把該背的醫書都背熟了,連連點頭,覺得這孩子果然是真心想學醫的,雖說自家醫學傳承可能斷於已手,可若能收上這麽一個好徒弟,把自己這一身醫術傳下來,也總算沒有愧對先祖。(.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見老大夫點頭,琳琳心道這事兒估計是有譜兒了!繼續加把勁:“到我爺爺這一代,家中已經沒有人行醫了,我雖喜歡中醫,可是也隻能自己背書,其他如把脈等,我雖背下理論,總是體會不了其中深意,所以想拜您為師,好好學醫。”
老大夫點頭,“醫道正是如此,還是要師父領進門的!孩子,你不上學麽?”
琳琳道:“上學的,今年初一。要是師父不介意,我想每個寒暑假來學。”
老大夫又問了些琳琳家中情況學習情況,琳琳一一說了,老大夫覺得了解差不多了,便拍板同意收下這個徒弟。
琳琳大喜,立刻磕頭拜師,奉上拜師禮,可是徐大夫堅決不要,說太貴重了。琳琳說,這是先人留下的拜師禮,不能不要,兩人推來推去,最後徐大夫拿出師父的威嚴命令琳琳收迴去,琳琳隻好收了迴來,心中感歎,還是此時的人們淳樸啊!到了二十年後,幹什麽不用花錢啊!不過琳琳也打算走的時候給師父留下點東西,以來每次來也都帶點東西,修真者不欠人恩情,這也是默認規則了。
徐大夫又介紹了下自己的情況,琳琳這才知道,徐大夫叫徐常山,雖然看著像五六十歲,實際已經八十二了,不愧是醫學傳家!琳琳適時拍了下師父的馬屁,徐大夫笑道,“所以女孩子學中醫最好不過,以後自己保養好了,年輕個二三十歲不成問題!”
針對琳琳的具體情況,徐大夫安排琳琳從脈感練起,脈法鍛煉最關鍵是練習手指的敏感度,《診脈心法》裏麵說練習手指分五步,到達第三步者,再研究脈經則非常容易。五步概括為:“金”、“革”、“羽”、“水”、“氣”。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貼在金屬表麵,做切脈狀,細心體會手指血管搏動的感覺。此為第一步,很容易體會到,此步重點是凝神靜氣的修煉。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貼在柔軟的皮革或海棉上,第三步“羽”法即貼在羽毛上,第四步“水”法即貼在水麵上,第五步“氣”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做切脈狀,感受空氣的波動,能修煉到此則可以以脈查遍一切疾病。
練習又分三個境界:1、感受到脈搏的跳動與心跳齊為初級。2、感受到跳動是心跳的2倍左右為高級。3、感受到跳動是心跳的4倍左右算是通神了。[1]
徐大夫先考察了下琳琳的手指敏感度,驚訝地發現琳琳已經達到第四步“水”法了!至於與心跳比較的三種境界,琳琳已經到第三步了!徐大夫激動地熱淚盈眶,沒想到到了這個年紀,老天竟然給他送來一個這麽有天分的徒弟!
徐大夫又考察了一下琳琳對於腧穴、針灸、炮製等幾方麵的掌握情況,大概對琳琳的水平有個了解,然後就帶著琳琳開始實診,初期隻是讓琳琳體會不同的脈絡的感覺,琳琳有修真者的強悍感知力,缺的就是實踐,實診過程中一點就透,舉一反三,讓徐大夫更是驚喜!竟起了傾囊相授的心思――自己的年紀,即便再活20年,也不見得重孫能把東西都學會,不如傳給徒弟,總好過失傳――因此平時很是注意觀察琳琳的品性。
說起醫者品性,采藥的時候便可見一斑,老一輩人其實都很講究做事留餘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可持續發展觀,采藥時若隻管取走不留根,以後自己或後代要再去哪裏采藥?但是現代的一些小年輕急功近利,隻管索取,不知付出,哪怕這付出隻是隨手之勞。尤其建國之後的浮誇風時代和改革開放後的趨利時代,對自然界的破壞幾乎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要是繼續這麽下去……人類總要自食惡果的。
而琳琳自幼喜愛植物,洞府中的植物很多都是現在已經絕跡的珍稀品種,習慣使然,琳琳待植物極其小心,每次采藥都盡量不傷藥材的根部,若是需要根部入藥,也會取下有芽的枝莖隨手栽下一棵。徐大夫見了連連點頭,這個徒弟好!
