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奚長儒頓兵河畔,氣勢洶洶,打算打一場滅國之戰。
而在武川以北、陰山一線與東突厥王庭對峙的楊檦,此時正苦苦支撐……同為東西魏時期遺留下的老怪物,楊檦對達奚長儒實際也是暗暗佩服的,此人雖在周國名聲不顯,但素來以敢打硬仗聞名,尉遲迥平蜀,一多半的功勞照實論,都要歸功於此人。
但佩服歸佩服,楊檦對達奚長儒進兵、迂迴殲擊突厥的想法戰略還是有些不以為然。
距離計劃好的決戰時機已然不多。如果聖上詔命是夏初出兵,楊檦當然有把握將阿史那攝圖留下,可現在馬上就要入冬了,天氣愈發寒冷。楊檦有時早晨出去巡視,隻見河麵小溪的草叢裏都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霜,這時候他便會思量著:
便算是裴世矩的計策再高明,攝圖等突厥頭人此時也該醒悟過來了,突厥人沒有充足的糧草供給,又占不到絲毫便宜,定然會撤軍北返的,那北伐大計豈非功虧一簣?
早在突厥動亂之初,楊檦就曾上疏提醒過皇帝,期冀皇帝能夠早做決斷,但總有各種雜七雜八的聲音將他的主張攔了下來,皇帝心意已決,所有人都再無動搖的能力。楊檦也隻得照辦,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出塞和胡人鏖戰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他在等達奚長儒的捷報傳來,可達奚長儒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
更糟糕的是。
對這種佯攻到底要不要繼續進行下去,大軍內部,也有了不同的聲音。
“我們幹脆不等了,突厥人就和蝗蟲一樣,殺了一批還有一批,再等下去,恐怕沒等到達奚長儒掏窩成功,我們反而被他們耗死了!要我說,咱們幹脆直接出動,摧毀突厥人的一支主力,再遣人繞後,燒光突厥人的帳篷和牛馬,一樣是大功一件!”
大夥坐在一起商議的時候,一部分將領的口吻明顯有焦慮之意,充滿戾氣,便是平日裏那些最耐苦戰的契丹人出身的將領也滿臉苦澀:
“都督,我們覺得這樣的天氣十分不利於作戰,我們不應該再出塞與突厥人野戰,甚至連陰山南麓也不要再待下去……依末將看,現下我大軍隻剩下兩條路,要麽不要再管晉陽軍那一邊,憑借我們現在強大的實力,直接尋找突厥主力決戰,要麽退迴燕北,不要和突厥人再多做糾纏。”
契丹人久居在遼東、遼南,那裏的氣候比起草原上也強不到那裏去,因此他們深知冬天的可怕。在遼東,冬天的風可以凝出冰碴子來,寒氣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鑽進衣服的任何縫隙,隻要在外麵站上兩個時辰,披掛再厚的皮甲也會凍成冰棍,就跟契丹人冬天時從河麵鑿冰掏出來的魚一樣,硬邦邦的。
而且不光是單純的雪,是雨雪交加!
先是冷冷的冰雨混亂的拍,然後是冰雹子劈頭蓋臉砸下……
不要一天,路麵就會變成一鍋稀粥,泥濘難行。
齊軍要在塞北和突厥人對峙,本身就依賴後勤保障,這種惡劣的天氣,齊軍如何能保障自己的物資可以安然抵達?況且,突厥人的打法最是無賴,順著風就和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就算逆著風,人家遣出一支支馬隊襲擾,也會讓齊軍感到煩不勝煩。
不求傷到你,也要惡心你!
他們幾乎可以肯定,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萬餘大軍在塞北不能迴返,突厥人定會采取突襲的戰術。對麵那個攝圖這麽多天按兵不動,麵對齊軍的挑釁舉動依然沉得住氣,這顯然很不同尋常,那個家夥想必也是在等著這一刻,肚子裏憋著壞呢!
而最讓他們憂心的是,齊軍與突厥交戰,一開始確實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現在卻逐漸顯露出疲態來。齊軍戰力雖勁,尋常突厥狼騎不是對手,但實際是處於劣勢的一方,不管是調動的人力、物力,還是地利、天時,都不站在他們的一方,這是草原上,是突厥人的主場!
哪怕齊軍戰力再強、戰鬥意誌再堅忍,也架不住潮水一樣湧來的突厥人!
