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密組織的故布疑陣之下,多爾袞的日子過得無比的風聲鶴唳,終於在四月初的某一天,多爾袞在吳涇的暗示下,想到了換個地方睡覺。


    狡兔尚有三窟,這是吳涇說給多爾袞的原話。


    多爾袞並未有任何的懷疑,可是當他真的開始換地方睡覺,就意味著他再也沒有安全感,然後不停的換下去。


    不出七天,多爾袞即便是感覺在晚膳的時候,確定寢宮,那些犯上作亂的賊子,依然偶可能的手,索性每天睡覺前,就開始亂逛,走到哪裏便睡到哪裏,讓誰也猜不透自己。


    “魚兒慌神了。”吳涇將消息傳遞了出去。


    心裏暗示這個詞匯早就出現在情報處的內部教育刊物上,但是對於滿清,甚至整個世界來說,還是個讓人難以理解詞匯的。


    吳涇卻從心裏清楚,隻要多爾袞繼續這樣折騰下去,就會持續被自己不停的心理暗示。


    最後成為撞死在石頭上的魚,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


    接下來隻需要等待就可以了,多爾袞終究會自己鑽進圈套,軍隊裏早就做過實驗,油紙包裹後的火藥,可以保持足夠的爆炸效能。


    秘密組織的暗殺計劃,自然而然的會傳到徐梁的手中。


    對於這種小手腳,徐梁其實並不是非常上心。如今的滿清已經不是當初老賊酋活著的時候,被袁崇煥一炮送迴老家,便一蹶不振的日子。


    如今的滿清已經完成了從原始人到朝廷組織構建的轉變,如今他們有皇帝,有六部,有正規的軍隊,一旦滿洲人徹底進入戰爭狀態,根本不會關心是多爾袞,還是濟爾哈朗主持朝政。


    他們會圍繞著福林身邊兒,持續沒有盡頭的跟漢人爭鬥下去。


    斬首行動確實可以在一定時間上打擊他們的士氣和軍心。


    不過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是朝堂和戰場。


    好在現在的形勢一日日明朗起來,朝廷在經曆了最初的動蕩之後,隨著大量清廉、年輕、經曆過長時間培訓、實習的年輕官員走入政府機構,政府已經可以高強度的運轉。


    這讓大明的國力,以徐梁為基點,以朝堂為核心,開始源源不斷的轉化為龐大的戰爭實力。


    大明雖然陳舊而腐朽,雖然很多政策並未從上徹底沉澱下去,但是大明這座龐然大物一旦開始覺醒,便如同虎嘯山林,讓人不敢小覷。而滿洲這種從建州女真時代,走過來沒有多久,根本沒有文化積澱的少數民族,一旦不能迅速征服大明,他的力量便像是六月晴空下的薄雪,頃刻間便融化殆盡。


    不過萬事不會讓徐梁那麽順心,總有那麽三兩個跳梁小醜讓人頭疼。


    這個時候,一個叫做孫之獬的天啟年間,絲毫沒有節操的讀書人出現了。


    ……


    故事是這般發展的,當初清軍入關,與那些滿門投井而死,滿門上吊而死的士大夫不一樣,讀了一輩子的書孫之獬選擇了投降。


    當初滿清的待遇很好,滿清入中華,打著是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幌子,為了讓漢族的大臣可以接受自己,便允許大家傳明朝的袍服,戴之前的烏紗帽。


    可這位孫大人不一樣,他投降之後,節操根本不想要了,直接與家裏奴仆一起剃頭留辮子,並且換上滿裝,一心一意幫著馬青主子收攬人心。


    滿清朝廷便直接讓他做了禮部侍郎,可全天下都無比痛恨這個臉祖宗是誰都忘記了禽獸。


    可能是人民群眾的仇恨,也可能是朝堂上同僚的鄙視,徹底讓這廝放飛了自我,他最近在朝堂上說出了更家忘記祖宗的話語,是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也。


    這句話嚴重刺激了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人物。


    大明朝因為重點打擊殘元勢力,對於女真族其實是一直是羈縻政策,因為在大明朝看來,滿洲這種幾乎沒有什麽文化可言的民族,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前途。


    即便是當初武力值爆表的努爾哈赤,也隻是李家的一條狗而已。


    所以即便是如今入關了,滿清的內心依然無比的自卑,所以他們動不動就拿自己是女真,而女真曾經有大金這段輝煌的曆史說事。


    孫之獬將清帝與中國割裂開來,在明朝士大夫看來是愚不可及的行為,然而在滿洲權貴看來卻是格外有理。


    為他們從未將自己與中國視作一個整體,即便他們入關三百年之後,也仍然生活在陰暗自卑的角落裏,不相信中國和自己乃是一體。


    為了不讓“陛下”從中國,而讓中國從“陛下”。就要明確服冠禮儀。


    直觀來說,擴大剃發隊伍。


    多爾袞在入京之初就要求軍民人等剃發,但因為抵觸之聲實在太大,為了緩解人心,多爾袞才廢除了第一次“剃發令”。因此許多漢官雖然當著清廷的官,卻仍舊穿著大明的冠服,甚至連印信都還是大明的。


    然而現在多爾袞已經不打算再玩溫情脈脈的懷柔政策了。要想甄別出反滿的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剃發。


    或許有人會說。剃了頭發該反滿的一樣反滿。可是在這個尚有操守的年代,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毀,剃發就是剔去了為人的立身之本。連立身之本都不存在了,還反滿幹嘛?就這麽作為一具行屍走肉過活唄!