中醫雖分科細致,但其實還是一個整體,做一個好中醫,不能隻會把脈,也不能隻會開藥,要把采藥、製藥、診斷、開藥、腧穴、推拿、針灸等等各方麵都學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療。所以,徐大夫做事的時候,不管是什麽事兒,都把琳琳和重孫帶在身邊,邊做邊講,間或讓琳琳自己動手。
徐大夫的重孫才四歲,是個很乖的小男孩,大名叫徐澤漆,小名叫忍冬,又叫冬子,這一家子不愧是大夫,常山、澤漆、忍冬都是藥名,大概是兒子和孫子不學醫真讓徐大夫急了,一個男孩竟然叫了兩種藥名!說到冬子這孩子,平時乖巧得很,不哭也不鬧,就是對中醫很感興趣,混熟了之後更是天天有十萬個為什麽……怪不得徐大夫說這孩子是徐家這三代唯一一個適合學醫的呢!果然有慧根!冬子問了問題,徐大夫就順便考琳琳,然後琳琳就背書,冬子聽不懂的,徐大夫就一點點講解,還常常附上自己以前的診病實例。唯一能讓冬子安靜的就是徐大夫看診的時候,真不容易啊!
琳琳一直待到正月十四才跟師父告別,當然,中間過年的幾天琳琳也避開了,說是迴家過年,其實是迴洞府裏去了――過年迴家肯定就出不來了,琳琳帶著赤焰、蒼冥、參娃兒三個天天在洞府做大餐――修行者也是可以適當休息幾天放鬆一下的,雖說冰魄和雪萌、火妙還沒出來,但是琳琳依然做了它們的份兒,放在冰山旁邊。
竹山學醫隻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琳琳卻覺得恍如隔世,甚至有一種錯覺,從洞府到竹山、再從竹山到洞府的日子才是真實的,迴家來來迴迴上學念書的日子仿佛是上輩子的事兒了。
在竹山學到的東西,才能和洞府的需要、自己的未來結合起來。
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似乎隻是為了考試而已。
因為徐大夫堅決不要玉石,琳琳便給師父留下了一顆一百二十年的人參,是附近山上挖出來的,東西雖是好東西,但在九幾年也不算太難得。琳琳說雖然自己剛跟師父學了炮製,但怕糟蹋了好東西,就送給師父了。徐大夫這次倒是沒推辭,畢竟作為一個大夫,多少都有些“藥癡”――看到好藥就想留下來炮製成藥……
琳琳走的時候,徐大夫歎氣,小徒弟學得太快了,他本來以為教出來一個徒弟,怎麽也得十年八載的,可是按這小徒弟的速度,不到兩年,估計就能把自己的本事掏光了――這還是有冬子拖慢進度的情況下!到時候她初中還沒畢業呢!沒畢業就不能行醫,不會到時候忘光了吧?他還指著有生之年小徒弟把他的醫術發揚光大呢!雖說他本來的目標隻是把家傳醫術傳下去,可是小徒弟的學習速度太讓人激動了啊!不進一步提高理想他都覺得對不住自己啊!
琳琳雖然中間打過電話聯係過家裏,但是迴到家還是狠狠挨了一頓,琳琳忙跟家裏匯報,自己在冬令營怎麽怎麽學習英語,還在途中遇到了一個老中醫,跟人家學了不少東西。
看到爸媽不相信,琳琳還在爸媽跟前秀了一手,說爸爸的脈象怎樣怎樣,最近幾天什麽時候喝了酒,什麽時候生過氣,臉色怎樣怎樣,是怎麽看出來的,還說媽媽的脈象怎樣,可以看出年輕的時候流過一次胎,後來雖然家裏好好養了,但還是對身體有損害,不過自己會幫媽媽補好身體的。
雖然琳琳都說準了,但媽媽還是半信半疑,“行了行了,沒事兒還能亂喝藥?我跟你爸這麽多年也都好好的!”
老爸跟老媽一唱一和:“是藥三分毒,你剛學這幾天別自己瞎搗鼓!”
然後倆人對視一眼,老爸老媽又拐著彎問了些冬令營和老中醫的詳細情況,頗有三堂會審的架勢,就怕閨女給人騙了!
最後老媽總結:“你看看人家可可和庭庭,天天在家多乖巧,你呢!整天瞎跑,你學了武術就了不起了!這世上比你厲害的人多著呢!你天天在外麵瞎跑,出了事兒我們又不在身邊怎麽辦!以後不許跑出去了!”
