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黃秀芝女士率先登台致辭,首先歡迎了一下到場的各位來賓,甚至還有媒體界的朋友。


    然後她就勉勵了來到現場的學子幾句,最後才鼓掌歡迎今天的主講者登場。


    無論是賓客和是來到現場的學生,都很給麵子的熱烈鼓掌。


    幾家媒體的記者,也都端起相機。


    在這種良好的氣氛中,劉青山健步走上前台,然後,熱烈的掌聲,就戛然而止,隻剩下稀稀拉拉的幾聲,聽著反倒格外刺耳。


    望著台上這個或許比他們還要年輕的人,學生們的巴掌,全都定格在空中。


    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今天來這裏講座的,竟然是個年輕人。


    嗡嗡的議論聲,立刻在會場裏響成一片。


    期間還夾雜著幾個尖銳的聲音:“下台,下台!”


    這顯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劉青山和港大的學生,隻有一次交集,就是和那位李澤銘的網球友誼賽。


    包黃秀芝臉上的微笑,也迅速被嚴肅所取代,她敲敲麥克風,向下麵質問:“我們港大的校訓是什麽?”


    “格物明德。”


    不少學生都下意識的迴答,這一條,自從他們邁進校門,就已經刻進骨子裏。


    “大家就是這樣來明德的嗎?”


    包黃秀芝又是一聲質問,立刻就把禮堂裏麵鬧哄哄的聲音壓了下去。


    校董這才向著身旁的劉青山點點頭,剛才一陣兵荒馬亂,這個年輕人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麵帶微笑,望著下麵的學生。


    這令校董都有些汗顏:人家這份涵養,就遠超她的那些學生們。


    “這位就是今天的主講人,劉青山先生,來自京大,和在座的學子一樣,也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


    校董開始介紹劉青山,隻不過和她原來的介紹,略略做了一些調整,她準備用劉青山的例子,來教訓一下自己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學生們。


    果然和她預料的差不多,台下頓時又亂了起來,大家都是一個心思:都是在校的大學生,憑什麽你在台上講,我們要在台下聽?


    更何況,這個同齡人,還來自內地。


    “你沒有資格站在台上,下台下台!”


    雜亂的唿喊聲再次響起。


    這一次顯然更有煽動力,不少學生,也都開始跟著振臂高唿:


    “下台,下台!”


    聲音越聚越多,最後匯聚成一股洪流,在禮堂裏麵奔騰咆哮,勢不可擋。


    搞得前來采訪的媒體,都有些發愣,不過隨即又是一喜,他們媒體的原則,當然是看熱鬧不怕事大。


    “民意沸騰不可違啊。”


    李澤銘老神在在地站立在一群學生中間,對於他一手製造出來的這種場麵,感覺很是滿意。


    學生這個群體,還是很容易衝動的,所以他安排人稍加引導,就形成了洪水滔滔之勢。


    那些坐在前幾排的來賓,也是神情各異,有人繼續穩坐,也有人開始大聲疾唿。


    隻是很快就淹沒在學生們的呐喊之中,就算是beyond的黃主唱把嗓子喊啞,也擋不住潮水般的唿聲。


    霍老大卻並不著急,他已經猜出來那位校董女士的用意,所以隻是搖頭歎息:“現在的學生啊……”


    說來也怪,雖然會場鬧哄哄的成了一鍋粥,卻沒有學生退場。


    等到這股聲浪達到最高點的時候,包黃秀芝女士,又輕輕敲敲話筒,想要收網。


    不過現在的情況,好像有點失控,麥克風的聲音,也壓不住那些沸騰的學子。


    校董心裏,也湧起一股挫敗感,因為她的學生,似乎已經脫離了她的掌控。


    “家駒,上來唱首歌,活躍一下氣氛。”


    劉青山朝前排的樂隊成員招招手,與其無謂的呐喊,還不如發揮自己的強項。


    樂隊四人組雖然沒有樂器,但是也毫不猶豫地走到台上,黃主唱在前,後麵三個拍手打著節奏。


    黃主唱已經明白劉青山的用意,所以他並沒有唱那首海闊天空,而是唱起了英文版的生命之杯。


    他們樂隊,前幾年剛創立的時候,就是唱英文歌的,近一年多,才轉為唱粵語歌。


    生命之杯那如有磨礪一般的節奏,立刻壓下了場下那些躁動的聲音。


    不少學生,也都跟著搖擺起身體,然後一起唱和。


    等到一曲結束,黃主唱這才對著麥克風吼了一聲:“下麵有請這首歌的詞曲作者,芒廷先生,來進行今天的講座。”


    說完,他向劉青山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這位劉先生,他的英文名就叫做芒廷!”