    所以當多爾袞的剃發令一出,“頭可斷,發不可剃”的唿聲自然就響了起來。


    “那孫之獬為何會想到再上‘剃頭疏’?”漢官們紛紛交頭接耳。


    “還不是那日上朝,孫之獬剃發滿服。漢官班裏把他推出去了。他去滿班,滿班也不容他,站在中間好生尷尬,想來就是因此而種了心結。”有人低聲喪氣道:“他這氣倒是消了,可我們這頭發又如何是好?”


    為了一把頭發就如此失魂落魄。看來這些漢人的確不是鐵了心要與滿人一道。


    滿官們看在眼裏,心中自然不爽快。這話傳到了多爾袞耳中,更加重了漢官不可用的念頭。


    “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多爾袞在朝堂之上,再次拋出了他的滿漢父子論。


    下麵的滿官各個得意,漢官隻是低垂著頭。


    在漢官心中,多少還記得奴兒哈赤曾是李成梁的義子,想想奴兒幹都司也是大明設立流官的故有領土,絕非羈縻可棄之地。現在這些奴兒坐了京城,竟然連父子關係都要顛倒過來!再者說,就算“父子一體”,大明的皇帝可從來沒有強令建奴蓄發戴網巾。


    “若不畫一,終屬貳心!”多爾袞殺氣騰騰地看著尚未剃發的漢官,又道:“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發。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


    十日為限,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由此而布告天下。


    這正是雪上加霜,成了壓垮北方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固然有人喪失操守剃發歸順,但更多的人還是想到了逃亡。這種逃亡從開始的小規模逃跑,漸漸演變成了大群百姓聚集南下,形同起義。


    “保發南逃”的唿聲頓時響徹華北,往往路過一村就多了一村的人,路過一縣就又有一縣人加入。


    多爾袞從京師發兵,又命阿巴泰、洪承疇在前阻截,眾然是殺得血流滿地,仍舊有人不顧生死地保發南逃。


    ……


    “子民發膚不保,性命難繼,朕有何顏麵以君父自居。”從骨子裏,徐梁依然是那個扛著95式巡街的泉城警員。在得知多爾袞竟然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明明知道他這是自掘墳墓,自毀長城,但是心裏卻依然沒有任何的欣喜,反而感覺到無比的心痛。


    從徐梁內心來說,他其實是非常想以最快的速度收複失地,驅除韃虜,完成這個曠古絕倫的偉業的。


    然而身為大明帝國的掌舵者,身為大明帝國自建國將近三百年來,第一個以異姓登上皇位的皇帝,他比誰都清楚,現在的局勢。


    大局比一切都重要,抓緊一切時間,吸收鞏固占領區,激發戰爭潛力,是自己當下最為重要的事情。


    一味的推圖,不補兵不發展經濟,最後一定會丟掉高地,過上與李自成一樣苦逼的日子。


    “傳令:高燕部、徐敬業部,即刻進攻東虜保定、津門一線,接應我天朝子民南下避難。傳令:各地官員,加緊安置南下百姓,以工代賑、分配土地、墾荒自養。”徐梁頓了頓,又說道:“行轅即刻前往真定府。”


    李岩看著柳如是捧著徐梁手書的中旨,他心裏很清楚,這種情況下,陛下是根本不可能容忍滿清的行徑的。


    從大局來看,用《報刊》來揭露滿清的惡行,占領輿論高地,並派出小規模的接應部隊,同時穩住防線,等待滿清徹底消耗盡自身最後一絲元氣,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然而陛下終究是仁德之君,如何能忍心看漢家子民被滿清韃虜屠戮,這點兒倒是與明朝帝王的氣度如出一轍。


    可古往今來,在亂世之中保存這份氣度,不是份容易的事情。想想兵敗的劉玄德,最後那份無奈的白帝城托孤。


    可見,白手打天下難,以仁厚之君打天下更難。


    這種事情搞不好,就會由宅心仁厚,變成了婦人之仁。


    而以華夏曆史,成王敗寇的尿性,若是徐梁最後輸了,這種仁德之舉最後多半不會有任何好下場。


    “陛下,臣張還朝有一肺腑之言,不得不進呈!”總參之中忽然站起一人,身材挺拔,麵龐棱角分明,即便是在人才輩出的總參,也算是出類拔俊的俊逸。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說。”徐梁對眼前這位上尉,並沒有什麽印象。


    參謀與禦史還不一樣,禦史說的幾乎都是,我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對的,是沒有道德的,是有違君主形象的。而參謀們,則高光許多,因為他們總是能夠想君主之所想,陛下這樣做對您不利,陛下這樣做會讓別人有機可能。所以大多數時候,參謀的話,比禦史中聽一萬倍。


    “陛下,多爾袞倒行逆施,說到底就是自卑無能的野獸在遇到危險時候的癲狂之舉罷了。”張還朝道:“他自以為他的癲狂,可以讓更多的人懼怕他,可以分得清敵我,卻不知道此舉反而背負了天下怨念,乃是自斷手足,自取滅亡之道。陛下,何不順其所為,來個將計就計,待其自滅,我軍全力而上,定能一掃寰宇,二者,也正好借滿清之手,看看到底有哪些人背祖賣國。”


    李岩對於眼前這個年輕的參謀說出來的話,一點兒都不感覺到意外。


    眼前這個參謀,他有些不錯的印象,可這些年輕的參謀們,智慧足夠了,卻不夠成熟啊。


    能夠看穿這些東西,聰明肯恩定是有的。


    可有些東西,看出來是一迴事兒,什麽時候說,能不能說,又是一迴事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晚明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