琳琳抗議:“媽!我跟師父說好了,暑假還接著學的!我師父可厲害了!村裏人都來找他看病的!還有大老遠的人也都來找他看病!”
老爸不相信:“再厲害還能比大醫院的專家厲害,你再胡鬧,武術也別學了,放學就迴家老實呆著!”
琳琳歎氣,爸爸媽媽怎麽說呢,屬於疼孩子疼到“專製”的父母,上輩子就天天管著閨女,琳琳的生活裏除了學習就是吃飯睡覺,其他什麽都不懂,路上遇到個男同學,老爸迴家都要審問一通,媽媽承包了一個雜誌櫃台開始賣雜誌之後,還經常把人家姑娘被害啦失蹤啊什麽的講給琳琳聽,把琳琳嚇得更宅了!
在“專製”和“恐嚇”中長大的琳琳基本就是自閉加情商白癡,除了學習什麽都不會,人情世故完全不懂,整天死宅不出門……
爸爸媽媽都是疼愛琳琳的,看多了後來的“虎爸虎媽”,琳琳也感激這樣疼愛自己的父母,但是這種愛的方式……
後來爸爸媽媽大概也覺得自己教育琳琳的時候管太嚴了,出現了偏差,教育小閨女璐璐的時候更多是放養狀態,結果璐璐倒是開朗了,朋友也多,但是放養太過,上學時學習不好,脾氣還特倔強,工作之後才開始努力學習考證,工作也很辛苦。
這樣的兩個閨女,造成的後果就是,上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天天為璐璐發愁,這孩子學習不好怎麽辦?畢業之後,爸爸媽媽又天天為琳琳發愁:天天宅在家裏不出門,沒朋友也嫁不出去怎麽辦?
也許,每個家長都是在摸索著教育孩子吧,畢竟,誰也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但是碰到疼愛自己的父母,不管遇到哪種教育方式,其實都是一種福氣。
備注:[1]《診脈心法》這本書,在任之堂主人《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提到過,文中說是任之堂主人家傳醫書,讀完《成長曆程》後,我想買這本《診脈心法》,但沒找到,文中提到的《診脈心法》和其中部分內容(“金”、“革”、“羽”、“水”、“氣”五步三境界)皆引自任之堂主人《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我簡單摘要描述了一下。在此注明。
2014-02-21赫連月籮
見老大夫點頭,琳琳心道這事兒估計是有譜兒了!繼續加把勁:“到我爺爺這一代,家中已經沒有人行醫了,我雖喜歡中醫,可是也隻能自己背書,其他如把脈等,我雖背下理論,總是體會不了其中深意,所以想拜您為師,好好學醫。”
老大夫點頭,“醫道正是如此,還是要師父領進門的!孩子,你不上學麽?”
琳琳道:“上學的,今年初一。要是師父不介意,我想每個寒暑假來學。”
老大夫又問了些琳琳家中情況學習情況,琳琳一一說了,老大夫覺得了解差不多了,便拍板同意收下這個徒弟。
琳琳大喜,立刻磕頭拜師,奉上拜師禮,可是徐大夫堅決不要,說太貴重了。琳琳說,這是先人留下的拜師禮,不能不要,兩人推來推去,最後徐大夫拿出師父的威嚴命令琳琳收迴去,琳琳隻好收了迴來,心中感歎,還是此時的人們淳樸啊!到了二十年後,幹什麽不用花錢啊!不過琳琳也打算走的時候給師父留下點東西,以來每次來也都帶點東西,修真者不欠人恩情,這也是默認規則了。
徐大夫又介紹了下自己的情況,琳琳這才知道,徐大夫叫徐常山,雖然看著像五六十歲,實際已經八十二了,不愧是醫學傳家!琳琳適時拍了下師父的馬屁,徐大夫笑道,“所以女孩子學中醫最好不過,以後自己保養好了,年輕個二三十歲不成問題!”
