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天地初開,宇宙鴻蒙,有上古大能得窺天機,領悟天地之造化,謂之為大道,萬物之規律,謂之為本源。掌握大道本源,可曉陰陽,通變化。更有能者借此利用大道本源,可唿風喚雨,彈指間移山倒海,甚至逆天改命,無所而不能。上古大能留下傳承後便破碎虛空,白日飛升而去,此後天下大道之道盛極一時,修道者也已為人族立身之本。然盛極必衰,彼時浩劫突降,天地巨變,修道者紛紛無故隕落,天河十二州也遭受滅頂之災,幾近覆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南無佛馱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迦耶。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具大悲心者。怛侄他。唵。斫羯囉伐底。震多末尼。摩訶。缽蹬謎。嚕嚕嚕嚕。底吒。爍囉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訶。唵。缽蹋摩。震多末尼。爍囉吽。唵跋喇陀。缽亶謎吽……”
翠然當中夾雜著爽氣,清晨便是如此了。天蒙亮,晨曦照耀在樹葉上,綠瑩交映著斜暉,折射在廂房,平添了幾分祥和之氣。
廂房內聳著一尊大佛,長約三丈,寬約七尺,全身鍍金,與折射進來的晨曦相映交輝。
廂房內香霧氳繞,大佛的對麵席地盤坐著一名老僧,朝南麵門,眉須花白卻麵色紅潤,兩眼虛閉但時不時發出兩道明亮的精光告誡著孩子他並沒有睡著。老僧的對麵放著蒲團,十幾個孩子麵對大佛盤膝而坐,陣陣誦讀聲從他們口中傳出,音多而不雜。
“當!……!”
屆時,陣陣鍾聲傳來,鏗鏘有力,欲破蒼穹。清晨聽蕩氣迴腸的鍾聲,鍾聲在時光緩緩鋪開的宣紙上,啟示著前世,今生和未來,那一聲聲,在屋頂,在樹梢,在空中,迴蕩而悠遠,漸行漸逝。
“好了,今天的晨讀至此,子環你留下來,其他人可以去用齋了。”
盤坐的老僧擺了擺手,未曾起身,也並沒有睜開雙眼。
“是,慧聰師叔。”
十幾個孩子齊聲應答,起身向外。
恍然間,寺廟的安詳和四大皆空的靜又恢複如初了。
被老僧留下來的孩子叫做楊子環,十一二歲的模樣,明眸皓齒,豐神如玉。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裏閃動著波波暗湧,透露著些許稚氣,還帶有一絲疑惑。
眾人走後慧聰並未對此做些解答,隻是繼續誦經念咒。
師傅不開口,楊子環這個做徒弟的也不好詢問。在清音寺多年,這點耐性他還是有的。
楊子環並未閑著,反倒是把這當成了一種享受,對寺院的祥和寧靜,學會放下,徹底放下自己心中過多的奢望,少一點偏見的爭執,少一點奢望的煩惱,少一點貪婪的癡夢,那一顆顆煩躁的心,在梵音中漸漸靜下來,多一點沉思和理解,多一點包函和容納,聆聽大道之音。
……
時間飛逝,待到楊子環迴過神來,已是日上三竿。
“看歲月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夢。”
楊子環內心不由感慨萬千。
“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一場雲煙向東流。”
“子環,知道為師為什麽將你留下來嗎?”
短暫的平靜後,慧聰睜開了雙眼,緩聲細語地問道。
“弟子天性愚鈍,還望師傅告知一二。”
楊子環撲朔著眼睛,眨了眨,鋥亮的光頭被驕陽灑下了一層金輝。嘴上如是說道,可心裏卻在思考著慧聰所謂的一場雲煙向東流。
“子環,知道我們清音寺為何提名叫做清音嗎?”
慧聰依舊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
“靈源雙瀑布,千古得清音。”
“自古清音易找,靈源難尋。有清音的地方不一定有靈源,而有靈源的地方一定有清音。”
楊子環答罷,得意地笑了笑。
“揚其灰,拂其塵,拭表不拭裏。”
慧聰如出一轍,語言簡潔十分。
“師傅此言何意?”
楊子環尷尬地撓了撓頭。
“子環,你跟我來。”
慧聰起身向外。
“是,師傅。”
楊子環不做絲毫耽擱,緊隨其後。
“子環,你看這兩塊土地,有何不同?”
門外,慧聰單手托於胸前,一串佛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隱隱有波紋暗湧流轉。在其手中飛快的轉動,甚是不凡。另一隻指了指麵前的兩塊土地。
“師傅,這……並未有何不同啊?”
楊子環仔細打量,兩塊土地同呈黃褐色,空氣中隱隱充斥著土腥味。一模一樣,並沒有絲毫的差異。這也正是楊子環心中不解之處。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去。”
慧聰眺望遠處,抬頭吟之。
“仔細去看,用你的心去看。厚德方能載物,有時候站在另一個角度上,你會看的更加透徹。”
“厚德載物,另一個角度?”
