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之後,由張世傑向歐陽朔講解城外蒙古大軍情況。
越聽,歐陽朔臉色越黑。
“蓋亞這是要搞事情啊!”
曆史上,蒙元攻打南宋的主將是伯顏,具體到崖山之戰則是張弘範。說起張弘範,這也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
張弘範父親張柔是生活在金國的漢人,而且還是地方豪強,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兵敗被俘,降於蒙古。
張柔四十九歲時,張弘範才出生,那時金國已經亡國四年,也就是說,張弘範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在蒙古治下長大的漢人。
基於這樣的身世,張弘範在蒙元出仕為將似乎也就可以理解。隻是張弘範是崖山之戰蒙古軍的主將,算是滅亡南宋的罪魁禍首。
鑒於張弘範身上的漢人血統,自然就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因為崖山之戰對華夏文明的割裂,歐陽朔對張弘範此人是斷無好感的,如果在戰場相遇,定要將此人斬落馬下。
戰役地圖中,蒙古大軍將領除了伯顏跟張宏範,竟然連蒙元的大boss忽必烈都來了,跟曆史完全不一樣。
忽必烈何等人物?大蒙古國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說到這,就不得不簡單捋一捋大蒙古國的曆代可汗,以及從大蒙古國到元朝的轉變。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死後,由更擅長治國的三子窩闊台繼任汗位,能征善戰的四子拖雷監國,掌管著大蒙古國八成以上的軍隊。
鐵木真的這一安排,為將來大蒙古國的分裂埋下伏筆。窩闊台在位期間,為消除隱患,暗中毒殺了四弟拖雷。
窩闊台死後,長子貴由繼任汗位。奈何貴由不爭氣,在位三年就掛了,拖雷長子蒙哥趁勢而起,奪了窩闊台一係的汗位。
至此以後,大蒙古國的汗位就一直把持在拖雷家族手中,直至元朝滅亡。
蒙哥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在位期間發動第三次蒙古西征,開拓的疆土比爺爺成吉思汗還要遼闊。
奈何蒙哥同樣命不好,在同四弟忽必烈一同攻滅南宋時折戟釣魚城,突然暴斃,不僅引發忽必烈跟阿裏不哥長達五年的汗位爭奪戰,更是讓還在進行中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
彼時,旭烈兀統領的西征大軍已經打到地中海,正準備攻打埃及,如果蒙哥不是在此時突然暴斃,怕是整個世界曆史都要為此而改變。
整個歐洲曆史也將大為不同。
忽必烈能在汗位爭奪戰中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麾下的一批漢臣功不可沒,正是因為儒家文化影響,間接催生了元朝。
此次攻城戰,由忽必烈親自統領,必將是一場血戰。
算上南宋禁軍,南宋陣營總兵力達四十六萬,可此番攻城的蒙古大軍竟然多達百萬之巨,還不包括一些偽軍以及戰俘部隊。
如此龐大的軍隊自然不可能全部駐紮在城外,以臨安城為中心,蒙古在周邊六座城池設立前線大營,將臨安城團團圍住。
除臨安城之外,整個天下已被蒙古占據,有足夠的糧草物資來供養百萬大軍。臨安城就比較麻煩了,按陸秀夫的估算,算上異人軍團,就算再如何節省,城內糧食也僅夠維持二十天。
二十天開外,就得想其他辦法了。
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守城戰,守城部隊能夠支撐數月之久,往往不是因為城中存有多少糧食,而是尋找其他食物來源。
有哪些呢?
說出來可能有些聳人聽聞。
城內缺糧的情況下,最先遭殃的就是戰馬了,反正也衝不出去,一匹匹戰馬就成了守城將士的果脯之物。
馬吃完了,就此皮甲。
沒錯,就是皮甲,將士們將皮甲剪成一條一條的,放到鍋裏煮熟,勉強就能吃了。蓋因皮甲是動物皮鞣製而成,勉強算是一種食物。
除了皮甲,腰帶、皮靴,甚至是弓弦,但凡是有機物鞣製而成的武器裝備,都被轉化成食物。
皮甲吃完了呢?那就隻有吃人了,先是老肉病殘,再是普遍百姓……
總而言之,守城部隊到了絕境,就沒有不可吃之物,什麽仁義道德,什麽人性,統統都被拋在一邊。
在中國曆史上,吃人絕不是什麽稀罕事。
具體到臨安之戰,蓋亞就有些太坑人了,明麵上,任務設定的是防守一個月,可城內糧食根本就支撐不了一個月。
這是一個悖論。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外出尋找糧草。這樣一來,這場大戰就更加困難了。
更讓歐陽朔頭疼的是,從陸秀夫三人話中的意思隱隱透露,雖然異人軍團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可他們並不想放棄指揮權。
最起碼,南宋十萬禁軍不受歐陽朔隨意調遣。
陸秀夫三人如果不合作,歐陽朔也是十分頭疼的,他當然可以學安史之亂那樣來一場“宮變”,接管臨安的生殺大權。
真要那樣做了,情況可能變得更加糟糕。
宮變在長安行的通,是因為長安城中不僅有皇帝李隆基,還有一個本就懷著鬼胎的太子李享,還有十幾位皇子備選。
可臨安有什麽?
