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勸諫(一)
老道士一番話,可謂是高屋建瓴,給李自成醍醐灌頂的感覺。
可是東征以來,攻必克,戰必取,若是不去拿北京,先不說天下好英雄,帳下的兵士不會同意,就連李自成自己都不同意。
李自成俯身上前問道:“從秦之故土,到三晉大地如今全都入我囊中,北京城近在咫尺,若是不去摘最後的果實,斷然沒有道理。然而以仙長之高見,如何才算的上是明智之選。”
老道士見到崇禎為了見自己,連鞋子都沒有穿,而且想起他諸多益民之事,心中頗為憐憫他的不容易。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陛下既然心懷天下,當選取一個既能取得北京,又能不受意外挫折的方法,才算是明智之選。既然陛下想讓我說,請陛下先饒恕我忤逆您的罪過。”
李自成點頭說道:“先生盡可言來,李自成不是那種不明事理之輩。”
老道士說道:“陛下傾全國之力,將半數中國納入囊中,看似風光正勁,實則是輕師冒進,拿下京師綽綽有餘,但是卻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這是宋獻策和牛金星缺乏鍛煉,沒有主持大局的缺陷。
大順朝堂之上的君臣,沒有主持國政的經驗,更是沒有長遠之見。所有人都盼著您去北京登基,至於禍福之事,卻沒有看在眼裏。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此理,陛下您且思量,大順軍攻克京師,就是最後的勝利了嗎?”
李自成疑惑的說道:“仙長此話何意?”
老道士微微一笑說道:“東虜可在陛下這一盤大棋之中?”
李自成猛然一驚,問道:“仙長的意思是滿清會與我為敵?”
老道士嗬嗬一笑,“難道陛下滿朝文武就沒有商議過此事?”
李自成搖搖頭說道:“不是沒有提過此時,不過聲音卻並不明顯。”
老道士笑著說道:“滿洲人覬覦我中原神器日久,從努爾哈赤開始,多次南下進犯,盧象升和洪承疇等當世名將名帥全都敗在他們手中,你們莫非以為這些昔日打敗你們的人物,不如你們強嗎?他們都不敗的敵人,你們就能輕易打敗了嗎?”
李自成看出了老道士對自己的嘲諷的意味,可是他卻並不惱怒,在他看來,凡是對自己大順好的事情,都值得自己去尊敬。
他謙遜的點點頭說道:“不瞞仙長您說,眼下連戰連捷,大家心裏都是想著如何奪取京師,坐享榮華,至於韃子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上心,倒是李過和李岩跟我提過幾次這件事情,但是都沒引起我的重視。”
“為什麽您不重視呢?莫非您認為李岩和李過這樣的良將會蒙騙您不成?”
“我大順的丞相牛金星和宋獻策都認為,滿洲人欺負欺負崇禎也就算了,若是敢來進犯我大順,我大順定然能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你們這想法有些奇特啊!你們這點兒人,能打得過他們的十萬精銳?”
李自成辯解說道:“我們的細作送迴情報,說韃子的皇帝黃台吉已經病死了,多爾袞做了攝政王,朝中的大臣都不服氣,他們的君主新喪,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忙不過來,他們應該不會南侵吧?”
“您就這點兒見識?還是迴陝西吧。”老道士轉過身去,做送客的姿態。
李自成趕忙行了一大禮說道:“還請仙長示下。”
見到李自成如此放下身份,老道士不忍心,再次轉過頭來說道:“多爾袞此人,在滿清諸王之中,兵力最為雄厚,而且年紀輕輕,卻雄才大略,昔年南侵都是他主持的,雖然朝臣不服他,但是軍隊卻服他。他若是出征,朝臣雖然有意見,卻不得不傾力支持他。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一旦有新的中原王朝崛起,下一步打擊的必然是他們。
所以他們會在你們穩定下來之前,不顧一切的打擊你們。”
若是你們屯兵京師之下,立足不穩,崇禎與滿清搭成協議,夾擊與你,你該如何應對?再或者,你們攻克了京師,多爾袞趁你立足未穩,坐收漁翁之利,你又該如何應對?你的兵馬在攻克京師中損失起碼半數,到時候你又如何抗擊韃子?”
李自成皺著眉頭,他深深的知道老道士言重深意,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詢問道:“那我該如何應對韃子的進犯呢?”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老道士眺望西北,確實見到龍氣彌漫,這李自成該有皇帝命,若是他真的做了皇帝,也未必是壞事。
當下說道:“陛下若是龍登九五,在北京登基,可否會一如既往的愛民如子?”
