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城,可汗金帳。
五花大綁的張弘範終於見到元朝皇帝忽必烈。
“說說吧,昨晚到底是怎麽迴事?”
忽必烈已經從暴怒中冷靜下來,他到底是一代雄主,不會真的被情緒左右判斷。否則的話,張弘範也活不到現在。
張弘範心中一鬆,他不敢隱瞞,將昨天夜裏之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述說時,張弘範盡可能不帶個人感情,百分百還原。
忽必烈自有判斷,張弘範不敢在這上麵耍什麽小心思,那隻會弄巧成拙。不得不說,張弘範對忽必烈是真的了解。
聽完張弘範的交待,忽必烈不置可否,接著問道:“接下來你有什麽計劃?”這話實際上等於赦免了張弘範的死罪,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張弘範強忍著激動的心情,盡量言簡意賅地說道:“昨夜之敗,主要是軍心上的潰敗,於我軍而言並未真的傷筋動骨,畢竟主力猶在。隻要謀劃得當,再有陛下親征,鼓舞士氣,則臨安必破。”
看情況,張弘範是一點都沒灰心,顯得信心十足。
“說具體一點。”忽必烈說道。
“通過這幾天的交戰,末將發現敵人有一個致命弱點。”張弘範終於使出殺手鐧,緩緩說道:“前段時間,我們安排漢人百姓修築土堡時,南宋軍隊並未阻止,可見宋人生性軟弱,心存婦人之仁,不願對他們的同胞下手。”
“你的意思是?”忽必烈漸漸來了興致。
“隻要再征集一批漢人百姓,將他們趕往前線,趕到臨安城門腳下,再進行射殺,逼迫他們衝擊城門,不怕臨安不主動打開城門。”張弘範說道。
“一旦城大開,則臨安必破。”
倘若此地有一個漢人在場,怕是會恨不得將張弘範剝皮吃肉。
“這人實在是太壞了!”
為了個人的生死榮辱,張弘範竟然要搭上無數漢人百姓的性命,實在可惡。不要忘了,張弘範雖然沒生活在南宋治下,可血脈中流的是純正的華夏血統。
忽必烈卻很高興,張弘範的這個建議非常對他的胃口,他已經決定在攻下臨安城之後,不顧身邊漢族大臣的反對,屠城三天。
還沒有人能在殺了蒙古人之後,不付出血的代價的。
忽必烈讓人給張弘範鬆綁,開口說道:“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攻下臨安,朕不但赦你無罪,還給你加官進爵!”
“謝陛下!”
張弘範臉色潮紅。
“下去準備吧,三天之後,朕要親征臨安。”
“諾!”
…………
戰役第十八天,臨安城。
距離那一場突襲戰已經過去兩天,昨天開始,留在六座基地的蒙古大軍就陸續拔營,再次向前線集結。
突襲戰結束之後,北大營聚集著二十五萬蒙古大軍,六座基地算上逃竄軍士,則在四十五人上下。
如此也就意味著,那夜的突襲,蒙古東西南三座大營合計三十萬大軍,有十萬人逃出升天,陣亡人數則在二十萬,確實是慘敗無疑。
蒙古軍僅一個晚上的傷亡,就是此前數天傷亡人數之和的兩倍。
至此,百萬蒙古大軍僅剩七十萬。
就算如此,對南宋陣營而言依舊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昨天下午,具體的戰損已經統計完畢。
連番大戰下來,三十四萬異人軍團僅剩二十九萬,其中騎兵十五萬,步兵十四萬;十萬大宋禁軍就更慘,僅剩五萬餘人。
按常理推算,臨安城有三十四萬大軍鎮守,麵對蒙古七十萬大軍,堅守十二天應該不成問題。畢竟蒙古大軍的偽軍、輔軍等雜牌部隊已經消耗殆盡,就連迴迴炮都損失慘重,很難再複製一開始的攻城戰術。
硬碰硬的攻城,蒙古大軍並不占據上風。
正是如此,突襲戰之後,臨安城內刮起一股輕敵旋風,就連春申君等人都對這場戰役抱著樂觀態度。
可不知怎的,歐陽朔心中總感到不安。
大戰剛一結束,在歐陽朔的堅持下,軍機處並沒有真的放鬆警惕,這兩天一直有安排探馬外出偵查,隨時掌握蒙古大軍的動向。
很快,蒙古軍隊大肆抓拿漢人百姓一事就報送到軍機處。
“他們要幹什麽,再安排漢人修築土堡嗎?”歐陽朔十分不解,沒有偽軍衝鋒在前,蒙古騎兵怎麽敢攻城。
真要那樣,歐陽朔倒是不懼,有繳獲的糧草物資為依仗,臨安大可堅守到一月期滿,屆時就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大廳中,張世傑跟文天祥的神情卻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事情恐怕沒那麽簡單。”文天祥臉色難看至極。
歐陽朔眼神一凝,問道:“你們是不是聯想到什麽?”