針對琳琳的具體情況,徐大夫安排琳琳從脈感練起,脈法鍛煉最關鍵是練習手指的敏感度,《診脈心法》裏麵說練習手指分五步,到達第三步者,再研究脈經則非常容易。五步概括為:“金”、“革”、“羽”、“水”、“氣”。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貼在金屬表麵,做切脈狀,細心體會手指血管搏動的感覺。此為第一步,很容易體會到,此步重點是凝神靜氣的修煉。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貼在柔軟的皮革或海棉上,第三步“羽”法即貼在羽毛上,第四步“水”法即貼在水麵上,第五步“氣”法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做切脈狀,感受空氣的波動,能修煉到此則可以以脈查遍一切疾病。
練習又分三個境界:1、感受到脈搏的跳動與心跳齊為初級。2、感受到跳動是心跳的2倍左右為高級。3、感受到跳動是心跳的4倍左右算是通神了。[1]
徐大夫先考察了下琳琳的手指敏感度,驚訝地發現琳琳已經達到第四步“水”法了!至於與心跳比較的三種境界,琳琳已經到第三步了!徐大夫激動地熱淚盈眶,沒想到到了這個年紀,老天竟然給他送來一個這麽有天分的徒弟!
徐大夫又考察了一下琳琳對於腧穴、針灸、炮製等幾方麵的掌握情況,大概對琳琳的水平有個了解,然後就帶著琳琳開始實診,初期隻是讓琳琳體會不同的脈絡的感覺,琳琳有修真者的強悍感知力,缺的就是實踐,實診過程中一點就透,舉一反三,讓徐大夫更是驚喜!竟起了傾囊相授的心思――自己的年紀,即便再活20年,也不見得重孫能把東西都學會,不如傳給徒弟,總好過失傳――因此平時很是注意觀察琳琳的品性。
說起醫者品性,采藥的時候便可見一斑,老一輩人其實都很講究做事留餘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可持續發展觀,采藥時若隻管取走不留根,以後自己或後代要再去哪裏采藥?但是現代的一些小年輕急功近利,隻管索取,不知付出,哪怕這付出隻是隨手之勞。尤其建國之後的浮誇風時代和改革開放後的趨利時代,對自然界的破壞幾乎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要是繼續這麽下去……人類總要自食惡果的。
而琳琳自幼喜愛植物,洞府中的植物很多都是現在已經絕跡的珍稀品種,習慣使然,琳琳待植物極其小心,每次采藥都盡量不傷藥材的根部,若是需要根部入藥,也會取下有芽的枝莖隨手栽下一棵。徐大夫見了連連點頭,這個徒弟好!
中醫雖分科細致,但其實還是一個整體,做一個好中醫,不能隻會把脈,也不能隻會開藥,要把采藥、製藥、診斷、開藥、腧穴、推拿、針灸等等各方麵都學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療。所以,徐大夫做事的時候,不管是什麽事兒,都把琳琳和重孫帶在身邊,邊做邊講,間或讓琳琳自己動手。
徐大夫的重孫才四歲,是個很乖的小男孩,大名叫徐澤漆,小名叫忍冬,又叫冬子,這一家子不愧是大夫,常山、澤漆、忍冬都是藥名,大概是兒子和孫子不學醫真讓徐大夫急了,一個男孩竟然叫了兩種藥名!說到冬子這孩子,平時乖巧得很,不哭也不鬧,就是對中醫很感興趣,混熟了之後更是天天有十萬個為什麽……怪不得徐大夫說這孩子是徐家這三代唯一一個適合學醫的呢!果然有慧根!冬子問了問題,徐大夫就順便考琳琳,然後琳琳就背書,冬子聽不懂的,徐大夫就一點點講解,還常常附上自己以前的診病實例。唯一能讓冬子安靜的就是徐大夫看診的時候,真不容易啊!
琳琳一直待到正月十四才跟師父告別,當然,中間過年的幾天琳琳也避開了,說是迴家過年,其實是迴洞府裏去了――過年迴家肯定就出不來了,琳琳帶著赤焰、蒼冥、參娃兒三個天天在洞府做大餐――修行者也是可以適當休息幾天放鬆一下的,雖說冰魄和雪萌、火妙還沒出來,但是琳琳依然做了它們的份兒,放在冰山旁邊。
竹山學醫隻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琳琳卻覺得恍如隔世,甚至有一種錯覺,從洞府到竹山、再從竹山到洞府的日子才是真實的,迴家來來迴迴上學念書的日子仿佛是上輩子的事兒了。
在竹山學到的東西,才能和洞府的需要、自己的未來結合起來。
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似乎隻是為了考試而已。
因為徐大夫堅決不要玉石,琳琳便給師父留下了一顆一百二十年的人參,是附近山上挖出來的,東西雖是好東西,但在九幾年也不算太難得。琳琳說雖然自己剛跟師父學了炮製,但怕糟蹋了好東西,就送給師父了。徐大夫這次倒是沒推辭,畢竟作為一個大夫,多少都有些“藥癡”――看到好藥就想留下來炮製成藥……
琳琳走的時候,徐大夫歎氣,小徒弟學得太快了,他本來以為教出來一個徒弟,怎麽也得十年八載的,可是按這小徒弟的速度,不到兩年,估計就能把自己的本事掏光了――這還是有冬子拖慢進度的情況下!到時候她初中還沒畢業呢!沒畢業就不能行醫,不會到時候忘光了吧?他還指著有生之年小徒弟把他的醫術發揚光大呢!雖說他本來的目標隻是把家傳醫術傳下去,可是小徒弟的學習速度太讓人激動了啊!不進一步提高理想他都覺得對不住自己啊!
