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種歡聲笑語中,啞巴爺爺領著大夥,來到一片雜樹林,手裏比劃幾下,意思是說:這裏的山貨最多。
其實不用他說,大夥也都發現了一片片的蘑菇,那家夥,就跟有人特意種的似的。
於是都紛紛放下大背簍,拎著土籃子,開始撿蘑菇。
沒錯,就是撿。
蘑菇遍地都是,可不就是撿嘛,還得挑選品種好而且品質也好的,那些剛冒出來的,或者是已經耍圈生蛆的,根本就懶得動手。
雖然這些天,斷斷續續地總是下雨,但是林子裏麵,都是厚厚一層腐殖質,全是由一年年的枯枝落葉組成,極為滲水。
腳踩上去,一點也不濕滑,反倒是感覺軟綿綿的,就像踩在海綿上似的。
這片林子是天然生長的雜樹林,樹木種類繁多,鬆樹就有落葉鬆,樟子鬆,大紅鬆等等。
還有其它落葉樹,柞樹、水曲柳、黃玻璃樹、白樺黑樺,榆樹楊樹等等,幾十個品種。
正因為如此,蘑菇的種類也非常豐富,因為許多的菌類,生長的環境也都各不不同,跟樹種有著很大的關係。
比如說,大夥現在采集的紅鬆傘,就隻在樟子鬆的林地裏生長,落葉鬆裏麵就不會有。
這種紅鬆傘,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鬆樹蘑,營養價值很高,一直到後來,依舊不能人工養殖,所以是百分百純天然。
劉青山也是以後才知道,因為這種蘑菇形狀像一個鉚釘,用水焯過之後,呈現紫紅色,所以有個霸氣的學名,叫做“血紅鉚釘蘑”。
吃起來口感肉肉的,香氣也足,所以千萬不要被這個名字給嚇到。
劉青山蹲在地上,慢悠悠地轉一圈,挑著那些壯實的紅鬆傘,撿到籃子裏,轉一圈,基本上就能采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
然後再挪幾步,繼續蹲著轉圈采集,身邊不遠處,傳來大夥的閑聊聲。
“這蘑菇頭,長得還真大,你們瞧瞧,這模樣像個啥?”
聽聲音,好像是張杆子的。
沒開傘的紅鬆傘,形狀像啥,那自然是不言而喻。
周圍頓時響起一陣嘿嘿的笑聲,都是男人,當然懂的。
隨後,就響起了老板叔的聲音:“杆子,你褲襠裏那玩意,估計就跟這個一般大。”
劉青山抬眼望望,隻見老板叔手裏捏著一個小小的紅鬆傘,跟剛結的黃瓜扭差不多大。
這種成年人的話題,他一個半大小子,當然不好摻和,還是乖乖聽那些老司機開車吧。
果然,張杆子也不是好惹的:“哎呀,老板子,你也不嫌磕磣,大白天的,把自己那玩意掏出來顯擺啥呀!”
在人們的哄笑聲中,張杆子更來勁了:“難怪你家是一窩閨女,俺今天才知道,是你那玩意不夠長啊。”
劉青山都忍不住想樂,要說蘑菇這種菌類,長相還真夠叫人浮想聯翩的。
難怪島國那邊的人,都喜歡食用呢,在他們的觀念中,蘑菇這東西,就深得“形補”的精髓。
不知道,楊老師能不能幫著聯係上那邊?
正琢磨著呢,手指忽然碰到一根粗壯的大蘑菇頭,劉青山不由得眼前一亮,嘴裏下意識地驚唿一聲:
“鬆茸!”
眼前是個呈現出紅褐色的蘑菇頭,還沒有開傘,下麵露出一截粗壯的傘柄,呈現出一種乳白色,傘柄表麵,還長著鱗片。
這個鱗片,也是鬆茸的主要特征,所以當地人都把鬆茸稱作“剝皮菌”。
他這一聲吆喝,也把附近的幾個人給吸引過來,連啞巴爺爺都過來了。
看到劉青山小心翼翼地在扒著鬆茸周圍的枯枝敗葉,露出來的傘柄也越來越長,都將近一紮長了。
成年人的一紮,二十厘米左右,這林子裏的鬆茸,品質絕對一流。
“臥槽,這玩意還有野生的啊,要是老娘們進山采蘑菇,憋不住了想上廁所,蹲在這的話……”
身後傳來張杆子的怪叫,顯然不是啥好話。
“滾犢子,你小子整天就惦記著那點事!”