李自成恭敬的說道:“我李自成就是一布衣,怎麽會慢待我的兄弟姐妹?”
經過了反複的思考,老道士說道:“以貧僧之見,陛下不應該急於北上,而應該以現有土地為根據,修養生息,整頓吏治,訓練士卒。同時消滅地方反抗勢力,等到自身的內功修煉好,在調集全國精銳之兵,以真正的五十萬精兵,去打北京,這才是萬全之策。順軍雖然未必比韃子的士兵精銳,但是料想五十萬大軍,也不是韃子的十萬精銳可以抗衡的。”
李自成覺得老道士說的非常有道理,可是他又想到;“自己現在俘虜了那麽多官兵,身邊糧草就已經不足了,而且這些年自己走的都是以戰養戰的路子,讓他手下的文武治理國家,很可能將現在養起來的這一口銳氣給化解掉,到時候在想打京師,就難了。”
李自成說道:“我大順走到今天,靠得就是一口銳氣,若是我停下腳步,先不說我們能否消化今日的領土,就算是消化了,士兵的太平久了,未必有今日的驍勇,再拿京師,也就沒有那麽容易了。不知道仙長可有他法?”
老道士看著李自成,見到他神態焦急,知道他確實等不及了,而且眼下的形勢,也不允許他去等。
心裏頓時明白,剛才自己動了惻隱之心是錯誤的,完全是逆天而行,這天下本來就不是他李自成的,自己剛才又何必多言呢?
但是李自成愛民如子,又讓他心生敬畏,難免就多了兩句嘴。
老道士搖搖頭說道:“陛下著急,我明白您的難處,可是韃子若是不來也就罷了,若是真的來了,您感覺您真的能守住嗎?您占據京師之後,跟大明不一樣。他是集合中原之力與韃子對抗,而您不一樣,您能依仗的隻是您身邊的十萬兵士。朝野的文人都不會幫您的,百姓也不會幫您的。陛下您如果不相信我所說,不若去讓你那宋獻策給您算上一卦,看看老道說的對不對。”
李自成魔障了一般,“萬一韃子殺來了,我大順憑借京師與往日朝廷一般,與他們決戰,能贏嗎?”
老道士一番話,可謂是高屋建瓴,給李自成醍醐灌頂的感覺。
可是東征以來,攻必克,戰必取,若是不去拿北京,先不說天下好英雄,帳下的兵士不會同意,就連李自成自己都不同意。
李自成俯身上前問道:“從秦之故土,到三晉大地如今全都入我囊中,北京城近在咫尺,若是不去摘最後的果實,斷然沒有道理。然而以仙長之高見,如何才算的上是明智之選。”
老道士見到崇禎為了見自己,連鞋子都沒有穿,而且想起他諸多益民之事,心中頗為憐憫他的不容易。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陛下既然心懷天下,當選取一個既能取得北京,又能不受意外挫折的方法,才算是明智之選。既然陛下想讓我說,請陛下先饒恕我忤逆您的罪過。”
李自成點頭說道:“先生盡可言來,李自成不是那種不明事理之輩。”
老道士說道:“陛下傾全國之力,將半數中國納入囊中,看似風光正勁,實則是輕師冒進,拿下京師綽綽有餘,但是卻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這是宋獻策和牛金星缺乏鍛煉,沒有主持大局的缺陷。
大順朝堂之上的君臣,沒有主持國政的經驗,更是沒有長遠之見。所有人都盼著您去北京登基,至於禍福之事,卻沒有看在眼裏。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此理,陛下您且思量,大順軍攻克京師,就是最後的勝利了嗎?”
李自成疑惑的說道:“仙長此話何意?”
老道士微微一笑說道:“東虜可在陛下這一盤大棋之中?”
李自成猛然一驚,問道:“仙長的意思是滿清會與我為敵?”
老道士嗬嗬一笑,“難道陛下滿朝文武就沒有商議過此事?”
李自成搖搖頭說道:“不是沒有提過此時,不過聲音卻並不明顯。”
老道士笑著說道:“滿洲人覬覦我中原神器日久,從努爾哈赤開始,多次南下進犯,盧象升和洪承疇等當世名將名帥全都敗在他們手中,你們莫非以為這些昔日打敗你們的人物,不如你們強嗎?他們都不敗的敵人,你們就能輕易打敗了嗎?”
