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戰國開始,我們的先賢就開始使用水力和畜力代替人力,開始使用原始機械,使我們的文明開始跨步式前進,可是這幾百年來,卻鮮有突破。甚至於到了元明,竟然出現了文明的倒退,每每想到此事,朕心甚憂。如今我們總算是找到了新動力,盡管他還很弱小,但他終將一日,成為時代的主角。”徐梁轉身看向身後的眾人,深深的掃過他們的麵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徐梁轉頭看向王徵道,“您老功在千秋,利在社稷,你們的成果,是大明之福,是大明百姓之福,朕都不知道該如何獎賞你了。錢財與您來說,或許不值一提。但朕還是想說,之前凡事拮據,是因為國家尚處於動蕩之中,銀錢緊缺,可如今乾坤已定,咱們再也沒有必要這般節省了。從今往後,所有研究人員的俸祿要加倍。”


    “陛下。”雜學素來被認為是奇淫技巧,是不被士人、國家認可的,可陛下卻對待眾人甚厚,讓老人家心中甚是感動。


    “朕知道,這不僅僅是錢的事情。”徐梁卻沒有按照王徵的思路來,而是繼續說道:“你們要及早整理出一份花名冊來,在研發過程中,凡是出力的人,日後朕庇佑獎賞。還有,朕準備在此地立下一塊石碑,同時向全天下政績碑文,記錄你們的事跡。”


    “陛下,這有些過了吧?”王徵略有不安道。


    “你們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徐梁笑道。


    瓦特因為是受了礦場主的資助,隻想到用蒸汽機提高挖礦效率,而不相信這種動力能夠驅使車輛。王徵等人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取代馬匹的動力源,卻沒想到這種萬能的動力源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說得再遠些,哪怕後世有了核能,蒸汽機仍然不會退出曆史舞台。因為核反應堆隻是個燒水的爐子,並不直接轉化出其他能量,仍舊需要蒸汽機進行能量轉換。


    “怎麽說都不為過啊!”徐梁歎道。


    王徵年紀大了,眼瞼脂肪退化,含不住眼淚,此刻已經老淚縱橫。


    徐梁上前攙起王徵的手臂,玩笑著改了兩句杜詩,道:“葵心公,我曹身與名俱滅,不廢葵心萬古流。”


    王徵連連搖頭:“陛下過譽了,過譽了。”


    “我想以公之別號設賞,每五年評選出一個於天下人有極大益處的科學成果、技術發明。徐梁道:“公以為如何?”


    “這老朽如何當得起……”王徵不安道。


    “就這麽定了。”徐梁笑著麵對眾人:“在場諸位都是大明第一批科研人士,看起來年不過而立,竟成就如此偉業,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日後若有建樹,光耀門楣,封侯拜爵,豈非好男兒?今年的葵心獎便獎給京師大學堂蒸汽機研發局全體人員,大家均分十萬兩的獎金。今後的葵心獎到底落在誰手,就要看諸位的本領了。”


    眾人聽了這番話,不由摩拳擦掌。


    雖然歸根到底無非名利二字,但要說得沒有絲毫市儈銅臭之氣也不容易。


    徐梁一邊說,一邊攙著王徵往實驗場外走去,又低聲問道:“葵心公,現在這蒸汽機還能被人學去麽?”


    王徵知道皇帝有心公之於眾,他也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宋應星在江南創設“化學”,正是通過報刊懸賞,短時間裏就弄出了“螢酸”,雖然那東西十分難伺候,除了玻璃雕花貌似也沒別的用處,但也能看到公開研究所帶來的好處。


    民間藏龍臥虎,誰知道有沒有能人呢。


    “陛下,”王葵心微微皺眉,“論說起來,如果隻知道原理,要想憑空複製咱們的蒸汽機,恐怕不能夠。”


