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皮鞋店生意火爆
重生:迴到八零當富翁 作者:發飆的芭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步步高”皮鞋店的生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火爆起來。
以往,一天隻能銷售十來雙皮鞋,可現在,每天能銷售三四十雙。
一來,天氣越來越冷,換一雙保暖的反毛皮鞋,是硬性需求。
二來,皮鞋店的口碑,已經在縣城慢慢發酵,大家都知道有這麽一家皮鞋店,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且人家實際“三包”,質量有保證。
再加上,袁記者寫的那一篇軟文,也起了一些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文章,寫的是徐二龍創業故事。
一個普通的鄉下孩子,因為小時候,穿著草鞋,被玻璃劃傷腳,留下深刻印象。
從那時候起,他幼小的心靈,就有了想法,要讓大家都有一雙質量好的皮鞋,讓大家,不再光腳受傷。
在改革春風吹拂下,他響應號召,決定完成幼時的夢想,讓廣大的勞動人民有皮鞋穿。
為此,他四處取經,學習別人的方式方法,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滬市運迴高檔皮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他不光熱情周到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百問不厭,百拿不厭,對顧客永遠象春風般的溫暖。
在此基礎上,他還開辟先河,首創了皮鞋三包卡,對於每雙皮鞋,都實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換,免了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
為此,徐二龍靠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個沒鞋穿的鄉下小子,成了萬元戶,並獲得了表彰。
文章,就是這麽一個老套而偉光正的文章。
但符合宣傳需要啊。
縣裏才開了萬元戶表彰大會,這趁著熱點,宣揚一波萬元戶的經曆,最最好不過。
所以,這一篇文章,就放在了頭版頭條上。
甚至,還配了兩張照片,作為宣傳展示。
其中一張照片,是徐二龍拿著“為民除害”的錦旗,特意標注他協助公安,打掉了一夥車匪路霸,被表彰。
而另一張,則是這次評選為萬元戶,被上級表彰握手的時候。
這也有點變相拉虎皮作大旗的意味。
“小袁,你這一篇人物專訪做得好啊。”上級表揚著袁記者:“緊跟時事,深挖人物的閃光點,不錯不錯。”
袁記者謙虛著,心中卻想,這還多虧徐二龍提醒。
這是名也出了,利也有了。
如果說,靠顧客之間口口相傳,贏得的迴頭客,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那麽,袁記者寫的這一篇軟文,就相當於給那些企事業單位的文化人作了推薦。
這報紙,是地方報紙,縣裏所有的企事業單位,人手一份。
這些人,大部分是坐辦公室,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就可以消磨一天的時間。
而這一部分人,旱澇保收,又是最有消費能力的一部分人。
翻著報紙,對於報道這什麽人物不人物的,他們不關心,但卻是記住了步步高皮鞋店。
嗯,這個百拿不厭、百問不厭,大家看報道看慣了,不稀奇。
可這皮鞋三包,還真是第一次聽說啊,包修包退包換。
真這麽好,那得去看看。
****
徐二龍現在全天時間,都呆在皮鞋店,應對著慕名而來的顧客,忙得有些暈頭轉向。
“徐二龍。”脆生生的女聲響起,嬌憨中帶著任性。
徐二龍正在給一位顧客介紹皮鞋,抬頭一看,就見得李迎彤帶著她的兩個姐妹夥,站在旁邊。
怎麽說,也算是熟人。
徐二龍示意缺牙齒過來,招待這位顧客,他笑著同李迎彤道:“好一陣不見,美女越長越漂亮了。”
“哼,油嘴滑舌。”李迎彤聽著他的誇獎,心裏美滋滋的,可鼻腔卻是冷哼一聲:“果真做生意的人嘴,哄人的鬼,你怕是看見一個女同誌,都是這麽說的吧?”