說到底,齊軍的突入的太深了,戰線拉得太長了,一旦形勢不利,他們很難全身而退。
此時便有將領紅著眼睛,趁機稟報:“從月初開始,我們已經損失了上百個老卒,二十七個斥候,突厥人的兵力正在逐漸收縮,要將消息傳遞出去是愈發困難了……都督,不要再猶豫了,下令決戰吧!將士們士氣正高昂,若是再過上一段時日,局勢與我更加不利。”
損失了那麽多老卒,這些人都是百戰餘生的殺才,是齊軍與敵國野戰的底氣所在,可以說折一個少一個,老卒尚且損傷如此之大,更別提整個燕北邊軍的損耗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依然身陷於一個巨大的泥潭之中,不少人急迫想要抽身而出了。
但楊檦聽完以後卻沉吟了片刻,緩緩說道:
“不行,現在不是迴師南撤的時候,聖上已有旨意,正是讓我部吸引突厥主力對峙,我若撤走,大局必然潰散,陛下會摘了咱們的腦袋。”
有人忽然眼前一亮,問道:“要不我們突襲一次,吸引他們先動手,我們再尋找機會?”
————
當即有人附和:“對,都督,我們分兵而進,約定時間同時出手,同時突襲突厥的不同主力,讓他們顧此失彼、方寸大亂!”
“隻怕這樣一來方寸大亂的會是我們。”
楊檦冷冷說,他用手指量了量地圖上齊軍和目前已知的突厥主力之間的距離,判斷出兩者之間的距離大概在三十裏左右。一邊淡淡說道:
“突襲容易圍殲難,分兵而進……你的兵力如果不足的話,很可能讓他們逃脫,迴過來就包圍你,兵家大忌!”
他略微思量了一番,便命令道:“……不分兵,通知下去,讓下麵的軍士今夜不要睡了,準備作戰。我們先一鼓作氣,把河對麵的這個突厥大營給我拔掉!
“偷襲嘛,也不要分什麽前後次序了,集兵而進,騎兵先行,剩下的的部隊,時間一到,全部殺出。”
“這樣一來,既可以激怒攝圖,又可以掃除我南返的障礙。”
這個計劃一出,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有人硬著頭皮說道:
“都督,離我們最近的狼騎,好像是在正東方向吧?”
楊檦神色輕蔑地掃了他們一眼,堅定說道:“先把遠一點的那個幹掉,我們迴過頭來,再幹掉挨得近的……突厥人反應沒我快,等他們明白過來,我已經把河對麵那支狼騎幹掉了。不追過來我就暫且放過他們,追上來就是送到我嘴邊的肉,不吃白不吃。”
而在武川以北、陰山一線與東突厥王庭對峙的楊檦,此時正苦苦支撐……同為東西魏時期遺留下的老怪物,楊檦對達奚長儒實際也是暗暗佩服的,此人雖在周國名聲不顯,但素來以敢打硬仗聞名,尉遲迥平蜀,一多半的功勞照實論,都要歸功於此人。
但佩服歸佩服,楊檦對達奚長儒進兵、迂迴殲擊突厥的想法戰略還是有些不以為然。
距離計劃好的決戰時機已然不多。如果聖上詔命是夏初出兵,楊檦當然有把握將阿史那攝圖留下,可現在馬上就要入冬了,天氣愈發寒冷。楊檦有時早晨出去巡視,隻見河麵小溪的草叢裏都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霜,這時候他便會思量著:
便算是裴世矩的計策再高明,攝圖等突厥頭人此時也該醒悟過來了,突厥人沒有充足的糧草供給,又占不到絲毫便宜,定然會撤軍北返的,那北伐大計豈非功虧一簣?
早在突厥動亂之初,楊檦就曾上疏提醒過皇帝,期冀皇帝能夠早做決斷,但總有各種雜七雜八的聲音將他的主張攔了下來,皇帝心意已決,所有人都再無動搖的能力。楊檦也隻得照辦,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出塞和胡人鏖戰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他在等達奚長儒的捷報傳來,可達奚長儒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
更糟糕的是。
對這種佯攻到底要不要繼續進行下去,大軍內部,也有了不同的聲音。
“我們幹脆不等了,突厥人就和蝗蟲一樣,殺了一批還有一批,再等下去,恐怕沒等到達奚長儒掏窩成功,我們反而被他們耗死了!要我說,咱們幹脆直接出動,摧毀突厥人的一支主力,再遣人繞後,燒光突厥人的帳篷和牛馬,一樣是大功一件!”