    到底大明動用了近兩百人,曆時四年,花費巨量的銀錢,經曆了數十次大的失敗……


    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並非知道原理就能夠複製的。


    “不過若是有人買一台拆開,要想仿製一台倒未必困難。”王葵心道:“大量的心力其實是花在計算、籌謀上的,一旦被人看去,自然一錢不值。”


    徐梁點了點頭。


    這就說明蒸汽機本身的技術含量還不夠高。如果有了內燃機,甚至是電動機,就算扔給人家也沒人能仿製出來。


    “這樣的蒸汽機,造價幾何?”徐梁問道。


    王徵在心中算了算,道:“造價無非好鐵和人工,算下來其實不費多少銀子,就是費時。”他又歎了一聲:“陛下,其實臣之前也一直苦思不得其解。蒸汽機固然有開創之意,但實用上卻未比得上馬啊。就說那個火車。沒有鐵軌就沒法走,而鐵軌隻能用徐州出的蘇鋼,不算路上運費就得三錢銀子一斤,這哪裏是鋪路?簡直就是鋪銀子啊!”


    徐梁笑道:“而且蘇鋼還不好買,對吧?”


    “正是。”王徵卻笑不出來:“鑄炮、造銃都要好鋼,要買還得排隊等著呢。”


    “你想問我圖什麽?”徐梁迴頭看了一眼跟在後麵的皇後,示意她上前,一並道:“其實我要的很簡單,國勢。”


    “《易》說盛極而敗。在我看來,大明其實已經走到了一個盛極的關頭。我們的疆域已經大到了朝廷無法控製的程度。我們的文化也開始迴歸先秦、迴歸唐宋,一味學古,而再難開創。如此下去,國勢衰敗是必然的,絕不會因為今上聖明而有所扭轉。


    “所以我要大興格致之學,非但在眼下利益百姓,振奮人心,還要開啟一條新路,一條能夠持續向上走,蒸蒸日上的新路。或許我們這一生都看不到鐵軌鋪滿大明,看不到機車唿嘯奔馳,看不到升空登月……但我們的子孫未必看不到。隻要我起了這個頭,後人一代代走下去,大明的國勢就不會衰敗。”


    王徵是士大夫中少有的由數學啟蒙,後學經學的人。他的世界觀比之其他人更為開放,對世界、國家的思考也較其他人更深邃。因此而產生的疑惑也就更多,所以才會轉投天主教,尋求解脫。


    此時聽了徐梁的解釋,眼前豁然開朗,似乎摸到了內心中早已存在卻歸納不出來的“道”。


    隻是……


    “陛下,即便是格致之學,也終有盡處,到那時又該如何?”王徵問道。


    徐梁手指朝下,做了個兩條腿走路的樣子,道:“到那時,人們所見所聞所知所感已經遠不同於古之聖人,自然有人會在經史文叢之中,發掘出新的哲思道理。而這些‘思想’,一樣會反過來讓自然科學進一步往前走。”


    “如此循環交替方是陰陽相推昭昭近乎象矣!”王徵如同醍醐灌頂,茅塞大開,顫聲歎道:“恨我時日無多,終究不能見到陛下所創之盛世大明啊。”


    “先生何出此言?”徐梁道:“現在先生已經是掌舵之人,且保養好身體,提出想法便是了,具體的事便讓學生弟子們去做吧。”


    王徵歎道:“說到想法,長庚才是不世之才,遠勝老朽啊,可惜不能專心。”