雄霸等人也齊齊看過來。
文天祥跟張世傑對視一眼,沉聲說道:“按照蒙古軍隊的作戰習慣,他們裹挾百姓,除了用於修築土堡、提煉屍油,還有一種戰術,就是驅趕百姓,逼迫我們打開城門,放百姓進城。一旦城門大開,蒙古大軍就會趁勢而入。”
雄霸問道:“既然這樣,他們為何不一早就使用這樣的戰術?”怎麽看,後一種戰術都比前一種來的便捷有效,雄霸搞不懂蒙古人為何舍近求遠。
張世傑搶先迴道:“一般而言,守城方寧願眼睜睜看著城外百姓被蒙古人射殺,也絕不會打開城門。因此這種戰術很難湊效,並非蒙古人的首選。隻是我們前番沒有攻擊土堡,一下就被蒙古人看穿虛實。”
“……”
大廳的氣氛一下有些詭異。
張世傑話裏話外,顯然還是不讚成對城外百姓過於仁慈,當初投票是否攻擊土堡時,張世傑就投了讚成票。
眼下陸秀夫已經犧牲,軍機處僅剩六人,歐陽朔、郭子儀以及文天祥是鐵定不支持拒絕百姓進城的,因此怎麽投票,張世傑都是一個輸。
最好的結果也隻是打成平手,僵持不下。
不曾想,這次雄霸主動站了出來,“既然做了,就要持之以恆,如果蒙古人真要使用這種卑鄙的戰術,那麽我們也隻能在城內跟他們決一死戰了。”
張世傑詫異地看了雄霸一眼,臉色越發難看了。雄霸這一表態,等於徹底堵死了另一種可能。一想到七十萬蒙古大軍殺進臨安城,張世傑就心中絞痛。
歐陽朔倒是鎮定,笑著說道:“守城有守城的打法,不守城有不守城的辦法,我們能擊潰蒙古大軍一次,就能打敗他們兩次。”
“說的輕巧,不守城怎麽打?”張世傑卻沒這麽樂觀。
賈詡見張世傑似乎有意刁難王上,果斷站了出來,說道:“張將軍不必氣餒,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供諸位大人參詳。”
“先生請講!”
在座諸位誰不知道賈詡“毒士”之名,都對賈詡抱有很高的期望。
賈詡說道:“我王說的對,不守城有不守城的辦法。既然我們斷定敵人會用驅趕百姓攻城的戰術,那就幹脆直接打開一座城門,放百姓進來。”
“開門之後,又該如何?”張世傑問。
“很簡單,打開一座城門的同時,在該座城門外麵提前布置一支大軍,充當人牆,隔絕敵軍乘隙進城。”
賈詡的辦法倒是新鮮。
張世傑仍有疑慮,“我算了一下,在城外布置的大軍想要不被蒙古軍隊趁機剿滅,至少也要抽調二十萬,那樣一來臨安城不就空了嗎,還怎麽守城?”
歐陽朔見了,神情突然一肅,聲音雖然沒有提高,卻憑空添了幾絲殺伐之意,“怎麽守住臨安城不隻是軍隊之事,更不隻是我們異人軍團之事。”
“我們要跟城中數百萬百姓把話講明白了,一旦臨安城破,蒙古人必定是會屠城的,想要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大家就得自發為戰爭出分一力。”
“人要活下去,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張世傑聽了,臉上閃過一絲羞愧之意。是啊,臨安百姓,乃至整個南宋都太依賴異人軍團了,他們甚至忘了,異人軍團隻是客,他們才是這座城池的真正主人。哪有生死存亡之際,光讓客人衝鋒在前,主人卻無動於衷的道理。
歐陽朔也沒在意,接著說道:“城內守軍兵員不足,那就臨時征召青壯年入伍。沒有兵器,就去他們去城外戰場自個找;沒有守城的木材跟石料,就把城裏的房子拆了;沒有油料,就將各家各戶的菜油集中起來;沒有鐵礦石鍛造箭矢,就將家裏的鍋碗瓢盆都砸了。”
“我們一定要讓全城百姓意識到,這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守城戰,而是一場事關文明存續的生死之戰,為了勝利,我們可以不惜一切,賭上一切!”
歐陽朔說的慷慨激揚,在座諸位都被深深震撼到了,這絕非什麽冠冕堂皇之詞,而是歐陽朔的心裏話。
曆史上南宋亡國,原因之一,就是整個民族少了一股子賭上一切的決心。
倘若換做漢唐,絕不止於如此狼狽。
此次戰役給歐陽朔的感觸十分深刻,故而才有上麵的這番話,他深信,唯有調動整個城池的力量,這一場戰役的勝利才有真正的意義。
否則的話,不過是過眼雲煙。
五花大綁的張弘範終於見到元朝皇帝忽必烈。
“說說吧,昨晚到底是怎麽迴事?”
