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綜]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衡輕哼了一聲,說道:“得了吧,這等殊榮,殿下你找別人便是!”給皇子皇孫做伴讀可從來不是什麽好差事,太子當初還算是比較好的,一向要強,功課上頭幾乎沒有出過什麽紕漏,因此,做他的伴讀,並沒有吃過什麽虧!這主要也是太子的伴讀一個個自個出身就很硬,宮學裏的先生一個個都是成精的人物,怎麽可能沒事找不自在,給這些學生難堪!
而其他皇子,他們的伴讀來源可就不像是太子了,都是從頂尖的文臣勳貴宗室裏頭選,甚至,在這些裏頭,宗室除了名頭好聽,論起實權,還不如文臣勳貴呢!其他皇子的伴讀,一般就是母家的族人,還有就是從京中一些與這些皇子比較親近的人家選出來的子弟。這些人家世在京中,很多連二流都算不上,自然,宮學的先生並不介意得罪他們!
像是英郡王當年的伴讀,不知道抄過多少書,罰過多少站,手心挨過的板子也不少!其他皇子的伴讀也差不多,被打被罰過的是真不少。
太子的兒子,除非是被冊封為太孫,否則的話,也就是那樣了萬一是個頑劣的,迴頭給他做伴讀,豈不是自個給自個找不自在!
太子聽顧衡毫不客氣地反駁,不由笑了起來,說道:“小舅舅,要不迴頭你去宮學做先生,誰要是不聽話,不好好學,那就揍,如何?”
顧衡有些心動,不過最後還是搖了搖頭,說道:“算了吧,我不怎麽會教人!不過,我聽說許多西洋那邊的傳教士,其實學問都不差,為什麽不能聘請他們在宮學上課呢?”
太子聽了,也是心中一動。這些傳教士在中原其實不怎麽吃得開,中原雖說信仰繁多,但是真正的信仰其實就是祖宗,各家都有祠堂,逢年過節都要祭拜,動輒就是列祖列宗在上,就算是虔信道佛的,也不可能拋棄對祖先的信仰,要不然,哪來那一句“天下無不孝的神仙”呢!可是,西洋那邊的信仰就有著極大的排他性,除了他們口中的上帝,其他一切都不能信!最重要的是,那邊的教皇居然還想要讓聖上也受教皇冊封!
開玩笑,在中原,聖上就是昊天之子,口含天憲,可以冊封神靈的人物。別的不說,從始皇帝的時候開始,中原的皇帝,大大小小,冊封了多少神靈了?除了遠古時代那些祭祀不絕的大神,如今的神明,幾乎都是後來的皇帝冊封的。像是劉邦,硬生生將四帝變成五帝,增加了一個黑帝,到了宋朝,那位道君皇帝更是腦子發昏,要以玉皇大帝取代昊天上帝,之後呢,為了弘揚所謂的忠義,關羽也被封為帝君。
做皇帝的,都能冊封神明了,又怎麽可能去相信什麽上帝,拜什麽教皇,平白給自個弄出個太上皇出來,這不是有病嘛!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傳教士的傳教事業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底層也就是許多貧民衝著傳教士給的一些救濟會學幾句“阿門”,甚至還有為了救濟受洗的,至於虔誠不虔誠,那就另說了!橫豎中原的百姓,信神這方麵,多半很博愛,見神就拜!去道觀佛寺還得燒香給香火錢,這西人的神,連這個都不需要,會比劃十字就行!