老板叔喝罵了一句,又湊過來瞧了一眼:“青山,這是臭菇,別看個頭大,味道一點都不好。”
你說鬆茸是臭菇?
劉青山眨眨眼睛,然後想起來,林子裏麵,確實有一種和鬆茸極為類似的菌類,名叫花鬆茸,有一種怪怪的臭味,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跟鬆茸都沒得比。
估計是大夥嚐過花鬆茸,覺得味道不好,所以連真正的鬆茸,也都無人問津了。
倒是後來有些不講究的趕山人,拿花鬆茸冒充鬆茸,欺騙外行。
“老板叔,這個不是臭菇,蘑菇頭跟鬆籽外皮的顏色差不多。”
想了想,他又補充說:“你說的臭菇,蘑菇頭顏色更深,紋路也雜亂,所以這個叫鬆茸,那個叫花鬆茸,味道也不一樣,不信你們聞聞?”
他已經把鬆茸周圍的幹鬆針都扒開,小心翼翼地伸手上去,準備把鬆茸取下來。
最好不要碰觸到鬆茸下麵寄生的根基,等采完之後,再把鬆針啥的都埋迴去,下次記住位置,還能繼續在這裏找到鬆茸。
可是有人比他手快啊,隻見一個黑糊糊的巴掌,猛得拍了上去,好好的一根大鬆茸,直接被拍得稀碎稀碎的。
看著這隻張著大嘴,腦袋還一搖一晃的熊仔,劉青山也很是無語,隻能伸手拍拍它的腦瓜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你呀你呀,一巴掌把好幾十塊糖給拍沒嘍。”
旁邊的老板叔卻聽出弦外之音:“青山,這玩意這麽值錢的嗎?”
劉青山點了點頭:“當然,得遇到合適的買家。”
就像是上一次去縣裏帶的那些山貨,要是擺在港島或者島國那邊的櫃台上,立刻就會身價百倍。
但是在小縣城的收購站裏,就是白菜價,最後都叫劉青山送給徐校長了。
對於鬆茸這種菌類,當然鮮品是最好的,價值也最高。
不過以劉青山他們夾皮溝現有的條件,隻能選擇用鹽醃漬了,這樣的話,價格直接縮水一多半。
沒法子,現在的條件還是太落後。
劉青山給大夥講清楚鬆茸和花鬆茸的區別之後,人們又散開,呈扇麵狀,緩緩向前。
再遇到鬆茸的時候,大夥也會按照劉青山講述的方法,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來,盡量不去破壞它們生活的環境。
除了蘑菇,遇到朽木,大夥還會細心地將上麵的黑木耳也采摘下來。
天陰曬不了,到時候往家裏炕頭上一鋪,也照樣能炕幹。
“哇,好大的樹雞子!”
不知道是誰嚷嚷了一句,正好就在劉青山身邊不遠,他也湊上去瞧。
隻見在一棵柞樹的側麵,生長著一簇鮮豔的菌類,色彩十分醒目,正麵是橘黃色,背麵乳白,層層疊疊,足有臉盆大小的一團。
這玩意的學名叫硫磺菌,老百姓叫它樹雞蘑或者樹雞子。
一來是因為這種菌層層相疊,跟雞冠子似的;二來則是因為味道鮮美如同雞肉,是有名的素裏葷,因而得名。
一簇樹雞子,就裝了差不多一筐,大夥更來勁了。
隻有張杆子,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采兩個蘑菇,就抬頭望望天,歇上一陣。
他的背簍最小,但是裏麵的菌類,卻是最少的。
“杆子,你別總抬頭望天啊,好好幹活!”
張隊長也瞧不下眼,嘴裏吆喝著。
張杆子還真能對付:“誰望天兒啦,俺這是找猴頭呢,嘿嘿,快瞧,那樹杈上有個大猴頭!”