李自成看出了老道士對自己的嘲諷的意味,可是他卻並不惱怒,在他看來,凡是對自己大順好的事情,都值得自己去尊敬。
他謙遜的點點頭說道:“不瞞仙長您說,眼下連戰連捷,大家心裏都是想著如何奪取京師,坐享榮華,至於韃子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上心,倒是李過和李岩跟我提過幾次這件事情,但是都沒引起我的重視。”
“為什麽您不重視呢?莫非您認為李岩和李過這樣的良將會蒙騙您不成?”
“我大順的丞相牛金星和宋獻策都認為,滿洲人欺負欺負崇禎也就算了,若是敢來進犯我大順,我大順定然能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你們這想法有些奇特啊!你們這點兒人,能打得過他們的十萬精銳?”
李自成辯解說道:“我們的細作送迴情報,說韃子的皇帝黃台吉已經病死了,多爾袞做了攝政王,朝中的大臣都不服氣,他們的君主新喪,處理自己的事情還忙不過來,他們應該不會南侵吧?”
“您就這點兒見識?還是迴陝西吧。”老道士轉過身去,做送客的姿態。
李自成趕忙行了一大禮說道:“還請仙長示下。”
見到李自成如此放下身份,老道士不忍心,再次轉過頭來說道:“多爾袞此人,在滿清諸王之中,兵力最為雄厚,而且年紀輕輕,卻雄才大略,昔年南侵都是他主持的,雖然朝臣不服他,但是軍隊卻服他。他若是出征,朝臣雖然有意見,卻不得不傾力支持他。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一旦有新的中原王朝崛起,下一步打擊的必然是他們。
所以他們會在你們穩定下來之前,不顧一切的打擊你們。”
若是你們屯兵京師之下,立足不穩,崇禎與滿清搭成協議,夾擊與你,你該如何應對?再或者,你們攻克了京師,多爾袞趁你立足未穩,坐收漁翁之利,你又該如何應對?你的兵馬在攻克京師中損失起碼半數,到時候你又如何抗擊韃子?”
李自成皺著眉頭,他深深的知道老道士言重深意,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詢問道:“那我該如何應對韃子的進犯呢?”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老道士眺望西北,確實見到龍氣彌漫,這李自成該有皇帝命,若是他真的做了皇帝,也未必是壞事。
當下說道:“陛下若是龍登九五,在北京登基,可否會一如既往的愛民如子?”
李自成恭敬的說道:“我李自成就是一布衣,怎麽會慢待我的兄弟姐妹?”
經過了反複的思考,老道士說道:“以貧僧之見,陛下不應該急於北上,而應該以現有土地為根據,修養生息,整頓吏治,訓練士卒。同時消滅地方反抗勢力,等到自身的內功修煉好,在調集全國精銳之兵,以真正的五十萬精兵,去打北京,這才是萬全之策。順軍雖然未必比韃子的士兵精銳,但是料想五十萬大軍,也不是韃子的十萬精銳可以抗衡的。”
李自成覺得老道士說的非常有道理,可是他又想到;“自己現在俘虜了那麽多官兵,身邊糧草就已經不足了,而且這些年自己走的都是以戰養戰的路子,讓他手下的文武治理國家,很可能將現在養起來的這一口銳氣給化解掉,到時候在想打京師,就難了。”
李自成說道:“我大順走到今天,靠得就是一口銳氣,若是我停下腳步,先不說我們能否消化今日的領土,就算是消化了,士兵的太平久了,未必有今日的驍勇,再拿京師,也就沒有那麽容易了。不知道仙長可有他法?”
老道士看著李自成,見到他神態焦急,知道他確實等不及了,而且眼下的形勢,也不允許他去等。
心裏頓時明白,剛才自己動了惻隱之心是錯誤的,完全是逆天而行,這天下本來就不是他李自成的,自己剛才又何必多言呢?
但是李自成愛民如子,又讓他心生敬畏,難免就多了兩句嘴。
老道士搖搖頭說道:“陛下著急,我明白您的難處,可是韃子若是不來也就罷了,若是真的來了,您感覺您真的能守住嗎?您占據京師之後,跟大明不一樣。他是集合中原之力與韃子對抗,而您不一樣,您能依仗的隻是您身邊的十萬兵士。朝野的文人都不會幫您的,百姓也不會幫您的。陛下您如果不相信我所說,不若去讓你那宋獻策給您算上一卦,看看老道說的對不對。”
李自成魔障了一般,“萬一韃子殺來了,我大順憑借京師與往日朝廷一般,與他們決戰,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