除了八歲的趙昺,趙氏皇室已經沒人了。
歐陽朔真要臨朝攝政,在得罪陸秀夫三位大臣的情況下,可能什麽事也辦不了。最基本的,安撫民心、征召勞役以及籌措糧草這些事情,沒有文官的協助,就不可能辦的利索。
這是戰役地圖,歐陽朔可沒帶文官過來,就算真帶了估計也白搭,短短一個月又能做什麽,具體做事的可是底層官吏。
總之,沒陸秀夫三人的配合,臨安之戰就基本沒戲。
歐陽朔想來想去,也隻能捏著鼻子答應下來,隻要陸秀夫三人不提什麽過分的要求,能做的,歐陽朔盡可能做了。
好在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合作的基礎。
互相試探之後,經陸秀夫提議,設立臨時軍機處,作為臨安之戰的最高指揮機構,接管臨安城一應軍政事務。
陸秀夫、張世傑以及文天祥三人自然是軍機處成員,歐陽朔作為異人代表,也得以進入軍機處。否則的話,這軍機處就沒有設立的必要。
眼見歐陽朔如此配合,陸秀夫自然懂得投桃報李,允許再添一位領主以及兩位武將進入軍機處,共商大事。
歐陽朔這才心裏舒坦了一些。
想了一下,領主人選,歐陽朔圈定了雄霸。歐陽朔當然可以將鳳囚凰拉進軍機處,以此增加他在軍機處的話語權,可那有什麽意義呢?
臨安之戰,沒有【炎黃盟】參與是絕不可能的。
至於為什麽是雄霸,而不是儼然重新成為【炎黃盟】話事人的帝塵,理由到沒什麽複雜的,就是歐陽朔看不慣而已。
一個視他為仇人,一個主動示好,選擇誰那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嘛。
武將人選,倒讓歐陽朔破費思量。大夏十萬大軍中,周瑜統領皇家艦隊根本就不在臨安城,禁衛軍第三軍團長呂布也不是那塊料。
至於神武衛的衛將軍許褚,跟呂布是一個性質。
倒是此番隨軍的謀士賈詡是位不錯的人選,安史之亂歐陽朔帶的是龐統,那是對龐統的照顧。說來說去,論軍中謀略,歐陽朔還是更偏愛“毒士”賈詡。
奈何賈詡是謀士,無法進入軍機處。
歐陽朔隻能退而求其次,先將隨鳳囚凰來的郭子儀列入軍機處,另外一位武將名額依然留給【炎黃盟】,讓他們自行決定。
在夏王的位置上坐久了,歐陽朔的心胸卻是越發開闊了,在什麽場合做什麽事,不會小家子氣地區特意為難【炎黃盟】。
真要為難,那也是在荒野戰場見真章,沒必要在戰役地圖斤斤計較。真要那樣做,不僅會讓帝塵等人看輕,也是自降為人格調,殊為不值。
商議妥當,歐陽朔告辭離開。
整個過程中,小皇帝趙昺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很是當了一迴木偶。
…………
從皇宮迴到軍營,歐陽朔立即跟雄霸碰頭,將打探到的情報以及設立臨時軍機處一事,一並跟雄霸說了。
雄霸聽完,神情大為敬服,抱拳說道:“歐陽兄之心胸,雄霸佩服,你放心,下來之後我一定協調聯盟大軍,全力配合軍機處的指揮。”
“那就有勞了!”
歐陽朔笑著抱拳。
接著,雄霸主動講了講他們了解到的情況。
歐陽朔進宮期間,雄霸等人也不是幹等著,他們帶著人在臨安城四處了解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城中民心不穩。
何故?
蓋因蒙古軍隊有一項傳統,足以嚇破普通百姓的膽。攻城期間,守城方隻要略微抵抗,城破之後,蒙古軍隊就會屠城。
無論是西征,還是南下,都是如此。
屠城之後,蒙古軍隊將屍體丟棄到水道,數百萬的屍體被投入長江或者長江支流,並且將屍體投入井戶,徹底汙染地下水。蒙古人還會留下數百名目睹屠城慘狀的百姓,將他們送給下遊城池,以擴散恐怖。
圍困臨安之前,蒙古軍隊已經屠數城。
如此,百姓安能不怕?