    剛才還無比熱鬧的現場,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學生們,都還在消化這個令他們無比震驚的消息。


    “家駒,辛苦啦。”


    劉青山朝著樂隊四人組揮揮手,然後又向校董望過去。


    包黃秀芝的心裏,也暗暗鬆了一口氣,不過她的臉色,卻依舊麵沉如水。


    緩步走到麥克風跟前,口中說道:“今天,我很失望,因為我看到我的學生,依然沒有擺脫以貌取人的束縛……”


    這種話,劉青山當然不能說,所以隻能麻煩校董女士幫忙訓誡一下這些同齡人了。


    禮堂裏的學生們,紛紛都垂下頭,然後坐迴到原來的座位上,不少人都麵露羞愧。


    而在場的媒體,則一個個都興奮起來,本來是看在校方的麵子,例行公事,過來隨便采訪一下。


    萬萬想不到,原來竟然藏著一枚深水炸彈!


    而李澤銘則在心裏惡狠狠地咒罵一句:狗屎!


    他也想不到,那個叫劉青山的家夥,來頭竟然這麽大。


    上次在網球場吃虧之後,他氣憤不過,就找自己的堂兄李大少替自己出頭,結果也弄了個灰頭土臉,打賭的事情,被傳為笑柄。


    搞得堂兄一家子,對他都沒有好眼色。


    今天本來想趁亂把水攪渾,結果還是叫他品嚐到挫敗的滋味。


    雖然滿心不甘,但是李澤銘知道,今天這種場合,他已經掀不起什麽風浪。


    那就先聽聽那家夥講些什麽,最好能找到破綻,然後進行反擊,總之,他李澤銘絕對咽不下這口氣。


    校董女士也並沒有說太多,點到為止,畢竟這不是今天的主題,學生們還年輕,年輕就免不了犯錯誤,作為校董,她還是能夠包容這些孩子的。


    所以很快她就宣布:“下麵有請劉青山先生,來進行今天的演講。”


    不用人領掌,整個禮堂裏麵,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台上的其他人這才退場,隻剩下劉青山一人。


    向著台下鞠躬之後,劉青山很是淡定地站在麥克風跟前,他的手裏,並沒有講稿,一切都在他的腦子裏麵。


    “謝謝大家的鼓勵和鞭策,掌聲代表著鼓勵,不同的聲音,則代表著鞭策,這些都是一個人成長所需要的,所以我要謝謝在場的每一位。”


    學生們漸漸抬起頭,他們終於明白,自己和這位同齡人的差距。


    那些年長一些的嘉賓,也都微微頷首,對於台上這位不卑不亢的年輕人,他們也都心生好感。


    能在這樣一場鬧劇之後,依舊保持心平氣和,就算到了他們這個年紀,也不一定能夠做到。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化的傳播,核心內容就是把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播於世界……”


    劉青山也開始侃侃而談,他並沒有局限於音樂,而是範圍更加廣泛的文化。


    在場的不少有誌之士,都聽得很入神,他們之中,也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


    但也隻是想想,無法去實踐,因為想要坐到這一點,實在太難了。


    叫一個民族,接受另一個民族的文化,這比占據他們的領土還要困難。


    這一點,在那兩次世界大戰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劉青山的演講,時間並不長,等他結束的時候,大家還都聽得意猶未盡。


    他們似乎看到一絲曙光,似乎也隱約發現一條道路,但是卻又感覺霧裏看花,可望而不可即。


    心裏都被勾得癢癢的,相當難受。


    “民族複興,大勢所趨,文化傳播,任重道遠,每一名流淌著炎黃血脈的子孫,都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我願與諸君一起努力!”


    劉青山再次鞠躬,他的演講,終於順利結束。


    他並不求能夠振聾發聵,隻希望自己能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粒小小的石子,在人們的心田之中,惹起一絲波瀾,以後能夠有意無意地去做類似的事情,足矣。


    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還伴著不少人的喊聲:“劉先生,我有問題。”


    “我也有問題!”