    徐梁從未忘記過宋應星,不過現在看來,還沒有到召他迴來的時候。


    與王徵等人吃飯地點定在教授食堂。


    從形製上而言,這裏與後世的大學食堂沒有任何差別,不過因為食不言的習俗,整個用餐過程顯得有些沉悶,每個人都專注著自己眼前的食案,等地位最高者吃完之後就停下筷子。


    徐梁對此已經習慣了,等眾人全都吃好,方才將筷子橫過來擺放,表示自己用餐完畢。食堂的侍者過來撤了食案,奉上漱口用的清水,再上茶水茶點,這才表示進膳結束,可以說話了


    。


    “那位是張小榮吧?”徐梁看到陪在末座的年輕人。


    雖然隻是因為功勞見過一麵,但因為玻璃廠帶來的極高利潤,使得他並不容易被人忘記。


    “正是微臣。”張小榮連忙起身行禮。


    作為陪客,很多時候隻是個擺設,沒想到竟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


    “你不是調入工部任主事了麽?”徐梁笑問道。


    “迴陛下,臣是京師大學堂的客座教授,今日來給一年生講實驗方法的。”張小榮是最早對實驗進行係統歸類的人,並且寫了一本小冊子,從而得到皇帝的青睞。


    雖然這本冊子在某些尖酸刻薄之輩口中,成了“加加減減,上上下下”的廢話集錄,這的確符合科學實驗的特征:實驗無非就是在不同條件下取得不同的結果,加溫降溫,加壓減壓,記錄測量結果,大量工作都可以由學生操作。


    張小榮也不以為怪,甚至用這些挪揄之言作為記憶口訣傳授給學生。等他知道宋應星在江南研究化學。更是直截了當道:“化學實驗根本不用設計,有什麽東西都往燒杯裏扔就是了。”話雖偏頗。卻也形象,隻是扔的方法比較講究罷了。


    “不錯不錯,”徐梁道,“總結現象,探尋原理,總結歸納一步都不能少。你的實驗方法論,熊先生的公式總結,都是大明的寶貴財富。要傳給每個學生。”


    眾人紛紛口稱受教。


    “湯先生他們不來這裏用餐?”徐梁又問道。


    “陛下,幾位泰西教授因為宗教原因,並不在食堂用餐。都是小灶做些素菜送去的。”


    徐梁聽說過天主教神職人員有的在周五齋戒,不吃葷腥,以為湯若望那些人也要如此,所以並沒有細問。


    真相卻是因為食堂的夥食過於豐盛。教授的例餐是六菜一湯。餐餐有魚有肉,葷素搭配。


    如果還有特別需要,提前一天告知便是了。


    這對於傾向於清貧修行的耶穌會教士而言實在太過奢侈,所以隻能要求“特供”。


    “是不是全天任何時候都能吃到熱飯?”徐梁問道。


    “迴陛下,正是如此。即便深夜。食堂裏也總是熱著飯菜。”


    “還可以準備些糕點、零食,以便教授們隨時療饑。”徐梁道。


    眾人紛紛感謝陛下考慮得如此周到。曆代重學養士再沒人能出皇帝之右。徐梁卻是始終沒有忘記,京師大學堂其實是皇家的私立大學,開銷是自己掏的腰包,收益也是進的內承運庫。


    現在京師大學堂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經濟價值,但隨著蒸汽機的應用準備推廣,市場化的時間也不會太過遙遠。當然,這個推廣並非指機車車輛,而是取代大明已經有的幾台冷凝抽水蒸汽機,提高開礦效率。而且既然飛輪能夠轉起來了,用蒸汽機推動鋼鐵冶煉中的鼓風機,應用上也不會有太大難度。


    至於更進一步的應用,則需要在報紙、期刊上公開之後,收羅各行業資深人員的需求。


    蒸汽機被恩格斯稱為“萬能動力”是有其道理的。


    想到這點,徐梁的心情比之前好了許多。再想想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定型之後十年,才有人想到把蒸汽機放到車上。從這點上來說,大明的科學家兩步並成了一步走,成就仍然不容小覷。


    王徵卻是與徐梁剛好相反。


    他原本對取得的成績頗為感興奮,尤其是他最得意的發明“代耕”,如果能夠利用蒸汽機這樣巨大的力量,完全可以日耕數百畝,卻不需要太多人力。但是在探查了皇帝的口風之後,發現皇帝竟然希望一台機器能有數百、甚至數千匹良馬的力氣,這期望與現實難免太過懸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晚明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