歐陽朔想了一下,突然說道:“安撫民心,我倒是想到一個好辦法。”
越聽,歐陽朔臉色越黑。
“蓋亞這是要搞事情啊!”
曆史上,蒙元攻打南宋的主將是伯顏,具體到崖山之戰則是張弘範。說起張弘範,這也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
張弘範父親張柔是生活在金國的漢人,而且還是地方豪強,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兵敗被俘,降於蒙古。
張柔四十九歲時,張弘範才出生,那時金國已經亡國四年,也就是說,張弘範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在蒙古治下長大的漢人。
基於這樣的身世,張弘範在蒙元出仕為將似乎也就可以理解。隻是張弘範是崖山之戰蒙古軍的主將,算是滅亡南宋的罪魁禍首。
鑒於張弘範身上的漢人血統,自然就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因為崖山之戰對華夏文明的割裂,歐陽朔對張弘範此人是斷無好感的,如果在戰場相遇,定要將此人斬落馬下。
戰役地圖中,蒙古大軍將領除了伯顏跟張宏範,竟然連蒙元的大boss忽必烈都來了,跟曆史完全不一樣。
忽必烈何等人物?大蒙古國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說到這,就不得不簡單捋一捋大蒙古國的曆代可汗,以及從大蒙古國到元朝的轉變。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死後,由更擅長治國的三子窩闊台繼任汗位,能征善戰的四子拖雷監國,掌管著大蒙古國八成以上的軍隊。
鐵木真的這一安排,為將來大蒙古國的分裂埋下伏筆。窩闊台在位期間,為消除隱患,暗中毒殺了四弟拖雷。
窩闊台死後,長子貴由繼任汗位。奈何貴由不爭氣,在位三年就掛了,拖雷長子蒙哥趁勢而起,奪了窩闊台一係的汗位。
至此以後,大蒙古國的汗位就一直把持在拖雷家族手中,直至元朝滅亡。
蒙哥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在位期間發動第三次蒙古西征,開拓的疆土比爺爺成吉思汗還要遼闊。
奈何蒙哥同樣命不好,在同四弟忽必烈一同攻滅南宋時折戟釣魚城,突然暴斃,不僅引發忽必烈跟阿裏不哥長達五年的汗位爭奪戰,更是讓還在進行中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
彼時,旭烈兀統領的西征大軍已經打到地中海,正準備攻打埃及,如果蒙哥不是在此時突然暴斃,怕是整個世界曆史都要為此而改變。
整個歐洲曆史也將大為不同。
忽必烈能在汗位爭奪戰中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麾下的一批漢臣功不可沒,正是因為儒家文化影響,間接催生了元朝。
此次攻城戰,由忽必烈親自統領,必將是一場血戰。
算上南宋禁軍,南宋陣營總兵力達四十六萬,可此番攻城的蒙古大軍竟然多達百萬之巨,還不包括一些偽軍以及戰俘部隊。
如此龐大的軍隊自然不可能全部駐紮在城外,以臨安城為中心,蒙古在周邊六座城池設立前線大營,將臨安城團團圍住。
除臨安城之外,整個天下已被蒙古占據,有足夠的糧草物資來供養百萬大軍。臨安城就比較麻煩了,按陸秀夫的估算,算上異人軍團,就算再如何節省,城內糧食也僅夠維持二十天。
二十天開外,就得想其他辦法了。
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守城戰,守城部隊能夠支撐數月之久,往往不是因為城中存有多少糧食,而是尋找其他食物來源。
有哪些呢?
說出來可能有些聳人聽聞。
城內缺糧的情況下,最先遭殃的就是戰馬了,反正也衝不出去,一匹匹戰馬就成了守城將士的果脯之物。
馬吃完了,就此皮甲。
沒錯,就是皮甲,將士們將皮甲剪成一條一條的,放到鍋裏煮熟,勉強就能吃了。蓋因皮甲是動物皮鞣製而成,勉強算是一種食物。
除了皮甲,腰帶、皮靴,甚至是弓弦,但凡是有機物鞣製而成的武器裝備,都被轉化成食物。
皮甲吃完了呢?那就隻有吃人了,先是老肉病殘,再是普遍百姓……
總而言之,守城部隊到了絕境,就沒有不可吃之物,什麽仁義道德,什麽人性,統統都被拋在一邊。
在中國曆史上,吃人絕不是什麽稀罕事。
具體到臨安之戰,蓋亞就有些太坑人了,明麵上,任務設定的是防守一個月,可城內糧食根本就支撐不了一個月。
這是一個悖論。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外出尋找糧草。這樣一來,這場大戰就更加困難了。
更讓歐陽朔頭疼的是,從陸秀夫三人話中的意思隱隱透露,雖然異人軍團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可他們並不想放棄指揮權。
最起碼,南宋十萬禁軍不受歐陽朔隨意調遣。
陸秀夫三人如果不合作,歐陽朔也是十分頭疼的,他當然可以學安史之亂那樣來一場“宮變”,接管臨安的生殺大權。
真要那樣做了,情況可能變得更加糟糕。
宮變在長安行的通,是因為長安城中不僅有皇帝李隆基,還有一個本就懷著鬼胎的太子李享,還有十幾位皇子備選。
可臨安有什麽?