琳琳雖然中間打過電話聯係過家裏,但是迴到家還是狠狠挨了一頓,琳琳忙跟家裏匯報,自己在冬令營怎麽怎麽學習英語,還在途中遇到了一個老中醫,跟人家學了不少東西。
看到爸媽不相信,琳琳還在爸媽跟前秀了一手,說爸爸的脈象怎樣怎樣,最近幾天什麽時候喝了酒,什麽時候生過氣,臉色怎樣怎樣,是怎麽看出來的,還說媽媽的脈象怎樣,可以看出年輕的時候流過一次胎,後來雖然家裏好好養了,但還是對身體有損害,不過自己會幫媽媽補好身體的。
雖然琳琳都說準了,但媽媽還是半信半疑,“行了行了,沒事兒還能亂喝藥?我跟你爸這麽多年也都好好的!”
老爸跟老媽一唱一和:“是藥三分毒,你剛學這幾天別自己瞎搗鼓!”
然後倆人對視一眼,老爸老媽又拐著彎問了些冬令營和老中醫的詳細情況,頗有三堂會審的架勢,就怕閨女給人騙了!
最後老媽總結:“你看看人家可可和庭庭,天天在家多乖巧,你呢!整天瞎跑,你學了武術就了不起了!這世上比你厲害的人多著呢!你天天在外麵瞎跑,出了事兒我們又不在身邊怎麽辦!以後不許跑出去了!”
琳琳抗議:“媽!我跟師父說好了,暑假還接著學的!我師父可厲害了!村裏人都來找他看病的!還有大老遠的人也都來找他看病!”
老爸不相信:“再厲害還能比大醫院的專家厲害,你再胡鬧,武術也別學了,放學就迴家老實呆著!”
琳琳歎氣,爸爸媽媽怎麽說呢,屬於疼孩子疼到“專製”的父母,上輩子就天天管著閨女,琳琳的生活裏除了學習就是吃飯睡覺,其他什麽都不懂,路上遇到個男同學,老爸迴家都要審問一通,媽媽承包了一個雜誌櫃台開始賣雜誌之後,還經常把人家姑娘被害啦失蹤啊什麽的講給琳琳聽,把琳琳嚇得更宅了!
在“專製”和“恐嚇”中長大的琳琳基本就是自閉加情商白癡,除了學習什麽都不會,人情世故完全不懂,整天死宅不出門……
爸爸媽媽都是疼愛琳琳的,看多了後來的“虎爸虎媽”,琳琳也感激這樣疼愛自己的父母,但是這種愛的方式……
後來爸爸媽媽大概也覺得自己教育琳琳的時候管太嚴了,出現了偏差,教育小閨女璐璐的時候更多是放養狀態,結果璐璐倒是開朗了,朋友也多,但是放養太過,上學時學習不好,脾氣還特倔強,工作之後才開始努力學習考證,工作也很辛苦。
這樣的兩個閨女,造成的後果就是,上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天天為璐璐發愁,這孩子學習不好怎麽辦?畢業之後,爸爸媽媽又天天為琳琳發愁:天天宅在家裏不出門,沒朋友也嫁不出去怎麽辦?
也許,每個家長都是在摸索著教育孩子吧,畢竟,誰也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但是碰到疼愛自己的父母,不管遇到哪種教育方式,其實都是一種福氣。
備注:[1]《診脈心法》這本書,在任之堂主人《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提到過,文中說是任之堂主人家傳醫書,讀完《成長曆程》後,我想買這本《診脈心法》,但沒找到,文中提到的《診脈心法》和其中部分內容(“金”、“革”、“羽”、“水”、“氣”五步三境界)皆引自任之堂主人《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我簡單摘要描述了一下。在此注明。
2014-02-21赫連月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