忽必烈已經從暴怒中冷靜下來,他到底是一代雄主,不會真的被情緒左右判斷。否則的話,張弘範也活不到現在。
張弘範心中一鬆,他不敢隱瞞,將昨天夜裏之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述說時,張弘範盡可能不帶個人感情,百分百還原。
忽必烈自有判斷,張弘範不敢在這上麵耍什麽小心思,那隻會弄巧成拙。不得不說,張弘範對忽必烈是真的了解。
聽完張弘範的交待,忽必烈不置可否,接著問道:“接下來你有什麽計劃?”這話實際上等於赦免了張弘範的死罪,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張弘範強忍著激動的心情,盡量言簡意賅地說道:“昨夜之敗,主要是軍心上的潰敗,於我軍而言並未真的傷筋動骨,畢竟主力猶在。隻要謀劃得當,再有陛下親征,鼓舞士氣,則臨安必破。”
看情況,張弘範是一點都沒灰心,顯得信心十足。
“說具體一點。”忽必烈說道。
“通過這幾天的交戰,末將發現敵人有一個致命弱點。”張弘範終於使出殺手鐧,緩緩說道:“前段時間,我們安排漢人百姓修築土堡時,南宋軍隊並未阻止,可見宋人生性軟弱,心存婦人之仁,不願對他們的同胞下手。”
“你的意思是?”忽必烈漸漸來了興致。
“隻要再征集一批漢人百姓,將他們趕往前線,趕到臨安城門腳下,再進行射殺,逼迫他們衝擊城門,不怕臨安不主動打開城門。”張弘範說道。
“一旦城大開,則臨安必破。”
倘若此地有一個漢人在場,怕是會恨不得將張弘範剝皮吃肉。
“這人實在是太壞了!”
為了個人的生死榮辱,張弘範竟然要搭上無數漢人百姓的性命,實在可惡。不要忘了,張弘範雖然沒生活在南宋治下,可血脈中流的是純正的華夏血統。
忽必烈卻很高興,張弘範的這個建議非常對他的胃口,他已經決定在攻下臨安城之後,不顧身邊漢族大臣的反對,屠城三天。
還沒有人能在殺了蒙古人之後,不付出血的代價的。
忽必烈讓人給張弘範鬆綁,開口說道:“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攻下臨安,朕不但赦你無罪,還給你加官進爵!”
“謝陛下!”
張弘範臉色潮紅。
“下去準備吧,三天之後,朕要親征臨安。”
“諾!”
…………
戰役第十八天,臨安城。
距離那一場突襲戰已經過去兩天,昨天開始,留在六座基地的蒙古大軍就陸續拔營,再次向前線集結。
突襲戰結束之後,北大營聚集著二十五萬蒙古大軍,六座基地算上逃竄軍士,則在四十五人上下。
如此也就意味著,那夜的突襲,蒙古東西南三座大營合計三十萬大軍,有十萬人逃出升天,陣亡人數則在二十萬,確實是慘敗無疑。
蒙古軍僅一個晚上的傷亡,就是此前數天傷亡人數之和的兩倍。
至此,百萬蒙古大軍僅剩七十萬。
就算如此,對南宋陣營而言依舊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昨天下午,具體的戰損已經統計完畢。
連番大戰下來,三十四萬異人軍團僅剩二十九萬,其中騎兵十五萬,步兵十四萬;十萬大宋禁軍就更慘,僅剩五萬餘人。
按常理推算,臨安城有三十四萬大軍鎮守,麵對蒙古七十萬大軍,堅守十二天應該不成問題。畢竟蒙古大軍的偽軍、輔軍等雜牌部隊已經消耗殆盡,就連迴迴炮都損失慘重,很難再複製一開始的攻城戰術。
硬碰硬的攻城,蒙古大軍並不占據上風。
正是如此,突襲戰之後,臨安城內刮起一股輕敵旋風,就連春申君等人都對這場戰役抱著樂觀態度。
可不知怎的,歐陽朔心中總感到不安。
大戰剛一結束,在歐陽朔的堅持下,軍機處並沒有真的放鬆警惕,這兩天一直有安排探馬外出偵查,隨時掌握蒙古大軍的動向。
很快,蒙古軍隊大肆抓拿漢人百姓一事就報送到軍機處。
“他們要幹什麽,再安排漢人修築土堡嗎?”歐陽朔十分不解,沒有偽軍衝鋒在前,蒙古騎兵怎麽敢攻城。
真要那樣,歐陽朔倒是不懼,有繳獲的糧草物資為依仗,臨安大可堅守到一月期滿,屆時就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大廳中,張世傑跟文天祥的神情卻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事情恐怕沒那麽簡單。”文天祥臉色難看至極。
歐陽朔眼神一凝,問道:“你們是不是聯想到什麽?”