除了八歲的趙昺,趙氏皇室已經沒人了。
歐陽朔真要臨朝攝政,在得罪陸秀夫三位大臣的情況下,可能什麽事也辦不了。最基本的,安撫民心、征召勞役以及籌措糧草這些事情,沒有文官的協助,就不可能辦的利索。
這是戰役地圖,歐陽朔可沒帶文官過來,就算真帶了估計也白搭,短短一個月又能做什麽,具體做事的可是底層官吏。
總之,沒陸秀夫三人的配合,臨安之戰就基本沒戲。
歐陽朔想來想去,也隻能捏著鼻子答應下來,隻要陸秀夫三人不提什麽過分的要求,能做的,歐陽朔盡可能做了。
好在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合作的基礎。
互相試探之後,經陸秀夫提議,設立臨時軍機處,作為臨安之戰的最高指揮機構,接管臨安城一應軍政事務。
陸秀夫、張世傑以及文天祥三人自然是軍機處成員,歐陽朔作為異人代表,也得以進入軍機處。否則的話,這軍機處就沒有設立的必要。
眼見歐陽朔如此配合,陸秀夫自然懂得投桃報李,允許再添一位領主以及兩位武將進入軍機處,共商大事。
歐陽朔這才心裏舒坦了一些。
想了一下,領主人選,歐陽朔圈定了雄霸。歐陽朔當然可以將鳳囚凰拉進軍機處,以此增加他在軍機處的話語權,可那有什麽意義呢?
臨安之戰,沒有【炎黃盟】參與是絕不可能的。
至於為什麽是雄霸,而不是儼然重新成為【炎黃盟】話事人的帝塵,理由到沒什麽複雜的,就是歐陽朔看不慣而已。
一個視他為仇人,一個主動示好,選擇誰那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嘛。
武將人選,倒讓歐陽朔破費思量。大夏十萬大軍中,周瑜統領皇家艦隊根本就不在臨安城,禁衛軍第三軍團長呂布也不是那塊料。
至於神武衛的衛將軍許褚,跟呂布是一個性質。
倒是此番隨軍的謀士賈詡是位不錯的人選,安史之亂歐陽朔帶的是龐統,那是對龐統的照顧。說來說去,論軍中謀略,歐陽朔還是更偏愛“毒士”賈詡。
奈何賈詡是謀士,無法進入軍機處。
歐陽朔隻能退而求其次,先將隨鳳囚凰來的郭子儀列入軍機處,另外一位武將名額依然留給【炎黃盟】,讓他們自行決定。
在夏王的位置上坐久了,歐陽朔的心胸卻是越發開闊了,在什麽場合做什麽事,不會小家子氣地區特意為難【炎黃盟】。
真要為難,那也是在荒野戰場見真章,沒必要在戰役地圖斤斤計較。真要那樣做,不僅會讓帝塵等人看輕,也是自降為人格調,殊為不值。
商議妥當,歐陽朔告辭離開。
整個過程中,小皇帝趙昺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很是當了一迴木偶。
…………
從皇宮迴到軍營,歐陽朔立即跟雄霸碰頭,將打探到的情報以及設立臨時軍機處一事,一並跟雄霸說了。
雄霸聽完,神情大為敬服,抱拳說道:“歐陽兄之心胸,雄霸佩服,你放心,下來之後我一定協調聯盟大軍,全力配合軍機處的指揮。”
“那就有勞了!”
歐陽朔笑著抱拳。
接著,雄霸主動講了講他們了解到的情況。
歐陽朔進宮期間,雄霸等人也不是幹等著,他們帶著人在臨安城四處了解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城中民心不穩。
何故?
蓋因蒙古軍隊有一項傳統,足以嚇破普通百姓的膽。攻城期間,守城方隻要略微抵抗,城破之後,蒙古軍隊就會屠城。
無論是西征,還是南下,都是如此。
屠城之後,蒙古軍隊將屍體丟棄到水道,數百萬的屍體被投入長江或者長江支流,並且將屍體投入井戶,徹底汙染地下水。蒙古人還會留下數百名目睹屠城慘狀的百姓,將他們送給下遊城池,以擴散恐怖。
圍困臨安之前,蒙古軍隊已經屠數城。
如此,百姓安能不怕?
歐陽朔想了一下,突然說道:“安撫民心,我倒是想到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