至於各地的官府多半是不會給他們行什麽方便的,官員都是儒家子弟,講究的是敬鬼神而遠之,對於什麽上帝,教皇,興趣也不大,又是一種□□上國的心態,佛門入了中土之後,都覺得天竺那邊的佛門不是真佛,自家供奉的才是正宗的,何況是在中原雖說有過一陣子傳承,但是早就變味的天主教!因此,這些傳教士能夠吸引人的,一般就是他們帶來的西方的特產,還有就是西方的知識。
太子也是見過傳教士的,對他們印象一般,也就是之前顧衡在宮學書庫裏麵尋找那些西學筆記的時候,宮裏才派人去跟那些傳教士接觸,從他們那裏弄到了不少筆記,有原文的,還有譯文的,由此,太子才知道,西洋那些國家,在數理之類的學科上頭,已經走在了中原前麵。
顧衡見太子有些沉默,他攤了攤手,說道:“我不過就是一個人,又能做多少事,這些傳教士急於在中原傳教,他們會願意的!”
太子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迴頭我便跟父皇談一談!”太子早就被顧衡帶偏了,什麽四書五經,什麽策論文章,許多讀書人,就是典型的,腹中藏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誇誇其談的時候,想法很多,真正做事的時候,卻是各種推諉無能。太子更希望身邊的人,都是能做實事的,而不是隻會寫文章。
顧衡這麽多年下來,將自己所學都記錄了下來,可惜的是,即便是那些出版了的,也沒多少銷量,大家對此興趣不大,聖上呢,對於顧衡的這些學問,卻是寧可放在內務府這個範圍之內傳播,並沒有多推廣的意思,太子覺得,這般實在是太過狹隘,隻是,想要大範圍推廣,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畢竟,學習這些暫時看來無利可圖,自然沒人樂意去學。
太子想著不由就是咬牙,他輕哼了一聲,說道:“大不了以後授官之前先考試,除非是在那等清流衙門做事,否則的話,但凡是涉及實務的,都要考相應的東西,他們自然也就要去學了!”
第38章
太子大婚的時候, 已經入了冬, 好在冊封太子妃的儀式放在年後, 要不然就受罪了。
比起英郡王當年的大婚,太子大婚的排場可就大得多了,而東平郡王府也很看重這場婚禮,光是給太子妃準備的嫁妝, 就足足二百抬,這還是極力壓縮了的結果。東南原本就是最富庶的地方, 而且,許多稀罕的東西,在京城身價很高, 放在東南那邊, 其實雖說也貴重, 卻也沒那麽貴重。別的不說, 那些舶來品,放在京城,價格頗為不菲,而在東南沿海,價格起碼要打對折。
而其他皇子,他們的伴讀來源可就不像是太子了,都是從頂尖的文臣勳貴宗室裏頭選,甚至,在這些裏頭,宗室除了名頭好聽,論起實權,還不如文臣勳貴呢!其他皇子的伴讀,一般就是母家的族人,還有就是從京中一些與這些皇子比較親近的人家選出來的子弟。這些人家世在京中,很多連二流都算不上,自然,宮學的先生並不介意得罪他們!
像是英郡王當年的伴讀,不知道抄過多少書,罰過多少站,手心挨過的板子也不少!其他皇子的伴讀也差不多,被打被罰過的是真不少。
太子的兒子,除非是被冊封為太孫,否則的話,也就是那樣了萬一是個頑劣的,迴頭給他做伴讀,豈不是自個給自個找不自在!
太子聽顧衡毫不客氣地反駁,不由笑了起來,說道:“小舅舅,要不迴頭你去宮學做先生,誰要是不聽話,不好好學,那就揍,如何?”
顧衡有些心動,不過最後還是搖了搖頭,說道:“算了吧,我不怎麽會教人!不過,我聽說許多西洋那邊的傳教士,其實學問都不差,為什麽不能聘請他們在宮學上課呢?”
太子聽了,也是心中一動。這些傳教士在中原其實不怎麽吃得開,中原雖說信仰繁多,但是真正的信仰其實就是祖宗,各家都有祠堂,逢年過節都要祭拜,動輒就是列祖列宗在上,就算是虔信道佛的,也不可能拋棄對祖先的信仰,要不然,哪來那一句“天下無不孝的神仙”呢!可是,西洋那邊的信仰就有著極大的排他性,除了他們口中的上帝,其他一切都不能信!最重要的是,那邊的教皇居然還想要讓聖上也受教皇冊封!