楊子環詫異。
“對,你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它隻是一塊平淡無奇的土地罷了。但你要是站在花草樹木的角度來看。土地,就是它們的生命源頭,其作用不可名狀。”
慧聰悉心解釋。
“那為什麽一塊地上麵樹木茂盛,而另一塊地卻貧瘠十分?”
楊子環很是不解。
“象由心生,象隨心滅。”
慧聰不厭其煩地說道。
“當風來時,竹子就知風因緣而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
“子環,你再仔細去看,那塊貧瘠的土地上當真沒有生命的存在?”
慧聰再次詢問。
“一棵草,還有一隻蝸牛!”
經過慧聰的點撥,楊子環觀察的更加入微。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複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也許土地的本身不適,造就了它的貧瘠。但誰又能否決它千萬年前沒有生命本源的存在。你看那顆草上的露珠,它何嚐不是一種生命呢。”
慧聰言後便是一番沉思。
“大道本源,命之本源。本源,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楊子環對這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之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些本源所說,不過是眾生芸芸罷了。你說它是風,那它就是風。你說它是雨,那它就是雨。一切有生命的跡象,一切有大道的源頭,那便是本源了。”
慧聰拈手一指,一縷若有若無的徐煙從指尖憑空升起,隨後氳成一灘光圈緩緩消散。
“師傅,這就是本源?”
楊子環不由咋舌。
“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靈源和本源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理質上相同,但作用上卻處處不同。”
“這些你現在是不會明白的,隻有等你達到化氣之境方能洞悉這其中的奧秘所在。”
慧聰諄諄教誨。
“啊!化氣境?太難了吧。”
楊子環麵容略顯沮喪之色。
“修道,修道。修的是什麽道!修的是大道,是天道,是我道。修道一說,與天爭,與地爭,與萬物相爭。修道難,難於上青天。而天地是何其的偉闊,修道一事,比肩登天,堪勝撼地,舉步維艱。多少人望而卻步卡在這一門檻。更何況這天河十二州還隻是浩瀚鴻蒙中的邊邊一角罷了,可見修道之難。”
慧聰將楊子環的失落之情盡收眼底。
“是,師傅。弟子謹遵教誨!”
楊子環恭手,仿佛找到了方向,那一抹陰鬱也消失殆盡。
“鴻蒙初開,天地之間。相生相克,相依相存。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隨著歲月的侵蝕,沒有什麽是亙古不變的。若是有,那也大概隻是仙了。”
“大寺我有,取名清音。”
慧聰咋咋言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南無佛馱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迦耶。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具大悲心者。怛侄他。唵。斫羯囉伐底。震多末尼。摩訶。缽蹬謎。嚕嚕嚕嚕。底吒。爍囉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訶。唵。缽蹋摩。震多末尼。爍囉吽。唵跋喇陀。缽亶謎吽……”
翠然當中夾雜著爽氣,清晨便是如此了。天蒙亮,晨曦照耀在樹葉上,綠瑩交映著斜暉,折射在廂房,平添了幾分祥和之氣。
廂房內聳著一尊大佛,長約三丈,寬約七尺,全身鍍金,與折射進來的晨曦相映交輝。
廂房內香霧氳繞,大佛的對麵席地盤坐著一名老僧,朝南麵門,眉須花白卻麵色紅潤,兩眼虛閉但時不時發出兩道明亮的精光告誡著孩子他並沒有睡著。老僧的對麵放著蒲團,十幾個孩子麵對大佛盤膝而坐,陣陣誦讀聲從他們口中傳出,音多而不雜。
“當!……!”
屆時,陣陣鍾聲傳來,鏗鏘有力,欲破蒼穹。清晨聽蕩氣迴腸的鍾聲,鍾聲在時光緩緩鋪開的宣紙上,啟示著前世,今生和未來,那一聲聲,在屋頂,在樹梢,在空中,迴蕩而悠遠,漸行漸逝。
“好了,今天的晨讀至此,子環你留下來,其他人可以去用齋了。”
盤坐的老僧擺了擺手,未曾起身,也並沒有睜開雙眼。
“是,慧聰師叔。”
十幾個孩子齊聲應答,起身向外。
恍然間,寺廟的安詳和四大皆空的靜又恢複如初了。
被老僧留下來的孩子叫做楊子環,十一二歲的模樣,明眸皓齒,豐神如玉。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裏閃動著波波暗湧,透露著些許稚氣,還帶有一絲疑惑。
眾人走後慧聰並未對此做些解答,隻是繼續誦經念咒。
師傅不開口,楊子環這個做徒弟的也不好詢問。在清音寺多年,這點耐性他還是有的。
楊子環並未閑著,反倒是把這當成了一種享受,對寺院的祥和寧靜,學會放下,徹底放下自己心中過多的奢望,少一點偏見的爭執,少一點奢望的煩惱,少一點貪婪的癡夢,那一顆顆煩躁的心,在梵音中漸漸靜下來,多一點沉思和理解,多一點包函和容納,聆聽大道之音。
……
時間飛逝,待到楊子環迴過神來,已是日上三竿。
“看歲月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夢。”
楊子環內心不由感慨萬千。
“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一場雲煙向東流。”
“子環,知道為師為什麽將你留下來嗎?”