“沒有。”徐二龍輕咳一聲:“你看,我就對你的兩個朋友,沒這麽說。”
“哼,算你識相。”李迎彤傲驕冷哼,又道:“你現在威風了,大家都知道你開了皮鞋店。”
在她們這一群姑娘心目中,“步步高”皮鞋店,就是高檔場合,能以在這兒買一雙皮鞋為榮。
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愛美的年齡。
可這個年齡階段,許多姑娘還沒有工作,屬於待業青年,沒有經濟實力來消費買皮鞋。
袁娜和楊麗麗,就是屬於這樣的姑娘。
她們一直聽說這皮鞋店怎麽好,一直想來開開眼界,可不好意思來白逛。
李迎彤自告奮勇的帶著她們來。
內心深處,也有那麽一點點的虛榮心在裏麵。
今天的徐二龍,穿著白色的襯衣,留著利落的短發,眉宇間,帶著少年特有的英氣,可進退間,卻又有一種成年男子才有的揮灑自如。
李迎彤的心,不由又偷跳一拍。
沒想到,這男人,越發英俊帥氣了。
初初見他,夏天的時候,穿著工字背心,腰係著魚簍子,象個地道的鄉下小子。
一段時間不見,變化這麽大。
而袁娜和楊麗麗,看著徐二龍,也很意外。
這不是當初她們瞧不起的鄉下小子嗎?
居然是這皮鞋店的老板?
“順便看,有喜歡的,也可以試試。如果有瞧上的,大家都是熟人,給你適合優惠點。”徐二龍客氣招唿著幾人,熱情周到但也不太唐突。
畢竟,這開門做生意,就得熱情周到。
他現在隻是一個小皮鞋店的老板,還沒有當什麽霸總,王八之氣、酷炫狂霸拽那一套,不適合小生意人。
袁娜和楊麗麗,視線向著鞋櫃上的那一雙雙皮鞋而去。
現在店裏麵,除了呈列展示著皮鞋,還擺了幾張相框。
徐二龍把自媒體時代的蹭熱點方式,學了十足。
他去照像館,把照片放大,再用相框裱了,擱在門店進門外的右首邊。
在外麵看不見這些照片,但進了店鋪,隻要稍一側目,就能看見。
至於報紙上給他的報道,徐二龍也貼心的剪下來,用精美的相框給裱上。
這就是自我臉上貼金啊,他一個無權無勢無後台的鄉下小子,隻能靠這樣的方式,努力讓自己看上去腰杆很硬。
進店的顧客看見這些照片,對這個店的認同感,會更強烈一些。
此刻袁娜和楊麗麗也不例外。
以往,一天隻能銷售十來雙皮鞋,可現在,每天能銷售三四十雙。
一來,天氣越來越冷,換一雙保暖的反毛皮鞋,是硬性需求。
二來,皮鞋店的口碑,已經在縣城慢慢發酵,大家都知道有這麽一家皮鞋店,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且人家實際“三包”,質量有保證。
再加上,袁記者寫的那一篇軟文,也起了一些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文章,寫的是徐二龍創業故事。
一個普通的鄉下孩子,因為小時候,穿著草鞋,被玻璃劃傷腳,留下深刻印象。
從那時候起,他幼小的心靈,就有了想法,要讓大家都有一雙質量好的皮鞋,讓大家,不再光腳受傷。
在改革春風吹拂下,他響應號召,決定完成幼時的夢想,讓廣大的勞動人民有皮鞋穿。
為此,他四處取經,學習別人的方式方法,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滬市運迴高檔皮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他不光熱情周到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百問不厭,百拿不厭,對顧客永遠象春風般的溫暖。
在此基礎上,他還開辟先河,首創了皮鞋三包卡,對於每雙皮鞋,都實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換,免了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
為此,徐二龍靠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個沒鞋穿的鄉下小子,成了萬元戶,並獲得了表彰。
文章,就是這麽一個老套而偉光正的文章。
但符合宣傳需要啊。
縣裏才開了萬元戶表彰大會,這趁著熱點,宣揚一波萬元戶的經曆,最最好不過。