大夥坐在一起商議的時候,一部分將領的口吻明顯有焦慮之意,充滿戾氣,便是平日裏那些最耐苦戰的契丹人出身的將領也滿臉苦澀:
“都督,我們覺得這樣的天氣十分不利於作戰,我們不應該再出塞與突厥人野戰,甚至連陰山南麓也不要再待下去……依末將看,現下我大軍隻剩下兩條路,要麽不要再管晉陽軍那一邊,憑借我們現在強大的實力,直接尋找突厥主力決戰,要麽退迴燕北,不要和突厥人再多做糾纏。”
契丹人久居在遼東、遼南,那裏的氣候比起草原上也強不到那裏去,因此他們深知冬天的可怕。在遼東,冬天的風可以凝出冰碴子來,寒氣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鑽進衣服的任何縫隙,隻要在外麵站上兩個時辰,披掛再厚的皮甲也會凍成冰棍,就跟契丹人冬天時從河麵鑿冰掏出來的魚一樣,硬邦邦的。
而且不光是單純的雪,是雨雪交加!
先是冷冷的冰雨混亂的拍,然後是冰雹子劈頭蓋臉砸下……
不要一天,路麵就會變成一鍋稀粥,泥濘難行。
齊軍要在塞北和突厥人對峙,本身就依賴後勤保障,這種惡劣的天氣,齊軍如何能保障自己的物資可以安然抵達?況且,突厥人的打法最是無賴,順著風就和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就算逆著風,人家遣出一支支馬隊襲擾,也會讓齊軍感到煩不勝煩。
不求傷到你,也要惡心你!
他們幾乎可以肯定,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萬餘大軍在塞北不能迴返,突厥人定會采取突襲的戰術。對麵那個攝圖這麽多天按兵不動,麵對齊軍的挑釁舉動依然沉得住氣,這顯然很不同尋常,那個家夥想必也是在等著這一刻,肚子裏憋著壞呢!
而最讓他們憂心的是,齊軍與突厥交戰,一開始確實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現在卻逐漸顯露出疲態來。齊軍戰力雖勁,尋常突厥狼騎不是對手,但實際是處於劣勢的一方,不管是調動的人力、物力,還是地利、天時,都不站在他們的一方,這是草原上,是突厥人的主場!
哪怕齊軍戰力再強、戰鬥意誌再堅忍,也架不住潮水一樣湧來的突厥人!
說到底,齊軍的突入的太深了,戰線拉得太長了,一旦形勢不利,他們很難全身而退。
此時便有將領紅著眼睛,趁機稟報:“從月初開始,我們已經損失了上百個老卒,二十七個斥候,突厥人的兵力正在逐漸收縮,要將消息傳遞出去是愈發困難了……都督,不要再猶豫了,下令決戰吧!將士們士氣正高昂,若是再過上一段時日,局勢與我更加不利。”
損失了那麽多老卒,這些人都是百戰餘生的殺才,是齊軍與敵國野戰的底氣所在,可以說折一個少一個,老卒尚且損傷如此之大,更別提整個燕北邊軍的損耗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依然身陷於一個巨大的泥潭之中,不少人急迫想要抽身而出了。
但楊檦聽完以後卻沉吟了片刻,緩緩說道:
“不行,現在不是迴師南撤的時候,聖上已有旨意,正是讓我部吸引突厥主力對峙,我若撤走,大局必然潰散,陛下會摘了咱們的腦袋。”
有人忽然眼前一亮,問道:“要不我們突襲一次,吸引他們先動手,我們再尋找機會?”
————
當即有人附和:“對,都督,我們分兵而進,約定時間同時出手,同時突襲突厥的不同主力,讓他們顧此失彼、方寸大亂!”
“隻怕這樣一來方寸大亂的會是我們。”
楊檦冷冷說,他用手指量了量地圖上齊軍和目前已知的突厥主力之間的距離,判斷出兩者之間的距離大概在三十裏左右。一邊淡淡說道:
“突襲容易圍殲難,分兵而進……你的兵力如果不足的話,很可能讓他們逃脫,迴過來就包圍你,兵家大忌!”
他略微思量了一番,便命令道:“……不分兵,通知下去,讓下麵的軍士今夜不要睡了,準備作戰。我們先一鼓作氣,把河對麵的這個突厥大營給我拔掉!
“偷襲嘛,也不要分什麽前後次序了,集兵而進,騎兵先行,剩下的的部隊,時間一到,全部殺出。”
“這樣一來,既可以激怒攝圖,又可以掃除我南返的障礙。”
這個計劃一出,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有人硬著頭皮說道:
“都督,離我們最近的狼騎,好像是在正東方向吧?”
楊檦神色輕蔑地掃了他們一眼,堅定說道:“先把遠一點的那個幹掉,我們迴過頭來,再幹掉挨得近的……突厥人反應沒我快,等他們明白過來,我已經把河對麵那支狼騎幹掉了。不追過來我就暫且放過他們,追上來就是送到我嘴邊的肉,不吃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