    人們紛紛發聲,十分踴躍,舉手的不僅僅是那些學生,甚至還有不少到場的嘉賓。


    你不講我不明白,你一講我更糊塗。


    劉青山當然也預料到這種情況,他的演講,更多的是提出來一個思路,供人實踐。


    而這方麵又很少有先例,所以大家現在肯定都是一肚子的不解,問題當然多。


    “下麵進入提問互動環節。”


    包黃秀芝女士現在也很滿意,這才是年輕學生應該有的樣子,充滿朝氣,充滿求知欲。


    下麵有校工把麥克風遞過去,前排有人張手,自然先照顧來賓了,那位中年大叔起身接過麥克風:


    “青山小友,我是阿霑。”


    “霑叔,您是老前輩了,請講。”


    劉青山可不敢托大,拿著麥克風走下台,二人麵對麵。


    這位霑叔現在正值壯年,馬上就有一大批傳世之作問世,像男兒當自強,還有那首最經典的滄海一聲笑。


    “小友,你說要把華語傳播世界,可是外國人聽不懂,自然也就不會跟著傳唱,如之奈何?”


    霑叔性子爽直,也不兜圈子,直接就問出了自己最大的疑問。


    劉青山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國強則文化強,就好像英語,現在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語,還不是日不落帝國的餘暉。”


    “等到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能夠強大到令世界矚目,那些外國人,自然就會主動學習漢語,然後我們的音樂、文學和藝術,也就會被更多的國家和民族接受。”


    霑叔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就如漢唐之時,中華鼎盛,自然萬國來朝,他們也自然學習中華的語言文字和文化。”


    “隻是想要恢複當初的強盛,又談何容易?”


    劉青山也微笑地望著他:“可能會需要三五十年的時間,華夏必然崛起,未來可期。”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日,哈哈哈!”霑叔朗聲大笑,然後把麥克風還迴去。


    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心裏當然不認同劉青山的說法,三五十年,就想追上三百多年的差距,這個太難了吧?


    一名學生,迫不及待地跑過來,校工隻好先把話筒遞給他,隻聽這名學生大聲說道:


    “芒廷先生,你口口聲聲說要傳揚中華文化,可是你的作品,就像那首生命之歌,卻感受不到一點我們民族的文化元素,請問這是為什麽?”


    這個問題就比較尖銳了,劉青山也不確定,是這名學生的心中所想,還是有人授意。


    不管怎樣,都得正麵來迴來。


    他依舊麵帶微笑:“同學,我首先糾正你一點說法,起碼唱這首歌的人,是我們的同胞。”


    周圍響起了一陣低笑,然後劉青山這才正色地說道:


    “這裏麵其實有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我們上來就把唐詩宋詞念給老外聽,那他們肯定搞不懂,而且人家也不想聽你在那念經。”


    “起碼要先混個臉熟,人家知道你,認識你,才會更多關注你的作品,你也才能有向人家傳播本民族文化的機會,對嗎?”


    那個年輕學生的麵色有些漲紅,因為他現在就是連機會都沒有的那類人。


    劉青山隻是輕輕刺了對方一下,並沒有抓住不放的意思:“正好我有一首新歌,裏麵就加入了鮮族阿裏郎的一些曲調和歌詞。”


    說著,嘴裏就輕聲哼唱幾句:


    “hand-in-hand-we-stand


    all-across-thend……


    a-ling。”


    在座的有不少作曲的,大家都不由得眼前一亮,不少人都暗暗點頭。


    剛才提問的男生,也向劉青山笑笑:“芒廷先生,我明白了,多謝您的指點,還有,可以給我簽個名嗎?”


    這時候,終於有人按捺不住,跳了出來。


    隻見李澤銘舉手站起來,也不用麥克風,就大聲嚷道:


    “你這句阿裏郎是鮮族的,嚴格說來,也不屬於我們民族,芒廷先生,你的說辭和做法大相徑庭,實在令人懷疑你的品行!”


    這家夥終於跳出來了嗎?


    劉青山不急不惱,隻是靜靜地望了他片刻,然後說道: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首歌,是寫給下一屆奧運會的,而且已經被漢城的組委會,定為了主題曲,還是由內地的崔歌手來演唱,因為他也是鮮族的。”


    “我想說的是,假如我們的國度,也能舉辦奧運會,自然也就可以把本民族的東西融入其中,為全世界共享,李澤銘同學,我的迴答你還滿意嗎?”


    李澤銘如遭當頭棒喝,傻愣愣地站在那裏,腦子裏麵,隻剩下一片空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