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給一道試題,裏麵的選項隻有a和b,那你怎麽選第三種答案呢?很簡單,直接將另外兩項選擇剔除。(..tw無彈窗廣告)如果你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的話,我想,袁紹的例子可用以說明。
公元199年,有無名者卦於東方,曰:大道之上,群龍無首。群龍無首會發生什麽?亂戰。
帶頭大哥之所以叫帶頭大哥,並非因為他殺掉了蕭遠山,而是因為他是組織者。沒了這個組織者,喬峰的身世或許會更好一些。迴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假如蕭遠山不曾出現在中原,假如沒有那些自謂正義的人士存在,那麽,以蕭家的家世而言,喬峰定會與其他少數民族形成政治婚姻,沒準也是侵略中原的一份子。可不管怎麽看,他的身世都會比丐幫幫主好一些。
可惜的是,蕭遠山來到了中原,並被人盯梢了,結果造成了蕭家悲劇,也直接影響到了喬峰的最後結局。
對於金庸老爺子的作品,我也並非全部熟識,但即便如聞風這樣的人,也能其作品中讀到某種調調:宿命論。
喬峰是,張無忌是,胡斐是,楊過是,甚至連從青樓裏混出來的韋小寶亦是。這雖然關乎作者本身的信仰,但無可厚非的是,作者的這種創作思路,也在表達著世人的疑問:到底有沒有宿命,宿命又是什麽?
反正左右無事,我們不如從正反兩個命題來論證,宿命到底存不存在。
正題:存在宿命
證明:我們從現在的時刻迴過頭去看以往的經曆,就會發現,現在自己的生活,便是由去過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導致的。早已確定成形,無法更改,更加無法推倒重來。那麽,我們就要說,這一論證對於未來同樣適用。
假如給你一個跟上帝麵對麵的機會,他可以慷慨的將你的未來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你,你有膽量聽嗎?如果你去到了未來,你隻會遇到唯一的自己,而不會遇到兩個或者多個自己。你問他對於自的選擇有何感想,他是不會迴答你的,因為你的未來對他而言就是過去,而過去是無法更改的。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暫時不能穿梭未來,但未來和過去一樣,都是確定而無法更改的。在時間坐標係上,未來沒有理由比過去更具有優越性。因此,存在宿命。
反題:不存在宿命。
證明:如果存在宿命的話,那就表明無論你如何努力,未來都是單一的且確定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由嚴格的因果關係控製的。你隻要獲得了足夠多的信息,你就能成功控製自己的未來走向。然而事實證明,莫說未知的未來,我們連一顆分子的運行軌跡都無法確定,且永遠無法確定。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在希臘神話中,神曾經預言俄狄浦斯一旦降生,必會弑父娶母。因此,他一出生,便被生父遺棄。幸運的是,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救活,在此後的人生中,他意外的殺掉了自己的生父,而且娶了自己的母親。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效應”。
但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會發現,神的預言參與了預言本身。也就是說,神如果不曾將自己的預言告知其父,未來的發展不一定就如預言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說,預言隻能命中預言本身,而非能夠證明預言。也就是說,這種人所共知的預言,參與到了事件發展,並且既做了裁判又做了運動員,這顯然不是宿命,而是人力的改變。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人說中國隊會在未來的十年內衝出亞洲,然後,十年後果然衝出了亞洲。這樣,便擺脫了“俄狄浦斯效應”然而,又會挨上一記重拳:沒有人知道。按照奧卡姆剃刀的原則:兩者都能闡述一件實事,應該選擇假設少的一種。而“中國隊十年後衝出亞洲”這個假設,跟沒有這個假設相比較,我們應該選擇沒有這種假設。也就是說,你的預言一旦眾所周知,那就會參與事件過程,而你的預言不被人所知,那麽人們就不會相信存在這個預言。
從情感的角度而言,我們寧願相信未來是開放的,而非單一的。但是,事實證明,或多或少的因素在影響著你的人生軌跡。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世界就是這部戲的舞台,未來就是這部戲的劇本。幸虧保密工作做得一流,不然哪有力量讓你每天睜眼上班呢?
之所以浪費篇章去闡述宿命的存在與否,是因為接下來要講的袁紹,正在這部戲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著演技與汗水。隻是如前所論,他的舞步雖然華麗,但缺少了穩健。而他的悲劇,其實早已在鳴鑼開幕時,早已注定。
公元199年,袁紹派自己的兒子前去接應自己的弟弟。很明顯,他並非出於手足之情來幫助弟弟的,相反,他是出於利益的目的。因為袁術的手上,有包括當今獻帝都想得到的玉璽。
後來的事情,前麵說了。曹操得知這一消息,派出劉備前去阻撓,從而被後人一直詬病。但不管怎麽說,即便沒有玉璽的袁紹,依然成為了北方的霸主。
隻是,在這個霸主的前麵,還有一個人的存在――公孫瓚。
倘若玩過三國類遊戲的網友,定會知道,在如今全球範圍內,日本這個島國做的三國類遊戲是最為成功的。比如耳熟能詳的《真三國無雙》以及《三國誌》。當初玩的時候,隻是圖一時新鮮,現在迴過頭去看,就會發現日本遊戲開發者對於三國的喜愛。尤其喜愛趙雲這個人物。
想當然的認為,趙雲在三國中的地位是無人能匹的。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再壓製,恐怕他的名字並不輸於關羽。也恰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給了開發遊戲者自由的空間想象。
在幾乎所有同類遊戲作品中,趙雲先前投奔的漢末英雄之一的公孫瓚就顯得有些弱智了。
我相信日本的遊戲開發者們對於三國的熟悉程度,並不亞於任何一個三國愛好者。但若說公孫瓚弱智,實在有些不妥。
在前麵的章節中,我曾粗略的介紹了公孫瓚的發展史,現在這個時間,到了說命運的時候了。
公元199年,有無名者卦於東方,曰:大道之上,群龍無首。群龍無首會發生什麽?亂戰。
帶頭大哥之所以叫帶頭大哥,並非因為他殺掉了蕭遠山,而是因為他是組織者。沒了這個組織者,喬峰的身世或許會更好一些。迴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假如蕭遠山不曾出現在中原,假如沒有那些自謂正義的人士存在,那麽,以蕭家的家世而言,喬峰定會與其他少數民族形成政治婚姻,沒準也是侵略中原的一份子。可不管怎麽看,他的身世都會比丐幫幫主好一些。
可惜的是,蕭遠山來到了中原,並被人盯梢了,結果造成了蕭家悲劇,也直接影響到了喬峰的最後結局。
對於金庸老爺子的作品,我也並非全部熟識,但即便如聞風這樣的人,也能其作品中讀到某種調調:宿命論。
喬峰是,張無忌是,胡斐是,楊過是,甚至連從青樓裏混出來的韋小寶亦是。這雖然關乎作者本身的信仰,但無可厚非的是,作者的這種創作思路,也在表達著世人的疑問:到底有沒有宿命,宿命又是什麽?
