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發現場一:“許貢三門客”靜候在孫策打獵的地方,安心等待獨自打獵的孫策。[..tw超多好看小說]
疑點:孫策為當時江東最大的勢力,防衛軍是如何放任陌生的人,去接近直至讓三人進入獵場的?許貢三門客,又是從何處,得到了孫策必經之路的確切消息?
案發現場二:?三人將孫策麵部射傷,還沒來得及親手殺掉他,就被隨後趕來的孫策軍隊,亂箭射殺了。
疑點:老大被人圍毆,情急之下,小弟們激憤難當,將圍毆者當場擊斃,似乎情有可原。但是,身為江東小霸王的孫策,並非黑社會的大佬,他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次危機,都跟政治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身為軍人,當務之急並非殺掉案犯,而是活捉,並進行嚴格審訊才對。既然死無對證,又從何處聽來這三人是許貢的人呢?
案發現場三:??孫策受傷,自認為不久於人世,於是召見張昭等人,為顧命大臣。把江東大業的火炬,傳遞給了剛滿十八歲的弟弟孫權手上。
疑點:?孫策為何不再追究此事?我不相信,經受了這一次遇刺事件的孫策,忽然改信佛了,不想再造孽障。(..tw)不要忘了,孫策此人具有極其強烈的報複心,不然,也不會對袁術見死不救,對陳登死咬不放了。那麽,是什麽力量,能夠阻止他放棄追究呢?
真相似乎遙遙無期,因為無論是孫策也好,許貢三門客也好,他們已經作古了,是不大可能爬出墳墓,跟我們解釋前因後果的。
死人不能說話,文字卻能說話。
要想讓文字說話,我們不妨從時間節點上著手。
第一個時間節點:孫策陰謀襲擊許都。
許都,當時漢獻帝所在地。
很顯然,孫策這個陰謀如若成功,則意味著他將是“曹操第二”,最起碼在政治上和民望上,占有先機權。
可襲擊許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描畫繡花,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很可惜,從表麵上看,孫策這三樣都不占。
獻帝為曹操所有,而曹操?這個人在謀略上可以媲美賈詡,在政治上,可以媲美荀彧,在軍事上,則幾無對手。這樣的人,會讓獻帝暴露在陽光之下嗎?獻帝可是曹操手中最大的王牌。
沒有天時,地利也無從說起。
用孫盛(東晉史學家)的話說:孫策雖然威行江東,略有六郡。然而,黃祖在他的上遊,陳登在他的心腹,且深險強宗,未盡歸複。曹操、袁紹兩虎相爭,孫策還能夠不顧兇險,去襲擊許都,挾持獻帝,做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春秋大夢嗎?
孫盛的話很直接,但的確切中了“孫策襲擊許都?”,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害之處——試問,即便襲擊到了許都城下,孫策有能力,短時間內就能攻下城池,順利擄走獻帝嗎?沒有這個大的前提,則孫策襲擊許都,隻能在夢裏完成了。
至於人和,也是不能說的秘密。
孫策是用武力征服的江東,這對於整個江東大族而言,實在稱不上心服。而自從孫策占有江東以來,從未實行過休養生息之策,一直處於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的現象。而打仗是要糧食的,農民一年就有這些糧食,不夠將士吃怎麽辦?
孫策解決的辦法,簡單粗暴,直接有效。農民沒有糧食,就不要農民的糧食了,反正在江東豪族很多,他們的錢也很多。?在半是威脅,半是引誘的情況下,孫策獲得了豪族很大家業,這無異於讓自己站在了整個江東豪族的對立麵。
因此,孫策襲擊許都的計劃,必然會遭到整個江東豪族的反對。
那為什麽很多史書上,卻言之鑿鑿的稱孫策有襲擊許都的計劃呢?