短暫的平靜後,慧聰睜開了雙眼,緩聲細語地問道。
“弟子天性愚鈍,還望師傅告知一二。”
楊子環撲朔著眼睛,眨了眨,鋥亮的光頭被驕陽灑下了一層金輝。嘴上如是說道,可心裏卻在思考著慧聰所謂的一場雲煙向東流。
“子環,知道我們清音寺為何提名叫做清音嗎?”
慧聰依舊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
“靈源雙瀑布,千古得清音。”
“自古清音易找,靈源難尋。有清音的地方不一定有靈源,而有靈源的地方一定有清音。”
楊子環答罷,得意地笑了笑。
“揚其灰,拂其塵,拭表不拭裏。”
慧聰如出一轍,語言簡潔十分。
“師傅此言何意?”
楊子環尷尬地撓了撓頭。
“子環,你跟我來。”
慧聰起身向外。
“是,師傅。”
楊子環不做絲毫耽擱,緊隨其後。
“子環,你看這兩塊土地,有何不同?”
門外,慧聰單手托於胸前,一串佛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隱隱有波紋暗湧流轉。在其手中飛快的轉動,甚是不凡。另一隻指了指麵前的兩塊土地。
“師傅,這……並未有何不同啊?”
楊子環仔細打量,兩塊土地同呈黃褐色,空氣中隱隱充斥著土腥味。一模一樣,並沒有絲毫的差異。這也正是楊子環心中不解之處。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去。”
慧聰眺望遠處,抬頭吟之。
“仔細去看,用你的心去看。厚德方能載物,有時候站在另一個角度上,你會看的更加透徹。”
“厚德載物,另一個角度?”
楊子環詫異。
“對,你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它隻是一塊平淡無奇的土地罷了。但你要是站在花草樹木的角度來看。土地,就是它們的生命源頭,其作用不可名狀。”
慧聰悉心解釋。
“那為什麽一塊地上麵樹木茂盛,而另一塊地卻貧瘠十分?”
楊子環很是不解。
“象由心生,象隨心滅。”
慧聰不厭其煩地說道。
“當風來時,竹子就知風因緣而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
“子環,你再仔細去看,那塊貧瘠的土地上當真沒有生命的存在?”
慧聰再次詢問。
“一棵草,還有一隻蝸牛!”
經過慧聰的點撥,楊子環觀察的更加入微。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複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也許土地的本身不適,造就了它的貧瘠。但誰又能否決它千萬年前沒有生命本源的存在。你看那顆草上的露珠,它何嚐不是一種生命呢。”
慧聰言後便是一番沉思。
“大道本源,命之本源。本源,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楊子環對這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之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些本源所說,不過是眾生芸芸罷了。你說它是風,那它就是風。你說它是雨,那它就是雨。一切有生命的跡象,一切有大道的源頭,那便是本源了。”
慧聰拈手一指,一縷若有若無的徐煙從指尖憑空升起,隨後氳成一灘光圈緩緩消散。
“師傅,這就是本源?”
楊子環不由咋舌。
“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靈源和本源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理質上相同,但作用上卻處處不同。”
“這些你現在是不會明白的,隻有等你達到化氣之境方能洞悉這其中的奧秘所在。”
慧聰諄諄教誨。
“啊!化氣境?太難了吧。”
楊子環麵容略顯沮喪之色。
“修道,修道。修的是什麽道!修的是大道,是天道,是我道。修道一說,與天爭,與地爭,與萬物相爭。修道難,難於上青天。而天地是何其的偉闊,修道一事,比肩登天,堪勝撼地,舉步維艱。多少人望而卻步卡在這一門檻。更何況這天河十二州還隻是浩瀚鴻蒙中的邊邊一角罷了,可見修道之難。”
慧聰將楊子環的失落之情盡收眼底。
“是,師傅。弟子謹遵教誨!”
楊子環恭手,仿佛找到了方向,那一抹陰鬱也消失殆盡。
“鴻蒙初開,天地之間。相生相克,相依相存。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隨著歲月的侵蝕,沒有什麽是亙古不變的。若是有,那也大概隻是仙了。”
“大寺我有,取名清音。”
慧聰咋咋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