反正左右無事,我們不如從正反兩個命題來論證,宿命到底存不存在。
正題:存在宿命
證明:我們從現在的時刻迴過頭去看以往的經曆,就會發現,現在自己的生活,便是由去過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導致的。早已確定成形,無法更改,更加無法推倒重來。那麽,我們就要說,這一論證對於未來同樣適用。
假如給你一個跟上帝麵對麵的機會,他可以慷慨的將你的未來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你,你有膽量聽嗎?如果你去到了未來,你隻會遇到唯一的自己,而不會遇到兩個或者多個自己。你問他對於自的選擇有何感想,他是不會迴答你的,因為你的未來對他而言就是過去,而過去是無法更改的。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暫時不能穿梭未來,但未來和過去一樣,都是確定而無法更改的。在時間坐標係上,未來沒有理由比過去更具有優越性。因此,存在宿命。
反題:不存在宿命。
證明:如果存在宿命的話,那就表明無論你如何努力,未來都是單一的且確定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由嚴格的因果關係控製的。你隻要獲得了足夠多的信息,你就能成功控製自己的未來走向。然而事實證明,莫說未知的未來,我們連一顆分子的運行軌跡都無法確定,且永遠無法確定。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在希臘神話中,神曾經預言俄狄浦斯一旦降生,必會弑父娶母。因此,他一出生,便被生父遺棄。幸運的是,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救活,在此後的人生中,他意外的殺掉了自己的生父,而且娶了自己的母親。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效應”。
但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會發現,神的預言參與了預言本身。也就是說,神如果不曾將自己的預言告知其父,未來的發展不一定就如預言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說,預言隻能命中預言本身,而非能夠證明預言。也就是說,這種人所共知的預言,參與到了事件發展,並且既做了裁判又做了運動員,這顯然不是宿命,而是人力的改變。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人說中國隊會在未來的十年內衝出亞洲,然後,十年後果然衝出了亞洲。這樣,便擺脫了“俄狄浦斯效應”然而,又會挨上一記重拳:沒有人知道。按照奧卡姆剃刀的原則:兩者都能闡述一件實事,應該選擇假設少的一種。而“中國隊十年後衝出亞洲”這個假設,跟沒有這個假設相比較,我們應該選擇沒有這種假設。也就是說,你的預言一旦眾所周知,那就會參與事件過程,而你的預言不被人所知,那麽人們就不會相信存在這個預言。
從情感的角度而言,我們寧願相信未來是開放的,而非單一的。但是,事實證明,或多或少的因素在影響著你的人生軌跡。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世界就是這部戲的舞台,未來就是這部戲的劇本。幸虧保密工作做得一流,不然哪有力量讓你每天睜眼上班呢?
之所以浪費篇章去闡述宿命的存在與否,是因為接下來要講的袁紹,正在這部戲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著演技與汗水。隻是如前所論,他的舞步雖然華麗,但缺少了穩健。而他的悲劇,其實早已在鳴鑼開幕時,早已注定。
公元199年,袁紹派自己的兒子前去接應自己的弟弟。很明顯,他並非出於手足之情來幫助弟弟的,相反,他是出於利益的目的。因為袁術的手上,有包括當今獻帝都想得到的玉璽。
後來的事情,前麵說了。曹操得知這一消息,派出劉備前去阻撓,從而被後人一直詬病。但不管怎麽說,即便沒有玉璽的袁紹,依然成為了北方的霸主。
隻是,在這個霸主的前麵,還有一個人的存在――公孫瓚。
倘若玩過三國類遊戲的網友,定會知道,在如今全球範圍內,日本這個島國做的三國類遊戲是最為成功的。比如耳熟能詳的《真三國無雙》以及《三國誌》。當初玩的時候,隻是圖一時新鮮,現在迴過頭去看,就會發現日本遊戲開發者對於三國的喜愛。尤其喜愛趙雲這個人物。
想當然的認為,趙雲在三國中的地位是無人能匹的。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再壓製,恐怕他的名字並不輸於關羽。也恰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給了開發遊戲者自由的空間想象。
在幾乎所有同類遊戲作品中,趙雲先前投奔的漢末英雄之一的公孫瓚就顯得有些弱智了。
我相信日本的遊戲開發者們對於三國的熟悉程度,並不亞於任何一個三國愛好者。但若說公孫瓚弱智,實在有些不妥。
在前麵的章節中,我曾粗略的介紹了公孫瓚的發展史,現在這個時間,到了說命運的時候了。