附近的人順著他的手指望過去,果然,在一株柞樹上,長著一團乳白色的東西,毛茸茸的,就像一隻白猿在那探出腦袋。
這就是野生的猴頭菌了,和魚翅齊名,曆來就有“海中魚翅,山裏猴頭”的說法。
誤打誤撞的張杆子,也興衝衝地第一個衝過去,抱著大柞樹往上爬,不過沒爬到一米高呢,就出溜下來。
“一邊去,別礙事。”
張大帥早就從筐裏取出一副腳紮子,往鞋上綁著。
這東西是爬樹的專用工具,別說爬個小柞樹,就算是幾十米高的大紅鬆,照樣蹬著腳紮子,爬上去打鬆塔。
林子裏采山,最危險的一項,就屬打鬆塔了。
這腳紮子結構也挺簡單的,就是一個鐵框,方麵套進鞋裏,隻是在內側,各有一根鋒利的鋼刺。
爬樹的時候,兩腳輪流向上,鋼刺順著樹皮紮進,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隻見張大帥綁好了腳紮子,矮小的身子竄到樹上,靈活賽過猴子,噌噌幾下,就爬到了生長猴頭的樹杈旁邊,抽出綁在腿上的刀子,小心地將猴頭切下來。
劉青山也湊過去細看,這個猴頭不老不嫩,長得正好,有海碗口大小,垂下的茸毛色澤白皙,一點都沒有發老變黃。
湊到鼻子下麵,就能嗅到一股鮮美的香氣,叫劉青山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劉青山心裏也不由大讚:這林子還真是一個大寶藏啊!
張大帥則不忙著解腳紮子,而是嘴裏興奮地吆喝著:“媽個巴子的,這猴頭一長就是一對兒,大夥都在跟前踅摸踅摸,肯定還有!”
大夥剛要散開尋找,卻被啞巴爺爺給攔住,他手裏比比劃劃的,叫大夥不要再采。
張杆子還記著被黑瞎子給坑慘的仇呢,嘴裏就編排:“啞巴,你是等俺們都迴去了,自個來采了賣錢吧,難怪你攢那麽多錢呢!”
啞巴爺爺也不惱,憨憨的臉上依舊帶著笑,他搖搖手,繼續比劃起來:原來他的意思是叫剩下的猴頭繼續生長,然後自然繁殖,這樣以後林子裏的猴頭菇,就不會絕種。
老輩的趕山人,對待野牲口,從來不會趕盡殺絕,不殺母獸,不傷幼獸,是他們的準則。
就算是對待這些山珍,也都采一放一,本著永續利用的祖訓。
劉青山都忍不住朝啞巴爺爺豎豎大拇指,表達自己內心的敬佩,因為剛才,他也急著想把另一個猴頭采下來,根本就沒有啞巴爺爺這種情懷。
他覺得,啞巴爺爺這樣的人,才是山林真正的守護者!
其實不用他說,大夥也都發現了一片片的蘑菇,那家夥,就跟有人特意種的似的。
於是都紛紛放下大背簍,拎著土籃子,開始撿蘑菇。
沒錯,就是撿。
蘑菇遍地都是,可不就是撿嘛,還得挑選品種好而且品質也好的,那些剛冒出來的,或者是已經耍圈生蛆的,根本就懶得動手。
雖然這些天,斷斷續續地總是下雨,但是林子裏麵,都是厚厚一層腐殖質,全是由一年年的枯枝落葉組成,極為滲水。
腳踩上去,一點也不濕滑,反倒是感覺軟綿綿的,就像踩在海綿上似的。
這片林子是天然生長的雜樹林,樹木種類繁多,鬆樹就有落葉鬆,樟子鬆,大紅鬆等等。
還有其它落葉樹,柞樹、水曲柳、黃玻璃樹、白樺黑樺,榆樹楊樹等等,幾十個品種。
正因為如此,蘑菇的種類也非常豐富,因為許多的菌類,生長的環境也都各不不同,跟樹種有著很大的關係。
比如說,大夥現在采集的紅鬆傘,就隻在樟子鬆的林地裏生長,落葉鬆裏麵就不會有。
這種紅鬆傘,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鬆樹蘑,營養價值很高,一直到後來,依舊不能人工養殖,所以是百分百純天然。
劉青山也是以後才知道,因為這種蘑菇形狀像一個鉚釘,用水焯過之後,呈現紫紅色,所以有個霸氣的學名,叫做“血紅鉚釘蘑”。
吃起來口感肉肉的,香氣也足,所以千萬不要被這個名字給嚇到。
劉青山蹲在地上,慢悠悠地轉一圈,挑著那些壯實的紅鬆傘,撿到籃子裏,轉一圈,基本上就能采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
然後再挪幾步,繼續蹲著轉圈采集,身邊不遠處,傳來大夥的閑聊聲。
“這蘑菇頭,長得還真大,你們瞧瞧,這模樣像個啥?”
