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社迴來的路上,劉青山的心情很不錯。


    如果從一開始就能合理采摘,林子裏的山野菜和菌類資源就不會枯竭,這也算是他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了。


    為自己或者家裏賺點小錢錢之類,相對還算容易。


    像這種事情,不是他說了算的,已經脫離開他的能力範圍之內,就得努力爭取上麵的支持。


    老支書和張隊長同樣很激動,他們也想不到,原本野草一般的山野菜,竟然搖身一變,變成金子做的了。


    一路上,張隊長的大嘴就沒合攏過,還不停念叨:


    “青山啊,多虧你去年秋天,領著大夥采了不少蘑菇木耳,那可都是錢呐,過兩天咱們就去供銷社,全都賣嘍!”


    然後他又接著磨嘰:“早知道這樣,去年開春的時候,就組織大夥多采點蕨菜啥的了,一塊錢一斤呢。”


    一邊念叨,還一邊後悔得直拍大腿。


    老支書雖然也激動,但是畢竟還算沉穩,嘴裏問劉青山:“青山啊,我瞧你開會的時候,一個字都沒記,你那腦子能都記住嗎?”


    “哈哈,支書爺爺,那份計劃書,就是俺和鄭縣長一起研究出來的。”


    劉青山這才交給他們實底兒。


    那兩位聽了大喜:“哈哈,還是咱們青山最厲害!”


    當天傍晚,就在場院召開村民大會,自然由劉青山主講。


    剛說到供銷社高價收購山野菜,以及蘑菇木耳這些山貨的時候,就看到張大帥噌一下從小板凳上蹦起來,一溜煙往家跑。


    “開會呢,大帥你幹啥去,屎頂腚門子啦?”


    張隊長吆喝一聲。


    張大帥頭也不迴地嚷嚷著:“俺趕緊迴家瞧瞧去,俺媳婦說去年采的兩袋子幹蘑菇,放倉房裏礙事,過夏還容易長蟲子,要填灶坑裏燒炕,這敗家娘們……”


    大夥一陣哄笑,不過迴頭想想,誰家也沒拿這個當好玩意啊。


    去年秋天,費勁巴力的采迴來,一直沒賣出去,都以為是扔貨呢。


    結果聽剛才公布的價格,黑木耳十五塊錢一斤;幹榛蘑也十一二塊錢一斤;幹凍蘑都十塊錢一斤;最值錢的猴頭兒,竟然三十塊錢一斤,嚇死個人咧。


    就在大夥議論的時候,就聽啪啪的脆響傳來,齊刷刷望過去,隻見張撇子他老爹,正在那抽自個耳刮子呢,嘴裏還念叨著:


    “早知道猴頭兒這麽值錢,過年的時候,俺說啥也舍不得拿它燉小雞啊!”


    周圍的人趕緊把他拽住,再抽下去,臉都腫了。


    等到激動的情緒漸漸平息下來,人們這才紛紛將目光投向劉青山,一雙雙眼睛都無比熱切。


    就是這娃子,去年領著大夥采山貨,現在誰家的木耳蘑菇拿出來,不值個幾百塊?


    這份兒眼光,這份兒見識,最關鍵還有這份兒對鄉親們的真心,難得呀。


    有這樣的領路人,想不過上好日子都難!


    “青山這娃子,仁義啊!”


    拐子爺爺顫巍巍地站起來,手中的拐杖,使勁敲擊著地麵。


    老爺子的話,也代表了所有村民的心聲,大夥都一起隨著點頭。


    搞得劉青山也激動起來:人心換人心,能得到鄉親們的認可,他所做的一切,就值了。


    接下來,就開始講解計劃書,劉青山結合實際情況講起來,可操作性更強,即便是沒啥文化的張杆子,都表示聽懂了,知道該咋幹。


    第二天吃過早飯,各家各戶就都扛著麻袋,拎著麵袋子,到隊部這邊集合。


    袋子裏麵,裝得都是蘑菇木耳之類的山貨,他們夾皮溝,今天就準備去出售第一批山貨。


    袋子都過秤之後,由老板叔在袋子上標記好各家的姓名。


    因為收購的時候,也是分等級的,各等級的價格也不同,所以不能摻和到一起。


    足足裝了一大卡車外加一小四輪,愣是還沒裝下。


    主要是這些幹貨都比較輕,而且還不抗壓,所以比較占地方。


    最後又套了兩輛馬車,這才把東西都拉走。


    村委會的老三位再加上劉青山,還領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當裝卸工,浩浩蕩蕩,直奔公社。


    去年夏秋采收的山貨,正常應該也由合作社統一分配的。


    不過考慮到那時候還沒有人大批收購,不知道前景如何,最後還是各家歸各家,反正也差不多。


    後麵的馬車太慢,就在供銷社大門口聚齊,然後一起進院。


    供銷社的大門沒開,車輛進不去,所以大夥先拎著幾袋子比較貴重的猴頭先進去了。


    雖然昨天各個大隊才開完動員會,但是已經有一些村民,拎著家裏的一些存貨來這裏出售,也算是探探路吧。


    隻是他們沒有大規模的采集,都是三斤二斤的,留著自個家吃的,現在拿出來賣。


    供銷社後院是一遛大房子,全是倉庫,臨時的收購點就設在一個大倉庫前。


    按照縣裏的要求,是多個部門聯合進行收購,所以土產部門也派來兩位有經驗的老師傅掌眼,畢竟收購山貨,也需要懂行的人。


    還有兩名年輕些的工作人員,在老師傅驗貨定等之後,負責給稱重。


    山貨都不多,所以就用盤子秤,旁邊一台大磅秤,根本派不上用場。


    稱完重量,旁邊有人負責開票,最後再去領錢。


    等劉青山他們來到的時候,發現正有五六個村民,樂嗬嗬地排隊等候。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喜滋滋地拎著個麵袋子,還跟旁邊熟絡的人聊天:“多虧我去年秋天勤快勤快,采了兩茬木耳。”


    說話間就輪到他了,一共三斤多幹木耳,品質也是一等品,換了將近五十塊錢,把老漢樂得合不攏嘴。


    旁邊的人也嘴裏恭維著:“丁老漢,發財啦,一會請客!”