我們從第二個時間節點說起:在孫策死之前的同年正月(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因為“衣帶詔案”,而被曹操誅其三族。
前文有詳細記述,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要講的,隻有一點:“衣帶詔案”的發生,是獻帝出於對曹操的恐懼,和對權利的向往,自內而外的自發行動。可獻帝憑什麽認為,隻要寫一封信,交給自己的心腹,就能逃脫曹操的魔爪,迴複漢室的光輝呢?
獻帝或許天真了些,但董承等人,可都是一些官場老油條,他們會跟著獻帝一起犯傻嗎?不會提前說明自己的劣勢嗎?別說造反了,就是打個群架,也得提前設計好逃跑路線不是嗎?為何官場老油條們,玩起了陰謀,就沒有設計好逃跑路線呢?
是他們故意不設計,還是對此次反曹有著必勝的信心?
從董承等人後來的表現看,後者的可能性最大。
第三個時間節點:?孫策死後不久,官渡之戰正式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經此一役,權利的天平,傾斜到了曹操那一邊。
官渡之戰以後要講,這裏就一筆帶過了。
之所以提到官渡之戰,是因為這個時間節點太過巧合。
在公元200年的正月,曹操同時辦理了兩件事,一是閱讀陳琳發來的??檄文,二是誅殺“衣帶詔案”的主謀。
檄文的內容,無非是痛罵曹操,同時,這也意味著,袁紹送給曹操的挑戰書——有本事就開戰,獻帝什麽的,我也要攥在手中!
曹操當即並未出兵——注意,袁紹可是明擺著要攻擊到許都的——而是誅殺了董承等人。
在這裏,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政治智慧——攘外必先安內。政局不穩,勢必影響到整個戰爭結果。
一個月後,曹操才開始排兵布陣,試探性的與袁紹部隊進行接觸。
及至孫策死亡,曹操與袁紹才開始真正的正麵對決。
通過以上的案發現場、案發現場所遺留的疑點、孫策死亡引發的連鎖反應來看,孫策之死,絕對不是仇人的私欲報複,而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一次政治謀殺。
真想隻有一個,那就是,孫策的死,讓誰賺取了最大的利益。
疑點:孫策為當時江東最大的勢力,防衛軍是如何放任陌生的人,去接近直至讓三人進入獵場的?許貢三門客,又是從何處,得到了孫策必經之路的確切消息?
案發現場二:?三人將孫策麵部射傷,還沒來得及親手殺掉他,就被隨後趕來的孫策軍隊,亂箭射殺了。
疑點:老大被人圍毆,情急之下,小弟們激憤難當,將圍毆者當場擊斃,似乎情有可原。但是,身為江東小霸王的孫策,並非黑社會的大佬,他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次危機,都跟政治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身為軍人,當務之急並非殺掉案犯,而是活捉,並進行嚴格審訊才對。既然死無對證,又從何處聽來這三人是許貢的人呢?
案發現場三:??孫策受傷,自認為不久於人世,於是召見張昭等人,為顧命大臣。把江東大業的火炬,傳遞給了剛滿十八歲的弟弟孫權手上。
疑點:?孫策為何不再追究此事?我不相信,經受了這一次遇刺事件的孫策,忽然改信佛了,不想再造孽障。(..tw)不要忘了,孫策此人具有極其強烈的報複心,不然,也不會對袁術見死不救,對陳登死咬不放了。那麽,是什麽力量,能夠阻止他放棄追究呢?