聽聲音,好像是張杆子的。
沒開傘的紅鬆傘,形狀像啥,那自然是不言而喻。
周圍頓時響起一陣嘿嘿的笑聲,都是男人,當然懂的。
隨後,就響起了老板叔的聲音:“杆子,你褲襠裏那玩意,估計就跟這個一般大。”
劉青山抬眼望望,隻見老板叔手裏捏著一個小小的紅鬆傘,跟剛結的黃瓜扭差不多大。
這種成年人的話題,他一個半大小子,當然不好摻和,還是乖乖聽那些老司機開車吧。
果然,張杆子也不是好惹的:“哎呀,老板子,你也不嫌磕磣,大白天的,把自己那玩意掏出來顯擺啥呀!”
在人們的哄笑聲中,張杆子更來勁了:“難怪你家是一窩閨女,俺今天才知道,是你那玩意不夠長啊。”
劉青山都忍不住想樂,要說蘑菇這種菌類,長相還真夠叫人浮想聯翩的。
難怪島國那邊的人,都喜歡食用呢,在他們的觀念中,蘑菇這東西,就深得“形補”的精髓。
不知道,楊老師能不能幫著聯係上那邊?
正琢磨著呢,手指忽然碰到一根粗壯的大蘑菇頭,劉青山不由得眼前一亮,嘴裏下意識地驚唿一聲:
“鬆茸!”
眼前是個呈現出紅褐色的蘑菇頭,還沒有開傘,下麵露出一截粗壯的傘柄,呈現出一種乳白色,傘柄表麵,還長著鱗片。
這個鱗片,也是鬆茸的主要特征,所以當地人都把鬆茸稱作“剝皮菌”。
他這一聲吆喝,也把附近的幾個人給吸引過來,連啞巴爺爺都過來了。
看到劉青山小心翼翼地在扒著鬆茸周圍的枯枝敗葉,露出來的傘柄也越來越長,都將近一紮長了。
成年人的一紮,二十厘米左右,這林子裏的鬆茸,品質絕對一流。
“臥槽,這玩意還有野生的啊,要是老娘們進山采蘑菇,憋不住了想上廁所,蹲在這的話……”
身後傳來張杆子的怪叫,顯然不是啥好話。
“滾犢子,你小子整天就惦記著那點事!”
老板叔喝罵了一句,又湊過來瞧了一眼:“青山,這是臭菇,別看個頭大,味道一點都不好。”
你說鬆茸是臭菇?
劉青山眨眨眼睛,然後想起來,林子裏麵,確實有一種和鬆茸極為類似的菌類,名叫花鬆茸,有一種怪怪的臭味,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跟鬆茸都沒得比。
估計是大夥嚐過花鬆茸,覺得味道不好,所以連真正的鬆茸,也都無人問津了。
倒是後來有些不講究的趕山人,拿花鬆茸冒充鬆茸,欺騙外行。
“老板叔,這個不是臭菇,蘑菇頭跟鬆籽外皮的顏色差不多。”
想了想,他又補充說:“你說的臭菇,蘑菇頭顏色更深,紋路也雜亂,所以這個叫鬆茸,那個叫花鬆茸,味道也不一樣,不信你們聞聞?”
他已經把鬆茸周圍的幹鬆針都扒開,小心翼翼地伸手上去,準備把鬆茸取下來。
最好不要碰觸到鬆茸下麵寄生的根基,等采完之後,再把鬆針啥的都埋迴去,下次記住位置,還能繼續在這裏找到鬆茸。
可是有人比他手快啊,隻見一個黑糊糊的巴掌,猛得拍了上去,好好的一根大鬆茸,直接被拍得稀碎稀碎的。
看著這隻張著大嘴,腦袋還一搖一晃的熊仔,劉青山也很是無語,隻能伸手拍拍它的腦瓜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你呀你呀,一巴掌把好幾十塊糖給拍沒嘍。”
旁邊的老板叔卻聽出弦外之音:“青山,這玩意這麽值錢的嗎?”
劉青山點了點頭:“當然,得遇到合適的買家。”
就像是上一次去縣裏帶的那些山貨,要是擺在港島或者島國那邊的櫃台上,立刻就會身價百倍。
但是在小縣城的收購站裏,就是白菜價,最後都叫劉青山送給徐校長了。
對於鬆茸這種菌類,當然鮮品是最好的,價值也最高。
不過以劉青山他們夾皮溝現有的條件,隻能選擇用鹽醃漬了,這樣的話,價格直接縮水一多半。
沒法子,現在的條件還是太落後。
劉青山給大夥講清楚鬆茸和花鬆茸的區別之後,人們又散開,呈扇麵狀,緩緩向前。
再遇到鬆茸的時候,大夥也會按照劉青山講述的方法,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來,盡量不去破壞它們生活的環境。
除了蘑菇,遇到朽木,大夥還會細心地將上麵的黑木耳也采摘下來。
天陰曬不了,到時候往家裏炕頭上一鋪,也照樣能炕幹。
“哇,好大的樹雞子!”