    老漢也樂得山羊胡子直翹:“沒說的,俺這就去買一盒過濾嘴,大夥都嚐嚐。”


    轉身剛要去供銷社買煙,結果瞧見了老支書,立刻打起招唿:


    “張老哥,你們夾皮溝守著饅頭山,也來賣山貨啊?”


    老支書點點頭,然後從兜裏掏出一盒煙:“來,小丁抽一根。”


    順手給另外幾個人還有工作人員都撒了一圈,大夥點煙抽了一口,立刻驚道:“這煙咋還冒涼風兒呢?”


    老支書則抽起小煙袋:“小鬼子的煙,抽不慣,還是咱們這旱煙抽著得勁。”


    啥,外國煙?


    大夥都用古怪的眼神瞧著老支書,旁邊的劉青山想笑,這煙還是他從縣裏給老支書帶迴來的呢。


    也不知道支書爺爺是真抽不慣,還是在這顯擺?


    一邊抽著煙,丁老漢一邊跟老支書閑聊:“老張啊,聽說你們夾皮溝去年幹的不錯,又是扣大棚又是養豬的,都成千元村了?”


    旁邊也有人插話:“可不是,我們村裏的支書和隊長從夾皮溝取經迴來,今年也張羅著養豬和扣大棚呢。”


    排在前麵的一個人跟老支書謙讓:“要不你們先賣山貨吧,我家就是公社的,不急,你們是走著來的吧,道兒挺遠呢。”


    老支書笑嗬嗬地擺擺手:“你先來吧,我們的山貨有點多,耽誤工夫。”


    那人瞧瞧劉青山他們幾個人手中的袋子,心裏琢磨:好像也沒多少啊?


    賣完山貨的,也不著急走,都在這熱切地談論著,暢想著今年的山貨收入,隻要勤跑跑山,弄個一兩百塊,應該還是很輕鬆的。


    終於快輪到夾皮溝了,張隊長就跟一名工作人員說:“俺們的車都在外麵呢,能不能把大門打開?”


    用馬車拉來的,那肯定不少吧?


    工作人員也不敢怠慢,找來鑰匙,把大門打開,果然先趕進來兩輛馬車,然後突突突的,車老板子開著小四輪也跟在後麵。


    最後,當張連娣開著大解放進來的時候,院子裏的人瞧得眼睛都直了。


    那位丁老漢咽了好幾口吐沫,這才說道:“老,老張啊,你們這是弄了多少山貨啊?”


    老支書又吧嗒了一口小煙袋:“沒整多少,都是幹蘑菇和木耳啥的,去年開春都忙著種地了,沒采山野菜。”


    這還是沒多少?


    大夥瞧著車上卸下來一個個鼓鼓囊囊的大麻袋,心裏隻剩下一個念頭:這差距咋就這麽大涅?


    不僅是他們,就連那些工作人員,都愣在那裏。


    他們也萬萬想不到:開張第一天,就來了大買賣。


    “師傅,驗等吧。”


    劉青山輕聲提醒了一下那兩位老師傅。


    “啊,對,抓緊時間驗等,這下估計要忙一陣子啦。”


    兩位老師傅迴過神,開始認真看貨。


    車老板子則拿著小本子,在旁邊給各家各戶記錄。


    足足忙活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這一批山貨收完。


    在這個過程中,又陸陸續續來了幾十個賣山貨的,也都滿眼豔羨地瞧著,嘴裏還不停打聽著。


    等到算完賬,這些山貨,一共賣了將近一萬五千多塊錢。


    供銷社院子裏,一下子就炸鍋了,不少人眼睛都紅了:一萬五啊!


    “厲害,還是你們夾皮溝厲害!”


    丁老漢豎起大拇指,心裏徹底服氣,他們丁家溝就在大山裏邊,可惜卻沒有這個眼光。


    旁邊也有人讚歎:“夾皮溝是真有高人啊,看得長遠,該著人家發財。”


    夾皮溝來的這批人,都把目光投向劉青山,心裏滿滿都是自豪:這就是俺們夾皮溝的高人!


    劉青山倒是不想夾皮溝太出風頭,於是笑著跟大夥說道:


    “其實也沒啥,今年縣裏敞開了收山貨,大夥今年賣的山貨,肯定比俺們還多。”


    這話中聽,大夥都樂嗬嗬的,剛剛冒出來的嫉妒之心,也全都消散,剩下的,隻有對未來美好的希望。


    又聊了幾句,夾皮溝的人就簇擁著車老板子,去會計室算賬。


    老板叔手裏掐著一大把票據,昂首挺胸走在中間,張隊長嘴裏還一個勁叮囑:


    “老板子,把條子都攥緊嘍,別叫大風給刮跑嘍。”


    “把俺刮跑,都不能叫條子刮跑。”


    老板叔擺出一副要錢不要命的架勢,逗得大家嗬嗬直笑,臉上的笑容,那是真開心。


    可是到了財會室之後,卻有點尷尬:人家沒想到第一天收購,就來了這麽一筆大生意,所以準備的現金不夠用。


    供銷社主任都來了,跟老支書打商量:“老張書記,要不條子先放你們手裏,反正山野菜也快下來了,到時候一塊算咋樣?”


    老支書一聽就瞪起眼睛:“打白條啊,那可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