所以,這一篇文章,就放在了頭版頭條上。
甚至,還配了兩張照片,作為宣傳展示。
其中一張照片,是徐二龍拿著“為民除害”的錦旗,特意標注他協助公安,打掉了一夥車匪路霸,被表彰。
而另一張,則是這次評選為萬元戶,被上級表彰握手的時候。
這也有點變相拉虎皮作大旗的意味。
“小袁,你這一篇人物專訪做得好啊。”上級表揚著袁記者:“緊跟時事,深挖人物的閃光點,不錯不錯。”
袁記者謙虛著,心中卻想,這還多虧徐二龍提醒。
這是名也出了,利也有了。
如果說,靠顧客之間口口相傳,贏得的迴頭客,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那麽,袁記者寫的這一篇軟文,就相當於給那些企事業單位的文化人作了推薦。
這報紙,是地方報紙,縣裏所有的企事業單位,人手一份。
這些人,大部分是坐辦公室,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就可以消磨一天的時間。
而這一部分人,旱澇保收,又是最有消費能力的一部分人。
翻著報紙,對於報道這什麽人物不人物的,他們不關心,但卻是記住了步步高皮鞋店。
嗯,這個百拿不厭、百問不厭,大家看報道看慣了,不稀奇。
可這皮鞋三包,還真是第一次聽說啊,包修包退包換。
真這麽好,那得去看看。
****
徐二龍現在全天時間,都呆在皮鞋店,應對著慕名而來的顧客,忙得有些暈頭轉向。
“徐二龍。”脆生生的女聲響起,嬌憨中帶著任性。
徐二龍正在給一位顧客介紹皮鞋,抬頭一看,就見得李迎彤帶著她的兩個姐妹夥,站在旁邊。
怎麽說,也算是熟人。
徐二龍示意缺牙齒過來,招待這位顧客,他笑著同李迎彤道:“好一陣不見,美女越長越漂亮了。”
“哼,油嘴滑舌。”李迎彤聽著他的誇獎,心裏美滋滋的,可鼻腔卻是冷哼一聲:“果真做生意的人嘴,哄人的鬼,你怕是看見一個女同誌,都是這麽說的吧?”
“沒有。”徐二龍輕咳一聲:“你看,我就對你的兩個朋友,沒這麽說。”
“哼,算你識相。”李迎彤傲驕冷哼,又道:“你現在威風了,大家都知道你開了皮鞋店。”
在她們這一群姑娘心目中,“步步高”皮鞋店,就是高檔場合,能以在這兒買一雙皮鞋為榮。
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愛美的年齡。
可這個年齡階段,許多姑娘還沒有工作,屬於待業青年,沒有經濟實力來消費買皮鞋。
袁娜和楊麗麗,就是屬於這樣的姑娘。
她們一直聽說這皮鞋店怎麽好,一直想來開開眼界,可不好意思來白逛。
李迎彤自告奮勇的帶著她們來。
內心深處,也有那麽一點點的虛榮心在裏麵。
今天的徐二龍,穿著白色的襯衣,留著利落的短發,眉宇間,帶著少年特有的英氣,可進退間,卻又有一種成年男子才有的揮灑自如。
李迎彤的心,不由又偷跳一拍。
沒想到,這男人,越發英俊帥氣了。
初初見他,夏天的時候,穿著工字背心,腰係著魚簍子,象個地道的鄉下小子。
一段時間不見,變化這麽大。
而袁娜和楊麗麗,看著徐二龍,也很意外。
這不是當初她們瞧不起的鄉下小子嗎?
居然是這皮鞋店的老板?
“順便看,有喜歡的,也可以試試。如果有瞧上的,大家都是熟人,給你適合優惠點。”徐二龍客氣招唿著幾人,熱情周到但也不太唐突。
畢竟,這開門做生意,就得熱情周到。
他現在隻是一個小皮鞋店的老板,還沒有當什麽霸總,王八之氣、酷炫狂霸拽那一套,不適合小生意人。
袁娜和楊麗麗,視線向著鞋櫃上的那一雙雙皮鞋而去。
現在店裏麵,除了呈列展示著皮鞋,還擺了幾張相框。
徐二龍把自媒體時代的蹭熱點方式,學了十足。
他去照像館,把照片放大,再用相框裱了,擱在門店進門外的右首邊。
在外麵看不見這些照片,但進了店鋪,隻要稍一側目,就能看見。
至於報紙上給他的報道,徐二龍也貼心的剪下來,用精美的相框給裱上。
這就是自我臉上貼金啊,他一個無權無勢無後台的鄉下小子,隻能靠這樣的方式,努力讓自己看上去腰杆很硬。
進店的顧客看見這些照片,對這個店的認同感,會更強烈一些。
此刻袁娜和楊麗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