不知道是誰嚷嚷了一句,正好就在劉青山身邊不遠,他也湊上去瞧。
隻見在一棵柞樹的側麵,生長著一簇鮮豔的菌類,色彩十分醒目,正麵是橘黃色,背麵乳白,層層疊疊,足有臉盆大小的一團。
這玩意的學名叫硫磺菌,老百姓叫它樹雞蘑或者樹雞子。
一來是因為這種菌層層相疊,跟雞冠子似的;二來則是因為味道鮮美如同雞肉,是有名的素裏葷,因而得名。
一簇樹雞子,就裝了差不多一筐,大夥更來勁了。
隻有張杆子,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采兩個蘑菇,就抬頭望望天,歇上一陣。
他的背簍最小,但是裏麵的菌類,卻是最少的。
“杆子,你別總抬頭望天啊,好好幹活!”
張隊長也瞧不下眼,嘴裏吆喝著。
張杆子還真能對付:“誰望天兒啦,俺這是找猴頭呢,嘿嘿,快瞧,那樹杈上有個大猴頭!”
附近的人順著他的手指望過去,果然,在一株柞樹上,長著一團乳白色的東西,毛茸茸的,就像一隻白猿在那探出腦袋。
這就是野生的猴頭菌了,和魚翅齊名,曆來就有“海中魚翅,山裏猴頭”的說法。
誤打誤撞的張杆子,也興衝衝地第一個衝過去,抱著大柞樹往上爬,不過沒爬到一米高呢,就出溜下來。
“一邊去,別礙事。”
張大帥早就從筐裏取出一副腳紮子,往鞋上綁著。
這東西是爬樹的專用工具,別說爬個小柞樹,就算是幾十米高的大紅鬆,照樣蹬著腳紮子,爬上去打鬆塔。
林子裏采山,最危險的一項,就屬打鬆塔了。
這腳紮子結構也挺簡單的,就是一個鐵框,方麵套進鞋裏,隻是在內側,各有一根鋒利的鋼刺。
爬樹的時候,兩腳輪流向上,鋼刺順著樹皮紮進,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隻見張大帥綁好了腳紮子,矮小的身子竄到樹上,靈活賽過猴子,噌噌幾下,就爬到了生長猴頭的樹杈旁邊,抽出綁在腿上的刀子,小心地將猴頭切下來。
劉青山也湊過去細看,這個猴頭不老不嫩,長得正好,有海碗口大小,垂下的茸毛色澤白皙,一點都沒有發老變黃。
湊到鼻子下麵,就能嗅到一股鮮美的香氣,叫劉青山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劉青山心裏也不由大讚:這林子還真是一個大寶藏啊!
張大帥則不忙著解腳紮子,而是嘴裏興奮地吆喝著:“媽個巴子的,這猴頭一長就是一對兒,大夥都在跟前踅摸踅摸,肯定還有!”
大夥剛要散開尋找,卻被啞巴爺爺給攔住,他手裏比比劃劃的,叫大夥不要再采。
張杆子還記著被黑瞎子給坑慘的仇呢,嘴裏就編排:“啞巴,你是等俺們都迴去了,自個來采了賣錢吧,難怪你攢那麽多錢呢!”
啞巴爺爺也不惱,憨憨的臉上依舊帶著笑,他搖搖手,繼續比劃起來:原來他的意思是叫剩下的猴頭繼續生長,然後自然繁殖,這樣以後林子裏的猴頭菇,就不會絕種。
老輩的趕山人,對待野牲口,從來不會趕盡殺絕,不殺母獸,不傷幼獸,是他們的準則。
就算是對待這些山珍,也都采一放一,本著永續利用的祖訓。
劉青山都忍不住朝啞巴爺爺豎豎大拇指,表達自己內心的敬佩,因為剛才,他也急著想把另一個猴頭采下來,根本就沒有啞巴爺爺這種情懷。
他覺得,啞巴爺爺這樣的人,才是山林真正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