雄霸等人也齊齊看過來。
文天祥跟張世傑對視一眼,沉聲說道:“按照蒙古軍隊的作戰習慣,他們裹挾百姓,除了用於修築土堡、提煉屍油,還有一種戰術,就是驅趕百姓,逼迫我們打開城門,放百姓進城。一旦城門大開,蒙古大軍就會趁勢而入。”
雄霸問道:“既然這樣,他們為何不一早就使用這樣的戰術?”怎麽看,後一種戰術都比前一種來的便捷有效,雄霸搞不懂蒙古人為何舍近求遠。
張世傑搶先迴道:“一般而言,守城方寧願眼睜睜看著城外百姓被蒙古人射殺,也絕不會打開城門。因此這種戰術很難湊效,並非蒙古人的首選。隻是我們前番沒有攻擊土堡,一下就被蒙古人看穿虛實。”
“……”
大廳的氣氛一下有些詭異。
張世傑話裏話外,顯然還是不讚成對城外百姓過於仁慈,當初投票是否攻擊土堡時,張世傑就投了讚成票。
眼下陸秀夫已經犧牲,軍機處僅剩六人,歐陽朔、郭子儀以及文天祥是鐵定不支持拒絕百姓進城的,因此怎麽投票,張世傑都是一個輸。
最好的結果也隻是打成平手,僵持不下。
不曾想,這次雄霸主動站了出來,“既然做了,就要持之以恆,如果蒙古人真要使用這種卑鄙的戰術,那麽我們也隻能在城內跟他們決一死戰了。”
張世傑詫異地看了雄霸一眼,臉色越發難看了。雄霸這一表態,等於徹底堵死了另一種可能。一想到七十萬蒙古大軍殺進臨安城,張世傑就心中絞痛。
歐陽朔倒是鎮定,笑著說道:“守城有守城的打法,不守城有不守城的辦法,我們能擊潰蒙古大軍一次,就能打敗他們兩次。”
“說的輕巧,不守城怎麽打?”張世傑卻沒這麽樂觀。
賈詡見張世傑似乎有意刁難王上,果斷站了出來,說道:“張將軍不必氣餒,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供諸位大人參詳。”
“先生請講!”
在座諸位誰不知道賈詡“毒士”之名,都對賈詡抱有很高的期望。
賈詡說道:“我王說的對,不守城有不守城的辦法。既然我們斷定敵人會用驅趕百姓攻城的戰術,那就幹脆直接打開一座城門,放百姓進來。”
“開門之後,又該如何?”張世傑問。
“很簡單,打開一座城門的同時,在該座城門外麵提前布置一支大軍,充當人牆,隔絕敵軍乘隙進城。”
賈詡的辦法倒是新鮮。
張世傑仍有疑慮,“我算了一下,在城外布置的大軍想要不被蒙古軍隊趁機剿滅,至少也要抽調二十萬,那樣一來臨安城不就空了嗎,還怎麽守城?”
歐陽朔見了,神情突然一肅,聲音雖然沒有提高,卻憑空添了幾絲殺伐之意,“怎麽守住臨安城不隻是軍隊之事,更不隻是我們異人軍團之事。”
“我們要跟城中數百萬百姓把話講明白了,一旦臨安城破,蒙古人必定是會屠城的,想要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大家就得自發為戰爭出分一力。”
“人要活下去,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張世傑聽了,臉上閃過一絲羞愧之意。是啊,臨安百姓,乃至整個南宋都太依賴異人軍團了,他們甚至忘了,異人軍團隻是客,他們才是這座城池的真正主人。哪有生死存亡之際,光讓客人衝鋒在前,主人卻無動於衷的道理。
歐陽朔也沒在意,接著說道:“城內守軍兵員不足,那就臨時征召青壯年入伍。沒有兵器,就去他們去城外戰場自個找;沒有守城的木材跟石料,就把城裏的房子拆了;沒有油料,就將各家各戶的菜油集中起來;沒有鐵礦石鍛造箭矢,就將家裏的鍋碗瓢盆都砸了。”
“我們一定要讓全城百姓意識到,這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守城戰,而是一場事關文明存續的生死之戰,為了勝利,我們可以不惜一切,賭上一切!”
歐陽朔說的慷慨激揚,在座諸位都被深深震撼到了,這絕非什麽冠冕堂皇之詞,而是歐陽朔的心裏話。
曆史上南宋亡國,原因之一,就是整個民族少了一股子賭上一切的決心。
倘若換做漢唐,絕不止於如此狼狽。
此次戰役給歐陽朔的感觸十分深刻,故而才有上麵的這番話,他深信,唯有調動整個城池的力量,這一場戰役的勝利才有真正的意義。
否則的話,不過是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