真相似乎遙遙無期,因為無論是孫策也好,許貢三門客也好,他們已經作古了,是不大可能爬出墳墓,跟我們解釋前因後果的。
死人不能說話,文字卻能說話。
要想讓文字說話,我們不妨從時間節點上著手。
第一個時間節點:孫策陰謀襲擊許都。
許都,當時漢獻帝所在地。
很顯然,孫策這個陰謀如若成功,則意味著他將是“曹操第二”,最起碼在政治上和民望上,占有先機權。
可襲擊許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描畫繡花,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很可惜,從表麵上看,孫策這三樣都不占。
獻帝為曹操所有,而曹操?這個人在謀略上可以媲美賈詡,在政治上,可以媲美荀彧,在軍事上,則幾無對手。這樣的人,會讓獻帝暴露在陽光之下嗎?獻帝可是曹操手中最大的王牌。
沒有天時,地利也無從說起。
用孫盛(東晉史學家)的話說:孫策雖然威行江東,略有六郡。然而,黃祖在他的上遊,陳登在他的心腹,且深險強宗,未盡歸複。曹操、袁紹兩虎相爭,孫策還能夠不顧兇險,去襲擊許都,挾持獻帝,做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春秋大夢嗎?
孫盛的話很直接,但的確切中了“孫策襲擊許都?”,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害之處——試問,即便襲擊到了許都城下,孫策有能力,短時間內就能攻下城池,順利擄走獻帝嗎?沒有這個大的前提,則孫策襲擊許都,隻能在夢裏完成了。
至於人和,也是不能說的秘密。
孫策是用武力征服的江東,這對於整個江東大族而言,實在稱不上心服。而自從孫策占有江東以來,從未實行過休養生息之策,一直處於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的現象。而打仗是要糧食的,農民一年就有這些糧食,不夠將士吃怎麽辦?
孫策解決的辦法,簡單粗暴,直接有效。農民沒有糧食,就不要農民的糧食了,反正在江東豪族很多,他們的錢也很多。?在半是威脅,半是引誘的情況下,孫策獲得了豪族很大家業,這無異於讓自己站在了整個江東豪族的對立麵。
因此,孫策襲擊許都的計劃,必然會遭到整個江東豪族的反對。
那為什麽很多史書上,卻言之鑿鑿的稱孫策有襲擊許都的計劃呢?
我們從第二個時間節點說起:在孫策死之前的同年正月(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因為“衣帶詔案”,而被曹操誅其三族。
前文有詳細記述,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要講的,隻有一點:“衣帶詔案”的發生,是獻帝出於對曹操的恐懼,和對權利的向往,自內而外的自發行動。可獻帝憑什麽認為,隻要寫一封信,交給自己的心腹,就能逃脫曹操的魔爪,迴複漢室的光輝呢?
獻帝或許天真了些,但董承等人,可都是一些官場老油條,他們會跟著獻帝一起犯傻嗎?不會提前說明自己的劣勢嗎?別說造反了,就是打個群架,也得提前設計好逃跑路線不是嗎?為何官場老油條們,玩起了陰謀,就沒有設計好逃跑路線呢?
是他們故意不設計,還是對此次反曹有著必勝的信心?
從董承等人後來的表現看,後者的可能性最大。
第三個時間節點:?孫策死後不久,官渡之戰正式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經此一役,權利的天平,傾斜到了曹操那一邊。
官渡之戰以後要講,這裏就一筆帶過了。
之所以提到官渡之戰,是因為這個時間節點太過巧合。
在公元200年的正月,曹操同時辦理了兩件事,一是閱讀陳琳發來的??檄文,二是誅殺“衣帶詔案”的主謀。
檄文的內容,無非是痛罵曹操,同時,這也意味著,袁紹送給曹操的挑戰書——有本事就開戰,獻帝什麽的,我也要攥在手中!
曹操當即並未出兵——注意,袁紹可是明擺著要攻擊到許都的——而是誅殺了董承等人。
在這裏,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政治智慧——攘外必先安內。政局不穩,勢必影響到整個戰爭結果。
一個月後,曹操才開始排兵布陣,試探性的與袁紹部隊進行接觸。
及至孫策死亡,曹操與袁紹才開始真正的正麵對決。
通過以上的案發現場、案發現場所遺留的疑點、孫策死亡引發的連鎖反應來看,孫策之死,絕對不是仇人的私欲報複,而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一次政治謀殺。
真想隻有一個,那就是,孫策的死,讓誰賺取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