開玩笑,在中原,聖上就是昊天之子,口含天憲,可以冊封神靈的人物。別的不說,從始皇帝的時候開始,中原的皇帝,大大小小,冊封了多少神靈了?除了遠古時代那些祭祀不絕的大神,如今的神明,幾乎都是後來的皇帝冊封的。像是劉邦,硬生生將四帝變成五帝,增加了一個黑帝,到了宋朝,那位道君皇帝更是腦子發昏,要以玉皇大帝取代昊天上帝,之後呢,為了弘揚所謂的忠義,關羽也被封為帝君。
做皇帝的,都能冊封神明了,又怎麽可能去相信什麽上帝,拜什麽教皇,平白給自個弄出個太上皇出來,這不是有病嘛!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傳教士的傳教事業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底層也就是許多貧民衝著傳教士給的一些救濟會學幾句“阿門”,甚至還有為了救濟受洗的,至於虔誠不虔誠,那就另說了!橫豎中原的百姓,信神這方麵,多半很博愛,見神就拜!去道觀佛寺還得燒香給香火錢,這西人的神,連這個都不需要,會比劃十字就行!
至於各地的官府多半是不會給他們行什麽方便的,官員都是儒家子弟,講究的是敬鬼神而遠之,對於什麽上帝,教皇,興趣也不大,又是一種□□上國的心態,佛門入了中土之後,都覺得天竺那邊的佛門不是真佛,自家供奉的才是正宗的,何況是在中原雖說有過一陣子傳承,但是早就變味的天主教!因此,這些傳教士能夠吸引人的,一般就是他們帶來的西方的特產,還有就是西方的知識。
太子也是見過傳教士的,對他們印象一般,也就是之前顧衡在宮學書庫裏麵尋找那些西學筆記的時候,宮裏才派人去跟那些傳教士接觸,從他們那裏弄到了不少筆記,有原文的,還有譯文的,由此,太子才知道,西洋那些國家,在數理之類的學科上頭,已經走在了中原前麵。
顧衡見太子有些沉默,他攤了攤手,說道:“我不過就是一個人,又能做多少事,這些傳教士急於在中原傳教,他們會願意的!”
太子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迴頭我便跟父皇談一談!”太子早就被顧衡帶偏了,什麽四書五經,什麽策論文章,許多讀書人,就是典型的,腹中藏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誇誇其談的時候,想法很多,真正做事的時候,卻是各種推諉無能。太子更希望身邊的人,都是能做實事的,而不是隻會寫文章。
顧衡這麽多年下來,將自己所學都記錄了下來,可惜的是,即便是那些出版了的,也沒多少銷量,大家對此興趣不大,聖上呢,對於顧衡的這些學問,卻是寧可放在內務府這個範圍之內傳播,並沒有多推廣的意思,太子覺得,這般實在是太過狹隘,隻是,想要大範圍推廣,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畢竟,學習這些暫時看來無利可圖,自然沒人樂意去學。
太子想著不由就是咬牙,他輕哼了一聲,說道:“大不了以後授官之前先考試,除非是在那等清流衙門做事,否則的話,但凡是涉及實務的,都要考相應的東西,他們自然也就要去學了!”
第38章
太子大婚的時候, 已經入了冬, 好在冊封太子妃的儀式放在年後, 要不然就受罪了。
比起英郡王當年的大婚,太子大婚的排場可就大得多了,而東平郡王府也很看重這場婚禮,光是給太子妃準備的嫁妝, 就足足二百抬,這還是極力壓縮了的結果。東南原本就是最富庶的地方, 而且,許多稀罕的東西,在京城身價很高, 放在東南那邊, 其實雖說也貴重, 卻也沒那麽貴重。別的不說, 那些舶來品,放在京城,價格頗為不菲,而在東南沿海,價格起碼要打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